2025屆新高考歷史沖刺突破復習-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_第1頁
2025屆新高考歷史沖刺突破復習-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_第2頁
2025屆新高考歷史沖刺突破復習-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_第3頁
2025屆新高考歷史沖刺突破復習-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_第4頁
2025屆新高考歷史沖刺突破復習-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新高考歷史沖刺突破復習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右圖漫畫反映了“武王伐紂”。為鞏固周朝統治,西周在政治與土地經營方式上分別采取了什么主要措施?情境在線(1)政治上實行分封制、宗法制(2)土地經營的基本方式是井田制主題一古人類文化遺存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素養探究1.舊石器時代史料一中國原始人類主要遺址分布圖思考:(1)我國原始人類主要遺址分布的特點是什么?形成這種特點的原因是什么?(時空觀念)點撥:特點可結合分布圖進行提煉;原因結合適合人類生存條件角度進行分析。分布既分散又集中,主要分布著黃河和長江流域,因為這些地區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適合人類生存。史料二舊石器時代的主要文化成績有兩項:首先是人類學會了打制石器工具,掌握了石器和骨器工具的制造方法。另一項被恩格斯稱為“人類對自然界斗爭的第一個偉大勝利”……在周口店“北京人”的洞穴遺址內,有厚達6米的灰燼堆積?!跫曳丁洞髮W中國史》(2)結合上述史料二,被恩格斯稱為“人類對自然界斗爭的第一個偉大勝利”指什么?這一“偉大勝利”對早期人類而言有何重大意義?(歷史解釋)點撥:根據畫線關鍵信息“灰燼”可推知“偉大勝利”,意義主要從生活角度進行歸納提煉。學會使用火、管理火、,并掌握取火方法。意義:使人類擺脫了“茹毛飲血”的生活,食用熟食,增加了營養,減少了疾??;用于照明和取暖,為洞穴生活提供了條件。2.新石器時代史料一盡管與中原、北方和東方新石器文化有直接繼承關系的華夏文明成為以后中華文明的主體,但中華文明仍當視為多起源而并非單一起源的文明……據學者統計,到20世紀90年代末,已發現的新石器遺址達8000余處……——摘編自張帆《中國古代簡史》思考:(1)結合史料一,我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發祥地呈現怎樣的特征?(史料實證)點撥:根據畫線關鍵信息“多起源而并非單一起源”進行特征提煉。呈現多元性,多樣性的特征。史料二位于陜西臨潼的姜寨聚落遺址,它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個墓葬的隨葬品不多,也差別不大。①而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山東大汶口文化的遺址里,130余座中、晚期的墓葬,按其墓坑大小、隨葬品的多寡,可分為大、中、小三個級別。②(2)結合史料二和所學知識,新石器時代晚期社會組織內部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唯物史觀,歷史解釋)點撥:根據畫線①②關鍵信息,從“公共墓地”“差別不大”“按其墓坑大小”“三個級別”進行對比提煉。變化:社會成員間的平等關系已被破壞,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貧富差異和等級分化。原因:生產力的發展和私有制的出現。一、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和文化遺存1.舊石器時代:(1)含義:(2)代表性遺址:(3)生活概況:_____。(填寫序號)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時代。約170萬年的元謀人和距今70萬-20萬年的北京人。①從事漁獵和采集②出現原始農業③群居生活④學會使用人工火①③2.新石器時代:(1)出現及含義:(2)生活概況:(3)分布特征:①出現:距今約1萬年,我國開始進入新石器時代②含義:它是指以打磨結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時代。大量使用陶器,開始從事原始農業,飼養家畜,生活逐漸穩定。分布廣泛,奠定了多元一體的發展基礎(4)新石器時代代表性遺址的基本情況:3.原始社會組織:(1)三個階段:分為________、母系氏族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2)母系氏族社會:處于________________,生產力低下,氏族成員共同勞動,成果共享。(3)父系氏族社會:處于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概況:①社會貧富分化與不平等開始出現。②氏族間的聯系趨于緊密,形成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聯盟。③______已經產生,階級分化日益明顯,部落中出現了權貴階層。原始人群舊石器時代晚期新石器時代晚期私有制情境在線1989年9月,元謀縣建起了元謀人陳列館,展廳內陳列分“人類的起源”“元謀古猿”“元謀史前文化”三部分。你認為在“人類的起源”陳列展廳中能夠認定元謀人是我國境內最早人類的關鍵遺跡是什么?發現最早的制造和使用過的打制石器。二、從部落到國家1.部落聯盟:(1)三皇五帝:三皇時代較早,名稱眾說不一,神話色彩濃郁。五帝的事跡較為具體。(2)炎黃部落:處于黃河______的一代,被后世尊為__________。(3)禪讓:根據各部落首領的推舉和考察確定部落聯盟首領繼承人。中上游華夏始祖三皇包括:伏羲氏、神農氏、黃帝五帝包括:少昊、顓頊、帝嚳、堯、舜2.夏朝:(1)建立:約公元前2070年,___建立了我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夏朝。(2)世襲制:禹死后,其子啟繼位,世襲制代替了______。(3)國家管理:禹禪讓制_________是最高的統治者,稱為“后”中央設有主管行政、軍事、司法和宗教的機構與職官地方通過控制一些部落實行間接統治夏王(4)文化遺存:河南偃師發現的_________,很可能是夏文化的遺址。二里頭遺址情境在線湖南省株洲市炎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譽。據悉,每年農歷四月二十六日炎帝神農生辰紀念日都有大批民眾前來參加祭祀活動。這一祭祀活動對當今社會有何重要意義?頌揚神農氏開創文明、奠基華夏的豐功偉績。體現華夏兒女對神農始祖的無限崇敬,倡導人們弘揚神農精神。三、商和西周1.商朝政權:(1)建立:約公元前____年,商湯建立商朝。(2)文字:河南安陽出土_____,是商人占卜記錄,已是一種成熟文字。(3)國家管理:商王是最高的統治者中央設有尹及各類事務官內外服制內服:______________外服:______________1600甲骨文商王直接控制的地區商王間接控制的方國和部落(4)影響范圍:東到大海,西及隴山,南跨江漢,北至燕山。2.西周統治:(1)建立:公元前1046年,______伐商建立西周,定都____。(2)國家管理:_____________。目的_______________意義①統治集團內部形成了金字塔型的等級結構,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政治統治②宗法制與分封制相互補充,解決了統治階級內部在權力和財產分配方面的沖突與矛盾周武王鎬京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親戚,以番屏周(3)“共和行政”①原因:周厲王貪財好利,為政暴虐,引發“________”。②概況:周厲王出逃,由大臣召工、周公共同執政,史稱“共和行政”。(4)滅亡:_________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乘西周王室內亂,攻破鎬京,西周滅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3.商和西周的統治:農業土地制度手工業是主要生產部門,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質的工具,青銅農具極少奴隸主土地國有制。______是土地經營的基本方式。青銅鑄造是主要部門,青銅器種類繁多國人暴動公元前771井田制史論闡釋1.舊石器時代古人類文化遺存的主要特點。(1)文化遺存主要發現地是地勢相對平坦、水源充足的黃河長江流域。(2)在生產生活領域,他們能以打制石器制作簡單工具并用以采集漁獵,甚至部分地區開始學會用火,并且由于個體能力相對弱小與原始環境的險惡,他們主要過著群居生活。2.文明與文明起源。(1)文明:(2)文明的起源:①文明起源最根本的標志是社會開始出現貴賤、貧富的分化和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工,出現了脫離勞動、專門從事管理職能的階層②剩余產品的積累是文明起源的物質基礎,工具的使用是人類和其他動物最大的不同點,也是文明起源的歷史前提。①文明是人類文化的社會發展的新階段。②國家是文明社會的概括。③進入文明社會的最根本標志是國家的出現。3.中華文明的起源——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突破(距今約5000年左右)。(1)典型文化遺址:(2)文化遺址分析:(以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為例)①黃河流域龍山文化②遼河上游紅山文化③長江下游良渚文化(代替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①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生產力發展,剩余產品積累。②出現較大規模的祭壇和神廟——社會組織擴大,氏族組合成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聯盟。③貴族墓葬分布在祭祀遺址附近,每墓中心有石槨、隨葬玉器等貴重物品——社會分化加大,部落出現權貴階層。(3)文化遺址的啟示——中華文明即將產生。(4)文明的起源實質上就是國家的起源。①工具的制造是人區別于動物的標志,原始農業的出現奠定了文明的基礎。②隨著剩余財富的出現,社會分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發展、階層分化(尤其是貧富分化)加劇,文明即將產生。③傳說中的五帝時代與夏朝,或許正是中華文明的產生時期。商周時期,中華文明得到初步發展。主題二早期國家形成與國家管理制度素養探究1.文獻傳說中的夏史料對于考古學上的“夏文化”。臺灣歷史學家柏楊先生在《中國人史綱》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神話傳說的民族,是沒有靈魂的?!彼栽S多文明國家都經歷過神話時代。也有學者認為,考古學是一門獨立的科學,在方法上不能把中國史前文化與古史傳說隨意加以聯系。點撥:注意設問的分析角度為“歷史研究”,再結合史料中關鍵信息“在方法上不能把中國史前文化與古史傳說隨便加以練習”,對神話傳說的界定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進行評價。神話和傳說故事包含了一定的事實成分,這些歷史事實可以通過考古發掘來印證。傳說故事和考古發掘對于了解無文字記載的遠古歷史有著重要的社會意義和歷史價值。思考:結合史料和所學知識,神話和傳說在歷史研究中的真實性一直存在質疑,我們該如何對待遠古時代的神話和傳說?(史料實證、唯物史觀)2.商周的國家管理制度史料一商人與各方國之間,大多有戰爭及貿易的交往,商以大邑商自居,大約只有商王畿之內的人以此認同。在王畿之外,未必有一個廣泛的共同意識?!S倬云《西周史》思考:(1)根據史料一和所學知識,商朝采取了怎樣的國家管理結構?這一制度有何顯著特點?(歷史解釋)點撥:根據關鍵信息“王畿”“方國”可推知商朝國家管理機構,特點根據信息“未必有一個廣泛的共同意識”進行提煉。內外服制度。商王朝與方國形成一種較為松散的方國聯盟。史料二西周分封形勢示意圖(2)根據史料二,周初獲得“封侯”資格的主要有哪幾類人?結合圖中信息,分封制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點?(時空觀念、歷史解釋)點撥:根據地圖中文字歸類“封侯”的對象;地域分布特點可從諸侯國地理位置角度提煉。王族子弟、功臣和前朝貴族。同姓國多集中在相對富庶的地區,異姓國在邊遠地區較多。諸侯國相互交織,相互制約,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史論闡釋1.西周實施分封制的特點要點闡釋分封對象多元化雖然分封對象多元化,但是以同姓親族為主體等級森嚴貴族統治集團內部形成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金字塔式的等級結構層層分封諸侯和卿大夫可在自己的封疆內實行再分封要點闡釋權利與義務結合天子將土地和人民授給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盡義務政權與政權結合分封制與宗法制結合諸侯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諸侯在自己的領地內可以任命官員、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