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祝福》《裝在套子里的人》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
第六單元《祝福》《裝在套子里的人》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
第六單元《祝福》《裝在套子里的人》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品敘述視角,悟批判深度——必修下第六單元第九課時《祝福》與《裝在套子里的人》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祝福》與《裝在套子里的人》這兩篇小說都呈現了魯鎮社會和沙皇俄國壓抑下祥林嫂和別里科夫的悲慘命運,呈現了人性的扭曲與異化,其中祥林嫂是封建禮教的受害者;別里科夫看似能夠轄制別人,其實也是受害者。他們的死亡雖然看似是一種解脫,但也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的無奈和悲哀。值得關注的是,兩篇小說用“我”的第一人稱視角來講述故事,文中的我既可以客觀冷靜地審視主人公的悲劇命運,又可以體現“我”思想的妥協性,體現了作者在“我”這一視角下寄寓的反思意味。通過對《祝福》和《裝在套子里的人》的聯讀,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我”的第一人稱敘述視角背后作者所寄寓的對人性的反思,從而感受到這兩部文學作品的批判力量,提升學生的文學品鑒能力和對社會現實的認識能力。二、學情分析學生在本階段接觸小說,已經初步具備了小說的閱讀能力,能夠結合語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較為復雜的語句和段落。但是在小說鑒賞技巧譬如“敘述視角”等敘事學理論方面,學生需要老師閱讀方法的指導,來體會小說家敘事時的藝術匠心,學習小說的敘述技巧,理解文本的多重意蘊。三、核心素養目標語言建構與運用:分析小說中“我”的人物形象特點。審美鑒賞與創造:探究第一人稱敘事視角的價值,理解文本的深層意蘊。文化傳承與理解:嘗試以第一人稱視角創作小說,體會其藝術表現力。四、教學重難點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對于“我”的人物形象深入理解,因為這是敘述視角的切入點,只有明確了人物形象才能明確我的敘述立場和傾向。而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在于變換敘事視角,這需要學生對文本中的各個人物形象進行深入細致地分析,同時具備比較思維能力,這樣才能發現“我”這一敘述視角的獨特價值。而最后的創作,由于需要學生較高的構思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才能運用第一人稱視角去創作小說,故也是難點所在。五、教學活動(一)激趣導入1928年,美國作家福克納寫成了一篇短篇小說,但是他不滿意,想推倒重寫。轉念一想,與其重起爐灶,不如嘗試改換故事的敘述視角。他就讓故事中的四個人為敘述者,把同一個故事寫成了四篇小說。寫成后,每一篇都非常精彩,哪一篇都不舍得放棄。怎么辦呢?他靈機一動,把四篇小說組成了一部長篇小說。于是,福克納最滿意的作品,意識流小說的巔峰之作《喧囂與騷動》橫空出世。可見從不同的視角創作故事會有不同的效果。今天我們從視角的角度來欣賞兩位大師的作品,體悟視角的魅力。【設計意圖】導入語采用激趣導入,引導學生關注小說中敘述視角的魅力。(二)任務一:通讀課文,梳理形象課文“我”的身份“我”與主人公的交集“我”的形象《祝福》《裝在套子里的人》明確:課文“我”的身份“我”與主人公的交集“我”的形象《祝福》知識分子返鄉者和祥林嫂死前的對話冷漠懦弱逃避責任《裝在套子里的人》中學教師同事、居住關系冷漠麻木缺乏勇氣【設計意圖】立足文本,整體把握小說中的“我”的人物形象,發現這兩篇文本中“我”都是比較冷漠的旁觀者形象,為下文探究“我”這一視角的敘述效果作準備。(三)任務二:合作探究,轉換視角1.作者用這樣的“我”來講述主人公的故事有怎樣的表達效果?《祝福》可以與魯四老爺、柳媽、衛老婆子、祥林嫂等進行比較;《裝在套子里的人》可以與“科瓦連科”“別里科夫”進行比較。明確:如果我是魯四老爺,我的立場是維護封建禮教,我在敘述時會關注祥林嫂沒有遵守封建禮教,由此對祥林嫂充滿厭惡和不滿。如果我是柳媽,我的立場是有封建迷信的善女人,我在敘述時會關注祥林嫂額頭上的傷疤和她有沒有去捐門檻,由此對祥林嫂充滿嘲諷。如果我是衛老婆子,我的立場是唯利是圖的中間人,我在敘述時會關注祥林嫂的能干以及改嫁反抗的劇烈,由此對祥林嫂比較冷漠。如果我是祥林嫂,我的立場是信奉貞潔觀念有悲慘經歷的底層婦女,我在敘述時會關注自己對改嫁的抗拒和要去捐門檻,由此我的情感是傾訴和渴望獲得安慰。如果我是科瓦連科,我的立場是比較正義憤慨的年輕人,我在敘述時會關注別里科夫的守舊,由此會對別里科夫充滿厭惡。如果我是別里科夫,我的立場是對一切不合規矩的事情感到害怕,我在敘述時會關注其他人的出格言論,情感主要是憂慮和恐懼。2.為什么作者在這么多人物中選擇“我”來講述故事?對比發現,《祝福》中的“我”立場是比較客觀冷靜與魯鎮格格不入的知識分子,我在敘述時會關注大家對祥林嫂的態度,由此我的情感是審視魯鎮整體的環境;與此同時我也選擇了軟弱妥協。《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我”也帶著審視的姿態看評價別里科夫,同時也比較麻木。對比兩者可以發現,兩篇文章的“我”都可以客觀冷靜地審視祥林嫂的命運,發現主人公悲劇命運的實質是社會環境對人的傾軋,另外一方面“我”在審視悲劇命運的同時也在逃避妥協,正如政治家漢娜·阿倫特所提出的“平庸之惡”,“我”身上也有可以被批判的因素,因此“我”就可以達成雙重批判的敘事效果。這也是魯迅和契訶夫的匠心之處,他們能夠發現人性中的自私成分,以筆為刃,通過“我”表達對自我的反思,增強小說批判的力度。【設計意圖】通過和本文中其他人物進行對比,旨在讓學生逐漸探究出文本中變換人物實際就是變化敘述立場,而這影響著敘述者的敘述傾向及情感,而“我”這一敘述視角相比之下具有“審視”和“逃避”的雙重批判效果,可以引發讀者的反思,體現作者的匠心。(四)任務三:變身創作者,共同品鑒以《促織》中成名兒子、《變形記》中格里高爾的妹妹或者上司的第一人稱視角重新講述這個故事,并闡明你的意圖。【設計意圖】通過第一人稱敘述視角重新講述故事,學生深入體會到“我”的敘述傾向的變化,以更加符合人物立場和身份的語言讓整個小說更具真實感,增強了小說的藝術表現力。(五)課堂小結其實很多同學都喜歡創作小說,但是應該有所追求,寫作不是文字游戲,不是戲謔調笑,而應該表現對社會的思考與認識,擔負起新時代青年的擔當。正如李大釗所說“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以堅定的肩膀承擔起社會的道義責任,用手中的筆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