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癌協會年度工作總結_第1頁
中國抗癌協會年度工作總結_第2頁
中國抗癌協會年度工作總結_第3頁
中國抗癌協會年度工作總結_第4頁
中國抗癌協會年度工作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抗癌協會2008年度工作總結(審議稿)2008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國抗癌協會換屆后的第一年,在中國科協的領導下,協會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團結全國廣大腫瘤科技工作者,努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腫瘤科技工作者服務,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為推動腫瘤科技事業的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一、大力開展腫瘤學術活動,促進腫瘤學科的繁榮和發展精心組織了第五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大會于2008年9月在石家莊市隆重召開,第七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國際腫瘤細胞與基因治療學術會議、第二屆中日腫瘤介入治療會議同時加盟。出席會議的代表4076人,其中國內代表3958人,兩院院士28人,來自美國、日本、瑞典、加拿大等18個國家的國外代表119人。國際抗癌聯盟主席大衛﹒希爾、國際腫瘤基因治療學會主席法爾辛﹒法詹內爾、國際冷凍治療協會主席弗蘭克﹒魯克納尼、意大利抗癌協會主席威托里奧﹒希拉諾、中日腫瘤介入治療學會主席中村仁信、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郝希山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劉德培院士等做學術報告。會議收到學術論文3076篇,大會發言103人,分會發言621人,壁報交流論文317篇,是歷屆參會代表最多、出席院士最多、學術交流論文最多、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學術盛會。專業性、地區性腫瘤學術活動活躍。相繼舉辦了肺癌、食管癌、鼻咽癌、大腸癌、肉瘤、血液腫瘤、消化道惡性病變、神經外科、腫瘤臨床協作、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等全國性學術會議。湖北、吉林、遼寧、北京等省市召開了腫瘤學術大會或學術年會。泛珠江區域、西部五省、東北三省分別聯合召開腫瘤放射治療大會、放射腫瘤及綜合治療研討會和婦科腫瘤、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研討會。各類學術會議35次,出席會議約8000人次,交流論文近千篇。其中一批大型學術活動,如第二屆中國腫瘤內科大會,參會代表2000多人,發表論文200余篇,6位院士出席或講話;第四屆中國腫瘤南北高峰論壇,千余名國內外專家學者參加,70多名專家發表演講;第三屆中國中青年腫瘤專家論壇,參會代表500多名,4位院士、8位國外學者做學術報告;在相關領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積極推進腫瘤學期刊雜志。由我會主辦和合辦的7種期刊共出版62期、120800冊,征集論文5106篇,刊登論文1231篇,刊用比例43:1。對《中國抗癌協會通訊》進行了改版發行。7月中旬在江西南昌召開了中國抗癌協會系列雜志編輯部主任會議,就發揮優勢、協同發展、打造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期刊方陣展開研討,高國蘭副理事長到會講話。目前,《全國腫瘤學系列期刊》已有32種期刊加盟,占全國44種腫瘤期刊的73%。其中英文期刊3種,占全國21種英文醫學期刊的14.3%。正如許多專家所說,這是我會擁有的最大資源之一,是中國腫瘤學科學術交流和技術推廣的主渠道和主旋律。二、擴大與國外及港澳臺的學術交流,促進腫瘤技術領域的拓展組團參加第二十屆世界癌癥大會。這是世界腫瘤領域規模最大的學術活動。2600余名各國專家參加大會,瑞士總統、烏拉圭總統、WHO總干事陳馮富珍、泰國公主等政府要員出席會議。我會組成33人的中國代表團赴瑞士參會。會議期間,中國代表團與國際抗癌聯盟簽署了2010年在北京舉辦第21屆世界癌癥大會的協議;舉行了中文專場,郝希山院士、曾益新院士主持專題研討會并做學術報告;舉辦了招待酒會,WHO總干事陳馮富珍與郝希山理事長進行了親切交談;閉幕式上,向全世界UICC成員國發出最熱情的邀請,歡迎參加北京2010年第21屆世界癌癥大會。代表們報以熱烈的掌聲表達對中國抗癌工作的贊揚和對2010年北京世界癌癥大會的期望。舉辦一批國際或雙邊學術會議。包括首屆中法腫瘤研討會、中美腫瘤轉移學術研討會、第三屆國際放射腫瘤學大會、2008國際乳腺癌早期診斷會議、第一屆海峽兩岸放射腫瘤學學術會議、第三屆海峽兩岸小兒腫瘤研討會等。相關專委會組團參加第二屆中韓雙邊神經腫瘤學術會議、第11屆中日韓大腸癌學術研討會。10月中旬,我會與美中抗癌協會進行了工作交流,簽訂了合作意向書,就新藥臨床試驗、共同申請國際重大攻關項目、共同組織或參與國際會議、共同建立科研基金、人才交流平臺和遠程會診系統、共同開展病例討論、互相推薦國內外病人等初步達成了共識,為兩會緊密合作鋪平了道路。三、積極開展科技咨詢服務,促進腫瘤防治事業發展承擔政府轉移職能。我會承擔的“中國婦女乳腺癌篩查項目”督導工作已在全國30個省市53個縣(區)全面展開,制定了技術方案,召開了啟動會和中期推動會,舉辦了培訓班,開展現場篩查,建立數據庫,開通技術支持熱線和專用郵箱。截止到去年底已篩查445616人,確診為乳腺癌273人。大腸癌專委會承接了“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基于城市社區的結直腸癌篩查方案的比較和評價研究”,開展了“大腸癌早診早治”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項目;上海市抗癌協會參與了全國胰腺癌“十一、五”課題研究,承擔了市科委3項胰腺癌研究攻關課題;山東省抗癌協會承辦了衛生部十年百項推廣項目“非血管性空腔臟器狹窄閉塞的介入治療”;新疆抗癌協會參與衛生部“食管癌早診早治項目”,在食管癌多發區伊犁州新源縣開展了食管癌普查。開展決策咨詢和建言獻策。先后提出6篇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和決策咨詢報告。其中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專委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姑息治療基本藥品中有部分未列入我國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和姑息治療適應癥,分別向國家衛生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呈送了將癌癥姑息治療基本藥物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社保基本藥物目錄的建議,已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積極開展廠會協作。上海市抗癌協會與成都華神集團公司成立了“上海利卡汀臨床研究發展研究中心”,與南京先聲藥業公司合作開展“抗血管生成性TACE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臨床研究”,取得成效。總會及科技服務部先后與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天津太河制藥有限公司、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聯合開展抗腫瘤藥物開發和臨床試驗,增強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了腫瘤治療的效果。四、廣泛開展科學普及,促進全民腫瘤知識水平的提高舉辦“4.15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啟動儀式在天津銀河廣場舉行。國際抗癌聯盟主席卡瓦利教授發來賀信。天津市委常委、教衛工委、科技工委書記陳超英、衛生部孔靈芝副局長、世界衛生組織駐華辦事處高級顧問歐康宜、中國科協學會部副部長朱雪芬、天津市科協主席王靜康院士和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郝希山院士、副理事長樊代明院士等出席。向全國發出“小手牽大手、無煙共健康”的倡議。京津兩地腫瘤專家和千余名群眾開展了科普講座、有獎競賽、義診咨詢、專家網上訪談、癌癥康復患者趣味運動會等活動。多數省市舉行了大型的宣傳活動。黑龍江百名專家在哈爾濱繁華地帶索菲亞大教堂廣場舉行咨詢服務和“全民戒煙、科學生活”萬人簽名,派出小分隊分赴齊齊哈爾、牡丹江、鶴崗、雞西、雙鴨山聯動義診,媒體專訪200余次。吉林省白城子市舉辦講座36場,設立咨詢臺85個,出動宣傳車65輛,開通電子屏幕2235塊,診療群眾2886人,電視臺滾動播出1周《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癌癥》。搭建科普宣傳平臺。啟動了“對話希望”中國癌癥科普宣傳促進計劃項目,分別在廣州、上海、天津召開了聚焦大腸癌防治、聚焦淋巴瘤防治、聚焦乳腺癌防治、聚焦肺癌防治媒體見面會,通過媒體報道傳遞癌癥防治科普知識和信息,同時編寫了相關腫瘤的防治手冊。推進了“無煙工作場所項目”,6月聯合相關單位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項目正式啟動;8月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推出“無煙奧運、健康人生”無煙場所工具包。開展了“迎奧運促健康活動”,其中“迎奧運長走活動”連續開展了四年,直到奧運會開幕前夕才圓滿畫上了句號。堅持經常性的科普宣傳。各專業委員會全年共舉辦主題科普宣傳60次,受眾人數229900余人次;科技下鄉30次,受眾人數13000多人次;科普講座162次,科普展覽15次,其他形式宣傳26次,發放科普掛圖260000多張。各省市抗癌協會科普宣傳形式多樣。上海市抗癌協會組織專家赴大學城義診,參與上海電視臺“名醫大會診”欄目,成立蒲公英俱樂部,連續舉辦食療、養生等講座;湖北省抗癌協會組織專家分赴荊門、宜昌、黃崗、鄂州等地州縣進行腫瘤防治科普教育。許多團體定期出版科普雜志,在媒體和網站設立科普欄目,《抗癌科普系列叢書》(10本)、《抗癌食品必讀》、《癌癥康復與自我保健》等一批科普書籍,深受群眾的歡迎。開展康復與姑息治療。舉辦了“癌痛患者過大年活動”,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世界無痛年”啟動會,開展新春醫患聯誼、患者教育講座、癌痛治療調查,全國2000多名醫生幫助近7000名患者解除疼痛。協會科技服務部與姑息治療專委會共同籌劃了“揚帆計劃”,策劃“生存-抗腫瘤-獨立生活”患者教育項目,編寫“患者教育手冊”、“骨折移位患者預防”、“癌癥與疼痛”等科普書籍,在網站設置“患者之家”欄目,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建設第一個康復教育基地。各地康復服務活動生動活潑。湖南省康復會成立癌癥康復俱樂部,組織10期學習班,召開癌癥康復經驗交流會,舉辦“生命強者”同樂會,邀請十年以上抗癌明星介紹經驗,500人的會場座無虛席。山東省康復會啟動陽光工程,舉辦18次科普講座,4100多人聽講,康復門診2670人次,答復電話咨詢2870人次。五、推進醫學繼續教育,促進腫瘤科技人才的成長舉辦各專業的繼續教育培訓班。一年來組織各團體申報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25項。各專業委員會相繼舉辦了血液腫瘤、小兒腫瘤、腹部腫瘤(外科)、心理社會腫瘤、腫瘤介入、淋巴瘤病理診斷等培訓班,培訓7860人次,頒發證書3141冊。化療、大腸癌專委會分別被批準為國家繼續教育培訓基地。一批省市抗癌協會加強對基層腫瘤醫務人員的培訓。新疆抗癌協會連續舉辦9期惡性腫瘤診治培訓班,培訓覆蓋全疆各地州縣醫療機構。山東抗癌協會連續舉辦11期康復培訓班,為147個縣培訓醫生2000多人。重視規范診療的培訓。繼續教育中,各團體將規范診療放在突出位置,先后舉辦了常見腫瘤診治規范高級培訓班、腫瘤化療規范診治培訓班、腫瘤放療質量控制培訓班、婦科腫瘤規范診療培訓班等,編輯出版了《中國鼻咽癌診治指南》、《婦科腫瘤診治指南》、《中國腫瘤醫師臨床實踐指南叢書(結直腸癌分冊)》、《惡性腫瘤合并腸梗阻診斷治療專家共識》等著作。康復與姑息治療專委會還完成了“癌癥疼痛規范化處理”等三個繼續教育項目,在全國舉辦培訓108場,培訓9345人次。加強腫瘤新技術培訓。各團體先后舉辦了消化道腫瘤新進展學習班、婦科腫瘤超聲診斷與新進展學習班、腫瘤護理新進展研討班、婦科腫瘤微創技術新進展學習班、抗腫瘤藥物新進展學習班、惡性腫瘤放療新進展學習班、中醫藥治療惡性腫瘤新進展研討會等,繼續教育成為新技術推廣的重要渠道。六、加強協會自身建設,促進協會發展能力的增強堅持民主辦會的方針。協會換屆一年來召開理事會一次、常務理事會兩次、理事長辦公會五次,重大問題集體討論決定。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分工負責制,10位正副理事長和5位正副秘書長都作了分工,落實了責任。依法按章辦會,規范了協會章程,制定和修訂了十個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保證了協會的健康發展。加強組織建設。貫徹中國科協全國學會分支機構管理工作研討會精神,制定了《中國抗癌協會專業委員會管理規定》,強化了對分支機構的規范化管理,加強了分支機構之間的合作與經驗交流。今年新增腫瘤放射治療專業委員會和泌尿男生殖系專業委員會,專業委員會已達35個。一批專業委員會和省市抗癌協會完成了換屆。對會員實行了全國統一登記編碼和網絡化管理,目前我會有普通會員26737名,專業會員901名,團體會員33個。十二月在福州召開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省市抗癌協會秘書長聯席會議,郝希山理事長作了工作報告,總結經驗、部署工作,對加強專業委員會和省市抗癌協會建設提出了要求。加強辦事機構建設。協會換屆后掛靠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順利完成了會址和辦公地點的轉移。辦事機構設立十個工作部和一室一處,即組織部、財務部、學術部、科普宣傳部、對外交流部、繼續教育部、期刊出版部、信息部、科技服務部、癌癥康復部、總會辦公室和北京辦事處。任命和聘任了一批專職工作人員,制定和完善了部門職責和工作流程,提高了管理能力和辦事效率。建立多元化經費籌措機制。一年來,協會通過爭取科研項目、舉辦各種學術活動、開展科普教育、承接政府職能轉移項目資金,獲取各方面的資助和贊助。其中通過技術項目合作、成果轉讓等形式得到11個企業和企業會員單位經費支持600余萬元。按照開源節流、勤儉辦會的原則,嚴格財務制度,加強財務管理,保證了協會各項工作的運行。

工作總結是一種書面或口頭的報告,用來回顧和評估個人或團隊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如一個月、一個季度、一年等)的工作表現、完成的任務、取得的成績以及遇到的問題。它不僅幫助個人反思自己的工作成效和個人成長,也是上級管理者了解下屬工作情況、進行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之一。工作總結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基本信息**:開頭部分簡要說明總結的時間范圍、作者的職位等基礎信息。2.**工作概述**:描述在這段時間內承擔的主要職責、參與的項目或任務。3.**主要成績與成就**:列舉這段時間內的關鍵成果,比如完成的重大項目、達到的目標或是對公司/部門貢獻的具體例子。4.**經驗教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