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山東省濰坊市歷史高考復習試卷(答案在后面)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指下列哪四項?A.指南針、火藥、印刷術、造紙術B.火箭、造紙術、印刷術、火藥C.指南針、火箭、印刷術、火藥D.造紙術、火藥、指南針、印刷術2、以下哪一項不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重要政策?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B.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C.加入世界貿易組織D.建國初期的一五計劃3、以下哪位歷史人物被譽為“近代中國的睜眼看世界第一人”?A.魏源B.林則徐C.胡適D.陳獨秀4、以下哪個事件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A.辛亥革命B.五四運動C.土地革命D.抗日戰爭5、題干:以下哪個歷史事件標志著中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A.辛亥革命B.五四運動C.國共合作D.抗日戰爭勝利6、題干:下列哪項是中國古代農業社會的基本生產方式?A.輪作制B.水稻種植C.鐵犁牛耕D.私田制7、下列關于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史實,說法不正確的是:A、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增強了國力,為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B、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實行了中央集權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C、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廢除了封建制度,實行郡縣制D、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推行了統一度量衡、貨幣、文字的政策8、以下關于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說法錯誤的是:A、黃巾起義是東漢末年農民起義的代表B、起義領導者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自稱“地公將軍”,張梁自稱“人公將軍”C、黃巾起義最終被曹操鎮壓D、黃巾起義是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導火索9、(1)東漢時期,張衡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這一發明對古代地震觀測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關于張衡地震儀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可以測定地震發生的時間B.可以確定地震發生的方向C.可以直接顯示地震的震級D.可以通過地震儀的指針指向判斷地震方向10、(2)唐太宗時期,實行了一系列政治、經濟和文化改革,使得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發展迅速,國力逐漸強盛。下列關于唐太宗時期改革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選拔官吏實行科舉制B.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C.實行“三省六部制”,加強中央集權D.鼓勵佛教發展,削弱道教地位11、題干:以下關于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秦始皇通過連年征戰,先后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B.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實行了郡縣制。C.秦始皇為了鞏固統一,焚書坑儒,限制儒家思想的傳播。D.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使用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的國家。12、題干:以下關于唐朝“貞觀之治”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唐太宗在位期間,實行了貞觀之治,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繁榮。B.唐太宗重視農業生產,減輕農民負擔,實行均田制。C.唐太宗實行科舉制度,選拔人才,使得唐朝出現了“貞觀之治”。D.唐太宗在位期間,與少數民族關系緊張,多次發動戰爭。13、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以下哪位思想家主張“人性本惡”,并提出以“仁政”來教化百姓?A.孔子B.孟子C.荀子D.荀況14、下列哪個事件標志著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A.春秋戰國時期B.秦始皇統一六國C.漢武帝實行“推恩令”D.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建立15、下列關于《史記》的描述,正確的是:A.《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由司馬光編寫。B.《史記》共一百三十篇,分為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部分。C.《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由司馬遷編寫。D.《史記》以《詩經》為主要依據,記載了從夏朝到漢朝的歷史。16、關于下列歷史事件,說法錯誤的是:A.鴉片戰爭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C.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取得了完全的民族獨立。D.新中國成立后,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13分,共52分)第一題請閱讀以下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以下是《南京條約》的部分內容:一、割香港島給英國;二、賠償英國軍費2100萬元;三、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四、英國商人進出口貨物所繳納的關稅,中國需同英國商定。材料二:以下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1.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貧困人口大幅減少;3.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問題: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反映了哪個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2.材料一中的《南京條約》對中國產生了哪些影響?3.結合材料二,談談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第二題題目:閱讀以下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文景之治”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一個重要時期,漢文帝和漢景帝在位期間,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這一時期,實行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鼓勵農業生產;重視法治,選拔賢能,任人唯賢;注重節儉,反對奢侈浪費。材料二:隋朝時期,隋文帝楊堅通過改革,使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他推行均田制,改革稅收制度,加強中央集權;開創科舉制度,選拔人才,提高政府效率。問題:1.結合材料一,簡述漢文帝和漢景帝在位期間的主要改革措施及其作用。2.結合材料二,分析隋文帝楊堅改革的特點及其意義。第三題【材料分析題】材料一:近年來,某地區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吸引了大量游客。以下是該地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一些舉措:1.修復歷史文化遺產,打造特色旅游線路;2.開發文化創意產品,豐富旅游體驗;3.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合作,形成區域旅游聯盟;4.建立旅游人才培訓基地,提升旅游服務水平。材料二:某中學組織學生開展“走進歷史,感受文化”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們參觀了該地區的歷史文化遺產,并就以下問題進行討論:1.請結合材料一,分析該地區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有利條件。2.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談談如何將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問題:1.結合材料一,分析該地區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有利條件。(6分)2.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談談如何將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8分)第四題題目: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古代“絲綢之路”在促進東西方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討其對當今“一帶一路”倡議的啟示。2025年山東省濰坊市歷史高考復習試卷與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指下列哪四項?A.指南針、火藥、印刷術、造紙術B.火箭、造紙術、印刷術、火藥C.指南針、火箭、印刷術、火藥D.造紙術、火藥、指南針、印刷術答案:A解析: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指指南針、火藥、印刷術和造紙術。這四項發明對中國乃至世界的科技和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以下哪一項不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重要政策?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B.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C.加入世界貿易組織D.建國初期的一五計劃答案:D解析:建國初期的一五計劃是我國在1953年至1957年實施的第一個國民經濟建設五年計劃,不屬于改革開放以來的重要政策。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都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重要政策。3、以下哪位歷史人物被譽為“近代中國的睜眼看世界第一人”?A.魏源B.林則徐C.胡適D.陳獨秀答案:B解析:林則徐在清朝末年,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積極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和制度,以抵御外敵。他在廣州禁煙運動中表現出色,并編寫了《四洲志》等書籍,系統地介紹了西方的歷史、地理、文化等信息,因此被譽為“近代中國的睜眼看世界第一人”。選項A的魏源雖然也是近代思想家,但其影響力不及林則徐。選項C的胡適是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動在20世紀初,與題目所述的歷史時期不符。選項D的陳獨秀是新文化運動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同樣不符合題目要求。因此,正確答案是B。4、以下哪個事件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A.辛亥革命B.五四運動C.土地革命D.抗日戰爭答案:B解析:五四運動是1919年發生在北京的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它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五四運動的主要訴求是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倡導民主和科學,這場運動促使了新文化運動的深入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革命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選項A的辛亥革命是1911年爆發的推翻清朝統治的革命,它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但不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選項C的土地革命是在1927年爆發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場農村革命。選項D的抗日戰爭是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戰爭,雖然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但不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因此,正確答案是B。5、題干:以下哪個歷史事件標志著中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A.辛亥革命B.五四運動C.國共合作D.抗日戰爭勝利答案:B解析:五四運動是1919年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它標志著中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場運動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辛亥革命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開始,國共合作是國民大革命時期的重要政策,抗日戰爭勝利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轉折點,但它們都不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開始。因此,正確答案是B。6、題干:下列哪項是中國古代農業社會的基本生產方式?A.輪作制B.水稻種植C.鐵犁牛耕D.私田制答案:C解析:中國古代農業社會的基本生產方式是鐵犁牛耕。鐵犁牛耕的出現標志著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它提高了農業勞動效率,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輪作制是一種耕作制度,水稻種植是一種作物種植方式,私田制是土地制度的分類,它們都不是生產方式,而是農業社會中的具體制度或技術。因此,正確答案是C。7、下列關于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史實,說法不正確的是:A、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增強了國力,為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B、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實行了中央集權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C、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廢除了封建制度,實行郡縣制D、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推行了統一度量衡、貨幣、文字的政策答案:C解析: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廢除了封建制度,實行郡縣制,這是正確的。A、B、D選項均符合史實,故C選項為不正確的說法。8、以下關于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說法錯誤的是:A、黃巾起義是東漢末年農民起義的代表B、起義領導者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自稱“地公將軍”,張梁自稱“人公將軍”C、黃巾起義最終被曹操鎮壓D、黃巾起義是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導火索答案:C解析:黃巾起義是東漢末年農民起義的代表,起義領導者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自稱“地公將軍”,張梁自稱“人公將軍”,這些都是正確的。然而,黃巾起義最終并非被曹操鎮壓,而是被東漢朝廷鎮壓。因此,C選項為錯誤的說法。D選項也是正確的,黃巾起義是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導火索。9、(1)東漢時期,張衡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這一發明對古代地震觀測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關于張衡地震儀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可以測定地震發生的時間B.可以確定地震發生的方向C.可以直接顯示地震的震級D.可以通過地震儀的指針指向判斷地震方向答案:C解析:張衡的地震儀是通過觀察儀器的龍尾指向來判斷地震發生的方向的,不能直接顯示地震的震級。因此,選項C描述不正確。10、(2)唐太宗時期,實行了一系列政治、經濟和文化改革,使得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發展迅速,國力逐漸強盛。下列關于唐太宗時期改革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選拔官吏實行科舉制B.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C.實行“三省六部制”,加強中央集權D.鼓勵佛教發展,削弱道教地位答案:D解析:唐太宗時期,確實鼓勵佛教發展,但并沒有削弱道教地位。相反,唐太宗對道教也給予了重視,并尊道教為國教。因此,選項D描述不正確。11、題干:以下關于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秦始皇通過連年征戰,先后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B.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實行了郡縣制。C.秦始皇為了鞏固統一,焚書坑儒,限制儒家思想的傳播。D.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使用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的國家。答案:C解析:選項A、B、D都是正確的描述。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了加強思想控制,實行了焚書坑儒的政策,而不是限制儒家思想的傳播。因此,C選項描述不正確。12、題干:以下關于唐朝“貞觀之治”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唐太宗在位期間,實行了貞觀之治,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繁榮。B.唐太宗重視農業生產,減輕農民負擔,實行均田制。C.唐太宗實行科舉制度,選拔人才,使得唐朝出現了“貞觀之治”。D.唐太宗在位期間,與少數民族關系緊張,多次發動戰爭。答案:D解析:選項A、B、C都是關于“貞觀之治”的正確描述。唐太宗在位期間,確實實行了科舉制度,選拔人才,重視農業生產,減輕農民負擔,使得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繁榮。而D選項提到唐太宗與少數民族關系緊張,多次發動戰爭,這與“貞觀之治”時期國家政治穩定、民族關系和諧的歷史事實不符。因此,D選項描述不正確。13、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以下哪位思想家主張“人性本惡”,并提出以“仁政”來教化百姓?A.孔子B.孟子C.荀子D.荀況答案:C解析:荀子在其著作《荀子》中提出“人性本惡”的觀點,認為人天生具有自私的欲望,需要通過后天的教育和禮法來加以約束和教化。因此,C選項荀子是正確答案。孔子主張“仁”,孟子提出“性善論”,荀況則是戰國時期的法家代表人物,與題目要求不符。14、下列哪個事件標志著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A.春秋戰國時期B.秦始皇統一六國C.漢武帝實行“推恩令”D.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建立答案:B解析: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了戰國時期長達幾百年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這標志著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A選項春秋戰國時期是封建社會的萌芽階段,C選項漢武帝實行“推恩令”是加強中央集權的重要措施,D選項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建立是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重要變革,但不是封建社會形成的標志。因此,B選項秦始皇統一六國是正確答案。15、下列關于《史記》的描述,正確的是:A.《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由司馬光編寫。B.《史記》共一百三十篇,分為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部分。C.《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由司馬遷編寫。D.《史記》以《詩經》為主要依據,記載了從夏朝到漢朝的歷史。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對《史記》的基本了解。《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由司馬遷編寫。共一百三十篇,分為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部分,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的歷史。A項錯誤,司馬光編寫的是《資治通鑒》;B項中,《史記》的組成部分與題干描述不符;D項中,《史記》的依據并非《詩經》。16、關于下列歷史事件,說法錯誤的是:A.鴉片戰爭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C.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取得了完全的民族獨立。D.新中國成立后,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對歷史事件的正確認識。A項描述了鴉片戰爭后中國的社會性質;B項描述了辛亥革命的意義;D項描述了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的發展階段。而C項中,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雖然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但并未完全取得民族獨立,因為當時還存在國共兩黨的內戰。所以C項說法錯誤。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13分,共52分)第一題請閱讀以下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以下是《南京條約》的部分內容:一、割香港島給英國;二、賠償英國軍費2100萬元;三、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四、英國商人進出口貨物所繳納的關稅,中國需同英國商定。材料二:以下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1.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貧困人口大幅減少;3.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問題: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反映了哪個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2.材料一中的《南京條約》對中國產生了哪些影響?3.結合材料二,談談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答案:1.材料一反映的是鴉片戰爭后中國被迫簽訂《南京條約》,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2.材料一中的《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損害了中國的領土主權、關稅主權和司法主權。3.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包括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等。這些成就的原因主要有: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等。第二題題目:閱讀以下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文景之治”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一個重要時期,漢文帝和漢景帝在位期間,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這一時期,實行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鼓勵農業生產;重視法治,選拔賢能,任人唯賢;注重節儉,反對奢侈浪費。材料二:隋朝時期,隋文帝楊堅通過改革,使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他推行均田制,改革稅收制度,加強中央集權;開創科舉制度,選拔人才,提高政府效率。問題:1.結合材料一,簡述漢文帝和漢景帝在位期間的主要改革措施及其作用。2.結合材料二,分析隋文帝楊堅改革的特點及其意義。答案:1.漢文帝和漢景帝的主要改革措施及其作用:改革措施:實行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重視法治,選拔賢能;注重節儉,反對奢侈浪費。作用:這些改革措施使得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礎。2.隋文帝楊堅改革的特點及其意義:改革特點:推行均田制,改革稅收制度,加強中央集權;開創科舉制度,選拔人才,提高政府效率。意義:這些改革特點使得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為隋朝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后世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傳承提供了借鑒。解析:1.本題考查對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改革措施及其作用的理解。通過材料一中的描述,可以歸納出主要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即減輕農民負擔、重視法治、注重節儉等,這些措施使得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2.本題考查對隋文帝楊堅改革的特點及其意義的理解。通過材料二中的描述,可以分析出隋文帝改革的幾個主要特點,如均田制、稅收制度改革、中央集權加強、科舉制度的創立等,這些改革特點對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積極影響,為隋朝的繁榮和后世的政治制度發展奠定了基礎。第三題【材料分析題】材料一:近年來,某地區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吸引了大量游客。以下是該地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一些舉措:1.修復歷史文化遺產,打造特色旅游線路;2.開發文化創意產品,豐富旅游體驗;3.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合作,形成區域旅游聯盟;4.建立旅游人才培訓基地,提升旅游服務水平。材料二:某中學組織學生開展“走進歷史,感受文化”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們參觀了該地區的歷史文化遺產,并就以下問題進行討論:1.請結合材料一,分析該地區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有利條件。2.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談談如何將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問題:1.結合材料一,分析該地區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有利條件。(6分)2.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談談如何將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8分)答案:1.該地區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有利條件包括:(1)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為文化旅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2)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能夠吸引游客的興趣;(3)政府的大力支持,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4)良好的區位優勢,便于游客的出行和旅游活動的開展;(5)區域合作,形成區域旅游聯盟,擴大了市場影響力。2.將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加強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傳承,確保文化資源的安全;(2)創新旅游產品,提升旅游體驗,滿足游客多樣化需求;(3)培養旅游人才,提高旅游服務水平,提升旅游產業的競爭力;(4)加強區域合作,形成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針對性技巧的試題及答案
- 游泳救生員考試的各個環節試題及答案
- 客戶資料保密協議(2篇)
- Pacing Yourself2024年體育經紀人考試試題及答案
- 鐵血戰士農業植保員考試試題及答案
- 農業植保員考試形式與答題技巧詳解試題及答案
- 提高救生員技能的試題及答案分析
- 2025年中國冬季馬衣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側移叉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二維條碼應用系統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第三節鋼筋混凝土排架結構單層工業廠房結構吊裝課件
- 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
- 產品路標規劃-綜述2.1
- 2023年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單招考試面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電子制造技術-電子封裝》配套教學課件
- 二月份循證護理查房課件
- 粉筆國考行測模考大賽第八季
- JJF(湘) 09-2018 純水-超純水系統監測儀表(電導率)計量校準規范-(高清現行)
- 延安市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分析
- 中藥斗譜排序
- 數學建模“如何進行人員分配”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