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祖國統一與對外關系[通史坐標][備考指南]最新考綱考向歸納五年真題關聯考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近五年無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設近五年無“文化大革命”近五年無改革開放以來民主與法制的建設近五年無“一國兩制”的理論與實踐近五年無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65年大陸與西方貿易2016·全國乙卷·3160年代的中蘇關系的惡化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近五年無中美關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近五年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聯合國和地區性國際組織中的重要外交活動近五年無命題特點從近5年全國卷試題來看,本單元的命題呈現如下特征:(1)考查方式:近5年全國卷高考對本單元的考查力度很小,僅有2016年全國乙卷第31題。(2)史料形式:以文字史料為主,也包括數據信息,主要考查學生在新情景下解讀材料信息和歸納歷史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3)考查知識: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活動,通過60年代的對外貿易關系,認識國家利益是外交工作的基礎和底線。考點14現代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設1.政治協商制度(1)初步建立: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召開。①內容:大會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選舉產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②意義:標志著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初步建立。(2)職能改變:1954年以后不再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主要職能為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3)初步發展:1956年中國共產黨提出與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政治協商制度發展到一個新階段。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創立(1)背景eq\b\lc\{\rc\(\a\vs4\al\co1(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規定。,②新中國經濟建設的大規模展開。))(2)創立: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內容eq\b\lc\{\rc\(\a\vs4\al\co1(\a\vs4\al(①大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b\lc\{\rc\(\a\vs4\al\co1(\a\vs4\al(成果: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原則: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意義: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②建立新一屆國家機構。))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背景: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2)目的:實現++++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3)保障:《++++共同綱領----》規定;1954年憲法正式確認。(4)實施eq\b\lc\{\rc\(\a\vs4\al\co1(①形成了內蒙古、新疆、廣西、寧夏、西藏五大,省級自治區。,②建立了一百多個自治縣旗。))(5)意義eq\b\lc\{\rc\(\a\vs4\al\co1(①滿足了少數民族自己當家作主的愿望。,②實現了民族平等。,③保證了++++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通史鏈接]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社會的變化內容鏈接點政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統一戰線政策確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五十年代中期,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社會在政治、經濟、外交、文化上的變化本質上是由社會性質變化引發的,初步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模式經濟社會主義公有制建立,形成了計劃經濟體制文化毛澤東思想獲得發展,“雙百方針”提出[圖說歷史]建國初期的政治建設二、新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曲折發展1.“文化大革命”對民主法制的踐踏(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及各項法律名存實亡,公民的基本權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保障。(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無法召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不能實行。2.法制走向健全(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制建設方針。(2)為劉少奇平反,并在全國范圍平反各種冤假錯案。(3)1982年通過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4)當前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使民主政治建設趨于制度化、法律化,為++++依法治國----奠定了基礎。3.民主制度的重建與完善eq\b\lc\{\rc\(\a\vs4\al\co1(1完善政治協商制度:1982年,確立“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2重視民族自治工作:1984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31998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創造性,地發展了各種++++村民選舉----制度。))[輕巧識記]“一、二、三、四”歸納新時期民主政治建設三、祖國統一大業1.“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1)背景:新中國建國后,臺灣與大陸處于隔絕的敵對狀態。(2)過程eq\b\lc\{\rc\(\a\vs4\al\co1(①醞釀:1979年,全國人大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統一祖國的方針。,②形成: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3)含義eq\b\lc\{\rc\(\a\vs4\al\co1(①前提:一個中國。,②含義\b\lc\{\rc\(\a\vs4\al\co1(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4)意義:“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思維導圖]理解“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2.香港、澳門的回歸(1)香港回歸①1982年鄧小平與撒切爾夫人會談,雙方同意以++++外交途徑----商談解決香港問題。②1997年7月1日,中國正式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2)澳門回歸:1999年12月20日,中國正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3.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1)原因eq\b\lc\{\rc\(\a\vs4\al\co1(①1979年,海峽兩岸實現真正停火。,②“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推動。,③臺灣當局迫于形勢被迫作出回應。))(2)表現eq\b\lc\{\rc\(\a\vs4\al\co1(①1979年元旦,大陸停止炮擊金門,倡議兩岸,直接實行“三通”。,②1987年,臺灣當局允許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及,進行經濟文化交流。,③1990年,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祖國,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④1992年,兩會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重要共識,即“九二共識”。,⑤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并與胡,錦濤總書記會談。))[比較辨析]港澳問題與臺灣問題的區別1.港澳問題的解決需要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談判;而臺灣問題是在“一國兩制”的架構下,兩岸平等協商,屬國家內部事務問題。2.國家在港澳駐軍,表明中國對港澳恢復行使主權,具有象征意義。臺灣和祖國大陸同屬中國的一部分,臺灣可以保留軍隊,但不應對大陸形成威脅。[答題術語]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推動了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的發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體現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2.“文化大革命”嚴重破壞了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使我國的民主與法制遭到空前踐踏,造成動亂局面。3.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經過撥亂反正、依法治國,民主法制建設進入新時期。社會主義民主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法制逐步健全。4.“一國兩制”就是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不變,兩種制度長期共存,這是實現祖國統一的必經之路。考向預測一:新中國初期的民主政治制度1.觀察下列圖片所反映的歷史現象,表述正確的是()《把自己滿意的人選出來了》和《選民證》(1953年)A.用普選的方式產生人民代表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選舉的法律依據C.基層民主選舉制度基本確立D.選民選舉的代表將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解析:選A材料反映的是人民直接選舉代表,為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做準備,故A項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于1954年,故B項錯誤;基層民主是指人民直接選舉村委會,基層民主加強的時間是在20世紀90年代,故C項錯誤;全國人大代表是間接選舉產生的,與材料現象不符,故D項錯誤。新中國成立后,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三大制度確保了權力來自于人民,歸屬于人民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本質屬性,近幾年全國卷一直未在此部分命題,但正如在外交關系上2016年全國乙卷第31題反猜題一樣,此部分命題的可能性很大,尤其是結合圖片、表格、折線等史料,值得我們高三復習備考時注視。中國民主政治的特點和本質1.特點(1)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權利的主要形式。(2)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方面代表團結在一起。(3)根據社會主義民主原則,建立人與人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平等關系,并建立個人與社會、集體之間的正確關系。(4)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實現少數民族當家作主。2.本質: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當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這是中國民主政治的本質。考向預測二:海峽兩岸的關系2.2017年6月28日,國臺辦主任馬曉光再次說明“九二共識”的由來、核心涵義以及重要意義,強調這是兩岸關系發展中的大是大非問題,也是臺灣當局回避不了的重大原則問題。材料中“核心涵義”指的是()A.一個中國 B.和平統一C.一國兩制 D.平等協商解析:選A“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與精神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故A項正確;和平統一是大陸提出的解決臺灣問題的方法,故B項錯誤;一國兩制是大陸提出的解決臺灣、澳門問題的偉大構想,故C項錯誤;平等協商是兩岸交流的基本原則,不是“九二共識”的“核心涵義”,故D項錯誤。“一國兩制”構想立足于世界和平與發展,它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實現了一個國家內部兩種制度的和平共處,是兩岸關系的綱領性文獻,但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正式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后,蔡英文政府否認“九二共識”,破壞民族統一大業,與歷史的車輪背道而馳,因此引起了臺海關系的重大變動與挫折,按照高考命題不回避熱點和“家國情懷”的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此部分內容備考時需要注意。“一國兩制”構想的特點1.“一國兩制”的基礎是“一個中國”。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香港、澳門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2.實行“兩種制度”。作為國家主體的大陸地區堅持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香港、澳門則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兩種制度長期共存,共同發展。3.高度自治。在統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內,依憲法規定在港、澳、臺設置特別行政區。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臺灣還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4.和平談判。通過接觸談判,以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統一,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心愿。5.實行“一國兩制”政策長期不變,具有穩定性。1.(2015·安徽卷·17)有學者評價:“它凝結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經過反復討論、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國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擁護。”據此判斷,“它”是指()A.《雙十協定》 B.《論聯合政府》C.《共同綱領》 D.《論十大關系》解析:選C《雙十協定》是國共兩黨就抗戰勝利后國家走向的談判結果,與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無關,故A項錯誤;《論聯合政府》是抗戰即將勝利時,中共關于政權建設的單方設想,既不能說凝結了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心血,也不能說得到全國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擁護,故B項錯誤;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的《共同綱領》是以最廣泛地召集全國各黨派、各民族、各地區、各領域人員代表的基礎上通過反復研究確定的,在當時的條件下最大可能地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心愿,故C項正確;《論十大關系》主要是在中共內部總結建國以來領導社會主義建設初步經驗的基礎上由毛澤東結合蘇聯建設的經驗教訓集中概括出來的,與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關系并不密切,另外《論十大關系》涉及到一些利益關系,不能說“得到了全國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擁護”,故D項錯誤。2.(2015·四川卷·8)1978年5月,《光明日報》刊發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引起了廣泛關注。該文初稿作者在聽到贊譽聲的同時,也因看到一些報刊批評該文“違反中央精神和反對毛澤東思想”,轉而安排“后事”:“我已經有思想準備了,我準備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當時()A.社會輿論呈“百花齊放”之勢B.“左”傾束縛亟待突破C.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漸入人心D.“兩個凡是”名存實亡解析:選B題干中并未體現出當時的社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思想輿論,故A項錯誤;根據題干中提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作者,因為批判了‘左’傾錯誤思想而準備后事”的這一現象,可知當時“左”傾錯誤還未完全結束,故B項正確;十一屆三中全會于1978年12月召開,故C項錯誤;題干中提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作者因看到一些報刊批評該文‘違反中央精神和反對毛澤東思想’而安排后事”可知這一時期“兩個凡是”的思想依然具有較強的影響力,故D項錯誤。3.(2015·江蘇卷·12)周恩來在萬隆會議期間透露,中國愿同美國談判,也準備同蔣介石談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同時,毛澤東也主動通過外國來訪者表示,臺灣問題可以用談判來解決,中國尤其希望和美國簽訂和平條約。材料表明()A.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已正式確定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以正式確立C.中國已成為世界外交舞臺的強國D.臺灣問題已牽涉到中美外交問題解析:選D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統一祖國的方針,“萬隆會議期間”是1955年,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1953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二年,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發表聯合聲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關系的基本原則,而“萬隆會議期間”是1955年,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1954年,日內瓦會議是新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的重要的國際會議,中國代表團在會議上的積極作用,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聲譽,但當時中國不是“強國”,故C項錯誤;美國對中國采取政治上不承認、經濟上封鎖禁運、軍事上包圍威脅的政策,企圖把新中國扼殺在搖籃里,1953年朝鮮戰爭停戰以后,美國艦隊繼續盤踞在臺灣海峽,干涉中國內政,因此改善中美關系,對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有重要作用,故D項正確。1.(2018·無錫模擬)“中國人民由被壓迫的地位變成為新社會新國家的主人,而以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代替那封建買辦法西斯專政的國民黨反動統治……中國人民民主專政是中國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政權,而以工農聯盟為基礎,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上引文出自()A.《新民主主義論》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D.《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解析:選B根據題干中“中國人民由被壓迫的地位變成為新社會新國家的主人,而以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代替那封建買辦法西斯專政的國民黨反動統治”可以看出該引文發表的時間是在1949年新中國即將建立時期,《新民主主義論》發表于抗日戰爭時期,故A項錯誤;《共同綱領》發表于1949年第一屆政協會議,故B項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于1954年頒布,故C項錯誤;《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著于20世紀50年代,故D項錯誤。2.世界銀行前駐華代表皮特·鮑泰利教授說,“多黨制并非民主的精髓,民主的要義是能夠對人民負責”……基于這點認識,鮑泰利斷言,中國很有可能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通過一黨制來實現民主的國家”。鮑泰利斷言的中國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基層民主制D.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解析:選D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建立并不斷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與材料中“多黨制”“通過一黨制來實現民主的國家”不符,故A項錯誤;民族區域自治,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設立自治區域和自治機關,由當地民族當家作主,與材料中“多黨制”“通過一黨制來實現民主的國家”不符,故B項錯誤;基層民主制不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的三大制度之一,與材料中“多黨制”“通過一黨制來實現民主的國家”不符,故C項錯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成為各民主黨派和愛國民主人士參政、議政的舞臺,它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與材料中“多黨制”“通過一黨制來實現民主的國家”相符,故D項正確。3.(2018·北京東城模擬)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B.保障了在政治上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C.進入了有法可依、依法治國、建設法制化社會的新時期D.確立了民主選舉、決策、管理及監督的基層民主制度解析:選B新中國成立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故A項錯誤;五四憲法是中國的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推動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故B項正確;社會主義法制新時期是在改革開放以后,故C項錯誤;基層民主制度的確立是在20世紀90年代,故D項錯誤。4.在《共和國政治制度研究評述》中提到了中國現今政治制度主要包含了:人民民主專政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中央和地方各級行政制度、國防制度、外交制度、人口教育干部制度、“一國兩制”制度、________10個方面。橫線中應填寫的是()A.國家主席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戶籍管理制度 D.基層民主選舉制度解析:選B國家主席制度曾被廢除,它不是我國的主要政治制度,故A項錯誤;1954年憲法確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1984年憲法對此作了明確規定,故B項正確;戶籍管理制度不是我國主要的政治制度,故C項錯誤;1998年確立基層民主選舉制度,它只是基層政治制度,故D項錯誤。5.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ChinaWatch》一書中寫道:“他們每天都親眼目睹少年們在‘階級斗爭’的借口下,對長輩進行搶劫、報復、打罵和侮辱,他們必須出席公開批判鄰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會,甚至還要積極發言。……”費正清筆下的歷史事件()A.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B.體現了自由、平等的啟蒙思想C.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發展D.嚴重踐踏了中國的民主和法制解析:選D從“少年們在‘階級斗爭’的借口下”可知是文化大革命,其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故A項錯誤;以理性為核心的啟蒙運動與文化大革命不符,故B項錯誤;文化大革命破壞了文化教育事業,故C項錯誤;文化大革命破壞法紀、民主,踐踏了中國的民主和法制,故D項正確。6.(2018·邵陽模擬)1980年8月,鄧小平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中強調:“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黨員在黨章和黨紀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規定的平等權利和義務,誰也不能占便宜,誰也不能犯法。”這表明中國()A.新時期法制不斷完善 B.堅持立法為民的原則C.以法治作為反腐的工具 D.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心解析:選D結合所學知識,新時期法制的不斷完善體現在法律制度的具體建設上,而題目中并未體現,故A項錯誤;根據題目中強調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并未體現立法為民的原則,故B項錯誤;題目中并未提到反腐,故C項錯誤;根據題意,1995年我國把依法治國寫入憲法,此時鄧小平的強調推進了依法治國的決心,故D項正確。7.(2018·貴陽摸底)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正式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體現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原則;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當時這兩部憲法的頒布和修訂()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B.為撥亂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據C.確立了新型國家的架構D.為經濟建設提供了法律依據解析:選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與“重建和完善民主制度”不符,故A項錯誤:1982年修訂的憲法起到了“為撥亂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據”的作用,但1954年憲法沒有這一作用,故B項錯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配電箱電工知識培訓課件
- 年度盛典晚會流程
- 切水果課件美術
- 中小企業100倍利潤增長系統
- 終端與業務專業之電信企業戰略管理和營銷效益評估
- 西安汽車職業大學《中國共產黨建設理論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政法職業學院《生物統計學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圖木舒克職業技術學院《票據法及案例研習》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江西省上饒市名校初三中考5月最后一次適應性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
- 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皮膚生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DeepSeek人工智能語言模型探索AI世界科普課件
- 《迪拜帆船酒店》課件
- 2025年晉城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8-2024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含答案解析
- 牛橋水庫現代化水庫運行管理矩陣建設探討
- (一模)烏魯木齊地區2025年高三年級第一次質量歷史試卷(含官方答案)
- 2024年晉中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附解析答案
- 《漂亮的熱帶魚》課件
- DB32∕T 2677-2014 公路涉路工程安全影響評價報告編制標準
- 地下建筑結構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南京工業大學
- 2025年北京鐵路局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中心靜脈壓的監測與臨床意義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