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離騷》名師教學設計
一、核心素養
(一)語言建構與運用
1.《離騷》在形式和語言上獨創了“騷體”詩,開創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
的先河。
2.《離騷》廣泛運用比興手法,將比興與所表現的內容合二為一,具有象征
的性質,如以香草象征詩人的高潔便是。
3.《離騷》在形式和語言上,一面采用民歌的形式,一面又汲取了散文的筆
法,把詩句加長,構成巨篇,既有利于包納豐富的內容,又有力地表現了奔騰
澎湃的感情。《離騷》基本上是四句為一章,字數不等,亦多偶句,形成了錯落
中見整齊,整齊中又富有變化的特點。《離騷》的語言十分精煉,并大量地吸收
了楚國的方言,虛字也運用得十分靈活,又常以狀詞冠于句首,造句也頗有特
點,對后來辭賦有很大影響。
(二)思維發展與提升
閱讀中想象思維對閱讀效果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離騷》從第32節開始,
為我們展現的就是一個詩人自己幻想的世界。屈原的想象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
限,空前地展示了人類心靈所具有的那種超越古今、貫通天地、融匯萬物的自由
本性。他的想象是物理時空與心理時空交混使用,撲朔迷離。屈原的想象極為豐
富,因為受楚國巫術神話的深刻影響,在《離騷》一文中涉及到的神話人物就
有:羲和、望舒、飛廉、雷師、豐隆、宓妃、高辛等;涉及的神物有:飛龍、鳳
皇、蛟龍、鸞皇、玉虬等;涉及的神話地點有:蒼梧、昆侖、不周、西海、赤水、
流沙等;涉及到的歷史實有的人物有:堯、舜、周公、夏桀、商紂、羿等。另外,
屈原還運用比擬的手法,將大量的花草、喬木、鳥類、云霓等自然物擬人化,這
就為我們構成了一個似真似幻、似實似虛的藝術社會,表現出了強烈的浪漫主義
氣質。
在詩中,詩人那奇藝華美的豐富想象將神話與人事、人類與自然融為一體,
廣泛運用借代手法與比擬手法,為我們創造出了一個奇異瑰麗、靈動變幻的藝
術境界,正如魯迅所說:“較之與《詩》,則其言甚長,其思甚幻,其文甚麗,其
旨甚明,憑心而言,不遵矩度”。《離騷》較之《詩》更為突出地強調了對審美
和藝術具有重要意義的兩大因素:想象和情感。
屈原”把最為生動鮮艷,只有在原始神話中才能出現的那種無羈而多義的浪
漫想象,與最為熾熱深沉、只有在理性覺醒時刻才能有的個體人格和情操,最
完滿地溶化成了有機整體”,創造了“既鮮艷又深沉的想象和情感的繽紛世界”。
詩人在詩中巧妙地運用譬喻的手法,創造出了“香草美人”的象征意象群,形
成了一系列訴之于情感和觀照的審美意象,具有極大的感染力。運用借代的手法,
將具體事物與抽象事物相互代替,使詩歌語言更加形象生動,展現了“驚彩絕
艷”的想象世界。運用擬人手法,按照自己的審美標準,讓一切無知無情的草
木鳥獸通過擬人化而具有了生命,充滿著情感色彩;把神話中的神靈和傳說中的
歷史人物,加以復活,叫他們為自己服務。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不僅使詩人
寄寓其中的思想情感得到充分的抒發,而且增添了詩歌的美學趣味,使詩歌具
有感人肺腑的藝術魅力,收到了強烈的藝術效果。正如聞一多先生所論述的那樣,
這篇作品把“個人的身世,國家的命運,變成哀怨與憤怒,火漿似的噴向聽眾,
炙灼著、燃燒著千百萬人的心。”這也是《離騷》這部作品的審美價值之所在,
屈原的審美觀得放異彩的原因之所在。
(三)審美鑒賞與創造
從《離騷》中的修辭看屈原的審美觀:劉勰在《文心雕龍》“辨騷”篇中,以
“同乎風雅”四字評論過《離騷》,接著又指出:“故能氣往銀古,辭來切今,驚
彩絕艷,難與并能矣!”《離騷》能有如此高的藝術評價,這與其中運用的大量
的修辭手法是分不開的。而且《離騷》作為一篇帶有自傳性質的抒情長詩,是屈
原個體心靈、情感、愿望的真實寫照,詩中流露出了詩人獨特的審美價值觀。陳
怡良教授說過“沒有《離騷》,豈識屈原。”屈原的《離騷》體制宏偉,全文93
節,每節四句(自朱熹《楚辭集注》以來,即以四句為一節),其中末章“亂辭”
為五句,共三百七十三句。朱熹注“賦也”的13節,注“比也”的12節,注
“賦而比也”的11節,注“比而賦也”的57節。在詩中,屈原運用了大量的
修辭手法,例如:譬喻、比擬、借代、雙關、復疊、映襯、諷喻、示現、設問、
錯綜等。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集中反映出了詩人異常豐富的心靈、情感和個性,
突出體現了詩人獨特的審美觀。
(四)文化傳承與理解
橘頌傲然,九歌媚嫵。長吟離騷,正氣滋補。屈子魂魄,時代解詁。后昆垂
范,前賢踵武。礪我精神,擎我脊柱!大寫人字,以之撐拄!一一周有光
關于人的美,“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屈原所看重的人格美
的兩個方面是“內美”和“修能”。《離騷》中大量運用的香草意象,都是美好品
德和君子的象征。詩人在文中大量的佩芳,既是內在美的表征又是外在美的顯示。
這些都體現出了屈原關于君子人格修養的美學思想。屈原對于美的看法,吸取了
儒家理性主義的美學,屈原在詩中處處強調外在美與內在善的統一,這點與孔
子的“文質彬彬”說極為相似。而且屈原更注重的個體內在的品質,屈原的“內
美”與孔子的“里仁為美”、孟子的“充實之謂美”和“仁義之心”實質上是一
致的,都是指道德品質的善良和誠實而言,不過指導思想卻有所不同。孔孟的
道德觀是以唯心論的先驗論作指導的,認為人的品性是先天就具備了的;屈原的
道德觀念不同,是以樸素的唯物論作指導的,屈原把這種善和美看作是后天努
力修養鍛煉的結果,這又與荀子強調的后天“修為”說的思想一致。如“蘭芷變
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豈其有他故兮,
莫好修之害也”,從這我們可以清楚看到,蘭芷、荃蕙本性芬芳,但由于“不好
修”之故,最后變成了難聞的蕭艾。這正是屈原所說的除了“內美”之外,還
要“重之以修能”。
二、教學建議:
1.本文是騷體詩,有些詞語晦澀難懂,學生對文本有陌生感,疏通文本是前提。
但要注意不能太肢解文章,變成單純的文言文教學。
2.騷體詩的節奏和韻律要通過大量的誦讀來體會,教師要加強誦讀指導,真正
做到因聲求氣,吟詠性情。
3.建議有條件的地方,教師使用多媒體手段,帶領學生觀看屈原的相關視頻,
以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4.可適當補充《離騷》其他部分的內容進行文本內部的自證,也可引用其他相關
作品,如《國茄》《漁父》《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等。
5.建議讀寫結合,將屈原這樣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價值的文化名人真正轉化為學生
的寫作資源,還可以此形成關于“愛國”的專題進行寫作訓練。
三、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學情分析
1.這篇文章選自人教版必修2,這個階段的學生具備一定的文言文基礎,但
由于時代久遠,對于這樣的作品有距離感、陌生感。
2.就高一學生而言,本文無論從字義、內容還是形式上都是有一定難度的,
所以誦讀應是基礎。
3.字詞、字義理解是基礎,需要扎實推進,加強記憶與理解。
(二)教學目標
1.掌握有關《離騷》和楚辭的文學知識。
2.了解屈原和他的主要政治理想。
3.疏通文本字、詞,掌握文中的重要字詞的讀音、含義及朗讀技巧,細心體
會其節奏、韻律和感情;在朗誦、品悟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4.初步品味文章“騷體詩”的形式特點。
(三)教學方法
講授引導法、誦讀法、小組表演法、視頻播放
(四)教學過程及內容要點
1.導入新課
在我國每年農歷五月初五那天,百姓都要紛紛爭渡江中,投以飯食,祭奠
英魂,一個普通的民俗節日便慢慢演變為含有特殊意蘊的全民族的盛大祭典,代
代相衍,傳流不息。這個節日就是端午節,人民祭奠的這個人便是屈原。相傳
屈原沉江,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劃船前去拯救;拯救不得,便爭先恐后打
撈他的真身;打撈不得,便把飯團、雞蛋投進江里,喂飽魚蝦鱉蟹,以免它們
嚙噬三閭大夫。
屈原在流放時曾吟唱著“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詩句,當
時有一漁夫勸他要學會隨時而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
兮,可以濯吾足。”屈原則“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
蒙世俗之塵埃乎?”今天我們將走進這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學習他的《離
騷》,體悟他用生命譜寫的動人篇章。
2.吟詠性情,初步感知:播放朗讀音頻,學生跟讀,之后自由朗讀,學生
示范讀,師生互相點評。
(1)朗讀指導:注意字音的準確。如:鞅羈,騫,朝津,隹像,性等字的讀音。
注意節拍與頓挫。如: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注意重讀和延長。如:悔相道之不察兮一忽反顧以游目兮一
注意情感的起伏變化。
(2)讀準字音:
好:hdo垮:kud鞅羈:jiji騫:jidn津:suixiang苣:
chai,香草名,
彳面:mianT屯:tun隹像:chachi流,ke鷲,zhi圜:yuan,通
“圓”芟,ji
3.問題探究
(1)反復誦讀,辨明文體:
?“楚辭”的含義
楚辭是戰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它受《詩經》的某些影響,但
同它有直接血緣關系的還是在南方土生土長的歌謠。它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
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
在戰國中期,隨著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現于楚國文壇之后,楚辭于是
形成為一代文學樣式。楚辭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創作了許多不朽作品。在他的
影響下,楚國又產生了一些楚辭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
原的《離騷》《九歌》《天問》,宋玉的《九辨》等。
楚辭的特征,宋代黃伯思在《校定楚辭序》概括說:“蓋屈宋諸騷,皆書
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除此之外,《楚辭》中
屈、宋作品所涉及的歷史傳說、神話故事、風俗習尚以及所使用的藝術手段、濃
郁的抒懷風格,無不帶有鮮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辭的句法參差錯落、靈
活變幻,詞藻華美,對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襯字。這是楚辭的基本特
征,它們是與中原文化交相輝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離騷”的含義
關于《離騷》篇名的涵義,古今各家說法不一。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
中釋為“離憂”。班固在《離騷贊序》中釋為“遭憂”。王逸在《楚辭章句》中釋
為“別愁”。后人多各從其一說。近世學者,則有人認為“勞商”與“離騷”均
系雙聲字,“離騷””即“勞商”之轉音,因而推論《離騷》本為楚國古樂曲
名。
“離”——遭遇,“騷”—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
句。全詩373句,2464字,是屈原的思想結晶,是一篇扣人心弦的抒發憂國之
思的作品。
?"風”“騷”
“風”原指十五國風,代表《詩經》;“騷”指《離騷》,代表《楚辭》。后
人將《詩經》與《楚辭》并稱為“風”“騷”,后“風”“騷”用為詩歌的總代稱。
“風騷”后用來比喻優秀的文學作品或文采。同時,“風”“騷”也是中國
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除此之外,以屈原為代表
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2)知人論世,走進作者:播放電影《屈原》片段
屈原生平: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主義詩人。名
平,字原,丹陽(今湖北秣歸)人。他出身于楚國貴族,與懷王同祖。屈原學
識淵博,對天文、地理、禮樂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亂興衰等都很熟悉,善
外交辭令。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
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
王。”
“兩種思想”:美政理想與民本思想。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賢相的政治,認為只有圣君賢相才能把
國家治理好,有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體現
是民本思想。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
生之多艱。”
“兩次流放”:大約在楚懷王二十五年左右,屈原遭受第一次流放,被放逐
于漢北,其《九章?抽思》中有言:”有鳥自南兮,集于漢北”。由于屈原曾怒
斥子蘭,子蘭對他懷恨在心,結果屈原被再次流放于沅、湘一帶,時間約為頃
襄王十三年前后。最后投汨羅江而死,以示忠貞愛國之懷。
“三種才能”:《史記》的屈原本傳曾稱贊屈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
于辭令”三種才能,這三種才能也體現在他的創作上。
“四種憂憤”:“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方正之不容也,邪曲之害
公也”。
他的代表作《離騷》,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一首抒情詩,是“可與
日月爭光”的一篇浪漫主義杰作。
(3)巧用工具,疏通字義:結合課本注釋,疏通文中一些重點文言實詞、虛詞
的意義和用法;
A、重點詞匯:
修垮:修潔而美好。情羈:jiji,喻指束縛、約束。懿,馬韁繩。羈,
馬籠頭。
#:jian,古楚語的句首語氣詞,無實在意義。i卒:sui,諫浮
申:重復,再三。攬:采集。替:廢棄、貶黜。
黃:chai,香草名,即白芷。蕙女襄、攬苣比喻修養高尚的德行,也比喻屈原推
行的“美政”。
所善:所愛好的東西。靈修:神仙,這里指楚懷王。
浩蕩:荒唐,胡涂,沒有準則。
蛾眉:像蠶蛾一樣細而長的秀美的眉毛,將自己比喻成美女,暗示自己有杰出
的才能和高尚的德行。ffi:mian,背向,“面”的反義詞,引申為違
背。飩:憂悶。
泳:用讒言誣陷。工:善于,擅長。窮困:路阻塞不通,引申為
走投無路的意思。
郁邑:通“郁悒”,憂愁苦悶。“T屯”與“郁邑”同義反復,用以強調憂悶之深
切。
偉僚:chdchi,失意的樣子。潞死:突然死去。
鷲鳥:鷲與鳥。鷲,zhi,兇猛的鳥,指鷹、雕等。鳥,這里是泛指一般的鳥。
尤:責罵。攘:忍受。詬:侮辱蘭皋:長著蘭草的
水邊高地。
陸離:修長的樣子。昭質:光明純潔的本質。
四荒:四面荒遠的地方,形容極其曠遠。荒,遠。
體解:分解人的肢體。古代酷刑之一。懲:受創而改變。
B、通假字
彳面規矩而改錯:錯,通“措”,施政的舉措、措施。
T屯郁邑余隹僚兮:郁邑,通“郁悒”,憂愁苦悶。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圓”,圓鑿,受樺頭的穿孔。
延佇乎吾將反:反,通“返”,返回。
進不入以離尤兮:離,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彌章:章,通“彰”,明顯。
c、古今異義
怨靈修之浩蕩兮:浩蕩,古:荒唐,胡涂,沒有準則。今:形容廣闊或壯大
吾獨窮困乎此時也:窮困,古:路阻塞不通,引申為走投無路、困厄不得志。
今:貧困、窮苦。
寧濡死以流亡兮:流亡,古:隨水流消逝。今:被迫離開家鄉或祖國,流落
逃亡在外。
自前世而固然:固然,古:本來如此。今:副詞。猶誠然、雖然。表示承認
某個事實,引起下文轉折。
D、詞類活用
步余馬于蘭皋兮:步,名詞作動詞,緩行。
固前圣之所厚:厚,形容詞作動詞,推崇、看重。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高、長,形容詞作動詞,加高、加長。
屈心而抑志,忍尤而攘詬:屈、抑,使動用法,使...委屈(壓抑)
E、特殊句式
不吾知其亦已矣:賓語前置句。不吾知,即“不知吾”的倒裝。“不了解我也
就罷了啊。”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定語后置句。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
長我長長的佩帶。
既替余以蕙女襄兮,又申之以攬苣。狀語后置句。既因為我用香蕙作佩帶而貶
黜我啊,又因為我采集白芷而再次給我加上罪名。
制芟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省略句。以為,即“以之為”,把它作為。
4.小組合作,角色扮演。播放背景音樂,各小組推薦一名同學,每人4句,吟
誦全詩。
要求:保持銜接的流暢,讀準字音與節奏,注意情感的投入,注意表情與肢
體。
5.課后閱讀,深度拓展:
?郭沫若劇本:《屈原》
?神歸祭屈原(節選)余光中
莽莽草木,滔滔仲夏/日在畢宿,人在三峽/大江東去,烈士淘不盡遺恨/
又是劍掛菖蒲,香飄角黍鼓聲將起,龍舟待發/翼然欲飛,兩舷的排槳/只等令
旗一揮,就破波潑浪/去迎接遠謫的孤臣還鄉
秣歸秣歸,之子不歸/行吟澤畔,顏色憔悴/江湖遍地,究竟他在何方/屈
平其名,錚錚傲骨卻不平/
永不屈服是正則的脊椎/他佩的是長劍之陸離/戴的是高冠之崔嵬/他手捻蘭花,
翩然兩袂/亂發長髯,任江風拂吹/眼神因不勝遠望而受傷/迢迢望斷郢都的方向/
秣歸神歸,之子不歸/他沉吟嘆息在汨羅江頭/國破城毀,望不見郢州/遑論
上游更遠的歸州/秣歸秣歸,之子不歸/懷王不返,秦兵不退/帝遣巫陽下界來招
魂/魂兮歸來,東方不可以徘徊/江湖滿地,下游更阻于滄海/
魂兮歸來,南方不可以流連/南溟浩渺,天低鶻沒/讓韓愈和蘇軾去放貶/魂兮歸
來,西方不可以遷延/流沙千里,絲路漫漫/昆侖嵯峨,冰封崎峻的鳥道/絕域讓
張騫和玄奘去探險〃魂兮歸來,北方不可以逍遙/戈壁無邊,沙塵卷暴/讓蘇武
去牧羊,昭君去和番/魂兮歸來,上天或下地/都非你耿耿之所甘/你的歸宿是三
楚才心安/心掛在故國隱隱的雉堞/你是魚圭魚,逆泳才有生機/孤注一躍才會有了
斷
從汨羅江畔你披發投水/到狒歸家門你赤體投胎/從國士吞恨到啼嬰發聲/把
一生的悲憤倒收起來/來你的廟前行禮祭拜/蒲劍抖擻,猶似你的氣節/角黍崢噪,
豈非你的傲骨/兩千三百多年前,你奮身一縱成清流,上游一直到下游/江水浩
浩因你而清瀏/非滄浪之水濯你,是你/明磯如砥,鎮凈了滄浪/聽,鼓聲搗耳,
千楫如梳/像是爭先要將你搶救/你卻永遠在我們前頭/懈的背影高冠巍巍/為我
們引路,引渡,告訴/我們,切莫隨眾人共濁合污…
歷史的遺恨,用詩來補償/烈士的劫火,用水來安慰
第二課時
(一)學情分析
1.這篇文章選自人教版必修2,這個階段的學生具備一定的文言文基礎,但
由于時代久遠,對于這樣的作品有距離感、陌生感。
2.就高一學生而言,本文無論從字義、內容還是形式上都是有一定難度的,
所以誦讀應是基礎。
(二)教學目標
1.品味文章“騷體詩”的形式特點和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特征。
2.掌握文中的重要字詞的讀音、含義及朗讀技巧。
3.把握文章的主題情感和結構脈絡。
4.深入體會屈原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教學方法
講授引導法、誦讀法、問題探究法、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及內容要點
1.導入新課(播放易修千璽歌曲《離騷》)
日與月,夏與冬,更迭難休;草與木,盛與衰,問美人依舊。流言四起的
風,撩撥君臣異夢,問天可否為明心而見證。濁與清,美與陋,顛倒眾生。芷
與蘭,蕙與荃,難吐芳馨。何故逆流而上,何為孤芳自賞,無人知曉故鄉變他
鄉。亂世而不群,誰可解君意?飲一句離騷別愁,醉一世報國春秋。(幻燈片
歌詞)“何長路漫漫上下難求,哀民生幾多憂。”歌詞中所唱恰好出自上節課我
們學習的《離騷》。這節課我們將繼續走進這樣一位用熱情、生命譜寫震銀古今
詩篇的偉大詩人。
2.吟詠性情:播放音頻,學生跟讀,之后自由朗讀,學生示范讀,師生互
相點評。鞏固第一課時對字詞、斷句和文義的理解。
朗讀指導:注意字音的準確。如:鞅羈,騫,朝講,隹像,情等字的讀音。
注意節拍與頓挫。如: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注意重讀和延長。如:悔相道之不察兮一忽反顧以游目兮一
3.問題探究
(1)在誦讀的過程中同學們的情感深沉又頓挫,基本吻合“離騷”遭遇憂愁、
遭遇憂患的感情基調。可以說一個“憂”字貫穿全詩。文中直接抒發“憂”的句
子或字眼有哪些?請有感情地誦讀找到的詩句,并翻譯一下這句。
思路解析:直接抒情的字詞對于學生來講比較容易找出,如“哀”“怨”“悔”
這樣的字眼,此外只要在第一課時中熟練掌握“郁邑”“偉保”的含義,就不難
找出這句。如此有助于宏觀上把握全詩的情感基調和脈絡。
答案示例:
①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我揩著眼淚啊聲聲長嘆,哀嘆人生道路(百姓道路)多么艱難。
②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怨就怨楚王這樣糊涂啊,他始終不體察我的心情。
③憧郁邑余住僚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憂愁煩悶啊我失意不安,現在孤獨窮困多么艱難。
④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后悔當初不曾看清前途,遲疑了一陣我又將回頭。
板書:哀怨愁悔
(2)小組討論:
全班分為六大組,各組從詩中尋找詩句,并結合時代背景歸納作者哀、怨、愁、
悔的原因。
思路解析:此問既立足于文本,又有一定的開放度。需要學生熟讀文本,又要
結合第一課時的人物身份和時代背景。
背景再現:(幻燈片鏈接)
屈原因出身貴族,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為實現
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但是,
由于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屈原后來遭
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楚懷王十五年,張儀由秦至楚,誘騙懷王,致
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后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于是屈原奉命
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再次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屈原亦被逐
出郢都,到了漢北。懷王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頃襄王即位后繼續實施投
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之后,
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明確內容:
①為何而哀?(5分鐘)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我揩著眼淚啊聲聲長嘆,哀嘆人生
道路多么艱難。對“民生”的理解還有一種普遍看法是“百姓的生活”。屈原根
據楚國的政治現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而創作《離騷》。所以,兩種說法都有可取
之處。一一哀家國百姓,自身際遇
a.哀家國百姓
屈原出身王室宗族,曾在內政上贊佐懷王,參與議論國事及應對賓客,起
草憲令及變法;外交上參與合縱派與秦斗爭,兩度出使于齊。由于站在時代風云
的前列和政治漩渦的中心,這就賦予了他一種宋玉等不可企及的高瞻遠矚的胸
懷和憂天下的仁人之心。楚國一度國力強盛,雄踞一方,而眼睜睜地看到國家
面臨危機,自己卻難逃”騫朝淬而夕替”的命運,內心對國家和百姓命運郁積
強烈深厚的憂患與嘆息。(“長太息”三字連用,再加一個“哀”字,足見其
內心哀之深重。)
b.哀自身際遇(6分鐘)
他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對歷史文化有深厚的知識和修養,具有大詩人應有
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和創造活力。一旦政治上被放逐之后,便能將國家民族
的憂憤、個人的極度不幸,轉化為詩歌創作的動機和能量。(《詩經楚辭鑒賞
辭典》)屈原淋漓盡致地展現自我的身世遭遇和喜怒哀樂,有人稱之為偉大詩人
的心路歷程。
②為何而怨?
a.怨君王“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
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屈原正是有滿腔的憂憤才作《離騷》。“怨靈
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怨就怨楚王這樣糊涂啊,他始終不體察別人心情。
在《離騷》的前半部分(課文未節選)也有類似的詩句,表明屈原對楚王忠奸不
辨、聽信讒言、“聽之不聰”的埋怨,如“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薪怒”
一句,你既不肯鑒察我心中的愚誠,反而聽信讒言給我以惱怒。屈原心目中的
明君應是可以修法度,明治亂,辨忠奸的圣明君主。
b.怨奸佞“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逐謂余以善淫。”“何方圜之能周兮,夫
孰異道而相安?”“固時俗之工巧兮,彳面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
容以為度。”這些詩句中屈原非常堅決地表達了和讒邪奸佞勢不兩立,絕不妥協
的決心和政治態度。這些奸臣不僅不能輔佐君王,反而令君王誤入歧途,離明
君之道越來越遠。
小結:屈原對楚國奸佞當道的現狀極為憤恨,因而不遺余力地反復加以揭露
和抨擊,斥責他們“好蔽美而稱惡”,競進貪婪,嫉妒成性,朋比為奸,隨波逐
流,黑白顛倒。詩人還揭露了楚君的過失,說他反復無常,荒唐糊涂,寵信奸
臣,疏遠忠良,善惡不辨,致使詩人的“美政”理想落了空。借用司馬遷的話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資料鏈接:(幻燈片)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
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
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
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
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明道德之廣崇,治亂
之條貫,靡不畢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③為何而愁?愁家國命運(5分鐘)
“T屯郁邑余住僚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憂愁煩悶啊我失意不安,現在
孤獨窮困多么艱難。正是基于前面兩種情況,屈原對國家前途,百姓命運才充
滿種種憂患。“豈余身之彈殃兮,恐皇輿之敗績。”我并不怕自己的身子會遭殃,
我怕的是君王的乘輿要被破壞。“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
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對“美人”(代君王,也指自己)遲暮的憂慮。
④為何而悔:相道不察(3分鐘)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板書:
哀一一家國百姓,個人際遇
怨一一君王不察,小人當道
憂一一國運艱難,苦悶失意
悔一一相道不察,誤入迷途
這四種情感并不孤立,而是緊密一體,不可分割的。
4.脈絡梳理:
第一段:述懷。揭示“朝淬而夕替”的原因,表達“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意志。
以“哀”和“怨”為主。
第二段:反省。表現為追求美政、美德高尚節操,抒發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
國情懷。以“悔”和“憂”為主。
5.播放伴奏,學生自由深情誦讀,讀出這幾種情感,然后集體朗讀。朗讀過程
中思考屈原在你心目中的形象。
第三課時
(-)學情分析
1.這篇文章選自人教版必修2,這個階段的學生具備一定的文言文基礎,但
由于時代久遠
2.在第二課時的基礎上,學生對屈原的形象有更直觀的感受,學生根據對背
景資料的掌握,仔細研讀教材,屈原的形象會更豐滿更有感染力。
3.學生對象征、比喻有粗淺的認識,在此篇課文之前,沒遇到通篇大量使用
象征、比興手法的文章,這對學生應是難點。但經過此刻學習應該會更系統更深
入,對以后象征詩等古典詩歌的理解大有益處。
4.學生對屈原的理解大多是扁平而單一的,“愛國主義詩人”這樣符號化的
評價已深入人心,但是如何愛國,屈原的愛國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有何意義,在
新時期又該有怎樣的指導意義,是值得學生思考的。
(二)教學目標
1.品味文章“騷體詩”的形式特點和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特征。
2.掌握“香草美人”的比興、象征以及想象的表現手法。
3.深入體會屈原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教學方法
講授引導法誦讀法問題探究法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及內容要點
1.導入新課他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天問千聲悲故
國,江咽萬語吊斯人。沉思高舉潔白清忠,汨羅江上萬古悲風。
2.再次誦讀,說說“我心中的屈原”
要求:可以用第二人稱或第三人稱的方式,寫小詩,寫劇本旁白等多種方式。
要求詞語選擇精準優美。
思路解析:在上節課對詩歌主要情感把我的基礎上,屈原的形象應該會更豐滿,
更直觀。學生要把感覺到的東西準確地轉化為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
明確內容:對屈原應該存“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
熱愛國家,同情百姓,存君興國,憂國憂民,獻身理想,執著堅定的愛國
情感和道義擔當;
志行高潔,遺世獨立,滿腔憂憤,嫉惡如仇,剛正不阿,一身正氣,“可
與日月爭光”。
郭沫若評價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一顆閃耀在“群星麗天的時代”,“尤
其是有異彩的一等明星”。聞一多評價屈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有充分條件稱為
人民詩人的人”。《中國文學史》評價屈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偉大的愛國詩
人”。《中國大百科全書?文學》評價屈原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鏈接: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
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
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
日月爭光可也。一一《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膺忠貞之質,體清潔之性,直如石砥,顏如丹青;進不隱其謀,退不顧其
命,此誠絕世之行,俊彥之英也。一一王逸
3.剛剛說到屈原志行高潔,在詩中是如何體現這種高潔品行的。請找出這些詩句,
朗讀鑒賞這些句子,找出其特別之處。(比興、香草美人)
解題思路:學生從初中開始到高一階段見過很多的象征詩,也懂得“菊花”
“竹子”“荷花”之類意象的象征意義,在此基礎之上系統地接觸詩歌中大量
的香草意象,應該能形成一種知識的遷移。
明確內容:
(1)意象獨特:香草美人
很多詩句中有大量的香草意象,這構成《離騷》獨特朦朧,委婉含蓄的意
象系統。《楚辭》中的“香草美人”是在繼承《詩經》的比興傳統基礎之上發展
而來的。這一說法大約來自《楚辭》原文中的,如《離騷》中有“惟草木之零落
兮,恐美人之遲暮。”
關于香草美人,歷來主要有兩種看法:其一,是屈原自比;其二,用來指代
君王。
①香草意象作為…種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的高潔;另一方面和惡草相
對,象征著政治斗爭的雙方。王逸說:“行清潔者佩芳。”張德純說:“蘭芳秋
而彌烈,君子佩之,所以像德,篇中香草,取譬甚繁,指各有屬。”這充分說
明了香草的喻義。
課文分析:文中“既替余以蕙條襄兮,又申之以攬苣。”之句表明作者長期喜
歡佩戴惠草,愛好采集苣蘭,并因此受到小人的攻擊。“制菱荷以為衣兮,集芙
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沒有人了解我也就罷了,只
要內心真正馥郁芳柔。就像屈原在《離騷》開頭所言,自己的出生,自己的名
字都是美好的,“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
秋蘭以為佩。”這些芳香高潔的香草具有濃郁的象征意味,強烈地昭示著屈原主
動積極的道德自律和心靈純度,也決定了他和那些污穢諂媚的群小勢不兩立的政
治態度,甚至暗示了他寧愿用生命去祭奠理想的終極選擇。
②含有美人意象的句子,如“眾女嫉余之娥眉兮,謠逐謂余以善淫”。其
一,是屈原自比;其二,用來指代君王。王逸說:“女以喻臣。”李陳玉認為:“言
求女者,求賢君之譬也。”美人就是指具有高尚品格、內外美統一的女子。在《離
騷》中,屈原熾烈地苦求一位如心靈高潔,儀表美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雙層玻璃固定膠條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單片灰(揮發)分儀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制磚機組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六角自鉆自攻螺絲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充氣廣告柱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人造革色料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PVC壓延硬片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ABS齒圈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旅游景區管理服務項目發展計劃
- 2025年電器附件真空斷路器項目發展計劃
- 合資公司成立可行性研究報告范文
- 2025年中國電子產品租賃行業市場占有率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 2025年中國亮白防蛀固齒牙膏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上甘嶺戰役課件
- 湖北省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物理試題及答案(武漢四調)
- 珠寶并購策略優化-全面剖析
- 人教PEP版英語五年級下冊 Unit 4 單元練習卷
- AI時代職業院校財會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 金氏五行升降中醫方集
- 煤礦防洪專項應急預案
- 中華民族節日文化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云南大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