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聯考(4月)文綜歷史試題_第1頁
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聯考(4月)文綜歷史試題_第2頁
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聯考(4月)文綜歷史試題_第3頁
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聯考(4月)文綜歷史試題_第4頁
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聯考(4月)文綜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4、中國古代是“家國同構”的社會,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父為“家君”,君為“國父”。由此可知A.儒家思想根植于悠久的文化傳統B.分封制是“家國同構”的制度根源C.血緣紐帶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基礎順D.“君權”是“父權”的延伸和擴張25、商鞅變法推行“異子之科”,規定凡一戶之中有兩個以上兒子到立戶年齡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戶口稅等;漢宣帝以孝治天下,對“父子別居”等現象進行懲治,曹魏廢除“異子之科”。以上變化反映了A.以儒治國重視家庭人倫親情B.小家庭制不利于賦稅的征派C.以禮治國理念優于法家學說D.社會動蕩客觀需要組建大家庭26、宋代歷朝皇帝不僅訪書、藏書、刻書,而且帶頭讀書,提倡讀書。結果宋代文武大臣讀書蔚然成風。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印刷技術日益進步B.注重文治的基本國策C.理學強調格物致知D.科舉制度的日益完善27、1393年全國繳納田賦的土地850多萬頃,到了1502年,全國繳納田賦的土地為422萬多頃。由此可以推知明朝A.人口大量銳減B.工商業很發達C.土地兼并產重D.國庫極為空虛28、1872年,外國教習為同文館擬訂了“八年課程計劃”。前三年的課程側重學習外語,后五年則偏重學習科學技術知識。據此,該“課程計劃”A.背離了“中學為體”的思想B.有利于中國教育近代化進程C.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D.促使中國的教育走向殖民化29、武昌起義打響第一槍后,群龍無首。第二天立憲派首領湯化龍出來幫忙出謀劃策,以咨議局、教育會、商會的名義通電,請各地響應,隨后各省紛紛獨立。由此可推知A.各派合力促成辛亥革命成功B.辛亥革命有廣泛的群眾基礎C.民主共和思想已經深入人心D.君主立憲思想已被國人擯棄30、毛澤東說:“從中國革命的將來看,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那么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當然,其他根據地沒有丟而我們又有了東北,中國革命的基礎就更鞏固了?!边@一戰略思路的提出A.適應了國民革命的需要B.促進了土地革命的結束C.推動了抗日戰爭的反攻D.有利于解放戰爭的勝利31、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電子計算機、大規模集成電路、現代通信設備等產量增長迅速。這反映了A.新興產業成為經濟主導B.傳統產業出現較大退步C.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完善D.科教興國戰略貫徹實施32、早期羅馬法規定正式的買賣要有復雜的程序和儀式,且在涉及無體物(如繼承權)的轉讓時“無法可依”。羅馬人于是創造出一種“擬訴棄權”的辦法,就是買賣雙方偽裝打官司,用假裝訴訟的辦法來使買方(原告)取得所有權?!皵M訴棄權”的出現表明A.早期的羅馬祛體系過于繁雜B.法律的發展領先于社會的發展C.羅馬人的司法實踐務實靈活D.規避法律的司法活動時有發生33、17至18世紀的英格蘭人們曾以喝啤酒和麥芽酒的形式喝掉他們谷物總產量的一半,后來他們又轉向喝中國茶,茶水里還要添加從牙買加舶來的食糖,從最低層的農民到最高層的貴族,英格蘭人普遍消費茶葉,而且消費量極大。材料反映了當時英格蘭A.生產力水平和消費水平較高B.開始崇尚東方人的生活方式C.貴族與平民的界線日益模糊D.積極發展與東方的海外貿易34、馬塞爾·杜尚在1919年創作完成《在蒙娜麗莎的臉上畫上胡須》時曾說“如果我們永遠把大師的作品壓在自己頭上,我們個人的精神就永遠會受到‘高貴’的奴役?!边@反映出A.新古典主義強調理性B.浪漫主義重視感情C.現實主義批判社會D.現代主義突出自我35、麥克阿瑟主導的對日改革,以1948年為界,前一階段以激進為主,包括農地改革,解散財閥,刷新內政等一系列民主化措施;1948年后減緩了政治改革,轉向經濟復興。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國和蘇聯冷戰沖突加劇B.戰后經濟急需恢復和發展C.中國新民主革命取得勝利D.配合馬歇爾計劃正常實施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材料一19世紀末,清政府實行了鼓勵墾荒,建立農牧墾殖公司、農業學校和農業試驗場,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等政策,為農業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大量農牧墾殖公司應運而生。歷年注冊的農牧墾殖公司民國元年共有171家。農牧墾殖公司主要分布在江蘇的鹽墾區、東北新墾區和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絕大部分公司由私人集股,合伙投資,在經營上推廣近代工業中的組織和管理方法。一一摘編自《中國近代經濟史》材料二從1860到1910年的這半個世紀內美國經歷了一次農業革命,其中包括著農業機器的發明和科學耕種方法的日益推廣,也產生了政府迅速和不斷地對農業加以注意和協助,以及農業教育運動的廣泛開展。由于受到“宅地法案”的鼓勵,農業區域便向西部推進,直到許多可用的土地都被優先占領。1860年美國的人口總數是三千萬人,到了1910年,住在農莊和鄉下為農業所養活的人口就達到了五千萬,農莊的數目由1860年的二百萬個增加到1910年的六百萬個。在這半個世紀的時期以內,曾經有五億畝以上的新土地被用于耕種;這個巨大的區域,為千百萬人提供了新的住處,為歐洲與美洲不斷增長的工業階層提供了糧食。——摘編自《美國經濟史(下卷)》(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初中國農牧墾殖公司大量興起的原因。(8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20世紀早期和美國1860到1910年期間農業發展條件的相似性,并分析美國“農業革命”產生的影響。(17分)4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516世紀是一個公認的歷史分水嶺,它標志著中世紀與現代之間的分界。但有學者卻認為這一時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壓抑,西歐人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西歐社會真正的變化是從17世紀才開始的,到了18世紀中葉以后,一個全新意義上的現代西方社會才真正產生。因此,西方中世紀和現代的真正分水嶺,嚴格來說不應該放在1516世紀,而應該放在1718世紀?!w林《趙林談文明沖突與文化演進》從材料中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論證你的觀點,(要求,觀點明確,史實正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45、[歷史一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漢武帝即位之初,政府各部門常常搶購物資,引起物價上漲;地方上交中央的貢賦“往來煩雜,物多苦惡,或不償其費”。富商大賈常常囤積居奇,操縱物價。元封元年(前l10年),漢武帝采納桑弘羊的建議,在全國實行均輸平準政策;由中央統一在郡國設置均輸官,負責管理、調度、征發從郡國征收來的租賦財物,并負責向京師輸送;又置平準官于京師,總管全國均輸官運到京師的物資財貨,除去開支用度外,其余由國家經營,“貴則賣之,賤則買之”,調劑物價。此后,“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摘編自朱紹侯、齊濤等《中國古代史》(1)根據材料。概括漢武帝實行均輸平準政策的背景。(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漢武帝實行均輸平準政策的作用。(9分)46、[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15分)材料1951年6月初,“聯合國軍”退回“三八線”附近,出于國內外形勢考慮,美國表現出停戰談判的意向。6月23日,蘇聯正式提出交戰雙方停戰談判的建議。6月25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表示愿為其實現而努力。7月10日,朝鮮停戰談判在開城正式開始,交戰雙方首先就議程問題進行討論。7月26日開始討論確定軍事分界線,以建立非軍事區。談判破裂后,聯合國軍連續發動“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朝中方面采取以打促談的方針,迫使聯合國軍重新談判。10月25日,停戰談判在板門店恢復。經過多次說理斗爭,在朝中方案的基礎上,雙方于l1月27日達成協議。此后,雙方就戰俘問題進行了長達一年半的談判并于1953年6月達成協議。1953年6月17日和7月24日,雙方又對軍事分界線作了兩次校正。1953年7月27日,交戰雙方在板門店簽署停戰協議,朝鮮戰爭結束?!獡R世榮、彭樹智主編《世界史》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50年代促成朝鮮停戰談判的因素。(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50年代朝鮮停戰談判的特點。(7分)47、[歷史一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5分)材料對“西學”的價值,紀昀指出:西洋科技是一種“精密有據之術”,“其制器之巧,實為甲于古今”,皆以“實證”為依據,“測驗增修,愈推愈密”,故其“實有益于民生日用”。紀昀服膺西洋學術,卻又對傳教士播揚西洋學術的隱秘心態有睿智洞察:“欲借測之有驗以證天主堂之不誣”。他指斥耶穌會士的說教是“夸詐遷怪,亦為異端之尤”,認為西法的文化“原典”便是中國古代數學著作《周髀算經》。后來紀昀對西學政策作了權威性的結論:“國朝節取其技能而禁傳其學術”。這是十八世紀的中國為彌合中西文化巨大反差而提出的一個調解性方案,也是封建主義中國在西方沖擊波即將到來前夕作出的維護自我生存的最初的反應?!幱谥軜O明《紀昀評傳》(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紀昀有關西學的觀點產生的原因。(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紀昀“節取其技能而禁傳其學術”觀點的進步性。(7分)2429:DABCBA3035:DDCADA41、(1)原因:中國日益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外國在華設廠及中國近代企業興起,對中國經濟作物及糧食需求擴大;清政府采取鼓勵墾荒、興農學的政策;西方農業生產技術和經營方式的影響。(8分)(2)相似性: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鼓勵;都有一定的待墾新地和荒地;采用近代農業生產技術和經營方式。(7分;1點2分,2點4分,3點7分)影響:進一步推動了美國西部大開發;促進了農業資本主義的發展;促進了美國人口的增殖;加快了美國城市化進程;為歐美資本主義工業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10分)42、評分標準:給出合理的明確觀點2分;不少于兩例史實,史實正確6分;史論結合.邏輯清晰4分示例一:1516世紀是中世紀與現代之間的分界。在1516世紀以前,西歐經歷了一千年之久的黑暗、愚昧和落后的中世紀;到了1516世紀,西歐在思想文化領域發生了兩場重要的運動: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運動,文藝復興運動是資產階級文化興起,宗教改革運動是資產階級在宗教領域中的反封建斗爭,它們弘揚了人文主義。在經濟領域,15世紀前后發生了新航路開辟,促進資本主義市場雛形出現。在政治領域,王權正在加強,民族國家正在形成??傊?,1516世紀西歐社會發生轉型,一個嶄新的社會形態已經出現。(12分)示例二:1718世紀才是中世紀和現代的真正分水嶺。社會的轉型并非通過一、兩場運動就可以實現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雖然弘揚了人文主義,但理性精神卻仍然受到壓抑,只有在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中,啟蒙思想家們猛烈批判封建等級和宗教神權思想,構想了資產階級的“理性王國”,西歐人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才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新航路開辟只是形成世界市場的雛形,只有到17世紀,隨著殖民擴張加劇,世界市場才得以拓展。緊接著英國開展工業革命,展示了新型生產力的巨大能量。總之,1718世紀西歐社會發生劇變,工業文明到來。(12分)45、(1)背景:政府各部門搶購物資,易引起矛盾;富商大賈囤積居奇,操縱物價;運輸不便且成本高。(6分)(2)作用:打擊富商大賈的勢力,平抑了物價;減輕百姓負擔,緩和了社會矛盾;減少運輸成本,提高了運輸效率;國家經營,增加了國庫收入;強化對地方的管理,加強了中央集權。(9分,答出點即可)46、(1)因素:蘇聯的影響;雙方戰場均勢;中國出于對國家整體利益的考慮;美國應對國內國際形勢的需要。(8分)(2)特點:時斷時續,以打促談,過程艱難;談判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