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課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課程標準了解共和制在中國建立的曲折過程,解中國政治道路發展的獨特性核心素養1.結合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政權建設和新中國政權建設方面的創新,認識中國近代政治體制的演變趨勢。(時空觀念、唯物史觀、歷史解釋)2.結合國家新大一統模式的確立,了解新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實踐。(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家國情懷)知識導航知識點一民國時期的政治制度1.民國初年共和制度的初建(1)共和制度的誕生①標志: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南京臨時政府正式成立,這標志著資產階級共和制度在中國的誕生。②國旗與紀年:新建立的中華民國采用五色旗為國旗,改用陽歷,以中華民國紀元,1912年為民國元年。(2)《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①原因:為防止袁世凱獨裁。②內容:以主權在民、平等自由為原則,確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內閣總理由議會的多數黨產生,總統頒布命令須由國務員副署才能生效。③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對君主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3)政黨政治的嘗試①背景:辛亥革命后,隨著專制政權的土崩瓦解,各類政黨、社團紛紛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組;為謀求議會席位,各黨派展開激烈競爭,開始了政黨政治的嘗試。②嘗試——宋教仁案背景:1912年8月國民黨成立后,宋教仁等人想通過議會斗爭實現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獲勝,宋教仁成為國會中多數黨的領袖,將負責組織責任內閣;這威脅到了袁世凱的獨裁統治。概況: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疖囌颈淮虤?。結果:“宋案”發生后,國民黨發動了“二次革命”,由于民族資產階級自身的局限性和國民黨內部力量渙散,很快被鎮壓。③失?。烘倝憾胃锩螅绖P強迫國會議員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隨后,袁世凱下令解散了國民黨和國會;此后,政黨政治名存實亡。(4)北洋軍閥的統治①袁世凱復辟帝制背景:袁世凱大權獨攬;古德諾以及籌安會,為復辟帝制營造輿論。過程:1915年,袁世凱接受“勸進”當上了皇帝。失敗:在革命黨人和各界人士的反對下,被迫取消帝制。②北洋軍閥割據原因: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中再也沒有能統御整個北洋派的人。結果:北洋軍閥內部的派系紛爭,發展為軍閥混戰、軍閥割據的局面。2.南京國民政府的政治制度(1)國民黨的“訓政”①開始:1928年中國國民黨成為中國新的統治者后,宣告軍政時期結束,訓政時期開始。②《訓政綱領》:在訓政時期,由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國民大會領導國民行使政權,大會閉會期間,把政權托付給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項治權,托付給國民政府總攬執行;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會議則負責指導監督國民政府的重大國務。③評價:“訓政”就是剝奪人民權利的一黨專制;國民黨的“訓政”,違背了孫中山“主權在民”的初衷。(2)國民黨的“憲政”①背景:國民黨以種種借口一再拖延結束“訓政”的時間。②過程:1948年,國民黨打出“行憲”的招牌,召開“國民大會”,選舉蔣介石、李宗仁為總統、副總統,建立總統府,取代國民政府。評價:國民黨政權作為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代表,企圖以此為其獨裁統治披上“憲政”的外衣,但最終逃脫不了崩潰的命運。知識點二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和解放區的制度探索1.人民革命政權的創建(1)背景①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反抗國民黨獨裁統治的起義和暴動中,革命根據地不斷涌現。②在各個革命根據地,各級蘇維埃政權也陸續建立起來。(2)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建立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大會制定了憲法大綱,通過了土地法、勞動法等法令,宣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大會推選毛澤東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3)憲法大綱:規定蘇維埃政權屬于工人、農民、紅軍士兵及一切勞苦民眾。(4)意義:是創建人民革命政權的嘗試。2.抗戰時期的抗日民主制度(1)背景: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根據地逐步擴大。(2)抗日民主制度的建設①在各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建設上,中國共產黨適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需要,設立邊區政府,作為民國地方政府。②設置各級參議會,推行抗日民主制度,邊區政府委員由邊區參議會選舉產生。③在敵后抗戰的嚴重困難時期,為鞏固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通過“三三制”原則,與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3)作用:這些措施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加強了抗日民主政權的建設。3.解放區的政權建設(1)實踐①背景:解放戰爭期間,隨著戰局的發展變化和解放區的日益擴大。②政權建設采取在解放區設置行政區的辦法,鞏固新興的人民政權。東北、華北、中南、西北等行政區先后建立起來;行政區設軍政委員會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轄若干省級及以下行政單位。③意義:為新中國的政權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理論——《論人民民主專政》發表①時間:新中國成立前夕。②內容: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已破產,資產階級共和國應讓位給人民共和國;要“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③意義:為建立人民共和國奠定了理論基礎。知識點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制度1.概況(1)本質特征:1949年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共和國。(2)內容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制度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②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2.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確立: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人民行使國家政權的機關為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2)正式建立①標志: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國家根本大法形式規定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式建立起來。②性質:是以人民代表大會為核心和主要內容的國家政權組織形式。③內容:這一制度的核心是保證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這一組織形式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④作用: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的順利進行。(3)挫折①1957年以后,由于受反右斗爭擴大化和“左”傾指導思想的影響,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削弱。②“文化大革命”十年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更是遭受嚴重破壞和挫折。(4)恢復完善①背景:“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逐漸恢復。②標志: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內容:進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意義:使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進入新的階段;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已成為中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載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制度安排。③1982年憲法的意義:1982年憲法是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建設的重要成果,是一部具有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的社會主義憲法,集中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為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成為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3.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1)確立: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式確立。(2)內容①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領導核心。②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與中國共產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③人民政協是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方面代表人士組成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其基本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3)發展——八字方針①背景: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國階級狀況發生了深刻變化。②內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③意義:進一步確立了社會主義條件下我國多黨合作的基本格局。(4)新發展——改革開放后的制度化①進一步明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政治制度的一個特點和優點,并提出了一整套關于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理論與政策。②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③“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被寫入憲法,使得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走上了制度化軌道。(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完善和發展①過程目標: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標志: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內容:全面總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歷史性成就,集中概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深刻闡述了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等制度體系,突出強調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②意義: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確保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達標檢測1.《顧維鈞回憶錄》記載:1912年的北京由"廢帝宣統管轄之下的紫禁城""東交民巷和民國首都三部分組成";1913年,"(袁世凱)對國民黨的活動采取了堅決鎮壓手段""臨時國會被解散了""袁(世凱)下令逮捕許多重要的國民黨黨員"。據此可知,當時A.推翻君主專制迫在眉睫B.軍閥統治喪失基礎C.帝國主義勢力異常強大D.民主革命任務艱巨2.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一書中提出:"在中國的資本主義所代表的歷史階段實現之前,資產階級革命并沒有喪失其歷史的進步意義;歷史選擇了社會主義,歷史又以客觀現實限制了主觀愿望。中共一大到二大的轉變便是明證。"作者意在強調()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合理性B.社會主義革命的迫切性C.資產階級革命具有先進性D.中國國情特殊性復雜性3.1995年,中央對選舉法進行修改,規定全國人大代表選舉中,農村和城市的全國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比例由過去的8:1修改為4:1;2010年,又確定了城鄉同比例選舉。這種變化反映出,這一時期()A.城鄉經濟發展水平接近B.城市化的進程逐漸放緩C.民主政治建設逐步推進D.基層民主建設成果顯著4.中國共產黨在陜甘寧邊區進行掃盲,提高了群眾的政治覺悟,不少積極分子加入了共產黨。1941年,農民出身的黨員占邊區黨員總數的96.17%各級黨組織廣泛建立,鄉村士紳不再是社會權威。這一狀況()A.有利于進一步鞏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土地經濟學課程總結
- 2025年辦公室工作方案
- 管理學案例介紹
- 衛生行業護理員技能培訓
- 2025年應急消防演習工作方案
- 伺服系統與工業機器人課件第7章 伺服系統的應用
- 新人教部編本2025年秋六班級上冊語文教學方案及教學進度
- 2024年四月份教育質量評估中的《陳情表》表現
- 管理情緒的繪本故事
- 2025年八年英語教學工作方案演講稿
-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所屬單位招聘真題2024
- 保定雄安新區容城縣招聘事業單位真題2024
- 202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青秀區中考一模英語試題(含答案)
- 2025-2030中國手術包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GB/T 10810.2-2025眼鏡鏡片第2部分:漸變焦
- 2024年上海市《輔警招聘考試必刷500題》考試題庫(典優)
- 2025年暖通空調考試試題及答案
- AI技術在舞蹈實訓空間設計中的創新應用
- 《中國傳統民居建筑特點》課件
- 頂板管理知識培訓課件
- 盤扣式支架現澆箱梁安全專項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