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講亞非拉的血淚與抗爭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與瓦解課件高三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一輪復習_第1頁
第32講亞非拉的血淚與抗爭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與瓦解課件高三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一輪復習_第2頁
第32講亞非拉的血淚與抗爭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與瓦解課件高三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一輪復習_第3頁
第32講亞非拉的血淚與抗爭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與瓦解課件高三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一輪復習_第4頁
第32講亞非拉的血淚與抗爭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與瓦解課件高三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程標準復習方略1.通過了解西方列強在亞非拉的殖民擴張,理解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2.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3.理解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對國際秩序的影響。4.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變化,認識其發展中的成就與問題。1.三個大洲: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2表現:(1)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亞洲的覺醒、非洲的抗爭(2)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亞洲民族民主運動的新高潮、非洲獨立意識的覺醒、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與改革(3)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與新興國家的發展: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新興國家發展過程中的成就與問題3.影響:(1)西方國家的殖民侵略對世界的影響;(2)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民族民主運動對國際秩序的影響1930197019201950185019002000巴黎和會國際聯盟華盛頓會議雅爾塔會議聯合國成立二戰一戰歐日崛起不結盟運動不結盟運動世界殖民體系瓦解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國家資義福利國家第二次工業革命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經濟大危機羅斯福

新政IMFWBGATT→WTO柯立芝繁榮滯脹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第二次

鴉片戰爭抗日戰爭新中國

成立中共成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中特社義道路八國聯軍侵華斯大林模式戈爾巴喬夫改革赫魯曉夫改革蘇東劇變中國崛起馬克思主義十月革命巴黎公社勃列日涅夫改革新經濟

政策世界殖民

體系建立階段工場手工業階段(資本原始積累階段)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階段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項目早期殖民侵略(16C—17C)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1760s—1850s)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1860s—20C初)殖民政策殖民方式殖民措施殖民表現特點影響資本主義階段:國際關系:世界聯系:世界格局:宗主國:殖民地:項目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時間20世紀上半期20世紀20年代20世紀下半期背景典型事件斗爭方式特點影響材料一:海外擴張和殖民活動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加速了歐洲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瑫r,歐洲內部的政治、經濟格局也隨著海外擴張的發展而逐漸變化,老牌的殖民主義國家葡萄牙、西班牙雖然曾經一度獨領風騷,但是17世紀卻不可拯救地衰落下去,而新興的殖民主義國家英國、荷蘭、法國等則日益壯大為資本主義的強國和全球殖民化過程的主力軍?!幾在w林《西方文化概論》【探究】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列強的殖民擴張對歐洲發展產生的影響。1.世界殖民體系建立的影響影響: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歐洲政治近代化的進程;先后推動了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等國崛起,引起了國際格局的變化。材料二:從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70年代,工業革命后掀起第二次殖民高潮,列強通過擴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場等方式向西亞、東亞、南美等地區縱深擴張,使亞、非、拉許多國家和地區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變為經濟附庸。到19世紀中后期,世界殖民體系初步形成?!幾詮埣t菊《殖民主義與全球化——殖民主義與全球化進程及其消極影響》【探究】根據材料二,概括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初步形成的表現,并結合所學分析推動世界殖民體系初步形成的因素。1.世界殖民體系建立的影響表現:亞、非、拉許多國家和地區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被卷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因素:工業革命后,為了擴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場,西方列強掀起了第二次殖民高潮。材料四:馬克思在談及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時,曾提出了殖民主義具有雙重歷史使命的著名論斷,即“英國在印度要完成雙重的使命:一個是破壞性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建設性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革命奠定物質基礎”。【探究】結合世界近代史的內容,試分析馬克思的觀點。1.世界殖民體系建立的影響1.世界殖民體系建立的影響馬克思的觀點是正確且深刻的。一方面,列強侵略破壞了亞非拉的領土、主權完整和獨立,是造成其日益貧窮和落后的根源;另一方面,他們把西方技術帶入亞非拉,對其原有的舊制度、舊觀念以前所未有的沖擊,同時也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為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條件,客觀上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近代化進程。但需強調西方列強只是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就其主觀動機而言,列強不希望殖民地成為獨立自主的近代化國家,發展自己的經濟,因此他們千方百計壓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阻撓和破壞其社會的向前發展。相對于它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社會產生的消極作用來看,其在客觀上的積極作用無疑是處于次要和從屬地位的。因此,只有推翻帝國主義統治,取得民族獨立,殖民地才能富強起來。材料一:亞洲資產階級的首次革命雖然失敗了,但資產階級革命派在這場革命風暴中愈挫愈奮的革命志氣和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永遠是亞洲人民的革命遺產,永遠鼓舞著亞洲的愛國志士,為亞洲的今天和明天而奮斗不息!——摘編自才家瑞《“亞洲覺醒”的內涵及該時期各國民族民主運動的類型與特點》【探究】根據材料一,分析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意義。。2.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意義: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削弱了本國的封建勢力;推動了民族獨立和世界歷史的發展;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中的革命精神和愛國精神是人類寶貴的遺產。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覺醒,使民族問題從歐洲反對民族壓迫的國內問題變為各被壓迫民族、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從帝國主義壓迫下解放出來的國際問題,即民族殖民地問題?!幾浴秮喎抢褡迕裰鬟\動史研究》【探究】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一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原因及其影響。3.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削弱了帝國主義在殖民地的力量;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西方先進思想傳入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識逐漸覺醒和發展。影響: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動搖了世界殖民體系,成為影響國際秩序的重要因素。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不少國家建立了無產階級政黨,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或聯合或爭奪,領導了民族解放運動,民族解放運動成為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民族解放運動的浪潮席卷全球,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危機已經開始。——《世界史研究》【探究】根據材料二,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民族民主運動的特點,有何重要意義。3.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特點:建立無產階級政黨,成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意義:推動了民族解決運動的發展,促進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瓦解。材料三:甘地自小受印度傳統文化熏陶,也受到印度教中有關“非暴力”“寬容”等思想影響,他把基督教中對惡人“忍讓”的教義與印度教中“以德報怨”的思想結合起來,逐步形成甘地主義。甘地主義主要包括宗教化的真理觀、印度自治論、非暴力不合作的政治策略、手工紡織的經濟思想、社會“托管”的社會理論、甘貧樂道的生活原則、難能可貴的獨特品格、民族統一陣線策略思想等。核心是真理和非暴力,信條、綱領、策略路線三位一體,指導了印度民族解放運動?!幾陨袆裼?、尚沫含《中國的甘地研究:20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材料】根據材料三,概括甘地主義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成因。3.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特點:既繼承了傳統文化,又吸收了外來文化;宗教色彩濃厚;具有整體性(系統性)。成因:英國對印度進行殖民統治,民族矛盾尖銳;印度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受印度傳統文化、西方宗教和民主思想的影響;甘地的個人經歷與愛國情懷。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洲經濟得到發展。20世紀60年代的日本是資本主義世界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20世紀)70年代新加坡、韓國是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是“七十年代的奇跡”;(20世紀)70年代末的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經濟開始迅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沙特向拉伯由“駱駝加帳篷”的農牧業國家發展為“噴氣機加計算機”的石油富國;印度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幾浴秮喼藿洕鷮д摗贰静牧稀扛鶕牧弦?,概括亞洲經濟發展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新加坡、韓國出現“七十年代的奇跡”的共同原因。4.發展中國家成就及面臨挑戰特點: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各國發展不平衡。原因:①利用發達國家產業轉移機會,吸引外資。②根據國情適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或不斷進行產業升級)。③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或發展外向型經濟)材料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的對比,決定了國際經濟規則的主導權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貿易自由化所創造財富的70%被發達國家獲得……發達國家占據著高層次的工業部門,而發展中國家擁有的工業部門的層次是比較低的?!幾詤怯阝?、齊世榮主編《世界史》【材料】根據材料二,指出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4.發展中國家成就及面臨挑戰挑戰:發達國家占主導的不平等的國際經濟舊秩序;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經濟相互依存,但與發達國家之間貧富差距加大;發展中國家工業落后,缺乏競爭力。4.發展中國家成就及面臨挑戰【問題】任選圖示中的某一時段,結合所學知識,對該時段內容要素之間的關系進行闡釋。4.發展中國家成就及面臨挑戰示例: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出現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潮。一戰與十月革命削弱了帝國主義勢力;亞非拉地區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獲得發展,民族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力量壯大;殖民地與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意識必醒,民族自決原則在殖民地傳播。具有范圍廣、領導政黨多元、目標更高等特征。沉重打擊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世界殖民體系走向瓦解,影響國際秩序。1.(2019·課標全國Ⅰ)有研究認為,美國獨立后不到半個世紀,拉丁美洲經過獨立戰爭,推翻了殖民統治,但拉美國家并沒有像近鄰美國那樣獨立后進入現代化的快車道,而是發展停滯,究其原因,殖民統治難辭其咎?!半y辭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奴役掠奪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統治最早C.進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國生產方式D【解析】據材料“拉美國家并沒有像近鄰美國那樣獨立后進入現代化的快車道,而是發展停滯,究其原因,殖民統治難辭其咎”結合所學可知,拉丁美洲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當時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其落后的生產方式傳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發展滯后的歷史包袱,而北美地區被英國殖民統治,英國工場手工業發達,推動了北美的快速發展,故選D項;北美的印第安人也受到奴役,排除A項;建立的殖民統治最早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項;北美也有非洲和歐洲移民,排除C項。2.(2022·全國甲卷)表1表1是學者統計的17-18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進口的部分亞洲貨物價值占比。據表可知,該時期()A.生產方式決定進口貨物價值占比B.英國確立海上貿易的霸主地位C.殖民擴張推動了消費結構的變化D.工業革命促進東西方貿易增長進口貨物占總貨物的價值比(%)1664-16701731-1740年胡椒20.14.3茶葉0.029.26咖啡0.635.35棉紡織品62.5965.35C【解析】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咖啡的主要產地是南美的巴西、哥倫比亞和非洲的埃塞俄比亞等,棉紡織品、胡椒和茶葉主要產自亞洲的印度和中國等地,18世紀中后期,英國通過殖民擴張,取代西班牙、荷蘭等國,成為海上“日不落”帝國,亞洲大量的特產和手工制品可以直接運往歐洲,推動了歐洲人消費結構的變化,C項正確。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