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河南省八市重點高中高三第二次調研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魯迅于20世紀初提出了改造國民性和“立人”兩個相關的命題,認為中國“國民性”中存在的某些嚴重缺陷和弱點是由幾千年的封建思想所造成。為此,他A.著文立說,批判傳統道德B.倡導民主,反對封建專制C.弘揚科學,摒棄愚昧迷信D.領導革命,重建道德價值2.賈誼《新書君道》載:“文王之澤下被禽獸,洽于魚鱉,故禽獸魚鱉,枚若枚樂,而況士民乎?”《漢書晁錯傳》記其上書:“德上及飛鳥,下至水蟲草木諸產,皆被其澤。然后陰陽調,四時節,日月光,風雨時。”這說明秦漢時期A.人們戰勝自然災害的能力增強 B.注重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相處C.政府強化了對山林河川的管理 D.經濟活動的規范性得到了加強3.20世紀30年代,西方世界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泥淖中備受折磨。歷史學家霍布斯鮑姆說,當年“非共產主義的政治家和知識分子曾排著隊去莫斯科探尋‘計劃’的秘密”。這種“探尋”在美國新政中得到一定程度體現的是A.實行“混合經濟” B.堅持資本主義自由企業制度C.推行福利國家制度 D.實行有宏觀調控的市場經濟4.基辛格說:“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舊秩序,就是因為它不由超級大國主宰,而是有很多權力中心,每一個都獨立活動。美國既是超級大國,也不是超級大國。”這句話意在表達A.當今世界,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B.國際新秩序與舊秩序完全不同C.當今世界政治呈現多極化的趨勢,美國難以獨霸天下D.美國的國際地位非常矛盾5.1844年,美國特使顧盛抵達澳門。當清廷得知其有進京呈遞國書的要求時,給欽差大臣耆英的唯一指示就是阻止這一行動。為此,耆英不惜與之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這反映出清政府A.對外奉行投降政策B.繼續推行閉關政策C.竭力維護天朝體面D.有效抵抗外來侵略6.如圖是某同學在復習“新民主主義革命”這一歷史階段時總結的時間軸(部分),從中可以解讀出①毛澤東思想逐漸走向成熟②日本全面侵華截斷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正常發展③遵義會議召開于長征途中④20世紀30年代中日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7.“如果國聯是世界最好的希望,那么犧牲中國的一小部分領土或許是值得的。”美國威爾遜總統眼中的“中國的一小部分領土”是指A.上海 B.山東 C.北京 D.8.以下條款引自世界近代民主化進程中四個不同的法律文獻,按制定時間先后排序為①未經國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為非法權力。②上述諸州以內所有作為奴隸的人現在和今后永遠獲得自由。③所有法國人都享有民事權利。④在權利方面,人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9.《近代中國工業史料》(第一輯)中對近代中、日、美三國工業作了比較如下表。該表足以印證20世紀初()中國日本(本部)美國人口面積工廠或制造戶工人數出品總值調查年439,425,00057,070,936105,253,3004,278,352方哩148,7562,970,1332,384,33320,966275,79111,095,9711,280,96410,658,8811,237,810,613元1,867,000,000日元24,246,475,000金元191619171916A.美、日兩國加緊對華經濟侵略 B.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得以加深C.中國工業化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D.日本的近代化總量仍不及中國10.明代李時珍撰成的《本草綱目》由朝廷頒行;清代康熙年間組織人力對疆土進行全面測量,繪成《皇輿全覽圖》,至今仍有很大參考價值;清代修建的圓明園,是我國名園的集錦和縮影,還吸收了西歐園林建筑的風格。這些成就A.是商品經濟繁榮的結果B.得益于國家力量的支持C.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響D.促進了向近代社會轉型11.朱熹認為,家庭、家族的“冠婚喪祭儀章度數”隱含著“名分之守”“愛敬之實”。他據此將古禮中繁瑣的婚禮“六禮”簡化為便于實行的“三禮”。他這樣做旨在A.推廣儒家禮儀 B.實現儒學生活化C.重塑儒家倫理規范 D.鞏固儒學主導地位12.下圖是美國某刊物上登載的封面漫畫,該作品A.反映了國際形勢的重大變動 B.意在譴責美國孤立中國政策C.體現了西方國家的主流民意 D.宣傳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政策13.《春秋》中所記載的職業等級是士(知識分子)商、農、工,《史記》里則是農、工、商、陶,成書于漢武帝后200余年的《前漢書》定下的職業等級則是士(儒士)農、工、商。這一變化A.是重農抑商政策的實施結果 B.反映出儒學地位的提升C.源自敘史者的學術思想差異 D.導致社會矛盾日益加劇14.“經過政治教育,紅軍士兵都有了階級覺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權和武裝工農等項常識,都知道是為了自己和工農階級而作戰。因此,他們能在艱苦的斗爭中不出怨言。”毛澤東的這段話最有可能出自于A.《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B.《井岡山的斗爭》C.《論人民民主專政》D.《新民主主義論》15.下列選項中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有史實結論A1954年,中共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表明人民民主統一戰線進入新階段B1980年,深圳等經濟特區的設立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C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成為中國開始改革開放的宣言書D聯合國向世界推廣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成功解決了世界糧食短缺問題A.A B.B C.C D.D16.如圖為1975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的優秀作品《支農列車到山村》。該作品A.說明了經濟形式全面好轉 B.以政治思想宣傳作為主題C.反映了國家工業化的發展 D.表明當時文藝方針已轉變17.“周恩來并不打算改變任何一個堅持反共立場的領導人的態度,但是他改變了會議的航向。”引文中的會議是指A.1943年開羅會議B.1945年舊金山會議C.1954年日內瓦會議D.1955年萬隆會議18.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向國會建議美國在十年內實現登月,并要求國會為載人航天計劃補充撥款5億美元。國會幾乎沒有經過討論就批準了肯尼迪的要求。這表明A.“分權與制衡”原則被破壞B.美國放棄了國家干預經濟政策C.“冷戰”局勢助推了美國科技發展D.歐共體沖擊了美國的霸主地位19.從歷史敘事角度,有學者將歷史事實分為特殊事實,指具有特殊時空點位上的事實;普通事實,指有關特定時段、特定空間范圍里某種流行的事實;普遍事實,指古今中外不同時期、不同地域而普遍存在的歷史事實。據此判斷,下列屬于普遍事實的是A.公元前27年,屋大維被元老院授予“奧古斯都”稱號B.古代羅馬,奴隸只是其主人的財產,不具有任何的權利C.公元前476年,西羅馬帝國皇帝被廢,西羅馬帝國滅亡D.古代羅馬人的法制精神和法制意識則為后人樹立了榜樣20.20世紀30年代蘇聯政府收售農副產品價格的統計如表可以用來說明當時蘇聯A.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高 B.集體農莊生產的效率C.工業建設資金的來源 D.農業經濟的產業結構21.下表選項中,材料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材料結論A亞里士多德說:“人是城邦的動物,……也就是政治的動物。”古希臘雅典只重政治而輕文化B1888年漢口城市人口僅18萬,至民國初年增至120萬,20多年間增長近6倍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發展迅速C1872年日本頒布《學制》,強制適齡兒童入校讀書,30年后日本適齡兒童升學率達92%當時日本基礎教育發展迅速D1900年德國的鋼產量開始超過英國,到1914年已經是英國的兩倍20世紀初德國經濟實力超過英國A.AB.BC.CD.D22.1508年教皇邀請米開朗琪羅為西斯廷小教堂描繪天頂。米開朗琪羅描繪了數百個各式各樣的人物,他們沒有任何神秘主義色彩,而是人文主義理想中的英雄人物大聚會。拉斐爾對此由衷稱贊說米開朗琪羅是用同上帝一樣杰出的天才創造這個世界的。據此判斷,拉斐爾稱贊的畫作是A.《雅典學院》 B.《創世紀》 C.《末日審判》 D.《哀悼基督》23.明太祖朱元璋流傳在世的畫像版本據說有16種之多,形象差別很大。下圖自左至石依次為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明朝官方畫像、《乾隆年制歷代帝王像真跡》收錄的“明太祖真像”、河南一位據稱是明朝后人家族珍藏的明代朱元璋畫像真跡。以下解釋最為恰當的是A.左圖:著力刻畫朱元璋"姿貌雄偉"失去真實性B.中圖:表明清朝極力丑化朱元璋的形象更不可信C.左圖和右圖:形象較為接近能夠反映其真實面貌D.真實的朱元璋形象還需要新的歷史史料加以佐證24.“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期間,在極端艱難的情況下,中華民族克服重重困難,在科技和外交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這些“成就”包括①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②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③中國與美、日正式建交④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④25.下列關于《權利法案》、《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共同點的說法正確的是①都反對封建專制統治②都反映了資產階級的要求③都具有歷史的進步性④都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6.對下面時間軸呈現的歷史信息解讀正確的是()①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②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均蘊含著通則③科學能夠帶給人類幸福④科學發展與思想解放相互推動⑤知識是改善人類生活的主要工具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③⑤27.1970~1978年英國社會福利支出增長率變化表(單位:%)由上表可知,英國A.經濟狀況制約政策實施 B.逐步向非福利國家轉型C.政府放棄對經濟的干預 D.社會保障對象顯著縮減28.梭倫改革的措施包括:獎勵國外技工遷居雅典,對攜眷移民給予公民權;禁止除橄欖油以外的其他糧食出口。這些措施A.提升了平民的經濟地位 B.體現了工商業奴隸主的要求C.擴大了雅典的民主范圍 D.促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終確立29.史載: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國面積很小,二三十個聯合在一起也沒有王畿大。周王朝這樣做的目的是A.建立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 B.提高同姓貴族的地位C.強化周王室對地方的控制 D.保證貴族血統的純正30.“一五”計劃期間,上海、天津等原工業先進地區人均工業產值的增長率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這反映出當時中國A.工業布局發生變化B.重工業生產速度加快C.工業發展速度放緩D.工商業改造已經完成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問:(1)請將這三幅圖按所反映之史實的時間先后排序(只寫圖的編號并用逗號隔開)(2)以上三幅圖各自反映了哪一重大歷史事件?(3)任選一上述重大事件,概述其原因、經過、結果與影響32.歷史事實的闡釋——“西化”與“東化”材料一我們對西方文化和外國文化,當然要重視“拿來”,就是把外國的好東西“拿來”。這里涉及到三個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結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材料二我們不能只講西化,不講“東化”。我們知道,……在明末清初以前確實有過東學西漸。……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東學西漸”從來就沒有中斷過。……他們向中國文明的學習,與后來中國人接受歐洲文明的順序是相似的,……不能只重視“西學東漸”而忽視“東學西漸”。——以上材料均摘自季羨林《東學西漸與東化》問題(1)聯系材料一,說明近代中國是怎樣從“三個方面”將外國的好東西拿來的?產生了怎樣的影響?(2)聯系材料二,如何理解歐洲人“向中國文明的學習,與后來中國人接受歐洲文明的順序是相似的”?(3)從“東化”到“西化”轉變的原因是什么?3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版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慶歷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版。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升死,其印為余群從所得,至今保藏。”——沈括《夢溪筆談》(注:沈括的記述是非常具體翔實的,其中包括制作活字、排版、印刷等完整的工序,限于篇幅簡略。)材料二1965年,在浙江溫州白象塔修復過程中,曾發現北宋崇寧二年(1103)前后的《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殘頁。不少專家以其中“雜色金剛”的“色”字倒置等為據,推斷此《無量壽佛經》為北宋泥活字印本。材料三南宋紹熙四年(1193),文人周必大在給友人的信札中寫道:“近用沈存中法,以膠泥銅板移換摹印,今日偶成《玉堂雜記》二十八事……”(1)材料二、三,對于印證材料一有什么作用?(2)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沈括的《夢溪筆談》有什么歷史價值?(3)活字印刷術的外傳對西歐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據材料魯迅認為中國的“國民性”出了問題,故他通過文學革命批判傳統道德,因此A選項正確;根據材料無法體現政治上的問題和訴求,故B選項錯誤;根據材料問題的癥結是封建思想而非迷信思想,故C選項錯誤;D選項魯迅并非革命的領袖,故錯誤。2、B【解析】
題干材料顯示賈誼和晁錯強調了人和自然應該和諧相處,故B正確;題干并沒涉及到人們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強,排除A;材料沒有提及政府對山林河川的管理,也沒有體現經濟活動的規范性加強,排除CD。故選B。3、D【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羅斯福新政借鑒蘇聯計劃經濟體制的某些優點,對經濟進行干預,實行有宏觀調控的市場經濟,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是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策調整的內容,排除;B選項不符合羅斯福新政的特征,排除;C選項也是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策調整的內容,排除。故選D。4、C【解析】
根據材料“世界新秩序…不由超級大國主宰,而是由很多權力中心”“美國既是超級大國,也不是超級大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兩極格局解體后,世界呈現“一超多強”,美國的地位受到了來自歐洲、日本、俄羅斯、中國、第三世界國家強有力的沖擊,故C項正確;A項不符合“世界新秩序…不由超級大國主宰,而是由很多權力中心”,排除;B項說法錯誤,錯在“完全不同”;材料中沒有體現出美國的國際地位,故D項錯誤。5、C【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清政府拒絕美國進京呈遞國書的要求實質上體現了傳統華夷觀下的天朝上國姿態,故C項正確。A項,題干并未體現清政府對外妥協投降政策,排除。B項,題干信息與閉關鎖國政策無關,排除。D項,耆英簽訂不平等條約反映了清政府此舉并未有效抵抗外侵略,排除。6、D【解析】
根據圖片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新民主主義革命論》的發表標志著毛澤東思想走向成熟,遵義會議召開于1935年,此時正處于長征途中,1937年七七事變標志著全面抗戰開始,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故①③④正確,D項符合題意;日本全面侵華使民族資本主義日益萎縮,而解放戰爭時期民族資本主義陷入絕境,因而日本全面侵華并未完全截斷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正常發展,②錯誤,ABC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7、B【解析】
依據材料中“國聯”、“犧牲中國”、“威爾遜”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在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上,英、法、美等幾個大國為了自己的利益,決定犧牲中國的合法利益,先后向日本妥協,最終決定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獲得的一切特權轉交給日本,并強迫中國無條件接受,因此B選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此時上海和北京并未被犧牲,A、C選項錯誤;1895年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的《馬關條約》已經將割讓給日本,D選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8、D【解析】
“未經國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為非法權力”出自1689年的《權利法案》,“上述諸州以內所有作為奴隸的人現在和今后永遠獲得自由”出自1862年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所有法國人都享有民事權利”出自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在權利方面,人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出自1789年的《人權宣言》,按制定時間先后排序為①④③②,故答案為D項;其他三項排列錯誤,排除A、B、C項。9、C【解析】
由表格數字以及中國工廠數量、工人數、出口總值可知,20世紀初的中國工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工業化水平有所提高,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美日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故A項錯誤;表格雖呈現美國、日本的工業發展狀況,與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沒有直接關聯,故B項錯誤;僅從表格數據得不出中日兩國近代化總量的高低的,故D項錯誤。10、B【解析】
從題目可知,《本草綱目》由朝廷頒行,《皇輿全覽圖》由康熙帝下令編繪,圓明園上皇家園林,都得到國家力量的支持,故B項正確。商品經濟繁榮是基礎,不是結果,故A項結合。《本草綱目》與西方科技無關,故C項錯誤。近代中國社會轉型是在鴉片戰爭之后,與這些成就無直接關聯,故D項錯誤。所以選B。11、D【解析】
朱熹簡化儒式婚禮目的在于鞏固儒學的主導地位,D正確。據材料沒有體現其推廣儒家禮儀,只是由繁瑣走向簡化,A錯誤;生活化屬于手段,不是其目的,題目考查的是行為背后的目的,B不正確;據材料“他據此將古禮中繁瑣的婚禮‘六禮’簡化為便于實行的‘三禮’”可知,朱熹沒有重塑儒家倫理規范,C錯誤;故選D.12、A【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漫畫反映了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由敵對走向正常化,使中美蘇三大國相互敵對關系開始演變為中美與蘇聯的敵對關系,國際形勢出現重大變動,故A符合題意;“譴責”是敵對的表現,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圖片信息反映中美官方上層交流,不能體現主流民意,排除C項;對外開放政策于1978年提出,與題干信息不符合,排除D項。故選A。13、B【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春秋》、《史記》《前漢書》中對職業等級的記載變化,反映了漢代儒士地位的提高,B正確;重農抑商思想與儒學地位變化無直接關系,A錯誤;漢代儒學成為統治思想,故C說法錯誤;D與材料無關。14、B【解析】“紅軍士兵都有了階級覺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權和武裝工農”屬于國共十年對峙時期,《井岡山的斗爭》屬于該時期著作,B正確;A屬于國民大革命時期;C屬于解放戰爭時期;D是抗日戰爭時期。15、B【解析】
深圳經濟特區的成立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選項B正確;1956年八字方針提出表明人民民主統一戰線進入新階段,選項A排除;中國改革開放的宣言書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選項C排除;世界糧食短缺問題尚未解決,排除D。16、C【解析】
《支農列車到山村》中描繪的國家為農村建設提供了各種機械和物資,反映了國家工業化的發展,故選C項;1975年處于“文革”時期,國家經濟形勢并未“全面”好轉,A項錯誤;圖片中沒有鮮明地政治口號和標語,B項錯誤;文藝方針的轉變是在十一屆三中以后,D項錯誤。17、D【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周恩來并不打算改變任何一個堅持反共立場的領導人的態度,但是他改變了會議的航向”指的是周恩來在萬隆會議將陷入僵局的關鍵時刻,以“求同存異”扭轉了會議的航向,故D正確;周恩來沒有參加1943年開羅會議和1945年舊金山會議,故AB錯誤;1954年日內瓦會議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錯誤。18、C【解析】本題考查調用所學知識解讀材料的能力,抓住題干中的時間“1961年”,聯系時代背景可知,國會之所以很快批準肯尼迪的要求,也是從美國的國家利益出發的,而當時國家利益的主要表現就是對蘇冷戰,遏制蘇聯,故C項正確;A項在材料中不能體現,故排除;50—70年代,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故B項錯誤;1967年,歐共體成立,故D項錯誤。19、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代羅馬人的法制精神和法制意識具有普世意義,成為后人的榜樣,屬于普遍事實,D選項正確;屋大維稱帝、奴隸制度和西羅馬帝國滅亡,都是具有特殊時空點位上的事實,屬于特殊事實,ABC三項不符合題意。20、C【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蘇聯政府對農產品低價收購并高價出售,為工業化建設積累更多資金,故C項正確;政府高價出售農產品增加了居民生活成本,不利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排除A項;題干信息不能體現農莊生產效率,排除B項,表中僅列出三類農產品及其在農業中所占的比重,不能體現農業的產業結構,排除D項。故選C。21、C【解析】
由學齡前兒童升學率增加,得出結論為日本基礎教育發展迅速,故答案為C;“人是城邦的動物……也就是政治的動物。”強調的是城邦制中公民具有政治責任感,結論錯,排除A;材料只是說人口增加,體現不出城市化進程迅速,排除B。材料只是說德國鋼產量增加,看不出20世紀初德國經濟實力超過英國,排除D。22、B【解析】
由材料信息“1508年教皇邀請米開朗琪羅為西斯廷小教堂描繪天頂”“數百個各式各樣的人物,他們沒有任何神秘主義色彩,而是人文主義理想中的英雄人物大聚會”可以判斷出,拉斐爾稱贊的畫作是《創世紀》,故B正確;《雅典學院》是意大利畫家拉斐爾創作的壁畫,故A錯誤;《末日審判》是由米開朗基羅創作于1536年,故C錯誤;《哀悼基督》是大理石雕像,故D錯誤。23、D【解析】
據題意可知,不同版本的朱元璋畫像存在較大差異,而且沒有確切證據證明哪一版本是最準確的,所以真實的朱元璋形象還需要新的歷史史料加以佐證,故選D;ABC中的說法都有一定的主觀臆斷性,有待商榷,故排除。故選D。24、D【解析】
依據所學,文革期間我國亦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科技上,1970年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外交上,1971年恢復了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②④符合題意;①發生在1964年,此時還未開始文革,排除;③中美正式建交在1979年,文革已經結束,排除。D正確;ABC三項不符合題意,排除。25、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力,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掃除了障礙;《獨立宣言》充滿著革命精神,徹底摧毀了封建專制主義的理論根基;《人權宣言》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基本原則。三項法案都反映了資產階級的要求,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歷史的進步性,②③④符合題意。C正確;美國《獨立宣言》中并沒有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內容,①不符合題意,ABD錯誤。故選C。26、B【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結合所學可知,這些思想都是人類對自然界和社會的思考,這些看似不同領域的思想成就,其背后卻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即相信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均蘊含著具有普遍意義的通則,②項符合題意;結合所學可知,培根認為必須打破偶像,直接觀察、研究自然界,并通過實驗和科學歸納,才能得到正確的認識,這對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產生了巨大影響。而啟蒙思想家受被牛頓證實的萬有引力定律的影響很大,相信存在著不僅控制物質世界、而且控制人類社會的自然法則,這說明科學發展與思想解放相互推動,④項符合題意,因此B選項正確。這些歷史信息都沒有體現上帝的地位和作用,①項不符合題意;材料并未體現科學給人類幸福的內容,《獨立宣言》也不是科學成果,③項不符合題意;材料并未涉及知識的作用;⑤不符合題意,其他選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27、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方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經濟出現“滯脹”,影響了政府的福利支出,故才有材料各項福利開支大體呈縮減的態勢,故選A項;各項福利開支的縮減,是迫于無奈的現實,而非向非福利國家轉型,排除B項;政府縮小福利開支,并不代表政府放棄了對經濟的干預,故C項錯誤,排除;支出的縮減有可能是福利額度的縮減,不一定是對象的減少,故無法得出D項結論,排除。28、B【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梭倫的改革措施有利于工商業的發展,體現了工商業奴隸主的要求,因此B選項正確;這些措施主要對工商業者有利,平民不等于工商業者,A選項錯誤;C選項并未全面反映材料內容,排除;D選項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影響,排除。故選B。29、C【解析】
周王把封國做小是為了加強對封國的控制,以維護自己的統治,故C正確;周代沒有中央集權,排除A項;材料并沒有涉及到同姓貴族,排除B項;D項與宗法制有關,不符合材料中的分封制,且也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項。30、A【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一五”計劃期間,我國新建工業基地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這種工業布局的變化,導致上海、天津等老工業基地的人均工業產值增長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A項正確;B項與材料中的上海、天津現象不符,B項排除;“一五”計劃期間,工業處于優先發展地位,全國工業發展總體呈現迅速發展趨勢,C項排除;工商業改造與材料現象無關,D項排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2,1,3(各1分)(2)圖1:美國獨立戰爭;圖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圖3:法國大革命(各1分)(3)原因(2分),經過(3分),結果(1分),影響(2分)【解析】
(1)依據圖1自由鐘可知1773年美國獨立戰爭,依據圖二查理一世送上斷頭臺可知是1642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圖三攻占巴士地域可知是1789年法國大革命,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實踐中的教育領導者決策能力提升
- 文學主流與邊緣的對立試題及答案
- K2教育STEM課程實施效果對學生未來創新思維培養的強化評估報告
- 現代漢語考試的習慣養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計算機Photoshop圖像編輯試題及答案
- 如何讓你的企業在數字時代成功駕馭變革
- 2025年文化創意產業研發資金申請報告:創新項目規劃與資金申請流程
- 商業團隊如何利用數字工具提升協作效果
- 教育行業數據治理:2025年大數據在教育數據安全中的應用研究
- 2025技術轉讓合同樣本
- 如何進行主持傳播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浙江傳媒學院
- 天津市各級醫療機構收費標準目錄doc-天津市各級醫療機構
- GB/T 3301-1999日用陶瓷的容積、口徑誤差、高度誤差、重量誤差、缺陷尺寸的測定方法
- 偷影子的人-大學語文PPT
- GB 6944-2005危險貨物分類和品名編號
- 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大腸菌群計數
- GB 11291-1997工業機器人安全規范
- 裝飾窗簾安裝內部驗收單
- 三角掛籃施工方案剖析
- 同等學力哲學學科綜合考試大綱思考題匯總
- 2023年中醫兒科學考試題庫及答案(通用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