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假如制度和規則(guīzé)被破壞、被違反,會發生什么?越軌——違反某個群體或社會的重要規范的行為
違法——特定主體實施與現行法相沖突的行為,引起相應的損害事實,法律對之進行否定性評價的狀態犯罪——危害社會的,應受制裁或處罰的行為。——懲罰什么?犯罪行為?犯罪人?犯罪心理?第1頁/共43頁第一頁,共44頁。究竟懲罰(chéngfá)的是什么?1、犯罪行為的存在是刑罰根據——客觀主義2、從刑罰效果上,應懲罰犯罪人,重點是對人身危險性和反社會性的懲罰——主觀主義3、懲罰犯罪人,是著眼于對犯罪人的心理矯治與規訓——更狹義的主觀主義古典派客觀主義——近代派主觀主義懲罰對象應當是人,而不是犯罪行為!既然是人,就需要研究具體犯罪發生的真正原因(yuányīn),判斷哪些人更容易犯罪!第2頁/共43頁第二頁,共44頁。上節知識點:犯罪人的多維視角(shìjiǎo)a.生物人生物功能(gōngnéng)生物學差異生物適應性b.思想(sīxiǎng)人人有思維有目的性C.社會人人存在于社會個體的關系性犯罪人的人格犯罪需要誘因規則第3頁/共43頁第三頁,共44頁。第四講犯罪(fànzuì)的原因犯罪第4頁/共43頁第四頁,共44頁。一、生物學的原因(yuányīn)論1.身體結構表征與犯罪(1)龍勃羅梭“天生犯罪人”顱相學學者龍勃羅梭,早年學醫,后作為軍醫服役,在都靈大學教授精神病學(jīnɡshénbìnɡxué)、臨床精神病學(jīnɡshénbìnɡxué)和法醫學。其職業背景使他對犯罪問題產生興趣,并通過研究幾千名犯罪人的人體數據、外貌,并對死亡的慣犯和重大犯罪者的頭蓋骨及身體部位進行研究,發現犯罪人在生理特征上出現“返祖”現象。晚年修正學說,開始強調地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弟子菲利轉向犯罪社會學派弟子加羅法洛轉向自然犯罪和實證犯罪學派。第5頁/共43頁第五頁,共44頁。(2)體型(tǐxíng)與犯罪的關系
謝爾頓體型(tǐxíng)說體型性情矮胖型全身放松、隨遇而安、喜好柔軟的事物;和藹可親、寬容瘦弱型內向、身體不適、敏感、皮膚不良、容易疲勞、退縮斗士型(肌肉骨頭發達)活躍、走路談話姿態獨斷,行為具有攻擊性第6頁/共43頁第六頁,共44頁。德國精神病學和心理學家克雷齊默爾《身體(shēntǐ)結構和性格》1、肥胖型:不易犯罪、或詐欺類罪,容易(róngyì)社會化2、瘦長型:較孤立,多盜竊和詐騙,累犯較多3、健壯型:暴力犯罪,及用暴力實施的財產犯罪和性犯罪4、障礙型:多實施性犯罪第7頁/共43頁第七頁,共44頁。泰森的人生片斷1978年,12歲的泰森曾因偷錢包被抓。1979年,紐約州男孩管教所拳擊教練把泰森引見給達馬托。達馬托曾指導弗洛伊德·帕特森獲得(huòdé)過重量級拳擊世界冠軍。1982年,他因多次觸犯校規被開除出卡茨基爾中學。1988年6月17日,妻子吉文斯向媒體透露她曾遭受泰森虐待。1988年8月23日:他在街上和拳手格林打架,右手骨折。1988年9月30日:他的妻子吉文斯在美國全國電視上說泰森是一位躁狂抑郁癥患者。1988年12月12日:桑德拉·米勒對泰森提出指控,說她在紐約夜總會跳舞時受到泰森的污辱。1989年4月9日:泰森在停車場因為管理人員讓他移動奔馳車打了管理人員三拳,因證據不足未起訴。1998年8月31日,泰森出了交通事故,事后有12名證人指證他在事故發生后打人。犯罪(fànzuì)越軌(yuèguǐ)攻擊性攻擊性攻擊性攻擊性第8頁/共43頁第八頁,共44頁。鏈接(liànjiē):犯罪心理畫像黃勇系列殺人案2001年夏,黃勇將自己家中的軋面條機機架改裝成殺人機械,取名為“智能木馬”。在兩年多時間里,先后以資助上學、幫助提高學習成績、外出游玩和介紹工作為誘餌將被害人騙到自己家中,以被害人要想實現自己的愿望,必須經過“智能木馬”測試為由將被害人綁在木馬上,或先把被害人用酒灌醉,然后用布條將被害人勒死,連續殺害了17名青少年。國外的案例:孤獨的孩子比較自卑,用砍布娃娃以示勇敢。長大后對金發女郎也有類似沖動,激起類似行為。李玫瑾教授:黃勇實施殺人計劃時,內心一定存有某種想象,他應該有個缺乏親情(qīnqínɡ)的家庭,應該是單身。“因為我小時候看過一個電影,覺得做殺手很酷,一直想成為一個殺手”第9頁/共43頁第九頁,共44頁。犯罪心理畫像在偵查階段根據已掌握的情況對未知的犯罪嫌疑人進行相關的行為、動機、心理過程以及人員心理特點等分析,進而通過文字形成對犯罪嫌疑人的人物形象及心理特征群的描述。2005年夏,湖南某地接連有多名年輕情侶被搶劫,最后一起案件(ànjiàn)的男性被害人遇害。當地警方根據證人描述圈定了一人犯罪嫌疑人,但缺乏其他相關證據陷入僵局。李教授分析資料后得出結論:針對一對一對的戀人實施犯罪——作案人比較膽大、體力好,很可能是青壯年極少傷害女性——很可能是和母親生活在一起,且關系不錯。連續地作案,很可能沒有社會紐帶的約束——沒有正當職業。最后警方找到犯罪嫌疑人肖國輝,發現如出一轍。第10頁/共43頁第十頁,共44頁。(3)遺傳(yíchuán)與犯罪的關系
a.犯罪家族——朱克家族美國社會學家達格代爾對朱克家族的研究:朱克家族子孫中的1200人中,有280名乞丐(qǐgài),60名竊賊和其他犯罪人140人。1915年,犯罪學家Estabrook繼續對朱克家族進行跟蹤研究,證實有170多名乞丐(qǐgài),118名犯罪者,378名賣淫者和其他越軌者。——家族中的某些低能是由隱性基因造成的,遵循正常遺傳規則遺傳。第11頁/共43頁第十一頁,共44頁。b.孿生子研究
法國精神病學家朗格:發現同卵雙生子的犯罪一致率比異卵雙生子高由于同卵雙生子有完全一樣的遺傳基因。c.染色體異常正常人有23對染色體,其中22對是常染色體,決定人體外形與結構,有1對性染色體,決定性別(xìngbié)。男性的性染色體為XY,女性為XX。研究發現,有些男性的性染色體在遺傳過程中出現變異,成為XYY,這種人自我控制能力差,易激惹,有更大的暴力行為傾向。1968年芝加哥一個叫斯貝克(R.Speck)的罪犯連續殺死8名護士,后發現該罪犯具有XYY異常性染色體。第12頁/共43頁第十二頁,共44頁。d.收養子女丹麥犯罪學家哈欽斯和梅德尼克研究當生父和養父都是罪犯時,36.2%的養子也是罪犯;當生父和養父都不是罪犯時,養子中只有10.5%的人成為罪犯。如果將遺傳因素(yīnsù)和環境因素(yīnsù)分別進行檢驗,生父遺傳基因比養父收養后的環境因素(yīnsù)影響大第13頁/共43頁第十三頁,共44頁。孿生兄弟的心理感應2005年某日,弟弟在老鄉處得知母親地址,準備去看望。哥哥則在當日中午出去溜達,到環保局家屬樓附近,以找人為由敲開一戶居民家的門,進屋后,對女主人實施了強奸,但沒有搶到錢。弟弟回家見到母親后,不顧享受母親精心準備的飯菜,就心急火燎起身走。他從鄉下快速打車回到哥哥居住的市區,在財政局家屬樓里以找失散多年的朋友為由騙取女主人的同情。不顧有病在身的女主人的哀求,喪心病狂地對其進行強奸、搶劫。兩兄弟實施犯罪后,又先后返回哈爾濱。弟弟歸案后,經比對發現與哥哥的DNA完全一樣。警方查實他們(tāmen)分別作案24起和16起。既然事先沒有預謀,怎么會做了這么多相似的案子?哥哥說:“他有事我心里面緊張,有感應。”弟弟說:“對,有這種感覺,有時候對自己說,別出去干這些事了,可能是他干了,到那時我也控制不住?!钡?4頁/共43頁第十四頁,共44頁。原因:1、DNA的遺傳物質完全相同2、長期在一起生活,后天環境的某些相似,形成比較相似的生活觀念或生活方式,在某些行為方面會存在(cúnzài)著極高的相似度3、兄弟倆的家庭環境:一是單親家庭,結構不良、不完整,二是家庭缺乏愛,缺乏溫暖。孩子性格上往往缺乏必要的愛與理解。第15頁/共43頁第十五頁,共44頁。二、社會學的原因(yuányīn)論生物學因素只是影響因素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只有(zhǐyǒu)與社會因素相結合時才起作用。李斯特:犯罪原因包括個人因素和社會因素,社會因素占決定性。菲利:犯罪的原因是個人因素(生理和心理)、社會因素和自然因素——犯罪三原論“犯罪飽和法則”第16頁/共43頁第十六頁,共44頁。犯罪飽和法則:
每一個社會都有與其相適應的犯罪,這些犯罪是當時社會的的自然和社會原因引發(yǐnfā)的。每個時期的犯罪的質和量都是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環境與犯罪數量的比例卻是一直保持不變的:始終保持著動態的規律性,因此要消滅犯罪是不可能的,除非要顛覆整個社會。結論:犯罪的規模和數量取決于社會條件。犯罪是不可能消滅的。第17頁/共43頁第十七頁,共44頁。菲利的犯罪人分類:
1、生來犯罪人。無是非分辨能力2、精神病犯罪人。
無法懲罰,只能治療3、偶然或機會犯罪人。約占犯罪人總數40%到50%,經受不住個人壓力和外在誘惑而犯罪4、激情或情感犯罪人。
神經過敏或類似激動,在生理上屬于多血脂的人,因為情感或情緒沖動(chōngdòng)而犯了罪,所以被逮捕羈押后會自動認罪,后悔性比較大,比較容易改造,約占犯罪人總數的40%到50%。5、習慣性犯罪人。即慣犯。第18頁/共43頁第十八頁,共44頁。(一)文化沖突理論(lǐlùn)
美國塞林《文化沖突與犯罪》刑法是主流文化規范的維護手段。犯罪是與主流文化相沖突的下層階級和少數民族群體文化的產物。美國米勒:犯罪是低階層文化的正常反映。犯罪文化的核心:斗毆、酗酒、盜竊、不當性行為耍小聰明、刺激、欣賞勇猛等觀點:犯罪行為本身是“合理”行為,但由于社會成員的利益(lìyì)存在沖突,有權階級控制著法律,無權或弱勢群體按照自己的價值和規范行事時,常常會違犯有權階段制定的法律,從而出現“犯罪行為”。第19頁/共43頁第十九頁,共44頁。觀點(guāndiǎn)解析:優點:能夠通過“公眾”獲得對立法和執法價值的實際評判美國仇恨犯罪:由種族、宗教、民族、性取向、身體殘疾等各類歧視引發的,針對個人、企業、機構及社團的刑事犯罪事件。報告顯示2009年美國仇恨犯罪事件總計6604起,遇害總數為8336人。近50%由種族歧視引發,其中絕大多數為針對非洲裔的歧視。20%由宗教歧視引起,其中絕大多數為針對猶太教徒的歧視。19%仇恨犯罪由性取向歧視引發,12%緣于民族歧視在全部已知的仇恨犯罪實施者中,62%為白人,近19%為非洲裔。缺點:沒有(méiyǒu)法律就沒有(méiyǒu)犯罪,無法解釋自然犯罪第20頁/共43頁第二十頁,共44頁。(二)社會(shèhuì)異常論
墨頓“緊張狀態論”《社會結構與反常狀態》以美國為例:成就/名利——目標(mùbiāo)/結果宣揚競爭,個人奮斗和出人頭地階級等級和種族等級阻礙,制約了常規手段下層階級產生緊張狀態,負面情緒從而產生破壞法律的行為缺點:把犯罪幾乎完全作為一個低社會階層現象,忽視白領犯罪第21頁/共43頁第二十一頁,共44頁?!罢!钡纳鐣袨椋喉槒淖钇毡橛^點——有基本的社會控制接受現實,通過努力獲得成功形式主義接受現實,但放棄努力“異?!钡纳鐣袨椋篈退縮吸毒、酗酒或者自殺B創新(chuàngxīn)/反抗犯罪、違法、越軌第22頁/共43頁第二十二頁,共44頁。案例(ànlì):鄧大新犯罪軌跡2006年底,鼎湖中學初三學生鄧大新輟學流浪后接到老家同學鄧某電話,叫他一起去遼寧做海鮮生意。鄧大新只身奔赴遼寧后發現上當,成為鄧的傳銷下線。沒有退路的鄧大新,打著生意的幌子,向家里索要3900元加入傳銷,但分毫未賺。為了快點搞到錢,他想到原來一直關照自己的恩人張強,于是跟鄧一起去張家實施搶劫。搶劫過程中遇到鄰居敲門,隱瞞不過就大開殺戒,殺死33歲的張強妻子、60歲的張強岳母、9歲的女兒、4歲的兒子,張強大哥的14歲女兒,5歲兒子共6人,劫得人民幣1000多元,300多元港幣,1萬多元首飾,5本存折。案發后鄧回憶:“看見我熟悉的嫂子和孩子被同伴殺死,趴在血泊中時,我最害怕,最驚慌”鄧大新輟學后,脫離正常的社會控制,屬于(shǔyú)社會異常。同時選擇了不合法的賺錢手段,使自己的行為逐漸發展為越軌第23頁/共43頁第二十三頁,共44頁。提問(tíwèn):你身邊有曾輟學的同學嗎?如果有,請嘗試描述他/她們現在(xiànzài)的生活狀態!第24頁/共43頁第二十四頁,共44頁。(三)標簽(biāoqiān)論
貝克爾、利莫特:形象互動理論社會強行給個體(gètǐ)貼上了越軌者的標簽,個體(gètǐ)對此標簽進行烙印化的適應。教師、警察、鄰居、父母、朋友——能夠對個體(gètǐ)行為產生重大影響的群體例如:無證小販刺死城管缺陷:單一因素論;狹隘的社會中下層視角可否提高執法水平?可否改變(gǎibiàn)城管思路?可否拓寬流動商販的經營方式?第25頁/共43頁第二十五頁,共44頁。未成年犯的標簽效應:20歲的小王從小生活在河北某礦區,父母都在煤礦工作,盡管有著高中文憑和壯壯的體格,但因曾有犯罪記錄,想當警察的小鄭現在連個好點單位的保安都應聘不上。“兒子以前犯過錯,這幾年他怎么努力都沒用,還是不被社會接受?!毙∴嵞赣H告訴記者,現在小鄭很少出門,也幾乎沒有朋友,“我們心里又痛又擔心”?!缎谭ā返?00條規定:“依法受過刑事處罰的人,在入伍、就業的時候,應當如實向有關單位報告自己曾受過刑事處罰,不得隱瞞(yǐnmán)”。盡管前科制度規定能夠有效預防犯罪人再次犯罪和維護社會秩序,但無限期地保留前科,給失足未成年人帶來長期消極影響。第26頁/共43頁第二十六頁,共44頁。三、學習(xuéxí)理論的原因論生物學,強調先天素質與本能社會學,強調所處的社會環境學習理論,強調后天學習得來的。(一)模仿論塔爾德1、距離(jùlí)法則:距離(jùlí)越近,模仿強度愈大2、由上至下法則:青年-長者,窮人-富人3、取代法則:一種風氣代替另一種風氣近朱者赤(jìnzhūzhěchì)近墨者黑第27頁/共43頁第二十七頁,共44頁。(二)差異交往(jiāowǎng)論,也即不同接觸論
美國薩瑟蘭《犯罪學原理》個人實施的犯罪行為是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向與自己關系密切的人學來的。犯罪方法、技巧、態度、理由電影《少年犯》優點:解釋了接觸(jiēchù)犯罪環境越頻繁的人越容易犯罪。缺陷:忽略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第28頁/共43頁第二十八頁,共44頁。(三)條件反射(tiáojiànfǎnshè)論巴甫洛夫,操作性條件反射:行為受以前的環境結果(jiēguǒ)的影響,行為本身也是獲得強化刺激的手段。a.受別的犯罪人影響b.受自己的直接經驗推動。第29頁/共43頁第二十九頁,共44頁。艾森克條件反射(tiáojiànfǎnshè)論解析兒童(értóng)做出行為老師、父母(fùmǔ)或他人規范、經驗判斷接受評價錯誤否定/懲罰正確肯定/獎勵第30頁/共43頁第三十頁,共44頁。(四)社會(shèhuì)學習理論班杜拉:攻擊行為是如何發展而成的?——波波玩偶實驗1.觀看錄像模特毆打玩偶獎勵觀察學習2.限制玩玩具挫折3.有玩偶的房間80%4.八個月后40%攻擊攻擊行為來源于:觀察學習、直接經驗和生物因素(yīnsù)觀察學習:1、家庭影響2、亞文化接觸3、樣例學習——暴力鏡頭攻擊因素(yīnsù)——個體認知和習得——作用于行為第31頁/共43頁第三十一頁,共44頁。認知(rènzhī)的力量例如“醫院”,在小朋友眼中代表著“可怕,打針恐懼(kǒngjù)”在中年人眼中,正常疾病的治療與身體護理之處在老年人眼中,醫院則是“進入墳墓之門”關鍵不在“醫院”客觀上是什么,而是被不同的人認知或看成是什么。不同的認知就會滋生不同的情緒,從而影響人的行為?!斑m應不良的行為與情緒,都源于適應不良的認知?!钡?2頁/共43頁第三十二頁,共44頁。第33頁/共43頁第三十三頁,共44頁。四、多元性的原因(yuányīn)論多種個體和社會因素綜合而成,由多學科理論(lǐlùn)整合的方式進行研究。內外因素論。動力因素論系統模式論聚合效應論綜合動因論——注重多元性——第34頁/共43頁第三十四頁,共44頁。羅大華和何為民老師(lǎoshī)的觀點
犯罪心理結構(jiégòu)多種不良心理因素的復合體歪曲的自我意識反社會意識強烈、畸變(jībiàn)的需要不良習慣犯罪動機與犯罪活動相適應的智能(能力)消極的性格特征(情緒)犯罪行為綜合動因論內化機制內化機制第35頁/共43頁第三十五頁,共44頁。綜合(zōnghé)動因論外部原因:人際關系(rénjìɡuānxì)1.00婚姻狀況0.97經濟狀況0.95家庭環境0.72文化狀況0.47內部原因:暴力傾向1.00焦慮0.94自卑0.89沖動(chōngdòng)0.78犯罪思維0.82第36頁/共43頁第三十六頁,共44頁。靳如超案:靳如超,男,漢族,1960年12月7日出生,原籍廣東普寧,8歲開始上小學,9歲因病導致聽力障礙,后轉入另一所小學。76年參加工作,84年結婚。88年因強奸罪被判處10年,97年釋放。2000年秋天,靳如超在石家莊結識26歲的云南姑娘韋志花,與其同居。因生活(shēnghuó)窘迫且常被靳如超打罵韋志花于2000年年底逃回老家。2001年靳追到云南,強迫韋跟他回家,不從后爭執中將韋殺死。靳如超知道自己逃脫不了罪責,下決心報復所有“對不起”他的人。2001年3月16日凌晨,制造石家莊特大爆炸案,造成108人死亡,38人受傷。2001年3月23日8時20分,靳如超被廣西北海市警方擒獲,
第37頁/共43頁第三十七頁,共44頁。2001年4月17日,石家莊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認定被告人靳如超,為泄私憤,持刀行兇,并致死人命;又以極其殘忍的手段,連續在居民樓內實施爆炸行為,造成人員重大傷亡和財產巨大損失,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爆炸罪。情節和后果均特別嚴重,且在刑滿釋放五年內又故意犯罪,系累犯。經審訊,靳如超對以上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笆俏腋愕谋ǎ以缇?zǎojiù)想炸他們(靳認為跟自己有矛盾的人)了!”被捕后的靳如超,當著前去采訪記者的面,毫不掩飾地說。第38頁/共43頁第三十八頁,共44頁。靳如超交代(jiāodài):2001年3月9日,他在云南省馬關縣用柴刀砍死曾與他非法同居過3個月的韋志花后,深感罪行嚴重,便決定孤注一擲、鋌而走險、報復殺人。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靳如超于3月10日乘坐昆明至天津的XW222號航班飛往天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大綱)
- 陜西省西安市工大附中2025屆七下生物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冒菜培訓合同范例
- 公司交保險合同范例
- 2025屆湖北省武漢市七一(華源)中學生物七下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公司宣布破產合同范例
- alc清包工合同范例
- 個人加盟企業合同范例
- 養鴨棚轉租轉讓合同范例
- 公司分紅入股合同范例
- GB/T 12444-2006金屬材料磨損試驗方法試環-試塊滑動磨損試驗
- 第五章曲霉病課件
- 《廣東省幼兒園(班)設備設施配備標準(試行)》
- 名著導讀圍城閱讀練習及答案
- 修辭手法-完整版PPT
- 吞咽障礙功能訓練課件
- GB∕T 37665-2019 古陶瓷化學組成無損檢測PIXE分析技術規范
- 畢業論文答辯課件
- 多桿合一工程設計說明
- 曲阜師范大學畢業論文答辯通用ppt模板
- 一年級家長進課堂電的知識課件(40頁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