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冊 章末檢測試卷(五)含答案_第1頁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冊 章末檢測試卷(五)含答案_第2頁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冊 章末檢測試卷(五)含答案_第3頁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冊 章末檢測試卷(五)含答案_第4頁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冊 章末檢測試卷(五)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冊章末檢測試卷(五)含答案章末檢測試卷(五)(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0小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2023·河北石家莊高一校考)下列細胞中最不容易發生基因突變的是()A.正在分裂的蛙紅細胞B.人神經細胞C.正在分裂的精原細胞D.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答案B解析人神經細胞屬于成熟的細胞,不再分裂,故最不容易發生基因突變,B符合題意。2.果蠅某染色體上的DNA分子中一個脫氧核苷酸發生了改變,則()A.染色體上基因的數量一定減少B.表達的蛋白質分子結構不一定改變C.堿基配對方式發生改變D.染色體上所有基因堿基序列都發生改變答案B3.(2023·江蘇淮安高一月考)細胞的癌變受多種致癌因子的作用,TGF-β1-Smads是一條抑制腫瘤的信號傳遞途徑。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與靶細胞膜上受體結合,激活胞內信號分子Smads,生成復合物轉移到細胞核內,誘導靶基因的表達,阻止細胞異常增殖,抑制惡性腫瘤的發生。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惡性腫瘤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減少,因此易分散和轉移B.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發生突變,可能引發細胞癌變C.從功能來看,復合物誘導的靶基因屬于抑癌基因D.沒有患癌癥的人體細胞染色體上沒有與癌變有關的基因答案D解析癌細胞表面發生變化,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減少,細胞之間的黏著性降低,因此易分散和轉移,A正確;細胞中原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是細胞正常的生長和增殖所必需,抑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能抑制細胞的生長和增殖,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發生突變,可能引起細胞癌變,靶基因的表達也是阻止細胞異常增殖,因此靶基因屬于抑癌基因,B、C正確;人體細胞染色體上本來就存在與細胞癌變有關的基因,D錯誤。4.酵母菌細胞中一個基因發生突變后,使mRNA中段增加了連續的三個堿基AAG(終止密碼子有UGA、UAG、UAA)。據此推測,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突變后的基因在復制時參與復制的嘧啶脫氧核苷酸的比例不改變B.突變后的基因編碼的多肽鏈最多只有兩個氨基酸與原多肽鏈不同C.突變后的基因表達時可能會在mRNA增加AAG的位置停止翻譯D.突變前后的基因在編碼多肽鏈過程中需要的tRNA種類可能相同答案B解析根據題意可知,突變后使得mRNA中段增加了連續的三個堿基,若增加的三個堿基插在了一個氨基酸對應的堿基中間,則可能導致終止密碼子提前出現,其后面所有的氨基酸都將不存在了,B錯誤,C正確;在正常情況下,運輸氨基酸的tRNA有幾十種,突變前后的基因在編碼多肽鏈過程中需要的tRNA種類可能相同,D正確。5.與無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變異性,其根本原因是()A.產生更多基因突變B.產生更多新的基因組合C.產生更多新的基因D.更易受環境影響而發生變異答案B解析有性生殖過程需要親本經過減數分裂產生有性生殖細胞,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會發生基因重組,從而產生多種類型的生殖細胞,這樣導致后代具有較大的變異性,B正確。6.已知某植株中1號染色體發生片段缺失,無正常1號染色體的種子不萌發。該植株體內控制寬葉(B)和窄葉(b)的基因位于1號染色體上的位置如圖所示。現用該植株自交,F1出現了窄葉植株,下列關于窄葉植株出現原因的推測不合理的是()A.環境因素影響基因表達B.基因B突變為基因bC.基因B發生了甲基化修飾D.基因B和b發生了基因重組答案D解析用該植株Bb自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為BB∶Bb∶bb=1∶2∶1,圖中含基因b的染色體部分缺失,為不正常的1號染色體,而無正常1號染色體的種子不萌發,因此正常情況下不可能產生窄葉植株bb。如果基因型為Bb個體中基因B發生甲基化,則基因B不能表達,基因b表達,導致窄葉植株出現,C正確;只有非等位基因才能重組,而題干中只涉及1對等位基因,D錯誤。7.玉米株色的紫色(A)對綠色(a)為顯性,該對基因位于第6號染色體上。將經X射線照射的紫株玉米的花粉授給綠株玉米,F1中出現1%的綠株。F1紫株和綠株的第6號染色體的檢測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親本中紫株的基因型為Aa,綠株的基因型為aaB.X射線照射紫株花粉后,1%的花粉發生了基因突變C.F1紫株的基因型為Aa,F1綠株的基因型為aaD.F1紫株和綠株雜交,F2有4種基因型,2種表型答案D解析分析題圖可知,X射線照射紫株玉米的花粉后,導致1%的雄配子第6號染色體發生了染色體片段缺失,從而丟失了紫色(A)基因,導致F1中出現1%的綠株。由于F1中含2條正常6號染色體的表型為紫株,有1條6號染色體片段缺失的表型為綠株,且綠株只占F1的1%,故親本為AA×aa,F1紫株基因型為Aa,綠株基因型為aO。F2有4種基因型(Aa、AO、aa、aO),2種表型。8.(2023·廣東汕尾高一統考)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是可遺傳變異的來源。下列描述的情況中是由染色體變異引起的是()A.人類中部分人存在鐮狀細胞貧血B.將朝天眼和水泡眼的金魚雜交得到朝天泡眼金魚C.通過遮光處理培植得到的韭黃D.用花藥離體培養得到的單倍體小麥植株答案D解析鐮狀細胞貧血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A錯誤;朝天眼和水泡眼的金魚雜交得到朝天泡眼金魚為基因重組,B錯誤;通過遮光處理培植得到的韭黃是由缺少陽光無法形成葉綠體導致的,由環境因素引起,C錯誤;用花藥離體培養得到單倍體小麥植株的過程中發生了染色體數目變異,D正確。9.(2023·寧夏吳忠高一期末)如圖為某二倍體農作物育種的幾種途徑。某科研小組通過不同途徑獲得了品種④⑧⑨⑩,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A.①②雜交可將二者優良性狀集中在一起B.③→④可以提高突變率,創造生物新品種C.與選育⑧相比,選育⑩所需時間一般更短D.圖中⑨⑩植株均為能穩定遺傳的純合子答案D解析①②雜交,通過對后代進行選擇,可將二者優良性狀集中在一起,A正確;③→④為物理方法進行誘變育種,可以提高突變率,創造生物新品種,B正確;選育⑧為雜交育種,選育⑩為單倍體育種,因此與選育⑧相比,選育⑩所需時間一般更短,C正確;圖中⑩植株為能穩定遺傳的純合子,⑨可能為雜合子,D錯誤。10.某二倍體生物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出現了圖甲、乙、丙、丁4種類型的變異,圖甲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體片段。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圖中所示的生物變異都是染色體變異B.如果圖乙為精原細胞,則該細胞一定不能產生正常的配子C.圖丙所示的變異類型不能產生新的基因,圖丁所示的變異類型可以產生新的基因D.圖中所示的變異類型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均可能發生答案D解析圖甲、乙、丙、丁所表示的變異類型分別是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重復、染色體數目變異、基因重組和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A錯誤;三體進行減數分裂時可能產生正常的配子,B錯誤;只有基因突變能產生新的基因,圖丙、丁所示的變異類型均不能產生新的基因,C錯誤。11.下列有關單倍體的敘述,正確的是()A.未經受精的卵細胞發育而成的個體一定是單倍體B.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生物體一定不是單倍體C.生物的精子或卵細胞一定都是單倍體D.含有奇數染色體組的個體一定是單倍體答案A解析凡是由配子發育而成的個體,均稱為單倍體,A正確;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生物體,如果是由配子發育而來,則為單倍體,如果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則為二倍體,B錯誤;生物的精子或卵細胞只是細胞,而單倍體是個體,由生物的精子或卵細胞直接發育成的個體一定都是單倍體,C錯誤;三倍體生物體細胞中含有3個染色體組,但不是單倍體,D錯誤。12.(2022·四川雅安高一期末)下列關于“低溫誘導植物細胞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A.制片時應先解離、染色,再漂洗、制片B.可能觀察到三倍體細胞C.低溫主要在細胞分裂后期起作用D.本實驗中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有兩個作用答案D解析制片時應先解離、漂洗,再染色、制片,A錯誤;低溫能誘導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該過程中可能會觀察到二倍體細胞或四倍體細胞,但不可能觀察到三倍體細胞,B錯誤;低溫抑制紡錘體的形成,而紡錘體是在細胞分裂前期形成的,C錯誤;本實驗中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可以用于沖洗卡諾氏液,同時也是解離液的組成成分,D正確。13.生物的某些變異可通過細胞分裂過程中某一時期染色體的行為來識別。甲、乙兩模式圖分別表示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出現的“環形圈”“十字形結構”現象,圖中字母表示染色體上的基因。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甲、乙兩圖中兩種變異類型分別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基因重組B.圖甲是個別堿基的增添或缺失導致染色體上基因數目改變的結果C.圖乙是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生互換的結果D.甲、乙兩圖所示現象常出現在減數分裂Ⅰ的前期,染色體數與核DNA數之比為1∶2答案D解析甲、乙兩圖變異都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A錯誤;圖甲中部分基因發生了增添或缺失,導致染色體上基因數目改變,B錯誤;圖乙中的右上角含有s基因的黑色部分與左下角含有w基因的白色部分發生互換,且它們之間的互換發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之間,所以該變異為易位,C錯誤。14.Fabry病是一種遺傳性代謝缺陷病,由編碼α-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突變所致。如圖是該病的某個家系遺傳系譜圖,已知該家系中表現正常的男性均不攜帶致病基因。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A.該病屬于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B.Ⅲ2一定不攜帶該病的致病基因C.可通過測定α-半乳糖苷酶A的含量或活性初步診斷該病D.通過基因檢測可確定胎兒是否患有此病答案B解析已知該家系中表現正常的男性均不攜帶致病基因,而Ⅱ2患病,說明Ⅱ2的致病基因只來自Ⅰ2,故該病屬于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A正確;設正常基因用A表示,致病基因用a表示,則Ⅰ1的基因型為XAY,Ⅰ2的基因型為XAXa,Ⅱ3的基因型為XAXA或XAXa,Ⅱ4的基因型為XAY,Ⅲ2的基因型為XAXA或XAXa,可能含有致病基因,B錯誤。15.由于細胞中一條14號和一條21號染色體連接形成一條異常染色體,不含重要基因的短片段在細胞分裂中丟失(如圖甲),導致某女子的14號和21號染色體在減數分裂時發生異常聯會(如圖乙)。配對的三條染色體中,任意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分離時,另一條染色體隨機移向細胞任意一極。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A.該女子體細胞中只有45條染色體但表型可能正常B.該變異類型屬于染色體變異C.不考慮其他染色體和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互換,理論上該女子可產生6種不同的配子D.該女子與正常男子婚配沒有生育唐氏綜合征患兒的風險答案D解析由圖甲可知,一條14號染色體和一條21號染色體相互連接時,不含重要基因的短片段在細胞分裂中丟失,從而使染色體數目減少,故該女子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為45條,但表型可能正常,A正確;減數分裂時可產生僅具有異常染色體、同時具有14號和21號染色體、同時具有異常染色體和14號染色體、僅具有21號染色體、同時具有異常染色體和21號染色體、僅具有14號染色體,共6種生殖細胞,C正確。16.(2023·江蘇鹽城高一統考)某小孩因維生素B2代謝紊亂導致造血功能障礙和神經系統異常,被確診為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經檢測,該患者的基因SLC52A2發生了突變,導致維生素B2代謝紊亂,患者在堅持服用維生素B2四個月后造血功能和神經系統逐漸恢復正常。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該患者需要終身服用維生素B2以防止該貧血病復發B.該病的治愈說明維生素B2可以修復SLC52A2突變基因C.用基因檢測技術可以診斷包括該病在內的各種遺傳病D.檢測基因SLC52A2利用了DNA分子具有多樣性的特點答案A解析服用維生素B2為患者補充了維生素來源,并未修復SLC52A2突變基因,B錯誤;基因檢測技術可以檢測出基因異常,但是無法檢測染色體異常引起的遺傳病,C錯誤;利用DNA分子的特異性對基因(DNA)進行檢測,D錯誤。17.吖啶類染料是一類誘變劑,若這類物質插在模板鏈上,新鏈合成時必須要有一個堿基與之配對,在下一輪復制前該誘變劑丟失,則復制形成的DNA分子中將會增添一個堿基對,該類誘變劑引起移碼突變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上述突變可能會使基因的翻譯過程提前終止B.上述突變一定會使基因的數目和種類發生改變C.上述突變可能會導致基因的堿基序列發生改變D.上述突變不一定會引起生物的性狀發生改變答案B解析題述突變可能會使基因的翻譯過程提前或延遲終止,A正確;基因突變不會使基因的數目發生改變,B錯誤。18.(2023·江蘇連云港高一期末)患有“13三體綜合征”的病人,頭小且患先天性心臟病,智力遠低于常人。患者的13號染色體有3條,而并非1對。某家庭父母親均正常,生了一個患有“13三體綜合征”的患者。分析有關該患者產生的原因,錯誤的是()A.可能由患者母親或父親減數分裂前的間期時染色體復制異常導致B.可能由患者母親減數分裂Ⅰ時同源染色體沒有正常分離導致C.可能由患者父親減數分裂Ⅰ時同源染色體沒有正常分離導致D.可能由患者母親或父親減數分裂Ⅱ時染色單體沒有正常分離導致答案A解析若患者母親或父親減數分裂前的間期時染色體復制異常,則可能導致染色體增加一對或幾對,而不是一條,A錯誤;若患者母親或父親減數分裂Ⅰ時同源染色體沒有正常分離,而減數分裂Ⅱ正常,則可能產生13號染色體多了一條的卵細胞或精子,其與正常的精子或卵細胞結合,會導致患病,B、C正確;若患者母親或父親減數分裂Ⅱ時染色單體沒有正常分離,則可能產生13號染色體多了一條的卵細胞或精子,其與正常的精子或卵細胞結合,會導致患病,D正確。19.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單基因遺傳病。將患者的卵子取出體外放置一段時間或受精后一段時間,出現退化凋亡的現象,從而導致女性不孕,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卵子死亡”。研究發現,“卵子死亡”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一種細胞連接蛋白(PANX1)基因發生突變導致,且PANX1基因存在不同的突變。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卵子死亡”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來自父方B.“卵子死亡”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在男女中發病率相等C.產前診斷可以確定胎兒是否攜帶“卵子死亡”的致病基因D.PANX1基因存在不同的突變,體現了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答案B解析根據題意可知,該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含致病基因的卵子會退化凋亡,因此其母親只能提供不含有致病基因的卵細胞,故“卵子死亡”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來自父方,A正確;“卵子死亡”在男性中不會發病,B錯誤;該病是基因突變導致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產前診斷是胎兒出生前,醫生用專門的檢測手段確定胎兒是否患某種遺傳病或先天性疾病,產前診斷可以確定胎兒是否攜帶“卵子死亡”的致病基因,C正確;PANX1基因存在不同的突變,體現了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D正確。20.(2023·江蘇徐州高一質檢)如圖是某植物(二倍體)的多種育種方法途徑,a~f是育種處理手段(其中e是射線處理),甲、乙、丙分別代表不同植株。分析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A.植株甲和植株丙是純系植株,植株乙具有新基因B.d和b過程可發生基因重組,f過程發生了染色體變異C.圖中c、f過程都可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D.雜交育種過程如需獲得顯性純合子需經歷較長的純化過程,單倍體育種由配子直接加倍獲得純合子,育種年限短答案C解析通過雜交育種篩選獲得的植株甲,通過單倍體育種獲得的植株丙,都是純合子,經過射線處理獲得的植株乙已經發生基因突變,具有新基因,A正確;d和b過程都存在減數分裂,都可發生基因重組,f過程發生染色體數目變異獲得多倍體,B正確;單倍體育種中一般沒有種子,只能用秋水仙素處理幼苗,C錯誤;雜交育種和單倍體育種都能獲得顯性純合子,不同的是雜交育種操作簡單,但育種年限較長,而單倍體育種技術復雜,但育種年限短,D正確。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50分)21.(10分)據圖回答下列關于生物變異的問題:(1)基因突變除了圖甲所示的________類型外,還有堿基的________和________。圖乙中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上含B和b,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丙中的①發生的生物變異類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發生的生物變異類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種類型的變異中,只能發生于減數分裂過程的是________(填數字)。答案(1)替換增添缺失基因重組或基因突變(2)基因重組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①22.(10分)某二倍體植物的花色受獨立遺傳且完全顯性的三對等位基因(用I、i,A、a,B、b表示)控制。基因控制花瓣色素合成的途徑如圖所示。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正常情況下,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種,某基因型為IiaaBb的紅花植株中有少部分枝條開出了白花,推測可能是由于形成花芽的細胞在分裂過程中發生了________________,也可能是因某條染色體發生缺失,出現了基因型為________的花芽細胞。(2)研究人員在研究中發現,由于染色體發生了結構變異(重復)或者數目變異,出現了基因型為IIaaBbb的開粉紅花的植株,這是因為花芽細胞中b基因數多于B基因數時,B基因的表達減弱而形成粉紅花突變體。請設計雜交實驗,確定該突變植株屬于哪種變異類型。實驗步驟:讓該突變體植株與基因型為IIaabb的植株雜交,觀察并統計子代的表型及比例。①預測結果:若子代表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屬于染色體數目變異。若子代表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②請將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的雜交過程用遺傳圖解表示。答案(1)4基因突變Iiaab(2)①紅花∶粉紅花∶白花=1∶2∶3紅花∶白花=1∶1②遺傳圖解如下解析(1)根據基因控制花瓣色素合成的途徑可知,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應為I_aaB_,共有4種基因型;某基因型為IiaaBb的紅花植株有少部分枝條開出了白花,推測可能是由于形成花芽的細胞在分裂過程中基因B突變為b,也可能是因為基因B所在染色體發生缺失,出現了基因型為Iiaab的花芽細胞。(2)基因型為IIaaBbb的開粉紅花的植株,其形成若屬于染色體數目變異,則減數分裂時產生的配子為1/6IaB、1/3IaBb、1/6Iabb、1/3Iab,與基因型為IIaabb的植株雜交,后代將出現紅花∶粉紅花∶白花=1∶2∶3;其形成若屬于染色體片段重復,則減數分裂時產生的配子為1/2IaB和1/2Iabb,與基因型為IIaabb的植株雜交,后代將出現紅花∶白花=1∶1。23.(14分)利用卵細胞培育二倍體是目前魚類育種的重要技術,其原理是經輻射處理的精子入卵后不能與卵細胞核融合,只激活卵母細胞完成減數分裂,后代的遺傳物質全部來自卵細胞。關鍵步驟包括:①精子染色體的失活處理;②卵細胞染色體二倍體化等。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經輻射處理可導致精子染色體斷裂失活,這屬于__________________變異。(2)卵細胞的二倍體化有兩種方法。用方法一獲得的子代是純合二倍體,導致染色體數目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方法二獲得的子代通常是雜合二倍體,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上述方法繁殖魚類并統計子代性別比例,可判斷其性別決定機制。若子代性別________,則其性別決定為XY型(雌性為XX,雄性為XY);若子代性別________,則其性別決定為ZW型(雌性為ZW,雄性為ZZ,WW個體不能成活)。(4)已知金魚的正常眼(A)對龍眼(a)為顯性,基因B能抑制龍眼基因表達,兩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常染色體上。偶然發現一只有觀賞價值的龍眼雌魚,若用卵細胞二倍體化的方法進行大量繁殖,子代出現龍眼個體的概率為________;若用基因型為AABB的雄魚與該雌魚雜交,得到的子一代相互交配得到子二代,則子二代出現龍眼個體的概率為________________。答案(1)染色體結構(2)低溫抑制(卵細胞)紡錘體形成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發生互換(3)全為雌性全為雄性(4)100%1/16(6.25%)解析(1)染色體斷裂失活,屬于染色體結構的缺失,是染色體結構變異。(2)方法一,低溫抑制第一次卵裂,抑制紡錘體形成,使染色體數目加倍,獲得純合子。方法二,用低溫抑制極體排出,由于減數分裂Ⅰ時常發生互換,此時極體和卵細胞的相同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常存在等位基因,融合后通常是雜合二倍體。(3)若性別決定是XY型,則極體和卵細胞的性染色體都是X,加倍后全部是XX,發育為雌性。若性別決定是ZW型,則極體和卵細胞的性染色體是Z或W,加倍后全部是ZZ或WW,發育為雄性或不能存活。(4)由題意可知,這只有觀賞價值的龍眼雌魚的基因型是aabb,若用卵細胞二倍體化的方法進行繁殖,后代的基因型全是aabb,全部表現為龍眼;若用基因型為AABB的雄魚與該雌魚交配,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子二代基因型為aabb的概率是1/16。24.(16分)人類最常見的半乳糖血癥是由尿苷酰轉移酶功能異常,引起半乳糖代謝異常的一種遺傳病,控制該酶合成的基因用A和a表示。圖1為半乳糖血癥和紅綠色盲(相關基因用B和b表示)患者的家系圖,圖中Ⅰ3和Ⅰ4個體不含有半乳糖血癥致病基因;圖2為細胞中尿苷酰轉移酶基因突變前后遺傳信息傳遞示意圖,其中①②③表示相關生理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1)據圖1可知,半乳糖血癥的遺傳方式為__________________,其中Ⅱ3個體產生配子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___(不考慮四分體時期染色體互換)。(2)圖2主要在細胞核中進行的過程為________(填序號),過程②表示在__________________的催化下形成尿苷酰轉移酶翻譯的模板。(3)經檢驗發現Ⅱ1個體尿苷酰轉移酶的功能異常,由圖2可知,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Ⅱ2為紅綠色盲致病基因攜帶者,與基因型為aaXBY的男性結婚,則生出兩病同患的孩子的概率為________。如果Ⅱ1個體父母再生育一個孩子,為了有效預防半乳糖血癥的產生,需要進行遺傳咨詢,同時采取____________的措施進行篩查。倘若新生兒被診斷為半乳糖血癥,該新生兒____________(填“建議”或“不建議”)母乳喂養。答案(1)常染色體隱性遺傳AXb和AY(2)①②RNA聚合酶(3)尿苷酰轉移酶基因內部發生堿基的替換而導致基因突變(4)1/12基因診斷不建議解析(1)由圖1中Ⅰ1與Ⅰ2個體均不患病,但生出患病女兒Ⅱ1可知,半乳糖血癥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Ⅱ3個體基因型為AAXbY,可以產生AXb和AY兩種配子。(2)圖2主要在細胞核中進行的過程為①復制和②轉錄;其中過程②轉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合成mRNA。(3)由圖2可以看出翻譯出來的酶只有第188位的氨基酸由谷氨酰胺變成了精氨酸,其他氨基酸沒有受到影響,推測半乳糖血癥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尿苷酰轉移酶基因發生堿基的替換而導致基因突變。(4)Ⅱ2為紅綠色盲致病基因攜帶者,即基因型為XBXb,其親本關于A基因的基因型為Aa和Aa,但她不患病,因此其基因型應為2/3AaXBXb或1/3AAXBXb,與基因型為aaXBY的男性結婚,后代患半乳糖血癥的概率為2/3×1/2=1/3,患紅綠色盲的概率為1/4,則兩病兼患的概率為1/3×1/4=1/12;如果Ⅱ1個體父母再生育一個孩子,為了有效預防半乳糖血癥的產生,需要進行遺傳咨詢,同時采取基因診斷的措施進行篩查;半乳糖血癥新生兒不建議母乳喂養,半乳糖血癥的實質是缺少半乳糖代謝的酶,體內半乳糖濃度明顯升高,母乳里面含有乳糖,經嬰兒消化后會形成半乳糖,使血液中半乳糖的含量更高。章末檢測試卷(六)(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0小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列揭示生物從低等到高等,由簡單到復雜的進化規律,最可靠的是()A.各類化石在地層中按一定順序出現B.所有高等生物的胚胎發育都從受精卵開始C.人與脊椎動物胚胎發育的比較D.人對器官形態、結構和功能的研究答案A解析研究生物進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證據就是化石,因為化石是指通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各類生物的化石在地層中的出現是有一定順序的,地層越古老,化石對應的生物也就越古老。2.(2023·河北唐山高一期末)關于生物的進化,只能靠運用證據和邏輯來推測。下列有關支持生物進化論的證據的說法,錯誤的是()A.人的闌尾與兔子的盲腸相似,可推測人類與兔子有親緣關系B.越古老的地層中發現的生物化石,其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復雜C.不同生物的遺傳密碼都是相同的,反映出各種生物之間有共同的起源D.人和魚的胚胎在發育早期都會出現鰓裂和尾,說明二者有共同的祖先答案B解析在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證據,越古老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簡單、越低等,B錯誤。3.關于生物進化方面的證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圖1中四種地雀喙的差異是由于不同環境食物的刺激所致的不同變異B.圖2中昆蟲的兩類翅型的形成是對環境的主動適應C.圖3是兩種體色的樺尺蛾,它們的性狀分化證實了物種形成的機制D.圖4中兩種動物之間的關系對兩者都是有益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答案D4.適應的形成離不開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內因)與環境(外因)的相互作用。下列與適應及其形成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A.適應不僅是指生物對環境的適應,也包括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B.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會過早死亡,不能留下后代C.適應相對性的根本原因是遺傳的穩定性與環境不斷變化之間的矛盾D.雷鳥在冬季來臨前將羽毛換成白色的,有時是有利的,有時會有一定的局限性答案B解析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不一定都能成功生存和繁殖,B錯誤。5.某植物種群中,AA個體占16%,aa個體占36%,不同基因型個體的存活率相同。該種群隨機交配產生的后代中AA個體的百分比、A基因的頻率和自交產生的后代中AA個體的百分比、A基因的頻率的變化情況依次為()A.不變、不變;增大、不變B.不變、增大;增大、不變C.增大、不變;不變、不變D.不變、不變;不變、增大答案A解析若該種群隨機交配,AA=40%×40%=16%,aa=60%×60%=36%,Aa=2×40%×60%=48%,故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頻率不變,基因頻率也不變。若該種群自交,AA、aa個體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分別是AA和aa,Aa個體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因此自交后代中AA=16%+1/4×48%=28%,aa=36%+1/4×48%=48%,Aa=48%×1/2=24%,自交后代中A=28%+1/2×24%=40%,可見,該種群自交后代中AA個體百分比、A基因的頻率的變化依次為增大、不變。6.(2023·陜西寶雞高一期末)科研人員提取到一種新型抗生素,它能對抗常用抗生素無法對付的超級細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超級細菌基因頻率的改變標志著新物種的形成B.使用抗生素誘發細菌發生基因突變,而不是染色體變異C.使用抗生素導致細菌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D.使用該抗生素會使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種群滅絕答案C解析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不是只要發生基因頻率的改變就標志著新物種的形成,A錯誤;細菌是原核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不含有染色體,抗生素對細菌突變后產生的新性狀進行選擇,并不影響突變,B錯誤;抗生素的使用會對細菌種群進行選擇,造成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C正確;使用抗生素會使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種群中具有耐抗生素的菌體被選擇出來,不會使其滅絕,D錯誤。7.在對某植物種群進行調查時,發現基因型為AA和aa的植株所占比例分別為30%和50%,假定各種基因型個體的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對該植物種群進行調查,發現基因型為AA和aa的植株所占比例分別為16%和36%。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第二年該種群中A和a的基因頻率分別為40%和60%B.第二年該種群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構成該種群的基因庫C.種群中基因型為Aa的植株由20%變為48%,說明該種群發生了進化D.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自然選擇會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答案C解析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第一年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為30%+1/2(1-30%-50%)=40%,第二年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為16%+1/2(1-16%-36%)=40%,種群基因頻率不變,所以種群沒有發生進化,C錯誤。8.(2023·江蘇揚州高一質檢)下列有關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錯誤的是()A.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B.突變和基因重組為進化提供原材料C.自然選擇影響種群的基因頻率D.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型頻率的改變答案D解析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D錯誤。9.(2022·浙江6月選考,17)由歐洲傳入北美的耬斗菜已進化出數十個物種。分布于低海拔潮濕地區的甲物種和高海拔干燥地區的乙物種的花結構和開花期均有顯著差異。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甲、乙兩種耬斗菜的全部基因構成了一個基因庫B.生長環境的不同有利于耬斗菜進化出不同的物種C.甲、乙兩種耬斗菜花結構的顯著差異是自然選擇的結果D.若將甲、乙兩種耬斗菜種植在一起,也不易發生基因交流答案A解析同一物種的全部基因構成一個基因庫,甲、乙兩種耬斗菜是兩個物種,A錯誤;不同生長環境有利于進行不同的自然選擇,從而進化出不同的物種,B正確;自然選擇導致物種朝不同的方向進化,甲、乙兩種耬斗菜花結構的顯著差異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正確;不同物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不能發生基因交流,D正確。10.某高山動物的毛色有深灰色、銀灰色和白色,依次受B、by和b基因的控制。研究發現,深灰色個體的毛色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顏色;對深灰色個體的某一部位用一定劑量的紫外線處理后,部分個體的該部位長出白毛且毛色不再改變。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深灰色個體毛色的季節性變化是一種適應現象B.毛色的季節性變化表明基因的表達受環境條件影響C.紫外線引起深灰色個體毛色的改變是突變的結果D.紫外線能引起B、by和b基因結構的定向改變答案D解析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所以深灰色個體的毛色隨著季節變化而改變是一種適應現象,A正確;表型是基因型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毛色的季節性變化表明基因的表達受環境條件的影響,B正確;對深灰色個體的某一部位用一定劑量的紫外線處理后,部分個體的該部位長出白毛且毛色不再改變,說明遺傳物質發生了改變,這種紫外線引起深灰色個體毛色的改變是突變的結果,C正確;紫外線引起的B、by和b基因結構的改變是不定向的,D錯誤。11.(2023·山東東營高一期末)生物多樣性是協同進化的結果。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和協同進化的說法,錯誤的是()A.捕食枯葉蝶的鳥類與枯葉蝶協同進化B.物種間的協同進化都是通過競爭實現的C.生物圈產生復雜的生物多樣性一般需要經歷漫長的進化歷程D.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答案B解析物種間的協同進化可以通過物種之間的競爭和捕食來實現,也可以通過種間互助來實現,B錯誤。12.生物多樣性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進化歷程,如印度犄龍化石距今大約有2.4億年歷史,該化石與非洲雙角犀牛在形態大小上最為接近,而與北美洲狼在牙齒特征上特別相近。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了解這一進化歷程的主要依據是化石B.北美洲狼的存在不利于增加食草動物的多樣性C.非洲雙角犀牛與北美洲狼的基因庫有差異D.非洲雙角犀牛與北美洲狼之間有生殖隔離答案B解析生物的進化是協同進化,捕食者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出現絕對優勢種,為其他生物的生存開拓了空間,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所以北美洲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食草動物的多樣性,B錯誤。13.某植物對除草劑的抗性(R)對敏感(r)為顯性,如圖表示甲、乙兩個地區在T1和T2時間點RR、Rr和rr的基因型頻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甲地區基因型頻率變化更大,T2時刻產生了新物種B.T2時刻,乙地區該植物種群中R基因頻率約為20%C.突變率不同是導致甲、乙地區基因型頻率不同的主要原因D.據圖可知,甲地區該植物向抗除草劑方向進化,乙地區則相反答案B解析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產生生殖隔離,甲地區T2時刻不一定產生生殖隔離,A錯誤;乙地區T2時刻,RR約為0.1,rr約為0.7,Rr約為0.2,因此R的基因頻率約為(0.1+0.2÷2)×100%=20%,B正確;甲、乙地區基因型頻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選擇,C錯誤;據圖可知,甲、乙地區該植物都向抗除草劑方向進化,D錯誤。14.(2021·湖北,15)某地區的小溪和池塘中生活著一種麗魚,該麗魚種群包含兩種類型的個體:一種具有磨盤狀齒形,專食蝸牛和貝殼類軟體動物;另一種具有乳突狀齒形,專食昆蟲和其他軟體動物。兩種齒形的麗魚均能穩定遺傳并能相互交配產生可育后代。針對上述現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麗魚種群牙齒的差異屬于可遺傳的變異B.兩者在齒形上的差異有利于麗魚對環境的適應C.麗魚種群產生的性狀分化可能與基因突變和重組有關D.兩種不同齒形麗魚的基因庫差異明顯,形成了兩個不同的物種答案D解析根據題意可知,兩種齒形的麗魚均能穩定遺傳并能相互交配產生可育后代,說明麗魚種群牙齒的差異屬于可遺傳的變異,A正確;兩種齒形的麗魚的食物類型不同,兩者在齒形上的差異有利于麗魚對環境的適應,B正確;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因此麗魚種群產生的性狀分化可能與基因突變和重組有關,C正確;由題干“兩種齒形的麗魚能相互交配產生可育后代”可知,兩種齒形的麗魚之間沒有生殖隔離,故兩者為同一個物種,D錯誤。15.北美洲某種臭蟲以當地無患子科植物的氣球狀蔓生果為食,臭蟲需要用鋒利的喙刺穿果實,其喙長與臭蟲數量的關系如圖1所示;1920年,有人從亞洲引進平底金蘇雨樹,其果實的果皮比較薄,據統計,到1980年以它為食的臭蟲的數量與其喙長的關系如圖2所示。下列敘述不合理的是()A.平底金蘇雨樹與臭蟲間發生了協同進化B.平底金蘇雨樹與當地植物存在競爭關系C.臭蟲體內控制喙長度的基因發生突變可能早于引進平底金蘇雨樹D.生活在無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蘇雨樹上的臭蟲間形成了地理隔離答案D解析地理隔離是同種生物由于地理障礙而分成不同的種群,使得種群間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現象,但生活在無患子科植物上的臭蟲和生活在平底金蘇雨樹上的臭蟲沒有地理障礙,D錯誤。16.(2023·江蘇泰州中學高一期中)某島嶼生活著田鼠和狐貍,田鼠的皮毛顏色有黑色、灰色、黃色等多種變異,其中黃色田鼠易被狐貍捕食,長此以往,該島嶼上的田鼠幾乎全為黑色和灰色。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控制田鼠皮毛顏色的全部基因構成了該種群的基因庫B.該島嶼上的田鼠種群因基因型頻率的改變而發生了進化C.田鼠皮毛顏色的變異是定向的且一般可以遺傳給后代D.狐貍在田鼠皮毛顏色的進化過程中起到了選擇的作用答案D解析基因庫是指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而控制田鼠皮毛顏色的全部基因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A錯誤;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而不是基因型頻率的改變,B錯誤;變異是不定向的,C錯誤;狐貍是田鼠的天敵,在田鼠皮毛顏色的進化過程中起選擇作用,D正確。17.甲海島上的某種鳥一部分遷徙到乙、丙兩個海島(三個島嶼相互隔絕),如圖為剛遷入時和若干年后決定羽毛顏色的相關基因的調查結果(B—黑色、b—灰色、B1—黃色)。下列推測正確的是()A.若干年后,三個島嶼上的這種鳥既存在地理隔離,也存在生殖隔離B.鳥類遷入新島嶼后會與其天敵和無機環境協同進化C.甲、丙兩個島嶼上的種群朝著相同方向進化D.乙島嶼的環境促進羽毛顏色基因發生定向突變,產生B1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題圖可知,甲島的鳥遷到乙、丙兩島若干年后,存在地理隔離,但是不一定存在生殖隔離,A錯誤;協同進化可發生在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因此鳥類遷入新島嶼后會與其天敵和無機環境協同進化,B正確;甲島的種群在進化過程中B的基因頻率逐漸升高,b的基因頻率逐漸降低,丙島的種群在進化過程中B的基因頻率逐漸降低,b的基因頻率逐漸升高,二者進化的方向不同,C錯誤;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D錯誤。18.(2023·黑龍江大慶高一期末)有性生殖的生物通過基因重組增加了生物性狀的多樣性,提高了適應環境的能力,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該變異類型加快了生物進化的過程B.該變異類型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C.該變異類型會使后代產生從未有過的新性狀D.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互換導致配子多樣性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原因之一答案C解析有性生殖過程中的基因重組使產生的配子種類多樣化,進而產生基因組合多樣化的子代,從而加快了生物進化的過程,A正確;基因突變會使后代產生從未有過的新性狀,而基因重組不會,C錯誤。19.某小鼠種群中A對a為顯性,A的基因頻率為0.5。由于棲息環境溫度效應,帶有a基因的配子中有一定比例被淘汰而無法存活,此淘汰比例稱為淘汰系數,以s表示。此種群個體間隨機交配,基因A和a都不產生突變,沒有遷出和遷入。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環境溫度使小鼠種群A/a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B.隨繁殖代數的增加,基因型為aa的個體所占比例減小C.若淘汰系數s=1/3,則F1中顯性個體的比例為0.84D.若大量基因型為aa的個體遷入此種群,則s會變大答案D解析環境溫度效應使小鼠種群帶有a基因的配子中有一定比例被淘汰,說明環境溫度起到自然選擇的作用,使A/a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A正確;棲息環境溫度效應會使帶有a基因的配子中有一定比例被淘汰,則a的基因頻率有所下降,基因型為aa的個體所占比例減小,B正確;若淘汰系數s=1/3,則存活的a配子=2/3,種群中A∶a=1∶2/3=3∶2,則a配子所占比例為2/5,群體F1中aa=4/25=0.16,則F1中顯性個體的比例為1-0.16=0.84,C正確;s為淘汰系數,表示的是比例,是指含有a基因的配子中被淘汰的比例,大量基因型為aa的個體遷入此種群,s不一定改變,D錯誤。20.美國白蛾是外來入侵物種,其對果樹等農作物造成了嚴重的危害。科學家利用某病毒防治該害蟲,防治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A.a→b年間,美國白蛾能適應入侵地的環境B.c年時,美國白蛾種群的基因庫與b年時的相同C.該病毒對美國白蛾種群的抗性具有選擇作用D.美國白蛾和該病毒與當地物種相互適應、協同進化答案B解析a→b年間,美國白蛾的種群數量增長較快,說明其能適應入侵地的環境,A正確;由于病毒對美國白蛾的選擇作用,c年時,美國白蛾種群的基因庫與b年時的不一定相同,B錯誤;引入病毒后,一段時間內美國白蛾種群數量逐漸下降,只有對病毒有抗性的個體能夠生存,說明該病毒對美國白蛾種群的抗性具有選擇作用,C正確;c年后,美國白蛾種群數量增長,說明美國白蛾和該病毒與當地物種間發生了協同進化,D正確。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50分)21.(12分)某實驗小組想探究抗生素對細菌的選擇作用,實驗方法如圖所示:將含有一定濃度的不同抗生素的濾紙片放置在已接種細菌的固體培養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圍擴散,如果抑制細菌生長,則在濾紙片周圍出現抑菌圈(圖中里面的圈),結果如圖甲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衡量本實驗結果的指標是______________。(2)圖甲中抑菌最有效的是________培養皿中的抗生素。(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對細菌進行處理,并測定細菌數量隨時間的變化,如圖乙所示:①向培養基中加抗生素的時刻為________點。②細菌種群進化是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細菌的抗藥性產生是發生在使用抗生素________(填“之前”或“之后”)。抗生素對細菌變異的作用不是“誘導”而是____________。(4)某松鼠種群中某性狀的基因型頻率:BB、Bb、bb分別為20%、50%、30%,因為感染了細菌,一年后基因型頻率變為BB28%、Bb60%,則第二年,該種群b的基因頻率為________,經過這一年,該松鼠種群進化了嗎?________(填“進化了”或“沒進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證明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進化而來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證據是________。答案(1)抑菌圈的大小(2)B(3)①b②定向之前選擇(4)42%進化了種群基因頻率發生了變化(5)化石解析(2)通過抑菌圈的大小來確定殺菌能力,即抑菌圈越大殺菌能力越強。因此圖甲中抑菌最有效的是B培養皿中的抗生素。(3)①抗生素會使細菌中不具抗藥性的個體大量死亡而數量下降,所以b點是使用抗生素的起點。②變異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選擇使種群定向進化,細菌的抗藥性在環境變化之前就已經產生了,自然選擇是性狀的選擇者,而不是誘導者。(4)BB、Bb、bb分別為20%、50%、30%,該種群b的基因頻率為30%+1/2×50%=55%。因為感染了細菌,一年后基因型頻率變為BB28%、Bb60%,所以B的基因頻率為28%+1/2×60%=58%,b的基因頻率為42%,該過程中種群基因頻率發生了變化,因此種群進化了。22.(14分)(2023·江蘇蘇州高一期末)適應輻射現象表現為由一個祖先物種進化產生各種各樣不同的新物種,從而適應不同環境,形成一個同源的輻射狀的進化系統,如圖1所示。通常適應輻射可以分為3種基本類型:Ⅰ.環境性適應,指物種能夠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生存,并分化出不同物種;Ⅱ.普遍性適應,指物種建立了一種全新的特性或能力來適應新環境;Ⅲ.群島化適應,指生物類群遷入到一系列相互隔離的生態系統中(如島嶼和山地),進而發生快速的適應性進化。請回答下列問題:(1)適應輻射是____________的結果,____________等可遺傳的變異是適應形成的必要條件之一。(2)達爾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發現的13種地雀就是適應輻射的產物,屬于適應輻射中的____________類型,這13種地雀的存在體現了生物的__________多樣性。(3)以下屬于適應輻射的有________(填序號,多選)。①蝙蝠以回聲定位捕食獵物,而燈蛾科昆蟲能發射超聲波使其失靈②高緯度和海拔較高地區的山地植物,體型普遍矮小,葉片表面密布絨毛③起源于盾皮魚的各種軟骨魚類和硬骨魚類分別生活于各自的水環境中④翼手目包括多種蝙蝠,有的吃花蜜和花粉,有的吃昆蟲,還有吸血蝠和食魚蝠等(4)為了探索鼠尾草屬部分植物的適應輻射機制,科研小組對傳粉者熊蜂的體長與鼠尾草花冠長度的關系進行研究,統計結果如圖2所示。熊蜂的體型大小與花冠長度呈________(填“正相關”或“負相關”)。這一結果與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