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復習之生物和生物圈_第1頁
2024年中考生物復習之生物和生物圈_第2頁
2024年中考生物復習之生物和生物圈_第3頁
2024年中考生物復習之生物和生物圈_第4頁
2024年中考生物復習之生物和生物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中考生物復習新題速遞之生物和生物圈(2024年5月)

選擇題(共17小題)

1.科學家在天宮實驗室中搭建起一個由藻類、水草和斑馬魚組成的極簡版小型水生生態系統。這個小型

生態系統內外布滿了各種特制的傳感器,科學家將由此了解相關生態參數,為未來太空探測、月球、火

星基地建立生態循環系統提供數據支持。下列關于這一小型水生生態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A.藻類、水草和斑馬魚組成了該生態系統的全部生物部分

B.特制的傳感器只獲取該生態系統溫度、氧氣濃度等生物因素數據

C.該生態系統只有一種生產者、一種消費者

D.該生態系統的各種生物的比例和數量在實驗過程中能基本保持動態平衡

2.在“探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課外實踐中,用干濕計分別測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叢中的濕度,

獲得的數據如圖。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10078.9

%60.7,

)?

弱45.6

啕50

0

裸地草地灌叢

A.三個環境應在同一時間測量

B.每個環境至少測量三次并取平均值

C.相對濕度最大的是茂密的灌叢

D.該現象體現了生物適應環境

3.小明同學對隴南一些自然景觀進行了描述,其中可以看做一個生態系統的是()

A.某小區內的所有橄欖樹

B.野生動物園內的所有動物

C.晚霞湖內的所有魚類

D.官鵝溝國家森林公園

4.下列屬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具有細胞結構B.都能快速運動

C,都能進行光合作用D.都能繁殖

5.下列與生命現象無關的詩句是()

A.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D.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6.“晉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富含礦物質的難老泉水澆灌出的晉祠大米,顆粒飽滿,晶瑩剔

透,這體現了()

A.生物能適應環境B.環境會影響生物

C.生物能影響環境D.環境會適應生物

7.下列現象與生物特征無關的是()

A.晾曬魚干時會引來蒼蠅

B.“黑白配”的大熊貓也會出現棕色個體

C.夏天稍一運動就滿頭大汗

D.杭州亞運數字人點燃亞運火炬

8.下列有關生態系統敘述正確的是()

A.生態系統是最大的生物圈

B.食物鏈的起始環節是陽光

C.一塊農田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D.生物種類越多,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越弱

9.如圖,曲線a、b、c與某草原生態系統中可組成一條食物鏈的三種生物相對應。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生物[,-a

數量一」

時間

A.若a是生產者,則c是分解者

B.這條食物鏈可以寫成a-b-c

C.若b滅絕,短時間內c的數量會上升

D.該生態系統由a、b、c及非生物環境共同構成

10.下列不屬于生命現象的是()

A.蛇冬眠B.潮漲潮落

C.蝌蚪長成青蛙D.羊吃草

11.下列詩句和諺語中所蘊涵的生物學知識,敘述錯誤的是()

A.“葵花朵朵向陽開”反映了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作出反應

B.“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體現生物之間的競爭關系

C.”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包含的食物鏈是:蟬一螳螂一黃雀

D.“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說明環境影響生物

12.如圖為南極某海域的食物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在此食物網中,獲得能量最多的是藍鯨

C.蝦在不同食物鏈上都屬于同一營養級

D.海藻既是生產者,又是分解者

13.壁虎在受到攻擊時尾巴會自行折斷,掉下來的尾巴還會扭動吸引敵害注意,而它則趁機逃走。這種現

象能反映出壁虎具有下列哪項生物特征()

A,能生長和繁殖

B.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C.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D.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14.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生態文明理念,我們也再次明確生物圈是

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相關理解正確的是()

A.“山水林田湖草沙”屬于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

B.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各自獨立,彼此互不相干

C.生物圈的范圍包括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

D.生命共同體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保持不變是自動調節的結果

15.“天宮課堂”上,航天員們展示了問天實驗艙內水稻的生長情況。相比于地面,太空水稻出現了“株

高變矮”,“開花提前”等現象,這種現象說明()

A.生物影響環境

B.環境影響生物

C.環境可以適應生物

D.生物與環境可以相互影響

16習近平主席向全球發出綠色宣言:“我們要像保護自己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

態環境……:下列關于生物與環境的敘述錯誤的是()

A.“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體現了環境影響生物

C.“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體現了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D.沙漠中駱駝刺的根系十分發達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17.李萌同學在學習了“生物與環境”的知識后,繪制了如圖概念圖,下列甲、乙、丙、丁對應正確的是

)

A.甲——環境B.乙——生態C.丙——適應D.丁——影響

實驗探究題(共1小題)

18.生命生態科學實驗是航天領域實驗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問天實驗艙成功發射,實驗艙中的

生態柜打造了一個由魚、微生物、藻類、水草組成的小型密閉生態系統。開展相關研究,為未來建立地

外基地生態系統提供理論基礎。下面圖一是生命生態實驗柜實驗圖,圖二是系統內的關系圖,其中①、

②代表的是兩種氣體。

圖一圖

(1)在該生態實驗柜中,把光、溫度、水、斑馬魚等影響藻類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統稱為O

作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除了藻類、水草、斑馬魚和微生物等生物,未體現的生態系統成分

是O

(2)藻類與斑馬魚之間的種間關系是,請寫出該生態實驗柜中的食物

鏈。

(3)斑馬魚在這個小型密閉生態系統中充當(生態系統成分),其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直

接由提供。

(4)①、②分別代表了氣體。該生態實驗柜中要進行照光,原因

是O

(5)該生態實驗柜的生態系統不能長期的維持,是因為該生態系統的食物鏈較簡單,導致

能力較弱。

三.解答題(共2小題)

19.某校生物興趣小組對濕地公園進行調查研究,并根據調查結果繪圖。如圖所示,圖1表示濕地生態系

統的食物網,圖2表示該食物網中各環節的生物所構成的能量金字塔。請據此分析回答問題。

/食草魚、E

浮箱植物一》浮源動物一》白鷺,I丙I,

I'I

河蝦/甲

圖1圖2

(1)若圖1要表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需要補充的生物成分是。

(2)某段時間公園管理處向水體中投放了一定數量的食草魚類,短期內白鷺的數量會明顯上升,但一

段時間之后白鷺數量又逐漸并趨于穩定,這是因為該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

能力。

(3)在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會沿食物鏈傳遞,根據圖2所示的能量金字塔推測,丙對應圖1中的生

物是,此生物與白鷺的關系是o

20.(1)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2)環境中影響生物和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

(3)詩句“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中,影響水稻生存的生物因素是(一種即可),

水稻與害蟲、害蟲與青蛙的關系均是=

(4)下列現象體現生物與環境的哪種關系?

①蚯蚓能疏松土壤并能給土壤增加肥力是生物環境(填“適應”或“影響”);

②樹在秋天落葉、保護色是生物環境(填“適應”或“影響”)。

2024年中考生物復習新題速遞之生物和生物圈(2024年5月)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17小題)

1.科學家在天宮實驗室中搭建起一個由藻類、水草和斑馬魚組成的極簡版小型水生生態系統。這個小型

生態系統內外布滿了各種特制的傳感器,科學家將由此了解相關生態參數,為未來太空探測、月球、火

星基地建立生態循環系統提供數據支持。下列關于這一小型水生生態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A.藻類、水草和斑馬魚組成了該生態系統的全部生物部分

B.特制的傳感器只獲取該生態系統溫度、氧氣濃度等生物因素數據

C.該生態系統只有一種生產者、一種消費者

D.該生態系統的各種生物的比例和數量在實驗過程中能基本保持動態平衡

【考點】生態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態系統的類型和特征;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

【專題】歸納推理;生態系統專題.

【答案】D

【分析】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由生物部分和

非生物部分組成,其中生物部分由生產者(主要綠色植物)、消費者(主要動物)、分解者(主要細菌、

真菌)組成。非生物部分主要有陽光,空氣,水等。

【解答】解:A、生態系統的生物部分由生產者(主要綠色植物)、消費者(主要動物)、分解者(主要

細菌、真菌)組成。故藻類、水草和斑馬魚組成了該生態系統生物部分中的生產者和消費者,A錯誤。

B、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生態因素可分為兩類:非生物因素是指光、溫

度、水等;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故特制的傳感器只獲取該生態系統溫度、氧氣

濃度等非生物因素數據,B錯誤。

C、該生態系統有兩種生產者(藻類和水槽)、一種消費者(斑馬魚),C錯誤。

D、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

的自動調節能力,故該生態系統的各種生物的比例和數量在實驗過程中能基本保持動態平衡,D正確。

故選:Do

【點評】掌握生態系統的相關知識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2.在“探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課外實踐中,用干濕計分別測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叢中的濕度,

獲得的數據如圖。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

般5o

要O

A.三個環境應在同一時間測量

B.每個環境至少測量三次并取平均值

C.相對濕度最大的是茂密的灌叢

D.該現象體現了生物適應環境

【考點】探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專題】數據分析型圖表題;歸納推理;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專題;根莖葉的結構和功能專題.

【答案】D

【分析】1、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

2、對照實驗是指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

的實驗。

【解答】解:A、為排除其他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干擾,三個環境應在同一時間測量,A正確。

B、實驗測得的數據往往存在誤差,因此需要設置重復組,也就是同一個實驗在相同的條件下要重復做

幾次。如果重復組的實驗數據十分相近,則說明這個實驗的結果排除了偶然因素的影響。因此每個環境

至少測量三次并取平均值,B正確。

C、由圖中獲得的數據可知,相對濕度最大的是茂密的灌叢,C正確。

D、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增加周圍環境的空氣濕度,因此該現象體現了生物影響環境,D錯誤。

故選:D。

【點評】理解掌握植物的蒸騰作用、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對照實驗的相關知識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3.小明同學對隴南一些自然景觀進行了描述,其中可以看做一個生態系統的是()

A.某小區內的所有橄欖樹

B.野生動物園內的所有動物

C.晚霞湖內的所有魚類

D.官鵝溝國家森林公園

【考點】生態系統的概念.

【專題】歸納推理;生態系統專題.

【答案】D

【分析】生態系統是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

空氣、水等。

【解答】解:A、某小區內的所有橄欖樹,只有部分生物成分,沒有其他生物成分及非生物成分,因此

不屬于生態系統,A不符合題意;

BC、野生動物園內的所有動物、晚霞湖內的所有魚類只有消費者,沒有生產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因此不屬于生態系統,BC不符合題意;

D、官鵝溝國家森林公園,即包括了環境,又包括了此環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屬于生態系統,D符合

題意。

故選:Do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生態系統的概念及組成。

4.下列屬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具有細胞結構B.都能快速運動

C,都能進行光合作用D.都能繁殖

【考點】生物的特征.

【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類比推理;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專題.

【答案】D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

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

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解答】解:A、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A不符合題意。

B、有的生物能運動,如動物;有的生物不能運動,如植物等;B不符合題意。

C、只有含有葉綠體的植物在光照下才可以進行光合作用。C不符合題意;

D、生物能生長和繁殖,屬于生物的共同特征,D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了解生物的特征,結合題意,靈活解答本題。

5.下列與生命現象無關的詩句是()

A.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D.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考點】生物的特征.

【專題】類比推理;生物的分類.

【答案】D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

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

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解答】解:A.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牡丹是生物,A不符合題意。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中的苔葬屬于植物,與生命現象有關,B不符合題意。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荷、蜻蜓均屬于生物,C不符合題意。

D.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中沒有生物,沒有體現生命現象,D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6.“晉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富含礦物質的難老泉水澆灌出的晉祠大米,顆粒飽滿,晶瑩剔

透,這體現了()

A.生物能適應環境B.環境會影響生物

C.生物能影響環境D.環境會適應生物

【考點】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生物對環境的影響;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專題】類比推理;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專題.

【答案】B

【分析】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適應環境得以生存的同時,能不斷地影響環境并改變

環境。

【解答】解: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繁衍,但生物在適應環境得以生存的同時,能不斷地影響環境

并改變環境。富含礦物質的難老泉水澆灌出的晉祠大米,顆粒飽滿,晶瑩剔透,這體現了體現了環境中

的非生物因素水分和無機鹽對生物的影響,故選項B說法正確。

故選:Bo

【點評】理解掌握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解題的關鍵。

7.下列現象與生物特征無關的是()

A.晾曬魚干時會引來蒼蠅

B.“黑白配”的大熊貓也會出現棕色個體

C.夏天稍一運動就滿頭大汗

D.杭州亞運數字人點燃亞運火炬

【考點】生物的特征.

【專題】歸納推理;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專題.

【答案】D

【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生物能夠進行呼吸;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生物能

夠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生物能夠生長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都能遺傳和變

異的特征。

【解答】解:A、晾曬魚干時會引來蒼蠅,說明生物能夠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A不符合題意。

B、“黑白配”的大熊貓也會出現棕色個體,說明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B不符合題意。

C、夏天稍一運動就滿頭大汗,說明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C不符合題意。

D、杭州亞運數字人點燃亞運火炬,屬于人工智能,與生物特征無關,D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8.下列有關生態系統敘述正確的是()

A.生態系統是最大的生物圈

B.食物鏈的起始環節是陽光

C.一塊農田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D.生物種類越多,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越弱

【考點】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

和食物網.

【專題】歸納推理;生態系統專題;生物圈專題.

【答案】C

【分析】1、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2、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就叫生物圈。

【解答】解:A、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就叫生物圈。因此生物圈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A錯誤。

B、食物鏈反映的是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食物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

生物部分。故食物鏈的起始環節是生產者,B錯誤。

C、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因此一塊農田可以看作一個

生態系統,C正確。

D、一個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就越復雜,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越強,D錯誤。

故選:Co

【點評】掌握生態系統的相關知識點、生物圈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9.如圖,曲線a、b、c與某草原生態系統中可組成一條食物鏈的三種生物相對應。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生物八-

時間

A.若a是生產者,則c是分解者

B.這條食物鏈可以寫成a-b-c

C.若b滅絕,短時間內c的數量會上升

D.該生態系統由a、b、c及非生物環境共同構成

【考點】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生態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專題】熱點問題;歸納推理;生態系統專題.

【答案】C

【分析】(1)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

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一初級消費者一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

(2)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

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各級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

(3)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由于這種能力與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有關,生物的

種類和數量越多,這種能力就越強,但這個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

系統就會被破壞,很難恢復。

【解答】解:A、據圖可知:a是生產者,b和c都是消費者,A錯誤;

B、從圖中可以看出數量從多到少依次是a、c、b.因此三種生物構成的食物鏈是a-c-b,B錯誤。

C、若b滅絕,c由于天敵減少而數量迅速增加,隨著c的增加,a的數量又減少,所以導致c因缺乏食

物又迅速下降,C正確;

D、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

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各級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可見該生態系統

由a、b、c、分解者及非生物部分共同構成,D錯誤;

故選:Co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熟記物質能量是沿著食物鏈、食物網流動的,并逐級減少。

10.下列不屬于生命現象的是()

A.蛇冬眠B.潮漲潮落

C.蝌蚪長成青蛙D.羊吃草

【考點】生物的特征.

【專題】歸納推理;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專題.

【答案】B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夠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

物。4、生物能夠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5、生物能夠生長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

的。7、生物都能遺傳和變異。

【解答】解:ACD、蛇、蝌蚪、羊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屬于生物,它們的行為都屬于生命現象。

B、潮漲潮落屬于自然現象,不屬于生命現象。

故選:Bo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11.下列詩句和諺語中所蘊涵的生物學知識,敘述錯誤的是()

A.“葵花朵朵向陽開”反映了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作出反應

B.“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體現生物之間的競爭關系

C.“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包含的食物鏈是:蟬一螳螂一黃雀

D.“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說明環境影響生物

【考點】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物的特征;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生物和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

系.

【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歸納推理;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專題;生態系統專題.

【答案】C

【分析】1、生物能夠對來自環境中的各種刺激作出一定的反應,即生物具有應激性。

2、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環境影響生物、生物適應環境、生物影響環境。

【解答】解:A、“葵花朵朵向陽開”,體現了植物受到光的刺激所作出的反應,反映了生物能對外界的

刺激作出反應,A不正確。

B、“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主要講南山下種植豆子,野草茂盛,豆苗稀疏,可見野草和豆苗在爭

奪陽光、水分等營養物質,因此體現生物之間的競爭關系,B正確。

C、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主要植物),蟬是動物,屬于消費者,C錯誤。

D、山上的溫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開得晚,才有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的自然現象,造成這一差異的影響因素是溫度,屬于非生物因素,是環境影響生物,D正確。

故選:Co

【點評】掌握食物鏈、生物的特征、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生物和生物之間的關系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2.如圖為南極某海域的食物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在此食物網中,獲得能量最多的是藍鯨

C.蝦在不同食物鏈上都屬于同一營養級

D.海藻既是生產者,又是分解者

【考點】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的流動;生態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

的作用.

【專題】歸納推理;生態系統專題.

【答案】C

【分析】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于捕食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在一個生態系統

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

【解答】解:A.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于捕食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圖中共

有5條食物鏈,A錯誤。

B.在此生態系統中,獲得能量最多的是海藻,B錯誤。

C.蝦在不同食物鏈上都屬于第二營養級,C正確。

D.海藻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是生產者,不是分解者,D錯誤。

故選:Co

【點評】此題是一道有關生態系統的綜合題,重點是與生態系統有關的知識。

13.壁虎在受到攻擊時尾巴會自行折斷,掉下來的尾巴還會扭動吸引敵害注意,而它則趁機逃走。這種現

象能反映出壁虎具有下列哪項生物特征()

A.能生長和繁殖

B.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C.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D.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考點】生物的特征.

【專題】課本知識同類信息;歸納推理;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專題.

【答案】C

【分析】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④

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

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解答】解:生物具有應激性,能夠對各種刺激作出有規律的反應,壁虎在受到攻擊時尾巴會自行折斷,

掉下來的尾巴還會扭動吸引敵害注意,而它則趁機逃走。這種現象能反映出壁虎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故選:Co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14.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生態文明理念,我們也再次明確生物圈是

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相關理解正確的是()

A.“山水林田湖草沙”屬于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

B.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各自獨立,彼此互不相干

C.生物圈的范圍包括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

D.生命共同體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保持不變是自動調節的結果

【考點】生物圈的范圍;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生態系統的類型和特征;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

【專題】生態系統專題;生物圈專題.

【答案】A

【分析】地球上有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它們表面上看似不相干,實際上是有著密切的聯系,也就是相

互影響的;地球上所有的生態系統靠這種緊密的聯系構成一個更大的整體,這個整體就是生物圈.在生

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環境差別很大,生物種類也是千差萬別,因此,生物圈中有著多種多樣的生態

系統,如早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

城市生態系統等等。

【解答】解:A、“山水林田湖草沙”它們分別代表了不同的生態系統類型,如森林、農田、湖泊、草

原、沙漠等,A正確。

B、生態系統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例如,森林可以為河流提供水源,河流又可以為農田提供

灌溉,農田的作物可以為人類和動物提供食物等,B錯誤。

C、生物圈的范圍主要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表面,而不是全部的大氣圈、水圈和

巖石圈,C錯誤。

D、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不是保持不變,而是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這是生態系統自動調

節的結果,D錯誤。

故選:Ao

【點評】解此題的關鍵是理解掌握生態系統的類型、結構和功能。

15.“天宮課堂”上,航天員們展示了問天實驗艙內水稻的生長情況。相比于地面,太空水稻出現了“株

高變矮”,“開花提前”等現象,這種現象說明()

A.生物影響環境

B.環境影響生物

C.環境可以適應生物

D.生物與環境可以相互影響

【考點】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歸納推理;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專題.

【答案】B

【分析】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生物適應環境,生物影響環境,環境影響生物。

【解答】解:在太空種植的水稻與地面種植的水稻具有不同的環境,這種不同的環境使太空水稻出現了

“株高變矮”、“開花提前”等現象,則說明了不同的環境使生物有了不同的性狀,即環境能夠影響生物。

可見B正確。

故選:B=

【點評】掌握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6.習近平主席向全球發出綠色宣言:“我們要像保護自己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

態環境……:下列關于生物與環境的敘述錯誤的是()

A.“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體現了環境影響生物

C.“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體現了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D.沙漠中駱駝刺的根系十分發達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考點】生物對環境的影響;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專題.

【答案】C

【分析】(1)生物適應環境的實例:①在荒漠中生活的駱駝,尿液非常少;②生活在寒冷海域的海豹,

胸部皮下脂肪很厚。③在荒漠中生活的駱駝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長很多。

(2)生物影響環境的實例:①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②在沙地上栽種植物,防風固沙。

(3)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空氣等)

和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①旗形樹的樹冠像一面旗幟,是長期吹單一定向風形成

的,體現了非生物因素(風)對生物的影響。

【解答】解:A、“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是白蟻在大堤內挖穴活動導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來臨

時容易潰堤,表明生物白蟻對環境大堤的影響,A正確;

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表明環境影響生物的生長開花等,體現了環境影響生物。海

拔每升高1千米氣溫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溫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開的晚,才有了“人

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自然現象,B正確;

C、“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豆苗與草,相互爭奪陽光、水分、無機鹽和生存的空間等,

屬于競爭關系,體現了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C錯誤;

D、在沙漠地區,極度缺水,駱駝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長很多,是為了減少水分的散失,是對干旱環

境的一種適應,D正確。

故選:Co

【點評】解題的關鍵是識記并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17.李萌同學在學習了“生物與環境”的知識后,繪制了如圖概念圖,下列甲、乙、丙、丁對應正確的是

()

A.甲——環境B.乙——生態C.丙——適應D.丁—影響

【考點】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專題】歸納推理;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專題.

【答案】B

【分析】(1)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稱為生態因素。生態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兩

大類,非生物因素包括陽光、溫度、水、空氣和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環境中影響某種生物個體生活的

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種和不同種的生物個體。

(2)環境和生物之間的關系:環境能影響生物的生存,生物能適應一定的環境,同時生物的生存也能

影響環境。

【解答】解: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稱為生態因素。生態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兩

大類。因此,圖中甲代表生物因素,乙代表生態因素。

環境能影響生物的生存,生物能適應一定的環境,同時生物的生存也能影響環境。因此,丙指的是環境

和生物之間相互影響,即環境能影響生物的生存,生物的生存也能影響環境;丁是指生物能適應一定的

環境,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o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熟記影響生物生活的因素及環境和生物之間的關系。

二.實驗探究題(共1小題)

18.生命生態科學實驗是航天領域實驗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問天實驗艙成功發射,實驗艙中的

生態柜打造了一個由魚、微生物、藻類、水草組成的小型密閉生態系統。開展相關研究,為未來建立地

外基地生態系統提供理論基礎。下面圖一是生命生態實驗柜實驗圖,圖二是系統內的關系圖,其中①、

②代表的是兩種氣體。

(1)在該生態實驗柜中,把光、溫度、水、斑馬魚等影響藻類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統稱為生態因素。

作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除了藻類、水草、斑馬魚和微生物等生物,未體現的生態系統成分是非

生物部分。

(2)藻類與斑馬魚之間的種間關系是捕食,請寫出該生態實驗柜中的食物鏈藻類(水草)一

斑馬魚。

(3)斑馬魚在這個小型密閉生態系統中充當消費者(生態系統成分),其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直

接由藻類、水草提供。

(4)①、②分別代表了二氧化碳、氧氣氣體。該生態實驗柜中要進行照光,原因是生產者(藻

類、水草)利用光能才能進行光合作用。

(5)該生態實驗柜的生態系統不能長期的維持,是因為該生態系統的食物鏈較簡單,導致自動(自

我)調節能力較弱。

【考點】生態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

的流動;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生物和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系.

【專題】歸納推理;生態系統專題.

【答案】(1)生態因素;非生物部分;

(2)捕食;藻類(水草)一斑馬魚;

(3)消費者;藻類、水草;

(4)二氧化碳、氧氣;生產者(藻類、水草)利用光能才能進行光合作用;

(5)自動(自我)調節。

【分析】1.影響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稱為生態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

分包括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消費者(絕大多數動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細菌和真菌)。

3.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一初級消費者一次級消費者一……一高級消費者,注意起點是生產者。

箭頭指向捕食者。

【解答】解:(1)影響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稱為生態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在該生態實

驗柜中,把光、溫度、水、斑馬魚等影響藻類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統稱為生態因素。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主要是

綠色植物)、消費者(絕大多數動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細菌和真菌)。作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除了

藻類、水草、斑馬魚和微生物等生物,未體現的生態系統成分是非生物部分。

(2)斑馬魚以藻類為食,它們之間是捕食關系,該生態實驗柜中的食物鏈:藻類(水草)一斑馬魚。

(3)斑馬魚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必須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為生,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消費

者。藻類、水草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生命活動提供所需的能量。

(4)藻類、水草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因此,①、②分別代表了二氧化碳、氧氣。

生產者(藻類、水草)利用光能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該生態實驗柜中要進行照光。

(5)該生態實驗柜的生態系統不能長期的維持,是因為該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少,食物鏈較簡單,導

致自動(自我)調節能力較弱。

故答案為:(1)生態因素;非生物部分;

(2)捕食;藻類(水草)一斑馬魚;

(3)消費者;藻類、水草;

(4)二氧化碳、氧氣;生產者(藻類、水草)利用光能才能進行光合作用;

(5)自動(自我)調節。

【點評】掌握生態系統的有關知識是解題的關鍵。

三.解答題(共2小題)

19.某校生物興趣小組對濕地公園進行調查研究,并根據調查結果繪圖。如圖所示,圖1表示濕地生態系

統的食物網,圖2表示該食物網中各環節的生物所構成的能量金字塔。請據此分析回答問題。

/食草魚、E

浮箱植物一》浮源動物一》白鷺,I丙I,

I'I

河蝦/甲

圖1圖2

(1)若圖1要表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需要補充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2)某段時間公園管理處向水體中投放了一定數量的食草魚類,短期內白鷺的數量會明顯上升,但一

段時間之后白鷺數量又逐漸恢復并趨于穩定,這是因為該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自我)調

節能力。

(3)在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會沿食物鏈傳遞,根據圖2所示的能量金字塔推測,丙對應圖1中的生

物是河蝦,此生物與白鷺的關系是捕食和競爭。

【考點】生態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

生物和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系.

【專題】結構示意圖;歸納推理;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專題;生態系統專題.

【答案】(1)分解者

(2)恢復;自動(自我)調節

(3)河蝦;捕食和競爭

【分析】1、圖1中的食物鏈有:浮游植物一食草魚類一白鷺、浮游植物一浮游動物一白鷺、浮游植物

一浮游動物一河蝦一白鷺、浮游植物一河蝦一白鷺。

2、圖2中的食物鏈是:甲一乙一丙一丁。

【解答】解:(1)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

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主要植物)、消費者(主要動物)和分解者(主要細菌、真菌)組成。因

此若圖1要表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需要補充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2)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

定的自動(自我)調節能力。因此向水體中投放了一定數量的食草魚類,短期內白鷺的數量會明顯上升,

但一段時間之后白鷺數量又逐漸恢復并趨于穩定,這是因為該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自我)調節。

(3)在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會沿食物鏈傳遞,根據圖2所示的能量金字塔推測,圖2中的食物鏈是:

甲一乙一丙一丁,對應圖1中的食物鏈浮游植物一浮游動物一河蝦一白鷺。故丙對應圖1中的生物是河

蝦,白鷺以河蝦為食,白鷺和河蝦有共同的食物浮游動物,故河蝦與白鷺的關系是捕食和競爭。

故答案為:(1)分解者

(2)恢復;自動(自我)調節

(3)河蝦;捕食和競爭

【點評】掌握生態系統的相關知識點、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20.(1)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2)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

(3)詩句“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中,影響水稻生存的生物因素是青蛙(一種即可),

水稻與害蟲、害蟲與青蛙的關系均是捕食關系。

(4)下列現象體現生物與環境的哪種關系?

①蚯蚓能疏松土壤并能給土壤增加肥力是生物影響環境(填“適應”或“影響”);

②樹在秋天落葉、保護色是生物適應環境(填“適應”或“影響

【考點】生態系統的概念;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專題;生態系統專題.

【答案】(1)環境

(2)生活;分布

(3)青蛙;捕食關系

(4)影響;適應

【分析】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的整體。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

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

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

【解答】解:(1)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2)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

(3)環境中影響生物形態、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詩句“稻

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中,影響水稻生存的生物因素是青蛙。害蟲取食水稻,青蛙捕食害蟲。

所以水稻與害蟲、害蟲與青蛙的關系均是捕食關系。

(4)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包括:生物適應環境、生物影響環境、環境影響生物。①蚯蚓能疏松土壤并能

給土壤增加肥力是生物影響環境;②樹在秋天落葉、保護色是生物適應環境。

故答案為:(1)環境

(2)生活;分布

(3)青蛙;捕食關系

(4)影響;適應

【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明確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考點卡片

1.生物的特征

【知識點的認識】

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的物體,生物之所以區別于非生物是因為它具有非生物不具有的基本特征:

(1)生物生活需要營養。植物的營養: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動物的營養:從外界獲取現成的營養。

例如:綠豆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金錢豹捕捉獵物。

(2)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例如:鯨呼氣時產生霧狀水柱。

(3)生物都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動物和人排出廢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氣體、排尿;植物排出廢物

的方式:落葉。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應。例如:斑馬發現敵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葉片受刺激會合攏。

(5)生物能夠生長和繁殖。如:蘑菇能從小長大、種子的萌發、母雞生蛋等等。

(6)除了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7)生物都能遺傳和變異的特征。

【命題的方向】

本考點主要考查對生物特征的理解認識,通過實例進行判斷哪些屬于生物,哪些屬于非生物,或者判斷哪

些屬于生命現象,哪些不屬于生命現象。

例:“盼望著,盼望著,春天來了,小草偷偷地從土地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這句話體現了小草()

A.需要營養B.能生長C.能呼吸D.能排泄

分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時可以從生物的特征方面來切入。

解答: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夠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

生物能夠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5、生物能夠生長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7.生

物都能遺傳和變異的特征。

本題“盼望著,盼望著,春天來了,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這句話描述了初春小

草的生長特點。因此,“盼望著,盼望著,春天來了,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這句

話描述了小草的生命現象,體現了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夠生長。

故選:B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解題思路點拔】

記憶生物的特征,可以通過實際的例子進行比較記憶。例如:機器人為什么不屬于生物?然后對照生物的

基本特征逐一進行分析,這樣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機器人不能獲取營養、不能呼吸、不能提出廢物、

不能對刺激作出反應、不能生長、生殖。當然如果有些特殊機器人具備其中某一項特征的話,但因為其它

特征不符合,也不能說明其具有生命特征的。

2.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知識點的認識】

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光、溫度、水、空氣等非生物因素,另一類是生物因素.可

概括為如下圖:

'非生物因子:光照、溫度、水分、無機鹽等

生態因子]「種內關系:種內互助、種內斗爭

〔生物因子:V

、種間關系:互利共生、寄生、竟爭和捕食

所有生物的生活都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當環境中一個或同個因素發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生物的生

活,甚至導致生物死亡.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種生物,都受到周

圍很多其他生物的影響.

【命題的方向】

本考點主要考查我們對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的認識.常見題型為舉個實際生活中現象來讓我們判定是

哪一種生態因素對生物的生活造成的影響,并能進行簡單地解析.

例:蟬在夏天正午鳴叫得最厲害,而溫度降低到24℃以下時,就停止鳴叫.這一現象說明對蟬的生活習性

有影響的環境因素是()

A.陽光B.水C.溫度D.空氣

分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解答時可以從環境中哪些因素發生了變化方面來切入.

解答: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環境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

溫度、水、空氣、土壤等.夏天正午溫度較高蟬鳴叫得最厲害,而溫度降低到24。。以下時,就停止鳴叫.這

一現象說明對蟬的生活習性有影響的環境因素主要是溫度.

故選:C.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運用所學知識對某些自然現象做出科學的解釋.

【解題思路點拔】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經常了一些結合地理條件,如南、北方的溫度明顯不同或者山上山下溫度差,導致某

些生物在兩地生長狀況不同的試題.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南橘北枳”等.另外要注

意與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知識進行區別記憶,有時還會出一些判斷屬于環境以生物的影響還是生物對環境的

影響或適應的例子.如:蘆山地震導致部分地區山體滑坡,許多動植物被掩埋死亡.判斷這一事例是環境

對生物的影響還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這個屬于典型的環境影響生物的例子.

3.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知識點的認識】

生物的適應性是指生物體與環境表現相適合的現象.適應性是通過長期的自然選擇,需要很長時間形成

的.比如應激性的結果是使生物適應環境,可見它是生物適應性的一種表現形式.但生物體的有些適應特

征(如北極熊的白色、綠草地中蚱蠕呈綠色等等)是通過遺傳傳給子代的.并非生物體接受某種刺激后才

能產生,這與應激性是不同的.如:保護色、警戒色、擬態等.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對性.我們知道,生物都生活在

非常復雜的環境中,時刻受到環境中各種生態因素的影響.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繁衍,也就是說,

自然界中的每種生物對環境都有一定的適應性,否則早就被淘汰了,這就是適應的普遍性.但是,每種生

物對環境的適應都不是絕對的、完全的適應,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適應,環境條件的不斷變化對生物的適應

性有很大的影響作用,這就是適應的相對性.生活在雪地的老鼠毛色為白色,是一種保護色,不易被其他

動物發現,這對它躲避天敵動物的捕食十分有利,這是對環境的一種適應現象.如果降雪推遲,白色鼠反

而易被天敵發現而遭捕食,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相對性.

【命題的方向】

本考點主要考查對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的認識和理解.經常出一些根據某些事例來判定是否屬于生物對環

境適應的例子的試題.

例:地衣(一種植物)能在巖石表面生長,又能使巖石不斷風化.這說明()

A.生物的生存和發展與環境無關B.生物與環境之間沒有直接聯系

C.生物能適應環境和影響環境D.生物的生存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

分析: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生物適應環境、影響環境.解答時可以從生物與環境的特點方面來切入.

解答:地衣是真菌和某些單細胞藻類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共生體,真菌從環境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供給藻類,

藻類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供給真菌.形態上看地衣分為殼狀地衣、葉狀地衣和枝狀地衣,地衣具有

很強的生命力,耐干旱、耐貧瘠.適者生存,地衣能在巖石表面生長,表明地衣適應巖石的生活環境;地

衣分泌有機酸腐蝕了堅硬的巖石表面,再加上自然風化作用,堅硬的巖石表面出現了許多小顆粒,最終形

成了土壤,表明地衣生物能影響環境.

故選:C.

點評:解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