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習好資料歡迎下載學習好資料歡迎下載學習好資料歡迎下載20XX年高考古代詩歌鑒賞考點專題復習講義【考點定位】20XX年語文科《考試說明》(新課標)對該考點的要求是:閱讀鑒賞古代詩歌。具體要求有①理解詩歌中的字句,屬于“鑒賞評價(B)”層級;②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屬于“鑒賞評價(D)”層級;③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屬于“鑒賞評價(D)”層級。該考點共有三條具體的測試要求。【考情分析】20XX年高考,字句理解的考查頻率是52%,表達技巧的考查頻率是24%,思想情感的考查頻率是16%,形象的考查頻率是8%。20XX年高考,字句理解的考查頻率是5.88%,表達技巧的考查頻率是20.59%,思想情感的考查頻率是17.65%,形象的考查頻率是55.88%。20XX年高考,字句理解的考查頻率是28.78%,表達技巧的考查頻率是17.81%,思想情感的考查頻率是27.40%,形象的考查頻率是26.03%。20XX年高考,字句理解的考查頻率是17.81%,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考查頻率均是28.77%,形象的考查頻率是24.66%。綜合近四年的新課標語文試題的詩歌鑒賞題,字句理解的考查頻率是27.27%,表達技巧的考查頻率是19.7%,思想情感的考查頻率是22.73%,形象的考查頻率是30.3%。可見,在詩歌鑒賞的考查中,高頻考點是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中頻考點是鑒賞古代詩歌的景物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低頻考點是鑒賞古代詩歌的人物形象。根據以上考點在古詩歌鑒賞考查中的設題形式,可以分為四種題型:字句理解題,形象分析題,分析表達技巧題,把握思想情感題。【規律揭秘】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古詩歌鑒賞的考查主要以字句理解和形象為主,其次是思想情感和表達技巧;近年來較新的變化便是注重以“點”帶“面”的考查,體現對關鍵字、詞、句的理解,這也是2009、20XX年考得較多的內容,例如:20XX年天津卷,賞析“色侵書帙晚”;20XX年浙江卷考查“兩種”“一家”的含義;20XX年安徽卷,考查“空惆悵”“無人解”;20XX年廣東卷,考查簡析“隔”字的雙重意蘊;20XX年遼寧卷,考查第二聯兩句詩是什么意思;20XX年海寧卷,考查末句中的“別路”是什么意思。注重體會詩歌中表達的思想感情,是考查的重點。此外,詩歌是以抒情感情為主的一種體裁,情感是一個考查重點就不足為奇了,值得注意的是情感的考查往往隱含在形象、字句理解甚至表達技巧題目里,不是一個顯性的考點,在復習中需要特別注意。詩歌體裁的選取正逐步打破過去以唐詩宋詞甚至元曲為主的局面。雖然唐詩依然是最重要的考查形式,但宋詩的地位正不斷加強。20XX年遼寧卷、福建卷、浙江卷都是考查的宋詩,而且四年來歷年考查頻率保持在30%以上。具體而言,詩歌以律詩絕句為主,詞以小令為主,四年來考查的五律七絕占70%以上。詩歌過分短小,很難展開聯想;字數多,則變化復雜,較難把握其中脈絡和意蘊,如古風、歌行、長調變化繁復,對于中學生來說,難度較大,一般不會考到,即使考到,也選擇意義淺顯、脈絡明晰、中學生熟悉背景的一些詩詞。五律、七絕和宋詞小令,形式上長短適中,既有規律可循,也容易命題和答題,成為命題人比較喜歡的選擇。詩歌作者的選擇上,名家的代表名篇有所下降,名家不太出名的佳作和一般詩人的名篇上升。為避免重復和出題缺乏新意,為考生喜聞樂道的名家名篇數量有所下降,命題人選擇大詩人的篇目上,多選擇不是特別有名的詩歌。所以,既要注意名家名篇,又要關注其他時代的名作。詩歌的選文的范圍非常廣泛,詩歌創作年代考查范圍漸漸擴展,除唐宋兩代外,20XX年山東卷上溯至魏晉詩歌,20XX年山東卷下推及清詩,20XX年安徽卷和浙江卷還考查了元曲,傳統中又有突破。詩歌鑒賞的題型穩中求新,考查的題型以主觀題為主。只有20XX年福建卷除以主觀題為主外,兼選了一個客觀選擇題的考法。另外,個別省份采用填空的考查形式,降低了題目的難度。詩歌數量的選取以考查單首詩為主,只有20XX年天津卷和20XX年廣東卷采用了兩首詩比較賞析的考查形式。詩歌鑒賞的分值集中在8分左右,最低的省份是天津、浙江和福建,分值是6分,最高的省份是海南寧夏、遼寧,分值是11分。分值從發展的趨向看,基本穩定。從試題難度來看,本專題由于考查到“鑒賞評價(D)”層級的題目,其整體難度略高,難度系數大都在0.4—0.6之間,考生的失分情況較為嚴重。所以,我們要強化詩歌鑒賞能力的訓練。題型(一)字句理解題【經典例析】(2009山東)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8分)寄遠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風緊云輕欲變秋。正是客心孤回處,誰家紅袖憑江樓?首句中“悠悠”在詩中有何作用?(3分)【答案】一方面描繪水流的悠長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也以景寫情,烘托客子思歸的孤寂之情。【解析】考查對古典詩詞中重要詞語的理解,能力層級為B級。考查“悠悠”一詞在詩中有何作用,要從前兩句是寫舟行所見的水容天色入手,分析出景中所含的孤寂之情,進而分析寫景對抒情的烘托作用。(2009浙江)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22-23題。(6分)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兩種風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雖是一般,惟高一著。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注】①萼:花萼。這里指花瓣。詞中的“兩種”指的是,“一家”指的是。(2分)【答案】①梅花與雪花②大自然【解析】考查對古典詩詞中重要詞語的理解,能力層級為B級。第一空:根據上片“兩種風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可判斷出來;第二空:要分析作者為何說雪花和梅花是“一家制作”的,顯然是要求歸納二者的共同點。應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結合整篇去理解。【復習攻略】本考點在高考試卷中平均分是3分,最高可達5分,試題綜合性強,難度大。因此,其復習時間應以2課時為宜。高考鑒賞古詩語言的試題主要有分析煉字題、分析煉句題、分析語言風格題三類。字句理解是鑒賞古詩考查的基本考點,主要考查品析詩中在表情達意上最貼切、最富有表現力的字詞,賞析詩中簡練精美、形象生動、含蓄深刻的句子甚至詩歌的語言顯示出的格調和氣派。考查形式具有隱含性和多樣化的特點,所以,我們要掌握語言風格的規范用語以及它的考查形式和答題思路。常用的語言風格:(1)文人的語言風格體現了文人的個性,掌握文人的語言風格是另一層面上的知人論世。陶淵明的平淡自然,王維的詩畫一體,王昌齡的雄健高昂,高適的悲壯蒼涼,李白的清新飄逸,杜甫的沉郁頓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韓孟詩派”的奇崛險怪,杜牧的清健俊朗,李商隱的朦朧隱晦,柳永的婉約,蘇軾的豪放,李清照的纏綿悱惻,陸游的悲壯愛國……(2)每位詩人都有自己特定的語言風格,概括起來大約有以下幾類:①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比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四句寫了四種景色,有動景,有靜景,色彩絢麗,語言清新生動。再如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和《清貧樂·村居》,使用的語言就屬于清新明麗。②平淡。或稱質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敘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于簡陋和寒傖,它是用語上的返樸歸真,體現了作家的真功夫。如陶淵明的組詩《歸園田居》,用平淡的語言,如話家常,寫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后期的詞《虞美人》,用語平淡,但感人至深。③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隱的詩歌《無題》,李賀的詩《李憑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寫音樂一段等。④明快。其特點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潑辣的。往往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如李清照早期的詞《點絳唇·蹴罷秋千》,白居易的詩《草》等。⑤含蓄。有時也稱蘊藉,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折地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如杜牧的詠史詩,李清照后期的詞等。⑥簡潔。其特點是干凈利落,言簡意賅。如賈島的詩,蘇軾的詞等。它的設題模式一般有四種:①直接鑒賞關鍵詞或關鍵句;②找出關鍵詞或關鍵句并鑒賞;③比較鑒賞關鍵詞或句;④分析該詩的語言風格(語言藝術\語言特色)。它們的解題方法和答題模式:【煉字題】第一步: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第二步: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有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動靜以及虛實結合等)時點出。第四步:分析其作用,或描繪了…的景象(姿態、神態、氛圍、意境),或增強了感染力,或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此外,有時還要考慮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或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煉句題】分析煉句試題一般既要分析句子的表層意又要分析其深層意。第一步:簡析句意,描述詩句描繪的景象。第二步:結合文意賞析,抓住最突出的一點(或詩眼或寫法)簡析。第三步:分析作用、效果、表達的主旨、情感,點出該句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第四步:考慮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語言特色題】能用來答語言風格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淡雅)、樸實無華(平淡自然)、華美絢麗(辭藻華麗)、明白曉暢(明快淺顯)、多用口語(明白如話)、委婉含蓄、雄渾豪放(渾厚雄壯)、筆調婉約、簡練生動、沉郁頓挫。答題步驟:第一步:敘,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第二步:析,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第三步:評,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它的答題模式不是固定的,要針對試題設題的角度具體回答,最基本的答題模式是:①點出表層含意;②結合具體詩句分析文本含意;③分析其中的表達技巧;④結合詩歌的意境、情感和結構,分析其作用。題型(二)形象分析題【經典例析】(2010山東)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問題。(8分)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適逢商風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侖西,何時復回翔。但恨處非位,愴悢②使心傷。【注】①商風:秋風。②愴悢(liàng):悲傷。詩中“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四句體現了“鳳凰”怎樣的品性?(3分)【答案】高潔(或“超然脫俗”“清高”)(1分。答“遠離塵世”給1分);志向遠大(或“心憂天下”)(1分)【解析】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能力層級為D。阮籍在詩中塑造了一個志向高潔的藝術形象,那就是奇鳥鳳凰。鳳凰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鳥,是吉祥仁愛、天下安寧的象征,更是詩人的理想。“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這兩句描寫鳳凰性情高潔,心系蒼生,卻獨自一個,沒有同伴,沒有共鳴。這樣的處境是和阮籍本身一致的。阮籍曾經多么意氣風發地想要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然而當權者荒淫腐朽,昏慵無道,在這種局面下,詩人的壯志、理想都成了泡影,正如志向遠大、心系蒼生的鳳凰,本想展翅追求理想,卻被商風摧折了羽翼,只能愴恨心傷——這個折翼的鳳凰正是阮籍的化身。欣賞作品的抒情形象,解答時要抓住詩句的含意,選擇恰當的形容詞來概括即可。(2009海南寧夏)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鷓鴣天代人賦①辛棄疾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近,路橫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注】①這首詞作于作者遭彈劾解官歸居時。②青旗:酒旗,酒店門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詞的上闕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5分)【答案】(5分)詞的上闋描繪了初春時鄉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間桑樹萌發出新芽,東鄰家蠶卵已孵出幼蠶;平緩的山坡上長著細嫩青草,黃色的牛犢在那兒鳴叫;夕陽斜照著初春傍晚的樹林,晚歸的烏鴉散落在那兒棲息。【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形象的分析。這類題的提問及變式有①“XXX的寓意是什么”,“XXX指什么”,“XXX在詩中是什么意思”等。②這首詩塑造了什么樣的形象?③試說說這首詩中的形象特點,通過詩中的形象塑造,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答題時要認識到:詩中形象(意象)傾注了詩人的思想,包孕著詩人的情感,分析詩歌形象要根據詩歌描寫的具體物象和畫面識別其性質,在讀懂詩歌的基礎上概括出詩歌的象征意義和社會意義。回答時應包括三個要點:(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體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義是什么(作者情感)。【復習攻略】本考點在高考試卷中平均分是4分,最高可達6分,試題綜合性強,難度大。因此,其復習時間應以2課時為宜。分析形象是詩歌鑒賞考查的重點,包括分析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兩個方面,分析景象是本考點的重中之重。景物形象包括意象和意境,意象是融合了主觀情思的具體可感的客觀物象,即含有某種思想感情的形象。意境指詩歌中通過意象所表現出來的情調和境界。人物形象包括作者形象(即詩中抒情主人公形象)及其在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但是分析人物形象的試題尚未出現,在此暫不論述。高考鑒賞古詩形象試題主要有分析意象的題和分析意境的題兩類,主要考查對景象、物象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兼及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分析。塑造形象的手法盡管有時也單獨設題,但它更是分析形象的重要手段,不可忽視。所以,我們要掌握常見的意象的內涵以及它的考查形式和答題思路。常見意象意義:長亭:陸地送別之所,寫到長亭,一般就與送別相關。楊柳:由于“柳”與“留”音近,古人常折柳相送,因而“楊柳”與離別相關;又因古人常把柳種在房前屋后,因而也表達對故鄉的無限牽掛。芳草:喻離恨,也與“美人”一起喻美好事物,比如理想等等。梧桐:表示一種凄苦之音,常與凄涼悲傷相聯系。芭蕉: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雨打芭蕉往往讓人覺得凄愴。梅花:初用于贈別,后為一種堅忍不拔、高風亮節的人格象征,是身陷逆境卻勇往直前為理想而拼搏的勇者,是清高隱逸不隨波逐流的孤高智者的象征。松柏:耐寒樹木,經冬不凋,象征孤直剛正的品格。菊花:清麗淡雅,芳香襲人,欺霜傲雪,在詩詞中常常是恬然自處、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的象征。蓮花、蓮子:“蓮”與“憐”諧音,“子”為第二人稱敬詞,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表達愛情。又由于蓮出淤泥而不染,故又被視為處于濁世而仍保持氣節的高潔之士的象征。竹子:虛心、有節、根固、質堅、瀟灑、挺拔,所以多為“堅貞”“高雅”“氣節”的象征。寒蟬:由于它棲于高枝,餐風食露,所以常用來喻指人的高潔。又因秋后的蟬命不久長,寒蟬也成為悲涼的同義詞。鴻雁:鴻雁是侯鳥,春秋遷徙,常常觸動人的故鄉之思,所以常用大雁寄托人的濃濃的鄉愁。又因它曾為蘇武傳書,也常比作信使。鷓鴣鳥: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杜鵑鳥:是凄涼、哀傷、思歸的象征。蟋蟀:又名“促織”,跟促人紡織、準備冬衣以至懷念征人等聯系在一起。冰雪: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冰心:高潔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壺冰”比喻一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月亮:離愁別緒,思鄉之愁;明志。羌笛:凄切之音,如王之渙《涼州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水:綿綿的愁絲,“化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以流水與離愁關合,也是古典詩歌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式。琴瑟:(1)比喻夫婦感情和諧,亦作“瑟琴”。“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誼。陳子昂《春夜別友人詩》:“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出川。”謝家:(1)用謝安、謝玄家事,意指人有風度。(2)指山水詩人謝靈運之事,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吳鉤:泛指寶刀、利劍。代表渴求建功立業者的利器。莼羹鱸膾:指家鄉風味。后來文人以“莼羹鱸膾”、“莼鱸秋思”借指思鄉之情。采薇:借指隱居生活。后來也表現堅守節操。文天祥《南安軍》:“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饑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它的設題模式一般有五種:①分析意象特征;②分析意象的寓意或情感;③分析意境之“境”,就是分析意境中景的因素,題干中常含有“畫面”、“情景”、“圖象”、“景象”等要求描繪詩句展現的畫面的要求語,有時還用“這樣一幅畫面呈現出什么樣的氣氛”的追問方式;④概括意境特征分析意境之“意”,就是要求分析意境中蘊含的情感或寓意;⑤分析意境之“境”和“意”,就是既要分析意境中“景”的因素,又要分析意境中“情”的因素,題干中常同時含有“畫面”和“感情”兩個詞語,或“景與情”等要求語,一般采用前問“景象”后問“寓意”的并列問形式。其中,前兩種屬于分析意象的題,后三種屬于分析意境的題。它的解題方法和答題模式:【分析意象題】運用“指→析→點”三步法解答分析意象題。第一步:“指”就是要準確弄清詩句中所有意象,注意古詩的意象數量有時不止一個。第二步:“析”就是結合詩句分析意象的各個特征。第三步:“點”就是指出意象表達的思想情感,可從兩個角度來仔細賞析意象的寓意:一是根據常見意象的固有象征義揣摩作者主觀情思,二是從揣摩意象的修飾語或陳述語入手分析意象的表情達意作用。【分析意境題】運用“概→描→點”三步法解答分析意境題。(“概”和“描”兩步前后可以顛倒)第一步:“概”就是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可用“孤寂冷清”、“蕭瑟凄涼”、“恬靜優美”、“明凈絢麗”、“雄渾壯闊”等四字格詞語準確表述出景物體現的特點和情調。第二步:“描”就是抓住詩中各個意象的特征,借助聯想和想象具體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可用言簡意賅的四字格詞語描述。第三步:“點”就是點出意境中蘊含的思想情感,可用“羈旅愁思”、“離愁別緒”、“思鄉懷人”、“恬淡閑適”、“清高孤傲”、“孤寂惆悵”、“凄苦煩悶”、“曠達樂觀”、“仰慕熱愛”、“依戀傷感”、“建功立業”、“壯志未酬”、“報國無門”、“憂國憂民”、“美人遲暮”、“借古諷今”、“懷古傷今”、“物是人非”等表達思想情感的術語,還要仔細閱讀詩下注解,并篩選出答題所需關鍵詞。它的答題模式不是固定的,要針對試題設題的角度具體回答,最基本的答題模式是:分析意象試題可按照“借(用)XXX意象(意象1+意象2……)+的+意象(意境)的……(特征),表達(抒發)了+概括情感的短語”。題型(三)分析表達技巧題【經典例析】(2010山東)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問題。(8分)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適逢商風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侖西,何時復回翔。但恨處非位,愴悢②使心傷。【注】①商風:秋風。②愴悢(liàng):悲傷。這首詩整體上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5分)【答案】托物言志(或比興、象征)。以鳳凰自喻,抒發了詩人孤獨無奈的苦悶心情和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傷。【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一般認為,“表達技巧”分為四個理解層面(字詞-句子-段落-篇章),由低到高分別是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謀篇布局手法。整體上運用的手法往往不考慮修辭手法。該詩以“詠懷”為題,要關注借什么詠懷,便能找到答案。此外,解答這個題目要注意結合具體詩句加以分析,自圓其說。(2009海南寧夏)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鷓鴣天代人賦①辛棄疾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近,路橫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注】①這首詞作于作者遭彈劾解官歸居時。②青旗:酒旗,酒店門外用青布做的幌子。9.詞的最后兩句作者用了哪種寫作手法?表達了什么感情?【答案】(6分)運用了對照(或對比)的寫作手法。作者將城里愁風畏雨的桃李,與鄉間溪頭迎春開放的薺菜花相對照,借景抒情,表達了他解官歸居后鄙棄城市官場,熱愛田園生活的感情。【解析】本題考查詩歌的表達技巧。表達技巧有三個層面的內容:修辭方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回答時應包括三個要點:(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簡言之,解題格式為: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復習攻略】本考點在高考試卷中平均分是3分,最高可達4分,試題要求用準確規范的術語作答,難度較大。因此,其復習時間應以2課時為宜。表達技巧是詩歌鑒賞考查的難點,主要考查對一些藝術技巧的認識、理解與運用。它包括的技巧手法很多,容易混淆,導致考生容易失分,不可忽視。所以,我們要掌握它包括的每一種手法的準確內涵及效果。同時,我們也要把握這類題型的考查形式和答題思路。表達技巧的術語:表達技巧,在廣義上指藝術特色,包含很廣,可以從表達方式、表現方法、修辭方法、語言特色和篇章結構等方面考慮;在狹義上主要從表現方法、修辭方法等方面考慮,也可以涉及篇章結構。此外,每一種手法的表達效果也有比較規范的表述,復習時候應注意掌握。(1)修辭手法:比喻、比擬:描繪事物生動、形象、鮮明。易于理解,接受,增強了感染力。夸張:引起豐富的聯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質和特征,便于抒發強烈的感情。雙關:使語言幽默,饒有風趣;生動活潑,含蓄曲折地表達微妙的神態和情思。對偶:音節整齊勻稱,節奏鮮明,有結構美和音樂美。對比:使事物特征鮮明突出,表達強烈的感情。排比:增強語勢,強化感情。借代: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用典:在唐以前詩歌中主要表現為增加詩歌的容量,使詩典雅耐讀,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詩詞曲中主要是懷古傷今,詠史言志。還有設問、反問、反復等。(2)抒情手法: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事寓理、用典抒情,借古諷今等)。(3)描寫手法:襯托(以動襯靜、以樂景寫哀情等)、虛實結合、渲染烘托、抑揚結合、白描、細節描寫、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聲色結合等。(4)篇章結構: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以小見大、總分得當、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5)表達效果的常用術語: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它的設題模式一般有四種:①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②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③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④在具體語境中,區別分析兩種手法。它的解題方法和答題模式:分析表達技巧的解題思路應分四步走:首先明確指出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其次結合詩意說明這種技法是怎樣運用的,然后指出這種技法怎樣有效地傳達出詩人情感,最后考慮在深刻凸顯詩歌主題方面或者詩歌的結構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它的答題模式不是固定的,要針對試題設題的角度具體回答,最基本的答題模式是:XXX(手法),體現在……(結合詩句分析),抒發了……感情(展現了……效果)。題型(四)把握思想情感題【經典例析】(2009海南寧夏)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鷓鴣天代人賦①辛棄疾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近,路橫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注】①這首詞作于作者遭彈劾解官歸居時。②青旗:酒旗,酒店門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詞的最后兩句作者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詞題為“代人賦”,作者為什么要以此為題?請簡要說明。(6分)【答案】借景抒情,表達了他解官歸居后鄙棄城市官場,熱愛田園生活的感情,題為“代人賦”,實則為己賦,采用代人填詞的形式,以薺菜花自況,效果獨特。【解析】該題考查詩歌的思想感情及構思的分析與評價。這類題的變式有:“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怎樣的情趣”,“主旨是什么”等等或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句某聯發問。評價思想內容,首先必須明確詩歌的表層意思與深層含意,把握詩歌的主旨和思想傾向。答題要點應包括三點: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義。(2009安徽)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題目。小重山·端午[元]舒頔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①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②。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注】①五色臂絲:荊楚風俗,端午節以五彩絲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羅江。從全詞看,“空惆悵”和“無人解”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空惆悵”:慨嘆世人忙于節日的喜慶,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節厚重的歷史內涵;表達了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之情。“無人解”:抒發了作者不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懷,也表達了對屈原忠義氣節的崇敬。【解析】第一步:認真閱讀全詩,明確詩的類型,整體感知詞作所寫的大致意思。針對這首詩我們從一些特殊詞語如“端陽”“吊”“離騷”“堪傷”等可以看出本詩為懷古詩,懷古詩的主題一般可以歸納為①懷才不遇的感慨;②昔盛今衰的感慨;③借古諷今的情懷;④憂國憂君憂民的情懷;⑤仕途失意的苦悶。第二步:明確詞中提到人物(作者及世人)、事件(世人忙于喜慶端午)和主要景象(“處處忙”“細纏五色臂絲長”),歸納時要善于摘錄詩中有感情傾向的詞語。第三步:根據“卒章顯志”的特點揣摩作者的思想主旨。抓住重點詞語或短語“空惆悵”“無人解”進行讀解,“惆悵”意思是傷感、愁悶、失意。聯系全詞,可以分析詩人惆悵的原因,既有對世人忙于喜慶而不理解端午的內涵的慨嘆,又有對屈原的懷念。“無人解”,在這里是沒有人理解。我們要分析的是世人不理解詩人的什么情感、情懷。看到忙碌的世人在端午這個特別的節日里并沒有關注或不知道關注屈原,感到特別傷心、傷感,而這種傷感又無人理解,落寞之情涌上心頭,同時也反映了世人對屈原的不理解。【復習攻略】本考點在高考試卷中平均分是3分,最高可達6分,試題綜合性強,難度大。因此,其復習時間應以2課時為宜。評價古詩詞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D級。評價思想內容,就是理解詩歌所表現的生活內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會意義及其深層內涵;評價觀點態度,就是對詩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所體現的作者態度進行評價,也包括對作者所表現的觀點態度的消極性與積極性的評價。詩言志,“志”即情感,是一首詩歌的靈魂。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是高考必考內容,且分值較高,應作為備考的重點。所以,我們要掌握常見的情感類型及其規范表述,同時還要把握這類題型的考查形式和答題思路。常見的情感類型:按題材的不同,可將古詩詞分為以下幾種:別離貶謫詩、愛情閨怨詩、思鄉懷人詩、詠物抒懷詩、邊塞征戍詩、山水田園詩、詠史懷古詩、談禪說理詩。1、別離貶謫詩別離詩:表達離愁憋緒,多迷戀、傷感;表達深情厚誼,多贊美、留戀;表達詩人豁達的胸襟和豪放的氣度;表達自己的志向。貶謫詩:流露遭貶后郁悶、惆悵、失意的情感;表達遭貶后仍不忘為國效力,但又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表現寄情山水,以求解脫的心態。2、愛情怨女詩:描寫男女之間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