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詳解_第1頁
2024年安徽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詳解_第2頁
2024年安徽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詳解_第3頁
2024年安徽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詳解_第4頁
2024年安徽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

歷史試題

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

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西周前期,青銅器高古凝重,無取巧用意,紋飾原始,頗有圖騰意味;春秋中葉至戰國

末年,器制多輕便適用,每每以現實性的動物為附飾物,追求精巧玲瓏,標新立異。這一變

化說明()

A.宗法觀念己經名存實亡B.青銅鑄造進入鼎盛時期

C.青銅器的禮樂功能弱化D.農耕工具發生顯著變化

2.《晉書?陶侃傳》記載,陶侃為武昌太守時“立夷市于郡東,大收其利”。《梁書?張稷傳》亦

載:“郁州(今屬連云港市)接邊陲,民俗多與魏人交市。”此類記載所反映的現象表明,這

一時期()

A.海外貿易增加財政收入B.市鎮興起維護了時局穩定

C.互市交易促進民族交往D.榷場的設立帶動民間交流

3.唐朝文學家段成式《酉陽雜俎》所記植物近二百種,包括唐代傳入的龍膽香、安息香、

波斯棗、巴旦杏、無花果等。其子段公路《北戶錄》則主要記載了嶺南地區的動植物,其中

寫道:茉莉花“本出外國,大同二年(536),始來中土,今番禺士女,多以彩縷貫花賣之”。

這反映了()

A.唐朝文化兼收并蓄B.大唐風俗遠播異域

C.市民生活悠閑雅致D.文學體裁多種多樣

4.1311年,朝廷遣官至江浙議海運事。嘗令海船自揚子江逆流而上,至江東寧國、池、饒、

建康等處運糧,然航道險阻,“糧船俱壞,歲歲有之。又湖廣、江西之糧運至真州(今江蘇

儀征、六合一帶)泊入海船,船大底小,亦非江中所宜”。于是將嘉興、松江秋糧,及江淮、

江浙財賦都總管府歲征之糧一并海運。這說明,元代()

A.江南糧食商品化程度高B.稅糧北運促進海運發展

C.長江流域經濟趨于平衡D.財賦重心沿江逐漸西移

5.明代東南地區四縣役銀分攤表

役銀分攤前役銀分攤后

年份地區賦役總額(兩)

丁銀(兩)田賦(兩)丁銀(兩)田賦(兩)

1572福建漳平99326747318521897743

1582浙江開化22456126489808345718999

1585廣東順德345801662817952530429276

南直隸歙

1621486092366924940765740952

據表1可知,役銀分攤的做法()

A,增加了人丁稅額B.有利于人口的增長

C.制約了商業發展D.強化人身依附關系

6.1899年,《萬國公報》稱:廣學會翻譯的《泰西新史攬要》《中東戰紀本末》《時事新論》

《列國變通興盛記》等,“初印時,人鮮顧問,往往隨處分贈,繼而漸有樂購者,近三年來,

幾于四海風行”。這一現象表明()

A.“師夷之長技”成為時代潮流

B.民眾普遍認同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思想

C.“戊戌政變”促進了新學傳播

D.有識之士借鑒異邦興衰探索救亡道路

7.1921年4月,《新青年》刊文指出,雖然馬克思、恩格斯“是近世科學的社會主義之始祖”,

有許多獨具慧眼的見解,但“我們對于古人的學說,當參照現在的情形,加以考慮,斷不可

一昧盲從,做出那'孔趨亦趨,孔步亦步'的樣子”。由此可見,當時知識界已關注到()

A.革命理論傳播的廣泛性B.儒家傳統文化的包容性

C.民主主義革命的階段性D.社會主義學說的實踐性

8.下圖所示為1956年4月上海市壽成區人民政府簽發的恢復結婚證,印有“互愛互敬和睦

團結,同心協力勞動生產”字樣。這可用以說明()

試卷第2頁,共6頁

A.人民政府倡導新風尚B.傳統婚姻制度亟待改變

C.生產方式發生了變革D.經濟互助穩定婚姻關系

9.1986年6月17H《光明日報》報道:湖南某國企一副總工程師,因工作不順不辭而別,

欲入職以高薪相邀的江蘇某鄉鎮企業;在經歷諸多波折后,他最終被湖北某偏遠山區縣委書

記“用事業吸引人,用工作挽留人,用誠意感動人”的做法打動而入職當地企業。這體現出()

A.國有企業改革取得顯著成效B.私有制經濟有效補充公有制經濟

C.改革開放縮小城鄉經濟差距D.經濟體制改革拓寬人才流動空間

10.古代埃及王表通常是指按照年代次序羅列統治者形象、名字和頭銜的文獻。約公元前

32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間,王表中的大量王名寫于王名框中,王名框上一般刻畫有代表

荷魯斯神的鷹隼形象。新王國(前1550?前1069)時期,王表形制臻于成熟。據此可知,

古代埃及王表()

A.說明了象形文字的緣起B.融合了宗教與王權的觀念

C.呈現了埃及神廟的興衰D.展示了分裂與統一的場景

11.中古時期,一部取材于查理大帝遠征西班牙史實的文學作品寫道:“我的寶劍啊,你何

其不幸!雖則我要死了,但仍舊不舍你!靠了你,我踏過多少山野,靠了你,我贏得了多少

戰爭,靠了你,我征服了無數土地,由白發的查理統治到今朝。”這一表述旨在()

A.揭示戰爭真相B.抒發鄉土情懷C.傳播神話故事D.歌頌騎士英雄

12.意大利政治哲學家馬基雅維利(1469—1527)曾撰寫《君主論》獻給佛羅倫薩的統治者,

認為榮譽是君主建功立業的目的;后來又著有《論李維》,主張通過共和制恢復和維護人的

自由。由此可見,馬基雅維利()

A.試圖構建未來理性王國藍圖B.注重比較君主制與共和制異同

C.表達了基于人性的思想主張D.描繪了歐洲地區二元政治格局

13.在近代歷史上,西方一些國家往往有這樣的做法:在海外地區的海圖和地圖上“先傲慢

地描繪一個地區,并強加上一個歐洲來源的名字,然后就等同于宣示了對其之所有權這

一做法()

A.避免了列強之間的紛爭B.緩和了與殖民地之間的矛盾

C.體現了霸權主義的本質D.確立了“有效占領”的原則

14.18世紀末,東方的茶葉和西印度群島種植園里的糖,成為英國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

茶葉為英國人的生活增添了諸多雅趣,他們將糖與牛奶加入紅茶中,別具匠心地調制成英式

紅茶。這表明()

A.全球聯系的加強影響社會文化B.亞非拉地區成為歐洲經濟附庸

C.商品的流動加速資本原始積累D.工業革命加劇了社會階層分化

15.20世紀初,德意志制造同盟成立。該同盟通過與藝術家、設計師及制造企業間的合作,

探索出德國制造的獨特工藝技巧,在短時間內實現了提升德國工業品質量的目標,增強了德

國工業在海外的擴張實力。這說明,當時()

A.歐洲工業制造流行德國工藝B.德國的文化創新助力工業發展

C.德國國際地位依賴工業設計D.歐洲強權博弈以文化競爭為主

16.20世紀80年代,法國七位史學家推出了《法國當代史:身份與變化,從1789年至今》。

該著作共有七個專題:導言,法國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法國人口問題的特殊性,1789年至

1980年的法國農民,工人階級的增長,法國國家、政權與民主,政黨、政見與思潮。這可

用以說明,當時法國史學家()

A.以編年體的形式敘述宏大歷史B.闡釋歷史運用了馬克思主義的概念

C.已擺脫冷戰思維對史學的影響D.基于歷史唯物主義撰寫了法國通史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試卷第4頁,共6頁

秦漢時期西南部族分布示意圖(局部)

——摘編自韓茂莉《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

材料二全面抗戰爆發后,國民政府加強了以重慶為中心的公路交通建設,修筑了川

滇東路、川滇西路、川中公路、川康公路和從重慶到漢中的漢渝公路。1938年10月,廣州、

武漢相繼淪陷后,國民政府規劃建設西南地區公路網,旨在聯通湘、粵、桂、川、貴、滇各

省,至1941年底,新修筑公路累計達5000余公里。國際交通方面,在西南修建桂越、滇越、

滇緬、中印等交通線路。

----摘編自步平、王建朗主編《中國抗日戰爭史》等

材料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國家把發展民族地區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

運輸業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譬如,在公路建設方面,經過幾年艱苦的修筑,世界聞名的康

(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于1954年12月同時通車,“所有這些,都是西藏破天荒的大好事”。

——摘編自瞿曉琳《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族地區民生建設研究》

(1)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秦漢時期加強西南地區治理的措施。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抗日戰爭時期西南地區公路建設的特點及其作用。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加強西南地區公路建設的意義。

結合材料一、二、三,說明交通建設與國家治理的關系。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20世紀70年代至歐元誕生之前,歐洲貨幣危機頻發,美元匯率波動對歐洲

貨幣存在著單向沖擊。對外戰爭和國際金融危機等削弱了美國的綜合實力,美國占世界經濟

的比重不斷降低。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地位開始下降,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美元比重從

1999年的72.7%下降至U2008年的64%,而歐元則由16.7%上升到25.6%,國際貨幣體系進

入“美元一歐元雙主導貨幣”的狀態。在雙主導條件下,其中任何一個主導貨幣濫發都會引

起另一個大貨幣跟隨,然后波及所有中小貨幣。美國和歐洲相繼爆發的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

使得這兩個主導貨幣比任何時候都有借口實行量化寬松政策,而其他各國不得不接受它們造

成的任何后果。一些國家無法忍受舊秩序的約束甚至損害,憑上升的經濟實力維護自己的利

益。

——摘編自成思危,劉駿民《國際貨幣體系的演變邏輯》等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二戰后國際貨幣體系演變的特點。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評價國際貨幣體系應該持有的標準。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田子茂出生于山西忻州一普通農家,幼”潁異于群

兒”“稍長則便能武事”。神宗元年年間(1078?1085),先為保甲體制下的保丁,后赴京

應試,“天子臨軒試之,中第一”,得以“補三班差使”。哲宗紹圣二年(1095)前后,先

后擔任涇源路第四將隊將、邸延路經略司準備差使等職。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因受改

革派呂惠卿之案牽連,一度入獄,后無罪釋放,被任命為“綏德軍暖泉寒主”。徽宗崇寧四

年(1105),在宋軍收復銀州(今陜西榆林南)戰事中立有軍功。徽宗政和四年(1114)去

世,享年56歲。

田子茂的生平是宋代某些歷史場景的再現。從材料中提取歷史信息,運用所學中國古代史知

識,任選角度,自擬論題,加以闡釋。(要求:論題明確,觀點正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

試卷第6頁,共6頁

1.c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

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先秦時期(中國)。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青銅器本為禮器,到春

秋戰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禮崩樂壞,青銅器走向輕便適用,由圖騰意味的紋飾走向現

實性的動物性紋飾,說明青銅器作為禮器的功能在弱化,c項正確;宗法制度在春秋戰國時

期逐漸走向崩潰,但宗法觀念依然存在,排除A項;青銅鑄造鼎盛時期在商周時期,排除B

項;材料沒有提到青銅器作為農具使用,且根據所學可知,青銅農具大多作為禮器用于祭祀,

很少作為農具使用,春秋戰國時期農耕工具發生顯著變化是指鐵農具使用,排除D項。故

選C項。

2.C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

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根據材料“立夷市于郡東,大收其利”“郁州

(今屬連云港市)接邊陲,民俗多與魏人交市。”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漢族與少數民族

的互市交易,這有利于民族之間交往交流,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國內貿易,不涉及海外貿

易,排除A項;市鎮興起主要在明清時期,排除B項;榷場的設立是在宋朝時期,排除D

項。故選C項。

3.A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

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材料反映了大量物種傳入唐朝,并在人們的生活中發

揮作用,在唐朝的文學作品中呈現,故體現出唐朝文化兼收并蓄,A項正確;材料不涉大唐

風俗外傳,排除B項;從材料中無法判斷龍膽香等是否為市民所享用,材料也無法體現生

活悠閑雅致,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段成式父子文學作品是何種體裁,排除D項。故選

A項。

4.B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

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元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元朝政府為了解決糧食北運的問題,

開始海運的嘗試,但初期并非一帆風順,而是遇到很多困難,如曾經嘗試用海船到長江沿岸

將稅糧通過長江運輸,但航道險阻,損失較大;湖廣、江西的稅糧勻速同樣也遇到問題,于

是最終將嘉興、松江秋糧,及江淮、江浙財賦都總管府歲征之糧一并海運,海運雖然遇到一

定困難,但為了解決北方糧食賦稅運輸的問題,反而促進海運發展,這體現了稅糧北運促進

答案第1頁,共7頁

海運發展,B項正確;材料主旨是南方稅糧的運輸,和江南糧食商品化無關,排除A項;

長江流域經濟趨于平衡說法絕對化,排除C項;財賦重心沿江逐漸西移不符合史實,這時

重心還是在東南地區,排除D項。故選B項。

5.B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

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根據表格可知,役銀分攤前,丁銀(兩)較多,役銀

分攤后,丁銀(兩)較少,這意味著人丁的負擔減輕,有利于人口增長,B項正確;役銀分

攤的做法減輕了人丁稅額,排除A項;稅收使用銀兩,有利于商業發展,排除C項;役銀

分攤人丁稅額降低,減輕了人身依附關系,排除D項。故選B項。

6.D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

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99年(中國)。根據材料“初印時,人鮮顧問,往往隨處分贈,繼

而漸有樂購者,近三年來,幾于四海風行”可知,在民族危機日益嚴重時期,廣學會翻譯《泰

西新史攬要》《中東戰紀本末》《時事新論》《列國變通興盛記》等異邦興衰史,且不斷獲得

傳播,該現象體現了當時一些有識之士意在探索救亡道路,應對民族危機,D項正確;“師

夷之長技”是林則徐、魏源以及洋務思想,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民眾普遍認同資產

階級革命思想的說法過于夸大,排除B項;“戊戌政變”廢除了維新措施,不利于新學傳播,

排除C項。故選D項。

7.D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

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1年(中國)。根據材料“雖然馬克思、恩格斯’是近世科學的

社會主義之始祖’,有許多獨具慧眼的見解,但‘我們對于古人的學說,當參照現在的情形

,加以考慮,斷不可一昧盲從,做出那'孔趨亦趨,孔步亦步’的樣子。”并結合所學可知

,材料反映了知識界認為對馬克思、恩格斯的學說也不可一昧盲從,要結合現實因素考量看

待,可見當時知識界已經關注到社會主義學說的實踐性,D項正確;此時是1921年,廣泛性

說法錯誤,排除A項;材料說的是馬克思主義,未涉及儒家文化的特點,排除B項;毛澤東1

940年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出,中國的革命要分兩步走,第一部是資產階級革命,第二步是

社會主義革命,材料沒有涉及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階段性,排除C項。故選D項。

8.A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

答案第2頁,共7頁

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6年(中國)。從信息區人民政府簽發恢復結婚證以及“互愛互敬

和睦團結,同心協力勞動生產”等標語可知,這反映了當時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

是人民政府倡導新風尚的舉措,A項正確;傳統婚姻制度已經改變,排除B項;材料不涉

及生產方式的變化,排除C項;材料并非在討論經濟互助與婚姻關系的穩定之間的聯系,

排除D項。故選A項。

9.D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

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86年(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國企工程師辭職,欲入職江蘇某鄉

鎮企業,最后入職湖北某偏遠山區企業,這體現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下,就業市場打開和社

會管理松綁,促進了人才的流動,D項正確;A項說法不合材料核心旨意,材料并非體現國

有企業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排除A項;鄉鎮企業、當地企業不一定就是私有企業,排除B

項;材料沒有體現引進外資等內容,與對外開放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

10.B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

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埃及)。根據材料“王表中的大量王名寫于王名框中,王名框上

一般刻畫有代表荷魯斯神的鷹隼形象”可知,古代埃及王表的內容里既有展現王權的方面,

也有展現神的方面,B項正確;材料主要闡述的是古代埃及王表形制的內容和發展,沒有文

字發展的相關內容,排除A項;材料主要闡述的是古代埃及王表形制的內容和發展,沒有

提及埃及神廟的興衰,排除C項;材料主要闡述的是古代埃及王表形制的內容和發展,無

法由此展現出分裂與統一的場景,排除D項。故選B項。

11.D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

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古時期(西歐)。根據材料“我的寶劍啊,你何其不幸!雖則我要死

了,但仍舊不舍你!靠了你,我踏過多少山野,靠了你,我贏得了多少戰爭,靠了你,我征

服了無數土地,由白發的查理統治到今朝”可知,這一表述是在表現主人公的英勇拼搏,寧

死不屈的英雄精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出自中世紀法蘭西的一部騎士文學作品、英雄史

詩《羅蘭之歌》,主要描述了描寫了羅蘭陣亡時的英勇不屈及對國王查理的無限忠誠,D項

正確;材料內容主要是歌頌騎士英雄的英勇精神,沒有體現戰爭的殘酷,排除A項;歌頌

騎士英雄的英勇精神,沒有對鄉土情懷的描寫,排除B項;材料是騎士文學,不是神話故

事,排除C項。故選D項。

答案第3頁,共7頁

12.C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

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5-16世紀(意大利)。根據材料“撰寫《君主論》獻給佛羅倫薩的統治

者,認為榮譽是君主建功立業的目的;后來又著有《論李維》,主張通過共和制恢復和維護

人的自由”,可知,馬基雅維利的主張主要是基于當時社會發展形勢的變化而改變,最初其

認為“榮譽是君主建功立業的目的”,是為了加強王權削弱宗教神權對人的束縛,后期“主張

通過共和制恢復和維護人的自由,,,是為了維護人的自由,二者都是人文主義內涵的表現,

C項正確;材料只是一些思想主張,并未構建未來理性王國藍圖,排除A項;材料內容重

點強調人文主義,不是比較君主制與共和制異同,排除B項;歐洲地區二元政治格局是王

權與教權的并立,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13.C

【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

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根據材料“先傲慢地描繪一個地區,并強加上

一個歐洲來源的名字,然后就等同于宣示了對其之所有權”并結合所學可知,霸權主義指的

是大國、強國、富國欺侮、壓迫、支配、干涉和顛覆小國、弱國、窮國,不尊重他國的獨立

和主權,進行強行的控制和統治,從西方國家強加名字、宣示所有權等信息可判斷,西方國

家的做法體現了霸權主義的本質,C項正確;“避免了”的表述太過絕對,排除A項;這一做

法會加劇西方國家和殖民地之間的矛盾,排除B項;1884年在柏林會議上確立了“有效占領”

的原則,排除D項。故選C項。

14.A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

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世紀末(英國)。根據材料“茶葉為英國人的生活增添了諸多雅趣,

他們將糖與牛奶加入紅茶中,別具匠心地調制成英式紅茶。”并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

后,全球聯系增強,商品種類交流的規模和程度更加頻繁,人們的飲食生活也受到了影響,

故全球聯系的加強影響社會文化,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歐洲國家對亞非拉等落后地區的掠

奪,無法得出亞非拉地區成為歐洲經濟附庸,排除B項;資本原始積累是主要通過暴力直

接使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由此使貨幣財富迅速集中于少數人手中的歷史過程,材料未

涉及相關內容,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機器大生產的內容,與工業革命無關,且材料體現

不出社會分化,排除D項。故選A項。

15.B

答案第4頁,共7頁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

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初(德國)。根據材料“該同盟通過與藝術家、設計師及制造

企業間的合作,探索出德國制造的獨特工藝技巧,在短時間內實現了提升德國工業品質量的

目標,增強了德國工業在海外的擴張實力。”并結合所學可知,為了使德國商品能夠在國際

市場上與英國抗衡,1907年,德國的企業家、藝術家和技術人員組成了全國性的組織一德

意志制造同盟,目的在提高工業制品質量以達到國際水平。德意志制造同盟通過與藝術家、

設計師及制造企業間的合作,創新新工藝文化,提升了德國工業品質量,故德國的文化創新

助力工業發展,B項正確;材料無法得出歐洲工業制造都采用德國工藝,排除A項;材料

未討論德國國際地位與其工業設計之間的關系,排除C項;文化競爭只是歐洲強權博弈的

一種手段,材料無法得出以文化為主,且該表述也不符合史實,強權博弈依靠的是科學技術

水平,排除D項。故選B項。

16.B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

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80年代(法國)。根據材料“導言,法國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法國人口問題的特殊性,1789年至1980年的法國農民,工人階級的增長,法國國家、政權

與民主,政黨、政見與思潮”,我們可以看到當時法國史學家在闡釋歷史時運用了歷史唯物

主義、階級斗爭學說等馬克思主義的概念,B項正確;根據材料可以看成,當時法國史學家

采用的是專題史的敘述方式,而不是編年體的形式,排除A項;從材料“法國國家、政權與

民主,政黨、政見與思潮”可以看成當時并未擺脫冷戰思維的影響,排除C項;當時法國史

學家寫的是法國當代史,不是通史,排除D項。故選B項。

17.(1)措施:修建道路;設置郡縣;劃分不同的生產生活區;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2)特點:道路建設與長期抗戰相結合(或道路建設服務于抗戰);以重慶為中心,輻射西南

地區;政府主導;打通國際國內交通線;覆蓋面廣,里程較長。

作用:堅定了抗戰勝利的信心;利于戰時物資流動;便于獲得國際援助;利于世界反法西斯

戰爭。

(3)意義:形成了基本的交通網絡;有利于加強民族交融;方便民眾,促進經濟發展,有利

于西南地區發展;加強邊防,維護多民族國家統一。

關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詳解】(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秦漢時期的中國。根據圖片“秦漢時期西南

答案第5頁,共7頁

部族分布示意圖(局部)”中,特別注意地圖的圖標,有漢代郡制,如益州郡等、古代交通

道路、農業部落和畜牧業部落等,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西南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區,修建

道路,設置郡縣,劃分不同的生產生活區,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2)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特點:根據材料“全

面抗戰爆發后,國民政府加強了以重慶為中心的公路交通建設,修筑了川滇東路、川滇西路、

川中公路、川康公路和從重慶到漢中的漢渝公路”“國際交通方面,在西南修建桂越、滇越、

滇緬、中印等交通線路。”得出道路建設與長期抗戰相結合(或道路建設服務于抗戰),以重

慶為中心,輻射西南地區打通國際國內交通線;根據材料“民政府規劃建設西南地區公路網,

旨在聯通湘、粵、桂、川、貴、滇各省,至1941年底,新修筑公路累計達5000余公里。”

得出政府主導,覆蓋面廣,里程較長。

作用:圍繞抗戰時期的道路建設從直接影響、間接影響、國際影響等方面概括即可,如堅定

了抗戰勝利的信心;利于戰時物資流動;便于獲得國際援助;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3)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意義:根據材料

結合所學,從交通、民族、經濟、政治等方面概括即可,如形成了基本的交通網絡;有利于

加強民族交融;方便民眾,促進經濟發展,有利于西南地區發展;加強邊防,維護多民族國

家統一。

關系:根據材料可知,交通建設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離不開交

通建設的支持;交通能力的提升助推國家治理交通的提高。因此交通建設與國家治理的關系

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18.(1)特點:國際貨幣體系由相對穩定到不穩定;貨幣危機頻發;從單一貨幣主導到二元

主導;新興經濟體的影響力逐步提升。

(2)標準: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多元化;利益共贏;平穩穩定。

【詳解】(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二戰后的世界。特點:根據材料“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