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德州市某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五次調研考試歷史試題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定答題。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十三行史料展》記述“幾乎所有亞洲、歐洲、美洲的主要國家和地區都與廣州十三行發生過直接的貿易關系。這里擁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環球貿易航線。……客觀上造就了一個時期里著名的中西貿易中心和廣州歷史上令世人矚目的經濟文化的輝煌時代。”鴉片戰爭前夕廣州十三行的興盛更能反映出A.中國商品具有貿易優勢 B.當時的中國是世界市場的中心C.閉關鎖國政策不具有絕對性 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步形成2.某同學制作抗戰前期國民黨正面戰場著名戰役的網頁,設置了“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三個欄目。如果要補充一個同類欄目,最恰當的是A.平型關大捷B.百團大戰C.淞滬會戰D.滇緬戰役3.1916年2月,陳獨秀在《吾人最后之覺悟》中寫道:“然自今以往,共和國體,果能鞏固無虞乎!立憲政治,果能施行無阻乎?以予觀之,此等政治根本解決問題,猶待吾人最后之覺信。”這表明陳獨秀A.反思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 B.批判封建禮教束縛了人們的思想C.倡導文化平民化 D.認識到思想革命的必要性4.英國首相卡拉漢在1976年說:“我們以前認為可以通過花錢來解決衰退,可以通過降稅和政府消費來增加就業。我可以誠實地告訴你,這個選擇已不存在。”這反映了A.自由放任政策符合英國的現實 B.資本主義國家取消對經濟的干預C.經濟滯脹導致凱恩斯主義失靈 D.政府將提高稅收和開支應對危機5.宋代以來,民間相傳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河南省密縣打虎亭一號漢墓出土了一塊豆腐作坊石刻(如下圖),其中表現了浸豆、磨豆、過濾、點漿和鎮壓成形等生產工序。對此解讀合理的是A.豆腐確實為淮南王劉安所發明 B.民間傳說具有一定的史學價值C.豆制品是漢代民間的主要食物 D.石刻成為技術推廣的重要手段6.一位歷史學家說:“20世紀有兩位偉大的改革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現代資本主義國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現代社會主義國家。”這兩位改革家分別是A.丘吉爾和斯大林 B.羅斯福和列寧C.羅斯福和鄧小平 D.杜魯門和戈爾巴喬夫7.以下傾慕中華的人物,按生平時序排第三的是A.利瑪竇 B.哥倫布 C.伏爾泰 D.馬可·波羅8.1890年,江南制造總局總辦劉麒祥指出,軍需工業所需鋼材“必須購自外洋,其價值運費已不合算,且平時購運往來雖尚稱便,誠恐一旦海上有事,海程梗阻,則輪船不能抵埠,而內地又無處采買,勢必停工待料,貽誤軍需”。這反映出A.民族資本主義對世界市場的依賴性B.甲午戰爭后,中國海權進一步喪失C.中國建設獨立的工業體系的必要性D.外國資本壟斷了中國的鋼鐵生產9.毛澤東在多次談話中做出判斷,“黨的統一戰線的成分正在發生變化,一部分人減少了,一部分增加了”,“減少的是地主……增加的是中間派”,“在新的形勢面前,全國各階級、各黨派必須考慮自己的立場,計算將來出路。”毛澤東所說的“新的形勢”是指A.工作重心逐漸轉移到農村B.中日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銳C.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D.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10.朱鳳瀚曾說:“周人克商成功后,不僅占據了殷商舊地,且更擴展了勢力范圍,領土廣袤,僅靠中央王朝難能控制,邊陲之地更是鞭長莫及,然當時危及王朝生存者不僅有中原地區之殷遺民,更有四方所謂戎狄蠻夷。”材料體現西周A.推行分封制的必要性 B.取代商朝的必然性C.加速大一統的合理性 D.疆域擴大的迫切性11.下表為近代棉布生產中紗的供給情況時間手工紗(萬擔)機制紗(萬擔)1840748.233.031860756.274.28該表可說明當時A.小農經濟的頑固性與封閉性 B.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產生C.列強對華入侵以商品輸出為主 D.中國已完全卷入資本主義市場12.如表可以用來說明1870年和1913年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貿易中所占的比重英國美國德國法國俄國1870年22%8%13%10%—1913年15%11%13%8%4%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B.農奴制存在阻礙俄國經濟發展C.英國喪失了貿易上優勢地位 D.世界貿易形成多中心發展趨勢13.針對“現代化是否導致西方化”的問題,美國國際政治理論家亨廷頓認為,希臘和羅馬古典文明的遺產、天主教和新教、歐洲語言、精神權威和世俗權威的分離(或稱政教分離)法治、社會多元主義、代議機構、個人主義等西方文明核心的體制、實踐和信念方面是西方文明包含的主要特征,這些特征不是其他的文明具備的。下列對亨廷頓的觀點,表述正確的是A.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必然會導致西方化B.平等、開放、包容是各國文明的共同特征C.各國的發展道路依附于本國的歷史傳統D.西方文明的價值在于其發展的普遍性14.從工業化的角度來看,世界名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主要反映了19世紀中期的俄國A.農奴的悲慘生活 B.工業發展的落后C.農奴制度的落后 D.內河航運的落后15.《春秋》是經孔子整理修訂的魯國史書,記錄春秋時期的重大事件。《春秋》記事的語言極為簡練,在記載當時的戰爭時有伐、侵、戰、圍、救、潰、敗等不同的寫法。這反映了A.史書的描寫手法多樣 B.甲編者的歷史評判意識C.春秋時期爭霸戰爭頻繁 D.編者對史實的嚴格考證16.下表是《英國工業制成品出口市場的地域分布》(單位:%)地區年份1699—17011702—17741804—18061834—18361854—1856歐洲83.645.037.336.328.9美國、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島13.346.949.434.728.1非洲、近東、亞洲、澳洲和拉美3.18.113.329.043.0據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英國逐漸失去了工業壟斷的地位B.國際工業品市場的競爭尚不激烈C.殖民地對英國經濟發展作用重大D.歐洲不再是英國出口的主要市場17.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約公元前484~前424)指出“來自戴爾波伊并使他們感到很大恐怖的可怕的神托也沒有打動、雅典人離開希臘,他們堅守在自己的國土上面,鼓起勇氣來等候侵略他們國土的人們。”這說明希羅多德A.具有了早期人文主義思想B.極力反對希臘的宗教信仰C.贊揚發達的雅典民主政治D.害怕神權的力量影響雅典18.宋代江西贛州的“福壽溝”,出口之處安裝有“十二水宿”閘門。該閘門設計十分巧妙,江水低于閘門時,憑借高度差,用城中排出的積污水沖開閘門,排入江中。若閘門低于江水,則江水的壓力迫使閘門封閉,江水不會倒灌。由此可知A.工藝設計貫穿理學思想 B.技術水平彰顯工匠精神C.古代科技重視理論總結 D.設計思想體現天人感應19.下面是唐朝前期、中期和后期明確記載郡望和年份的士族科舉入仕人數簡表。表格信息主要反映了郡望唐初期唐中期唐末期隴西李氏3144清河崔氏142博陵崔氏045京兆韋氏053范陽盧氏097滎陽鄭氏065彭城劉氏103A.科舉制成為選拔官員的主要形式B.士族在科舉考試中占據較大比例C.門閥大族對科舉制由抵制到接受D.科舉中能否入仕與出身沒有關系20.“民國建設肇始,百凡待治。世凱深愿竭其能力,發揚共和之精神,滌蕩專制之瑕穢,謹守憲法,依國民之愿望,蘄達國家于安全強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樂利。”袁世凱所謹守的是A.同盟會綱領B.《欽定憲法大綱》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D.《中華民國約法》21.1952—1953年,中國編制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從工業總產值增長1.3%、手工業增長2.9%、大型工礦項目施工694個到具體的各種產品產量增加多少都有規定。“當時中央政府管2萬個硬指標,計劃就是法律,硬得很。”“五年計劃”發展模式A.經濟指標具體細致,具有指令性B.內容科學詳盡,具有強大生命力C.是落后國家趕超發達國家的必然選擇D.是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失調的主要原因22.美國歷史學家小阿瑟·施萊辛格曾說:“尼克松和基辛格這對奇特的搭檔畢竟使美國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沖出了禁區,使全國的視線從意識形態轉向了地緣政治,并且調整了美國政策以適應國際關系結構中的深刻變化。”其中“國際關系結構中的深刻變化”包含A.兩極格局的瓦解 B.多極化趨勢出現C.關貿總協定簽署 D.多極化趨勢加強23.下面是兩宋時期某著作內容統計,據此判斷此書為A.《夢溪筆談》 B.《古今圖書集成》 C.《四庫全書》 D.《幾何原本》24.1688年,英國議會迎立荷蘭執政威廉為國王,并擁立他的妻子瑪麗(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為女王,目的是A.加強英國與荷蘭的友好關系 B.否定王位世襲男性優先原則C.通過雙王相互牽制防止獨裁 D.為光榮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25.20世紀30年代,歐洲各國政府除制定法律保護壟斷性企業外,還通過貸款、津貼、補助、減免稅、利息率等辦法幫助這些企業發展生產。這些舉措有利于A.促進歐洲各國產業結構合理化 B.緩和歐洲主要國家之間的矛盾C.化解企業對生產的盲目性追求 D.推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26.抗戰期間,日本在青島各級各類學校開設日語課,逼令學生在生活、學習中使用日語且組織名目繁多的日語雄辯會、日語作文比賽等活動。與此同時,他們極力壓縮漢語和中國歷史、地理學科的課時,其他中小學課程也經常被日語課擠占。材料表明日本教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消除中日隔閡,實現共存共榮 B.推廣教育經驗C.實行文化殖民,泯滅中華民族意識 D.推行社會教育27.北宋中葉,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如宋仁宗在位期間人才濟濟,文官群體享有崇高的政治地位,出現“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這種現象A.激發士人的社會責任意識 B.加快了新貴族政治的形成C.促使崇文抑武政策的出現 D.導致書院講學的日臻發達28.法國史學家朗格諾瓦和瑟諾博司所著《史學原論》一書指出:“史料可分為兩種,有時過去的事件,留下實跡(碑碣及制造品),有時,也是更常見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跡,是心理的狀態——一種文字上的描寫和敘談。”作者的意思是A.任何文字史料都帶有主觀因素 B.實跡和文字史料都真實反映歷史C.歷史是“心理的狀態”的反映 D.只有實跡史料才能反映歷史真實29.人民“涌入衙署哭聲震天”,表示:“已為朝廷棄地,百姓無依,惟有死守,據為島國,遙戴皇靈,為南陽屏蔽……愿人人戰死而守臺,決不愿拱手而讓臺。”此事發生在以下哪一條約簽訂后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30.史學家陳旭麓指出,19世紀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國社會從古代到近代變革過程中前后相接的三個歷史環節。貫穿這三個歷史環節的主題是A.反抗封建專制與建立君主立憲的統一B.批判傳統與全面引進西方文化的統一C.發展資本主義與建立民主共和的統一D.反抗西方侵略與學習西方文化的統一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晉商興起原因之一即“聚人和”。在用人方面,以家鄉子弟為主,眾多的商業會館出現即是重要體現。商業會館中采取聯合聯營、地緣聚合和業緣聚和等方式,體現了群體合作。從眾多晉商經營活動中我們看到,講誠信、重道義,對自己的合作伙伴誠意相待,對商業對象不欺詐,與同宗族商業伙伴既能同甘,也能共苦。他們認為,真正的商人從來不取無義之財,“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哪怕生意做不成也不能做有損“義”的事情。縱觀明清多數成功的晉商,其都秉持了勤儉持家和求知務實的精神。晉商在行商及日常生活中往往以“士”為標尺,踐行儒家的道德理念,進而躋身“士”階層以光大門楣。——摘編自薛勇民《明清時期儒家倫理視域下的商業倫理初探》材料二16世紀馬丁?路德的改革給人們帶來一個新的概念“天職”,其意指上帝所希望個人完成在現世里所處地位賦予他的責任和義務。加爾文教派進一步認為要增加上帝的榮耀,以乞求上帝的恩寵唯一的辦法就是經受職業的考驗。勞動是上帝的旨意,而財富是上帝恩寵狀態的標志。教徒們通過辛勤勞動、節儉和摒棄享樂而增加財富,把獲得財富看作個人能力的證明。對牟利的約束被消除了,財富既能增加上帝的榮耀,也能完全實現自我。加爾文教徒們遵循著嚴謹的職業道德,十分關注現世的生活,不斷轉化為經濟沖動,取得事業成功。——摘編自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清時期晉商商業倫理的內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方新教倫理與明清晉商商業倫理的不同之處,并分析其在近代早期西方社會發展中的作用。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宋代整體社會經濟引人矚目的發展,可被喻為中國歷史上從傳統向近代轉變的首次啟動。宋代城市發展突破原有政治和軍事性質的限制,經濟和社會功能顯著增強。城市商業突破地域和時間限制,近代型城市風貌已可初見端倪。當時整個大宋國的海岸線,北至膠州灣,中經杭州灣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南至廣州灣,再到瓊州海峽,都對外開放,與西洋南洋諸國發展商貿,宋代貨幣,幾乎成為“國際貨幣”。歷代盛行的官營作坊,在明清時期受到沖擊。江南城鎮附近農戶不事農耕,“盡逐綾綢之利”,漸成風尚。僅蘇州絲織業中受雇于私營機房的織工就有數千人,是官局的兩三倍。明初以銅錢、紙鈔為法定貨幣,白銀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紙鈔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漸至名存實亡,銅錢則因幣材缺乏,鑄幣量難以滿足流通的需要。明朝中期中國精美的絲瓷等商品通過幾條航線大批輸往海外,世界各地的白銀源源不斷地輸入中國,一個以白銀為中心的全球貿易網絡逐步形成,大量流入中國的白銀彌補了國內銀礦不足的缺陷。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時,即規定賦稅折銀征收,說明民間使用白銀已較普遍。清朝用銀之勢也已不可遏制。——摘編自許滌新、吳承明主編《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材料二1550年后,由入股組成的企業在英國和尼德蘭普遍確立起來。1553年,英國成立了第一個股份公司——莫斯科公司。16世紀,近代商品和證券交易所首先在尼德蘭出現。在相對較弱的封建王權與人文精神的蘇醒的背景下,商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西歐商業資本的發展,成為“促使封建生產方式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過渡的一個主要因素”。——馬世力《世界史綱》(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括宋朝和明清時期“商業革命”的表現。(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古代商業革命與西方商業革命的不同。33.婦女地位的變化,是中國歷史的縮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已婚婦女都有兩個姓氏,也就是人們所熟悉的“妻從夫姓”。李氏、王氏,阿李、阿王……這就是五代以后已婚婦女留在官私簿籍上的“稱謂”。不過,由于眾多人同用一個姓氏的現象普遍存在,這種過于簡化的稱謂顯然難以起到識別作用。相應的解決措施就是把丈夫的姓氏加在妻子的姓氏前面,如“劉王氏”、“趙邢氏”、“洪李氏”文例,既標明已婚身份,又提示她是某姓成員及其母家的姓氏,可謂一石三鳥。——摘編自百度詞條(1)古代已婚婦女長期沒有自己獨立的姓氏,這說明了什么?其主要原因有哪些?材料二婦女纏足在清代可謂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社會各階層的女子,不論貧富貴賤,都紛紛纏足。甚至遠在西北、西南的一些少數民族也染上了纏足習俗。與此同時,女子小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崇拜與關注。這一時期,腳的形狀、大小成了評判女子美與丑的重要標準,作為一個女人,是否纏足,纏得如何,將會直接影響到她個人的終身大事。在當時,社會各階層的人娶妻,都以女子大腳為恥,小腳為榮。“三寸金蓮”之說深入人心。——摘編自百度百科(2)材料二從哪些方面說明了婦女纏足在清代“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材料三放足運動真正意義上拉開序幕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20世紀初期,四川境內所辦的女學,規定入學者必須天足。各地報刊爭相刊載頌揚放足的文章,凡有民眾聚會的場所,如書社、茶園、讀報社、講演堂,都配合進行宣傳,宣傳天足的文章還選進小學教科書,一批民眾喜聞樂見的歌謠、說唱、戲劇,活躍在舞臺上,使放足為榮做到家喻戶曉。—摘編自百度百科(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指出19世紀末20世紀初放足運動興起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材料四湖南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勝利閉幕,大會共選出湖南省出席全國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18人,其中女性27名,占總數的22.88%。這些女委員來自各條戰線,其中有女領導干部,有工人,有農民,有醫衛工作者,有科技工作者,有教育工作者,有體育工作者,有金融工作者,有旅游界人士,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女民營企業家陽國秀、羅美元、王安安、楊莉,女村支書李友妹;村婦代會主任伍冬蘭,2007年“湖南省十大杰出女性”文花枝、吳建平等同志光榮當選。——中國婦女網2008年2月1日(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湖南省出席全國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的女性代表有什么特點?反映了我國政治發展怎樣的趨勢?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材料“幾乎所有亞洲、歐洲、美洲的主要國家和地區都與廣州十三行發生過直接的貿易關系”可以看出這一時時期世界各地商品交往頻繁,反映了世界市場逐漸的形成。D正確;材料只反映了十三行貿易繁榮,但未體現中外貿易誰占據優勢,A錯誤;依據所學可知,廣州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專營對外貿易的壟斷機構,因此十三行的興盛不能證明閉關鎖國的不絕對性,C錯誤。故選D。2、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回憶再現所學知識,并作出正確認知和準確判斷的能力。根據題干材料“國民黨正面戰場”“著名戰役”等,本題實際上考查抗日戰爭相關內容——抗戰初期國民黨的有力抵抗。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判斷選項,可知:A項排除,本身屬于太原會戰里面的內容;BD兩項不符合“抗戰初期,國民黨”。進一步可知,C項符合史實和題意,正確。故,本題正確答案選C。考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淞滬會戰3、D【解析】
根據“此等政治根本解決問題,猶待吾人最后之覺信”可得知,陳獨秀強調要實現真正的民主,必須要先促進人們思想上的解放,思想的自覺,故D項正確;材料“共和國體,果能鞏固無虞乎”說明他并不認為辛亥革命是失敗的,而是已經建立了民主政體,只是在思考如何鞏固民主共和的問題,故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批判傳統思想,排除B項;材料與文化的民平化無關,排除C項。4、C【解析】
根據材料“1976年……以前認為可以通過花錢來解決衰退,可以通過降稅和政府消費來增加就業……這個選擇已不存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70年代年西方爆發世界新經濟危機,經濟陷入生產停滯和通貨膨脹并存的“滯脹”困境,經濟滯脹導致凱恩斯主義失靈,故選C項;“自由放任政策”是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前,西方普遍采取的經濟政策,排除A項;“取消對經濟的干預”,表述絕對,凱恩斯主義失靈后國家減少對經濟的干預,排除B項;各國紛紛通過減少干預來緩解經濟危機,排除D項。5、B【解析】
漢墓出土的豆腐作坊石刻,證明了豆腐在漢代就已經被發明,這說明“民間相傳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民間傳說具有一定的史學價值,故B正確;但漢墓中沒有淮南王劉安發明豆腐的證據,故A錯誤;出土的史料無法說明豆制品是否為漢代民間的主要食物,故C錯誤;石刻成為技術推廣的重要手段不是材料主旨,故D項錯誤。6、C【解析】
“挽救了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是羅斯福新政,“挽救了現代社會主義國家”的是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C正確;丘吉爾沒有體現出“挽救了現代資本主義國家”,A錯誤;列寧不是“挽救了現代社會主義國家”,B錯誤;戈爾巴喬夫導致蘇聯解體,D錯誤。7、A【解析】
利瑪竇生平在明朝中后期,是在16-17世紀;哥倫布生平在15世紀末;伏爾泰生活在17-18世紀;馬可·波羅在元世祖時到過元朝,應該生活在13-14世紀;根據時間順序為DBAC,故排在第三位的是利瑪竇,答案為A;BCD不符合題意,排除。8、C【解析】
據材料軍需工業所需鋼材“必須購自外洋,其價值運費已不合算,且平時購運往來雖尚稱便,誠恐一旦海上有事,海程梗阻,則輪船不能抵埠,而內地又無處采買,勢必停工待料,貽誤軍需”可知,洋務運動所需鋼材必須購自外洋,但一旦海上有事,海程梗阻,內地又無處采買,勢必停工待料,貽誤軍需,這說明了中國建設獨立的工業體系的必要性,C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洋務運動的軍事工業對外國鋼材的依賴,而不是“民族資本主義企業”,A錯誤;甲午戰爭爆發于1894年,與材料不符,B錯誤;材料體現的是對外國鋼材的依賴,沒有涉及“外國資本壟斷了中國的鋼鐵生產”,D錯誤。9、C【解析】
“工作重心逐漸轉移到農村”屬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這一背景,故A項排除。“中日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銳”體現的是抗日戰爭,應該是地主階層也會投身抗日,因此,中共的統一戰線中地主應該是增多,而不是減少,故B項排除;“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意味著公有制經濟的確立,地主階級被消滅了,“減少”是對的。但是不可能增加中間派,因為作為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群體的“中間派”也“消失”了,故D項排除;解放戰爭時期地主階層隨著解放戰爭的進行以及解放區土改的進行,地主是減少了,但同時,在國與共之外的“中間派”增多了,廣大的民主黨派從起初的對國民黨統治抱有幻想,鼓吹在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到與國民黨決裂,最終投向中共,經過這樣的轉變。毛澤東也正是基于“中間派”立場的變化,才描述該時期統一戰線的變化,故C項正確。點睛:注意題干的關鍵語句,從毛澤東的話里,統一戰線中“減少的是地主,增加的是中間派”的具體含義。【詳解】請在此輸入詳解!10、A【解析】
根據材料中“領土廣袤”“僅靠中央王朝難能控制,邊陲之地更是鞭長莫及”可知當時國土廣闊,僅靠中央政府不能實現對全國的統治,因此周采用了分封制,故選A;材料講是周取代商朝以后實行什么樣的統治政策,BD錯誤;西周時期尚未實現大一統,C錯誤。11、A【解析】
由表格數據可知,從1840到1860,中國近代棉布生產中手工紗一直占絕對優勢。因此,該表可說明當時小農經濟依然占據主導,這體現了小農經濟的頑固性與封閉性,故A正確;材料中沒有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產生的信息,故B錯誤;材料主旨不是強調商品輸出,故C錯誤;D項中的“已完全卷入”表述不準確。12、D【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1870年英國世界貿易占比最高,反映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后英國的經濟中心地位,而1912年反映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貿易中占比大體均衡,體現了多中心的發展趨勢,D項正確;世界市場開始形成于第一次工業革命后,排除A項;題干信息不能反映俄國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排除B項;1912年英國世界貿易占比均高于其他國家,說明其貿易優勢尚存,排除C項。故選D。13、C【解析】
亨廷頓認為,西方文明包含的主要特征不是其他的文明具備的。其意在強調各國的發展都是具備自身的特點的,各國的發展道路都要依附于本國的歷史傳統,故C符合題目的要求;A項說法錯誤,“必然”一詞太絕對;材料中沒有體現各國文明的共同特征,故B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西方文明的特殊性,故D項錯誤。14、B【解析】
由《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可以看出,此時俄國的內河航運依然靠風力和人力。從工業化的角度來看,19世紀中期的俄國工業發展依然落后,故B正確;農奴的悲慘生活、農奴制度的落后、內河航運的落后不符合“從工業化的角度來看”,故ACD錯誤。15、B【解析】
孔子編撰《春秋》的“春秋筆法”,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歷史敘述方法和技巧,即在文章的記敘之中表現出作者的思想傾向,推崇周禮,褒善貶惡。對于記載戰爭、殺人等歷史事件用不同的寫法表明其評判立場,體現出來一種評判意識,B正確;題干只列舉了“春秋筆法”,不能反映“手法多樣”,排除A;題干主旨是史書編寫的原則,而非春秋時期的時代特征,排除C;春秋筆法并不包含史料實證,排除D。16、C【解析】
從表格中的數據變化來看,英國工業制成品出口到歐洲以外地區的比例越來越大,增速明顯,說明英國越來越依賴于殖民地市場來銷售工業品,即殖民地對英國經濟發展作用重大。故答案為C項。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展,確立了英國的工業壟斷地位,排除A項;材料沒有反映國際市場的競爭狀況,排除B項;歐洲仍然占有較大份額,排除D項。【點睛】本題的解答主要是根據表格中數據的變化,并聯系所學英國在世界各地的殖民擴張情況,比例的變化說明英國越來越依賴于歐洲以外的市場,而這些地方大多是英國的殖民地,據此確定答案。17、A【解析】依據“來自戴爾波伊并使他們感到很大恐怖的可怕的神托也沒有打動、雅典人離開希臘”可知其強調人的偉大和對神的懷疑,故A項正確;懷疑神不等于反對宗教信仰,故B項錯誤;C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錯在“害怕”,材料無法體現,排除。18、B【解析】
根據材料“江水低于閘門時……積污水沖開閘門,排入江中”“若閘門低于江水,則江水的壓力迫使閘門封閉,江水不會倒灌”等信息可知,宋代江西贛州“福壽溝”對“十二水宿”閘門的設計體現了當時人對相關技術的精益求精、不斷創新的工匠精神,B項正確;材料體現了“十二水宿”閘門技術的巧妙設計,沒有體現理學思想的影響,A項錯誤;中國古代科技重視實踐的總結,而不是理論的總結,C項錯誤;天人感應是指天意與人事的交感相應,材料沒有體現天人感應,D項錯誤。19、C【解析】“郡望”指郡中(地方)為眾人所仰望的貴顯家族。據題目的表格信息可知,士族即門閥大族、門第望族在唐朝初期不屑于參加科舉考試,因而其家族在科舉中入仕的人數很少,隨著科舉制的推行與發展,到唐朝中期、后期在科舉入仕中的人數比較多,反映了他們由抵制到逐步接受、參與科舉制的過程,故選擇C項。題干只列舉了選拔官員的形式科舉制,沒有與其他形式進行比較,排除A;題干只列舉了士族科舉入仕人數,沒有與其他階層進行比較,排除B;D項題干沒有體現。點睛:圖表型選擇題通常采用排除法。解答這類題目,對圖片、表格要三看:一看圖表的時間、空間,界定答題范圍;二看圖表反映的問題,確定答題方向;三看圖表的關鍵信息,明確內涵外延。對被選項要三思:一思每一個被選項是不是符合歷史史實,排除不符合圖片反映的史實的選項;二思是不是符合題干要求,不符合題干要求的排除;三思是不是與題干有必然的邏輯聯系,排除與題干無關的。總之,要將教材、圖表、選項三者結合起來,進行思考。20、C【解析】試題分析:A項并非憲法性文件,排除A項;B項主張建立的是君主立憲政體,與材料中的共和精神矛盾;D項是袁世凱炮制出來的為自己的專制鋪路的文獻。因此ABD均錯誤。C項正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民國初年實行的憲法性文件。考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點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1912年制定。規定國家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享有居住、言論等自由;效仿美國成立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希望限制袁世凱的權力。在袁世凱當選大總統后,一步步的破壞了《臨時約法》。21、A【解析】材料前半部分是經濟指標具體,后半部分“硬指標,計劃就是法律”體現出指令性計劃,故A項正確;工業增長指標過大,不符合事實,故B錯誤;該指標不具有現實性,落后國家趕超先進國家不是依靠計劃,故C錯誤;D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會運動的影響。22、B【解析】
根據“尼克松和基辛格這對奇特的搭檔畢竟使美國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沖出了禁區,使全國的視線從意識形態轉向了地緣政治”,結合所學可知,1971年基辛格訪華,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突破了意識形態的禁區,而70年代的國際背景是美蘇兩極格局,世界多極化趨勢出現,故選B;1991年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的瓦解,多極化趨勢加強,1947年關貿總協定簽署,ACD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根據“尼克松和基辛格這對奇特的搭檔畢竟使美國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沖出了禁區,使全國的視線從意識形態轉向了地緣政治”判斷出時間是20世紀70年代,然后結合所學這一時期的世界政治格局分析解答。23、A【解析】
《夢溪筆談》是北宋時期沈括所著,總結了我國古代主要是北宋時期的許多科技成就,A正確;B、C成書于清代,排除;《幾何原本》是經傳教士引進中國,故D錯誤;24、D【解析】光榮革命推翻了詹姆斯二世的專制統治,但并無意發動激進的變革,如改朝換代或建立共和國。而從法理上,在否定了詹姆斯二世晚年所生的兒子的繼承權(因為信仰天主教)之后,詹姆斯二世的大女兒瑪麗就是王位的第一繼承人。因此擁戴二人為王有助于加強所建立的君主制政權的合法性。故選D。其它選項決不是目的。【考點定位】本題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能力。具體考查光榮革命。25、D【解析】
20世紀30年代正值經濟危機時期,資本主義國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幫助企業發展,說明政府在干預經濟,這有利于推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D正確;政府舉措與產業結構調整無關,排除A;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如制定法律保護壟斷性企業,大多屬于轉嫁危機的行為,這容易導致貿易摩擦,不利于緩和歐洲主要國家之間的矛盾,B排除;經濟危機爆發后,生產過剩,危機本身沖擊了企業對生產的盲目性追求,C排除。26、C【解析】
抗戰期間,日本在青島各級各類學校開設日語課,逼令學生在生活、學習中使用日語,極力壓縮漢語和中國歷史、地理學科的課時。材料表明日本教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推行奴化教育,實行文化殖民,泯滅中華民族意識,故C正確;消除中日隔閡不是其目的,故A錯誤;材料和推廣教育經驗、推行社會教育無關,故BD錯誤。27、A【解析】
材料反映北宋中期讀書人入仕取得崇高的政治地位,出現“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這必然促使士人的社會責任意識增強,故A項符合題意;隋唐時期科舉制結束貴族政治,強化官僚政治,宋代延續這一歷史趨勢,故B項不符合題意;崇文抑武政策是宋代初期既定國策,C不符合題意;書院講學產生于唐代,從宋初逐步走向發達,與材料所述的現象關系不大,故D項不符合題意。28、A【解析】
材料反映了作者認為史料分為文字史料何實物史料。材料中第一種即指實物史料,第二種即指文字史料。作者指出文字史料是“是心理的狀態——一種文字上的描寫和敘談”,說明了文字史料都帶有主觀因素。故A正確。29、C【解析】
《馬關條約》規定割讓給日本,引起人民反割臺斗爭。故C正確;《南京條約》割讓的是香港島,不符合題意,排除A;《天津條約》割讓的是九龍司,排除B;《辛丑條約》沒有割讓領土,以政治控制為主,排除D。故選C。30、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以文字材料切入考查學生對中國近代史的理解和把握。在19世紀40—90年代,中國受到西方侵略,中國人民走上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故本題選擇D項。建立君主立憲制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主張,不符合19世紀40年代、60年代的特征,故排除A項。當時中國最重要的任務是反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國傳統,故B項錯誤。發展資本主義、建立民主共和制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要求,是在19世紀90年代以后,故C項錯誤。考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鴉片戰爭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內容:強調道義為先:講究誠信經營:群體合作,和諧相處:注重勤儉。原因:受到傳統儒家義利觀念和宗法觀念影響:明清商品經濟發展,商幫活躍:傳統自然經濟限制和政府抑商政策影響。(2)不同:新教倫理以個人為本位,追求個人價值,強調追求財富的正義性和神圣性:明清商業倫理強調家族群體,對財富的追求服從于儒家的道義觀念。作用:有利于近代西方資本原始積累,推動資本主義發展:打破了羅馬教會的權威,促進思想解放:影響了人文主義宗教觀和資本主義價值觀的形成。【解析】
(1)內容:根據材料“從眾多晉商經營活動中我們看到,講誠信、重道義,對自己的合作伙伴誠意相待,對商業對象不欺詐,與同宗族商業伙伴既能同甘,也能共苦”可知,晉商強調道義為先,講究誠信經營;根據材料“商業會館中采取聯合聯營、地緣聚合和業緣聚和等方式,體現了群體合作”可知,晉商群體合作,和諧相處;根據材料“縱觀明清多數成功的晉商,其都秉持了勤儉持家和求知務實的精神”可知,注重勤儉。原因:根據材料“在用人方面,以家鄉子弟為主”“晉商在行商及日常生活中往往以‘士’為標尺,踐行儒家的道德理念”可知,晉商受到傳統儒家義利觀念和宗法觀念影響;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清商品經濟發展,商幫活躍;根據材料“躋身‘士’階層以光大門楣”可知,晉商的商業倫理受到傳統自然經濟限制和政府抑商政策影響。(2)不同:根據材料“希望個人完成在現世里所處地位賦予他的責任和義務”“教徒們……把獲得財富看作個人能力的證明。對牟利的約束被消除了,財富既能增加上帝的榮耀,也能完全實現自我”可知,新教倫理以個人為本位,追求個人價值,強調追求財富的正義性和神圣性;根據材料“在用人方面,以家鄉子弟為主”“他們認為,真正的商人從來不取無義之財,‘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哪怕生意做不成也不能做有損‘義’的事情”可知,明清商業倫理強調家族群體,對財富的追求服從于儒家的道義觀念。作用:根據材料“加爾文教徒們遵循著嚴謹的職業道德,十分關注現世的生活,不斷轉化為經濟沖動,取得事業成功”可知,新教倫理有利于近代西方資本原始積累,推動資本主義發展;根據材料“加爾文教派進一步認為要增加上帝的榮耀,以乞求上帝的恩寵唯一的辦法就是經受職業的考驗。勞動是上帝的旨意,而財富是上帝恩寵狀態的標志”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教打破了羅馬教會的權威,促進思想解放;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教倫理影響了人文主義宗教觀和資本主義價值觀的形成。32、(1)宋代:城市經濟和社會功能增強;城市商業突破地域和時間限制;對外貿易發達。明清:民營手工業超過官營手工業;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白銀成為主要貨幣;實行一條鞭法,人身控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石油化工產品的市場分析與銷售策略考核試卷
- 環保課件下載
- 聯誼策劃活動方案
- 環保工程師課件下載
- 2019-2025年監理工程師之合同管理能力提升試卷A卷附答案
- 《高效人力管理策略及其課件制作要點》
- 《三年級下冊彩虹橋課件語》
- 猴痘普及知識培訓課件
- 培訓會議主持流程主持詞
- 2025年盲盒研究分析報告
- 工程總承包的試題及答案
- 《電磁感應原理解析》課件
- 成都輸液劑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參考范文
- 2025年二級注冊建筑師資格考試《建筑結構、建筑物理與設備》真題卷(附答案)
- 鋰電池基礎知識培訓課件
-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五》精美課件
- 2025年新能源汽車實訓基地建設方案范文
- 藥物制劑輔助材料試題及答案
- 婚前心理知識講座課件
- 部隊物資儲備管理制度
- 脊柱損傷搬運操作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