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高中歷史“兩彈一星”(考試總分:200分考試時長:120分鐘)一、單選題(本題共計40小題,共計160分)1、(4分)2016年的4月24日,被確定為我國第一個航天日。46年前的這一天,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我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A.東方紅1號 B.神舟一號 C.神舟五號 D.神舟六號2、(4分)2011年9月18日,農業部委派的專家組現場組織指導對“雜交稻之父”袁隆平研制的“Y兩優2號”百畝超級雜交稻試驗田的收割、驗收工作,此批次的超級雜交稻承擔著沖擊大面積畝產900公斤難關的重任。對此評述正確的是A.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早在過渡時期就取得重大突破B.中國水稻畝產900公斤難關在1958年就已經攻克C.雜交水稻技術為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D.世界糧食安全問題因雜交水稻技術的突破已經得到解決3、(4分)2001年,袁隆平榮獲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袁隆平的科技貢獻有A.成功培育雜交水稻 B.參與研制“兩彈一星”C.發明巨型計算機 D.主持“嫦娥”登月航天計劃4、(4分)著名史學家胡繩說:“我們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那十年間也有不屬于文革的成就。科技方面的成就,外交方面的成就,這些都是大家看到的。”下列哪些史實能論證這一觀點?①原子彈爆炸成功 ②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③中日建交④中美建交 ⑤雜交水稻南優2號 ⑥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⑤5、(4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能夠取得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A.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努力 B.國際上的援助C.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D.有較好的科研基礎6、(4分)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發展尖端武器的原因不包括A.打破帝國主義國家核壟斷和核威脅 B.是科技強軍、強化國防建設的需要C.為了炫耀自己的國力 D.保衛國家的安全,維護世界的和平7、(4分)有位名人曾放言:“九十歲時實現超級稻畝產一千公斤,這不是夢想,是我的理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大躍進”時期的口號 B.這是類似于“大躍進”浮夸風的口號C.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之一 D.這是新科技條件下水稻雜交的新目標8、(4分)2017年,“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獲得豐收。追溯歷史,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是在A.20世紀60年代 B.20世紀70年代C.20世紀80年代 D.20世紀90年代9、(4分)下列屬于21世紀初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是A.“兩彈一星”發射成功 B.選育出雜交水稻新品種C.實現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D.順利完成載人航天飛行10、(4分)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完成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正式宣告中國航天邁進“空間站時代”。下列中國航天成就,按年代順序排列,準確的是①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 ②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成功發射③第一次將航天員送入太空 ④開始進入國際衛星發射市場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④①②③11、(4分)下表選項中,材料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史實結論A20世紀初,西方現實主義文學日趨衰落現代文學呈現多元化特征B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南斯拉夫舉行世界多極化格局出現C《物種起源》一發表,達爾文就遭到來自宗教界的猛烈批評生物進化論沖擊了封建神學D1983年,中國成功研制出第一臺每秒運算速度上億次的計算機中國計算機研制技術已經領先世界A.A B.B C.C D.D12、(4分)新中國在科技領域取得許多重大成就。下列科技成就中,在改革開放后取得的是A.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B.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升空C.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D.中國第一顆實用通信廣播衛星成功發射13、(4分)2010年是袁隆平先生80華誕,下面是溫家寶總理給他的賀信(節選):該段賀信贊賞了袁隆平A.解決了世界人民的溫飽問題 B.使中國人民生活由溫飽走向小康C.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 D.為中國農業科技贏得了世界聲譽14、(4分)“感動中國”評委會對一位當選人物的評語是“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這位“耕耘者”的研究領域是A.食品流通 B.空間技術 C.文化教育 D.農業科技15、(4分)為我國核武器研制事業作出重大貢獻,被譽為“兩彈元勛”的科學家是A.鄧稼先 B.楊振寧 C.侯德榜 D.華羅庚16、(4分)我國下列科學技術成果出現的先后順序應是①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②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③秈型雜交水稻育成 ④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成功發射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④①③17、(4分)“科教興國”戰略實施以來,我國科技成就突飛猛進,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能明此觀點的史實是A.“兩彈一星”研制成功、票證制度的普遍實施B.“南優二號”選育成功、“革命樣板戲”廣泛流行C.“神舟”飛船發射成功、教育戰線的“停課鬧革命”D.“銀河一號”研制成功、互聯網的普遍應用18、(4分)科技創新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下列表述符合這一觀點的是A.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反映一五計劃的成果B.李四光地質力學理論,反映新中國的科技成就C.袁隆平雜交水稻,緩解大躍進帶來的糧食困難D.銀河系列巨型計算機,反映參與信息技術革新19、(4分)溫家寶總理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指出:30年來,伴隨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我國科學技術取得了歷史性發展。下列各項,不能為溫總理的講話提供佐證的是A.袁隆平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 B.秦山和大亞灣核電站建成C.成功發射神舟號載人宇宙飛船 D.成功研制“銀河”巨型計算機20、(4分)電影《橫空出世》中有這樣一個鏡頭:1964年10月,在我國西部地區,隨著一聲巨響,碩大的蘑菇云騰空而起,該鏡頭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嫦娥一號”發射成功 B.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C.中近程導彈實驗成功 D.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21、(4分)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發展尖端武器的原因不包括A.打破帝國主義國家核壟斷和核威脅 B.是科技強軍、強化國防建設的需要C.為了炫耀自己的國力 D.保衛國家的安全,維護世界的和平22、(4分)下圖是新中國科技發展成果曲線圖,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①時期:中近程導彈成功、第一顆氫彈爆炸B.③時期: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東方紅一號”發射C.④時期:“東方紅一號”發射、秈型雜交水稻問世D.⑤時期:人工結晶牛胰島素合成、秈型雜交水稻問世23、(4分)網絡達人周立波曾發布過這樣一條微博:“網絡是一個泄‘私糞’的地方,當‘私糞’達到一定量的時候,就會變成‘公糞’,那么,網絡也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公共廁所!”周立波意在說明A.網絡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B.網絡公德問題已不容忽視C.應采取措施限制網絡的發展 D.網絡發展的過快弊大于利24、(4分)“文化大革命”對新中國的各個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但在科技方面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這主要是指①原子彈爆炸成功 ②氫彈爆炸成功③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 ④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25、(4分)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他取得的科技成就是A.兩彈一星 B.銀河計算機C.秈型雜交水稻 D.神舟五號26、(4分)“科教興國”戰略實施以來,我國科技成就突飛猛進,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能明此觀點的史實是A.“兩彈一星”研制成功、票證制度的普遍實施B.“南優二號”選育成功、“革命樣板戲”廣泛流行C.“神舟”飛船發射成功、教育戰線的“停課鬧革命”D.“銀河一號”研制成功、互聯網的普遍應用27、(4分)科技創新與國計民生問題密切相關,以下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A.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標志中國開始進入航天時代B.1970年,“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升空,表明我國空間技術的發展C.“兩彈一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擴大了國際影響D.“南優二號”雜交水稻的培育,有助于解決未來世界性饑餓問題28、(4分)新中國在科技領域取得許多重大成就。下列科技成就中,在改革開放后取得的是A.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B.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升空C.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D.中國第一顆實用通信廣播衛星成功發射29、(4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指出:30年來,伴隨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我國科學技術取得了歷史性發展。下列各項,不能為溫總理的講話提供佐證的是A.袁隆平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 B.秦山和大亞灣核電站建成C.成功發射神舟號載人宇宙飛船 D.成功研制“銀河”巨型計算機30、(4分)在“世界因你而美麗——2007影響世界華人盛典”頒獎典禮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成為本年度“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得主。獲得如此殊榮主要是因為袁隆平A.航天技術領域的貢獻 B.農業科技領域的貢獻C.人類基因研究領域的貢獻 D.信息科學技術領域的貢獻31、(4分)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完成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正式宣告中國航天邁進“空間站時代”。下列中國航天成就,按年代順序排列,準確的是①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 ②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成功發射③第一次將航天員送入太空 ④開始進入國際衛星發射市場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④①②③32、(4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中國著名女醫藥家屠呦呦以“文化大革命”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就獲獎引起人們深深的思考。下列新中國科技成就屬于同一時期的是A.中國成功研制出第一臺每秒運算速度上億次的計算機B.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在中國首次實現C.袁隆平選育出雜交水稻新品種——南優2號D.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33、(4分)縱觀新中國建立以來糧食生產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50—1978年,29年間平均遞增3.5%。第二階段為1979—1984年,6年間平均遞增4.9%,是新中國建立以來數量增長最快的時期。第三階段為1985年至今,年平均遞增1.2%。1979—1984年間“糧食增長最快”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B.改革農產品購銷制度,允許自由買賣C.雜交水稻技術的推廣 D.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改變34、(4分)袁隆平的科技成就被稱為“第二次綠色革命”,主要是由于他的成就A.消除了環境污染 B.大大提高了糧食產量C.邁出了走向太空第一步 D.獲得了諾貝爾獎35、(4分)特派記者山田禮三北京十七日電:對中國來說,不依靠蘇聯而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如此,還具有這樣重要的意義,即向迄今由美、英、蘇、法四國組成的壟斷體制打進了一個楔子,進一步提高了中國的發言權。該電訊評論的消息可能是A.“神舟五號”載人航天 B.導彈發射成功C.原子彈爆炸成功 D.銀河I號計算機36、(4分)1965年,某報刊發表評論:“它的實現標志著人類在認識生命、探索生命奧秘的征途中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促進了生命科學的發展,開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這是指A.電子計算機的問世 B.人類基因的研究C.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D.南優2號雜交水稻37、(4分)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重點實施“以市場換技術”發展戰略,技術引進成為科技發展的主要途徑;2002年,科技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增強原始性創新能力的意見》;2006年,我國提出和實施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這種變化表明A.歐美對中國技術封鎖日益嚴格 B.我國科技過于落后C.我國科技由模仿走向了創新 D.“以市場換技術”戰略失敗38、(4分)2017年9月28日下午,在雜交水稻之父的牽頭下,青島水稻研究發展中心試種的第一批耐鹽堿水稻(俗稱“海水稻”)迎來測產考。測產結果是示,小面積測產最高產量為620.95公斤/畝。這里的“雜交水稻之父”是A.錢學森 B.楊利偉 C.袁隆平 D.楊振寧39、(4分)1978年以前,我國由國家和省(部)級獎勵的重要科技成果總共只有1000多項;而1980年至1985年,增加到44540項,累計經濟效益已達1065億元。由此可知A.科教興國戰略營造了良好氛圍 B.市場經濟體制的原則已經確定C.科技與經濟生活日益緊密結合 D.科技獎勵制度的建立卓有成效40、(4分)“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科技事業嚴重受挫,但仍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以下成就中與牛頓和愛因斯坦的科學貢獻密切相關的有①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 ②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③培育雜交水稻優良品種 ④成功發射“神舟5號”宇宙飛船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二、非選擇題(本題共計4小題,共計40分)41、(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約在唐初發明的印刷術,除用來大量印刷佛經外,還被用來印刷文化書籍和醫藥、歷法等書。北宋慶歷年間的印刷術方法是:用膠泥刻字,使字劃凸出,每字單獨成為一印,用火燒硬,制成字印;在鐵板上敷松脂、蠟、紙灰,把一顆顆字印鑲嵌于鐵板,再用火烤,使松脂、蠟熔化,把版面壓平,便可刷墨印書。這是印刷技術上的重大進步——摘編自金秋鵬《中國古代科技史話》等材料二1978年,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指出四個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1988年,鄧小平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中國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一些科技成就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據廖蓋隆等《中華人民共和國編年史》整理(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別指出唐與北宋發明的印刷技術。與唐代相比,北宋印刷術的進步有何重大意義?(2)閱讀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論斷的意義。列舉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在空間技術領域和運載火箭研究方面“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的科技成就各一項。42、(1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代以來,一大批中外杰出的科學家經過不懈努力,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為人類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1)指出牛頓的物理學方面的主要成就。(2)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科學家是誰?其發現有何意義?(3)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其成就有助于解決什么問題?43、(1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國古代的數學和西方古代的數學各有特色。數學史專家錢寶琮深入研究《九章算術》后,認為“《九章算術》的編纂者”對待數學的態度是:“掌握數學知識的人應該滿足于能夠解答生活實踐中提出的應用問題,數學的理論雖屬可知,但很難全部搞清楚,學者應該有適可而止的態度。”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認為:“幾何學的對象乃是永恒事物,而不是某種有時產生和滅亡的事物”,“幾何學大概能把靈魂引向真理并且或許能使哲學家的靈魂轉向上面”。材料二下表為16~18世紀初期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增設教席的情況。時間大學增設的教授席位1546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神學、希伯來語、希臘語、民法、醫學1619牛津大學薩維里幾何學教席1621牛津大學色德來自然哲學教席、薩維里天文學教席1663劍橋大學盧卡西數學教席1669牛津大學植物學教授席位1702劍橋大學化學教授席位1704劍橋大學天文學教授席位材料三中國經濟現代化必須抓住機遇,我們在歷史上曾經錯失三次重大機遇……第一次是1793年錯失第一次工業革命擴散的機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錯失第二次工業革命起步的機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錯失第三次產業革命技術轉移的機遇。——《中國經濟現代化報告2005》材料四新中國成立以來部分重大科學技術成就。時間重大成就作用和意義1961年1.2萬噸水壓機制造成功我國成為能制造大型鍛壓機械的國家1965年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質1973年秈型雜交水稻育成世界上首次育成雜交水稻(1)結合相關史實,分別說明“《九章算術》的編纂者”與柏拉圖對待數學作用的認識。(2)根據上表,概括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從16世紀中期至18世紀初期新增課程的變化趨勢,并分析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3)材料三認為中國“1957~1976年錯失第三次產業革命技術轉移的機遇”,材料四卻告訴我們此期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兩者相互矛盾嗎?請說明。44、(1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據1949年10月調查,全國科技人員不足50000人,其中專門從事科研工作的不到500人。全國專門的科研機構只有30多個。當時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個研究單位,200多名研究人員。材料2:1964年10月16日,我國在新疆羅布泊沙漠成功進行了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結束了我國的無核時代。我國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氫彈爆炸,僅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在當時,前蘇聯毀約停援,撤走專家,西方科技封鎖,又正值困難時期,我國科學家、解放軍和工人跋涉戈壁灘,風餐露宿,夜以繼日。材料3:新中國成立以來部分重大科學技術成就:時間重大成就作用和意義1961年1.2萬噸水壓機制造成功我國是世界上第五個能制造此類大型鍛壓機械的國家1965年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質1973年南優2號雜交水稻育成是世界上首次育成雜交水稻1988年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首次對撞成功我國第一座高能加速器1999年我國第一艘“神舟”號宇宙試驗飛船安全返回為我國載人宇宙飛船奠定基礎2003年“神舟5號”飛船把楊利偉送上太空,成功返回中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國近代現代史》(下冊)(1)依據材料1、2說明我國研制原子彈、氫彈的背景。(2)材料3說明了什么問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產生的原因。(3)從上述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認識?一、單選題(本題共計40小題,共計160分)1、(4分)【答案】A【解析】我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1970年成功發射的東方紅1號,故A正確。2、(4分)【答案】C【解析】袁隆平研制的“Y兩優2號”超級雜交稻,被稱為“第二次綠色革命”,為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故C項正確;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研制是1973年,屬于文革時期,故A項錯誤;1958年屬于大躍進時期,畝產900斤在當時是浮夸風的體現,根本沒有實現,故B項錯誤;雜交水稻主要是畝產量的提高,并不能解決世界糧食安全問題,故D項錯誤。3、(4分)【答案】A【解析】結合課本知識可知袁隆平在1973年選育出雜交水稻新品種—南優2號,故A正確;“兩彈一星”指原子彈、導彈、人造地球衛星,與袁隆平無關,故B錯誤;我國第一部巨型計算機“銀河一號”是由國防科技大學研究的,與袁隆平無關,故C錯誤;主持“嫦娥”登月航天計劃與袁隆平無關,故D錯誤。4、(4分)【答案】D【解析】此題考查的是1966—1976年十年中的科技、外交成就。①是在1964年,②是在1970年,③是在1972年,④是1979年,⑤是在1973年,⑥是1965年。①④⑥屬于十年探索時期或改革開放初期的成就。故ABC三項排除,D項正確。5、(4分)【答案】C【解析】科技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應該是制度因素,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并發揮了優勢,C正確。A、B和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6、(4分)【答案】C【解析】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發展尖端武器,是為了打破帝國主義國家核壟斷和核威脅,是科技強軍、強化國防建設的需要,是為了保衛國家的安全,維護世界的和平,A、B、D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C表述明顯錯誤,符合題意。7、(4分)【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為了實現畝產一千公斤,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這是袁隆平在新科技條件下研究水稻雜交的新目標,故D項正確。“大躍進”時期,尚未研究出雜交水稻,故材料不可能是“大躍進”時期的口號,排除A。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袁隆平的目標已經實現,故不是浮夸風的口號,排除B。這是目標,不是科技成果之一,排除C。8、(4分)【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1972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故在20世紀70年代。9、(4分)【答案】D【解析】21世紀初指剛過2000年。“兩彈一星”發射成功于20世紀60年代,排除A;1973年袁隆平選育出雜交水稻新品種,排除B;1965年,我國首次實現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排除C;2003年我國順利完成載人航天飛行,故選D。10、(4分)【答案】C【解析】1970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1984年4月,長征三號火箭成功地發射了我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楊利偉)飛船發射成功,1990年開始進入國際衛星發射市場。故答案選C。11、(4分)【答案】C【解析】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從根本上改變了當時絕大多數人對生物界和人類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戰了封建神學創世說。故答案為C項。文學是對社會生活的反映,現代文學的多元化特征是由于生活的多樣性,排除A項;世界多極化格局到目前為止尚未確立,排除B項;1983年“銀河一號”的研制成功,表明中國巨型計算機研制技術居于世界前列,結論說法錯誤,排除D項。12、(4分)【答案】D【解析】題干時間“改革開放后”即1978年后。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是1965年,A錯誤;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升空是1970年,B錯誤;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是1973年,故C錯誤;中國第一顆實用通信廣播衛星成功發射是1986年,D正確。13、(4分)【答案】D【解析】依據題干賀信內容“先生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已經半個世紀了,不畏艱難,甘于奉獻,嘔心瀝血。苦苦追求,為中國做出了重大貢獻。先生的杰出成就不僅屬于中國,而且影響世界”可以看出贊賞了袁隆平為中國農業科技贏得了世界聲譽,故B項正確;袁隆平的科技成就有利于解決世界人民的溫飽問題,但還沒有解決,故A項錯誤;袁隆平的科技成就解決的是溫飽問題,不是小康問題,故B項錯誤;C項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錯誤。14、(4分)【答案】D【解析】袁隆平發明秈型雜交水稻,提高了產量,有利于解決人的饑餓問題,故D正確;其他不符合材料“遠離饑餓”信息,排除。15、(4分)【答案】A【解析】鄧稼先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中國的“兩彈”元勛,因此本題選A。16、(4分)【答案】A【解析】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是1964年;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是1970年;秈型雜交水稻育成是1973年;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成功發射是2003年,依據時間排序,A正確。17、(4分)【答案】D【解析】票證制度的普遍實施,與科技發展無關;“革命樣板戲”廣泛流行以及教育戰線的“停課鬧革命”均是文革時期錯誤的探索,故ABC錯誤;D均屬于新中國科技成就,符合題干要求。18、(4分)【答案】D【解析】銀河系列巨型計算機,是我國在計算機領域取得的成就,故D項正確;一五計劃是1953年至1957年,第一顆原子彈是1964年,故A項錯誤;李四光地質力學理論確立是指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在研究中國和東亞構造的基礎上于20世紀40年代創立的一種構造地質學說,故B項錯誤。袁隆平雜交水稻研制成功是1973年,“大躍進”是1958年,故C項錯誤;19、(4分)【答案】A【解析】由材料“30年來,伴隨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可知,所述的科技成就應該是改革開放以后的成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BCD均是改革開放以后的成就,與題意不符;A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是在1973年,在改革開放之前,符合題意。20、(4分)【答案】D【解析】1964年10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故選D。21、(4分)【答案】C【解析】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發展尖端武器,是為了打破帝國主義國家核壟斷和核威脅,是科技強軍、強化國防建設的需要,是為了保衛國家的安全,維護世界的和平,A、B、D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C表述明顯錯誤,符合題意,故選C。22、(4分)【答案】C【解析】④時期屬于1970年——1975年,“東方紅一號”發射是在1970年,而秈型雜交水稻是在1973年,所以④時期肯定就是解讀完全正確的,故C正確。23、(4分)【答案】B【解析】由“當‘私糞’達到一定量的時候,就會變成‘公糞’,網絡也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公共廁所”可以分析出網絡不能隨便“泄‘私糞’”,要注意公德問題,故本題答案選B項;A項錯誤,題干中沒有體現“生活方式”;C項材料中沒有體現;D項錯誤,題干沒有體現利弊對比。24、(4分)【答案】D【解析】原子彈爆炸是1964年;氫彈爆炸是1967年;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是1970年;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是1965年,文革時期是1966-1976年,故D項正確。25、(4分)【答案】C【解析】袁隆平發明秈型雜交水稻解決了人們的饑餓問題,故C正確;其他不符合題意。26、(4分)【答案】D【解析】票證制度的普遍實施,與科技發展無關;“革命樣板戲”廣泛流行以及教育戰線的“停課鬧革命”均是文革時期錯誤的探索,故ABC錯誤;D均屬于新中國科技成就,符合題干要求。27、(4分)【答案】A【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70年,“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升空標志中國開始進入航天時代,故A項錯誤,但是符合題意;“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升空也表明我國空間技術的發展,故B項正確,但是不符合題意;“兩彈一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擴大了國際影響,故C項正確,但是不符合題意;“南優二號”雜交水稻的培育,有助于解決未來世界性饑餓問題,故D項正確,但是不符合題意。所以本題答案為A項。28、(4分)【答案】D【解析】題干時間“改革開放后”即1978年后。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是1965年,A錯誤;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升空是1970年,B錯誤;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是1973年,故C錯誤;中國第一顆實用通信廣播衛星成功發射是1986年,D正確。29、(4分)【答案】A【解析】由材料“30年來,伴隨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可知,所述的科技成就應該是改革開放以后的成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BCD均是改革開放以后的成就,與題意不符;A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是在1973年,在改革開放之前,符合題意。30、(4分)【答案】B【解析】袁隆平是著名的水稻專家,他的最大貢獻是在農業科技領域成功研究出雜交水稻。故B正確;A屬于航天工程;C是生物工程;D屬于信息技術。31、(4分)【答案】C【解析】1970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1984年4月,長征三號火箭成功地發射了我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楊利偉)飛船發射成功,1990年開始進入國際衛星發射市場。故答案選C。32、(4分)【答案】C【解析】中國于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臺每秒向量運算一億次的“銀河”巨型計算機系統。這不屬于文革時期,故A錯誤。中國于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這不屬于文革時期,故B錯誤。袁隆平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培育水稻良種,1973年成功培育秈型雜交水稻南優2號,畝產可達650千克以上。這是文革時期的成就,故C正確。中國于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臺每秒向量運算一億次的“銀河”巨型計算機系統。這不屬于文革時期,故D項錯誤。1964年,我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標志著中國國防現代化進入一個新階段。這不屬于文革時期,故D錯誤。33、(4分)【答案】D【解析】由時間“1979-1984年間”,當時我國進行農村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農產品購銷制度,允許自由買賣,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再加上雜交水稻的推廣,從而成為新中國建立以來糧食數量增長最快的時期。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還是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故排除ABC,選D。34、(4分)【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袁隆平的科技成就被稱為“第二次綠色革命”,主要是他的秈型雜交水稻大大提高了糧食產量,為解決是世界糧食問題做出了貢獻,故B項正確;秈型雜交水稻和消除環境污染無關,故A項錯誤;袁隆平的科技成就是農業領域不是空間領域,故C項錯誤;袁隆平沒有獲得諾貝爾獎,故D項錯誤。35、(4分)【答案】C【解析】材料“向迄今由美、英、蘇、法四國組成的壟斷體制打進了一個楔子,進一步提高了中國的發言權”是外電評論原子彈爆炸成功打破美蘇等國的核壟斷,故選C;導彈發射成功屬于一般性國防科技,排除B;“神舟五號”發射于2003年,當時蘇聯解體了,排除A;銀河I號計算機不屬于國防科技,排除D。36、(4分)【答案】C【解析】注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1965年”“人工合成蛋白質”,由此判斷是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故C正確。37、(4分)【答案】C【解析】我國由改革開放初期的“以市場換技術”到2006年的“創新型國家的目標”,這一變化說明我國科技開始走向了創新,故C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歐美對中國技術封鎖日益嚴格,故A項錯誤;我國科技過于落后不符合史實,故B項錯誤;“以市場換技術”戰略為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故D錯誤。38、(4分)【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雜交水稻之父”是指袁隆平,故C項正確;AD項是物理學方面的代表人物,排除;B項是航天員,排除。39、(4分)【答案】C【解析】材料說明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重視科技投入,導致經濟效益明顯增多,說明科技與經濟生活日益緊密結合,故C項正確;科教興國提出是1995年,與時間不符合,故A項錯誤;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是21世紀初,故B項錯誤;材料說明的是科技與經濟的結合,不是說明科技獎勵制度的作用,故D項錯誤。40、(4分)【答案】A【解析】本題的題眼“與牛頓和愛因斯坦的科學貢獻密切相關”。①與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質能方程)相關,②與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相關,且都在十年“文革”期間。而③培育雜交水稻優良品種屬于生物工程成就,④成功發射“神舟5號”宇宙飛船是在改革開放時期,需要排除。故排除BCD,選A。二、非選擇題(本題共計4小題,共計40分)41、(10分)【答案】(1)技術:雕版印刷術、活字印刷術。意義:節省了雕版的費用,提高了印制效率,以經濟、方便的形式推進了文化的傳播。(2)意義:是對科學技術在當代生產力和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大變革作用的理論概括,成為“科教興國”戰略的理論基礎;推動了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成就:掌握衛星回收技術和“一箭多星”技術;成功發射“神舟號”宇宙飛船。【解析】(1)本題主要考查古代中國的印刷術成就,旨在考查再認再現相關所學的能力。第一小問“印刷技術”注意設問要求“唐”、“北宋”,結合所學即可得出“雕版印刷術”、“活字印刷術”的結論;第二小問“意義”可從節省印刷費用、提高印刷效率等角度思考作答。(2)本題主要考查新時期的科技成就,旨在考查再認再現相關所學的能力。第一小問“意義”可從對“科教興國”戰略的影響、促進科技的發展等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問“舉例”,注意設問要求“空間技術領域和運載火箭研究方面”,結合所學即可得出“掌握衛星回收技術和‘一箭多星’技術”、“成功發射‘神舟號’宇宙飛船”的結論。42、(10分)【答案】(1)成就;提出了物體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形成了經典力學體系。(2)科學家:法拉第。意義:為發電機的研制奠定了理論基礎。(3)成就:選育出雜交水稻新品種(或南優2號)。問題:未來世界性饑餓問題(或世界性糧食問題)。【解析】(1)本題考查牛頓在物理學方面的成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牛頓在物理學方面的成就主要有:于1687年出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提出了物體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形成了經典力學體系等。(2)本題考查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及其意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31年英國物理學家邁克爾·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對于后世最重要的意義在于為發電機的研制奠定了理論基礎。(3)本題考查袁隆平的科技成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袁隆平最突出的科學成就是:1973年,他選育出雜交水稻新品種——南優2號。這不僅大大提高了中國的水稻產量,也被認為有助于解決未來世界性饑餓問題。43、(10分)【答案】(1)《九章算術》提出了田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礦用照明與安全標識設備考核試卷
- 毛巾類制品的庫存控制與倉儲管理考核試卷
- 勞務派遣服務的客戶關系優化策略制定與執行評估考核試卷
- 石膏在輕質隔墻板制造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生態環境監測在環境教育中的重要性考核試卷
- 電視機修理操作流程考核試卷
- 堿金屬與水的反應研究考核試卷
- 紡織機械的智能工廠運營管理策略優化考核試卷
- 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舞蹈與健康》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水利電力職業學院《清代宮廷文化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小班數學課件《拼一拼-數一數》
- 網球推廣計劃和方案
- FUJI-FLEXA編程流程-課件
- 2023《高等教育法規》考試復習題庫(核心400題)
- 云平臺總體建設方案1
- 第五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發展(一)
- 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創新實踐能力賽題庫(附答案)
- 平頂山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語文》備考試題庫(含答案)
- 火災事故中的緊急搶救與復蘇技巧
- 學校保安、宿管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標
- (中職)ZZ017數字產品檢測與維護賽項規程(師生同賽)(5月10日更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