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7游褒祥山記(時間:45分鐘滿分:60分)積累與運用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A.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B.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ɡuān)C.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xiànɡ)之D.何可勝(shènɡ)道也哉解析D項,“勝”讀shēnɡ。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A.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瑰:珍奇B.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窮:窮盡、終極,用作動詞,到達洞的盡頭C.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謬:錯誤D.其文漫滅漫:指文字、圖等因磨損或浸水受潮而模糊不清解析C項,謬:弄錯,使……錯。答案C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4分)A.①其后名之曰褒禪②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B.①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②此予之所得也C.①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②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D.①功如丘山,名傳后世②此世所以不傳也解析A項①命名②識其本名,動詞。B項①能夠②得到的。C項①觀察②景象。D項流傳。答案D4.對下列各句中“其”的分類正確的一項是()(4分)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②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③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④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⑤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⑥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⑦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⑧其孰能譏之乎?⑨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⑩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A.①③④⑤⑥⑨⑩/②/⑦⑧B.①③④⑤⑥⑦⑨/②/⑧/⑩C.①③④⑤⑥⑨/②/⑦⑧/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解析①③④⑤⑥⑦⑨第三人稱代詞;②代詞,我們;⑧表反問的語氣;⑩代詞,自己。答案B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4分)A.蓋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C.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解析C項古今皆為“深入地思考”;A項古為“十分之一”,今為“數詞”;B項古為“不尋常”,今為“程度副詞”;D項古為“到”,今為“達到某種程度或另提起一事”。答案C閱讀與鑒賞一、課內精讀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6~9題。于是予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6.下列加點的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5分)[eq\b\lc\\rc\(\a\vs4\al\co1(①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②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eq\b\lc\\rc\(\a\vs4\al\co1(③無物以相之,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A.①②兩句的“非”都是“不”的意思,③④兩句的“相”都是“互相”的意思。B.①句“非”表示否定判斷,②句“非”是“不”的意思;③句“相”是“幫助”的意思,④句“相”是“互相”的意思。C.①句“非”是“不”的意思,②句“非”表示否定判斷;③句“相”是“互相”的意思,④句“相”是“輔助”的意思。D.①②兩句的“非”都是否定副詞;③句“相”是“幫助”的意思,④句“相”是“仔細看”的意思。答案B7.下列各句中的“而”字與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5分)例句: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A.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B.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C.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D.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解析例句與B項均為轉折關系,A、C項是遞進關系,D項表并列。答案B8.作者強調“于險遠”處得“非常之觀”要有幾個條件?分析正確的一項是()(5分)A.三個:力、志、不隨以止B.四個:力、志、物、不隨以止C.五個:有志、力、物、己不悔、人不譏D.三個:有力、有志、有物相之解析結合課文領會。答案D9.對這段文字分析錯誤的一項是()(5分)A.這段文字闡述了要到險遠之處,觀“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需要有堅定的志向、足夠的力量和一定的外物幫助。B.作者的心得是:盡了自己的志向而沒有達到,可以不后悔。C.作者特別強調“志”——志向、意志,這和他后來百折不撓地推行新法的精神是一致的。D.作者在“然力足以至焉……其孰能譏之乎”一句中采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強調“盡吾志”的重要性。解析D項,此處沒有采用舉例論證的方法。答案D二、課外拓展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浣花溪記[明]鐘惺出成都南門,左為萬里橋。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如玦,如帶,如規,如鉤;色如鑒,如瑯玕,如綠沉瓜,窈然深碧,瀠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專名,則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行三四里為青羊宮,溪時遠時近,竹柏蒼然,隔岸陰森者盡溪,平望如薺,水木清麗,神膚洞達。自宮以西,流匯而橋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縣,或所云“江從灌口來”是也。人家住溪左,則溪蔽不時見,稍斷則復見溪,如是者數處,縛柴編竹,頗有次第。橋盡,一亭樹道左,署曰“緣江路”。過此則武侯祠。祠前跨溪為板橋一,覆以水檻,乃睹“浣花溪”題榜。過橋,一小洲橫斜插水間如梭。溪周之,非橋不通,置亭其上,題曰“百花潭水”。由此亭還,度橋,過梵安寺,始為杜工部祠。像頗清古,不必求肖,想當爾爾。石刻像一,附以本傳,何仁仲別駕署華陽時所為也。碑皆不堪讀。鐘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遠,東屯險奧,各不相襲。嚴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難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門一段奇耳。窮愁奔走,猶能擇勝,胸中暇整,可以應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貞子時也。時萬歷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頃之霽。使客游者,多由監司郡邑招飲,冠蓋稠濁,磬折喧溢,迫暮趣歸。是日清晨,偶然獨往。楚人鐘惺記。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色如鑒,如瑯玕鑒:鏡子。B.溪周之,非橋不通周:周圍。C.則溪蔽不時見蔽:(被)遮住。D.碑皆不堪讀堪:能夠。解析B項,周:環繞,圍護。答案B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eq\b\lc\{\rc\(\a\vs4\al\co1(過此則武侯祠,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B.eq\b\lc\{\rc\(\a\vs4\al\co1(自宮以西,流匯而橋者三,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C.eq\b\lc\{\rc\(\a\vs4\al\co1(則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微波入焉))D.eq\b\lc\{\rc\(\a\vs4\al\co1(乃睹“浣花溪”題榜,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解析A項動詞,就是;B項介詞,往/介詞,因;C項代詞,那兒/兼詞,“于之”譯為“到那兒”;D項連詞,于是,就/副詞,竟然。答案A1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代漢語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A.縛柴編竹,頗有次第B.一亭樹道左,署曰“緣江路”C.患難之于朋友大矣哉D.胸中暇整,可以應世解析D項古義是兩個詞,“可”譯為“可以”,“以”譯為“憑借”。今義為能愿動詞。答案D13.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第一段作者以大手筆一氣從總體上描述了浣花溪下游的三大特點:“纖秀長曲”、“窈然深碧”、“瀠回城下”。B.這篇明代游記散文遠承酈道元《水經注》、柳宗元《永州八記》的清峻風格,而又創以己意,顯示了竟陵派特有的造語冷雋、句式短小、節奏峭拔、用字簡省的筆法,不失為明代游記散文中的上乘之作。C.在本文中,作者借游覽浣花溪表達了對諸葛亮和杜甫的由衷懷念和深深敬意。D.本文于記游的同時贊賞杜甫在窮愁奔走中猶能擇勝地而居的安詳心態和豁達胸懷。解析文中并沒有表達對諸葛亮的懷念。答案C14.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竹柏蒼然,隔岸陰森者盡溪,平望如薺。(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窮愁奔走,猶能擇勝,胸中暇整,可以應世。(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出城欲雨,頃之霽。(2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青竹翠柏郁郁蔥蔥,對岸濃蔭森森是溪的盡頭,遠遠望去像一片薺菜。(2)在艱難潦倒中流離奔波,卻仍能選擇勝地處身,胸襟安閑從容,可以應付世事。(3)出城時像是要下雨的樣子,不一會兒又放晴了。【參考譯文】出成都城南門,左邊是萬里橋。向西折行,顯得細而美、長而彎,所見像套連的圈兒,像開口的玉環,像帶子,像圓規,像彎鉤;水色像明鏡,像碧玉,像濃綠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現出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著的,都是浣花溪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帶,然后才有“浣花溪”這一專門的名稱,這是因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里。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宮,溪流一會兒遠一會兒近。青竹翠柏郁郁蔥蔥,對岸濃蔭森森是溪的盡頭,遠遠望去像一片薺菜,水光樹色,清幽而絢麗,使人表里澄澈,神清氣爽。自青羊宮以西,有三處地方的溪流匯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橋,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轎夫說通向灌縣,或許這就是所謂“江從灌口來”吧。溪的左邊住有人家,這時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見;稍有空缺,溪水又重新展現在眼前,像這樣的情形有好幾處,溪岸人家用樹枝、竹條編扎成門戶和籬墻,很是齊整。橋的盡頭,路左邊立著一座亭子,題寫著“緣江路”幾個字。過了這里就到了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橋跨越溪身,橋上有臨水的欄桿覆圍著,到此才看見題著“浣花溪”字樣的匾額。過了橋,是一片小小的陸地,像梭子那樣橫斜著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環繞著它,沒有橋便無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題字為“百花潭水”。從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過橋,經過梵安寺,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畫得十分清朗古樸,不見得一定強求惟妙惟肖,但想來杜甫應當是這個模樣。還有一塊碑石上的肖像,附著杜甫的傳記,是通判何仁仲代理華陽縣令時所制作的。碑文都沒法讀了。鐘子說:杜甫的兩處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環境幽遠,在夔州東屯的地方險僻,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