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鴻業版宏觀經濟學題庫完整_第1頁
高鴻業版宏觀經濟學題庫完整_第2頁
高鴻業版宏觀經濟學題庫完整_第3頁
高鴻業版宏觀經濟學題庫完整_第4頁
高鴻業版宏觀經濟學題庫完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鴻業版宏觀經濟學題庫

第十二章國民收入核算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各項中,能計入GDP的有(

A.家庭主婦的家務勞動折合價值B.出售股票的收入

C.拍賣畢加索作品的收入D.為他人提供服務所得的收入

2、能計人GDP的是(B)o

A.居民購買的二手車B銀行向某企業收取的一筆貸款利息

C.企業購買的原材料D.家庭購買普通股票

3、"面粉是中間產品"這一命題(C)o

A.一定是不對的B.一定是對C.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不對的D.以上三種說法全對

4、如果個人收入等于5700元,而個人所得稅等于900元,消費等于4300元,利息支付為100元,

個人儲蓄是400元,那么他的個人可支配收入為(B)0

A.5000元B.4800元C.4700元D.4000元

5.下列哪一項不列入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B)。

A.出口到國外的一批貨物B.政府給貧困家庭發放的一筆救濟金

C.經紀人為一座舊房屋買賣收取的傭金D.保險公司收到的一筆家庭財產保險

6.一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大于國民生產總值,說明該國公民從外國取得的收入(B)外國公民從該

國取得的收人。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7、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最終產品是指(C)。

A.有形的產品B.無形的產品

C.既包括有形的產品,也包括無形的產品D.供以后的生產階段作為投入的產品

8.已知某國的資本品存量在年初為10000億美元,它在本年度生產了2500億美元的資本品,資本

消耗折舊是億美元,則該國在本年度的總投資和凈投資分別是()

2000A0

A.2500億美元和500億美元B.12500億美元和10500億美元

C.2500億美元和2000億美元D.7500億美元和8000億美元

9.下列說法錯誤的是(D)。

A.GDP和GNP都是流量概念B.GDP是地域概念,GNP是國民概念

C.GDP和GNP都是以市場交換為基礎D.GDP和GNP是同一概念,沒有區別

、下列應該計入的有)

10GNP(Co

A.一輛新汽車的價值B.一臺磨損的機器的替代品

C.一輛二手車按其銷售價格的價值D.一輛經過整修過的汽車所增加的價值

11.如果某國名義GDP從1990年的10000億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25000億美元,物價指數從1990

年的100增加到2000年的200,若以1990年不變價計算,該國2000年的6口「為(B)0

A.10000億美元B.12500億美元C.25000億美元D.50000億美元

.在國民收入支出法核算中,住房是屬于)

12(B0

A.家庭消費支出B.企業投資支出C.政府購買支出D.以上都不是

13.下列關于國民生產總值說法正確的有(D)。

A.一年內一個經濟中的所有交易的市場價值

B.一年內一個經濟中交換的所有商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C.一年內一個經濟中交換的所有最終商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D.一年內一個經濟中生產的所有最終商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14.如果一個社會體系的消費支出為6億美元,投資支出為1億美元,間接稅為1千億美元,政府

用于商品和勞務的支出為1.5億美元,出口額為2億美元,進口額為1.8億美元,則下列正確的是

(B)。

A.NNP為8.7彳乙美元B.GNP為8.7彳乙美元

C.GNP為7.7彳乙美元D.NNP為7.7彳乙美元

15、下列哪一項計入GDP?(D)

A.購買一輛用過的舊自行車B.購買普通股票

C.汽車制造廠買進10噸鋼板D.銀行向某企業收取一筆貸款利息

16.在一個有家庭、企業、政府和國外部門構成的四部門經濟中,GDP是(A)的總和?

A.消費、總投資、政府購買支出和凈出口B.消費、凈投資、政府購買支出和凈出口

C.消費、總投資、政府購買支出和總出口D.工資、地租、利息和折舊

17.假設2000年的名義國民生產總值為500億美元,如果2005年國民生產總值的計算價格比基年

翻了一番,并且實際產出比基年增加了則年的名義國民生產總值為(

50%,2005C)0

A.750億美元B.1000億美元C.1500億美元D.2000億美元

18.存在閑置資源的條件下,如果政府購買支出增加,那么GDP將(D)。

A.減少但減少量小于政府購買支出的增加量

B.減少但減少量多于政府購買支出的增加量

C.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政府購買支出的增加量

D.增加,其增加量多于政府購買支出的增加量

19.下列哪一項計入GDP(D)。

A.一家公司購買一幢舊樓B.購買普通股票

C.一家供應商向制造個人電腦的公司出售電腦芯片D.顧客在餐館支付餐費

20.如果兩鄰居相互幫忙,一個為對方修水電,一個為對方修自行車,都向對方付費,他們的行為

導致GDP的值(A)。

A.增加B.減少C.沒有影響D.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少

21.不列入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是(C)。

A.出口到國外的一批貨物B.經紀人為一座舊房買賣收取的一筆傭金

C.政府給貧困家庭發放的一筆救濟金D.保險公司收到一筆家庭財產保險費

22.GNP與NNP不同在于(B)。

A.價格變化B.折舊C.生產能力的提高D.技術水平的差異

.國內生產總值是下面哪一項的市場價值(

23A)o

A.一年內一個經濟中生產的所有最終商品和勞務

B.一年內一個經濟中交換的所有商品和勞務

C.一年內一個經濟中交換的所有最終商品和勞務

D.一年內一個經濟中的所有交易

帳戶不反映以下哪一項交易(

25.GDPB)0

A.賣掉以前擁有的住房時,付給房地產經紀商6%的傭金B.在游戲中贏得的100美元

C.新建但未銷售的住房D.向管道工維修管道支付的工資

25.當實際GDP為175億美元,GDP價格縮減指數為160時,名義GDP為(C)。

A.110億美元B.157億美元C.280億美元D.175億美元

26.如果當期價格低于基期價格,那么(D)。

A.實際GDP等于名義GDPB.實際GDP小于名義GDP

C.實際GDP和名義GDP是同一回事D.實際GDP大于名義GDP

28.下列哪一項計入GDP(D)。

A.購買一輛用過的舊自行車B.購買普通股票

C.汽車制造廠買進10噸鋼板D.晚上為鄰居照看兒童的收入

29.假設第1年即基年有當期美元產出為$500,如果第8年價格縮減指數翻了T音而實際產出增加

了50%,則第8年的當期美元產出等于(B)。

A.$2000B.$1500C.$1000D.$750

31.凈出口是指(C)。

A.出口加進口B.全部產品無內銷,均出口C.出口減進口D,進口減出口

32.已知某國的資本品存量在年初為100億美元,它在本年生產了25億美元的資本品,資本折舊是

20億美元,則該國在年度的總投資和凈投資分別是(A)。

A.25億美元和5億美元B.125億美元和105億美元

C.25億美元和20億美元D.75億美元和80億美元

33.在國民收入核算體系中,計入的政府支出是(C)。

A.政府購買物品的支出B.政府購買物品和勞務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轉移支付之和

C.政府購買物品和勞務的支出D.政府工作人員的薪金加上政府的轉移支付

34.在國民收入核算中,個人收入包括(D)。

減(A.社會保險金B.公司所得稅C.公司未分配利潤)加D.轉移支付

35.下面不屬于總需求的是(B)o

A.政府購買B.稅收C.凈出口D.投資

36.社會保障支付屬于(C)0

A.政府購買支出B.稅收C.轉移支付D.消費

37.下列第(D)項不屬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租金B.銀行存款利息C.紅利D.養老金

38.正確的統計恒等式為(A)。

A.投資三儲蓄B.投資三消費C.總支出-投資三總收入-儲蓄D.儲蓄三消費

39.從國內生產總值減下列哪項成為國內生產凈值(C)o

A.直接稅B.原材料支出C.折舊D.間接稅

40.被經濟學家視為投資的是(D)。

A.購買新公司的債券B.購買公司的股票C.居民出售二手房D.以上都不是。

41.宏觀經濟學的核心理論是(D)0

A.失業理論B.通貨膨脹理論C.價格理論D.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42.通過(D),我們避免了重復計算的問題。

A.計算GDP時使用增加值法B.剔除以前生產產品的市場價值

C.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場交易的商品D.A與B。

43.下列各項中,能計入GDP的交易是(C)0

A.國內居民購買了一臺二手海爾電視機B.國內家庭購買200股海爾普通股票

C.海爾電器庫存增加電視機1萬臺D.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崗工人提供失業救濟金

二、名詞解釋

1.名義國內生產總值2.潛在的國民生產總值3.國內生產總值4.流量和存量5.GDP折算

指數6.個人可支配收人7.折舊8.奧肯定律9.中間產品10.實際國內生產總值

三、簡答題

1、為什么要計算實際GDP?名義GDP和實際GDP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名義GDP(NominalGDP),是指按產品和勞務的當年銷售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實際GDP(RealGDP),是指按產品和勞務某一基年的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產品的

價格變化是經常發生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直接用名義GDP指標比較各年的總產出水平,勢必包含

虛假的信息,因為總產出的變化可能是由價格變化的因素引起的,因此為了準確地比較各年的總產

出水平,就必須剔除GDP統計中價格因素的影響。一般我們用GDP價格矯正指數,即名義國內生產

總值與實際國內生產總值之比,來進行名義國內生產總值與實際國內生產總值的換算。GDP價格矯

正指數衡量了和某一基年相比,報告期各產品的價格平均變化的幅度。

2、如果甲乙兩國合并成一國,對GDP總和會有何影響?

兩國合并后GDP總和會增加。

(1)因為在不合并的情況下,甲乙兩國會有貿易往來,如,甲國向乙國出口100萬美元的產品,

乙國向甲國出口80萬美元的產品,則甲國有20萬美元。(100-80)計入GDP,乙國則相應計入-20萬

美元;這樣,從兩國GDP加總來看,這些產品歸于對外貿易計人GDP的價值之和為0。

(2)一旦合并,對外貿易則變成了甲乙兩地區的國內往來,那么按最終產品的價值來計算支出或者

收入,甲地區最終產品價值100萬美元,乙地區最終產品價值80萬美元,這些產品計入GDP應為

180萬美元(100+80)。

3、國內生產總值的統計口徑中是否包括中間產品的核算?

答: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包括了對中間產品的核算。雖然國內生產總值的統計口徑是最終產品

的價值,而沒有對中間產品的價值進行統計,但這樣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重復計算。實際上,在最終

產品的產值中已經包含了所有中間產品生產過程中創造的新價值。因此,在這個意義上,中間產品

的生產已經計入了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中。

4、為什么用收入法、支出法、生產法核算的GDP是相等的?

答:在簡單的社會經濟中,如果凡生產出來的最終產品都被賣掉,那么,生產出來的最終產品

的總價值等于最終產品的總銷售收入,也就是購買最終產品的總支出。所以用“生產法”計算得到的

"總產出"=用"支出法”計算得到的“總支出"。最終產品的總銷售收入被分配成工資、利潤、租金和利

息等,形成家庭的收入。因此,總收入=總產出=總支出。

5、計算GDP時為什么只計算最終產品的價值而不計算中間產品的價值?

答:由于中間產品的價值已轉移到了最終產品中,核算GDP肘,如果計算中間產品價值,會造

成重復計算的問題。

6、試比較國內生產總值統計的三種方法。

答:國內生產總值的統計有三種方法:生產法、支出法和收入法。生產法,又稱為部門法,是

通過加總各生產部門的增加值來計算國內生產總值。支出法,又稱為最終產品法,是從產品的最終

使用者出發,將一定時期內購買各項最終產品的支出加總來計算國民生產總值,一般表示為:GDP=

消費支出+投資支出+政府購買支出+凈出口。收入法,又稱為要素支付法,是從收入的角度出發,

將生產要素提供者所得到的收入加總來計算國內生產總值,一般表示為:GDP=工資+利息+租金+利

潤+企業間接稅+資本折舊等,也可表示為國內生產總值=消費支出+儲蓄+政府稅收。

7、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能否根據產品的屬性進行區分?

答: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不能根據產品的屬性進行區分。在國民收入核算中,區分某一產品所

屬于中間產品還是最終產品,只能根據產品是否進入最終使用者手中加以區分。如果一件產品沒有

進入消費者手中進行消費,而是用于再出售而供生產其他產品,則屬于中間產品范疇,只有最后被

使用者購買并消費的產品和勞務才能說是最終產品。

8、簡述GDP、NDP、NI、PI、DPI含義及這五個經濟總量之間的關系。

答:1)GDP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指一年)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

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2)NDP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一定時期內財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即新增價值。

NDP=GDP-D

3)NI是一國生產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時期內從生產中應該得到的報酬,即

NI=NDP一企業間接稅-企業轉移支付+政府給企業的補貼

4)PI指一年內一國個人所得實際收入的總和,即

PI=NI一公司未分配利潤一公司所得稅一社會保險稅+政府給個人的轉移支付或PI=NI-

公司利潤+政府個人轉移支付+紅利

5)DPI是指一個人收入扣除個人繳納稅,即

DPI=PI-個人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遺產稅)

四、計算題

1.某年發生如下經濟活動:

⑴一銀礦公司支付7.5萬美元給礦工開采了50千克銀賣給銀器制造商,售價10萬美元。

(2)銀器制造商支付5萬美元工資給工人制造了一批餐具售賣給顧客,售價40萬美元。

求:⑴用支出法(最終產品)計算GDP;

()在生產活動中賺得的工資和利潤各是多少?用收入法計算

2GDPO

解:⑴餐具是最終產品,GDP為40萬美元

⑵生產過程中,工資=75+5=12.5(萬美元);

利潤=售價一成本銀礦利潤=10-7.5=2J5銀器商利潤=40-10—5=25

..總利潤=2.5十25=27.5收入法計算GDP=工資+利潤=12.5+27.5=40(萬美元)

2.假如某國企業在本國的收入為200億元,在國外的收入為50億元;該國國民在本國的勞動收入為

120億元,在國外的勞動收入為10億元;外國企業在該國的收入為80億元,外國人在該國的勞動收

入為12億元,試求:該國的GNP和GDP。

解:該國的GNP=本國企業在國內的收入+本國企業在國外的收入+本國國民在國內的收入+本

國國民在國外的收入=200+50+120+10=380億元;

該國的6口「=本國企業在國內的收入+外國企業在國內的收入+本國國民在國內的收入+外國國

民在國內的收入=200+80+120+12=412億元。

3.設有某國的國民經濟數據如下(單位:億美元)。

個人租金收入318折舊2873政府對企業的補貼46

個人消費支出16728間接稅2123政府購買5347

統計誤差-6總投資3953出口3398

雇員報酬15963公司利潤1827進口3165

企業轉移支付105利息1798財產所有者收入1306

請分別用支出法和收入法計算GNP。

解:支出法:

GNP=個人消費支出+總投資支出+政府對產品的勞務的購買支出+凈出口

=C+I+G+(X-M)=16728+3953+5347+(3398-3165)=26261(億美元)

收入法:

GNP=國民生產凈值+折舊=(國民收入+企業間接稅)+折舊=[(個人租金收入+雇員報酬+利息收

入+財產所有者收人+公司利潤+企業轉移支付-政府對企業的補貼+統計誤差)+企業間接稅]+折舊

=[(318+15963+1798+1306+1827+105-46-6)+2123]+2873=26261(億美元)

4.假設一個國家有以下國民經濟統計資料:凈投資130億美元,凈出口20億美元,折舊60億美

元,政府轉移支付100億美元,企業間接稅80億美元,政府購買220億美元,社會保險金120億美

元,個人消費支出700億美元,公司未分配利潤90億美元,公司所得稅65億美元,個人所得稅85

億美元。

試計算:⑴國民生產總值GNP;(2)國民生產凈值NNP;⑶國民收入NI;⑷個人收入PI;(5)

個人可支配收入DPI。

解:⑴國民生產總值GNP=C+I+G+(X-M)=700+(130+60)+220+20=1130億美元

⑵國民生產凈值NNP=國民生產總值GNP-折舊=1130-60=1070億美元

⑶國民收入NI=國民生產凈值NNP-間接稅=1070-80=990億美元

⑷個人收入內=國民收入NI+轉移收入-轉移支出=NI+政府轉移支付-公司未分配利潤-公司所得

稅-社會保險金=990+100-90-65-120=815億美元

(5)個人可支配收入PDI=j人收人PI-個人所得稅=815-85=730億美元

5.假定一國有下列國民收入統計資料(單位: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為5000億美元,個人可支配收

入為4100億美元,政府預算赤字為200億美元,個人消費支出為3800億美元,貿易赤字是100億

美元。試計算:⑴儲蓄S;⑵投資I;⑶政府支出G。

解:⑴由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消費支出+儲蓄可知:

儲蓄S=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消費支出=4100-3800=300億美元

⑵從國民收入核算的宏觀經濟恒等式可知:投資=儲蓄。并且從廣義上說,儲蓄是包含私人部

門、政府部門和國外部門的儲蓄:私人部門的儲蓄即為個人可支配收入扣除個人消費支出后的余額;

政府部門的儲蓄表現為政府財政的盈余(或財政赤字);國外部門的儲蓄表現為貿易順差(或貿易赤字

即逆差)。因此:

投資I=私人部門的儲蓄+政府部門的儲蓄+國外部門的儲蓄=300+(-200)+100=200億美元

(3)由國民生產總值GNP=C+I+G+(X-M)可知:

政府支出G=GNP-[C+I+(X-M)]=5000-(3800+200-100)=1100億美元

6.假定國內生產總值是5000,個人可支配收入是4000,政府預算赤字是200,消費是3500,貿易

赤字是100(單位:億美元)。試計算:⑴儲蓄;⑵投資;⑶政府購買支出。

解:(1)S=DPI-C=4000-3500=500

(2)用I代表投資,SP、Sg、SF分別代表私人部門、政府部門和國外部門的儲蓄,則Sg=T-

g=BS,這里T代表政府稅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預算盈余,在本題中,Sg=T-

g=BS=-200o

SF代表外國部門的儲蓄,則外國的出口減去進口,對本國來說,則是進口減去出口,本題中為

100,因此,I=SP+Sg+SF=500-200+100=400

(3)G=5000-3500-400-(-100)=1200

l.D2.B3.C4.B5.B6.B7.C8.A9.D10.Cll.B12.B13.D14.B15.D16.A17.C

18.D19.D20.A21.C22.B23.A24.B25.C26.D27.B28.D29.B30.A31.C32.A

33.C34.D35.B36.C37.D38.A39.C40.D41.D42.D43.C

第十三章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一、單項選擇題

1.在兩部門模型中,如果邊際消費傾向值為0.8,那么投資乘數值為(C)。

A.1.6B.2.5C.5D,4

2.根據生命周期的消費理論,退休期人們的生活水平(C)。

A.下降B.提高C.不變D.不確定

3.根據托賓的“q"理論,如果q值大于1,則(A)0

A.新建企業合適B.購買舊企業C.兩者都一樣D.無法確定

4.如果邊際消費傾向為0.8,那么增加100億美元投資將導致國民收入增加(C)億美元。

A.100B.200C.500D.800

5.下面哪一種情況可能使國民收入增加最多?(A)。

A.政府增加基礎設施技入100億美元B.政府增加轉移支付100億美元

C.政府減少個人所得稅100億美元

D.在稅率為33%的情況下,政府增加購買和稅收各100億美元

6.消費函數的斜率取決于(A)。

A.邊際消費傾向B.與可支配收入無關的消費的總量

C.平均消費傾向D.由于收入變化而引起的投資總量

7.市場的利率提高,銀行的準備金會(A)。

A.增加B.減少C.不變D.以上情況都有可能

8.已知某國的資本品存量在年初為10000億美元,它在本年度生產了2500億美元的資本品,資本消

耗折舊是2000億美元,則該國在本年度的總投資和凈投資分別是(A)。

A.2500億美元和500億美元B.12500億美元和10500億美元

C.2500億美元和2000億美元D.7500億美元和8000億美元

9.如果個人收入為570元,個人所得稅為90元,個人消費為430元,個人儲蓄為40元,利息支付

為元,則個人可支配收入為)

10(A0

A.560元B.480元C.470元D.430元

10.根據凱恩斯消費理論,隨著收入增加(C)。

A.消費增加、儲蓄下降B.消費下降、儲蓄增加

C.消費增加、儲蓄增加D.消費下降、儲蓄下降

根據相對收入假說,若某年收入下降,則該年()

11.APCC0

A.提高B.下降C.不變D.不確定

12.如果邊際儲蓄傾向為0.3,投資支出增加60億元,可以預期,這將使得均衡GDP增加(D)億

JLio

A.20B.60C.180D.200

線性消費曲線與度線之間的垂直距離是()

13.45B0

A.自發性消費B.儲蓄C.可支配收入D.總消費

14.假定其他條件不變,廠商增加投資將引起(A)。

A.國民收入增加,消費水平提高B.國民收入增加,消費水平下降

C.國民收入減少,消費水平提高D.國民收入減少,消費水平下降

15.如果邊際消費傾向為0.8,那么增加100億美元的轉移支付將導致國民收入增加(B)億美元。

A.200B.400C.500D.800

16.假設總供給為540億美元,消費為460億美元,投資是70億美元,則在該經濟體系中

(B)。

A.計劃投資等于計劃儲蓄B,存貨中含有非計劃投資

C.存在非計劃儲蓄D.非計劃儲蓄等于計劃投資及非計劃投資

.長期消費函數的特征是()()

17C06

A.邊際消費傾向小于平均消費傾向B.邊際消費傾向大于平均消費傾向

C.邊際消費傾向等于平均消費傾向D.邊際消費傾向等于平均儲蓄傾向

18.在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以下哪種因素引起消費的減少(B)。

A.收入的增加B.價格水平的提高C.對某物的偏好的增加D.儲蓄減少

19.根據相對收入假說,下面哪種情況邊際消費傾向較高(D)。

A.生活水平較低B.社會地位較低C.發生經濟衰退D.周圍人群消費水平較高

20.人們在好的年景中儲蓄以便在不好的年景中提供額外消費的理論被稱為(C)。

A.凱恩斯消費函數B.生命周期假說C.持久性收入假說D.以上所有答案

21.在兩部門經濟中,均衡發生于(C)之時。

A.實際儲蓄等于實際投資B.實際的消費加實際的投資等于產出值

C.計劃儲蓄等于計劃投資D.總支出等于企業部門的收入

.如果,投資支出增加億元,可以預期這將導致均衡產出增加()

22MPS=0.360D0

A.20億元B.60億元C.180億元D.200億元

23.如果一個社會體系國民的消費支出為8億美元,投資支出為1億美元,間接稅為1億美元,政府

用于商品和勞務的支出為1.5億美元,出口額為2億美元,進口額為1.8億美元,則下列正確的是

(B)。

A.NNP是10.7彳乙美元B.GNP是10.7彳乙美元

C.GNP是9.7億美元D.NNP是9.7億美元

24.四部門經濟與三部門經濟相比,乘數效應(B)。

A.變大B.變小C.不變D.不一定

25.根據永久收入理論,永久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應該(A)當前邊際消費傾向。

A.大于B小于C.等于D均有可能

26.下面哪一種情況可以使得國民收入增加得最多?(A)

A.政府對高速公路的護養開支增加500億美元B.政府轉移支付增加500億美元

C.個人所得稅減少500億美元D企業儲蓄減少500億美元

27.個人可支配收入中,邊際儲蓄傾向若為0.25,則邊際消費傾向為(B)。

A.0.25B,0.75C.1.0D.0.64

28國民收入決定理論認為國民收入均衡水平決定于(C)。

A.總收入B.總投資C.總需求D.總供給

29.如果消費曲線是直線,那么,平均消費傾向(A)邊際消費傾向。

A.大于B.等于C.小于D.以上均不對

30.如果在45度線圖上,消費曲線向上移動,這意味著消費者(D)。

A.由于減少收入而減少儲蓄B.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儲蓄

C.不是由于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儲蓄增加D.不是由于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儲蓄減少

31.均衡的國民收入是指(D)。

A.一國每年所生產出的產品的貨幣價值B.總支出大于總供給時的國民收入

C.總支出小于總供給時的國民收入D.總支出等于總供給時的國民收入

32.乘數發生作用的條件是(B)0

A.社會上的各種資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B.社會上的各種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C邊際消費傾向小于OD.邊際消費傾向大于1

33.收入達到均衡水平時(D)。

A.非意愿存貨量為零B.計劃支出等于實際支出C.GNP沒有變動的趨勢D.以上都對

34.兩部門經濟的均衡國民收入決定條件是(C)。

A.消費等于儲蓄B.消費等于投資C.投資等于儲蓄D.收入等于投資

35.下列不會使均衡國民收入增加的情況是(D)。

A.稅收減少B.投資增加C.政府購買增加D.稅收增加

36.投資乘數和稅收乘數(A)。

A.都是雙向影響的B.都是單向影響的

C.看情況而定D.投資乘數是雙向影響的,而稅收乘數則是單向影響的

37.存在閑置資源的條件下,投資增加將使國民收入(C)0

A.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投資的增加量B.減少,且收入的減少量等于收入的增加量

C.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多于投資的增加量D.減少,且收入的減少量多于收入的增加量

38.在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在(C)時均衡下來。

A.儲蓄等于實際投資B.消費等于實際投資

C.計劃儲蓄等于計劃投資D.消費等于計劃投資。

39消費函數C=a+領(a>0,0<0<1)表明,平均消費傾向隨著可支配收入外的增加

(A

A.遞減B遞增C不變D.先遞減然后遞增

40.在產品市場兩部門經濟模型中,如果邊際消費傾向值為0=0.8,那么自主消費乘數值為

(C)。

A.1.6B.2.5C.5D.4

41儲蓄函數S=SO+sYd(S0<0,0<s<1)表明,平均儲蓄傾向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B)。

A.遞減B.遞增C.不變D.先遞減然后遞增

42.存在閑置資源的條件下,如果政府購買支出增加,那么GDP將(D)。

A減少但其減少量小于政府購買支出的增加量

B.減少,但其減少量多于政府購買支出的增加

C.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政府購買支出的增加量

D.增加,其增加量為△¥=!<§ag

.假定其他條件不變,稅收增加將引起國民收入(

43C)0

A.增加,但消費水平下降B.增加,同時消費水平提高

C.減少,同時消費水平下降D.減少,但消費水平上升

44.在產品市場四部門收入決定模型中,政府同時等量地增加購買支出與稅收,則GDP(C)。

A.將下降,且下降量等于稅收的增加量

B.將下降,但下降量少于稅收的增加量

C.將增加且增加量等于政府購買支出的增加量

D.將增加但增加量少于政府購買支出的增加量

45.在產品市場收入決定模型中,如果凈出口增加,則GDP(D)。

A.將下降,且下降量等于凈出口的增加量B.將下降,但下降量多于凈出口的增加量

C.將增加,且增加量等于凈出口的增加量D.將增加,且增加量多于凈出口的增加量

46.在短期,實際GDP可能(D)潛在GDP。

A.等于B.大于C.小于D.等于,也可能大于或小于

.在商品市場收入決定模型中,實際高于均衡,意味著()

47GDPGDPC0

A.儲蓄大于實際投資B.儲蓄小于實際投資

C.計劃儲蓄大于計劃投資D.計劃儲蓄小于計劃投資。

.在產品市場收入決定模型中,實際低于均衡意味著)

48GDPGDP,(D0

A.儲蓄大于實際投資B.儲蓄小于實際投資

C.儲蓄大于計劃投資D儲蓄小于計劃投資

49.在產品市場收入決定模型中,如果政府同時等量地增加轉移支付與稅收(定額稅),則GDP

(B)。

A.將下降B.不變C.將增加D.將增加,但增加量少于政府轉移支付的增加量

50.產品市場兩部門經濟中的投資乘數(B)三部門經濟中的投資乘數。

A.等于B.大于C.小于D.既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

51.產品市場三部門經濟中的投資乘數(B)四部門經濟中的投資乘數。

A.等于B.大于C.小于D.既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

52.若其他情況不變,所得稅稅率提高時,投資乘數(B)

A.將增大B.將縮小C.不變D.可能增大也可能縮小

.邊際消費傾向與邊際儲蓄傾向之和等于這是因為()

531,C0

A.任何兩個邊際量相加總是等于1B.MPC和MPS都是直線

C.國民收入的每一美元不是用于消費就是用于儲蓄D.經濟中的投資水平不變。

54.在凱恩斯45。線圖中,消費函數與45。線相交點的產出水平表示(D)。

A.凈投資支出大于零時的國民收入水平B.均衡的國民收入水平

C.消費和投資相等D.沒有任何意義,除非投資恰好為零

55.基于生命周期假說的消費函數強調的是(C)。

A.當前消費與財富積累的聯系B.當前儲蓄與當前收入的聯系

C.終身消費與終身收入的聯系D.當前儲蓄與當前消費的聯系

若計劃投資支出減少而使原來的均衡水平改變可以預期()

56.GDP,C0

A.GDP下降,但儲蓄S將不變B.GDP將下降,但儲蓄S將上升

C.GDP和儲蓄S都將下降D.GDP不變,但儲蓄S下降

二、名詞解釋

1.平均消費傾向2.對外貿易乘數3.相對收入假說4.重置投資5.邊際儲蓄傾向

6.政府支出乘數7.凱恩斯消費函數8.投資邊際效率9.投資乘數10.平衡預算乘數

11.生命周期消費理論12.平均儲蓄傾向13.加速原理資本一產量比率14.均衡國民收入

三、簡答題

1.簡述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

答:凱恩斯主義理論的消費心理規律認為:消費水平的高低會隨著收入多少的變動而變動,收

入越多,消費水平就越高。但是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消費數量的增加趕不上收入的增加,亦即邊

際消費傾向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呈現遞減的趨勢,一般來說,邊際消費傾向總是大于0而小于1的,即

0<MPC<lo

2.能否說邊際消費傾向和平均消費傾向總是大于0而小于1的?

APC=-

答:平均消費傾向為>,即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費所占比例;邊際消費傾向為

MPC=—

與,即考察消費支出變動量與收入變動量之間的關系。MPC總是大于o小于1,因為一般

情況下,消費者增加收入后,既不會完全不增加消費,也不會把增加的收入全部用于消費,通常一

部分用于增加消費,另一部分用于儲蓄。而APC不同,人們收入很低甚至是0時也要有必須的消費,

甚至借款消費,這時,平均消費傾向顯然會太于1。

3.什么是凱恩斯消費理論?它與古典學派的理論有什么區別?

答:凱恩斯消費理論認為消費支出取決于收入的絕對水平,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費的

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其消費函數有以下三個特性:⑴消費是現期收入的函數,隨收入增減而增

減;⑵邊際消費傾向大于零但小于1,即0<江公丫<1;(3)MPC<APC,即平均消費傾向(APC)隨收

入聯增加而遞減。凱恩斯消費理論與古典學派理論的區別:凱恩斯消費理論認為消費與收入有關,

是收入的函數,即C=C(Y),而古典學派的理論認為,利率上升會增加儲蓄,抑制消費,因而消費與

儲蓄都和利率有關。

4.在凱恩斯的收入決定論中,收入水平是如何決定的?利息率的變動對此有什么作用?

答:在凱恩斯的收入決定論中,收入水平是由需求決定的,當不考慮政府部門和對外部門時,

需求由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組成,由于投資需求被假定為是外生決定的,因此,利息率的變動對需

求沒有影響;而消費需求與利息率也無關,因而利息率的變動對國民收入沒有影響。

5.為什么資本邊際效率是遞減的?

答:投資的回報率一般是隨著投資數量的增加而遞減的,其主要原因是:⑴隨著投資規模的遞

增,產品供給將增加,產品價格隨之下降,預期收益會減少;(2)隨著投資的增加,資本存量增加,

資本資產之成本會增加,也會降低預期收益。凱恩斯認為,資本邊際效率隨投資增加而遞減,在短

期內主要由于資本物成本上升,在長時期內主要在于資本存量的大量積累,資本存量的大量積累意

味著其稀缺性日益減少,從而借貸資本的利息率趨近于零。

6.簡述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

答:(1)交易動機,指個人和企業為進行正常的交易活動而持有的貨幣,它主要決定于收入,

收入越高,將近易數量越大。交易數量越大,所交換的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越高,從而為應付日常開

支所需的貨幣量越大。

(2)謹慎動機或稱預防性動機,指為預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如個人或企業為

應付事故、失業、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數量貨幣。它產生于未來收入和支出的不確

定性,從全社會來看,這一貨幣需求量大體與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數。

(3)投機動機,指人們為了抓住有利的購買有價證券的機會而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它取決

于利率,與利率成反比。

7.凱恩斯收入決定理論的假設條件是什么?

答:凱恩斯的收入決定理論的核心在于需求決定供給,支出決定收入。這種收入決定理論的假

設是:Q)潛在的國民收入水平不變,即生產能力不變、資源數量不變、技術水平不變。(2)各種資

源沒有充分利用,即總供給可以適應總需求的增加而增加。⑶價格水平不變,或者說價格粘性,經

濟能以不變的價格提供需求的供給量。

8、論述凱恩斯的邊際消費遞減規律與經濟穩定性之間的關系。

答:凱恩斯的收入決定理論假設邊際消費傾向隨收入的增加而逐漸遞減。他認為經濟在沒有達

到充分就業的狀態下仍可以處于一種穩定狀態,這種穩定狀態的存在與邊際消費傾向遞減有關。具

體而論,當社會的實際收入下降,由于邊際消費傾向遞減,消費量不會同比例減少,這樣就不會使

得經濟進一步衰退,即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事實上起到一種自動穩定器的作用,使經濟不會過度

衰退,同理也不會過度繁榮。

9、預期收入的變化與當年收入變化對消費的影響是否相同?

答:預期收入變化與當年收入變化對消費的影響是不同的:前者影響大而后者影響小。以收入

提高為例,預期收入提高是指以后各年收入都提高,這對消費的影響非常大。當年收入提高是指僅

僅當年收入提高,而預期以后各年收入都不變。這樣,當年提高的收入必須分配于以后各年的消費

支出,對當年消費的影響自然很小。

10、根據生命周期理論,社會保障系統對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消費傾向有何影響?

答:生命周期理論認為:人們根據自己一生所能得到的勞動收入和財產,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平

均安排消費,追求的是整個生命周期的消費效用最大化。社會保障系統這一因素會影響居民的消費

和儲蓄,當一個社會建立起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使得更多的人能夠享受養老金待遇時,為應付退休

后生活所需要的儲蓄就會減少,消費會增加,即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消費傾向會增大。

11.產品市場上國民收入均衡時,計劃存貨投斐和非計劃存貨投費是否都為零?

答:當計劃投資等于儲蓄時產品市場達到均衡,產量正好等于銷量,這正是企業愿意保持的產

量水平,企業生產穩定下來,此時計劃投資不是零,而非計劃投資則必然等于等于零。

畫圖:投資-儲蓄圖說明。

12.為什么政府購買乘數大于稅收乘數的絕對值?

答:當政府征收定額稅和比例稅時,設比例稅的稅率為V,邊際消費傾向為0,則政府購買支出

乘數為k1,即每增加一元的政府購買支出帶來的國民收入的增量,而稅收乘數為

"1-/?(i-t')

k=-夕。西方經濟學家認為,政府支出增加1元,一開始就會使總支出即總需求增加1元。

但是,減稅1元,只會使可支配收入增加1元,這1元中只有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費(0.8元),另一

部分用來增加儲蓄(0.2元)。因此,減稅1元僅使總需求增加0.8元。由于總生產或者說總收入由

總支出即總需求決定,因此,減稅1元對收入變化的影響沒有增加政府購買支出1元對收入的影響大。

所以,政府購買支出乘數大于稅收乘數(定額稅乘數)的絕對值。結果是:改變政府購買支出水平

對宏觀經濟活動的效果大于改變稅收的效果,改變政府購買支出水平是財政政策中最有效的手段。

13.為什么四部門經濟中的投資乘數小于三部門經濟中的投資乘數?

答:在封閉經濟條件下,投資增加,國民收入增加的倍數,即投資乘數為k=______?______,

而在四部經濟(開放經濟)條件下的投資乘數為k=________!________(表示每增加1元投資帶來的

國民收入的增加量),其中7為投資的邊際進口傾向。四部門經濟中,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現在要

用到進口商品上去了,所以四部門的投資乘數k=________5________小于三部門k=5O

14.根據凱恩斯的觀點,減少儲蓄對均衡國民收入會有什么影響?如何理解"節儉的悖論”

答:減少儲蓄會導致均衡收入上升,這是凱恩斯的觀點。減少消費或增加儲蓄會通過減少總需

求而引起國民收入減少,經濟蕭條;反之,增加消費或減少儲蓄會通過增加總需求而引起國民收入

增加,經濟繁榮。由此得出一個矛盾的推論:節制消費增加儲蓄會增加個人財富,對個人是件好事,

但由于會減少國民收入引起蕭條,對整個經濟來說卻是壞事;增加消費減少儲蓄會減少個人財富,

對個人是件壞事,但由于會增加國民收入使經濟繁榮,對整個經濟來說是好事。這就是所謂的“節儉

的悖論"。

這個理論包含了某些一般性的理論因素,即消費對生產的刺激作用。生產決定消費,但消費對

生產也有反作用。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是強調了消費的這種作用。從總體上看,生產對消費

的制約作用是主要的,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消費對生產的作用也可能成為主要的。總需求不足在

經濟中就可能成為一種比較普遍的制約因素

15.影響中國目前消費的因素有哪些?

答:收入水平、商品價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狀況、消費者偏好、家庭財產狀況、消費

信貸狀況、消費者的年齡構成、風俗習慣、預期等。

11.產品市場上國民收入均衡時,計劃存貨投資和非計劃存貨投資是否都為零?

12.為什么政府購買乘數大于稅收乘數的絕對值?

13.為什么四部門經濟中的投資乘數小于三部門經濟中的投資乘數?

14.根據凱恩斯的觀點,減少儲蓄對均衡國民收入會有什么影響?如何理解‘節儉的悖論”。

15.影響中國目前消費的因素有哪些?

四、計算題

1.某年發生如下經濟活動:

⑴一銀礦公司支付7.5萬美元給礦工開采了50千克銀賣給銀器制造商,售價10萬美元。

(2)銀器制造商支付5萬美元工資給工人制造了一批餐具售賣給顧客,售價40萬美元。

求:⑴用支出法(最終產品)計算GDP。

(2)在生產活動中賺得的工資和利潤各是多少?用收入法計算GDP。

解:⑴項鏈為最終產品,價值40萬美元。

(2)開礦階段生產10萬美元,銀器制造階段生產30萬美元,即40萬美元-10萬美元=30萬美

元,兩個階段共增值40萬美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