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五石之瓠》同步練習(含答案)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6.2《五石之瓠》同步練習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選擇類
1.下列選項中,特殊句式類型一致的一項是()
A.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五石之瓠》)
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兼愛》)
B.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大學之道》)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賦》)
C.敏于事而慎于言___(《論語》十二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老子》四章)
D.惻隱之心,仁之端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五石之瓠》)
2.下列選項中,加點詞活用類型不相同的一項是()
A.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大學之道》)
客得之,以說吳王(《五石之瓠》)
B.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大學之道》)
不貴難得之貨___(《老子》四章)
C.非禮勿視,非禮勿聽(《論語》十二章)
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五石之瓠》)
D.見賢思齊焉___(《論語》十二章)
其堅不能自舉也___(《五石之瓠》)
3.下列加點字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內交(nǎ)羞惡之心(wù)強行者有志(qiāng)
B.呺然(xiāo)龜手(jūn)掊擊(pǒu)
C.墨翟(zhái)惡施不孝(wù)累土(léi)
D.五石之瓠(huò)要譽(yào)自見者不明(xiàn)
二、非連續性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人的創造行為離不開創新思維,創新思維是人腦最高層次的機能。創新思維與聚合思維、發散思維密切相關。聚合思維以邏輯思維為基礎,強調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發散思維以形象思維為基礎,試圖就同一問題沿不同角度思考。簡單說來,聚合思維是把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性都考慮到之后,再尋求一個最佳答案,而發散思維則是圍繞著問題多方尋求不同答案。聚合思維強調對已有信息的理解和運用,而發散思維則強調對未知信息的想象和假設。門捷列夫對元素周期律的總結,天文學家對海王星與冥王星的發現等,都是聚合思維帶來創新與發明的佐證。而牛頓在蘋果樹下的奇思遐想引發對萬有引力的研究,凱庫勒受爐火“金蛇狂舞"的啟發提出苯分子結構的設想等,則說明了發散思維在自然科學的創造活動中大有可為。可以說,沒有聚合思維,就沒有創新和變革的條件和基礎;沒有發散思維,就沒有創新和變革的想象基礎和想象動機。
可惜的是,在不少國家的教育制度中,對學生聚合思維的關注和培養要遠遠多于對發散思維的關注和培養,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的發展軌跡大體形成上圖所示雙曲線。兒童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不斷被知識的經驗性和規律性所束縛,逐漸喪失了獨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學校和家庭過分強調聚合思維對認識事物規律的主導作用,最終造成學生發散思維被干擾抑制。
(取材于岳曉東、龔放的相關文章)
材料二:
對于影響創造力的個體因素,一些研究者聚焦于思維過程、認知方式和智力水平,而另一些人則著重關注包括情緒、動機、人格、自我效能感等非認知因素的影響機制。
一般認為,積極情緒可能增強個體在不同觀點間的轉化、聯系能力,促進思維的發散性和認知的靈活性,有助于創造力提升;消極情緒則不利于創造性表現。此外,研究表明,情緒的激活水平與創造力也有密切關系。這種關系表現出倒U型特點:從較低到中等水平的情緒激活能逐漸提高認知堅持性,帶來越來越好的創造性表現;極端高的激活水平使得思維無序,極端低的情緒狀態又無法達到促進創造力思維的基本閾限。在情緒激活狀態下,個體可能釋放相應的神經遞質(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這有助于提高個體在創造力任務中的認知加工水平。有學者認為,積極情緒可提高認知的靈活性和包容性,影響時間較短;消極情緒可提高堅持性,影響時間相對較長。
幾乎所有學者都承認內部動機對創造力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當興趣、愉悅感和挑戰性成為人們從事一項任務的動力源泉時,表現會更具創造性。外部動機對創造力的影響不一,指向創造本身的外部動機可提高創造力,而指向創造結果或任務完成度的外部動機會抑制創造力。
(取材于李曉巍、郝寧等人的相關文章)
材料三:
人本主義創造觀認為,創造力是人與生俱來的,是人充分認識和展開自我的本性時必然會達到的一種境界。但從系統演化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謹慎地對待創造力的發展。如果說,當下通過運用實證測評的手段研究人的創造力可能還在人類的控制范圍之內,那么,未來人工智能的水平會不會超越人獨有的創造力?會不會出現擁有創造力的新物種?會不會通過基因改造設計出在創造力方面更加發達的超級“人類”?這些問題都不得而知。
在一些科幻電影中,人們用無限的創造力嘗試各種各樣的創造,出現了新技術、新工具、新物種,給人類帶來了無限的機遇;但另一方面,創造也帶來了新威脅和新挑戰。現在的整個生態系統是自然界經過長期演變和進化形成的,是不同物種和環境經過長期自然選擇和博弈達到的一種平衡狀態,新物種的出現必然會打破這種平衡。正因如此,創造力應該是有規范和限制的,不能隨意發揮和利用。創造力的培養從一開始就應貫穿倫理的考量,既遵從人的理性而又超越理性的桎梏,確保人類所創造的未來適合自身的生存和發展。
(取材于郭佳楠的相關文章)
4.根據材料一,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都以創新思維為基礎。
B.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都可以引發創造活動。
C.圖中的雙曲線說明隨著人的年齡增大,創造力會明顯下降。
D.學校教育不應該強調聚合思維對認識事物規律的主導作用。
5.根據材料二,下列對“創造力"的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影響創造力的因素既包括認知因素,也包括非認知因素。
B.積極情緒可能增強思維的發散性,從而提高個體創造力。
C.在極低情緒激活水平之下,積極情緒也不易產生創造力。
D.對完成任務速度快的個體來說,外部獎勵會激發創造力。
6.根據材料三,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人本主義創造觀認為,人的創造力必然達到充分發揮。
B.從系統演化的視角來看,創造力的作用是發展變化的。
C.用實證測評手段研究人的創造力,可能暫時是安全的。
D.超級“人類”可能會打破物種與自然界現有平衡狀態。
7.根據三則材料,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聚合思維對深入認識事物的規律具有重要作用。
B.靈活而開放的認知態度是創造力人才應具備的。
C.吸引人又極具挑戰性的任務常常會激發創造力。
D.基于人類倫理的創造力需要打破一切既有平衡。
8.下面是《五石之瓠》的學習任務,請聯系材料內容,說明它是否有助于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任務:
情境寫作:假如你是“感悟經典之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品推廣活動的骨干成員,請為《五石之瓠》寫一篇推薦詞。
三、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魯穆公①問于子思曰:“吾聞龐氏之子不孝,其行奚如?”子思對曰:“君子尊賢以崇德,舉善以觀民。若夫過行,是細人之所識也,臣不知也。"子思出。子服厲伯入見,問龐氏子,子服厲伯對曰:“其過三。皆君之所未嘗聞。”自是之后,君貴子思而賤子服厲伯也。
或曰:魯之公室②,三世劫于季氏,不亦宜乎?明君求善而賞之,求奸而誅之,其得之一也。故以善聞之者,以說善同于上者也;以奸聞之者,以惡奸同于上者也:此宜賞譽之所及也。不以奸聞,是異于上而下比周于奸者也,此宜毀罰之所及也。今子思不以過聞而穆公貴之,厲伯以奸聞而穆公賤之。人情皆喜貴而惡賤,故季氏之亂成而不上聞,此魯君之所以劫也。且此亡國之俗,陬、魯之民所以自美,而穆公獨貴之,不亦倒乎?
(節選自《韓非子·難三》有刪改)
材料二
魯繆公問于子思、子服厲伯后,君貴子思而賤子服厲伯。韓子聞之,以非繆公,以為明君求奸而誅之,子思不以奸聞,而厲伯以奸對,厲伯宜貴,子思宜賤。今繆公貴子思賤厲伯失貴賤之宜故非之也。
夫韓子所尚者,法度也。人為善,法度賞之;惡,法度罰之。雖不聞善惡于外,善惡有所制矣。夫聞惡不可以行罰,猶聞善不可以行賞也。非人不舉奸者,韓子之術也。使韓子聞善,必將試之;試之有功,乃肯賞之。夫聞善不輒加賞,虛言未必可信也。若此,聞善與不聞,無以異也。夫聞善不輒賞,則聞惡不輒罰矣。聞善必試之,聞惡必考之。試有功乃加賞,考有驗乃加罰。虛聞空見,實試未立,賞罰未加。賞罰未加,善惡未定,未定之事,須術乃立,則欲耳聞之,非也。
(節選自王充《論衡·非韓篇》有刪改)
【注】①魯繆公:戰國時魯國君主。②公室:春秋戰國時諸侯的家族。也用以指諸侯王國或政權。
9.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今繆公A貴B子思C賤D厲伯E失F貴G賤H之宜I故J非之也
10.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是"是“這”的意思,與《〈老子>四章》“自是者不彰"中的“是”意思相同。
B.“惡"是厭惡之意,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無羞惡之心”中的“惡"意思相同。
C.“亡”是滅亡之意,與墨子《兼愛》“故不肖不慈亡"一句中的“亡”意思不同。
D.“聞"是“使……知道”之意,與《五石之瓠》“客聞之"中的“聞”意思不同。
11.下列對相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思以君子舉善、小人識過的說法得到穆公的賞識;而子服厲伯卻因實言以對而遭到穆公輕視:可見穆公未免喜貴惡賤。
B.出于給子服厲伯正名的目的,韓非子對“以善聞"和“以惡聞”進行了類比,認為兩種做法都是應該得到獎賞和贊譽的。
C.王充“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認為韓非尚“法”卻未依“法"否定穆公,這與其主張相違背。
D.王充的《非韓》篇,態度鮮明,論理充分,于清晰邏輯中讓我們認識了韓非子理論的不足之處。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以善聞之者,以說善同于上者也。
(2)非人不舉奸者,韓子之術也。
13.王充“非韓”,他與韓非在“聞善"“聞惡”的認識上有何不同?
閱讀《五石之瓠》一文,完成下面小題。
五石之瓠
《莊子》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光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之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光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14.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樹之成而實五石樹:栽種
B.能不龜手一也一:一樣
C.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當:當作
D.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埴:黏土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自矜者不長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
B.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吾為其無用而掊之
C.鑿戶牖以為室不賂者以賂者喪
D.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
16.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與越人水戰B.義不賂秦
C.非能水也,而絕江河D.左右欲刃相如
1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B.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C.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D.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1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開創了儒家學說,老子開創了道家學說。莊子和惠子都是老子之后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B.石:古代的容量單位,十斗等于一石。“五石"是指數量。“瓠(hù)”是葫蘆的一種。“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蘆。作者只是借“五石之瓠”來說明道理。
C.越人:是百越地區古越人的簡稱,百越之地諸部落常統稱為越人。
D.吳:周朝諸侯國名,在今江蘇南部和浙江、安徽一部分地區,后被“越”所滅。
1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
(2)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
(3)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
參考答案:
1.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礦物加工廠安全文化建設與培訓考核試卷
- 內蒙古自治區北京八中烏蘭察布分校2025屆高三物理試題模擬試題含解析
- 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2025年初三4月考語文試題文試題含解析
- 內蒙自治區烏蘭察布市集寧二中2025屆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擬考試數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山東圣翰財貿職業學院《分鏡頭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蘇州城市學院《科技文獻閱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濟南市市中區2025年六年級下學期模擬數學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沾化縣重點名校2025年初三第二次模考英語試題文試題含答案
- 明達職業技術學院《社會統計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材料組織結構的表征》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甘肅酒泉事業單位考試筆試含答案2024
- 廣東高考:數學必考知識點總結
- 宗教政策法規知識課件
- 七下生物考試試卷及答案
- 財產險試題庫及答案
- 湖南新高考教學教研聯盟暨長郡二十校聯盟2025屆高三年級第二次聯考物理試題及答案
- 金店裝修施工方案
- 2025山東煙臺市蓬萊區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22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建筑勞務公司人事管理制度
- 應聘人員登記表
- 2024年山東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招聘筆試真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