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歷史全程一輪復習單元提升版塊一中國古代史第二部分中國古代史選擇性必修第五單元古代中國的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課件_第1頁
2025版高考歷史全程一輪復習單元提升版塊一中國古代史第二部分中國古代史選擇性必修第五單元古代中國的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課件_第2頁
2025版高考歷史全程一輪復習單元提升版塊一中國古代史第二部分中國古代史選擇性必修第五單元古代中國的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課件_第3頁
2025版高考歷史全程一輪復習單元提升版塊一中國古代史第二部分中國古代史選擇性必修第五單元古代中國的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課件_第4頁
2025版高考歷史全程一輪復習單元提升版塊一中國古代史第二部分中國古代史選擇性必修第五單元古代中國的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

單元提升知

“線路圖”——體系構建理清脈絡線

“互聯網”——熱考主題縱橫貫通熱考主題12革故鼎新——中國古代變化改革與社會轉型瞬間1.中國古代改革的四大類型2.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新變化(1)土地制度從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隨著鐵器和牛耕的使用,“私田”大量出現,井田制逐步瓦解,魯國“初稅畝”、商鞅變法等逐步確立起封建土地私有制。(2)經濟模式從奴隸制的集體耕作到小農經濟模式: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逐漸成為主要的經濟模式,成為封建專制中央集權的經濟基礎。(3)從“工商食官”到“重農抑商”:西周國家壟斷性經營手工業和商業,春秋戰國時期私營手工業和大商人出現,戰國時期商鞅變法推行“重農抑商”政策。(4)傳統兵役制度破產:“兵農合一”和“國人當兵、野人不當兵”等規范的存在取決于血緣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的存在。諸侯紛爭,國野界限打破,征召野人當兵,使得傳統的兵役制度面臨破產。(5)編戶齊民制的出現:諸侯國之間的擴軍備戰直接促使一家一戶小家庭成為獨立的社會單元,社會組織形式也由血緣宗法關系走向地緣編戶齊民。編戶齊民是新制度之下國家對全國財產賦稅和人力控制的有效方法。(6)君主集權在各國出現①戰國時期,君主集權的專制制度已經開始在各國建立。②將相制、郡縣制、俸祿制等制度的宗旨只有一個——取消“封建”貴族的特權,使獨立的貴族變成聽命于君主的官員,把原來通過分封賦予貴族的權力集中到君主一個人手中。3.唐宋政治變革(1)貴族政治衰落,君主專制加強,隋唐實行并完善科舉制,通過考試選拔官吏,從制度上打破了士族貴族壟斷政權的局面,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權、提升皇權;北宋實行重文政策,大興科舉,貴族制度進一步衰落;中央實行分權政策,相權一分為三,相互牽制,加強皇權。(2)中樞權力體系;由三省制到一省制。三省制標志著宰相權力被三省分掌,秦漢以來的獨相被群相代替,形成三省的長官共議國政的新型治國方式。宋承唐制,但門下省和尚書省虛設,中書省的職能限于政務,軍權與財權被樞密院和三司分割。(3)文官制度的完善(“士人政治”):中唐以后,士人廣泛參與國家政治,宋太祖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形成以科舉出身的士大夫為主體的文官政府。隋唐統治階層大多出自門閥士族,而宋代的文人政治特點明顯。宋代文官制度的完善扭轉了唐末五代藩鎮割據的局面,也促進了宋代經濟、教育、文化的繁榮發展。(4)社會階層變革

精英的身份屬性精英的社會成分唐代門閥(出身)世家大族北宋學者、官員(政事)文官家族南宋文人(文化)地方精英4.明清時期:出現了向近代社會轉型的主要表現(1)政治上:明朝廢除丞相,設立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立,表明專制制度空前強化。(2)經濟上:商品經濟活躍,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并緩慢發展,自然經濟仍占統治地位。(3)對外關系上:明清政府采取“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中國由開放走向封閉。(4)思想上:以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為代表的民主啟蒙思想產生,但理學仍然占統治地位。熱考主題13濟世興邦——古代中國的律令教化與基層治理1.古代法律儒家化的三個階段(1)漢代“引禮入法”:法律儒家化的發端。為了使儒家思想成為真正的正統思想,儒家學者通過“春秋決獄”“引經注律”“引經決獄”和“刑罰適用”原則的儒家化等途徑,做到“引禮入法”,逐漸實現儒家思想對立法、司法的指導地位,使漢代法律開始沿著儒家化的方向發展。(2)三國兩晉南北朝“納禮入律”:法律儒家化的完善。統治者開始直接任命儒臣來立法,儒家思想指導立法并將儒家思想法律化,從而使禮律進一步融合,實現“納禮入律”。(3)唐代“禮法合一”:法律儒家化的完成。唐朝確立了以“德主刑輔,禮法并用”為主的法律指導思想,以儒家主張的綱常禮教作為法律的指導原則和定罪量刑的基本依據。至此,禮與法完全融合,實現了“禮法合一”,中國古代法律儒家化完成。2.法律儒家化的歷史影響(1)儒家法律指導思想的確立,強調德治。(2)確立了法律的一些基本原則,中國法律儒家化過程中,一些儒家思想的精義注入法律中,升華為封建法律的基本原則,主要有“八議”制度、“官當”制度,準五服以制罪以及“重罪十條”等。(3)在“引經決獄”“引禮入律”的過程中,儒家基本政治法律思想融入法律之中,逐漸形成一系列符合儒家思想的具體法律觀點。(4)中國法律的儒家化,促進了司法隊伍的儒家化。春秋決獄這一審判方法的推廣,使得大批具有儒家經義素養的官吏越來越受到重視。3.古代中國法律體系的特點(1)基本特點:以皇權為法律的基本淵源,刑法、民法、行政諸法合一,司法行政不分。(2)鮮明特色:以禮法并用的方式,把“天理、人情、國法”有機融合在一個法律體系之中。(3)司法與行政關系:司法從屬于行政,不同等級的行政官員同時也是不同管轄范圍的司法官員。4.以戶籍制度進行的基層管理(1)戶籍制度:戶籍制度是一項基本的國家行政制度,指通過各級權力機構對其所轄范圍內的戶口進行調查、登記、申報,并按一定原則進行立戶、分類、劃等和編制。(2)古代戶籍制度的特點①歷代統治者都極為重視戶政管理,將戶政管理提高到決定國家命運的高度。②注重戶政管理的法制建設,如漢代的《戶律》、唐代的《戶婚律》等。③戶政管理與賦稅制度密切相關,將戶政管理成果作為征派賦役的依據。④注重結合社會基層政權建設來強化戶政管理,將整頓吏治與整頓戶口同時進行,使整頓基層政權成為整頓戶政的必由之路。(3)對中國古代戶籍制度演變的認識①中國古代戶籍制度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穩定社會秩序,為我國封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安定的社會環境。客觀上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是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②戶籍制度束縛了人口的自由流動,不利于古代商業經濟的發展,對我國古代形成統一的國內市場產生了阻礙作用,從根本上講,是統治者維護統治的重要工具。熱考主題14國家認同——古代中國的民族交融與家國天下情懷1.中國古代傳統的天下觀和民族觀(1)主要觀點:華夏中心,華尊夷卑,華夷之辨觀。(2)劃分民族的方法:以文化上是否歸附為標準,中國乃文明之國。(3)中外關系基礎:世界秩序也不是獨立、平等的民族國家集合體,而是以中國為中心,其他民族只是中國文化教化的對象。(4)中國傳統民族思想:相信中國文化是最優秀的。因此,在中國人看來,維護民族利益主要表現在維護中國的文化和制度,特別是綱常名教上。2.中國古代國家認同意識的形成(1)春秋戰國時期:華夏族與各民族走向交融。春秋時期各族在變化上聯系與交融,戰國時期民族交融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出現了“四海之內若一家”“天下定于一”的共同心理。(2)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奠基。采取鞏固統一的措施、宣揚大一統思想、加強交通建設等,為華夏族向漢族轉化提供了物質、政治與思想條件。(3)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雜居與民族交融。北方民族南遷,中原與南方地區民族雜居,北方少數民族封建化,民族交融增強。(4)隋唐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民族雜居,各民族文化、風俗相互影響,胡樂、胡舞、胡服、胡食等在漢人中流行,各民族通婚,地域文化認同形成。(5)五代遼宋夏金時期:各民族進一步交融。北方民族政權在開拓邊疆、推動民族交融、民族文化發展、活躍中外經濟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北方民族政權封建化與漢族交融。(6)元朝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元朝是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元朝的行省制度對邊疆的控制加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