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單元作業設計
一、作業類型
單元作業
二、適用章節
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單元作業設計
三、作業設計依據
【課標要求】
本單元是個多文體的單元,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圍繞
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目的,提倡學生發揚中國
文化的博大精神、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結合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
民俗、學習先輩優秀傳統品質,開闊學生的眼界,見識多元的民俗現象。
讓學生在在閱讀中品位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語言表達方式。
欣賞文學作品,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建立
文化自信。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更加注重學生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的發展,突破教材的禁錮,有創造性地合理運用教材,注重課程內容與生
活、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促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主題發展,精心設計作
業任務,做到“省時提質增效”,增進學生對社會生活、社會文化的理解,
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教材簡析】
本單元選取這四篇課文,主要是考慮它們所具有的“民俗文化”的元
素(同時也考慮這些課文的不同時代、不同生活場景和不同體裁的多樣性
特點),以便于學生開闊眼界,見識多樣的、多元的民俗現象,增進學生
對社會生活、社會文化的理解。但這些課文的主題并不是局限于民俗文化,
而有著多方面的意義和價值,例如《社戲》還表達了作者對未受現代文明
污染的淳樸人性的期盼,《回延安》還表現了延安精神和社會主義建設熱
情,《安塞腰鼓》還表現了陜北高原人民蓬勃的生命力,《燈籠》還表達
了保家衛國的意志和熱情。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對比豐富和深化對課文的認
識。
【教學目標分析】
學習本單元,我們能夠從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風情畫卷,感受到多樣的
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價值和意義。同時要注意
體會作者是如何根據需要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的;還要注意感受作者寄
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因此,目標設計如下:
1、感知課文內容,理解課文中所表現的民俗的意義和價值,增強對民
俗文化的熱愛。
2、分析課文的寫作方法,理解作者是如何根據需要綜合運用多種表達
方式的。
3、品味課文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加強朗讀,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材
料。
【學情分析】
八年級這一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發展較快,自我意識增強,有較強
的求知欲和表現欲,在情感方面他們能進行自我教育。經過一年多新課程
理念的熏陶和實踐,學生已有了初步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還有
部分學生存在不自信,羞于表現等顧慮,又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可是他
們又是疫情下逆行的一屆學生,線上授課較多,一大部分學生養成了懶惰,
甚至躺平的習慣。教育部“雙減”政策的出臺,切中要害,“分層省時高
效彈性”的作業設計勢在必行。
四、作業設計目標
為照顧不同程度的學生,作業目標分了三個層次。在作業設計中盡量
讓他們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有更多的機會來體驗生活,關注民俗文化,
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通過學生間的合作學習,降低他們的學習難度,激發
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使各層次的學生在完成不同難度和不同層次
的作業中獲得快樂并有所收獲。
1、理解字、詞、句,夯實語文基礎知識。
2、體會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提升語文素養。
3、關注民俗文化,提高審美能力,培養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懷。
五、預估時長
20分鐘(單元作業一周內完成就可以)
六、作業內容及設計意圖
基礎夯實類作業
建議用時:10分鐘難度:★
(一)基礎夯實(三選一)
1、下面劃橫線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優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時,晚會現場出奇的寂靜,人們都沉浸在無盡
的回味中。
B.面對越來越高的求職門檻,許多大學生嘆為觀止。
C.中國作家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后,參觀他舊居的人絡繹不絕。
D.誦讀經典對提升學生修養、陶冶學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2、下列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連活活的太陽算著,一切亮光之中,我愛皎潔的月華,如沸的繁星,
同一支夜晚來挑著照路的燈籠。
B.鄉俗還愿,唱戲、掛神袍而外,常在村頭高挑一掛紅燈。
C.歲梢寒夜、玩火玩燈、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
外的事。
D.不是夜飯吃完,燈籠還在院子里亮著嗎?
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
A.中國哲學自始就關注人,其體系中的學以成人,不僅是成就全面發
展的人格,更多的是成就一種技藝。
B.通過匯總統計、調查登記和數據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國家統計局公
布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主要數據。
C.無論什么職業,無論身處何方,只要有追求、有闖勁、敢奮斗,任
何人都可以在夢想的舞臺上實現人生價值。
D.快遞垃圾泛濫是一個亟待解決和發現的環境問題。
(設計意圖: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目的,注重考查學生的語言
文字運用能力,讓學生能根據語境正確使用字、詞及標點符號,使學生初
步學會運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
維能力,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素養提升類作業
建議用時:10分鐘難度:★★
(-)素養提升(三選一)
1、[2021年重慶市中考語文真題B卷改編】下面例句中含有兩組意思
相反或相對的詞,請從備選詞語中任選一個,參照示例,寫一個完整的句
子。
示例: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
得飛濺了。
備選詞語:煙花上課鈴
2、家鄉,總會傳遞一種淳樸、真摯的濃濃親情,這是一種來自遙遠的
祖先血液里的神秘力量。它把世世代代的子孫凝聚在一起,它讓我們充滿
自豪和希望。認識先人,傳承風尚,讓我們一起叩訪名人。
請仿照示例,從下面幾位名人中任選一位作簡要介紹。
備選名人:司馬光、王維、霍去病、趙樹理
示例:王勃,初唐詩人,山西河津人,為“初唐四杰”之首。代表作
品有《滕王閣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3、《社戲》課后第二題:作者在敘述事件的過程中,融合了描寫、抒
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以本文所寫的某件事為例,具體分析這些表達
方式各自的作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仿寫,并引導學生體會多種表達方式綜合
應用的效果,進一步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讓學生了解家鄉歷史名
人的思想、事跡和影響,增進對家鄉歷史的了解熱愛之情,激發學生奮發
向上的精神,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意識,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
學生思想文化修養。)
探究拓展類作業
建議用時:20分鐘難度:★★★
(三)探究拓展(三選一)
1、承民俗,學對聯。
(1)在古代詩歌中,“月”是常見的意象。下列與“月”有關的詩句
中,哪兩句寫到了傳統節日()
A.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B.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C.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D.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2)你認為下列三個選項中,哪一項不可以作為對聯?請具體說出理
由。
A.紅杏枝頭春意滿,彩云聲里玉簫清。
B.百花迎春滿地香,幸福臨門多喜氣。
C.東風化雨山山翠,政策歸心處處春。
【小支架】對聯的基本要求:
(1)必須是上、下兩聯,而且上、下的字數一樣多。
(2)上句與下句相應位置上的詞語的結構與詞性應當相同或相似,即
必須對仗。
(3)上、下句的內容有關聯。
(4)上聯最后一個字應為仄聲,下聯最后一個字應為平聲,即“仄起
平收”。
2、班里準備舉辦一次“走近民俗,走進傳統文化”主題班會,布置會
場時,同學們想選用一種富有傳統文化意味的裝飾物,你推薦哪一種?請
說說理由。不少于100字。
3、學習了《社戲》后,同學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傳統戲曲是中國的國粹,
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有責任將其傳承與發揚。為此,同學們決定以“拯救
戲曲”為主題,舉行一次班會。
(1)【激情開場】請你為本次班會設計一段50——100字的開場白。
(2)【認識臉譜】在這次班會中,班長準備了戲曲臉譜供同學們欣賞,
請你寫出下面的臉譜所屬的行當。
(3)【談談看法】活動中,同學們針對“中國傳統戲曲如何擺脫困境,
獲得新生”這一問題展開了討論,請就此談談你的看法。
(設計意圖: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核心素養形成的內在邏輯,
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引導學生關注各地風土人情,了
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俗,養成積累相關傳統節日的詩詞、名句、故事等
習慣,能夠從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風情畫卷,感受到多樣的生活方式和多彩
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價值和意義。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引起
學習傳統文化的濃烈興趣,領略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增強學生的愛國情
感和保護祖國傳統文化的意識,從而激發對偉大祖國的摯愛之情。)
七、答案要點及評價反饋預設
一、基礎夯實(三選一)
1、B(“嘆為觀止”是指贊美所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不符合句意。)
2、C(中間頓號應改為逗號。頓號表示并列詞語之間和序次語之后的
停頓,表示的是短語內部的結構關系;而逗號表示的是句子內部的結構關
系。頓號表示句子內部最小的停頓,常用在并列的詞語之間,而逗號用在
句中并列成分之間。本題作者表示的是一件件的事,更不可以用頓號。)
3、C(A.語序不當,應將“全面發展的人格”和“一種技藝”互換位
置;B.語序不當,應將“匯總統計”和“調查登記”互換位置;D.語序不
當,應將“解決”和“發現”互換位置。)
二、素養提升(三選一)
1、示例一:這煙花,使寧靜的夜空立即變得喧鬧起來,使暗淡的四周
立即變得燦爛起來。
示例二:這上課鈴,讓喧鬧的校園變得安靜,讓散亂的思緒迅速聚攏。
2、示例:
司馬光,北宋大臣、史學家,陜州夏縣(今屬山西)人,主持編纂了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王維,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山西河東人(今山西永濟),
精通詩、書、畫、音樂等,后人推其為“南宗”之祖。代表詩作有《相思》
《山居秋暝》等。
霍去病,西漢名將、軍事家,山西臨汾人。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
狼居胥,大捷而歸。
趙樹理,作家,山西沁水人,在文學上開創了“山藥蛋派”,代表作
有《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等。
3、全文有幾處出現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語段,下面試做分析。
如課文開篇一段,講述了“我”的外祖母的家鄉平橋村的情況,用的
都是描敘語句,大概說了幾件事:一是“我們魯鎮的習慣”,二是“我”
隨母親來平橋村的緣由,三是平橋村的地理概貌、村民狀況。層次非常清
楚,語言非常簡略。“但在我是樂土:因為我在這里不但得到優待,又可
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是充滿感情的議論語句,尤其是“樂
土”二字分外醒目,表達了“我”對平橋村的熱愛和懷念,以及對自己在
城里讀書生活的厭倦。
又如課文最后兩段,講述了“我”再次吃豆的經歷和感覺。六一公公
不僅不指責孩子們偷豆,反而給“我”家送來新豆,并且夸獎“我”有見
識,說明他這個人除了心地善良外,還有一些可愛的虛榮心,想博得他人
的夸贊。最后一段關于吃豆的議論,是全文的總結性議論,表達了“我”
內心想法:“我”覺得那夜的豆好吃,覺得那夜的戲好看,是因為有那種
特殊的經歷,讓“我”感到新鮮、愉快。這一議論句起著點明主旨的作用。
三、探究拓展(三選一)
1、承民俗,學對聯。
(1)C(中秋節)
(2)B項。因為“滿地香”與“多喜氣”不構成對仗。上聯最后一個
字應為仄聲,而“香”是平聲;下聯最后一個字應為平聲,而“氣”是仄
聲。
2、示例1:我推薦中國結。中國結由原始的縫衣打結發展到禮儀記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