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八日本明治維新課件人民版選修反對日本明治維新導言19世紀中期,許多遭到歐美列強侵略的亞非拉國家相繼淪為殖民地。東亞的日本脫穎而出,經過明治維新,迅速實現了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國家,避免了與其他亞非拉國家相同的命運。明治維新是怎樣發生的?日本為什么會成功?什么叫明治維新?
推翻幕府統治后,明治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鞏固天皇為首的新政權,另一方面,“求知識于世界”,向西方國家學習,積極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力爭實現民族振興,擺脫外來壓迫,建立近代化的獨立國家。歷史上稱為“明治維新”。從性質來看,明治維新是一次以農民為主力、資產階級同資產階級化下級武士結成聯盟、以資產階級化下級武士為領導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運動。
幕府一詞始自古代漢語,指出征時將軍的府署。在日本,最初指近衛大將住所,轉指武士首腦征夷大將軍(簡稱將軍)府邸,以后又稱將軍為首的中央政權為幕府。
幕府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敗競爭對手,取得“征夷大將軍”的稱號,在江戶設立幕府,建立起統一中央集權的幕府統治,史稱德川幕府或江戶幕府,開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統治。德川家族對日本的統治是通過幕府的形式實現的。
德川將軍(一)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社會—幕府統治(內憂)
天皇(傀儡)將軍大名武士農工商等級森嚴士幕府統治下的日本社會分為士、農、工、商四個等級,武士階級是統治階級。身份等級世代相繼,不能逾越。德川幕府統治的構成天皇將軍大名武士幕府掌握政權,組成幕府只是傀儡,毫無實權新興地主、
商人農民、城市平民有些從事工商業經濟狀況惡化不滿情緒增強經濟實力增強政治權利較少生活日益貧困
進行反抗斗爭幕府已成為眾矢之的,國內階級矛盾激化
在經濟上,土地歸將軍、藩主等領主所有,農民承擔沉重的租稅負擔。據《世事見聞錄》(1816年)記載,貧苦的農民連“吃雜糧度日,都成為不可能”,他們“衣不蔽體,饑寒交迫,住的地方更是墻塌壁倒,破陋不堪”,甚至被迫出賣自己的親生骨肉。統治者公開聲稱:“讓農民不死不活地活著,是政治的秘訣。”甚至告誡農民:“隨便將蘿卜葉、豇(jiāng)豆葉、大豆葉等扔掉,就太浪費了。這些東西摻上些雜糧煮著吃,味道是很鮮美的。”結論一:日本的等級制度激化了階級矛盾。江戶時代的手工工廠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出現了經營手工工廠的富裕農民和商人。結論二:幕府重農抑商政策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閉關鎖國在對外政策上,幕府實行閉關鎖國策,禁止日本人出海,只允許荷蘭等少數國家的商船在指定的地點從事有限的貿易。幕府允許荷蘭商人進行貿易的唯一地點——長崎出島。
結論三:幕府的閉關政策使日本逐漸落后于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天皇將軍大名武士資義生產關系的形成和發展幕府掌握政權,組成幕府只是傀儡,毫無實權新興地主、商人農民、城市平民有些從事工商業經濟狀況惡化不滿情緒增強生活日益貧困進行反抗斗爭經濟實力增強,政治權利較少結論: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從根本上引起了日本社會階級結構和封建等級秩序的變化。幕府已成為眾矢之的
因為佩里艦隊的軍艦是黑色的,船上的蒸汽機又冒著黑煙,所以日本歷史上把這一事件稱之為“黑船事件”。1853年黑船駛抵浦賀港(二)明治維新之前的民族危機—佩里叩關(外患)
1853年浦賀港《日美親善條約》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佩里是日本同西方國家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驚破太平夢幾只蒸汽船佩里登陸圖(1853年)日本的出路要挽救民族危機,必須推翻幕府統治。2、倒幕力量倒幕派(武士,商人,資,新)人民部分大名(西南四強藩)3、經過及結果1867年“大政奉還”—王政復古(初步勝利)1868年推翻幕府統治1、背景:內憂外患1)構成2)主張——王政復古安政大獄(三)明治維新的政治前提—倒幕運動(1867—1868)
吉田松陰:1830年8月4日出生于長州。1854年,因策劃搭乘培理率領的美國軍艦偷渡美國而被捕。出獄后,專事培育人才工作。是倒幕維新運動和民族擴張理論的“宗師”,他的“忠魂不滅”說催生了日本新武士道的產生。由于反對幕府,倡導尊皇攘夷,號召武力倒幕,再次被捕入獄。1859年,在江戶的刑場被處死,時年29歲。
大政奉還圖1867年,薩摩、長州等藩組成討幕聯盟,策劃武力討幕;幕府統治搖搖欲墜。在此情況下,德川慶喜采取以退為進的策略,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辭職,將政權交還天皇,稱為大政奉還。倒幕派:王政復古(建立新政府)政治:經濟:思想:對外:幕府統治下的日本社會等級森嚴,社會矛盾尖銳;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和重農抑商政策,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擊田松陰等主張學習西方,實現鎖國到開國的思想轉變;幕府統治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大勢。國際:列強工業革命完成,叩關引發現民族危機;前提:改革派開展武裝倒幕成功,建立明治政府內憂:幕府統治的危機社會危機的加劇是引起社會變革的根源一、明治維新的歷史背景總結外患明治天皇睦仁(1852—1912)
明治天皇名睦仁,1867年繼承皇位。1868年改年號為明治元年,在位時期實行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日本完成了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表明了改革封建舊制度和積極向西方學習的決心,確立了建立近代化獨立民族國家的目標------施政綱領二、明治維新的改革目標五條誓文一、廣興會議,萬機決于公論;二、上下一心,盛行經綸;三、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務使人心不倦;四、破歷來之陋習,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識于世界,大力振興皇基。內容核心具體內容具體歷史作用1、政治領域:核心詞-立憲政體加強中央集權廢除等級制度建立起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實現了民族國家統一,為推行其它改革,實現富國強兵奠定了堅實基礎廢藩置縣“四民平等”,取消等級身分制和武士特權破舊千百年來的封建割據局面被徹底打破,開始建立起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為國內市場的的形成創造了條件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新的社會體制開始建立,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三、明治維新的改革措施核心提示具體內容歷史作用土地改革近代資本主義土地私有制確立,促進資本主義農業發展2、經濟領域:核心詞-殖產興業廢除領主土地所有制承認土地私有,確立地主土地所有制破舊核心提示具體內容歷史作用廢除領主土地所有制承認土地私有,確立地主土地所有制2、經濟領域:核心詞-殖產興業土地改革近代資本主義土地私有制確立,促進資本主義農業發展破舊殖產興業國家辦軍事工業和重工業發展交通運輸業和通訊業出訪歐美,學習經驗發展民用企業,突出國企引導廉價出售國企給民間資本聘請專家,派遣留學,設立東京大學使節團主要成員,右起為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巖倉具視和木戶孝允等1871年12月,日本政府派出的大型使節團
此次游歷開闊了考察團的視野:第一認識到致富是治國的根本,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乃是致富的可靠途徑。第二感到要想富國強兵,必須建立法制,實行專制的集權主義統治。第三文化教育方面與西方各國的差距很大,有必要進行改革。第四找到從小國走向大國之路,確立了“內治優先”的方針。第五贊賞德國軍事制度,主張學習德國的軍事經驗。殖產興業奠定了工業化的基礎;掀起了工業革命的熱潮,僅用30年時間,就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立新1872年明治政府第一次成立的制紗廠材料1“茍有國則有兵備,有兵備則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1872年征兵告諭材料2、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在《御筆信》中鄭重宣布:“經營天下,安撫汝等億兆,欲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于四方。”請思考:材料反映了明治政府改革軍事的內外目的分別是什么?對內鎮壓,對外擴張。對內鎮壓,對外擴張。內容核心具體內容具體歷史作用建立常備軍實行義務兵役制培養人才設立軍事院校武士道教育忠君尚武濃厚軍國主義色彩,走上對外擴張道路3.軍事領域:近代軍隊增強國防力量,提升了國家地位,為擺脫民族危機,實現民族獨立創造了條件;核心提示具體內容歷史作用打破等級制度取得顯著成果吸收西方思想文化和習俗,改變落后愚昧;推動了本國民主的發展4、思想文化和社會習俗的改革:核心詞-文明開化教育改革介紹西學重視傳媒社會習俗國民皆學,推行四年制義務教育;興辦學校;重視自然科學傳播啟蒙思想,抨擊封建等級制度和道德觀念發展新聞出版事業提倡衣食住行歐洲化立新1876年建的一所日本新式小學1870年MaryE.Kidder在日本創立的第一所面向女子教育的學校圖為1880年,朝野新聞社在銀座成立。明治時代建立的東京上野公園鹿鳴館一所類似于沙龍的會館,供改革西化后的達官貴人們聚會風雅的地方,仿照西方國家的生活方式進行活動1881年在自由民權運動的沖擊推動下,政府被迫宣布制定憲法,10年內召開國會1872年的《立國憲議》《大日本帝國憲法》頒布儀式(1889年2月11日)內容核心具體內容具體歷史作用1、政治領域:核心詞-立憲政體加強中央集權廢除等級制度改革政治體制(相對滯后)建立起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實現了民族國家統一,為推行其它改革,實現富國強兵奠定了堅實基礎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立憲國家;確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體制(君主立憲制)廢藩置縣“四民平等”,取消等級身分制和武士特權制定憲法,召開國會,給予人民權利破舊立新試用最簡潔的名詞概括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廢藩置縣,四民平等君主立憲土地改革,殖產興業文明開化,教育改革軍事改革,富國強兵總結日本: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是日本歷史的轉折點,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經濟上: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的轉變,從農業國轉變為先進的工業國,提高了日本國力.政治上:建立了統一的民族國家,確立了近代憲政體制,成為亞洲第一個立憲國家,促進了日本政治的進步社會文化上:打破了傳統文化和習俗的束縛,形成了日本的近代文化軍事上:建立了一支現代化的軍隊外交上:提高了日本的國際地位,解除不平等條約,贏得了國家和民族的獨立。其他國家:為亞洲鄰國的變法提供了經驗和啟示。四、明治維新的評價進步性經濟方面:地主土地所有制保留了地主對農民的沉重剝削,造成農民的日漸貧困,制約和阻礙了國內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政治方面:藩閥依然長期壟斷政權,議會形同虛設,人民沒有民主權利.對外政策:民族利益至上的思想和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推動日本加入歐美國家瓜分和和爭奪殖民地的行列,促使日本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思想文化:推行思想專制,實行愚民政策,強制民眾絕對服從天皇局限性導致日本大肆侵略鄰國和成為發動二戰的罪魁禍首之一。四、明治維新的評價局限性
19世紀中期,許多遭受到歐美國家侵略的亞非拉國家相繼淪為殖民地。東亞的日本卻脫穎而出,經過明治維新,迅速實現了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成為亞洲唯一一個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也成為第一個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國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談談日本明治維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學習探究感悟歷史【方法】分析改革成敗的原因要四看:⑴看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或趨勢;⑵看當時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⑶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確;⑷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此外,世界近現代史上的改革還要看國際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封建專制統治相對薄弱,倒幕派實力較強,有自己的武裝;得到天皇和西南四強藩的支持。歷史潮流力量對比政策措施國際環境倒幕派建立新政權后,大刀闊斧地實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列強集中力量侵略中國,客觀上使日本發展資義有一個相對寬松的國際環境19C中,日本資義有了相當的發展學史致用如果你是中國國家政策研究室的一名研究員,請你就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之處來談談我們中國現代化建設可從中獲得哪些啟示?1、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進行和深化改革2、重視教育實行科教興國戰略3、面向世界,全面學習,借鑒學習4、科學發展、和平發展1.(天津文綜)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宮例行給天皇梳理頭發時吃驚地發現,天皇已將自己的長發剪掉。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決心
A.革除封建禮儀B.廢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帶動文明開化D.進行政治制度改革2.(全國卷I,20)在1878年的日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涂料運輸安全代理合同
- 生產運作診斷
- 二零二五年度信息安全人工費用咨詢與風險防范合同
- 2024深圳市新鵬職業高級中學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濟寧市兗州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湖南省茶陵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餐飲店鋪租房合同
- 管理學講座直播課件
- 房屋轉租合同標準版
- 計算機配件采購協議合同
- 公路工程工程結算用表
- 秤的發展史課件-參考
- 2023年江蘇省宿遷市中考化學試題(含答案解析)
- cmk 設備能力分析計數表格
- 道路運輸領域重大事故風險鏈魚骨圖
- 化工有限公司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 趣味數學初二的教案
- 電力市場交易體系規則培訓PPT
- 某電子設備熱分析及Icepak軟件應用
- 光伏電站驗收申請及驗收報告樣板
- 112尿道肉阜臨床路徑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