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疾病中醫特色健康健康指導_第1頁
兒科疾病中醫特色健康健康指導_第2頁
兒科疾病中醫特色健康健康指導_第3頁
兒科疾病中醫特色健康健康指導_第4頁
兒科疾病中醫特色健康健康指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兒科疾病中醫特色健康健康指導

新生兒感染性肺炎中醫特色健康指導

【介紹治療】

1、控制感染,針對病原菌選擇合適的抗生素;

2、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保暖、合理喂養和氧療。

【健康教育】

I.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定時通風,一般每日二次,避免對流風。

減少探視及陪護人員。

2.注意觀察小兒面色,有呼吸困難及紫維及時報告醫護人員。

3.靜脈給藥注意不要隨意調節滴速;如需口服用藥需根據醫囑,不可隨意增

減。請勿在小兒哭鬧時喂藥,以免誤吸入氣管。

4.以母乳喂養為佳,少量多餐。人工喂養奶頭孔大小要適宜。喂好后將小兒

豎直,頭伏于母親肩上,輕拍其背以排出咽下的空氣避免溢奶和嘔吐。

5.多懷抱小兒,注意保暖,避免著涼,衣著以小兒的手足溫暖而不出汗為宜

6.少去公共場所,減少探視,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者。

小兒腹瀉中醫特色健康指導

【臨床表現】

1.輕度:一天大便次數5?8次,有輕微發熱,無脫水現象。

2.中度:一天大便次數超過10次,大便為水樣、泥狀、細菌性帶有粘液、膿

或血液,俗稱''痢疾〃。有脫水現象,發高熱;因細菌有毒素,常引起痙攣、昏

睡、休克現象,嚴重者甚至死亡。

3.重度:一天大便在15次以上,水樣大便噴射而出,有重度脫水現象,即皮

膚干燥、眼球凹陷、眼圈發黑、小便減少,口渴、不安,此外尚有血酸癥、呼

吸不適、虛脫、半昏迷等狀態。由于鉀缺乏及水腫的關系,腰部膨脹,有腸麻

痹現象。若不及時之治療,死亡率可達30%以上。

【住院期間的教育】

1.不要禁食。吃母乳的嬰兒要繼續哺喂,只要嬰兒想吃,就可以喂。吃牛奶的

嬰兒每次奶量可以減少1/3左右,奶中稍加些水。如果減量后嬰兒不夠吃,可

以添加含鹽分的米湯,或哺喂胡蘿卜水,新鮮蔬菜水,以補充無機鹽和維生素。

已經加粥等輔助食品的嬰兒,可將這些食物數量稍微減少。要根據嬰兒口渴情

況,保證喂水。

2.早期發現脫水。當嬰兒腹瀉嚴重,伴有嘔吐、發燒、口渴、口唇發干,尿少

或無尿,眼窩下陷、前囪下陷,嬰兒在短期內“消瘦”,皮膚“發篇”,哭而無淚,

這說明已經引起脫水了,應及時通知醫護人員。

3.預防脫水。用口服補液鹽不斷補充由于腹瀉和嘔吐所丟失的水分和鹽分,脫

水便不會發生

4.不要濫用抗生素。許多輕型腹瀉不用抗生素等消炎藥物治療就可自愈;或者

服用媽咪愛等微生態制劑,思密達等吸附水分的藥物也很快病愈,尤其秋季腹

瀉因病毒感染所致,應用抗生素治療不僅無效,反而有害;細菌性痢疾或其他

細菌性腹瀉,可以應用抗生素,但必須在醫生指導之下治療。

5.家長應仔細觀察大便的性質、顏色、次數和大便量的多少,將大便異常部分

留做標本以備化驗,查找腹瀉的原因;要注意腹部保暖,以減少腸蠕動;注意

讓嬰兒多休息,排便后用溫水清洗臀部,防止紅臀發生,尿布清洗干凈,煮沸

消毒,曬干再用。

【出院指導】

1.小兒食器注意安全及清潔。

2.避免帶小兒到公共場所。

3.隔離病人及小心處理其排泄物。

4.注意家戶衛生、裝紗窗、撲滅蒼蠅、嶂螂,以及環境清潔。

5.避免吃生冷不潔東西。

6.個人衛生及衛生教育,尤其帶小孩的人,要常常洗手,給小兒換尿布以后

即要洗手;在接觸小兒泌物后亦要洗手,以免細菌傳染給小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醫特色健康指導

【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是指鼻、鼻咽和咽部的炎癥,90%由

病毒引起。

【臨床表現】輕癥患兒表現為流涕、鼻塞、噴嚏、咽部不適、輕咳、不同程度

的發熱。重者畏寒、高熱、頭痛、無力,甚至高熱驚厥。

【治療】

1.一般治療:休息、多飲水。

2.抗生素:細菌感染選用抗生素,但對病毒感染者無效。

3.對癥治療:高熱者予以物理降溫,咳嗽者予以止咳祛痰藥。

【住院期間的教育】

I.密切觀察體溫、神志、面色變化。鼓勵多飲水,避免組織脫水。體溫39度

以上者,每4小時測T,P,R一次,可行頭部冷敷,或給予溫水擦浴,或按醫

囑藥物降溫,降溫處理半小時后必須測體溫,

2.飲食:給予清淡、富營養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少量多餐。

3.活動:發熱患兒應臥床休息。

【出院指導】

1.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合理喂養小兒,加強營養。

2.加強對本疾病的防治,加強體格鍛煉,增強機體對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

3.呼吸道感染高峰期避免去擁擠的公共場所。在氣候驟變時,應及時增減衣

物,既要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又要避免過多的出汗。

4.復查時間及指征:一般不需復查。出現頭痛發熱、精神不振等癥狀隨時就

診。

急性支氣管炎中醫特色健康指導

【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咳嗽,初為干咳,以后有痰,可有明顯的全身癥狀,

如發熱、嘔吐、腹瀉等一般無氣促和發弟,喘息性支氣管炎除外。

【治療】1.抗生素治療。2.抗病毒治療。3.咳、喘可用止咳化痰、平喘藥。

【住院期間的教育】

1.密切觀察體溫、神志、面色變化。鼓勵多飲水,避免組織脫水。體溫39度

以上者,每4小時測T,P,R一次,可行頭部冷敷,或給予溫水擦浴,或按醫

囑藥物降溫,降溫處理半小時后必須測體溫。

2.飲食:給予清淡、富營養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少量多餐。不要吃太甜、

太咸的食物。

3.扣背:五指并攏,呈空心狀,由下向上,由外向內輕拍患兒的背部。

4.活動:發熱患兒應臥床休息。

【出院指導】

1.加強體格鍛煉,以增強機體耐寒及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隨著氣候的變

化隨時增減衣服,防止受涼感冒。

2.居住室要清潔衛生,空氣要流通,多曬太陽,盡量避免少去公共場所,必

要時戴口罩。

3.按時進行預防接種,預防易繼發肺炎的急性傳染病,如麻疹,百日咳流行

性感冒等。

4.注意合量營養,多吃新鮮蔬菜和瓜果等。

5.注意觀察嬰幼兒的安靜時的呼吸次數,若多于50次/分,疑肺炎早期及時

去醫院就診治療。

小兒肺炎中醫特色健康指導

【病因】

肺炎是因不同病原體或其它因素(吸入或過敏反應等)所致的肺部炎癥,

病原體多由呼吸道入侵,也可經血行入肺。肺炎亦是嬰兒時期重要的常見病,

是我國住院小兒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臨床表現】

一般上感數日后發病,主要表現為發熱(熱型不一)、咳嗽、氣促、肺部

可聞及固定的干濕啰音。嚴重者呈點頭樣呼吸、三凹征、唇周發結。重癥肺炎

由于嚴重缺氧及毒血癥,常有全身中毒癥狀及其它系統受累表現。

【介紹治療】治療以控制感染、改善呼吸道癥狀,預防并發癥為原則,采取綜

合措施。

1.抗生素治療:根據病情或細菌培養結果,針對性地選擇抗生素。

2.抗病毒治療。

3.對癥治療:高熱煩躁者給予降溫、鎮靜;咳喘者可用止咳化痰、平喘藥;

呼吸困難紫絹■者可給氧吸入;腹脹伴低鉀血癥者,給予補鉀;中毒性麻痹者,

給予禁食,胃腸減壓;并發心力衰竭者,宜用洋地黃制劑強心治療。

【住院指導】

1.病因宣教:一方面,機體自身抵抗力低下;另一方面,由于環境因素如周圍

環境差,居住擁擠或喂養不當而有積食、消化不良時,細菌、病毒很容易侵襲

而發生肺炎。

2.注意患兒的保暖、休息應隨外界氣溫的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隨時更換潮濕

的衣服,以免發生反復感染。必要時應讓患兒臥床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3.保持病室內空氣流通病室內人員不要過多,逗留時間不宜過長。人一多,

呼出的二氧化碳在室內積聚,污濁的空氣不利于小兒肺炎的康復。要定期開窗

或者經常開一小窗,使病室內的空氣保持清新。

4.保持呼吸道通暢:家長要及時為患兒清除鼻腔內分泌物,室內要保持一定

的濕度,避免空氣干燥。要多給患兒飲水以稀釋痰液利于咳出。

5.多拍背,勤翻身: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囑家長經常將患兒抱起,手握空

拳由下向上,由外向內輕拍患兒的背部。臥床不起的患兒應勤翻身,這樣既可

防止肺部淤血,也可使痰液松動,容易咳出,有利于炎癥的吸收。

6.霧化吸入:霧化吸入期間要注意觀察患兒病情變化。霧化后注意漱口,洗

臉,多飲水,扣背。

7.注意飲食,營養的合理搭配:肺炎患兒常有高熱,胃口較差,不愿進食,

所以宜進清淡、富營養、易消化的飲食,同時也要保證供應一定量的蛋白質,

少量多餐,如可吃些魚、蛋、蝦以及粥或爛糊等。餐后可吃些水果如蘋果、生

梨,兩餐之間可讓患兒喝些水、飲料或者牛奶,以降低分泌物的黏稠度。因為

肺炎患兒呼吸頻率較快,水分的蒸發比平時多,急需補充。

8.按時服藥、打針,打針痛、吃藥苦常常是孩子拒絕治療的原因,很多家長

對此都毫無辦法,甚至有些家長為了遷就孩子,病情好轉就停藥,過幾天病情

加重再用藥,以至于病程遷延不愈,病情逐漸加重,最后導致各種并發癥發生。

【出院指導】

1.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體育鍛煉方式以增強體質。增加戶外活動

的時間。適當的戶外活動可以增強孩子的抗病能力。平時可讓孩子多曬太陽,

以提高他們的耐寒能力。

2.在感冒流行季節,應讓兒童遠離患病人群,少去或不去公共場所;

3.室內經常進行空氣消毒;保持室內空氣清新,以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如

家中有感冒發燒病人,要注意消毒隔離,盡量不讓小孩兒與病人接觸;注意室

內通風換氣,做好空氣消毒工作。

4.小兒日常活動量較大,衣著過厚易出汗受涼、感冒,故應隨天氣變化隨時

增減衣物。

5.要加強營養。給孩子多食富含維生素的食物;葷素搭配要得當,不要過食

肥甘厚味之品;合理喂養,及時添加輔食,不偏食,不挑食,保證足夠的營養

成分,預防及積極治療營養不良和佝僂。

支氣管哮喘中醫特色健康指導

【病因】

支氣管哮喘是在支氣管高反應狀態下由于變應原或其它因素引起的可逆性

的氣道阻塞性疾病。病因主要影響因素是遺傳和環境。誘因因素是吸入或食入

變應原,如塵螭、各種花粉、屋塵、皮毛、冷空氣、煤煙等。

【臨床表現】

反復發作性喘息,呼吸困難,胸悶,咳嗽,雙肺可聞及哮鳴音。哮喘發作

時,出現嚴重呼吸困難,用支氣管擴張劑不能緩解,為哮喘持續狀態。

【介紹治療】

1.平喘:腎上腺皮質激素霧化吸入,療效迅速、安全可靠,同時配合用支氣

管擴張劑,緩解支氣管痙攣,達到平喘目的。

2.抗生素:繼發細菌感染者,選用適當抗生素治療。

3.預防復發:脫敏療法,可提高哮喘病人對過敏原的耐受力,對反復哮喘發

作者可用免疫調節劑,如丙球、胸腺素等。

【住院指導】

1.飲食:給予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嚴禁食用誘導發病的食物、魚蝦等。

2.活動:急性期應限制活動,緩解期間可適當參加活動。

3.體位:采取使肺部擴張的體位,可采取半臥位或坐位。

4.密切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變化和哮喘緩解情況。

【出院指導】

1.囑患兒出院后遵醫囑堅持用藥。復查時間和指征:遵醫囑定期復查。

2.適當的體育鍛煉

3.密避免接觸過敏原,除去各種誘發因素。注意保暖、合理飲食、預防感染。

4.過敏性體質者宜少食異性蛋白類食物,一旦發現某種食物確實可誘發患者

支氣管哮喘發病,應避免進食,宜多食植物性大豆蛋白,如豆類及豆制品等。

5.保持家庭良好環境:患兒所處居室要溫暖,通風和采光良好,并且空氣中

要有一定濕度,防止過分干燥。如果家中有吸煙者最好戒煙或去室外吸煙,防

止煙害對患兒的不利影響。

6.介紹呼吸治療儀的使用方法。

急性喉炎中醫特色健康指導

【病因】急性喉炎是一種主要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急性炎癥,為小兒常見急性

喉梗阻原因之一,常發生于廣3歲的小兒,多見于冬季。

【臨床表現】典型病例發病前1?2天,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繼之出現發熱、

聲音嘶啞,重者出現犬吠樣咳嗽、吸入性喉喘鳴,患兒常煩躁不安,面色發期,

呼吸及心率加快,因喉頭粘膜水腫,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喉梗阻。

【介紹治療】

1.抗生素:一般不用抗生素,如繼發細菌感染時可使用抗生素。

2.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能減輕喉部梗阻,避免作氣管切開。

3.氧療:如有呼吸困難可持續濕化氧吸入治療,缺氧加重、紫縉明顯,可行

氣管插管給氧或氣管切開術。

4.煩躁不安者可給予適當的鎮靜劑。

【住院指導】

1.患兒取半臥位或頭頸背墊高斜坡臥位,保持體位舒適。患兒應臥床休息或

減少活動。

2.盡量將所需要的檢查及治療工作集中完成,減少不必要的打擾影響患兒休

息。

3.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隨時做好氣管切開的準備。

4.耐心細致地喂養,避免患兒進食時發生嗆咳。

5.飲食:給予溫涼流質飲食或暫禁食。

【出院指導】

1.應送就近醫院住院治療。

2.復查時間及指征:一般不需復查。

病毒性腦炎中醫特色健康指導

【病因】

病毒性腦炎是由各種病毒引起的一組以精神利意識障礙為突出表現的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80%以上是由腸道病毒引起,其次為蟲媒病毒、

腮腺炎病毒和皰疹病毒等。輕者能自行緩解,重者可導致后遺癥及死亡。

【臨床表現】

病前1?3周多有上呼吸道及胃腸道感染史、接觸動物或昆蟲叮咬史,

該病的臨床表現差異很大,決定于神經系統受累的部位,病毒治病的強度。

輕者僅有表情淡漠、嗜睡、發熱、頭痛、嘔吐等,重者表現為神志不清、

抽搐、肢體活動障礙或癱瘓、失語,出現腦疝,甚至呼吸循環衰竭死亡。

【介紹治療】

1、抗病毒:根據病毒種類選擇合適的抗病毒藥物,如病毒哇,阿昔洛韋或

更昔洛韋等。

2、對癥治療:控制高熱和循環衰竭,降低顱內壓,搶救呼吸和循環衰竭,

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營養需要。

【住院指導】

1、飲食給予營養豐富、高熱量、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清淡的流質或半

流質飲食,如牛奶、豆漿、肉餅湯等。昏迷者給予鼻飼。注意飲食調配,

增進食欲,保證營養攝入。嘔吐輕者應少量多餐,嘔吐嚴重者暫禁食。

2、體位與活動頭痛者可抬高頭肩部,病重患兒盡量不要搬動頭部,腰椎

穿刺后采取去枕平臥4~6h,早期絕對臥床休息,恢復期可先在床上活動,

而后逐步下床活動。

3、保持呼吸道通暢,嘔吐者頭偏向一側,將嘔吐物吐出,以防窒息。

4、高熱時及時物理降溫(溫水擦浴)或藥物降溫,保持皮膚、衣物、床褥

清潔干燥。,勤翻身,按摩受壓部位皮膚,預防褥瘡。

5、抽搐時,將壓舌板包裹紗布放在上、下臼齒之間(牙關緊者勿強行撬開)

以防舌咬傷。昏迷患兒每日口腔護理兩次。

【出院指導】

1.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每天開窗通風廣2次,每次30分鐘,避免直吹和對

流風。

2.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預防感染。

3.保證休息和睡眠,少看電視少看書,注意勞逸結合。

4、有肢體癱瘓患兒,應保持肢體功能位,及早加強功能鍛煉和肌肉按摩,

以促進康復,有語言障礙者,指導家長協助患兒進行語言訓練。

5、復查時間及指征定期復查腦電圖,一旦出現頭痛、嘔吐、驚厥等癥狀

及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化膿性腦膜炎中醫特色健康指導

【病因】

化膿性腦膜炎是由化膿性細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感染性疚病,

是小兒嚴重感染性疾病之一。

【臨床表現】

發病前數日常有上呼吸道炎癥或胃腸道癥狀,繼之高熱、頭痛、精神

萎靡,小嬰兒表現易激惹、不安、雙目凝視等。神經系統表現有:腦膜刺

激征、顱內高壓、驚厥,部分患兒出現肢體癱瘓。

【介紹治療】

1.抗生素治療:原則為盡早采用抗生素靜脈注射治療,選用可穿透血腦屏

障的抗生素。

2.對癥及支持療法:病初數日嚴密觀察生命特征、意識、瞳孔和血液電解

質濃度,注意保持水電解質平衡。

【住院指導】

1.保持病室安靜舒適、空氣新鮮,避免不良刺激。

2.保持呼吸道通暢,嘔吐者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3.保持皮膚,床單位清潔、干燥,勤翻身:按摩受壓部位,預防褥瘡。

4.抽搐時,將壓舌板包裹紗布放在上、下臼齒之間(牙關緊閉者勿強行撬

開)以防舌咬傷。昏迷患兒每日口腔護理。

5.體溫超過38.5℃時,及時給予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以減少大腦氧的消

耗,防止高熱驚厥,鼓勵患兒多飲水,出汗后及時更衣。

6.恢復期患兒,應進行功能訓練,以減少后遺癥的發生。

7.飲食:給予富有營養、清淡、易于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的飲食(如牛奶、

稀飯、蒸蛋等)少量多餐;昏迷或嘔吐頻繁不能進食者,應給靜脈高營

養。

8.體位與活動:絕對臥床休息,腰椎穿刺后去枕平臥4?6小時,恢復期可

先床上活動,而后逐漸下床活動。

【出院指導】

復查時間及特征:堅持用藥不少于2?3周,在療程中對無并發癥的患

兒不需反復進行腦脊液檢查,僅在臨床癥狀消失,接近完成療程中需檢查

一次,若已正常用藥至規定療程即停藥,經治療后臨床無好轉或好轉后又

惡化者,應及時復查腦脊液或CT檢查。

過敏性紫瘢中醫特色健康指導

【病因】

過敏性紫瘢是以毛細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變態反應性疾病,其主要癥狀

為皮膚紫瘢、關節腫痛、腹痛、便血、血尿等。

臨床上致敏原常不易確定,可能與感染(細菌、病毒、或寄生蟲等)、

食物(魚、蝦、蟹、蛋等)、藥物(抗生素類、喳琳類、水楊酸鈉、異煙腫

等)、昆蟲叮咬或花粉等有關。

【臨床表現】

本病多見于3歲以上兒童,發病急,除發熱、食欲不振、惡心、上呼

吸道感染等一般癥狀外,主要癥狀如下:

1.皮疹:常見的為大小不等的紫瘢,對稱分布,多發于關節周圍的伸

側面,尤其雙下肢及臀部,重者延及上肢及軀干。

2.消化道癥狀:患兒常在皮疹未出現前,突然腹痛,惡心、嘔吐或便

血。大便潛血試驗可呈陽性反應。

3.關節腫痛:多見于膝踝關節。

4.腎臟癥狀:血尿、管型和蛋白陽性,且有血壓增高及浮腫癥狀。

5.中樞神經系統表現:偶可發生腦出血、出現昏迷、驚厥或癱瘓等癥

狀。

6.其它出血:鼻與牙齦出血較為常見。

【介紹治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