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課堂實錄(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理解孟子的思想。2.學習孟子的論辯特色。教學思路一、孟子思想的三要義二、文章的四個關(guān)鍵詞課堂實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開始我們一起來學習選自《孟子》的著名篇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孟子思想的三要義孟子的思想如果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就是舍生取義。南宋文天祥的絕命詩里就有說,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關(guān)于義,《孟子》里有一個《月攘一雞》的故事,意思是有一個人每天都偷別人家的雞,有人告訴他這是不對的。這不是君子之道。這個人就說:“好的,我一點點改進,先從每個月偷一只雞做起。這樣一年下來,我就不偷雞了”。孟子認為,如果知道不對,那就趕快改正。為什么還要等到來年呢?這段話的內(nèi)涵就是,踐行道義不需要借口,不可以拖延。孟子這樣講,既是對當時的統(tǒng)治者不去踐行道義的批評,同時也表現(xiàn)了他內(nèi)心的焦慮。他說過,予豈其好辯哉?予不得已也!意思是我哪里是喜歡辯論呢?我是不得已啊。這“不得已”的一個原因就是,堯舜既沒,暴君代作。堯舜這樣的賢明君主都沒有了,一代代興起的都是暴君。這就使得孟子很焦慮了,因為這種狀況和他心目中的理想政治是相抵觸的。但是他對于自己理想的政治理念的推行卻又不那么順利,那就使他更加焦慮了。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有一首詩,名字叫做孟子,這首詩歌寫到,沉魄浮魂不可招,遺編一讀想風標。何妨舉世嫌迂闊,故有斯人慰寂寥。王安石關(guān)于孟子“舉世嫌迂闊”的說法,來自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史記》是這樣記載的。這段記載的核心內(nèi)容就是梁惠王認為,孟子迂遠而闊于事情。天下方務(wù)于合縱連橫,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意思是當時的君主們都喜歡合縱連橫,稱王稱霸,認為善于攻伐作戰(zhàn)才叫有才能,而認為孟子的想法迂腐浮夸,因此孟子不得志。但是孟子自詡又很高,他說,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意思是要想天下太平,在當代沒有我,還有誰呢?那么,孟子心中的理想政治是什么呢?他想要依靠什么來平治天下呢?那就是兩個字,仁政。這是孟子關(guān)于國家治理的最簡明、最經(jīng)典的概括。實行仁政之所以是正確的,首先就是這結(jié)果上的三大好處:救民、無敵和被尊重。但是孟子并沒有滿足于此,他還從根源上進行了討論,這個根源就是人性。《三字經(jīng)》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12個字后面六個字取自《論語·陽貨》,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但是孔子從未明確指出過,這“相近”的“性”具體是什么。就如《論語·公冶長》中子貢說的,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意思是說弟子們沒有聽孔子具體說過,什么是人性,什么是天道。而前面六個得自于孟子,孟子在儒家中第一個明白宣稱,人的本性是善的。而孟子比較詳細地闡述“性善論”的就是我們課本上的這個部分。二、文章的四個關(guān)鍵詞所以接下來,我們就一起進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整個這段話的意思是,人人都有一顆不忍人之心。比如一個人看到小朋友要掉到井里去了,就會很緊張,這緊張不是來自看的人和小朋友有什么利害關(guān)系或者血緣關(guān)系,而是源自于內(nèi)在。人都有四端,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否則他就不是人了。這里的重點是什么呢?我們今天重點就講文中幾個詞語。首先是關(guān)于本章最重要的一個詞,不忍。這個章節(jié)的編選者給起了個名字,叫做“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這是本章節(jié)的中心,也是本章開頭一段話的核心詞。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那么,這個“忍”字是什么意思呢?《論語·八佾》中有一句非常經(jīng)典的話,“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這句話的意思是,連這個都忍心去做,還有什么不忍心做呢?孔子憤慨的是,季氏用了周天子才能享用的禮樂規(guī)格來供自己享用,屬于理智上的僭越。孔子的意思是,季氏連這個都膽敢去做,還有什么不敢做的呢?也就是說“忍”,有忍心去做這種意思。那么我們再來看看,什么是“不忍”?上學期我們學習過《齊桓晉文之事》,其中就有“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這里的“不忍”就是不忍心,意思是感情上過不去,心腸柔軟,總是不忍心去做一些不合乎道德倫理的事情。所以選文第一部分的意思是每個人都有柔軟的心靈,一個王者如果憑著柔軟不忍的心靈去推行心腸柔軟的統(tǒng)治,那么天下就可以輕易地治理好了。這個不忍心的統(tǒng)治,其實換成孟子的另一個術(shù)語,就是仁政,也就是有愛心的仁義之治。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類似的話還出現(xiàn)在《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把慈愛、孝順這樣的仁愛之心推廣到其他社會成員的身上。這種類型的愛被人們稱為“推己及人的愛”。一旦實現(xiàn),則天下就真的充滿愛了。孟子喜歡用“運于掌”來形容統(tǒng)治的輕松,估計這個比較讓統(tǒng)治者聽了開心,能夠起到鼓勵的作用。第二個詞組,關(guān)于“非人”。一個人稱得上是壞人或者不是人,那要符合孟子說的四個方面。第一,要沒有惻隱之心,所謂惻隱,就是同情、憐憫的意思。第二,要沒有羞惡之心,“羞惡”的意思就是害羞、厭惡的意思。朱熹《孟子集注》中說,“羞,恥己之不善也;惡,憎人之不善也。”第三,要沒有辭讓之心,辭讓的意思是謙遜、退讓。第四,要沒有是非之心。這里的“是非”,是動詞,辨別是非的意思。在孟子語言系統(tǒng)中“非人”的同義詞,大概就是禽獸了。在《孟子·滕文公下》中說,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這段話的意思是,一個人眼中沒有父親,其實本質(zhì)上就是不孝。一個人眼中沒有國君,本質(zhì)上就是不忠。無父無君的意思就是不忠不孝,這種人在孟子眼中就是禽獸。這里要注意的問題是,非人與禽獸是不是孟子言辭激動的罵人詞語呢?我看,答案是否定的。王小波在《我看國學》中說,孟子基本的方法是推己及人,有時及不了人,就說人家是禽獸、小人。這股兇巴巴、惡狠狠的勁頭,實在不討人喜歡。孟子確實不討人喜歡,但是這兩個,今人看起來是罵人的詞語,在孟子這里未必是辱罵,他只是孟子人性論的必然的演繹結(jié)果而已。既然孟子的人性論指向性善,那么不善甚至邪惡,自然就稱不上所謂人了。同時,在儒家眼中,人總是要孝順父母的,不孝順也就稱不上人了。君主的本質(zhì)是為人父母,也就是說忠君只不過是孝順范疇的擴大延展而已。因此,不忠誠與不孝順一樣,都不屬于人應(yīng)當做的。同樣反過來,如果父母不愛子女,也就失去了為人父母的資格。國君同理。這個思路,根源也在孔子,也在《論語》。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君臣父子這四個人都要做合乎自己本分的事情。第三個詞組,關(guān)于四端,孟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首先這個“端”字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是開端、開始。所謂四端,指的是仁、義、禮、智這四種道德觀念的開端和萌芽。孟子說,人的萌芽是惻隱之心,這類似于我們今天常說的“同情心”;義的萌芽是羞惡之心,這類似于今天我們常說的“正義感”;禮的萌芽是辭讓之心,這就類似于今天我們常說的“有教養(yǎng)”;智的萌芽是是非之心,這類似于今天我們常說的“是非觀”。這里要注意的是,萌芽不等于觀念本身。孟子說,人有四端,目的是說明人性本善。但是人性本善,不等于人總是行善,所以需要把萌芽養(yǎng)大。從本性中善良的萌芽“四端”,到人表現(xiàn)在思想道德和行為舉止中的善良、仁愛乃至仁政、王政,需要人去主動地作為。不去作為,“四端”就會失落。《孟子·告子上》中的“舍生取義”的討論,正好體現(xiàn)了這一點。孟子說,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有的人能夠有機會活下去,卻不選擇活下去;有的人可以躲避災(zāi)難,卻主動選擇不去躲避。這是說明人知道,有比活著更值得追求的東西,有比死亡更令他討厭的東西。這種境界不只是賢人有,人人都有。只不過賢人不會丟失掉這種心靈境界。這里有兩層含義,一是人性本善,一是善端會丟失,因而需要人去主動地維護內(nèi)心的善端。這就要講到最后一個重要的詞語“擴充”了,四個萌芽是阻止一個人成為徹頭徹尾的壞人的四個必要條件。但光萌芽自然是不夠的,需要擴充,需要培養(yǎng),才能夠讓他們不只成為個體修養(yǎng)的條件,而且要成為侍奉父母、安定四海的素養(yǎng)。這里使我們想起前面的課程中提到的,孔子說,讀了《詩》可以“事父事君”。孟子也說了,擴充了“四端”,你也可以“事父事君”了。關(guān)于“擴充”,這里可以補充一點,在《孟子·公孫丑》中有一個被稱為“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的著名篇章,也提出了類似于擴而充之的想法,“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這個浩然之氣,如果善加培養(yǎng),則可以充滿于天地之間。如果養(yǎng)得不得其法,就會“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意思是,如果培養(yǎng)不當,就會導(dǎo)致氣餒。這段話里的“養(yǎng)”和“擴充”是類似的。孟子的“擴充”論背后,實質(zhì)上是對于個體責任擔當?shù)囊螅阂驗橐粋€人并不會有了“四端”,就天然是一個好人,更不要說成為一個志士仁人了。這里需要自己有意識地主動修煉養(yǎng)成自己。三、課堂小結(jié)現(xiàn)在我們總結(jié)一下,第一,孟子認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所謂不忍人之心,其內(nèi)涵就是“四端”,而這個不忍人之心慢慢去培養(yǎng),就會成長為仁義禮智這君子的四大核心素養(yǎng)。第二,讀懂這些核心內(nèi)容,大家一定要牢牢抓住本段中的核心詞語不忍、非人、四端和擴充。但是本節(jié)課我們并沒有討論孟子是如何證明人都有不忍之心這個問題的。而孟子關(guān)于不忍人之政的論證與論辯,在《孟子》這部書中是不厭其煩的,同時也是有相當個性特色的。比如《孟子》中這段話,孟子說:“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意思是說君上的廚房里有肥肉,馬廄里有好馬,可是百姓卻過得非常的悲慘。孟子認為,這就相當于君上率領(lǐng)野獸在吃人,作為百姓的父母,君上行政卻是率獸食人,這哪里像一個父母的樣子呢?孟子說,孔子連用人偶殉葬都覺得殘忍,一個君上怎么能讓百姓饑餓而死呢?率獸食人,就不是行不忍人之政了,而率獸食人的人,應(yīng)當也就是已經(jīng)背離了行仁政的治國原則了。孟子這段論辯是相當有力量的,也相當有孟子的言說風格。誰說孟子迂闊呢?孟子其實是犀利。如果在舉世都崇拜軍事和暴力的時候,能夠堅持仁義和寬容,那叫作迂闊的話,那迂闊就是褒義詞了。所以下節(jié)課我們就來討論孟子犀利論辯的力量所在。四、課后作業(yè)現(xiàn)在布置一下本節(jié)課的作業(yè)。第一,請從《孟子》中再選一個有關(guān)“仁政”的篇章,聯(lián)系《論語》的“仁愛”思想,進一步闡述二者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第二,荀子提倡性惡論,孟子提倡性善論。那么性惡論者如何解釋人類社會的善良行為,而性善論者又如何解釋人類社會的邪惡行為呢?請闡述你對此的看法。好了,今天的課就到這里了,同學們再見。(第二課時)學習目標1.理解孟子的思想。2.學習孟子的論辯特色。教學思路一、孟子好辯?二、論辯特色如何?課堂實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孟子好辯?南宋理學家陳普有一首詩,名叫“孟子好辯”。詩歌寫到,禽獸縱橫鬼魅多,人間岐路總差訛。當時緘口終無語,天理民彝竟若何。意思是這個社會禽獸鬼魅很多,人類也總要走錯路。所以如果頭腦清醒的人不去說,總是保持沉默,那么咱們拿天理和人倫怎么辦呢?也就是說,不去把真理爭辯得一清二楚,對于天理和人倫都是有損害的。這句詩一句也沒有直接提孟子,但是句句寫孟子。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略微提到過孟子好辯了,孟子好辯的出處。在《孟子·滕文公下》,孟子的弟子公都子問孟子,別人都說先生您喜歡辯論,想問問您這是為什么呢?孟子回答道,我哪里是喜歡辯論的,我是不得已呀。之所以說“不得已”,原因有二,一是堯舜既沒,暴君代作。二是社會流行觀念的問題。這里可以從孟子所描述的當時的流行思想,可以看出來。孟子說,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意思是說,世上沒有賢明的君主,卻有恣意妄為的諸侯和四處游說的知識分子。社會上流行的是楊朱和墨子的思想,天下人講話的立場不是傾向于楊朱,就是傾向于墨子。在王權(quán)失落的背景下,諸侯稱霸,于是販賣思想的縱橫策士們紛紛起來游說。整個思想戰(zhàn)場上,楊朱的唯我主義和墨子的兼愛思想橫行,“唯我”的楊朱和“兼愛”的墨子構(gòu)成了對儒家思想的根本性挑戰(zhàn)。在社會上,儒家不吃香了,孟子對于思想戰(zhàn)線的描述是否準確呢?荀子說,假今之世,飾邪說,文奸言,以梟亂天下,欺惑愚眾,矞宇嵬瑣,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亂之所存者,有人矣。被荀子指責為思想禍害的12個思想家里就有墨子。孟子不得不親自披掛上陣,沖鋒陷陣了。所以孟子經(jīng)常與國王們進行辯論,比如與梁惠王的論辯,留下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成語,比如與齊宣王的論辯,留下了“文武怒而安天下”的精彩議論。孟子還積極地和其他學派的人進行辯論,比如他最討厭的墨者,他指責墨者言行不一,對人提倡兼愛,對己還是偏愛,喜歡辯論這個特點。二、論辯特色如何?孟子與蘇格拉底高度相似,但是辯論是不能單靠嗓門大的。韓非口吃,但是法家思想大受歡迎,關(guān)鍵是闡述思想要具有吸引力,論辯要有辦法。孟子的論辯特色是怎樣的呢?1.觀點明確,立場堅定我們就從課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說起。我們先回顧一下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所謂不忍人之心,其實就是四端,仁之端、義之端、禮之端、智之端,也就是四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里我們需要認真思考一下,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真的可以讓天下運于掌嗎?在當時的君主們看來,在這個戰(zhàn)國時代,聲嘶力竭地提倡這樣的仁政思想,甚至這樣鼓勵君主們說什么仁者無敵,王請勿疑,不僅表現(xiàn)得保守,而且顯得迂腐不堪。因此,沒有什么君主真正地賞識孟子,更不用說認同和實行孟子的理念了。我們相信孟子并非不知道富國強兵的意義,否則他就不會故意否定儒家對于齊桓晉文的討論。他也并非不知道國君們的癖好。孟子曾經(jīng)對梁惠王說,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我知道大王你喜歡打仗,所以咱們就拿打仗來做比方。梁惠王跟孟子說,您一定帶來了讓國家得到好處的思想和辦法。孟子偏說我只帶了仁義過來,這種故意和君主們想要的擰著來的做法,孔子也做過。《論語·衛(wèi)靈公》記載,衛(wèi)靈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衛(wèi)靈公向孔子討教關(guān)于行軍作戰(zhàn)的問題,孔子卻說,我只聽說過關(guān)于祭祀禮儀的事情,沒有學過什么軍旅之事。這樣就直接堵住了問話者的嘴,當然也就堵住了孔孟仕進之路了。直接表達拒絕固然好,但是富有技巧的說理也是重要的。2.注重推理,邏輯性強接下來我們一起研究,本段文字在論證推理上的特點。雖然《孟子》與《論語》同為語錄體,但是和《論語》絕大部分是片言之語的句子不同,《孟子》則已經(jīng)形成了篇章,更近于文章,而不是零散的語句了。這種形式自然更加有利于論證說理的展開和推進。比如選入課文的這段文字,就是一個獨立的論證篇章。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可以成為我們認識孟子論辯特色的一個典范的例子。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整段文字的邏輯,孟子是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來立論的,然后進一步推論,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天下可運于掌。接著論證為什么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拿孺子將入井,人皆有怵惕惻隱之心來說明。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說明不忍人之心的內(nèi)涵,為人應(yīng)有四端,否則非人。普通人有四端,國君也有。最后得出結(jié)論,四端加以擴充,可以侍奉父母,平定四海。這其中的邏輯推演體現(xiàn)在用詞造句之上。請大家來看課件上,我給大家呈現(xiàn)的結(jié)構(gòu)。當我們抽象提煉出這些句式結(jié)構(gòu)時,應(yīng)該可以感受到孟子綿密緊湊、執(zhí)著于邏輯推演的論說特色。這個特征在《論語》中幾乎是沒有的。很多人讀《論語》感覺親切平和,春風化雨。讀《孟子》峻極逼人,其實并不是如王小波說的“孟子不講理”,其實是孟子實在太想講理了。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上學期學習的《齊桓晉文之事》中一個重要片段,研究它們,你會發(fā)現(xiàn)也具有上述的特征。這段文字從孝順老人和愛護孩童說起,說明推恩可以平定天下,不推恩不能保妻子。然后古今對比,突出觀點。提煉一下結(jié)構(gòu),就是像課件上所展示的那樣,表面上,我們看到的是對照、排比等語言上整齊的句子形式,內(nèi)在其實是,孟子試圖借助邏輯的力量進行有力的論證。當然,本段文字中也有借助于例子,來說明觀點的方法。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身而然也。這個“孺子將入井”的故事,是一個現(xiàn)實中抽象出來的例子,而不是一個真實的生活案例。所以與其說是例子,不如說是孟子基于人性假設(shè)進行的邏輯推演。從基本假設(shè)出發(fā),基于邏輯推導(dǎo)得到經(jīng)驗上可能的結(jié)論。孟子認為,人突然之間看到孩子馬上要墜入井中,人皆有怵惕惻隱之心。接下來三個“非”,不是因為與孩子父母關(guān)系好,不是因為要向鄉(xiāng)人表演仁慈心來賺取名譽,也不是因為討厭孩子哭聲。這句話里的一個“皆”字和三個“非”字很重要,它是孟子人性論的產(chǎn)物,而不完全是事實。孟子這樣做是為了更加形象化,便于說理,讓讀者更加清楚。3.善用譬喻,生動形象為此,孟子也常常使用比喻的方法,這種方法是中國古典哲學家非常擅長的。文章里有兩句話,請大家注意,這兩個比喻句看似簡單,實則我們研究其喻體和本體的相似性,是要看出孟子要說的道理之間的相關(guān)性,而不僅僅是表面的相似性。文中說,人之有四端,猶其有四體。人有四個方面的德行萌芽,就好比人有四肢。孟子這樣比,目的很清楚,除了數(shù)字相同之外,更重要的是為了突出與生俱來,以及不可或缺之感。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仿佛火剛剛開始燃燒,泉水剛剛要開始流淌。火一旦開始燃燒,只要不斷添柴火,就可以越燒越旺。泉一旦冒出來,只要源頭有活水不斷注入,那么就可以流向遠方。就像孟子自己所說的,“盈科而后進”,一往無前,直達大海。這里比喻的是對于“四端”的擴充。“四端”好比剛剛燒起來的火,剛剛流出來的水,它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珠寶首飾行業(yè)直播營銷實戰(zhàn)技巧考核試卷
- 寵物友好郵輪旅行船上寵物友好住宿條件考核試卷
- 稻谷種植新型農(nóng)業(yè)經(jīng)營主體培育考核試卷
- 玩具初創(chuàng)企業(yè)融資渠道考核試卷
- 禮儀用品行業(yè)市場營銷策劃考核試卷
- 紡紗企業(yè)的技術(shù)引進與轉(zhuǎn)化考核試卷
- 石棉水泥制品的安全生產(chǎn)事故案例分析考核試卷
- 電信服務(wù)在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化中的作用考核試卷
- 稻谷加工產(chǎn)業(yè)鏈中游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考核試卷
- 武漢大學《超分子藥物》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京東自營購買合同范例
- 2024年衛(wèi)生專業(yè)技術(shù)資格考試衛(wèi)生檢驗技術(shù)(初級(師)211)相關(guān)專業(yè)知識試題及答案指導(dǎo)
- 急性胰腺炎護理查房-5
- 公務(wù)用車分時租賃實施方案
- 湖北公務(wù)員面試模擬87
- 學校職稱評審工作自查報告
-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十一單元課題1化學與人體健康課件
- 儀器儀表行業(yè)智能化儀器儀表開發(fā)與校準方案
- 信息技術(shù)與學科教學融合課教學設(shè)計表小學數(shù)學
- JJF(浙) 1194-2022 閃影像測量儀校準規(guī)范
- 《大國浮沉500年:經(jīng)濟和地理背后的世界史》記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