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復習人民版專題十三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課時規范練32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作業)_第1頁
一輪復習人民版專題十三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課時規范練32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作業)_第2頁
一輪復習人民版專題十三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課時規范練32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作業)_第3頁
一輪復習人民版專題十三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課時規范練32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作業)_第4頁
一輪復習人民版專題十三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課時規范練32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作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規范練32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選擇題1.(2021·福建新高考適應性測試)下表所列的是鴉片戰爭前后向國人介紹西方的書籍概況。書名主要編纂者成書背景《四洲志》林則徐任職廣東期間組織搜集有關西洋各國的消息情報摘譯而成《海國圖志》魏源以《四洲志》為基礎增補、整理而成《瀛寰志略》徐繼畬任福建布政使期間組織人員搜集、編譯資料而成上表表明當時()A.閩粵是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B.政府大力推動學習西方C.士人群體廣泛關注外部世界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2.(2021·陜西渭南一模)鴉片戰爭以后,張穆、何秋濤、姚瑩等人以“辨方紀事,考古鏡今”“攬地利戎機之要”為宗旨和目的展開了邊疆歷史地理研究。這反映出當時()A.民族意識的覺醒 B.邊疆危機的出現C.史地研究的傳承 D.華夷觀念的消失3.(2021·甘肅蘭州模擬)中國近代譯著的范圍擴展到外交、軍事、自然科學和技術等方面,1861—1895年之間的567種譯著中,應用科學占40%,自然科學占30%,歷史、地理占10%,宗教、哲學、文學和藝術占3.5%。這說明()A.中國近代思想、文化興盛B.向西方學習的維度日漸多樣化C.“中體西用”思想得以傳承D.自強運動激發民族意識覺醒4.(2021·貴州貴陽模擬)近代學者王韜認定“中國為西土文教之先聲”;李鴻章、奕等人反復論證西方算術中的“借根方”脫胎于中國“四元之學”;鄭觀應也以“西學中源說”力證西學乃中華古文化西傳所成。材料折射出()A.中國人的盲目自大 B.中西文化聯系緊密C.學習西方阻力很大 D.全面西化思潮出現5.(2021·安徽安慶模擬)戊戌變法前,追隨康有為的梁啟超在公開發表的論著中提倡尊孔保教,致力于儒學的宗教化。而到了1902年,梁啟超卻公開反對保教。梁啟超這一變化折射出當時()A.儒家思想統治地位的動搖B.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C.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D.維新派已贊同革命6.1897年,嚴復的《天演論》出版之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成為社會上流行的口頭禪。據此可知,《天演論》()A.促進了救亡圖存運動的興起B.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C.順應了資產階級革命的需要D.推動了生物科學的發展7.(2021·河北唐山二模)近代中國維新思想家提倡的“開民智”,其包含了三重內涵,一是擺脫封建思想的束縛,二是接受一整套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觀念,三是激發民眾的愛國熱情,其中最重要的體現在第三個方面。這說明近代中國的維新思想()A.為民主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B.順應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潮流C.體現救亡與啟蒙的時代要求D.以警醒世人作為其根本目的8.(2021·云南昆明模擬)19世紀中后期,“西學源出中國說”“中體西用說”“托古改制說”出現并流行于中國思想界,這些學說的共同進步性是()A.論證傳統文化的先進 B.推動中國文化的復興C.有助于新思想的傳播 D.闡釋中西文化的優劣9.(2021·北京豐臺二模)下面是一位同學對某一歷史時期的知識梳理,他所學習的內容主題應該是()A.瓜分中國的狂潮B.國家出路的探索C.半殖民地化不斷加深D.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10.(2021·四川瀘州二模)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分子及時指出,“兩個和會(巴黎和會與國內的南北議和)都無用”;要人民用強力擁護公理平民征服政府;號召學生、商人、勞工、軍人等,“唯有直接行動,以圖根本之改造”。這反映了()A.民族意識的新覺醒 B.馬克思主義中國化C.革命任務發生變化 D.社會性質根本變化11.新文化運動最初的目的是“恢復獨立自主之人格”,從思想文化上啟蒙民眾覺醒,但這一“求個性自由、解放”主題的初衷在1919年后不得不讓位于國家主義。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A.民族危機不斷加深B.馬克思主義的傳播C.國民革命運動高漲D.新三民主義的影響12.(2021·北京順義一模)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李大釗同志備受鼓舞,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新紀元》等文章,熱情謳歌十月革命。這些文章()A.客觀上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傳播B.增強了人們對社會主義的鑒別力C.說明列強侵略嚴重破壞了中國社會經濟D.表明中國知識分子救國有盲目性二、非選擇題13.(2021·黑龍江大慶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知識分子人數眾多,在社會上形成勢力,他們作為政治上的一支獨立力量有十分明顯的表現。宋代由于積貧積弱,社會問題很多,一部分知識分子有感于形勢嚴重,以天下為己任,奮起而挽救危亡。范仲淹提出傳唱千古的口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而王安石變法更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無畏精神,力求把變法革新進行到底。改革派和反改革派進行了激烈的斗爭,這其中有許多無謂的黨同伐異,爭奪權利,但也反映了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由許多知識分子組成的政治家力量的強大。朱熹就認為漢高祖、唐太宗都是假仁義以遂其私欲,可是他卻反對君主獨裁。陳亮認為,生民之初,君主是人民推舉出來的,應該為人民辦事?!幾择R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以林則徐、魏源、徐繼畬為代表的士大夫循著晚清經世致用的實學理路,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時代命題。雖遭遇舉國冷遇的困境,卻影響了后世國人對救國真理的探索過程。李鴻章更是敢于沖破藩籬,開啟了近代化的歷史征程。面對甲午戰敗,梁啟超等人更是“以敵為師”,他在《戊戌政變記》中將變法看作是國人為挽救民族危亡不斷嘗試的結果,認為林則徐等“師夷長技以制夷”之說是變法的萌芽。甲午戰敗后“朝野乃知舊法之不足恃”,于是“言變法者乃紛紛”,從而促成“天下人士咸知變法,風氣大開矣”。戊戌政變后的清末新政不僅繼承了洋務運動的事業,而且也繼承了百日維新的事業,當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時候,它同時又保留和完善了這一部分改革的成果。辛亥革命后,面對社會亂象,孫中山繼續為革命事業奔走號呼。陳獨秀也將新文化看作是國人救國方案和思想啟蒙不斷走向成熟的結果,認識到價值觀才是根基。沒有多數國民之價值觀念的轉變,共和制度就成了無本之木。新文化運動后青年知識分子轉向馬克思主義?!幾躁愋衤础督袊鐣男玛惔x》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代知識分子挽救社會危機的思想、行動及其產生的歷史背景。(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前期國人探索救國之路的特點。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西學東漸”的沖擊和影響下,中國思想開始了從傳統向近代的轉型,這一過程是極其艱難、曲折和復雜的,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和文化的傳入既是中國思想和文化從傳統向近代轉型的助力,又是中國思想和文化從傳統向近代轉型的阻力。中西思想和文化的沖突與融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的思想轉型的一個重要特征?!幾脏嵈笕A《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的“通”與“貫”》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材料整體或其中任意一點擬定一個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達清晰)

課時規范練32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1.A解析:林則徐與徐繼畬在廣東及福建任職或游歷居住期間編纂介紹西方的書籍,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礎上編纂書籍,說明廣東、福建是當時國人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窗口,故選A項。2.A解析:由材料以“辨方紀事,考古鏡今”“攬地利戎機之要”為宗旨和目的展開了邊疆歷史地理研究可知,在鴉片戰爭后民族危機加深的時代背景下,知識分子開展了邊疆歷史地理研究,是民族意識覺醒的表現,故選A項。3.C解析:在1861—1895年的譯著中,科學類占主體,再結合所學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為“中體西用”可知,應選C項;題干提及的是中國近代譯著的比例,不是近代思想、文化興盛,排除A項;材料體現不出“多元化”,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民族意識覺醒,排除D項。4.C5.B解析:材料“戊戌變法前……提倡尊孔保教……到了1902年……公開反對保教”體現了梁啟超救亡圖存的思想隨著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故選B項。6.B解析:據材料《天演論》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社會上流行可知,變法的思想對社會民眾的影響較大,有利于啟迪民智,故選B項。7.C解析:材料第一、二兩重內涵反映了維新思想中進行思想啟蒙的要求,第三重內涵反映了維新思想中救亡的要求,故選C項;材料反映的是維新思想將思想啟蒙與救亡圖存相結合,與民主運動的思想基礎和資本主義發展無關,排除A、B兩項;維新思想的根本目的是發展資本主義、救亡圖存,排除D項。8.C解析:“西學源出中國說”“中體西用說”試圖調和中西文化,有利于西學在中國的傳播;“托古改制說”為宣傳維新變法思想尋找依托和理由,因此這些學說的共同進步性是有助于新思想的傳播,故選C項。9.B解析:“維新思想的傳播”反映維新變法,“晚清的立憲運動”反映清末新政,“反洋教運動”反映義和團運動,“反清武裝起義”反映革命黨人的努力,可見材料內容是面對民族危機加深探索國家出路,故選B項。10.A解析:據材料“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分子及時指出……學生、商人、勞工、軍人等,‘唯有直接行動,以圖根本之改造’”可知,五四運動時民族意識進一步覺醒,呼吁人民直接行動改造政府,故選A項。11.A解析:從“啟蒙民眾覺醒”到“讓位于國家主義”體現了民族危機不斷加深,故選A項;馬克思主義與材料中的轉變無關,排除B項;國民革命運動是1924—1927年,排除C項;新三民主義是在1924年國民黨一大上提出的,排除D項。12.A解析: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李大釗率先舉起社會主義旗幟,與材料中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相符,故選A項。13.參考答案:(1)思想:(范仲淹)居安思危,把國家命運、利益放在首位;(王安石)堅定信念、不斷革新的精神,關心國家命運;(朱熹)反對君主獨裁;(陳亮)君主應該為人民辦事。行動:變法改革的實踐;同頑固勢力斗爭。背景:宋代中期積貧積弱的現實,或面對遼、西夏的威脅;崇文抑武,文官政治局面的形成;理學的影響。(2)特點:吸取傳統文化精華;具有傳承性或延續性;向西方學習(由向西方學習轉向以俄為師);層次遞進(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救亡圖存和思想啟蒙相結合。14.參考答案:示例論題:“西學東漸”促進了中國思想和文化從傳統向近代轉型。闡述:甲午戰爭后,新興的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掀起了救亡圖存變法圖強的維新運動。維新派在繼承中國傳統思想的基礎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