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陽2024-2025高一歷史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題_第1頁
湖北省襄陽2024-2025高一歷史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題_第2頁
湖北省襄陽2024-2025高一歷史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題_第3頁
湖北省襄陽2024-2025高一歷史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題_第4頁
湖北省襄陽2024-2025高一歷史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襄陽市2024-2025高一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歷史試題本試卷共6頁,20題。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留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黑色簽字筆干脆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圖1是《尚書·禹貢》上的“五服圖”。此圖反映了(注:甸服:距都邑500里,由君王干脆治理并收取賦稅。侯服:距都邑1000里,君王不干脆治理。綏服:侯服之外距都邑1500里,綏服之地只要承認聽從君王即可)A.商朝內外服制 B.大禹劃分九州 C.黃帝治理萬國 D.西周分封宗法2.雖然東周時期的政治不穩定,但其文化卻獲得了巨大發展。這是一個生氣勃勃、富有創建性的時代,在這一時代里,人們寫下了宏大的文學、哲學和社會理論著作。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緣由是A.周王丟失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B.地主階級政治上的“奪權”斗爭C.士階層的出現,教化的下移發展 D.鐵犁牛耕的運用,生產力的提高3.有人說:“皇帝是國家的唯一領袖,而實際政權則不在皇室而在政府。代表政府的是宰相。皇帝是國家的元首,象征此國家之統一;宰相是政府的領袖,負政治上一切實際的責任。”最典型的時期是A.秦朝 B.西漢初期 C.漢武帝之后 D.唐朝后期4.史書記載:“(909年被封為閩王的王審知)起自隴畝,以至富貴,每以節儉自處,選任良吏,省刑惜費,輕徭薄賦,與民休息,三十年間,一境晏然。”這有利于A.中心集權的加強 B.經濟重心的南移 C.商品經濟的發展 D.絲綢之路的繁盛5.萊布尼茨的學生沃爾夫說:“中國人……總是留意理性的完善的一面,這樣他們就可以相識自身自然的力氣,從而達到自然力所能讓他們達到的高度。”以下屬于“理性”的是A.孔子“有教無類” B.董仲舒“天人感應” C.朱熹“格物致知” D.王陽明“獨創本心”6.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曾說:“女真不滿萬,滿萬不行敵”。是因為女真族實行了A.南北面官制 B.行省制度 C.猛安謀克制 D.八旗制度7.圖2是明朝建立的社稷壇,位于北京中山公園內。社稷壇是中國古代統治者祭祀土地神(社)和谷物神(稷)的地方。壇前鋪設青、赤、白、黑、黃五色之土,代表東、南、西、北、中五方土地。依據代表的方位,黃色土鋪在A.北邊 B.西邊 C.南邊 D.中間8.表1是明朝和清朝前期中國金銀比價變更表,據此可推知時間金銀比價洪武八年1∶4永樂五年1∶5永樂十一年1∶7萬歷年間1∶8崇禎年間1∶10康熙年間1∶13乾隆年間1∶15表1A.符合銀貴金賤的發展大趨勢 B.中外貿易中國處于貿易順差C.黃金由于大量運用價格上漲 D.一條鞭法帶來白銀大量增加9.清人楊昌浚1879年贊揚左宗棠:“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是因為他A.統率淮軍,鎮壓太平天國運動 B.創辦江南制造總局,參與洋務運動C.組建南洋水師,鞏固祖國海防 D.收復新疆,鞏固祖國統一10.梁啟超認為:“中國數千年學術之大體,大抵皆取保守主義,以為文明世界在于古時,日趨而日下。”19世紀末他又“以為文明世界在于他日,日進而日盛”。出現這種變更的緣由是A.經世致用的盛行 B.救亡圖存的須要 C.思想觀念的變更 D.進化理論的傳入11.圖3是20世紀初日本拍攝的漢口碼頭。原照片說明文字寫道:“挾武漢即可制中國”。“中國的長江有兩大市場,即上海和漢口。……漢口距入海口600里,是長江腹地重要的工業區。地理位置特別重要,已經是中國的第三大貿易港。今后必定興盛發達。”其目的是A.為全面侵華做打算 B.了解長江流域發展狀況C.阻擋中國全面崛起 D.從中國發展中獲得利益12.能夠使“我們黨在經濟上完全擺脫對共產國際的依靠,擺脫曾經始終束縛陳獨秀、李立三的經濟繩索,讓中國革命在肯定范圍內能夠真正獨立”的是A.農村革命依據地的建立 B.解放區土地改革C.敵后抗日依據地的建立 D.“雙交”“雙減”13.美國作家哈里森·E·索爾茲伯里說:“人類的這一壯舉是無與倫比的。或許,它同以色列人從埃及出走、漢尼拔揮師翻越阿爾卑斯山、拿破侖向莫斯科進軍多少有點相仿,而且出乎我的預料,還同美國大隊人馬翻越群山和草原向西部擴展有一些相像之處。”他說的“這一壯舉”是A.南昌起義部隊進軍廣東 B.秋收起義的部隊進軍農村C.工農紅軍長征到達陜北 D.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14.1940年2月11日《申報》:“拉木登珠,業經明令特準繼任為第十四輩達賴喇嘛。其坐床大典所需經費,著由行政院特飭財政部撥發四十萬元,以示優異。此令。”發布“此令”的國民政府駐地在A.重慶 B.武漢 C.南京 D.廣州15.1950年的人民日報社論有這樣一段話:“在資本主義世界里……由于華爾街壟斷財團熱衷于戰時暴利而狂猛擴大侵略,致使生活必需品價格猛漲,廣袤人民生活大大惡化;在社會主義的蘇聯……全體人民生活華蜜已被提高到了人類歷史上空前未有的程度。”依據此相識,我國將A.穩定物價,復原和發展國民經濟 B.制定“一五”安排,優先發展重工業C.參與亞非會議,提出“求同存異”原則 D.提出“八字方針”,調整經濟比例16.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一份文件的時候說,它“總結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閱歷,對一些重大事務和重要人物做出了評價……統一了全黨思想,對推動黨團結一樣向前看、更好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份文件是A.《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B.《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樣向前看》C.《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D.《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村民自治】(14分)材料一唐失其道,化內地為藩鎮,內外皆堅,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宋)反其弊,使內外皆柔,雖能自安,而有大不行安者。——(南宋)葉適《水心別集》卷14《紀綱二》材料二20世紀80年頭后,村民自治快速發展,到1997年底,全國共有91萬個村民委員會的村干部由村民干脆選舉產生,大部分農村有90%以上的選民參與了選舉。1998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村民委員會是我國農村基層社會的群眾自治組織。——據郭德宏等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專題史稿》(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為什么說宋代“能自安,而有大不行安”?(8分)(2)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與宋代相比新中國實行村民自治的特點和意義。(6分)18.【邊疆治理】(12分)材料一元朝不僅版圖寬闊,而且對邊疆地區實施了長時間和比較穩定的統治,這是前代大一統王朝沒有做到的。《元史·地理志》總結道:“蓋嶺北、遼陽與甘肅、四川、云南、湖廣之邊,唐所謂羈縻(jīmí)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賦役之,比之于內地。”漢唐王朝疆域寬闊,對內陸邊疆地區往往是通過冊封和朝貢實施限制,很不穩定。元朝的寬闊疆域則與王朝統治相始終,邊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現出與內地一體化的趨向。——《中外歷史綱要》(上)材料二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后,起先留意邊疆問題。民國時期提出,所謂邊疆有三種含義,即地理邊疆、政治邊疆和文化邊疆。國民黨中心和民國政府提出,要團結各民族形成一個大中華民族,共同建設統一的中華民國。這變更了古代“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的民族觀,國民政府為維護國家的主權與國防的平安,起先重視邊疆的開發和建設。尤其是“自東北事務發生以來,一日而蹙地千里,國人視線所集,益覺邊遠省區建設之急迫與重要”。國民政府在邊疆推行省縣制、改土歸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將邊疆地區納入中心政府的干脆限制,達到國家政治的一體化。——摘編自馬玉華《治邊政策:從清代到民國的梳理》(1)依據材料一,歸納元朝在邊疆地區實行的統治措施。(6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民國時期邊疆治理變更的緣由。(6分)19.【古今經濟發展】(14分)材料一自明朝中期起,高產作物玉米、番薯、馬鈴薯自海外傳入中國,它們不僅單位畝產量大,而且適應性強,旱地、山地等處皆可種植,因此得到廣泛傳播。煙草、花生等新的經濟作物也大致同時引進,進一步豐富了農產品結構。經濟作物棉、麻、桑等品種的種植日益廣泛,產品大量流入市場。經營地主的出現是明后期農業領域的新現象,他們對農業進行農場式的管理,親自參與生產過程。明朝后期,在若干手工業部門中出現了運用雇傭勞動進行較大規模工場式生產的經營手段。——摘編自張帆《中國古代簡史》材料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主動利用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統籌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以確保國內糧食供應。自2000年以來,中國糧食進口量快速增長,不同品種的糧食貿易由原來的進出口交替階段進入全面凈進口階段,其中,玉米、稻谷(大米)分別在2009年和2011年由凈出口轉為凈進口,小麥是在2009年由凈進口、凈出口交替狀態轉為凈進口狀態,大豆的進口量呈快速增長特征。——摘編自胡迪、張為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糧食有效供應問題解析——歷程、緣由與對策》(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明朝中后期經濟領域出現的新變更。(6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糧食進口的主要特征及意義。(8分)20.【王朝傾覆】(12分)材料關于清王朝的崩潰,過去多從王朝的對立面來進行探討,把王朝覆亡史納入辛亥革命的范疇。探討王朝是如何被革命推翻的,探討推翻王朝的力氣……這些探討無疑是必要的和重要的。但是,現在我們發覺,這種單一視角的模式難以對很多重大問題賜予合理合情的說明。我們須要放寬視角,轉從更大空間的多維視野來諦視歷史的問題和問題的歷史。既然我們是探討清王朝的崩潰,那么除了從王朝權力結構的外部來找尋緣由外,還應當從其內部來考量;除了從推翻王朝的異己力氣一面來尋求答案外,還應當從王朝自身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自我崩潰的另一面來分析。——摘自郭衛東《傾覆與再建》依據以上材料,圍繞“清王朝的崩潰”這一主題,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學問進行論述。(要求:觀點明確詳細,表述成文,史論結合,邏輯清楚)

高一歷史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1.A圖中“帝都”四周有“甸服”“侯服”“綏服”等,依據注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朝的“內外服制度”。2.D東周分為春秋戰國時期,文化旺盛的主要緣由是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基礎起主要作用。3.B材料選自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是錢穆談到西漢初年的政治時講的一段話。也是西漢初年政治上實行黃老“無為思想”的反映。4.B閩王王審知在五代十國時期割據福建,他統治時期實行的措施促進了福建的開發,加速了經濟重心的南移。5.C材料中“相識自身自然的力氣,從而達到自然力所能讓他們達到的高度”是理學家朱熹“格物致知”的反映。6.C材料是說宋元時期女真族戰斗力特別強悍,緣由是他們實行了“猛安謀克制”。7.D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青、赤、白、黑、黃五種顏色代表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黃色代表中間(央),應鋪設在中間(央)。8.B表中的數據反映了白銀不斷貶值。因為中國在對外貿易中貿易順差(出超),白銀大量進入中國,導致白銀貶值。9.D1879年左宗棠收復新疆,鞏固祖國統一。A選項“淮軍”是李鴻章統領,錯誤;B“江南制造總局”也是李鴻章創辦的,錯誤;C選項,左宗棠創辦的是福建水師,也不對。10.D梁啟超先認為“文明世界在于古時,日趨而日下。”即社會是在退步,由于19世紀末進化論的傳入,他才變更觀點,“以為文明世界……日進而日盛”。11.A圖片拍攝于20世紀初,還有說明文字“挾武漢即可制中國”。反映了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斗爭是蓄謀已久的。12.A材料節選自金一南的《浴血榮光》。正是因為建立了農村革命依據地,打土豪,分田地,進行依據地建設,我們黨在經濟上才能夠真正獨立。而經濟獨立是政治獨立的前提。13.C材料摘自美國作家哈里森·E·索爾茲伯里的《長征秘史》。能夠與“以色列人從埃及出走、漢尼拔揮師翻越阿爾卑斯山、拿破侖向莫斯科進軍”同日而語的只有長征的成功。14.A發布“此令”的政府是國民政府。1937年12月南京陷落后,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把重慶作為全面抗戰時期的陪都。15.B材料選自1950年的人民日報社論。依據此相識,我國在后來的經濟建設上實行“蘇聯模式”,優先發展重工業。16.C從材料中“對一些重大事務和重要人物做出了評價”“更好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等信息可以看出來。17.(1)“能自安”:指北宋在地方實行的措施,預防了內部動亂,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安定,強化了中心集權。(隨意2點給4分)“有大不行安”:指北宋把地方的財權、軍權都收歸中心,導致地方“積貧”“積弱”;影響了行政效率,助長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風氣;在邊疆戰事中處于不利地位。(隨意2點給4分)(2)特點:村民干脆選舉村委會干部;村民選舉主動性高。(隨意1點給2分)意義:健全國家治理體系;推動基層民主,促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要求。(隨意2點給4分)18.(1)措施:元朝在邊疆地區實行了比較穩定的統治措施;設立行省;征收賦役;實行和內地相同的管理方法。(隨意3點給6分)(2)緣由:中國疆域廣袤,治理難度大;中國邊疆危機日益加深;古代大一統的歷史傳統和儒家倫理的悠久傳承;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西方民主同等思想的傳播,推動了邊疆民族觀的進步;民國時期政治家的遠見卓識。(隨意3點給6分)19.(1)新變更:高產農作物的傳入;經濟作物大量種植;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經營地主出現;地域性商幫興起;商業市鎮旺盛;手工業中出現雇傭勞動。(隨意3點給6分)(2)特征:糧食進口規模不斷擴大;部分糧食逐步進入凈進口狀態。(2點4分)意義:有利于解決糧食結構性短缺問題;有利于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加強了我國與世界的貿易聯系。(隨意2點給4分)20.(12分)評分說明:論題2分+論證8分+總結2分【評分建議】略示例一:論題:外國侵略者(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是清王朝崩潰的主要緣由。論證:政治上,1840年起先,外國侵略者對中國發動了多次的侵略斗爭,強迫清王朝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同等條約。清王朝喪權辱國,丟失民心。特殊是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清王朝完全淪為帝國主義國家統治中國的工具。這些都嚴峻損害了清王朝的政治利益。經濟上,鴉片斗爭之后,外國侵略者通過簽訂一系列的不同等條約,獲得侵略權益,把中國變成自己的原料產地和商品的銷售市場。進入帝國主義時期,又把中國變成自己剩余資本的投資場所,在中國開辦工廠。這些都大大損害了清王朝的經濟利益。辛亥革命爆發后,帝國主義國家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拋棄了清王朝,轉而支持袁世凱,把袁世凱作為自己統治中國的工具。這樣就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潰。總之,外國侵略者(帝國主義國家)對清王朝的侵略,嚴峻損害了清王朝政治上、經濟上的利益和統治,辛亥革命爆發后又轉而支持袁世凱,這些都導致了清王朝的崩潰。示例二:論題: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反封建斗爭是清王朝崩潰的主要緣由。論證:政治上,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從1894年起先成立了興中會、光復會等等一系列組織,宣揚革命,要求推翻清王朝。特殊是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的成立,大大加強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