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化學變化中的質量守恒(第2課時)(練)-九年級上冊(解析版)_第1頁
2.3 化學變化中的質量守恒(第2課時)(練)-九年級上冊(解析版)_第2頁
2.3 化學變化中的質量守恒(第2課時)(練)-九年級上冊(解析版)_第3頁
2.3 化學變化中的質量守恒(第2課時)(練)-九年級上冊(解析版)_第4頁
2.3 化學變化中的質量守恒(第2課時)(練)-九年級上冊(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3化學變化中的質量守恒(練)(第2課時)【基礎篇】1、有氣體參加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中,不可能出現的符號是()A.“+”B.“=”C.“△”D.“↑”【答案】D【解析】A、化學方程式中,+表示和,在有氣體參加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中,可能出現,故選項錯誤;B、化學方程式中,=表示生成,在有氣體參加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中,可能出現,故選項錯誤;C、化學方程式中,△表示反應條件加熱,在有氣體參加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中,可能出現,故選項錯誤;D、有氣體參加的反應,反應物中有氣體,則即使有氣體生成,氣體生成物的后面也不需要標注↑,故有氣體參加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中,不可能出現↑,故選項正確。故選D。2、某純凈物X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2X+5O24CO2+2H2O,則X的化學式是()A.C2H4B.C2H5OHC.C2H2D.CH4【答案】C【解析】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X+5O24CO2+2H2O,反應物中氧原子個數為10,反應后的生成物中碳、氧、氫原子個數分別為4、10、4,根據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不變,則2X中含有4個碳原子、4個氫原子,則每個X分子由2個碳原子、2個氫原子構成,物質X的化學式為C2H2。故選C。3、下列說法中,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的是()A.蠟燭完全燃燒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質量之和等于蠟燭的質量B.鎂帶在空氣中燃燒后,生成物的質量比鎂帶的質量增加了C.高錳酸鉀受熱分解后,剩余固體的質量與反應物的質量相等D.100水與100g酒精混合后總質量為200g【答案】B【解析】應用質量守恒定律分析問題時,要注意的是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蠟燭、鎂帶等固體在空氣中燃燒,參加反應的物質除了蠟燭、鎂帶外,還有氧氣;高錳酸鉀分解有氧氣生成。4、【2018上海】水電解的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A.B.C.D.【答案】C【解析】解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H2O+O2故選:C。5、純凈物M在密閉容器中微熱就分解為NH3、H2O和CO2,根據這一實驗事實能得出的結論是()A.M由四種元素組成 B.M的化學性質很穩定C.M中有氨氣 D.M可能是碳酸氫鈉【答案】A【解析】A、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個數和種類不變,物質X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稍加熱就分解為NH3、H2O和CO2,說明X是由C、N、H、O四種元素組成的;B、根據題意“微熱就能分解”,說明X不穩定;C、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反應物)的原子,重新組合而生成其他物質的過程,生成物中有氨氣,不能證明原物質中就有氨氣,且原物質是純凈物,故一定不能含有氨氣;D、物質X是由C、N、H、O四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故X不是碳酸氫鈉。故選A。6、氯酸鉀制氧氣的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A.2KClO3SHAPE2KCl+O2↑ B.2KClO32KCl+3O2C.2KClO32KCl+3O2↑ D.2KClO32KCl+3O2↑【答案】D【解析】A、該化學方程式配平錯誤,正確的化學方程式應為2KClO32KCl+3O2↑;B、該化學方程式氧氣后面沒有標注↑,正確的化學方程式應為2KClO32KCl+3O2↑;C、該化學方程式缺少反應條件,正確的化學方程式應為:2KClO32KCl+3O2↑;D、該化學方程式書寫完全正確。故選D。7、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B.反應前后原子數目沒有變化C.反應前后各元素化合價均不變D.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答案】C【解析】A、該反應是由兩種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屬于化合反應,故說法正確;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觀察微觀示意圖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都不變,故說法正確;C、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組成單質的元素在反應后與其他元素組成了化合物,元素的化合價一定發生了變化,故說法錯誤;D、由微粒的變化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元素的種類也不變,故說法正確;故選C。8、下列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A.2Na+2H2O═2NaOH+H2↑B.Fe2(SO4)3+Fe=3FeSO4C.CaCO3CaO+CO2↑D.2NaCl+2H2O2NaOH+Cl2↑+H2↑【答案】B【解析】A、2Na+2H2O═2NaOH+H2↑,該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故選項錯誤;B、Fe2(SO4)3+Fe=3FeSO4,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征,屬于化合反應,故選項正確;C、CaCO3CaO+CO2↑,該反應符合“一變多”的特征,屬于分解反應,故選項錯誤;D、2NaCl+2H2O2NaOH+Cl2↑+H2↑,該反應的生成物是三種,不符合“多變一”的特征,不屬于化合反應,故選項錯誤。故選B。9、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2)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3)硫化氫(H2S)氣體和二氧化硫氣體混合生成硫和水:。【答案】(1)2Mg+O22MgO;(2)2KMnO4K2MnO4+MnO2+O2↑;(3)2H2S+SO2=3S+2H2O;【解析】(1)鎂條在空氣中在點燃條件下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Mg+O22MgO;(2)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3)硫化氫(H2S)氣體和二氧化硫氣體混合生成硫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S+SO2=3S+2H2O;【提升篇】10、在化學變化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原子的種類、元素的種類、分子的種類均不變②原子的數目、分子的數目均不變③原子的質量、元素的質量、物質的總質量均不變④原子核的種類、數量、質量均不變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C【解析】①原子的種類、元素的種類均不變,分子的種類改變,錯誤;②原子的數目不變,分子的數目不能確定,錯誤;③原子的質量、元素的質量、物質的總質量均不變,正確;④原子核的種類、數量、質量均不變,正確。故選C。11、現將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熱,A和B發生化學反應。10gA完全反應后生成8gC和4gD,則參加反應的A和B的質量比是()A.

1:1

B.

2:1

C.

5:1

D.

4:1【答案】C【解析】據質量守恒定律知,B參加反應的質量是8g+4g-10g=2g,則參加反應的A和B的質量比是10∶2=5∶1。

故答案為:C。

12、鎂帶在耐高溫的密閉容器中(內含空氣)加熱,能正確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質總質量變化的圖像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A、圖A表示隨反應時間延長,密封容器內物質的質量總和在不斷增大,這與反應前后密閉容器的質量不變的事實不相符,A不符合題意;

B、圖B表示隨反應時間延長,密封容器內物質的質量總和在不變,這與反應前后密閉容器的質量不變的事實相符,B符合題意;

C、圖C表示隨反應時間延長,密封容器內物質的質量總和在不斷增大直到反應完成后質量不再改變,這與反應前后密閉容器的質量不變的事實不相符,C不符合題意;

D、圖D表示隨反應時間延長,密封容器內物質的質量總和不變,待一段時間后質量開始減小,這與反應前后密閉容器的質量不變的事實不相符,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3、在一定條件下,甲、乙、丙、丁在某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如圖所示,正確的說法是()A.

該反應是分解反應B.

若消耗3g乙,則生成17g丙C.

丁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D.

甲、乙的質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質量【答案】B【解析】由四種物質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可知,反應前后甲的質量分數減少了70%﹣42%=28%,故甲是反應物;同理可以確定乙的質量分數減少了14%﹣(1﹣42%﹣40%﹣10%)=6%,故乙是反應物;丙的質量分數增加了40%﹣(1﹣70%﹣14%﹣10%)=34%,丙是生成物;丁的質量分數不變,可能作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沒有參加反應A、該反應的反應物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變一”的特征,屬于化合反應,丙一定是化合物,故選項說法錯誤.B、參加反應的乙和生成的丙的質量比為6%:34%=3:17,則若消耗3g的乙,則生成17g的丙,故選項說法正確.C、丁的質量分數不變,可能作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沒有參加反應,故選項說法錯誤.D、該反應的反應物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反應的甲、乙的質量之和(而不是甲、乙的質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質量,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14、化學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學用語。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A.2KMnO4K2MnO4+MnO2+O2↑B.Mg+O2═MgO2C.Cu+FeSO4═CuSO4+FeD.Na2CO3+HCl═NaCl+H2O+CO2↑【答案】A【解析】A、該化學方程式書寫完全正確;B、該化學方程式中缺少反應條件,氧化鎂的化學式書寫錯誤,正確的化學方程式應為2Mg+O22MgO,故選項錯誤;C、銅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弱,不能與硫酸亞鐵發生置換反應,故選項錯誤;D、該化學方程式沒有配平,正確的化學方程式應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選項錯誤;故選A。15、若圖中的不同的球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原子的不同組合可以構成不同的分子。能用下圖示意的化學反應是()A.2H2O22H2O+O2↑B.2HgO2Hg+O2↑C.2CO+O22CO2D.2C2H2+5O24CO2+2H2O【答案】A【解析】根據圖示可知,反應物為一種排除選項CD,因為二者的反應物為兩種;反應的1個分子由四個原子構成,排除B,故選擇A。16、在用白磷探究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中,同學將橡皮塞上的細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燈火焰上灼燒至紅熱后,迅速用橡皮塞將錐形瓶塞緊,并引燃白磷,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瓶底鋪細沙的作用是.(2)白磷剛引燃,立即將錐形瓶放到天平上稱量,天平不平衡.結論是質量不守恒.待錐形瓶冷卻后,重新放到托盤天平上稱量,天平保持平衡.結論是:質量守恒.你認為結論正確的是(填“前一種”或“后一種”).而導致另一種結論錯誤的原因是.(3)實驗觀察到A、C中氣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識解釋產生此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4)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一定不變的是________.(填序號)

①原子種類

②原子數目

③分子種類

④分子數目

⑤元素種類

⑥物質種類.【答案】(1)防止錐形瓶受熱不均而炸裂

(2)后一種;白磷燃燒放熱,氣球膨脹產生向上的浮力

(3)白磷燃燒消耗了錐形瓶中的氧氣,導致錐形瓶中的氣體壓強減小,在外界大氣壓作用下,氣球更癟了

(4)①②⑤【解析】(1)圖中瓶底鋪細沙的作用是防止錐形瓶受熱不均而炸裂.故填:防止錐形瓶受熱不均而炸裂.(2)結論正確的是后一種;而導致另一種結論錯誤的原因是白磷燃燒放熱,氣球膨脹產生向上的浮力.故填:后一種;白磷燃燒放熱,氣球膨脹產生向上的浮力.(3)實驗觀察到A、C中氣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識解釋產生此現象的原因是:白磷燃燒消耗了錐形瓶中的氧氣,導致錐形瓶中的氣體壓強減小,在外界大氣壓作用下,氣球更癟了.故填:白磷燃燒消耗了錐形瓶中的氧氣,導致錐形瓶中的氣體壓強減小,在外界大氣壓作用下,氣球更癟了.(4)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一定不變的是原子種類,原子數目,元素種類.故填:①②⑤.

17、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