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濰坊市2024-2025學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_第1頁
山東省濰坊市2024-2025學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_第2頁
山東省濰坊市2024-2025學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_第3頁
山東省濰坊市2024-2025學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_第4頁
山東省濰坊市2024-2025學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濰坊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歷史考試題2024.11留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學校、姓名、班級、座號、考號填涂在相應位置。2.選擇題答案必需運用2B鉛筆(按填涂樣例)正確填涂;非選擇題答案必需運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書寫,繪圖時,可用2B鉛筆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晰。3.請依據題號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保持卡面清潔,不折疊、不破損。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正名”是孔子治理國家的重要原則。這一主見旨在A.加強中心集權 B.實現儒學的生活化C.穩定社會秩序 D.確立儒學主導地位2.戰國時期,七國君主都以黃帝的后裔相標榜;十六國時期,匈奴人赫連勃勃建立大夏國,自認為是夏禹的后代,要復原夏禹的統一大業;386年鮮卑人拓跋珪統一中國北方,建立北魏,其皇室也自認為是黃帝的后裔。這些現象反映出A.華夏認同觀念不斷強化B.國家統一的趨勢進一步增加C.民族關系漸漸走向同等D.尊宗敬祖的思想被各族認可3.宋代地方官員在奏議中指出:“本州農夫,自來兼作商旅,大半在外。”“近世之民,離鄉輕家,東西南北轉徙而之四方,固不以為患,而居作一年,即聽附籍。”這反映了宋朝A.土地兼并加速了人口的流淌B.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更C.百姓摒棄了安土重遷的觀念D.對社會的限制相對松弛4.相對于科舉及第者而言,落第者們更貼近下層民眾,他們或聚徒講學,或影響公共事務,成為鄉里文化的普及者、基層社會活動的組織者。這表明科舉制度A.推動了基層自治B.促進了階層流淌C.擴大了統治基礎D.有益于社會教化5.表1為明代小說《金瓶梅》前100回中白銀花費的初步統計。據此可以推斷當時表1類別花費經營業務做生意22筆,約12萬兩高利貸7筆,約3600兩典當家庭生活買賣房屋9筆,約5500兩婚喪29筆,約5600兩日用開支等96筆,約550兩社會交往41筆,約6800兩做善事4筆,約600兩賞賜酬勞137筆,約700兩A.商人群體的道德淪喪B.商業經營方式的多樣化C.重農抑商政策的弱化D.民眾消費水平不斷提高6.《海國圖志》問世后很少有人閱讀,在國內的印刷數僅有千冊左右。許多人無法接受書中對西方蠻夷的“贊美”之詞,主見將其付之一炬。這表明《海國圖志》A.存在崇洋媚外的傾向B.深受主流思想排斥C.對后世產生影響甚微D.違反歷史發展潮流7.1904年5月,山東巡撫周馥與直隸總督袁世凱聯名上奏,要求同時將山東濟南、周村、濰縣自辟為通商口岸。這一要求反映出A.列強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限制B.“實業救國”的迫切愿望C.近代官員的思想觀念徹底變更D.清末新政下的圖存自強8.圖1為抗日斗爭時期中國軍隊作戰示意圖。這一行動A.成為敵后戰場游擊戰的典范B.得到了正面戰場的有效協作C.打破了日軍的“囚籠”政策D.逆轉了中日雙方的力氣對比9.圖2是1954年張凡夫等人創作的一幅宣揚畫。該宣揚畫意在引導農夫A.主動投身土地改革B.支持社會主義改造C.踴躍加入人民公社D.加緊生產領先致富10.圖3為我國1978~1992年城鄉居民平均收入比的變更狀況。導致1978~1984年變更的主要因素是A.對外開放格局漸漸形成 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C.農村改革領先取得突破 D.城鄉居民平均收入差距拉大11.圖4為某歷史學習小組搜集的內容,請為其擬定一個探討主題,最適切的是A.人類文明的產生 B.文明的多元一體C.世界帝國的形成 D.古代文明的溝通12.在中世紀的歐洲,城市商人和手工業者自行組織行會,行會以行業為單位組成,對該行業的工場數量、規模、產品質量及價格都作出統一規定。行會設立的目的是A.應對經濟危機的挑戰 B.爭取城市自治C.避開行業內無序競爭 D.發展資本主義13.“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生產超出了需求……購物已成為人類最寵愛的消遣,而且消費性產品也成了家人、摯友、配偶之間不行或缺的中介。各種宗教節日(如圣誕節)都已經成了購物節。”這一現象反映了A.自由放任刺激消費增長 B.宗教節日的日益商業化C.工業革命推動社會進步 D.過度消費沖擊倫理道德14.在南美,天主教會干脆限制著殖民地的宗教事務,教會的建立和教士的移居都必需得到國王的同意。在北美,殖民地的宗教事務基本不受干涉,由教徒們自由組織教會,形成了宗教上的多元化局面。這種局面A.源于宗主國國情的差異 B.加劇了南北美洲的宗教對立C.促使北美宗教信仰淡化 D.推動了南美民族國家的形成15.1877年,瑞士聯邦工廠法規定:工廠主須對工人的健康狀況擔當法律義務;工人工作每天不得超過11小時;14歲以下的兒童不得雇傭;因生產事故造成的工人傷亡,應由廠主負責賠償。該法案的實施A.加劇了勞資雙方的沖突 B.是工人不懈斗爭的結果C.保障了兒童的合法權益 D.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16題14分,第17題14分,第18題12分,第19題15分,共55分。16.(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書目書目第一章魏晉南北朝時期之序幕奔向新時代的滾滾浪潮司馬炎使中國再度統一其次章漢的抗爭第三章跨越胡漢之壁壘苻堅的時代北魏的登場與時代狀況……第四章江南貴族制社會東晉的貴族制社會……第五章南朝后期的政治與社會第六章江南的開發與民族間的斗爭第七章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第八章北朝后期的政治與社會北周武帝與華北再統一——[日本]川本芳昭《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材料二評價歷史有兩個尺度,第一個尺度,是著眼于它與前朝后代的差異,盡量突出它的特別性,這是“分期論”的尺度;另一個則是“變態—回來”的尺度,即在視察特別性的同時,去找尋那些抑制“旁逸斜出”,并最終使歷史步伐回來于“中軸”的力氣和條件,及造成“變態”與導致“回來”的機制與過程。——摘編自閻步克《波峰與波谷:秦漢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文明》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說明材料二的觀點。(14分)17.(14分)學堂樂歌是20世紀初期興起的歌頌文化,一般指學堂開設的音樂課或為學堂唱歌而編創的歌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表2時間作者名稱歌詞內容(節選)1902年李叔同《祖國歌》越昆侖,駕鶴飛渡太平洋。誰與我仗劍揮刀?1904年張之洞《學堂歌》維新黨,多躁狂,奉勸少年須安詳。自由字,莫誤講,法律范圍各國章。民權字,莫傲慢,法主暴虐1905年楊度黃河,黃河,出自昆侖山。……長城外,河套邊,黃沙白草無人煙。思得十萬兵,長驅西北邊,飲酒烏梁海,策馬烏拉山,誓不戰勝終不還。1907年秋瑾我輩愛自由,勉勵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權天賦就,豈甘居牛后。……責任上肩頭,國民女杰期無負。1909年胡君復自昔相傳,地義天經,五倫重君臣。孟曰舍生,孔曰致身,維古有明訓。家有子弟,敬事父兄,何況國之君。人有四肢,保衛元首,此意可分明。1912年華航琛《共和國民》國民第一資格高,年紀無老小,講求學問不辭勞,學問開通早。敦品勵行重節操,……體健身強腦力好,共和程度一齊到,全球人稱道。提煉表2中學堂樂歌反映的不同主題,并對這一現象進行說明。(14分)18.(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中國科學管理之父:張興讓“張聯合”1984年,張興讓調任石家莊第一塑料廠廠長、黨委副書記。很快張興讓頭腦中形成了成立“企業聯盟”的構想。這種現在看來最簡潔的供、產、銷聯合體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張管理”1985年,他出國考察,看到本企業與外國同行在勞動效率上的巨大差距,深受觸動。回國后,提出了以“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時盡其效”為核心的“滿負荷工作法”。1985年下半年,他領導企業實行包括物質指標、經營工作、設備運轉、物資運用、能源利用、資金周轉等方面“滿負荷工作法”,取得勝利。1987年,張興讓的事跡被《人民日報》等媒體報道后,馬上引起了中心領導和省領導的高度重視,并在全國大力推廣。“張折騰”1992年,張興讓起先了建廠以來最大的“具有顛覆性意義”的第三次改革。他把全廠近千名在職工人全部解聘,成立“勞動服務公司”。不符合條件的員工,勞動服務公司將不再聘用。全部職工都必需交納1-4萬元的“風險抵押金”,否則不但不解決住宿問題、不發放醫療補貼和停業生活費,更不會依據長期工作支配。在重重壓力下,“勞動服務公司”推行了不到兩年便不了了之,張興讓的“勞動力社會化”幻想就此徹底破滅。——摘編自《張興讓:國企圍墻內的變革者》作為歷史的視察者,概括說明張興讓前兩次改革勝利的緣由,并談談“后張興讓們”的出路在哪里。(12分)19.(15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作為一種世界觀,也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社會達爾文主義”不僅在歐美思想界擁有極其廣泛的影響,而且在當時的社會政治實踐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其核心內容“宿命”、“等級制”和“奴役”、“優勝劣汰”,諸如“生存競爭”、“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等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核心概念已經成為當時的“時代標簽”。———摘編自周保巍《“社會達爾文主義”述評》 材料二1895年,嚴復在其譯述的《天演論》中,闡釋了“優勝劣敗”、“適者生存”:種族與種族、國家與國家之間也是一種大競爭的局面。在競爭中,誰是強橫者,誰就是優勝者,就能生存下去;誰是弱劣者,誰就要在競爭中失敗、滅亡……不到幾年《天演論》便成了一般救國人士的理論依據,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等名詞也便成為社會上最流行的口頭禪了。——摘編自李云泉主編《中西文化關系史》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等熱詞在中西方流行作出合理說明。(15分)高三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2024.11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15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

C

2.

A

3.

D

4.

D

5.

B

6.

B

7.

D

8.

C

9.

B

10.

C11.

D

12.

C

13.

C

14.

A

15.

B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4

小題,第

16

14

分,第

17

14

分,第

18

12

分,第

19題

15

分,共55

分。16.(14分)第一個尺度:魏晉南北朝時期不同于秦漢與隋唐時期,國家分裂動蕩,政權更替頻繁;門閥士族操縱政權,皇權低落;北民南遷,促進民族交融,南方得到開發;文化多元,儒學正統地位受到挑戰。(6分)其次個尺度: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局部或短期的統一;該時期的制度創新為隋唐制度奠定基礎;南方得到開發,民族交融趨勢不斷加強;長期戰亂動蕩,人民渴望統一。(6分)總之,魏晉南北朝時期有其異于秦漢隋唐的特別性,又在曲折發展中孕育了走向統一的新因素,使歷史回到正軌并上升發展。(2分)17.(14分)主題:愛國救亡,奮勉圖強(如《祖國歌》、《黃河》);歌頌革命,塑造共和國民,(如《共和國民》);婦女解放,男女同等(如《勉女權》);提倡忠君,維護封建秩序(如《學堂歌》、《忠君》)。(6分)說明: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危機日益加深,在改良及革命思潮影響下,學習西方教化體制的潮流興起。1905

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度后新式學堂紛紛建立。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制。一些學問分子留意音樂教化的啟蒙作用,通過編寫通俗易懂、瑯瑯上口的學堂樂歌來宣揚愛國救亡、奮勉圖強、男女同等、民主共和等新思想。對于啟發民智,激昂民族精神,挽救民族危亡發揮了重要作用,推動了中國近代化。而守舊勢力力圖維護封建統治,終因違反歷史潮流而走向消亡。(6分)總之,清末民初之際的學堂樂歌呈現出多元并存的特點,是這一時期新舊交替時代特征的反映。(2分)18.(12分)緣由:順應了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改革措施穩健、手段溫柔,兼顧改革與穩定;得到政府的強力支持,調動職工主動性;擅長學習國內外管理閱歷。(6分)出路: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處理好改革與穩定的關系;改革者要緊跟時代潮流,與時俱進。(6分)19.(15分)19世紀末20世紀初,伴隨著其次次工業革命的開展,壟斷組織產生。它們通過兼并在競爭中規模不斷擴張,“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等詞語成為其維護剝削制度、兼并其它企業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