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談讀書》教學設計2(第二課時)_第1頁
《古人談讀書》教學設計2(第二課時)_第2頁
《古人談讀書》教學設計2(第二課時)_第3頁
《古人談讀書》教學設計2(第二課時)_第4頁
《古人談讀書》教學設計2(第二課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8/10《古人談讀書》精品教案(第二課時)四、運用方法,自主學習學習第二篇1.自然過渡到第二篇,引導學生朗讀、感知。過渡:同學們,剛才我們學習了《論語》中的三則內容,懂得了在學習時要勤奮好學、謙虛誠實、持之以恒。現在我們再來讀一讀我國另一位大學問家朱熹的“讀書有三到”,去看一看他對讀書有怎樣獨特的見解。2.學生自讀課文,了解作者的有關知識,注意重點詞語。(1)作者簡介。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朱熹是儒學集大成者,世人尊稱為朱子。其理學思想對后世影響很大,甚至成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學。朱熹著述很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注》,后人輯有《朱子大全》等。(2)理解重點詞語。[余]我。[嘗]曾經。[謂]說。[漫浪]隨意。[急]要緊、重要。[豈]難道、怎么。3.分小組朗讀課文,讀出節奏,疏通文義。朗讀指導:朗讀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頓,讀準節奏。文言文句式長短不一,意思也相對不容易理解,因此為了正確地把握停頓,讀準節奏,我們除了理解字詞句的含義之外,還應掌握一些簡單的語法知識,如辨別詞性、劃分句子成分等,更準確地掌握停頓。其次要反復誦讀,培養語感。課文翻譯:我曾經說過讀書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讀書上,那么眼睛就不會看仔細,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隨隨便便地誦讀,絕對不能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經集中了,眼睛、嘴巴的應用怎么會不到位呢?4.品讀感知。(1)對照譯文想一想:讀書要做到哪“三到”?明確:心到、眼到、口到。(2)文章是怎樣論述“讀書有三到”,且“心到最急”的?明確:①運用了假設和因果推斷;②從反面得出結論:心不在此→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只漫浪誦讀→不能記→記亦不能久;③運用反問句說明心到則眼、口到,從而強調“三到之中,心到最急”。5.學生結合實踐,談對課文的理解。示例:朱熹所提倡的“三到”讀書法使我受益匪淺。我每次讀書時容易走神,對書中的內容記得不深刻。采用“三到”讀書法,集中精力于書本,眼睛認真地看每一個字,嘴巴隨眼睛的移動而大聲誦讀,這樣一遍下來,竟然記住了絕大部分內容。6.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背誦指導:背誦文言文,應先記住譯文,再根據譯文背誦課文。還可以結合句式特點或者文中的關鍵詞語來背誦。7.課堂回顧,總結方法。小結:這節課上,我們學習了《古人談讀書》的前兩則,在繼續加強學習文言文的同時也了解了一些學習和讀書的方法,如勤學好學、誠實謙虛,讀書要心到、眼到、口到,而最重要的是心到。只要我們認真領悟、運用,一定會在今后的學習中收獲很多。五、對比閱讀,整體感悟1.分析比較,群文閱讀。過渡:同學們,學了《古人談讀書》中的三篇古文后,你們是不是對怎樣學習文言文和如何讀書更有心得了呢?現在我們再把兩篇文言短文放在一起,比較著讀一讀,背一背,加深理解。(1)學生自由朗讀三篇文言文。(2)填寫表格,回顧內容,明晰重點。(課件出示表格。)①先小組合作填表格,然后教師點撥。②對比一下兩篇文言文,整體感悟。作者(出處)朝代主要內容重點句子一《論語》春秋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二朱熹宋代讀書方法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教師小結:本文所選的三篇古文都是古人有關讀書、學習的言論,告訴我們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相信會對我們有所啟發。2.聯系自己的讀書體會,說說課文中的哪些讀書方法對你有啟發。指導:課文中的讀書方法雖好,但不一定適合所有的人。每個人的學習情況不一樣,大家要根據自身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這樣讀書才能有效率。六、延伸拓展,作業設計1.課外閱讀《論語》中有關讀書、學習的篇章。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教學重點片段實錄◆解詞析句,深入理解課文(教學重點)師:我想向同學們請教成語“不恥下問”是什么意思,誰能幫助我?生:這個詞的意思是“向別人請教問題是一件光榮的事情”。生:不對,應該是“不把向別人請教問題當作一種恥辱”。生:我認為這個詞的意思是“不認為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師:謝謝大家告訴我這個成語的意思,我覺得第三名同學的解釋更準確一些。你們說我剛才的做法算“不恥下問”嗎?生(齊答。):算!師:那你們知道“不恥下問”這個成語是誰最先提出來的嗎?生(齊答。):孔子!師:對,是孔子。他的言行多記錄在《論語》這部儒家經典著作中。今天我們學習的《古人談讀書》的第一篇就是節選自其中的三則。(教師點名朗讀課文,學生聽讀,教師更正朗讀不當的地方。)師:“敏而好學”中的“好”讀hào,意為“喜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中的前四個“知”讀zhī,意為“知道”;最后一個“知”讀zhì,同“智”,意為“智慧”。“默而識之”中的“識”讀zhì,意為“記住”。(教師順便介紹有關通假字的知識。)(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讀懂課文意思。)師:現在同學們已經了解了文章大意,誰能說說孔子在這三則里要告訴我們什么?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告訴我們學習的態度與方法,要勤學好問。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是講學習要誠實謙虛,不能不懂裝懂。生:“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講學習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生:“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里還包含有讀記的方法和教育人的態度。師:課文有個大標題是“古人談讀書”,同學們能談談你從課文中了解到的讀書的方法嗎?生:要好讀書,遇到不懂的要多請教。生:對于書本里的知識,要主動學習,不能不懂裝懂。生:讀書時要在心中默默記住有用的東西。生:讀書要堅持,保持好的習慣。師:孔子說得多么好呀!在實際學習中,你們有這樣的體會嗎?你們從中受到了怎樣的啟發呢?生:我的體會是要堅持讀書,養成讀書的好習慣,這樣就會收獲越來越多的知識。生:讀書時要在心中默默記住有用的東西對我很有啟發,它一方面提醒我要用心讀書,另一方面告訴我要讀有益的書,不要只是為了打發時間而讀書。生:我覺得“不知為不知”應改為“不知變知之”,因為我們不僅要承認不知道,而且要去想辦法知道,這才叫真聰明。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好,我相信大家已經透徹地理解了課文,我更相信大家會在短時間內背誦這篇課文,對不對?生(齊答。):對!師:好!現在開始背誦,如果會背了,可在小組長那里背,也可在我這里背。(學生讀背課文。)賞析:這個教學片段由成語“不恥下問”導入,既生動有趣,又順理成章。教師注重對學生的啟發教學,沒有對文言文逐字逐句地去講解,只是點撥了一些較難理解的字和詞,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開闊了學生的思維。另外,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聯系實際來理解文章內容,讓學生在品讀中去討論、交流、展示自己的讀書心得,這和課文“談讀書”的主題很契合。教學反思本課中的三篇文言文都比較符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文中所蘊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給學生以積極的引導,我在教學時也是緊緊圍繞這一特點進行的。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二者差別較大,小學生對文言文接觸得又少,能做到正確的斷句、流利地朗讀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我把指導學生朗讀、背誦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課文所寫的內容和其中蘊含的道理并不難理解,難就難在如何讓學生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只有弄清每句話的意思,才能正確的斷句,才能把句子讀通順。我在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另外,我在教學中還注意了以下問題。一、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疏通文義的環節,我讓學生反復讀課文,根據注釋初步理解字詞和每句話的意思,學生如有不懂的地方,我再進行必要的點撥,使學生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讀懂全文。二、充分發揮范讀的重要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