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4861-2024 水產品流通管理技術規范_第1頁
GBT 24861-2024 水產品流通管理技術規范_第2頁
GBT 24861-2024 水產品流通管理技術規范_第3頁
GBT 24861-2024 水產品流通管理技術規范_第4頁
GBT 24861-2024 水產品流通管理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CCS67.120.30B50代替GB/T24861—2010水產品流通管理技術規范2024-06-29發布2025-01-01實施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24861—2010《水產品流通管理技術規范》,與GB/T24861—2010相比,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刪除了采購要求(見2010年版的第3章);——增加了基本要求(見第4章);——增加了水產品接收要求(見第5章);——更改了運輸要求(見第6章,2010年版的第4章); 更改了貯存要求(見第7章,2010年版的第5章)——刪除了批發要求(見2010年版的第6章);——更改了銷售要求(見第8章,2010年版的第7章);——更改了記錄要求(見第9章,2010年版的第8章);——刪除了從業人員要求(見2010年版的第9章)。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56)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廣州黃沙水產交易市場有限公司、安井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湘湖實驗室(農業浙江省實驗室)、浙江源泰水產食品有限公司、廣東魚興港水產有限公司、珠海強競供應鏈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美佳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南沙現代農業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百洋產業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海洋大學、海南翔泰漁業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好當家海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小波科技(寧波)有限公司、廣東雨嘉水產食品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楊賢慶、郝淑賢、許曉帆、馬海霞、萬碩、鄭剛、陳祥斌、董浩、鄭偉、劉強、趙永強、魏涯、潘創、龍曉珊、岑劍偉、戚勃、曹煜成、麥小鵬、李振興、劉康、安方、農全安、楊維、張利軍、郭曉華、孫永軍、蔣曉波、陸田、鞠文明、鄭涵。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2010年首次發布為GB/T24861—2010;——本次為第一次修訂。1GB/T24861—2024水產品流通管理技術規范本文件規定了水產品流通管理過程的基本要求、水產品接收、運輸、貯存和銷售的要求,描述了記錄等相應的證實方法。本文件適用于活體、鮮和冷凍動物性水產品從接收到銷售的技術管理。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5749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11607漁業水質標準GB/T28009冷庫安全規程GB/T36192活水產品運輸技術規范GB/T36193水產品加工術語SC/T3035水產品包裝、標識通則SC/T6041水產品保鮮儲運設備安全技術條件SC/T9020水產品低溫冷藏設備和低溫運輸設備技術條件3術語和定義GB/T36193界定的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4基本要求4.1.1根據需要配備適宜的冷庫、運輸工具或其他符合水產品流通溫、濕度控制的設施設備。4.1.2水產品運輸設備安全技術要求應符合SC/T6041的規定,超低溫水產品運輸設備應符合SC/T9020的規定,冷庫應符合GB/T28009的規定。4.1.3運輸工具和冷庫等設施設備宜配置溫濕度監測、記錄、報警和調控裝置,監測裝置應定期校驗并4.2人員4.2.1從事水產品流通工作的人員應具備流通過程水產品質量控制和食品衛生等相關知識,經專業培4.2.2從事水產品流通的操作人員應持有效健康證明,不應有感染或有開放性創傷。4.2.3應建立員工健康檔案,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必要時作臨時健康檢杳。2GB/T24861—20244.3其他4.3.1水產品流通過程用冰應清潔、衛生,制冰用水應符合GB5749的規定。4.3.2根據運輸要求選擇適宜的裝載容器和包裝材料,容器和包裝材料應清潔、無毒、無異味,需重復4.3.3關系到公共衛生事件時,交接環節應進行水產品外包裝及交接用相關用品用具的清洗和消毒。5水產品接收5.1接收的水產品應無污染,品質符合相應標準的規定。5.2水產品接收時應核實并記錄相關證明材料,如檢驗報告、合格證等。若無法提供合格證明材料5.3接收記錄應至少包括水產品品種、數量、規格、質量、來源、流通溫濕度及運輸時長等要求。6運輸6.1.1確認水產品種類、數量、溫度等信息,確認無誤后盡快裝貨,并做好交接記錄。6.1.2嚴格控制交接作業環境溫度,并盡量縮短交接作業時間。6.2活體水產品按GB/T36192的規定執行。6.3鮮水產品6.3.1應根據運輸季節、距離、數量、運輸時間選擇適合的運輸工具。6.3.2采用有制冷功能的運輸工具時,裝載前運輸工具宜降溫至接近水產品運輸要求溫度,運輸過程水產品溫度宜維持在—2℃~4℃。6.3.3采用無制冷功能的運輸工具時,宜使用保溫裝載容器,用碎冰或保鮮冰袋控制裝載容器內溫度,碎冰或冰袋數量應充足。6.3.4在裝卸過程中應輕放,避免踩踏和重壓,不應與有毒有害物品混裝。6.4冷凍水產品6.4.1應根據運輸季節、距離、數量、運輸時間選擇有制冷或保溫功能的運輸工具。6.4.2采用有制冷功能的運輸工具時,裝載前應先將運輸車廂(船艙)等貯存空間的溫度預冷到10℃或以下,或達到雙方約定的預冷溫度時方可開始裝貨。運輸過程中車廂(船艙)或裝載容器等貯存空間的溫度不應高于-12℃。裝卸時應嚴格控制作業環境溫度和作業時間,水產品溫度不宜高于-12℃,并在裝卸后盡快降至—18℃或以下。6.4.3采用無制冷功能的運輸工具時,運輸車廂(船艙)應具有保溫功能,在運輸過程中運輸車廂(船艙)或裝載容器等貯存空間的溫度不宜高于-12℃。6.4.4超低溫水產品的運輸條件和溫度按委托方要求執行。6.4.5當運輸過程中運輸車廂(船艙)或裝載容器等貯存空間超出設定范圍時,應立即采取糾正行動和應急措施,并如實記錄超溫的范圍和時間。6.4.6產品運達目的地后應及時進冷庫,產品裝卸或進出冷庫應迅速。37貯存7.1交接7.1.1應查驗運輸全程溫度記錄和水產品狀態,并盡快入庫。當溫度或水產品狀態異常時,應查明異常原因,及時處理并做好記錄。產品異常不符合要求時應不予接收。7.1.2入庫前應查驗產品合格證明、標簽等相關資料,并驗收產品品種、規格、數量。7.1.3根據活體、鮮、凍水產品類別進行分區入庫,并做好入庫信息記錄。7.2.1活體水產品運送到達銷售目的地后,應根據不同的品種在相適宜的條件下暫養或貯存,暫養或貯存環境應潔凈、無毒、無異味。7.2.2需要暫養的水產品應根據品種特性和暫養時間確定暫養密度,暫養環境溫度應預先控制在與運輸時接近的溫度,溫度相差不應超過5℃。暫養用水應符合GB5749或GB11607的規定,暫養過程中應保持連續充氣增氧。7.2.3無需水體暫養的活體水產品應根據品種特性確定適宜的貯存環境溫度和濕度。7.3鮮水產品7.3.1冷藏庫貯存時,溫度宜控制在0℃~4℃,也可根據要求維持微凍狀態。冷藏庫溫度波動不宜超過±2℃。7.3.2冰保鮮貯存時,貯存期間產品應保持用冰覆蓋,并及時排掉冰融化的水。7.4冷凍水產品7.4.2冷庫溫度不宜高于—18℃,溫度波動宜控制在±2℃。7.4.3轉運的產品溫度在低于—12℃時可直接入庫,高于—12℃應復凍后才能入冷庫。7.4.4不同品種、不同規格、不同等級、不同批次的產品應分別堆放,產品與墻體四壁間隔不應小于10cm。庫內應用地面托盤,堆放高度以包裝受壓不變形為宜,最高不宜超過制冷機組出風口下沿。7.4.5貯存的產品應進行分類管理并掛有明顯標識,實行先進先出制度。7.4.6鼓勵企業采用冷庫自動記錄裝置。不能自動記錄的應定期檢查庫房溫度。發現問題,應查明原8銷售8.1應有符合水產品銷售需求的固定場地和設施。8.2場地內部設施應符合易清洗、易消毒等要求,并定期對銷售設施進行徹底清洗、消毒。8.3銷售需暫養的活體水產品的場所宜配備滿足需要的暫養設施,水體暫養應根據需要配備增氧和溫8.4銷售鮮水產品的場所宜配備有冷藏設備或保溫設施,產品溫度宜控制在0℃~4℃之間。若用冰保鮮應確保冰量充足。8.5銷售冷凍水產品的場所宜具備滿足需要的冷凍貯存設施,產品溫度不宜高于-18℃。8.6銷售時宜掛牌陳列,標明產品名稱、品種、規格、等級、產地等信息。8.7所銷售的水產品應經檢驗合格,或具有產品合格證明材料,標簽應符合SC/T3035的規定。8.8做好商品進貨、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