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何量測量-試題庫(互換性與技術測量)_第1頁
幾何量測量-試題庫(互換性與技術測量)_第2頁
幾何量測量-試題庫(互換性與技術測量)_第3頁
幾何量測量-試題庫(互換性與技術測量)_第4頁
幾何量測量-試題庫(互換性與技術測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判斷、選擇(單選和多選)、填空、簡答、計算等題目,且每種類型的習題總量不

能少于100(計算題除外)。

第1章緒論

1.1互換性與公差的概念

L2標準化與優先數系

1.3幾何量檢測概述

一.判斷題

1.調整法和修配法適應于大批量生產。(X)

2.誤差是設計人員給定的,公差是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X)

3.產品的經濟性是由生產成本唯一決定的。(義)

4.互換性原則中適用于大批量生產。(X)

5.為了實現互換性,零件的公差應規定得越小越好。(義)

6.國家標準中,強制性標準是一定要執行的,而推薦性標準執行與否無所謂。(X)

7.企業標準比國家標準層次低,在標準要求上可稍低于國家標準。(義)

8.廠外協作件要求不完全互生產。(X)

9.裝配時需要調整的零、部件屬于不完全互換。(J)

10.保證互換的基本原則是經濟地滿足使用要求。(V)

二.填空題

1.家用燈泡15?100W中的各種瓦數為15,25,40,60,100,該優先數系屬于用系列。

2.某機床主軸轉速為50,63,80,100,125,……,單位為r/min,該優先數系屬于R10

系列。

3.機械加工誤差包括尺寸誤差、形狀誤差、位置誤差和表面微觀不平度等。

三.名詞解釋

1.互換性:零件的互換性是指在同一規格的一批零、部件中,可以不經選擇、調整或修配,

任取一件都能裝配在機器上,并能達到規定的使用性能要求。零部件具有的這種性質稱為互

換性。

2.幾何量公差:實際幾何參數值所允許的變動量。

四.簡答題

1.按互換程度來分,互換性可分為哪兩類?它們有何區別?各適用于什么場

合?

按互換的程來分,互換性可以完全互換和不完全互換。

其區別是:

a、完全互換是一批零件或部件在裝配時不需分組、挑選、調整和修配,裝配后即能滿足預

定要求。而不完全互換是零件加工好后,通過測量將零件按實際尺寸的大小分為若干組,僅

同一組內零件有互換性,組與組之間不能互換。

b、當裝配精度要求較高時,采用完全互換將使零件制造精度要求提高,加工困難,成本增

高;而采用不完全互換,可適當降低零件的制造精度,使之便于加工,成本降低。

適用場合:一般來說,使用要求與制造水平,經濟效益沒有矛盾時,

可采用完全互換;反之,采用不完全互換。

2.什么叫機械零件的互換性?它在機械制造中有何重要意義?如何來保證機械零件的互換

性?

同一規格零件按規定的技術要求制造,能夠彼此相互替換使用而效果相同的性能。

意義:貫穿在產品設計、制造、使用和維修的全過程:

1)在設計方面:零、部件具有互換性,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標準件、通用件和標推部件,

從而簡化制圖、計算工作,縮短設計周期,并便于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

2)在制造加工方面:便于組織生產協作,進行專業化生產。采用高效率的生產設備,有利于

實現加工過程和裝配過程機械化、自動化。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

成本。

3)在使用維修方面:零、部件具有互換性可以及時更換已經磨損或損壞了的零、部件,減少

機器的維修時間和費用,保證機器連續而持久地運轉,從而提高機器的使用價值。

互換性由公差來保證。

3.測量誤差按其性質可分為哪幾類?各有何特征?實際測量中對各類誤差的處理原則是什

么?

測量誤差按其性質可分為系統誤差、隨機誤差和粗大誤差三大類。系統誤差在相同條件下,

多次測量同一值時,誤差的絕對值和符號均保持不變或按某一規律變化;隨機誤差在相同條

件下,多次測量同一值時,誤差的絕對值和符號以不可預定的方式變化;粗大誤差是超出規

定條件下預計的誤差。實際測量中對系統誤差用修正法消除;對隨機誤差可通過概率統計方

法尋求和描述規律,評定其影響程度;對粗大誤差按一定規則予以剔除。

4.代號“GB321T980”、“JB179T983”和“ISO”各表示什么含義?

它們表示的含義是:

GB321—1980

III

國文年

家件代

標號

JB179—1983

III

機文年

械件代

工號

ISO一一國際標準化組織

5.什么叫公差、檢測和標準化?它們與互換性有何關系?

公差是零件幾何參數誤差的允許范圍。

檢測是兼有測量和檢驗兩種特性的一個綜合鑒別過程。

標準化是反映制定、貫徹標準的全過程。

公差與檢測是實現互換性的手段和條件,標準化是實現互換性的前提。

公差設計應遵循標準化的原則,即公差設計應選擇標準公差與配合。檢測則是保證所生產的

零件符合公差設計的要求。機械零件的互換性主要靠公差來保證。

6.簡述優先數系的概念?并舉出優先數R10系列的前5個優先數。

優先數系Rr:公比為“=祈6的十進等比數列。1.00,1.25,1.60,2.00,2.50

第2章幾何量測量基礎

1.1概述

1.2、長度、角度測量值的傳遞

1.3計量器具和測量方法

L4測量誤差

一.判斷題

1.用游標卡尺測量工件時,其讀數為準確讀數(即無估讀位),而用千分尺測量工件時,其

讀數有估讀位。(V)

2.用杠桿比較儀測軸徑時,其讀數為尺寸真值。(X)

3.用游標卡尺測量工件時,其讀數有估讀位。(X)

4.在測量零件的形位誤差時,百分表的測桿應該與被測表面相垂直。)

5.用游標卡尺測軸徑時,其讀數為尺寸真值。(義)

6.在所有的量具中,讀數時均有估讀位。(X)

7.用內徑百分表測孔徑時所測的是零件的實際偏差。)

8.外徑千分尺上棘輪的作用是更快地轉動外徑千分尺的微分筒。(X)

9.用杠桿比較儀測軸徑時所測的是零件的實際偏差。(V)

10.用千分尺測軸徑時,其讀數為精確讀數。(X)

11.杠桿比較儀的示值范圍即測量范圍。(X)

12.判斷內徑百分表測孔徑、立式光學比較儀測軸徑所得的數據是否有效是通過復查零位來

決定的。(V)

13.內徑百分表的示值范圍即測量范圍。(X)

14.用內徑百分表測孔徑、立式光學比較儀測軸徑不須復查零位來。(X)

15.用分度值為0.02mm游標卡尺測量尺寸其尾數只能為偶數。(J)

16.測量范圍和示值范圍屬同一概念。(X)

17.測量器具刻度標尺上相鄰兩刻線間的距離稱為分度值。(X)

18.0.02毫米游標卡尺的主尺50毫米對應副尺49格。(X)

19.千分尺固定套管每相鄰兩刻線間的距離為0.5毫米。(J)

20.游標卡尺和千分尺在測量前都應校對零位。(V)

21.千分尺可準確地測出1/100毫米,并可估測到1/1000毫米。(J)

22.0?25mm千分尺的示值范圍和測量范圍是一樣的。(,)

23.使用內徑百分表測量孔徑,可根據需要更換活動測頭。(X)

24.量具和量儀最主要的區別是:量具沒有傳動放大系統,而量儀一般具有傳動放大系統。

(V)

25.測量所得的值即為零件的真值。(X)

26.外徑千分尺是利用螺旋副運動原理進行測量的,因而測量精度高,主要用于高精度測量。

(X)

二.填空題

1.測量方法按是否直接量出所需的量值,分為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

2.按測量時是否與標準器比較,測量方法分為絕對測量和相對測量。

3.使用外徑千分尺時,已知修正值為-0.028mm,現測得的外徑為40.027mm,

試問該零件的實際外徑應為39.999mm。

4.出誤差的大小只能評定同一尺寸的不同測量的精確度,相對誤差的大小能評定不

同尺寸測量的精確度。

5.隨機誤差通常服從正態分布規律,這時具有四個基本特征:對稱性、單峰性、

有界性以及補償性。

6.國家標準規定:測量的標準溫度為包°C。

7.我國長度的法定計量單位是o

8.修正值與示值誤差的絕對值相同,但符號相反。

9.百分表的分度值為10um,杠桿比較儀的分度值是0.001mm。

10.外徑千分尺的分度值為0.01mm,游標卡尺的常見分度值有0.02mm、

0.05mm和0.1mm。

11.用分度值為0.02毫米的游標卡尺測得的數據如下:22.34,30.27,40.28,35.67,30.78,

在這些數據中,按游標卡尺的讀數原理來看,讀數不正確的有

30.27和35.67。

12.校對50~75毫米千分尺的零位,應選擇50mm的標準樣棒。

13.用內徑百分表測量時必須在軸截面上輕微徑向擺動,表的最小示值才是正確讀數。

14.量儀與量具在結構上最主要的區別是前者一般具有傳動放大系統,而后者沒有此系統。

15.示值范圍是指計量器具標尺或刻度盤所指示的最低值到最高值的范圍。

16.測量范圍是指計量器具能夠測出的被測尺寸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圍。

17.測量誤差有絕對誤差和相對誤差兩種表示方法.

18.測量誤差可分為系統誤差、粗大誤差和隨機誤差。

19.已知千分尺的修正值為+0.015mm,測得零件的尺寸為30.234mm,該零件的實際尺寸應為

30.249mm,

20.對于相同的被測量,絕對誤差可以評定不同的測量方法的測量精度高低。對于不同

的被測量,采用工誤差來評定不同測量方法的測量精度高低較好。

三.選擇題

1.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名稱是(A)。

A:米;B厘米;C毫米;D微米

2.測量器具所能準確讀出的最小單位數值稱為測量器具的B.

A.刻度值;B.刻線間距;

C.分度值;D.示值誤差

3.校對50?75毫米千分尺的零位,應B。

A.將兩測面接觸;B.使用50毫米標準樣棒;

C.使用75毫米標準樣棒

4.用內徑百分表測量時必須在軸截面上輕微徑向擺動,表的B示值才是正確讀數。

A.最大;B.最小;C.平均

5.D測量可從測量器具上讀出被測量相對于標準量的偏差值。

A.直接;B.間接;

C.絕對;D.相對

6.下列測量中屬于間接測量的是D

A、用千分尺測外徑。B、用光學比較儀測外徑。

C、用內徑百分表測內徑。D、用游標卡尺測量兩孔中心距。

四.名詞解釋

1.刻線間距:刻度間距是測量器具刻度標尺或度盤上兩相鄰刻線間的距離。

2.分度值:分度值是指計量器具標尺或分度盤上每一刻度間距所代表的量值。

3.示值范圍:示值范圍是指計量器具所能顯示(或指示)的最低值到最高值的范圍。

4.測量范圍:測量范圍是測量器具所能測量尺寸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圍。

五.簡答題

1.請分別說明系統誤差、隨機誤差和粗大誤差的特性。

系統誤差特性是測量誤差的絕對值和符號均保持不變或者按某一規律變化,可以消除或減小

到隨機誤差的程度。

隨機誤差的特性是測量誤差的絕對值和符號以不可預定的方式變化著,通常服從正態分布,

可以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方法確定測量結果。

粗大誤差的特性是測量結果明顯產生歪曲,可以剔除掉.

第3章孔軸公差與配合

3.1基本術語及其定義

3.2常用尺寸孔、軸《極限與配合》國家標準的構成

3.3常用尺寸孔、軸公差與配合的選擇

3.4大尺寸公差與配合

3.5未注公差線性尺寸的一般公差

判斷題

1.極限偏差的數值可以為正、負、零,而公差數值則不能為零。(V)

2.過渡配合是可能具有間隙或過盈的配合,孔和軸的公差帶相互交疊。(V)

3.實際尺寸是通過測量所得的尺寸,所以實際尺寸是真值。(X)

4.配合公差越大,配合精度越低;配合公差越小,配合精度越高。(V)

5.零件的實際尺寸小于其基本尺寸則一定不合格。(X)

6.最大實體尺寸等于最大極限尺寸;最小實體尺寸等于最小極限尺寸。(X)

7.零件的公差值可為正、負、零。(X)

8.零件的偏差值可為正、負、零。(V)

9.通過極精確的測量所得的實際尺寸即為真實尺寸。(X)

10.零件的極限偏差是用來控制實際偏差的。(J)

11.按GB鍵槽屬于孔。(V)

12.對于孔來說,最大實體尺寸就是最大極限尺寸;最小實體尺寸就是

最小極限尺寸。(X)

13.極限偏差控制實際偏差,極限尺寸可控制實際尺寸。(V)

14.在基本尺寸相同的前提下,孔的尺寸公差帶在軸的公差帶之下則為過盈配合。(J)

15.公差雖為絕對值,但公差值前面卻不能加“+”號。(V)

16.零件的實際尺寸大于其基本尺寸則一定不合格。(X)

17.零件的極限偏差值是可為正、負、零,公差只能為正。(J)

18.平均尺寸是零件加工后要達到的理想尺寸。(X)

19.實際尺寸為基本尺寸,該零件一定合格。(X)

20.零件實際尺寸為即其真值。(X)

21.極限偏差不能控制實際偏差,而極限尺寸可控制實際尺寸。(X)

22.由于上偏差一定大于下偏差,且偏差可正可負,因而一般情況下,上偏差為正值,下偏

差為負值。(X)

23.尺寸公差是尺寸允許的變動量,是用絕對值來定義的,因而它沒有正、負的含義。(V)

24.尺寸公差是尺寸允許的變動量,因而當零件的實際尺寸等于其基本尺寸時,其尺寸公差

為零。(X)

25.尺寸公差等于最大極限尺寸減最小極限尺寸之代數差的絕對值,也等于上偏差與下偏差

代數差的絕對值。(J)

26.尺寸公差也可以說是零件尺寸允許的最大偏差。(X)

27.確定尺寸公差帶的兩條直線分別表示尺寸的上偏差和下偏差。(V)

28.相互配合的孔和軸,其基本尺寸必須相同。(V)

29.只要孔和軸裝配在一起,就必然形成配合。(X)

30.間隙等于孔的尺寸減去相配合的軸的尺寸之差。(J)

31.在間隙配合中,間隙的大小等于孔的實際尺寸減去相配合的軸的實際尺寸。(J)

32.凡在配合中可能出現間隙的,其配合性質一定是屬于間隙配合。(X)

33.在尺寸公差帶圖中,公差帶相對于零線的位置可確定配合的種類。(義)

34.在尺寸公差帶圖中,孔公差帶和軸公差帶的相對位置關系可以確定孔、軸的配合種類。

(V)

35.在孔、軸的配合中,若EIees,則此配合必為間隙配合。(V)

36.過盈配合中,若最大過盈與最小過盈相差很大,則說明相配的孔、軸精度很低。(4)

37.實際尺寸越接近基本尺寸,表明加工越精確。(X)

38.最大極限尺寸一定大于基本尺寸。(X)

39.間隙配合中,孔的公差帶一定在零線以上,軸的公差帶一定在零線以下。(X)

40.基本尺寸是零件加工的基本目標。(X)

41.最小極限尺寸可以小于、等于或大于基本尺寸。(V)

42.某尺寸的上偏差一定大于下偏差。(V)

43.極限尺寸減去實際尺寸所得的代數差即為該尺寸的實際偏差。(J)

44.最小間隙等于零的配合與最小過盈等于零的配合二者實質相同。(X)

45.偏差為零時也必須標注出“0"字。(J)

46.公差為絕對值概念,在公差帶前必須加注“+”符號。(X)

47.過渡配合可能具有間隙,也可能具有過盈,因此,過渡配合可能是間隙配合,也可能是

過盈配合。(X)

48.公差通常為正,在個別情況下也可以為負或零。(X)

49.基本尺寸是理想的尺寸。(X)

50.中50117與中50h7的加工難易程度相同。(X)

51.基孔制過渡配合的軸,其上偏差必大于零。(J)

52.公差數值越大,零件尺寸精度越高。(X)

53.對所有基準制配合,其基準件公差帶位置和大小都固定不變。(X)

54.基本偏差孔和軸各有28個代號。(V)

55.JS相對公差帶零線對稱分布。(V)

56.依據尺寸公差值的大小,即可判斷精確程度的高低。(X)

57.基本尺寸不同的零件,只要它們的公差值相同,就可以說明它們的精度要求相同。(X)

58.基孔制是先加工孔、后加工軸以獲得所需配合的制度。(X)

59.基孔制是孔的基本偏差一定,而通過改變軸的基本偏差而形成各種配合的一種制度。

(V)

60.不論公差數值是否相等,只要公差等級相同,則尺寸的精度就相同。(V)

61.公差等級相同時,其加工精度一定相同。公差數值相等時,其加工精度不一定相同。

(V)

62.基本偏差確定公差帶的位置,標準公差數值確定公差帶的大小。(J)

63.基本偏差確定公差帶的位置,因而基本偏差值越小,公差帶距零線越近。(X)

64.公差帶代號是由基本偏差代號和公差等級數字組成。(V)

65.基本偏差A?H的孔與基軸制的軸配合時,其中H配合最緊。(V)

66.。75±0.060mm的基本偏差是+0.060mm尺寸公差為0.06mm。(X)

67.同一公差等級的孔和軸的標準公差數值一定相等。(X)

68.基本尺寸不同的零件,只要它們的公差等級相同,雖然公差數值不同,但認為它們具有

相同的尺寸精確程度。(J)

69.配合公差的數值愈小,則相互配合的孔、軸的公差等級愈高。(V)

70.基軸制過渡配合的孔,其下偏差必小于零。(V)

71.從制造上講,基孔制的特點就是先加工孔,基軸制的特點就是先加工軸。(X)

72.由基本偏差所確定的公差帶位置反映了尺寸的精確程度。(X)

73.。36尸8與。40〃8的標準公差值相等。(J)

74.若零件尺寸的加工難易程度相同,則它們的上、下偏差也應相同。(X)

75.公差等級的代號數字越小,尺寸的精確程度越高。(V)

76.。25/8的基本偏差和標準公差分別為-0.022和0.033毫米,其尺寸標注為

婷,開心盥)。(X)

77.屬同一公差等級的公差,不論基本尺寸如何,其公差值都相等。(X)

78.尺寸。5O/090與。5()±0.045的精確程度相等。(V)

79.孔、軸配合為640H9/n9,可以判斷是過渡配合。(J)

80.某一尺寸段內的公差等級代號數字越小,標準公差值越小。(J)

81.。3/6的標準公差值為6微米,。320/6的標準公差值為36微米,前者公差值較小而后

者難以加工;(X)

82.尺寸060器黑與器的公差等級相同。(J)

83.兇比黑)的基本偏差值為+0.043毫米。(J)

84.孔的基本偏差即下偏差,軸的基本偏差即上偏差。(X)

85.基本偏差決定公差帶的位置。(J)

86.基本偏差a?h與基準孔構成間隙配合。(V)

87.一般來說,零件的實際尺寸愈接近基本尺寸愈好。(X)

88.公差通常為正,在個別情況下也可以為負或零。(X)

89.孔和軸的加工精度愈高,則其配合精度也愈高。(X)

90.過渡配合的孔、軸結合,由于有些可能得到間隙,有些可能得到過盈,因此過渡配合可

能是間隙配合,也可能是過盈配合。(X)

91若某配合的最大間隙為15〃m,配合公差為41〃m,則該配合一定是過渡配合。(V)

二.填空題

1.EI>es的配合是屬于間隙配合。

2.按公差帶關系的不同,配合可分為間隙配合、過盈配合和過渡配合。

3.配合表示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結合的孔、軸公差帶之間的關系。

4.孔、軸公差帶相互交疊的配合是過渡配合。

5.配合公差與孔、軸公差的關系式:—Tf=Th+Ts。

6.在基本尺寸相同的前提下,孔的尺寸公差帶在軸的公差帶之上則為間隙配合。

7.在基本尺寸相同的前提下,軸的尺寸公差帶在孔的公差帶之下則為間隙配合。

8.某一尺寸減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數差稱為尺寸偏差,又簡稱偏差。尺寸偏差可分為實

際偏差和極限偏差兩種,而極限偏差又有上偏差和下偏差之分。

9.零件的尺寸合格時,其實際尺寸在最小極限尺寸和最大極限尺寸之間。

10.通過測量獲得的某一孔、軸的尺寸稱為實際尺寸。由于測量誤差的存在,實際尺寸并非

尺寸的真值。

11.。45/°39孔與045::黑軸組成基孔制過渡配合。

12.已知基本尺寸為50mm的軸,其最小極限尺寸為d>49.98mm,公差為0.01mm,則它的

上偏差是-0.01Dim,卜偏差是-0.02mm。

13.當最大極限尺寸等于基本尺寸時,其上偏差等于零。

14.在公差帶圖中,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條直線稱為零線,在此線以上的偏差為正偏差,

在此線以下的偏差為負偏差。

15.孔的尺寸減去相配合的軸的尺寸之差為上時是間隙,為紇則是過盈。

16.間隙數值是“正值”,過盈數值是“負值”。(填“正值”、“負值”、“零”)

17.配合公差為組成配合的團公差與虬公差之和,它是間隙或過盈的允許變動量。

18.配合精度的高低是由相互結合的孔和軸的精度決定的。

19.配合公差和尺寸公差一樣,其數值不可能為0。

20.050方黑孔與版軸的配合屬于」;唯配合,其極限間隙或極限過盈為

Xmax=+0.052和Xmin-+0.002mm?

21.當ES<ei,則該配合一定不屬于間隙配合。

22.允許尺寸變化的兩個界限值稱為極限尺寸。

23.配合公差越大,配合精度越低;配合公差越小,配合精度越高。

24.孔和軸具有允許材料量為最多時的尺寸稱為最大實體尺寸。

25.孔的上偏差減去相配合的軸的下偏差為負時,得到過盈配合。

26.尺寸公差帶由大小和位置二個要素確定.

27.就圖分析回答:

A圖為過渡配合,B圖為過盈配合

C圖為間隙配合,D圖為過渡配合.

點嚴回

A

e

D

C

28.基孔制配合中的孔稱為基準孔。其基本偏差為_E偏差,代號為」I。

29.基軸制配合中的軸稱為基準軸。其基本偏差為上偏差,代號為上。

30.基準孔的最小極限尺寸等于其基本尺寸,而基準軸的最大極限尺寸等于其基本尺寸。

31.在同一尺寸段內,盡管基本尺寸不同,但只要公差等級相同,其標準公差值就相等。

32.常用尺寸段的標準公差的大小,隨基本尺寸的增大而增大,隨公差等級的提高而避

少。

33.尺寸。80JS8,已知IT8=46um,則其最大極限尺寸是60.023,最小極限尺寸是一

59.977。

34.。50mm的基孔制孔、軸配合,已知其最小間隙為+0.05,則軸的上偏差是-0.05mm。

35.國標規定基準孔的基本偏差代號為」L,基軸制則為h。

36,4>50H10的孔和@50jsl0的軸,已知IT10=0.100mm,其ES=+0.100mm,EI=0mm,

es=+0.050mm,ei=~0.050mmo

37.設計時給定的尺寸為°4圖6(4黑),其中040稱為基本尺寸,公差是0.016,g表示基

本偏差代號,6表示公差等級。

38.035H7/-6中分母是軸公差帶代號,分子是孔公差帶代號,此配合為基孔制過渡配合。

39.尺寸公差帶由大小和位置兩因素決定。而位置是由基本偏差決定的,大小

是由標準公差決定的。

40.從IT01?IT18,公差等級逐漸降低,標準公差值逐漸增大。

41.配合代號為?50H10/代10的孔軸,已知IT10=0.100mm,其配合的極限間隙(或過盈)

分別為Xmax=+0.150mm、Ymax=-Q.050nuno

42.基本尺寸60毫米,公差等級都為8級,基本偏差代號為n的基孔制過渡配合的軸,其

代號寫成460H8/n8。

43.勿^^您的基本偏差數值為乂_毫米。

44.娼。乃⑼%〃,的孔與的。30叱黑加機軸配合,屬于基孔制間隙配合。

45.標準公差等級IT01與ITIO相比,IT10的精度較低。

46.基準圓柱孔的基本尺寸30毫米,公差等級為7級,其代號寫成830117。

47.e3°;黑則的孔與63°黑逆皿的軸配合,屬于基軸制過渡配合。

48.GB公差與配合的組成是標準公差系列標準化和基本偏差系列標準化。其中標準

公差是用于確定公差帶大小,基本偏差是用于確定公差帶的位置。

49.基本尺寸。1()毫米,基軸制,公差等級為6級的基準軸與公差等級為7級,基本偏差為

F的孔,其代號寫成①10成/h6。

50.625js8的標準公差為0.032,其尺寸標注為①25±0.016。

51.尺寸的公差等級共有20級,孔和軸各有里個基本偏差代號。

?A1-40005二門?°°5°

52.中4bomm孔的基本偏差數值為2mm,?bU-o,“2軸的基本偏差數值為-o.050

mmo

53.已知某基準孔的公差為0.013,則它的下偏差為0mm,上偏差為+0.013mm。

54.650H8/h8的孔、軸配合,其最小間隙為0mm,最大間隙為+0.078mm。

55.國家標準規定的基本偏差孔、軸各有28個,其中H為乩的基本偏差代號,其基本偏

差為EI,且偏差值為/_;h為軸的基本偏差代號,其基本偏差為es,且偏差值為旦。

56.國家標準規定有基孔制和基軸制兩種配合制度,一般應優先選用基孔制,以減少重

具的規格和數量,降低生產成本。

57.國家標準規定的標準公差有NQ級,其中最高級為ITO1,最低級為IT18,而常用的

配合公差等級為IT7,IT8。

58.配合種類分為間隙配合、過渡配合和過盈配合三大類,當相配合的孔、軸需有

相對運動或需經常拆裝時,應選間隙配合。

59.軸的基本偏差代號為_a?h_時,與基準孔配合形成間隙配合。

60.孔和軸的公差帶由標準公差決定大小,由一基本偏差_____決定位置。

61.已知某基準孔的公差為0.013,則它的下偏差為0mm,上偏差為—0.013mm。

62.在任意方向上,線的位置度公差帶形狀是——圓柱面內的區域——,

在給定的一個方向上,線的位置度公差帶形狀是兩相互平行平面間的區域

63.圓度和圓柱度公差等級有」3—級,其它注出形位公差項目的等級有「2—。

64.孔的最大實體尺寸即孔的—最小一極限尺寸,軸的最大實體尺寸為軸的—最大

極限尺寸。

65.尺寸公差帶具有大小和位置兩個特性。尺寸公差帶的大小,由公差值

決定:尺寸公差帶的位置由極限偏差決定。

66.配合公差帶具有大小和位置兩個特性。配合公差帶的大小,由配合公差值決定;配合公

差帶的位置由極限間隙或極限過盈決定。

67.某孔的直徑為。50廿°3加加,其軸線的直線度公差在圖樣上的給定值為。0.01。,陽〃,則

該孔的最大實體尺寸為中50mm,最大實體實效尺寸為力49.99mm,允許的最大直線度公差為

①0.04mmo

68.根據下表給出的數據求空格中應有的數據,并填入空格內

基本孔軸XmaxXminXav或Tf

尺寸ESEITheseiTs或或Yav

YmaxYmin

025+0,0。300?0。3-0.040?0.0610.021+0.074+0.040+0.0570.034

014+0.0。900?0。9+0.012+0.0020.010+0.017-0.012+0.00250.029

045?0.025?0,0500.0250?0.0160.0。6-0.009-0.050-0.02950.041

三.選擇題

1.孔和軸的公差帶相互交疊,隨著孔、軸實際尺寸的變化可能得到間隙或過盈的配合,叫

C?

A、間隙配合;B、過盈配合;C、過渡配合;D、間隙、過盈配合。

2.設計給定的尺寸為B。

A.理想尺寸B.基本尺寸C.極限尺寸

D實際尺寸,E作用尺寸

3.最小極限尺寸減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數差稱為

A.上偏差,B.下偏差,

C.實際偏差,D.基本偏差

4.下列尺寸B為正確標注。

A-網)黑,B.040瑞,C.040(黑)

5.由零件上、下偏差所限定的區域稱為B。

A.尺寸公差帶圖,B.尺寸公差帶,

C.配合公差帶圖,D.配合公差帶

6.尺寸公差帶圖的零線表示C尺寸。

A.最大極限,B.最小極限,

C.基本,D.實際

7.孔、軸配合須滿足B相同。

A.極限尺寸,B.基本尺寸,C.基本偏差代號,

D.公差等級

8.在公差與配合中,,確定了公差帶相對于零線的位置。

A.公差等級,B.上偏差,C.基本偏差,D.標準公差

9.標準公差數值由工確定。

A.基本尺寸和基本偏差,B.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級,

C.基本偏差和公差等級

10,048H8的公差等級工。48()”8的公差等級。

A.高于,B.低于,C.等于

11.025/5的公差值二03OF5的公差值。

A.大于,B.小于,C.等于

12.基本偏差確定了公差帶的一個極限偏差,另一極限偏差由工確定。

A.上偏差,B.下偏差,C.標準公差,

13.P-ZC的基本偏差為B。

A.正,B.負,C.零

14.a?h的基本偏差的絕對值依次B。

A.增大,B.減小

15.基孔制將孔的公差帶位置固定,通過改變軸的公差帶_實現不同性質的配合。

A.大小,B.位置,

C.形狀,D.方向

16.不同尺寸的同一公差等級的公差可反映出£相同。

A.公差值,B.加工方法,C.尺寸的精確程度

17.絕對誤差與真值之比叫C。

A、絕對誤差B、極限誤差C、相對誤差

18.精度是表示測量結果中B影響的程度。

A、系統誤差大小B、隨機誤差大小C、粗大誤差大小

19.相互結合的孔和軸的精度決定了A。

A、配合精度的高B、配合的松緊程C、配合的性質

20.基孔制是基本偏差為一定孔的公差帶,與不同軸的公差帶形成各種配合的一種制

度。

A、基本偏差的B、基本尺寸的C、實際偏差的

21.配合公差帶位于配合公差帶圖的零線下方時為配合。

A、間隙B、過渡C、過盈

22.零件尺寸的極限偏差是(B)

A.測量得到的B.設計給定的C.加工后形成的

23.下列有關公差等級的論述中,正確的有(B)。

A.公差等級高,則公差帶寬。

B.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應盡量選用低的公差等級。

C.孔、軸相配合,均為同級配合。

D.標準規定,標準公差分為18級。

24.基本偏差為a-h的軸與基本偏差為H的孔可構成(A)。

A.基孔制的間隙配合;B.基軸制的間隙配合;

C.基孔制的過渡配合;D.基軸制的過渡配合。

25.中60.03mm的孑1與中60.01mm的軸的結合是(A)配合。

A、間隙B、過渡C、過盈D、無法確定

四.名詞解釋

1.尺寸公差:尺寸公差是指允許尺寸的變動量,或者是上偏差與下偏差代數差的絕對值。

2.基本尺寸:是可以用來與極限偏差(上偏差和下偏差)一起計算得到極限尺寸(最大極限尺

寸和最小極限尺寸)的尺寸。

3.孔:通常指工件的圓柱形內表面,也包括非圓柱形內表面(由二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包

容面)。

4.軸:通常指工件的圓柱形外表面,也包括非圓柱形外表面(由二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包

容面)。

5.實際尺寸:通過測量所得的尺寸。

6.極限尺寸:允許尺寸變化的兩個界限值。

7.最大實體狀態:是指孔和軸具有允許的材料量最多時的狀態。

8.最大實體尺寸:是指在最大實體狀態下的極限尺寸。

9.最小實體狀態:是指孔和軸具有允許的材料量最少時的狀態。

10.最小實體尺寸:是指在最小實體狀態下的極限尺寸。

11.尺寸偏差:為某一尺寸減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數差。

12.上偏差:最大極限尺寸與基本尺寸之差稱為上偏差(ES,es)。

13.下偏差:最小極限尺寸與基本尺寸之差稱為下偏差(EI,ei)o

14.實際偏差:實際尺寸減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數差。

15.公差帶:在公差帶圖中,由代表上、下偏差的兩條直線所限定的一個區域,稱為尺寸公

差帶,簡稱公差帶。

16.零線:在公差帶圖中,確定極限偏差的一條基準直線為零偏差線,簡稱零線。

17.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結合的孔軸公差帶之間的關系。

18.間隙配合:具有間隙(包括最小間隙等于零)的配合。

19.過盈配合:是指具有過盈(包括最小過盈等于零)的配合。

20.過渡配合:可能具有間隙也可能具有過盈的配合。

21.基孔制:基孔制是指基本偏差為一定的孔的公差帶,與不同基本偏差的軸的公差帶形成

各種配合的一種制度。

22.基軸制:基軸制是指基本偏差為一定的軸的公差帶,與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帶形成

各種配合的一種制度。

23.基本偏差:基本偏差是用以確定公差帶相對于零線位置的那個極限偏差。

五.指出代號含義

1.①50H7/f6:基孔制,間隙配合,孔軸的基本偏差代號分別為H、f,公差等級分別為7

級、6級,基本尺寸為中50毫米的圓。

2.中60H7/g6:基孔制,間隙配合,孔軸的基本偏差代號分別為H、g,公差等級分別為7級、

6級,基本尺寸為860毫米的圓。

3.O70H8/f7:基孔制,間隙配合,孔軸的基本偏差代號分別為H、f,公差等級分別為8級、

7級,基本尺寸為①70毫米的圓。

4.O80F8/H7:基軸制,間隙配合,孔軸的基本偏差代號分別為F、h,公差等級分別為8

級、7級,基本尺寸為080毫米的圓。

5.①90G7/h6:基軸制,間隙配合,孔軸的基本偏差代號分別為G、h,公差等級分別為7

級、6級,基本尺寸為①90毫米的圓。

六.計算題并填空

1.按圖所示公差帶圖計算并回答問題(單位毫米):

①孔的基本偏差為下偏差(上、下偏差)=2_,軸的基本偏差為下偏差(上、下偏差)

=+0.020;

②孔公差To=0.公0,軸公差Td=0.019;

③孔的最大極限尺寸③,=60.030,

軸的最小極限尺寸(U=60.020;

④孔的最大實體尺寸=_/,孔的最小實體尺寸=60.030;

軸的最大實體尺寸;60.039,軸的最小實體尺寸=60.020;

⑤最大間隙及過盈4*=+0.010,YMX=-0.039;

⑥配合公差=Tr=0.049;

N8

2.有一組相配合的孔和軸為“30而,作如下幾種計算并填空:

查表得N8=(般),h7=(_?021)

(D孔的基本偏差是-0.003mm,軸的基本偏差為上偏差(上、下偏差)是2mm。

(2)孔公差為0.033mm,軸公差為0.021mm。

(3)配合的基準制是基軸制;配合性質是過渡配合。

(4)最大間隙及過盈X.”=+0.018,Y*=-0.036;

(5)配合公差等于0.054mm。

+(掌握車間條件下孔軸尺寸的檢測)

+0.015

3.孔①與軸①25+°?002配合,要求:計算孔和軸的公差及配合公差;計算極限盈

隙和平均盈隙;繪制公差與配合圖解;繪制配合公差帶圖;指出基準制。若安全裕度A為

0.002,確定孔的驗收極限。

mo

M+r3o

+2o

+1o

1o

-fo

-A

-30

解:孔的公差=0.021mm;軸的公

差=0.013mm;配合公差=0.034mm

最大間隙=+0.019mm;最大過盈=-0.015mm;平均盈隙=+0.002mm;

基孔制;孔的上驗收極限=25.019mm;孔的下驗收極限=25.002.

4.己知某配合①50H7/r6,孔的公差TD=0.025mm,孔的下偏差EI=0,軸的下偏差

ei=+0.034mm,軸的公差T,i=0.016mm,回答以下問題:

(1)確定孔和軸的極限偏差、公差;

(2)確定該配合的極限盈隙和計算配合公差;

(3)確定軸的驗收極限;(已知A=0.0016mm);

(4)假如測得該軸的實際尺寸為如下數據:50.045,50.042,50.038,

50.048,50.037,50.040(單位均為:mm)試判斷該軸的合格性。

(5)繪制公差與配合圖解;繪制配合公差帶圖。

解:孔上偏差=+0.025;軸上偏差=+0.050;配合公差=0.041毫米;

最小過盈=-0.009;最大過盈=-0.050;

軸的上驗收極限=50.0484;軸的下驗收極限=50.0356毫米;

合格

5.030毫米的孔,ES=+0.041mm,EI=+0.020mm與①30的軸相配合,es=0,ei=-0.013毫米,

要求:計算孔和軸的公差及配合公差;計算極限間隙(或過盈)和平均間隙(或過盈);繪

制公差與配合圖解;繪制配合公差帶圖;指出基準制。若安全裕度A為0.002,確定孔的驗

收極限。

解:孔的公差為0.021mm,軸的公差為0.013mm,配合公差0.034mm

Xmax=+0.054mm,Xmin=+0.020mm,Xc=+0.037mm,基準制是基軸制。

上驗收極限=30.039mm,下驗收極限=30.022mm。

6.下面三根軸哪根精度最高?哪根精度最低?

+0.105-0.0150

(1)070+0075(2)。250-0044(3)010-0.022

解:(1)由Th=|es-eiI得

Thl=Iesl-eilI=I+0.105-(+0.075)I=0.030mm

查表3-2得:軸的公差系級為IT7。

(2)由Th=|es-eiI得

Th2=|es2-ei2I=I(-0.105)-(-0.044)I=0.029mm

查表3-2得:軸的公差系級為IT6。

(3)由Th=|es-eiI得

Th3=Ies3-ei3I=IO-(-O.O22)I=O.O22mm

查表3-2得:軸的公差系級為IT8。

由此觀之,第二根軸精度最高,第三根軸軸精度最低。

+0.046

7.有一孔,軸配合為過渡配合,孔尺寸為。80°mm,軸尺寸為。80±0.015mm,求最大間隙和

最大過盈;畫出配合的孔,軸公帶圖。

解:最大間隙Xmax=ES-ei=+0.046-(-0.015)mm=+0.061mm

最大過盈Ymax=EI-es=0-(+0.015)mm=-0.015mm

N8

8.有一組相配合的孔和軸為。30而,作如下幾種計算并填空:

-0.0030

查表得N8=(-0036),h7=(-0021)

(1)孔的基本偏差是~~0.()03mm,軸的基本偏差是0.

⑵孔的公差為0差為mm.軸公差為0.0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