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不良信息綜合治理研究_第1頁
互聯網不良信息綜合治理研究_第2頁
互聯網不良信息綜合治理研究_第3頁
互聯網不良信息綜合治理研究_第4頁
互聯網不良信息綜合治理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網絡不良信息有效治理研究摘要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與廣泛應用,推動了全球政治、經濟與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但網絡傳播的廣泛性、迅捷性和互動性等特點,也給網絡不良信息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土壤與空間。網絡有害信息傳播不同限度地侵害了人們的權益,影響報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擾亂了網絡發展秩序,甚至危害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如何在網絡信息傳播中有效控制不良信息的泛濫蔓延,規范凈化網絡空間,最大限度地減少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一直是各國政府和社會組織的一個重要課題。本報告立足于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理論,通過度析網絡不良信息傳播的因素、渠道及其帶來的危害和影響,提出對網絡不良信息進行有效治理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對我國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現狀進行了分析,發現我國不良信息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美國、英國、德國、新加坡和韓國的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經驗,構建了我國網絡不良信息有效治理模型,提出了網絡不良信息有效治理相關的建議。本報告認為,網絡不良信息有效治理,應當從多層次多角度進行,綜合運用法律、行政、自律、道德和技術等多種管理措施,互相配合、互相協調,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才干發明健康和諧的網絡社會環境。筆者希望通過本研究可認為我國完善網絡不良信息有效治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關鍵詞:網絡不良信息法律建設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有效治理目錄TOC\o"1-3"\h\u19712摘要 132315目錄 127627第一章緒論 3112371.1選題背景 3269511.2研究意義 5122621.3研究內容與報告結構 6152681.3.1研究內容 696671.3.2研究報告結構 631439第二章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相關研究 7202592.網絡不良信息概念 7283312.1.1網絡不良信息定義 7137492.1.2網絡不良信息分類 9159102.2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研究綜述 10247932.2.1國外研究現狀 1016892.2.2國內研究現狀 12261122.3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相關理論 14100572.31公共治理理論 1442582.3.2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理論 1510734第三章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的必要性 1618403.1網絡不良信息泛濫的因素 16144383.1.1經濟利益驅動 16154863.1.2治理法律不完善 17207313.1.3治理技術不成熟 17146963.1.4社會監管難實行 18137983.1.5國際合作不協調 18268243.2網絡不良信息的傳播渠道 18148473.2.1網絡游戲 1981833.2.2色情網站 19234673.2.3垃圾郵件 20123933.2.4網絡論壇與聊天室 20267683.2.5網絡博客與微博客 20294833.2.6即時通訊軟件 21306143.3網絡不良信息的危害與影響 2113553.3.1危害網民身心健康 22133723.3.2擾亂市場經濟秩序 23257063.3.3導致道德觀念缺失 2334053.3.4引發犯罪傾向和行為 23217773.4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的必要性 24108653.4.1市場失靈 2421743.4.2政府失靈 25264273.4.3志愿失靈 2626117第四章國內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現狀分析 27183304.1網絡不良信息治理參與方分析 27154094.1.1政府部門 27145524.1.2行業協會 28814.1.3網絡公司 28193394.1.4網民 29141064.2國內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現狀分析 29138664.2.1法律法規管制 29141954.2.2行政機構監管 31115514.2.3行業自律約束 32165664.3國內網絡不良信息治理存在的問題 34175484.3.1法律建設不完善 34266034.3.2管理體制低效率 35289594.3.3行業自律不到位 36152915.1國外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現狀 36104145.1.1美國網絡不良信息治理 37156705.1.2英國網絡不良信息治理 38267265.1.3德國網絡不良信息治理 39316565.1.4新加坡網絡不良信息治理 41219815.1.5韓國網絡不良信息治理 42215045.2.1法律管制手段 4464675.2.2行政監管手段 4563055.2.3行業自律手段 45170285.2.4技術控制手段 4619606第六章網絡不良信息有效治理建議 47225596.1完善法制法規建設 47136906.2加強行政監督管理 48260996.3健全行業自律機制 49249866.4開展網絡道德教育 50213446.5加快技術研發應用 51276666.6加大國際交流合作 5217248結束語 5422266參考文獻 54第一章緒論1.1選題背景網絡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二十世紀人類最重要的科技發明之一,已經成為當代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重要標志。自從網絡誕生之日起,就對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不斷地促進人類社會生產、生活以及信息傳播方式的變革。網絡為人類信息的自由獲取與傳播提供了一個巨大而寬廣的平臺,實現了人們即時溝通與網絡信息資源共享功能。根據中國網絡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30次中國網絡絡發展狀況記錄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成5.38億,網絡普及率為39.9%。2023年上半年網民增量為2450萬,普及率提高1.6個百分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手機網民規模達成3.88億,手機初次超越臺式電腦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回顧1997年2月,中國網絡絡信息中心第一次中國網絡絡發展狀況調查的結果顯示,當時中國的網絡使用人數僅為62萬,同期全球網絡使用人數則為2410萬,可見近年來中國網絡的發展極其迅速。作為一種新興的信息傳播媒介,網絡絡技術對于信息的傳播和共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網絡的虛擬性、開放性和互動性等特性,已經日益成為公民發表言論和參與輿論監督的重要載體,在一定限度上推動了傳媒業的改革與發展。然中國網絡信息中心第30次網絡絡發展狀況統汁報告,缺少有效的法律保障與健全的管理制度,網絡虛擬空間的自由容易被誤解,導致侵權、泄密、誹謗、暴力和色情等不良信息的泛濫,從而出現許多網絡社會問題。從本質上看,網絡信息傳播應當是自由開放的,但這并不意味著網絡不需要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和規范。事實上,網絡的特性決定了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的必要性。虛擬性:網絡是一個虛擬的網絡空間,虛擬性是網絡的本質特性。在虛擬網絡世界中,網絡參與者借助網絡可以自由地進行信息交流和傳遞。網絡的虛擬性,一方面為網絡參與者的言論自由提供了保護,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得網絡參與者在發表信息時無所顧忌,從而導致不良信息的泛濫。開放性:網絡是一個開放的網絡空間,其最基本的TCP”IP協議就具有開放性。網絡在進行信息傳遞和共享時,受眾的年齡、教育限度和收入水平不同,但網絡不會由于受眾的不同而對傳播的信息內容加以區別。網絡超越文化差異和社會價值觀的開放性已經對現實世界的秩序和準則提出了挑戰。互動性:網絡是一個互動的網絡空間,任何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通過網絡絡終端發布、傳遞和接受信息。網絡參與者既是信息的發布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目前的網絡內容分級技術和過濾技術無法對信息進行智能的分類和篩選,因此只能通過技術以外的手段加以解決。網絡在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海量信息與便捷服務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不良的影響。例如,網絡服務提供商片面追求短期商業利益,刊載虛假信息,發送垃圾郵件,傳播淫穢色情內容;網絡游戲制作商為了提高游戲的可玩性和吸引力,往往設計許多充滿暴力的場景和畫面;不法分子通過網絡絡傳播不良信息,擾亂社會正常秩序,引發諸多違法犯罪行為和社會道德問題。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管理,規范網絡信息經營活動,有效遏制和防范網絡不良信息的傳播,大力推動網絡精神文明建設,維護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勢在必行。2023年1月5日,國務院新聞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部、工商總局、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等七部門部署在全國開展整治網絡低俗之風專項行動。截止4月10日,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公布了全國整治網絡低俗之風第十批曝光網站名單,共關閉傳播淫穢、色情和低俗內容的違法違規網站2962家,關閉淫穢、色情博客276個,公開曝光網站103家,查處了55家違規的網絡技術服務商。整治力度之大,范圍之廣,效率之高,在我國網絡發展歷史上尚屬初次。整治專項行動有效的遏制了網絡傳播的低俗之風,改善了網絡信息傳播環境,得到了全國網民的大力支持。2023年12月17日,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公司與中國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聯合發起旨在”打擊網絡不良信息,共建和諧網絡環境”的”陽光行動”,計劃從加大技術管理投入、強化網友舉報機制、打擊重點案例、普及安全上網知識等方面入手,聯動國新辦、公安、藥監等權威部門,發動全體網民乃至全社會力量,加大打擊網絡違法、不良和虛假信息的力度,凈化網絡環境。百度本次”陽光行動”重要包含四大舉措:斥資1億加大技術和管理投入,擴充專業團隊;與中國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合作,在每個搜索結果頁開設不良信息網友快速舉報通道,一經舉報中心核算,百度將于48小時解決;與公安、食品藥監等政府部門聯動,打擊重點案例;設立1000萬陽光基金,面向普通網民推動安全上網教育。然而,對于網絡不良信息的治理,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不能僅僅依靠有關部門的專項整治行動,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長效治理機制,將網絡不良信息治理制度化。堅持依法管理、科學管理和有效管理網絡,努力完善法律規范、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證和社會教育相結合的網絡信息傳播秩序。1.2研究意義我國是世界上信息通信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目前在網絡治理方面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有關域名IP地址資源、網站備案、網絡信息服務、移動短信息服務、電子郵件等管理規范,初步形成網絡與信息管理的基本框架,建立了網站和域名實名、市場準入專項審查、重點網站和公司信息安全專人負責、信息安全監管等一系列制度,確立了政府主導、公眾參與、民主決策、高效透明的網絡治理原則,形成政府主導、行業組織、公司和網絡用戶公共參與的治理格局,全方位規范網絡秩序。網絡作為一個以信息資源為主導的全球性網絡,對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并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由于網絡的虛擬性、開放性和互動性,使得網絡信息內容安全的問題日益突出,并給社會帶來了不可忽視的破壞作用以及不良的負面影響。近年來,網絡不良信息傳播所帶來的問題,己經嚴重影響了現實社會的正常秩序與規范。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高速發展、社會結構轉型與各種利益沖突加劇的時期,社會的各種矛盾通過網絡的放大作用,更加劇了對社會潛在和深層次的危害。同時,以政府管制為主導的網絡不良信息治理模式,雖然在網絡建設與發展初期起到了較好的效果,但是隨著網絡普及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以及技術應用的創新與發展,中國網絡管理的困境逐步顯現。中國的網絡不良信息、治理,需要政府、社會和公民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才干擺脫目前的困境,走向更加安全,更加誠信的理性發展道路。當前國內外學者對于網絡不良信息治理重要從不同的具體角度進行研究,指出目前網絡不良信息治理存在的問題,也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觀點和寶貴的建議。然而,對于網絡不良信息有效治理的研究缺少相關理論支撐,建議缺少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筆者認為網絡不良信息治理作為網絡治理的重要方面,在橫向和縱向上都有進行進一步研究的必要。從橫向上看,通過對其它國家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現狀進行系統而進一步的比較分析,可以把握其中的規律,借鑒經驗,吸取教訓;從縱向上看,通過我國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現狀的研究分析,指出我國目前網絡不良信息治理存在的問題,結合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理論,提出完善我國網絡不良信息有效治理相關建議。1.3研究內容與報告結構1.3.1研究內容本研究立足于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理論對網絡和網絡不良信息進行分析,重要研究內容涉及分析網絡不良信息泛濫的因素、傳播渠道及其帶來的危害和影響,提出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的必要性,分析國內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國外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經驗,提出完善我國網絡不良信息有效治理相關建議。1.3.2研究報告結構報告的第一章,重要介紹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的選題背景,研究意義、研究內容和重要概念界定;報告的第二章,重要介紹網絡和網絡不良信息相關概念,對國內外研究現狀進行綜述,并結合公共治理理論對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理論進行探討;報告的第三章,重要從網絡不良信息泛濫的因素、傳播渠道及其帶來的危害與影響進行分析,闡述網絡不良信息有效治理的必要性;報告的第四章,重要對網絡不良信息治理參與方進行分析,從法律、行政和自律三個層面分析國內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報告的第五章,重要通過度析美國、英國、德國、新加坡和韓國等國家的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現狀,歸納總結國外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相關經驗;報告的最后一章,重要從法規建設、行政監團督、行業自律、道德教育、技術研發和國際交流六個方面,提出完善我國網絡不良信息有效治理相關建議。第二章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相關研究2.網絡不良信息概念2.1.1網絡不良信息定義“網絡不良信息”界定及危害網絡傳播的便捷性和低門檻,給網絡信息傳播與使用帶來極大便利,一時間各種合法的非法的、有用的無用的、真實的虛假的、善良的惡意的等各色信息內容充斥網絡。其中,那些危害社會、有悖社會公序良俗、影響別人身心健康和情緒穩定的信息,都可以歸為不良信息。世界各國把網絡不良信息一般分為兩類:一是非法內容,即違反法律法規、必須由警察和法律授權機構來解決的信息內容。二是有害信息,涉及兩種內容:一種是那些盡管法律不嚴禁但應當限制在一定范圍內傳播的內容;另一種是從言論自由的角度可以公開傳播、但也許對社會秩序和其別人群構成危害與不良影響的信息。從信息發揮的作用看,不良信息大體有以下幾類:1.散布有關政治謠言,恐怖主義,挑動民族對立情緒、民族仇恨和種族歧視等危害國家安全與人民尊嚴的信息。2.傳播淫穢、暴力、色情、猥褻信息,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導致不良影響的信息。3.濫用市場營銷手段運用網絡傳播過度無用信息,增長使用者和學習者的承擔,浪費別人時間的信息。4.侵犯別人權利,如隱私權、名譽權、肖像權的行為,涉及散布別人隱私、惡意丑化別人形象、對別人進行網絡誹謗和人身襲擊等。5.有經濟上的非法利益企圖,運用網絡進行欺詐、賭博等現象的信息。根據“網康網絡內容研究實驗室”的監控和研究,影響我國的不良信息重要有“違反法律”、“違反道德”、“破壞信息安全”三大類:1.“違反法律”類信息是指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網絡安全的決定》、《網絡信息服務管理辦法》所明文嚴禁的信息,以及違反其它法律法規明文嚴禁傳播的各類信息。2.“違反道德”類信息是指違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規定、違反中華民族優良文化傳統與習慣,以及其它違反社會公德的各類信息,涉及文字、圖片、音視頻等。3.“破壞信息安全”類信息,是指具有計算機病毒、“木馬”、“后門”的高風險類信息,對訪問者電腦及數據庫安全構成威脅的信息。網絡不良信息對整個社會帶來極大危害,涉及危害網民身心健康(暴力、色情等),危害網民財產安全(網絡詐騙信息等),危害市場經濟秩序(虛假股票信息等),危害社會安定團結(政治謠言、槍械等管制品買賣等)。同時,不良信息有違于社會公共秩序和藹良風俗(伴游、代孕等),嚴重破壞社會文明風氣,踐踏道德準則,也傳播沒落頹廢的腐朽價值觀,公然與和諧社會的價值觀背道而馳。此外,具有計算機病毒、“木馬”、“后門”的破壞信息安全類”的不良信息會威脅網民的系統和數據安全,輕者電腦感染病毒、網絡癱瘓,重者有也許被盜取私密信息或銀行賬號,導致財產重大損失。目前,支撐網絡發展的多種商業模式都遭到了盜號木馬、木馬點擊器的侵襲,這使得用戶對于網絡購物、網絡支付、網游產業的安全信心遭受到嚴重打擊。長此以往,必將影響整個網絡的健康發展。經歷過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的人類,當前正在逐步邁進信息社會。在信息社會中,作為材料和能源之后的又一重要戰略資源,信息的有效開發與充足運用,已經成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和經濟發展的重要生產要素。網絡縮短了時空的距離,加快了信息的傳遞,使得社會的各種資源得以共享;有效地提高傳統產業的生產效率,有力地拉動消費需求,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生產力進步,也為各個層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由于網絡的虛擬性、開放性和互動性,任何人都可以快速便捷地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并且在網絡虛擬世界暢所欲言。網絡信息傳播為我們提供獲取和發送信息的自由空間,使得信息的傳播和資源的共享變得更加便利,同時也容易被一些別有專心者所運用。他們出于各種目的和利益考慮,運用網絡的虛擬性、開放性和互動性等特性,大肆傳播暴力、色情、虛假等網絡不良信息。網絡不良信息不僅對普通網民的利益和社會運營的正常秩序導致嚴重的威脅,并且不同限度地妨礙了人們對正常信息的運用,導致了不良的社會影響。由于網絡不良信息的大肆傳播給社會帶來了負面影響及危害,因此治理網絡不良信息逐漸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具體而言,網絡不良信息是指違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規定,違反中華民族優良文化傳統以及違反社會公德的各類網上信息。這些網絡不良信息容易給人的身體導致損害,給人的精神帶來污染,給人的思想帶來混亂,重要涉及暴力信息、色情信息、虛假信息和垃圾信息。2.1.2網絡不良信息分類由于世界各國的法律和具體國情不盡相同,社會風俗和生活習慣有所差異,因此對于網絡不良信息的理解和范圍的界定也有所區別。不同國家對于網絡不良信息的法律界定尚未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與共同的結識,存在一定的具體內容和認定上的差異,其共同點在于這些不良信息的傳播對網絡安全、社會運營秩序與大多數網民的利益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世界各國都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和其它管制措施,在一定限度上遏止了網絡不良信息的傳播所帶來的社會負面影響。根據歐洲議會、歐洲委員會、歐洲經濟和社會委員會、歐洲地區委員會聯合簽署的一項對網絡中違法與有害信息的調查與對策的文獻,網絡中的不良信息涉及:(一)危害國家安全的信息(政治煽動、恐怖主義、制造炸彈、非法使用毒品等);(二)傷害未成年人的利益和健康(濫用市場營銷手段、濫用暴力與色情);(三)傷害個人的尊嚴(挑動民族對立情緒、民族仇恨與種族歧視);(四)威脅經濟運作的安全性(商業欺詐行為,非法偽造、盜用信用卡);(五)信息安全(黑客行為);(六)侵犯別人的隱私權(非法竊取別人數據信息,運用電子手段對別人進行騷擾);(七)破壞別人的聲譽(誹謗、欺侮別人,在廣告中非法貶低同類其他產品);(八)破壞知識產權(未經授權傳播受版權保護的產品,如軟件、音樂作品等。新加坡政府在其頒布的《網絡絡內容指導原則》中,對嚴禁上網的信息規定具體有三方面的內容:(一)有關治安和國防方面的內容,涉及危害公共安全和國家防衛、動搖公眾對司法部門的信心、驚動或誤導公眾、引起人們痛恨和蔑視政府、激發對政府的不滿等方面的信息;(二)有關種族和宗教和諧方面的內容,涉及抹黑或譏諷任何種族或宗教團隊、在任何種族或宗教及宗教團隊之間制造仇恨、提倡異端宗教或邪教典禮等信息;(三)公共道德方面的內容,涉及色情、狠裹、提倡性解放和性亂交,刻畫或大肆渲染暴力、裸體、性和恐怖,刻畫或宣揚變態性行為等方面的信息。根據我國政府頒布的《網絡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十五條明確規定: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制作、復制、發布、傳播具有下列內容的信息:(一)反對憲法所擬定的基本原則的;(二)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三)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五)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的;(六)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七)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八)欺侮或者誹謗別人,侵害別人合法權益的;(九)具有法律、行政法規嚴禁的其他內容的。目前,根據網絡不良信息的內容和性質的不同,本報告將重要討論以下網絡不良信息的治理:(l)暴力信息。暴力信息是指以一種非理性的方式宣揚斗毆、喋血、綁架、兇殺、強暴和戰爭恐怖等內容,讓人喪失同情心,日益變得好勇好斗,為達成個人目的而不擇手段的網絡不良信息。(2)色情信息。色情信息是指在網絡上以性或人體裸露為重要訴求的信息,不具有任何教育、醫學或藝術價值,其表達方式可以是通過文字、聲音、影像、圖片、漫畫等。網絡信息的傳播在時間上的瞬時性與空間上的無邊界性,使得色情信息可以肆無忌憚地傳播。(3)虛假信息。虛假信息是指內容不真實的網絡信息。從技術的角度看,網絡具有發布信息簡樸、傳播速度迅速、發布者身份隱匿等特點,因此,虛假信息在網絡傳播中滋生繁衍十分猖撅,各種虛假信息在網絡上屢見不鮮。(4)垃圾信息。垃圾信息是指網絡上未經接受者批準,強行塞入電子郵箱或者反復張貼與內容無關的商業廣告信息、政治宣傳材料與征集慈善捐款請求等。其中,垃圾郵件是最重要的網絡垃圾信息。垃圾郵件一般具有以下五個特性:(一)收件人事先沒有提出規定或者批準接受的廣告、電子刊物、各種形式的宣傳品等宣傳性的電子郵件;(二)收件人無法拒收的電子郵件;(三)隱藏發件人身份、地址、標題等信息的電子郵件;(四)具有虛假的信息源、發件人、路由等信息的電子郵件;(五)具有病毒、惡意代碼、色情、反動等不良信息或有害信息的郵件。2.2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研究綜述2.2.1國外研究現狀(l)對網絡治理理論的研究實用主義學派:美國法官FraxlkEasterbrook認為網絡的法律合用就像現實社會中法律合用于每一個人的行為同樣,簡樸地將現行的法律延伸至網絡領域就可以克服網絡世界存在的問題。JackGoldsmith認為政府可以以法律的形式規范網絡,盡管各政府對此采用的方式不同。實用主義學派的觀點是沒有必要建立新的網絡治理模式,來取代以政府為主體和以現存法律為基礎的治理模式。跨國合作學派:HenryH.Pett專家認為網絡有助于國際間的合作,在未來的幾十年里,國際法和國際組織將管理和規范網絡。跨國合作學派在某種意義上與實用主義學派相似,認為促進國際網絡法律合用一體化的關鍵在于各國政府的共同努力,政府與現行法律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自由主義學派:該學派認為傳統的治理方式已經不可以解決網絡存在的問題,網絡的問題應當有自己的規則、程序和機構來解決。自由主義學派學說夸大了網絡的新奇性,徹底否認了傳統意義上法律對于網絡的規制作用。系統規則學派:斯坦福大學專家LawrenceLessing認為人類的行為由法律、社會準則和市場合規范,因此在網絡世界中,計算機系統規則是規范網上行為最有效的形式。系統規則學派強調網絡計算機系統規則作用的同時,并沒有忽視現行法律的作用。(2)對網絡治理現狀的研究各國由于具體國情與網絡的發展狀況不盡相同,對網絡的治理方式也各不相同。大多數發達國家都強調治理中心的多元化,而不強一調政府的單一治理地位。KlausGrewhch認為美國對于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的態度仍然是以用戶和行業自律為基礎,美國政府認為:網絡信息的自由流動對于保障電子商務的順利開展是必要的,只要與適當形式的產業自律相結合,公眾是有能力在分級與過濾系統的幫助下控制內容的。MariD’udekem-Gevers和YvesPoullet認為對網絡的監管重要有三種方式:自律、政府監管和一協同監管;英國政府對于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的重點在于對網上色情的治理特別是兒童色情的治理上,而治理的主體則涉及網絡信息提供者和用戶。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的專家Ch.Engle認為在控制網絡內容和克服網絡弊端方面,傳統的法制手段、市場手段和技術手段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盡管如此,只要放棄不切實際的控制目的,仍然可以找到許多對網絡內容的提供者和使用者進行管理的可行方法。(3)對網絡分級過濾技術的研究許多國外學者都提倡使用網絡分級過濾技術,網絡過濾重要通過開發過濾軟件來實現。網絡分級通常采用PICS(PlatformforIntemetContentSeleetion)技術標準協議,根據一定的標準可以對網絡內容進行標一記,而瀏覽器接受到信息以后根據標一記中的分級信息進行辨認和過濾,因此,PICS必須與內容分級系統相結合才可以發揮作用。耶魯大學法學院專家JackBalkin認為面對海量信息時,過濾必不可少,但是對過濾的認可是建立在與傳統管制言論方式對比的基礎之上;運用網絡分級過濾技術,政府將無法直接立法限制言論,只可以通過間接手段規制過濾技術,從而管理網絡內容。2.2.2國內研究現狀(l)從網絡立法角度討論網絡治理方式鄭成思(2023)著重從信息安全的角度,討論了國家發展信息安全立法的問題。同時,從民事、刑事和行政各方面對我國加強信息安全立法提出了相關建議。作者認為應當將信息網絡立法問題做通盤研究,盡早列入國家立法規劃,認真研究國際動向,積極參與保障網絡安全的國際合作。李娜(2023)認為網絡信息安全已經成為網絡發展的重要問題,各國對網絡進行必要的治理已經達成共識,技術的發展也為網絡治理提供了基礎。作者通過對美國、歐洲各國以及新加坡、韓國的網絡信息安全立法與治理方式的介紹,提出針對性的法律法規是網絡信息安全治理的重要手段。王靜(2023)討論了網絡侵權和網絡犯罪行為,認為網絡立法勢在必行。同時,作者認為由于各個國家,民族不同的道德、觀念意識及法律準則,各國制定的相關的網絡立法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世界各國在法律文化方面的不斷交流,各國對于網絡行為的負面影響一定會形成一種共識,因此,在一個具體的全新的立法框架基礎上,可以針對網絡行為制定一部專門的網絡法律。劉乙、李長喜(2023)從研究網絡形成后對各類社會關系導致的影響入手,分析了網絡環境中法律關系的種類和法律規制方式,總結了我國網絡法律的特點與局限性,并對比重要國家網絡立法的特點,認為我國應加快網絡民事、刑事立法的步伐,運用綜合的法律手段調整網絡引起的各種社會關系。(2)網絡傳播規范的理論或實際問題探討刁生富(2023)分析了網絡社會空間存在的社會問題,提出了為維護網絡空間的有序性,保障網上群體的個人的利益,必須進行有效的社會控制;構建以道德控制為主體的控制體系,采用技術、法律和道德手段,對網絡空間的社會問題進行綜合適度控制;在信息技術的發展中注入人文關懷,防止網絡空間的符號異化:加強網絡社會科學新學科研究,逐漸形成新的網絡社會規范。李忠(2023)就網絡的言論自由與限制進行了討論。作者認為作為言論自由的一種新形勢,網絡對傳統的言論自由保護原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各國普遍建立了專門的網絡管理和協調機構,并制定了相關的法律和政策,以規范和保障網絡的言論自由。在網絡時代,對言論自由的保護應當適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加強對網絡技術以及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并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周道華(2023)認為網絡輿論在給社會和諧發展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給輿論導向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但對于網絡輿論,不應當盲目地加以否認,而是需要加以合理的規范和引導。要建立、完善網絡輿論引導機制,在政府主導社會意識走向的同時,充足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和表達權的規定。(3)對國內外網絡治理政策的比較分析范杰臣(2023)對世界各國進行網絡內容管理方式進行了區別:強制性的立法介入和勸導性的自律規范。新加坡、德國、澳大利亞和中國是以獨立的法律來管制網絡內容的刊載,是以政府公權力直接介入網絡內容管理的國家;美國、英國、加拿大、香港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采用分級制度和業者自律規范。作者提出“網絡內容分級制度和”“業者自律規范”符合網絡發展的趨勢,建議采用網絡內容分級制度。嚴三九(2023)對網絡內容的管理對象進行了總結和分析,敘述了世界各國認同率較高的非法或不妥的網絡內容,介紹了美國、英國和新加坡等國家對于網絡內容管理的情況,并對我國網絡內容管理法規涉及的方面進行了概括,提出了網絡內容管理應當注意的問題,并強調了加強立法監管和鼓勵行業自律的重要性。王靜靜(2023)通過對政府指導行業自律的美國網絡管理模式和政府主導的中國網絡治理模式的比照,從立法管理、技術監管、自律引導、市場調節、國際合作五個方面進行分析,得出中美兩國政府網絡治理的異同之處,并借鑒美國政府對于網絡的治理經驗,為我國政府未來的網絡治理提出了許多具有建設性的意見。(4)對網絡內容分級管理技術的研究銀鷹、范磊和李建華(2023)分析了對網絡內容進行分級管理的機制以及現有的PKI體系結構,在這兩者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基于PKI的內容安全分級管理體系。林江(2023)通過對國際上內容控制技術發展現狀、功能、外部性的分析,探討作為自我管理基礎的內容控制技術合用于政府網絡監管政策的也許性。包佳、潘浩東和李建華(2023)論述了運用標簽管理網絡媒體信息安全系統內容安全分級管理系統的原理與組成,對其中的執行監管職能的模塊進行了具體的描述,并給出其基于多協議代理的實現架構。閏飛利、李生紅和荊濤(2023)針對網絡上內容泛濫,缺少有效管理等問題,探討了一種基于標簽的內容安全分級管理系統,并分析了標簽設計中的若干關鍵技術。2.3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相關理論2.3.1公共治理理論作為一個具有豐富而深刻內涵的嶄新理論,公共治理理論出現以后,就迅速在國際學術界和各種國際組織及政治領域流傳開來并被廣泛使用。1989年世界銀行在其報告中初次使用了“治理危機”,1992年世界銀行年度報告的標題為“治理與發展”;1996年經濟合作與開發署年度報告題目是“人類可連續發展的治理、管理的發展和治理的分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7年也發表了一份名為“治理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獻;《國際社會科學雜志》1998年出版了名為“治理”的專號;為加強全球治理,聯合國有關機構還成立了”全球治理委員會,并創辦了一份名為“全球治理”的雜志;2023年聯合國千年大會秘書長所作的報告中更是全面闡述了全球治理問題。治理是各種公共的或私人的個人和機構管理其共同事務的諸多方式的總和,它是使互相沖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調和并且采用聯合行動的連續過程。這既涉及有權迫使人們服從的正式制度和規則,也涉及各種人們批準或者認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公共治理理論作為一種新興的理論之所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關鍵在于它是國家與公民社會突破零和博弈,實現雙贏的一條新道路,即它在公共利益的實現方式上,由一元、強制和壟斷走向了多元、民主和合作。西方信息化發達國家在網絡不良信息治理中,較多應用公共治理理論。公共治理理論認為治理是一種由共同目的支持的管理活動,是政府與民眾、公共機構與私人機構之間的合作與互動,是各種公共機構或私人機構管理共同事務的諸多方式的總和。這些管理活動的主體未必是政府,也無須依靠國家的強制力來實現。這說明在現代社會,國家正在把本來由它獨立承擔的責任轉移給各種私人機構和民間自愿團隊,后者正在越來越多地承擔原先由國家承擔的責任。治理的基礎不是控制,而是協調與合作,是政治國家與公民社會的合作、政府與非政府的合作、公共機構與私人機構的合作、強制與自愿的合作。以網絡為基礎的虛擬社會日益復雜,解決網絡虛擬社會存在的問題已經超過了傳統官僚制模式的社會管理方式所能應對的能力范疇,需要發揮政府以外公民社會組織在治理中的作用,需要將政府與這些組織在目的一致基礎上的合作作為促進公共利益的重要方式。公共治理理論自身存在著一些局限性,一方面,它不能代替政府而享有政治強制力,也不也許代替市場而自發地對大多數資源進行有效配置,只能是對政府和市場手段的補充。在社會資源配置中不僅存在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也同樣存在著治理實效的也許;另一方面,治理理論特別是全球治理理論削弱了國家主權和主權政府在國內和國際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客觀上有也許為強國和跨國公司干涉別國內政,推行國際霸權政策提供理論上的支持。2.3.2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理論對于中國網絡不良信息治理而言,將公共治理理論移植過來,除去理論自身的局限性,還需要使之與中國具體國情相適應。一方面,政府被視為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的唯一中心,習慣于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在網絡不良信息治理政策的制定上缺少透明性和回應性,其他網絡不良信息治理主體很難產生有效的監督和制約;另一方面,網絡行業組織對政府的依賴性較強,從本質上看是一種政府主導下的準政府組織,這種組織無法真正實現與政府之間的平等參與和分權合作;最后,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國網民習慣于政府為其做主,積極參與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的意識較為薄弱。對于中國網絡,應當實行治理而不是管制,重要因素在于:(l)網絡作為信息時代的一個重要社會平臺,其活動主體多種多樣。雖然政府可以通過法律法規對網絡進行調整和規范,但網絡的虛擬性、開放性和互動性等特點,使得法律法規的執行更加需要依賴其他活動主體的支持與配合。(2)網絡非中心化、網絡化和多元化的特點,決定了保證其有序運作不能僅僅采用單歷來度的管理,而需要一個上下互動的管理過程,需要通過合作、協商和建立伙伴關系等方式,從而更好地對網絡進行管理。(3)網絡之所以可以如此迅猛發展,歸根結底在于網民的自發參與。網絡社會中存在的許多行為規范與準則,更多地來自于網民的認同和共識。面對一個高速發展的網絡,政府管制的滯后性很也許形成對網絡發展的嚴重遏制。(4)網絡的跨地區性,需要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這種合作不僅是政府與政府之間,同樣需要跨國界的非政府組織間的協商與合作,共同保證網絡的健康有序發展。網絡不良信息治理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必須明確政府部門的主導地位,堅持黨和政府的統一領導,有效地將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的各參與方組織起來。政府在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應當堅持“軟法”與“硬法”兼施,“軟法”主導、“硬法”輔助的網絡不良信息治理模式。其中,“軟法”是指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也許產生實際效果的行為規則。“硬法”是指網絡相關的法律法規。采用“軟法”為主,“硬法”為輔的網絡不良信息治理模式,符合我國網絡立法不健全的國情。目前,《電信法》、《信息安全法》等基礎性法律尚未頒布,對于網絡不良信息的治理重要依靠部門規章制度和政策性文獻進行管理。完善網絡行業組織的自治組織結構,提高行業組織的自治與自律能力,建立政府與行業組織的互相信賴、互相協作的互動關系,是中國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理論的重要內容。在網絡不良信息治理過程中,必須培養相對獨立的行業組織,使行業組織可以具有權威性,使其成為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的重要參與方,同時也要用法律對其進行約束。在網絡不良信息治理中應當樹立只要是行業組織可以做的事情,政府部門不要插手,以便加快推動我國網絡行業組織的建設。我國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理論在借鑒公共治理理論的基礎上,應當注意充足吸取并運用現實社會治理中行之有效的經驗,將網絡不良信息治理與社會有效治理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互相銜接、緊密協作的大治理格局;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則,不僅要對網絡上的不良信息進行治理,更要提高網民道德素質,規范網絡環境,積極探索建立上下協同的網絡不良信息有效治理。第三章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的必要性3.1網絡不良信息泛濫的因素導致網絡不良信息泛濫的因素很多,并且逐漸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信息技術應用領域的擴大而變得更加復雜和多樣。從網絡的發展趨勢來看,這些因素不僅涉及網絡用戶為顯示個人能力,尋找刺激而肆意傳播網絡不良信息,并且還涉及網站經營者追求經濟利益,網絡治理法律的不完善,網絡治理技術不成熟等因素。導致網絡不良信息泛濫的因素,可以分為以下五方面:3.1.1經濟利益驅動由于運用網絡技術進行信息傳播活動所需要的成本相對較低,并且在網絡上進行活動的效率相對較高,因此有些網絡信息發布者為了個人私利,忽視其行為也許給社會帶來的不良影響,運用網絡傳播不良信息,從而獲得非法的經濟利益。網絡不良信息發布者從不良信息的傳播中獲得大量經濟利益,是網絡不良信息泛濫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例如:暴力信息重要通過網絡游戲進行傳播,給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影響。網絡游戲制造商為了提高游戲的可玩性從而吸引更多的玩家,往往設計許多充滿暴力的場景和畫面。色情信息的傳播現在則形成了一條分工明確的”產業鏈0。由于色情信息的市場需求巨大,網絡服務提供商為了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縱容網絡色情信息的泛濫,甚至與色情信息的制作商勾結,挺而走險,不惜以身試法。3.1.2治理法律不完善由于網絡技術的超前性,網絡不良信息的泛濫與我國網絡治理法律不完善以及相應的社會管理監督機制相對滯后存在一定的內在關系。現行的網絡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制度難以適應網絡快速發展的需要,我國網絡立法方面還存在一許多的空白,例如治理”網絡黑社會0現象尚無明確的法律依據。目前,我國關于網絡法律制度設計方面,較多采用行政法規的方式,缺少相關的民事和刑事法律規定。網絡管理的難度在于行為主體身份的虛擬性、行為效果的廣域性和網絡服務提供行為的輔助性,會導致一些行為主體、行為認定條件、責任方式發生變化。因此,僅僅用專門立法確立網絡管理的行政法律規則與責任,難以賦予廣大網民以有效的民事法律途徑對自己的權益進行救濟,也難以用明確的刑事法律對危害行為進行制裁。充足發揮各種類型法律的作用,形成一個民事、刑事和行政法規綜合交錯的綜合體系,全面且有效地保護網絡環境中的各種權益。因此,加強我國網絡相關的法律建設任重而道遠。3.1.3治理技術不成熟在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的過程中,技術控制手段往往是制約因素之一。網絡不良信息治理技術方面的不成熟,制約了我國網絡不良信息的有效治理。目前我國對于網絡不良信息的技術治理,重要體現在網絡信息傳播的內容層面,涉及對于不良信息的控制以及輿情監控,采用較為單一的分級管理過濾技術。當網絡不良信息的發布者將主機移到國外或者使用代理服務器的時候,打擊的難度就會大大增長。同時,在打擊網絡不良信息的時候,我們還必須兼顧網絡社會的健康發展,因此,合適而有效的治理技術手段顯得尤為重要。以技術手段對網絡不良信息進行治理,一方面要加強對信息技術產品的監控和管理,此外一方面要加強網絡安全體系建設。密切跟蹤網絡技術的前沿動向,加強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相關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優勢。對網絡上的信息進行甄別,將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穩定、妨礙民族團結以及違反道德規范的不良信息給予屏蔽和過濾,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3.1.4社會監管難實行在網絡不良信息的治理過程中,需要深刻結識這些不良信息存在的特殊性。與病毒防范不同的地方在于網絡不良信息,特別是暴力、色情信息的獲取者往往是在網絡上對這類信息進行積極的搜尋,積極獲取。因此,僅僅依靠執法部門的監管和技術部門的封鎖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動用全社會的力量對其進行監管。然而,沒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術手段來配合社會監管的實行,僅僅依靠政府等有關部門的力量很難做好治理工作。重視發揮社會監管的力量,是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的明顯趨勢。政府可以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提高網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網絡監督意識,同時設立熱線電話,開辦監督網站,引導網民自覺參與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發揮社會監督的力量,以申請與投訴的方式開展查處和糾正的方式具有更強的針對性,效果將會更加明顯。3.1.5國際合作不協調針對網絡不良信息的治理,各國政府都出臺了相關的法律和監管措施,對本國的不良信息進行相應的治理。然而,由于各國國情不同,社會風俗及習慣有所差異,從而對不良信息限度和范圍的界定有所區別。各國不同的信息由于接受對象的不同,而對信息的理解就有所不同。例如一些國家對網絡色情信息的理解就不同。在美國,色情信息是分級的,在一定情況下可以向成年人開放。網絡具有開放性的特性,因此很難形成地區性的壁壘。例如垃圾郵件也許來自其他國家,假如簡樸地通過過濾動態IP的方式進行封堵,則也許帶來所謂的“國際網絡分裂”問題,影響電子郵件在不同國家之間的正常發送。進一步加強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拓展國際合作渠道,建立溝通和互信機制,制訂統一標準,共同研究多邊和全球合作治理的新方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網絡不良信息標準化治理。3.2網絡不良信息的傳播渠道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不良信息傳播的載體越來越多。研究網絡不良信息的傳播渠道,刁一能有針對性地采用相應的措施和手段,從源頭控制這類信息的傳播,減少其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和危害。網絡不良信息的傳播渠道重要有以下六種:3.2.1網絡游戲根據艾瑞征詢的記錄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網絡游戲的市場規模為270.6億,同比增長30.2%(如圖3一1所示)。雖然網絡游戲的增長趨勢有所放緩,但網絡游戲行業仍然是中國網絡經濟不可或缺的支柱產業。從網絡游戲用戶角度,當前我國網絡游戲用戶數量達成相對飽和,網絡游戲用戶的人群年齡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從市場監管的角度,《網絡游戲管理暫行辦法》的出臺,使得我國網絡游戲市場正在走向規范化。根據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的權威調查顯示,中國市場銷售的網絡游戲95%是以刺激、暴力和打斗為重要內容,特別是在作戰和格斗類游戲中,兩方或者多方進行對決,以消滅對方為目的,各種血腥、暴力的打斗場景層出不窮。這些正好迎合普通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的好奇、好勝以及對英雄的崇敬心理,使他們可以通過網絡游戲獲得強烈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并且隨意宣泄和釋放心中的怨氣和情緒。我國現有4000萬網絡游戲玩家,其中25歲以下的青少年占八成。數據來源:艾瑞征詢,《2023一2023年中國網絡游戲行業發展報告》,這些暴力情節很容易影響到沉迷于暴力游戲的網民,特別是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的社會行為傾向,從而導致一系列社會問題,給社會帶來嚴重的后果。3.2.2色情網站提供具體描繪性行為或者露骨宣傳色情的文章、影像、錄音、圖片及其他淫穢物的網站稱之為色情網站。假如整體上不是淫穢的,但其中一部分有淫穢的內容,對普通人特別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有毒害,缺少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的網站也屬于色情網站。在網絡上制作、傳播色情資料成為色情業的新領域。根據《網絡色情內容記錄報告》顯示,網絡上12%的網站是色情網站,網絡上有24,644,172個色情站點,雖然有不少被舉報取締,但仍以天天兩萬的速度在增長。根據相關數據記錄,全球瀏覽人數最多的二百五十個色情網站,日均瀏覽量達數千萬次之多。網絡上的色情信息,以低檔簡樸的方式反復鏈接,對網絡用戶產生了極大的誘惑,導致惡劣的社會影響。根據中國網絡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0次網絡絡發展狀況記錄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已經達成5.38億。其中,10歲到29歲的青少年網民最多,占我國網民人數的55.6%,是我國網絡用戶的主體。網絡色情信息強調人類性行為中的生物性,忽視人類性行為中的社會性,傳播扭曲的性信息,摧毀青少年的道德倫理結構,嚴重危害青少年的心靈,侵蝕青少年的思想,必然會影響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3.2.3垃圾郵件電子郵件是網絡的一項重要服務功能。電子郵件的產生,大大方便了人們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共享,帶來了個人通信的革命。然后,大量垃圾郵件的傳播,也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問題。一般說來,凡是未通過用戶許可就強行發送到用戶郵箱中的任何電子郵件都屬于垃圾郵件。垃圾郵件一般具有批量發送的特性,其內容涉及賺錢信息、成人廣告、商業或個人網站廣告、電子雜志等。根據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與中國互聯網協會反垃圾信息中心聯合開展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反垃圾郵件狀況調查顯示,“欺詐類”、“病毒類”和“妨害公共安全類”垃圾郵件是用戶郵箱中收到垃圾郵件的重要內容。其中74.7%的被調查者收到過“欺詐類”垃圾郵件,環比上漲5.7個百分點,高居首位。另一方面,52.6%的被調查者收到過“病毒類”垃圾短信,環比上漲了5.4個百分點。收到“妨害公共安全類”垃圾郵件的用戶比例上升5.6個百分點,占比達成36.2%,超過“網站推廣類”垃圾郵件躍居第三位。.無論從垃圾郵件的數量還是垃圾郵件的占比看,隨著電子郵件使用頻率的增長和深化,垃圾郵件絕對數量也隨之而來。數量巨大的垃圾郵件違反用戶意愿,浪費用戶的時間以及存儲空間,嚴重干擾了用戶的正常通信。同時,一些垃圾郵件中具有反動、色情、暴力、詐騙等不良信息,嚴重影響了社會的正常秩序,妨害了網絡的健康發展。3.2.4網絡論壇與聊天室在網絡論壇和聊天室中,言論發布者無需提供真實的姓名、年齡、性別、身份、種族等個人信息,即可在網絡虛擬空間自由地發表個人言論,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傳播各種各樣的信息。網絡輿情是網民個人心理的反映,是網民對于社會熱點問題、社會矛盾沖突以及社會重大事件所反映出的各種意見、情緒、態度的總和。隨著Web2.0的普及與發展,網絡論壇等網絡輿情的作用和影響越來越大。然而,正是由于網絡論壇與聊天室等信息交流平臺的匿名性,使得網絡論壇和聊天室成為暴力、色情、虛假不良信息滋生蔓延的場合。3.2.5網絡博客與微博客網絡博客是一種由個人管理、不定期張貼新文章的網站,是繼電子郵件、網絡論壇等工具之后的又一網絡交流平臺。網絡博客操作簡樸,一般具有基本網絡知識的人可以方便快捷地注冊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博客,然后根據自己的愛好愛好以及價值取向發布內容,隨心所欲地編輯并更新所傳播的信息。同時,博客的讀者也可以方便地留下自己的意見,與博主進行互動。微博客是一種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是一種可以及時發布消息的類似博客的系統。其最大的特點是集成化和開放化,可以通過手機、即時通訊軟件和外部APJ接口等途徑向微博客發布消息或更新自己的個人信息,實現即時分享。微博客是一種互動性及傳播性極快的工具,傳播速度甚至比媒體還快。根據《2023中國微博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中國微博用戶數量達成1.95億。雖然網絡上存在不少的實名博客,但絕大多數的博客還是匿名的。由于信息傳播和接受的匿名性以及自由的信息發布方式,網絡博客必然會被不法分子所運用,成為散播反動言論、網絡色情,惡意誹謗、無端謾罵、宣揚暴力的場合,給社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3.2.6即時通訊軟件繼運用電子郵件和網站等方式進行網絡不良信息傳播之后,以即時通訊軟件進行不良信息傳播現象層出不窮。網民在上網聊天的時候,經常會碰到各類彈出鏈接,將用戶導向陷阱地址;或者接受到陌生人發送的騷擾信息和不良信息,給用戶帶來極大的困擾;有些不法分子甚至冒充即時通訊服務提供商,騙取用戶的個人信息,侵犯用戶的個人隱私。同時,不法分子還運用即時通訊軟件,提供低俗文字、圖片、聲音和視頻等內容,進行“裸聊”或網上色情表演。這些網絡不良信息己經嚴重擾亂了網絡的正常秩序,損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導致了不良的社會影響,成為了網絡絡社會的毒瘤。3.3網絡不良信息的危害與影響網絡的高速發展推動了人類社會向信息社會的迅速轉變,不僅帶來了一場傳媒的變革,并且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推動了社會的發展。網絡信息傳播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重要是由其不同于傳統媒體的優勢和特點決定的。網絡傳播信息的速度和規模、影響的地區范圍以及表現形式等都遠遠超過以往的大眾媒體,極大地開闊了人們的視野、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網絡信息傳播具有以下特點:(l)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網絡以其超鏈接的方式將存儲信息的容量無限放大,而傳統媒體受到版面、頻道、時間等因素的制約,無法任意擴大和豐富其所發布的信息內容。從信息傳播的效率看,傳統媒體所要發布的信息都必須通過采集、篩選、加工等多個環節刁-可以傳遞給受眾,而網絡傳播則將該過程大大縮短,可以實現信息的即時更新。(2)傳播方式多樣。網絡傳播不僅集傳統媒體傳播方式之大成,并且在傳播過程中可以將文字、聲音、圖像融為一體,實現以前各種傳統媒體傳播方式的整合,從而更加生動形象地傳播信息,滿足受眾多方面的需求。(3)傳播過程多向互動。傳統媒體是以傳播者為中心的單向、線性傳播,傳播主題和受眾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而在網絡信息傳播過程中,傳播者與受眾可以任意互換角色,受眾既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成為信息的傳播者。(4)交流具有開放性。在網絡絡虛擬世界,不同的人可以在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就文化傳統、思想觀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進行交流。網絡傳播是完全開放的,全球共享和廣泛參與是其鮮明特性。(5)傳播主體廣泛性。傳統信息發布主體是具體的電臺、電視臺、報社或者雜志社,而在網絡上,每個網民都可以是網絡信息的發布者。同時,網絡還具有傳統媒體所沒有的虛擬性,信息傳播主體可以匿名,網民可以自由發言。網絡傳播給人類社會信息傳播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危害以及不良的影響。一方面,網絡信息傳播過程中,存在大量暴力、色情、虛假信息,給社會帶來嚴重的危害以及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大量網絡垃圾信息的泛濫,導致了網絡信息冗余,嚴重干擾了網絡信息的正常傳播和有效運用。3.3.1危害網民身心健康健康不僅僅是指身體健康,還涉及心理健康、交往健康和道德健康。假如一個人身體沒有什么疾病,但是心理不健康,心理素質不好或者對社會的適應能力不強,仍然不能稱之為健康。網民假如長期坐于電腦前,會導致腰肌勞損、視力下降、精神疲倦,加上電磁射線的輻射,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網絡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傳遞圖文并茂的多媒體信息,具有傳播速度快,使用方便快捷并難以監控的特點,因此容易被一些別有專心的人所運用。青少年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對未知事物充滿愛好;但由于身心發育尚未成熟,缺少基本的分析、判斷和辨別能力,自制力不強,易受網絡不良信息的誘惑和影響。3.3.2擾亂市場經濟秩序在網絡上的經濟信息往往涉及到某些個人或群體的經濟利益,為了引起關注,達成牟取利潤的目的,一些別有專心者會運用網絡肆意傳播虛假的經濟信息,誤導普通公眾,擾亂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例如不法股民在網絡上發布對公司股票前景不利的信息,引起股民恐慌拋售股票,自己趁機收購坐收漁利。同時,網絡上許多未經核算的虛假信息也容易給相關當事人導致巨大的經濟損失。例如2023年7月發生的霸王洗發露“致癌門”和8月發生的圣元奶粉“激素門”事件,由于沒有核算消息的準確性,給生產廠商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負面影響,并引起了公眾的恐慌情緒和社會信任危機。3.3.3導致道德觀念缺失由于網絡上未形成系統的法律和道德規范,網民的網上行為并未受到相關法律和道德的有效約束,加上網絡的匿名性和虛擬性,導致網民并不注意自己的網上行為,而僅僅將其當作是網絡行為而非社會行為,導致其法律意識和道德觀念淡薄。在網絡虛擬世界,人人可以自由發表一言論,信口開河而不必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和道德譴責。這種默許會在無形中助長人們撒謊的風氣,久而久之就會覺得撒謊無可厚非。這種觀念一旦形成,引發的實際結果則是在現實生活中也對周邊的人撒謊。長此以往,將導致民族道德觀念的缺失,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3.3.4引發犯罪傾向和行為網絡上的不良信息,如暴力信息、色情信息是誘發犯罪的重要因素。網絡游戲設計者為了吸引更多的網絡游戲愛好者,竭力將一些暴力游戲的場面設計得更加血腥,環境更加逼真,力圖綜合運用聲光電等技術手段,最大限度地產生視聽覺上的沖擊效果,滿足游戲者感官上的刺激。游戲者往往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以至于完全深陷暴力游戲的虛擬角色。長期這種近似真實的體驗使其習慣廝殺與血腥的場面,從而無法分清網絡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導致其情緒高度緊張,情感變化更加劇烈,富于襲擊性,暴力傾向更強,成為犯罪的重要誘發因素。對于色情信息的傳播,同樣也許誘使人走上犯罪的道路。3.4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的必要性3.4.1市場失靈在市場自組織體系中,價格和競爭兩個自組織因素是核心。在市場經濟的運營中,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重要通過價格機制和競爭機制的作用實現。在抱負狀態下,市場可以通過自身的力量自動調節供應和需求,從而使市場實現供求均衡,并達成一種和諧、有序、均衡的最佳狀態。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妨礙公平競爭和干擾價格機制正常發揮作用的多種因素,從而使市場偏離有效狀態,即市場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市場不是萬能的,經常會出現種種市場失靈的情況。市場失靈重要涉及以下情形:一是市場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具有缺陷,不可以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物品自身的性質決定了公共物品無法自動形成供應市場。二是市場的完全競爭狀態,是過度抱負化的理論假設。事實上市場是以在一定限度上損害了效率的非競爭市場為主。三是市場經濟中存在的外部負效應現象違反了市場原則和社會原則。外部負效應的實質是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成本外部化。四是市場不可以完全體現公平和正義。五是現實中也許產生社會難以承受的總量不平衡現象。市場的價格參數雖然可以在一定限度上調節供求關系,緩解供求非均衡限度,但由于信息不對稱,各單個市場非均衡集合起來,會使國民經濟總量狀態上產生不均衡。六是出現市場壟斷。由于生產的邊際成本決定市場價格,生產成本水平使市場主體在競爭中處在不同地位,使某些處在優勢地位的公司占壟斷地位,同時為了獲得規模效益,一些市場主體通過聯合與兼并形成對市場的壟斷,從而導致市場競爭機制的扭曲,使資源無法得到優化配置。對于網絡不良信息治理而言,其市場失靈的表現重要涉及產生外部負效應以及信息不對稱的現象。作為準公共產品,網絡的外部負效應重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網絡自身帶來的外部負效應,即網絡阻塞。對于網絡而言,使用的人數越多,網絡的價值就越高,這正是網絡外部正效應的體現。但是山于網絡自身的限制,當網絡的介入人數達成一定數量時,網絡將會無法承載,相應的就會帶來數據的阻塞,影響數據的傳輸速度。網絡的此外一個外部負效應是網絡信息帶來的。眾所周知,網絡在促進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一系列的網絡社會問題,涉及網絡安全問題,如網絡黑客、網絡病毒和網絡犯罪等;信息污染問題,如虛假信息,色情暴力信息等;信息侵權問題,重要指對隱私權、著作權和知識產權的侵犯。二是信息不對稱現象,即市場交易的各方所擁有的信息不對等,買賣雙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務的價格、質量等信息不相同,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較多的相關信息,處在信息優勢地位,而另一方則處在信息劣勢地位。在各種交易市場上,都不同限度地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正常情況下,盡管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現象,但根據通常所擁有的市場信息業足以保證產品和服務的生產與銷售有效進行;在另一些情況下,信息不對稱卻將導致市場失靈。在這種情況下,也許需要政府進入市場。對于網絡而言,信息不對稱重要存在于信息發布者、信息傳播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間。由于網絡的匿名性,網絡用戶在網絡上獲得信息時無從得知信息的來源,對某些信息的真實性主線無法辨別,存在著一定限度上的信息不對稱現象。3.4.2政府失靈政府失靈一般是指政府克服市場失靈所導致的效率損失己超過市場失靈所導致的效率損失,也就是說,政府對經濟干預不妥,未能有效地克服市場失靈,甚至阻礙和限制了市場功能的正常發揮,引起了經濟關系的扭曲,加劇了市場缺陷和市場混亂,難以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或者政府干預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產生種種未曾料及的不良后果。總體說來,政府失靈的表現可以概括為以下三種:第一,政府干預經濟活動沒有達成預期目的,如政府決策偏差、決策失效等;第二,政府對于經濟的干預達成了預期目的,但是效率低下或者干預的成本高昂,如政府內部性、官僚主義等。第三,政府干預經濟活動達成了預期目的,效率也相對較高,但卻帶來了相關的副作用,如尋租行為等。根據斯蒂格勒的理論,不完善信息和不完全市場導致政府活動的諸多缺陷和無效行為;政府一廂情愿地推行某些再分派政策,也許會產生資源的誤置和新的不公平;現今政府帶給未來政府的有效協議的局限性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費用,而廢止協議自身也也許要付出巨大的交易費用;公共部門里產權讓渡缺陷容易導致權力轉化為財富;公共部門里競爭的缺少會削弱人們的積極性,導致低效率。公共選擇理淪的基本行為假設是人是一個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它指出人類社會由兩個市場組成,一個是經濟市場,一個是政治市場;前一類行為是經濟決策,后一類行為是政治決策,個人在社會活動中重要做出這兩種決策。無論在經濟市場上還是政治市場上活動的同一個人,它所做出的決策都是利己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官僚的“經濟人”屬性不會因其成為政府官僚而改變,其目的不是公共利益也不是機構效率,而是個人利益。在政治生活中,政府官員同樣扮演著“經濟人”的角色,根據自身的成本一收益比較來選擇個人行為。因此,政府人員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必然導致各種不負責任的行為發生,導致政府行為目的與公共利益之間存在著差異。對于網絡不良信息治理而言,由于網絡信息的海量性,政府不也許完全掌握與網絡相關的所有信息,在做出各種相關決策時就很也許出現失誤。同時,網絡具有網絡化結構,與政府部門垂直化的管理結構必然存在矛盾。網絡具有全球化的特性,而國家則具有地區性,各國政府在對于網絡不良信息進行治理的過程中,很也許會發生矛盾。此外,政府部門也會由于內部沖突而出現權責不清或者由于“經濟人”出現尋租的現象。3.4.3志愿失靈志愿失靈重要是指非政府組織的組織行為偏離志愿性公益機制,而出現資源配置的低效或價值取向的非公共性現象,從而在滿足社會多元化需求,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上,產生功能性和效率上的缺陷。由于“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的存在,非政府組織應運而生參與到社會提供公共物品的過程中。非政府組織的重要作用就是查漏補缺,為需求較高的人群提供額外的公共物品,為需求特殊的人群提供特別的公共物品,為此滿足他們未滿足的偏好和需求。非政府組織除了可以像政府同樣,提供市場無法有效率提供的公共物品以外,還具有許多政府不具有的優勢,比如可以動員并獲得政府無法動員的本土資源和海外資源,在捐贈者的監督下更加高效地使用資源。通過與政府機構競爭財政資源,非政府組織還可以有效地提高政府資源的使用效率,對多樣化的社會需求做出及時的反映。非政府組織在為社會提供服務的同時,也培養了人們的現代公益意識,喚起人們潛在的志愿精神。因此,非政府組織的出現,正好填補了市場與政府的失靈,為社會提供前兩者不能提供的公共物品,滿足人們多樣性的需求,是社會發展完善的必然產物。志愿性是非政府組織的重要特性,非政府組織的活動是以志愿為基礎的,組織成員重要是志愿者,組織活動所需的經費也是由社會各界的志愿者提供。但無論是提供服務的志愿者,還是捐款的志愿者都是“理性人”。非政府組織成員在公益性與個人利益理性的博弈中,在個人利益理性驅動下,而選擇了個人利益,就會背離非政府組織的基本價值,導致志愿失靈。根據薩拉蒙的志愿失靈理論,志愿失靈重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慈善局限性,即非政府組織所需要的開支與所能籌集到的資源之間存在著相稱大的缺口;二是非政府組織的局限性,即非政府組織服務的對象往往只是某些特定的社會群體,而此外一些最需要幫助的群體利益卻被忽視,并由此導致資源的浪費;三是非政府組織的家長作風,即實際控制經濟資源并掌握非政府組織經濟命脈的人對于如何使用資源擁有較大的發言權,導致內部決策過程的非民主化和非透明化;四是非政府組織的業余性,即非政府組織的工作往往由有愛心的業余人員擔任,這就不可避免地影響組織績效和服務產品的質量。網絡組織協會作為非賺錢性的組織,出現上述志愿失靈的現象在所難免。目前我國最大的網絡行業組織中國網絡協會,由國內從事網絡行業的網絡運營商、服務提供商、設備制造商、系統集成商以及科研、教育機構等多家網絡從業者共同發起成立。此外,其他相關的行業協會尚有中國計算機行業協會、中國軟件行業協會、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中國信息協會等,都是根據自身共同需求自愿組織起來的,發揮著業內的自我協調功能。第四章國內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現狀分析4.1網絡不良信息治理參與方分析4.1.1政府部門我國對于網絡的治理是按信息形態和內容的不同來劃分不同的責任主體,實行多部門管理。目前,中宣部、國新辦、工信部、新聞出版總署、廣電總局、文化部、教育部、工商總局、公安部、安所有、保密局等部門分別負責網絡站設立的審批、經營項目的審批以及內容管理。此外,中國網絡絡信息中心(CNNIC)負責管理維護中國網絡地址系統,權威發布中國網絡記錄信息;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負責接受公眾對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的舉報,推動和組織網絡信息服務行業的自律。雖然這些部門有基本的分管領域,例如國新辦負責網絡內容管理,工信部負責網絡運營與安全問題,新聞出版總署負責網絡出版,文化部負責網絡游戲管理,但部門過多,必然會出現職責交叉,權責不清的現象,從而影響網絡不良信息的治理效率。相關政府部門的作用重要是制定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相關法律,做好引導和教育工作,激發公眾積極參與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的積極性,提高網絡服務提供商的社會責任感,從而提高網絡不良信息的治理效果。4.1.2行業協會目前,我國最大的網絡行業組織是中國網絡協會,成立于2023年5月25日,由國內從事網絡行業的網絡運營商、服務提供商、設備制造商、系統集成商以及科研、教育機構等70多家網絡從業者共同發起成立,現有會員400多個,大部分為團隊成員,協會的業務主管單位是工信部。協會設有行業自律、反垃圾郵件和網絡與信息安全工作委員會。在行業自律方面,協會組織制定、頒布了《網絡行業自律公約》和《博客服務自律公約》,成立了垃圾郵件舉報受理中心,組織開展了“網絡公益日”和“綠色網絡文化產品推薦”等大量宣傳活動,在網絡不良信息治理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023年2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支持下,中國網絡協會網絡新聞信息服務工作委員會開始籌備建立舉報網站。同年6月,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正式成立,該中心負責受理網民對網上違法和不良信息的舉報,將被舉報內容告知被舉報網站,并及時檢查被舉報內容的解決情況,對不及時解決的,予以曝光;對一有的舉報內容直接曝光。對于拒不解決的,告知國家執法機關依法查處。網絡相關行業協會一般從屬于政府部門,在宣傳相關網絡法律法規,向政府部門反映會員和行業的愿望,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遏制網絡不良信息的傳播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4.1.3網絡公司網絡公司是推動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的中堅力量。開展網絡不良信息治理,從主線上是符合網絡公司的主線利益的。2023年12月17日,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公司與中國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聯合發起旨在“打擊網絡不良信息,共建和諧網絡環境”的“陽光行動”,計劃從加大技術管理投入、強化網友舉報機制、打擊重點案例、普及安全上網知識等方面入手,聯動國新辦、公安、藥監等權威部門,發動全體網民乃至全社會力量,加大打擊網絡違法、不良和虛假信息的力度,凈化網絡環境。百度本次“陽光行動”重要包含四大舉措:斥資1億加大技術和管理投入,擴充專業團隊;與中國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合作,在每個搜索結果頁開設不良信息網友快速舉報通道,一經舉報中心核算,百度將于48小時解決;與公安、食品藥監等政府部門聯動,打擊重點案例;設立1000萬陽光基金,面向普通網民推動安全上網教育。百度與各政府相關部門積極配合,通過“陽光行動”加大對網絡不良信息的打擊力度,對于營造讓網民安心的上網環境,推動中國網絡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彰顯了其作為行業領導者的責任感,為廣大網絡公司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楷模。4.1.4網民中國網絡絡信息中心(CNNIC)對網民的定義是:平均每周使用網絡至少1小時的公民。在第30次中國網絡絡發展狀況記錄報告中,中國網絡絡信息中心的定義是:過去半年內使用過網絡的6周歲及以上的中國公民。對于網民的概念而言,最早是由MichaelHauben提出,意指“非以地理區域為依據所形成的,具有社區意識、互相發生行為聯系的一群網絡使用者。他提出網民的概念有兩種層次:一種泛指任何網絡使用者,不管這個使用者使用網絡的意圖為什么;另一種比較接近原創者,用來稱特定的對廣大網絡社會具有強烈關懷意識,以集體努力的方式建構網絡社群的一群網絡使用者。根據中國網絡絡信息中心第30次記錄報告,截至2023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己經達成5.38億,網絡普及率攀升至39.9%。目前,我國網民群體仍以青少年為主,其中58%是10一29歲的青少年,學生群體在整體網民中的占比遠遠高于其他群體,接近1/3的網民為學生。加強網民的網絡道德教育,呼吁網民舉報各種網絡不良信息,引導網民積極積極抵制網絡不良信息,對于網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