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 講義 高三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3一輪復習_第1頁
第10課 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 講義 高三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3一輪復習_第2頁
第10課 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 講義 高三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3一輪復習_第3頁
第10課 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 講義 高三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3一輪復習_第4頁
第10課 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 講義 高三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3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第10課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學習目標】了解近代以來全球貿易網發展的階段特征,認識全球貿易網形成與發展的原因。(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利用圖文史料證實瓷器、茶、服飾、鐘表等商品的世界性流動,解釋其與文化交流國際化的關系。(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從唯物史觀的視角認識經濟與文化發展的辯證關系。(唯物史觀、家國情懷)【課前預習】1.以時間軸表述全球貿易網的形成發展歷程2.列舉商品流動推動文化傳播和交流的表現(茶、服飾、鐘表)3.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的關系【教學過程】▲核心問題1全球貿易網的形成發展歷程、影響其歷程的因素▲典型例題例1.(2021·福建部分地區高三畢業班質量檢測·13)15世紀,歐洲商人將在西班牙漂洗過的羊毛,送到佛羅倫薩加工成細布,隨后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出售,然后從東方買來貨物,在佛羅倫薩或歐洲其他地方銷售,整個過程用時三年或者更長時間。這一過程()A.推動了商業資本的擴張B.折射出歐洲對技術的渴求C.體現了貿易中心的轉移D.反映出西方對東方的依賴【答案】A【解析】據材料“歐洲商人將……細布,隨后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出售,然后從東方買來貨物,在佛羅倫薩或歐洲其他地方銷售”體現歐洲商人的資本流動范圍大,故選A項;材料突出歐洲商人在世界范圍進行貿易,并非對技術的渴求,排除B項;材料并未突出某一區域的地位,排除C項;材料只是突出歐洲商人的貿易范圍,并非對某一區域的貿易的倚重,排除D項。例2.(2015·天津文綜·4)茶葉于1650年前后引進英國時,是一種貴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價6至10英鎊,相當于一個男仆年工資2倍左右。然而一個世紀后,飲茶逐漸在英國城鄉各階層中普及,茶葉成為英國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費品。引起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國茶葉產量大增B.英國頒布《航海條例》C.世界貿易較大發展D.英國工業革命開始【答案】C【解析】中國茶葉產量的大增并不是引起英國茶葉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尋找主要原因應該從世界貿易和世界市場角度考慮,故A項錯誤;英國頒布《航海條例》主要涉及到英國和荷蘭之間的關系,故B項錯誤;由于世界貿易的較大發展,物品流通在世界范圍內更加方便,最終導致物價下跌,故C項正確;1750年英國工業革命尚未開始,故D項錯誤。例3.馬克思認為,工業革命后形成的世界市場使“一種與機器生產中心相適應的新的國際分工產生了。它使地球一部分轉變為主要從事農業的生產地區,以服務于另一部分主要從事工業的生產地區”。馬克思意在說明工業革命()A.促進了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形成B.推動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逐步成熟C.形成了東方原料、西方產品的基本格局D.促進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進一步擴大【答案】C例4.(2022·北京市順義區一模·14)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國際貿易總額不斷增加,國際分工日益明確,世界各國聯系更加密切,依賴程度不斷加深。這表明()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B.國際貿易發展趨于平衡C.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確立D.世界各國已經連為一體【答案】A【解析】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列強加緊爭奪原料市場、商品市場和投資場所,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亞、非、拉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在經濟上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一部分,世界市場最終確立,與材料“國際貿易總額不斷增加……依賴程度不斷加深”相符,故選A項;“平衡”說法錯誤,排除B項;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指被資本主義列強壓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國,20世紀初,帝國主義列強已控制了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排除C項;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國連為一體,這也意味著,國與國之間的依賴性在逐步加深,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核心問題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說明文化交流的雙面影響人類學家博厄斯認為:“人類的歷史證明,一個社會群體,其文化的進步往往取決于它是否有機會吸取鄰近社會群體的經驗。一個社會群體所獲得的種種發現可以傳給其他社會群體;彼此之間的交流愈多樣化,相互學習的機會也就愈多。大體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長期與世隔絕的部落,因而,它們不能從鄰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獲得好處。”——[美]斯塔夫里阿諾斯著,吳象嬰等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典型例題例5.按照時間先后順序對下列中外近代文化變遷的一系列事實進行排序正確的是()①龍鳳花草紋樣融入法國服裝設計之中②“孔子”系列中國大袍在法國出現③鐘表傳入中國內地④西服在日本開始流行A.③①④②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答案】A例6.(2019·海南高考·9)20世紀二三十年代,大量返鄉閩南籍海外移民在廈門鼓浪嶼興建了一批融西式風格與地方傳統于一體的近代建筑,類似建筑也存在于漳州、泉州等地,逐漸形成了建筑上的特殊風格。這可以用來說明()A.西方文化影響遍及中國鄉村B.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創新C.中國建筑風格受到西方沖擊D.西式建筑僅見于通商口岸【答案】B【解析】據材料“興建了一批融西式風格與地方傳統于一體的近代建筑”說明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創新,故選B項;材料“廈門鼓浪嶼、漳州、泉州”只是部分地區不是遍及鄉村,排除A項;材料“融西式風格與地方傳統于一體”表明保留中式風格,排除C項;材料“類似建筑也存在于漳州、泉州等地”說明不僅僅通商口岸,排除D項。例7.(2023·浙江高考·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馬鈴薯主要傳播路徑示意圖(虛線代表1492年哥倫布探險以前,實線代表16世紀以后)——據【日】21世紀研究會編《食物的世界地圖》材料二在16—18世紀繁榮的中歐貿易中,瓷器、漆器、織物、壁紙、家具和玩具等各式各樣的中國特產涌入歐洲,飲茶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絲綢與瓷器的魅力促使歐洲人致力于將其生產本土化。1753年7月24日,瑞典王后收到國王贈送的一件特殊生日禮物:一座木結構的中國屋。她描述道:“我的長子穿得像個中國王子一樣在入口處恭候,隨侍的王室侍從則扮成中國文官的模樣……里面有一個令人賞心悅目的印度風格裝飾成的大房間,四角各有一只大瓷花瓶。……欣賞過所有東西之后,國王陛下下令演出一場配土耳其音樂的中國芭蕾。”——摘編自張國剛《中西文化關系通史》材料三為加強對印度的統治,1853年,英國議會通過一個新特許狀法案,規定印度文官應向全體英國臣民開放,實行公開競爭考試。但印度人進入印度文官殿堂的大門非常狹窄。……印度成為主權共和國后,肯定了當時已存在的印度行政官等系統,并根據憲法有關規定制定了全印文官法。文官分為全印文官、邦文官和中央文官。——整理自程漢大《英國政治制度史》等(1)根據材料一,寫出馬鈴薯的洲際傳播路徑。結合所學,概括馬鈴薯成功跨洋傳播的必備條件。(6分)(2)參考材料一二三,自選一個角度,運用18和19世紀的相關史實,圍繞文明互鑒主題寫一則歷史短文,題目自擬。(要求:觀點明確,史實準確,條理清晰,表述成文)(10分)【限時訓練】1.(2022.6·浙江高考·18)據學者研究,被馬克思稱為“經濟學之父”的亞當·斯密,其《國富論》引用中國古籍資料24次,并以司馬遷“貧富之道,莫之奪予”“物盛則衰,時極而轉”的思想,論述自由競爭與價格波動。他以溫和而堅定的態度表明,必須讓生產和交換中的某些“自然法則”在經濟市場上自行發生作用。由上述材料可獲得的啟示與認識是()①文明需要互鑒,文化需要交流②“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③政府的職責是控制“看不見的手”④讓市場機制發揮調節資源的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國富論》引用中國古籍資料24次……論述自由競爭與價格波動”說明“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借鑒了中國古代文化,即文明需要互鑒,文化需要交流,故①正確;“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強調變革,與材料不符,故②錯誤;亞當·斯密認為政府的職責是“守夜人”,即防止暴力、偷竊、欺騙,確保個人自由和公民機會均等,而不是控制“看不見的手”,故③錯誤;“必須讓生產……自行發生作用”說明亞當·斯密讓市場機制發揮調節資源的作用,故④正確;選擇B項符合題意。2.(2022·甘肅白銀市九中一模·16)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在外交領域呈現出“介”字型布局。“撇”指“絲綢之路經濟帶”,“捺”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豎”分別指“中國、巴基斯坦經濟走廊”和“中國、印度、緬甸、孟加拉國經濟走廊”。這反映出當代我國外交()A.致力于謀求地區性和平B.側重與西方國家的溝通C.對不結盟政策有所調整D.凸顯經濟合作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據材料“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國、巴基斯坦經濟走廊”等可知,當代我國外交凸顯經濟合作,故選D項;材料沒有涉及地區性和平的相關信息,排除A項;據材料“中國、巴基斯坦經濟走廊”“中國、印度、緬甸、孟加拉國經濟走廊”可知,材料主旨是與周邊國家的外交,沒有涉及西方國家,排除B項;材料所述外交主要是經濟合作,與不結盟政策無關,排除C項。3.(2021·福建福州三模·13)咖啡和茶傳入北美殖民地后,逐漸成為大眾飲品。但在北美獨立革命期間,咖啡消費量增長,茶的消費量卻在下降。這種消費趨向的出現,主要是因為()A.商業革命引發消費升級B.美利堅民族意識日益增強C.啟蒙運動催生咖啡社交D.英國政府對茶葉征收重稅【答案】B【解析】在北美獨立革命期間,北美殖民地茶的消費量在下降,與波士頓傾茶事件有關,因為英國殖民者強行傾銷其茶葉,使得北美人民的民族意識增強,不喝茶成了其反對英國殖民者的態度,故選B項;商業革命發生在新航路開辟后的歐洲,與北美殖民地的獨立戰爭無關,排除A項;題干強調的是北美獨立戰爭期間的消費趨向,咖啡不是題干強調的主旨,排除C項;英國政府對茶葉征收重稅是客觀原因,而題干中北美人民選擇抵制茶葉則主要是主觀原因,是對英國殖民者的反抗行為,排除D項。4.(2022·浙江省云峰聯盟高三聯考·20)咖啡是熱帶作物,新航路開辟后傳到英國,到19世紀40年代前后,它已成為英國普通大眾的日常飲品。下列關于咖啡的說法正確的是()A.受工業革命影響普及英國B.表明世界市場的基本形成C.咖啡最早由美洲傳入歐洲D.體現了歐洲的“價格革命”【答案】A【解析】題干提及咖啡“到19世紀40年代前后,它已成為英國普通大眾的日常飲品”,結合所學知識,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也推動了民眾財富的增長,咖啡遂成為大眾日常飲品,故選A項;題干提及的是咖啡普及,非世界聯系的更加密切,排除B項;1570年,咖啡最早由土耳其傳入歐洲,不是美洲,排除C項;價格革命發生于新航路開辟時期,主要表現為黃金、白銀大量流入歐洲,造成貨幣貶值,歐洲物價上漲,排除D項。5.(2022·北京市東城區二模·12)18世紀20年代,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了頻繁的貿易活動,把產自中國的大量茶葉帶入歐洲。荷蘭在接受中國茶和茶文化的同時,依據自身習俗形成“茶室”。下表為荷蘭茶葉貿易中綠茶和紅茶進口變化情況。材料折射出()

1720—1722年1730—1732年綠茶60.4%15.6%紅茶39.6%84.4%①飲茶從上流社會向普通民眾普及②國際貿易伴隨著文化的交流傳播③荷蘭人的飲茶喜好已經發生改變④東西方貿易推動了世界市場發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向普通民眾普及”無法體現,題干未提及上流社會、普通民眾等信息,故①錯誤;“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了頻繁的貿易活動,把產自中國的大量茶葉帶入歐洲”“(荷蘭人)接受中國茶和茶文化”,可知國際貿易伴隨著文化交流傳播,故②正確;由表格信息可知,1720—1722年荷蘭人好綠茶,而1730—1732年荷蘭人好紅茶,故③正確;緊扣題干中的時間1820年,結合選必三第55頁所學:西歐列強在美洲、非洲、亞洲等地的殖民擴張,客觀上推動了洲與洲之間的貿易,與題意相合,故④正確;選擇D項符合題意。6.(2023·浙江“七彩陽光”高三聯考·20)18世紀,東印度公司共進口2.15億件瓷器到英國,瓷器茶具成為英國家庭的常用器皿。最初中國的茶杯是無把手的,后來英國人學會了制瓷,并為燙手的茶杯加上了把,又將這一技術傳回中國。這反映出()A.經貿活動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方式B.茶文化體現了社會價值觀念C.中國茶文化得到英國人廣泛認可D.文化在互相借鑒中向前發展【答案】D【解析】英國人吸收了中國用瓷器喝茶的文化習俗,在飲茶中,又改進了茶具,向中國輸出,體現了文化在互相借鑒中向前發展,故選D項;材料看不出“主要”,排除A項;材料看不出社會價值觀念的影響,排除B項;材料不能體現“廣泛”,排除C項。7.(2023·浙江寧波“十校”3月聯考·14)到1750年左右,紅茶開始代替綠茶輸入荷蘭,同時也代替了一部分咖啡,成為早餐中的飲品。這反映出()A.荷蘭生活方式日益東方化B.東西方貿易導致世界市場的形成C.茶葉貿易推動了文化交流D.飲茶從上流社會向普通民眾普及【答案】C【解析】據材料“紅茶開始代替綠茶輸入荷蘭,同時也代替了一部分咖啡,成為早餐中的飲品”可知,紅茶的輸入影響了歐洲人的飲食,說明茶葉貿易推動了文化交流,故選C項;材料僅涉及紅茶影響了荷蘭人的飲食,不能說明生活方式東方化,排除A項;據所學可知,世界市場的形成是因為工業革命的推動,排除B項;材料僅涉及了紅茶的輸入,沒有涉及飲茶的群體,不能說明飲茶從上流社會向普通民眾普及,排除D項。8.(2023·安徽“江南十校”3月聯考·33)西方史學家孟席斯在其著作《1434:一支龐大的中國艦隊抵達意大利并燃起文藝復興》中聲稱,15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的許多機器設計圖與元代王禎的《農書》等中國古籍的設計圖“驚人地”相似。此說法可用以佐證()A.達芬奇模仿中國科技成果B.東方文化點燃文藝復興之火C.中國傳統科技領先于西方D.東學西傳影響西方科技發展【答案】D【解析】據材料“15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的許多機器設計圖與元代王禎的《農書》等中國古籍的設計圖‘驚人地’相似”可知,達芬奇的設計受到了元代王禎的影響,可以佐證東學西傳影響西方科技發展,故選D項;達芬奇的設計與王禎有相似之處,但也存在其獨特之處,模仿的說法錯誤,排除A項;西方文藝復興爆發的根本原因是歐洲早期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B項說法錯誤,排除B項;明清時期中國科技逐漸落后于世界,排除C項。9.(2023·浙江湖州、衢州、麗水二模·14)下表是19世紀英國人下午茶原料的相關信息。該表可以用來研究()原料來源茶葉亞洲:中國和印度蔗糖美洲:拉丁美洲西印度群島(古巴、牙買加等島國)及南美洲;美國南部種植園亞洲:印度①英國的海外殖民擴張②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③英國人飲食習慣的變化④拉丁美洲淪為英國的殖民地A.①②③B.①②④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