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于新教材2024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巖石圈與地表形態第2講課時32海岸地貌與冰川地貌課件湘教版_第1頁
適用于新教材2024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巖石圈與地表形態第2講課時32海岸地貌與冰川地貌課件湘教版_第2頁
適用于新教材2024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巖石圈與地表形態第2講課時32海岸地貌與冰川地貌課件湘教版_第3頁
適用于新教材2024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巖石圈與地表形態第2講課時32海岸地貌與冰川地貌課件湘教版_第4頁
適用于新教材2024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巖石圈與地表形態第2講課時32海岸地貌與冰川地貌課件湘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海岸地貌與冰川地貌第一部分第五章第2講課時32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圖像,識別3~4種地貌,描述其景觀的主要特點。[基本概念]海蝕地貌(海蝕崖等)、海積地貌(海灘等)、冰川作用、冰蝕地貌(U形谷,峽灣等)、冰磧地貌[基本原理]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的形成原因一海岸地貌海岸帶是指陸地與海洋互相接觸和互相作用的地帶海岸地貌就是海岸帶在構造運動、海水運動、生物作用和氣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態海岸地貌分為海蝕地貌和海積地貌海蝕地貌海水不斷沖擊岸邊基巖淘空下部的巖石,使上部的巖石塌落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稱為海蝕崖微微向海傾斜的平臺,臺面上基巖裸露或覆蓋有很薄的沙礫和淤泥層稱為海蝕平臺海蝕地貌海浪沖蝕海濱陸地形成的槽形凹穴,斷續沿海岸線分布稱為海蝕穴向海突出的陡立巖石,兩側的海蝕穴互相貫通,形似拱橋稱為海蝕拱橋海積地貌泥沙來源比較豐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發生堆積,形成各種海積地貌,如海灘、沙嘴、離岸堤、水下沙壩等海灘、沙壩等是常見的海岸堆積地貌海灘按照沉積物顆粒大小可分為礫灘、沙灘、泥灘;有的海灘地勢平坦,

灘面廣闊海積地貌海灘海灘由松散泥沙或礫石堆積而成的平緩地面。海灘物質一般上部較粗,灘坡坡度較大;下部物質較細,灘坡平緩海積地貌沙壩與海岸略成平行的長條狀堆積體。未露出水面的稱“水下沙壩”;出露水面的稱“岸外沙壩”;完全露出水面的稱“海岸沙堤”海岸類型(1)按海岸成因,可分為侵蝕型海岸、堆積型海岸和平衡型海岸。(2)按其物質組成,可以分為基巖海岸、砂質海岸和泥質海岸。(3)按陸地地貌,可分為平原海岸、山地丘陵海岸和生物海岸(紅樹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新課標全國文綜Ⅰ)貝殼堤由死亡的貝類生物在海岸帶堆積而成

。在沿海地區經常分布著多條貝殼堤,標志著海岸線位置的變化

。下圖示意渤海灣沿岸某地區貝殼堤的分布。據此完成1~3題。1.在任一條貝殼堤的形成過程中,海岸線A.向陸地方向推進 B.向海洋方向推進C.位置穩定 D.反復進退真題研析命題方向明確(新課標全國文綜Ⅰ)貝殼堤由死亡的貝類生物在海岸帶堆積而成

。在沿海地區經常分布著多條貝殼堤,標志著海岸線位置的變化

。下圖示意渤海灣沿岸某地區貝殼堤的分布。據此完成1~3題。2.沿岸流動的海水搬運河流入海口處的泥沙,并在貝殼堤外堆積。由此A.形成新的貝殼堤B.加大貝殼堤距海岸線的距離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命題方向明確(新課標全國文綜Ⅰ)貝殼堤由死亡的貝類生物在海岸帶堆積而成

。在沿海地區經常分布著多條貝殼堤,標志著海岸線位置的變化

。下圖示意渤海灣沿岸某地區貝殼堤的分布。據此完成1~3題。3.河流沖積物是該地海岸線變動的物質來源。多條貝殼堤的形成說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穩定,泥沙沉積量小B.位置穩定,泥沙沉積量大C.位置多次變動,泥沙沉積量小D.位置多次變動,泥沙沉積量大命題方向明確關鍵信息點撥答案1.______

2.______

3.______CB

大量死亡的貝類生物在海水的作用下在海岸帶集中堆積形成貝殼堤,可知在任一條貝殼堤的形成過程中,海岸線位置相對

貝殼堤分布于沿海地區,沿海地區是河水和海水相互作用的地區;貝殼堤的位置及變化反映海岸線的變化,從圖中可以看出渤海灣沿岸地區有多條貝殼堤,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自

分布,推測該區域海岸線多次變動且由

推進,說明該地流水堆積作用較

,入海口泥沙淤積較

。穩定西東陸地海洋強D多命題方向明確第1題,貝殼堤是大量死亡的貝類生物在海岸帶堆積而成,所以,在任一條貝殼堤的形成過程中,海岸線位置相對穩定,這樣大量死亡的貝類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積形成貝殼堤。第2題,當一條貝殼堤形成后,海水搬運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積,意味著海岸線將向海洋推進,所以加大了貝殼堤距海岸線的距離。命題方向明確第3題,由圖可知,渤海灣沿岸該地區形成了多條貝殼堤,且自西向東分布,反映了自陸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線變遷,同時說明河流向入海口輸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泥沙沉積量大,導致海岸線位置多次變動。命題方向明確1234考向1

通過“海蝕地貌”考查“綜合思維”(2023·河北張家口月考)位于地中海東部的塞浦路斯格雷科國家公園,擁有壯觀的石灰巖海岸地貌,崖壁陡峭,且發育有天然拱橋。下圖為“格雷科國家公園石灰巖海岸典型景觀圖”。據此完成1~2題。1.格雷科國家公園海岸地貌的形成依次經歷了A.淺海沉積—流水侵蝕—地殼下沉—海水侵蝕B.淺海沉積—地殼抬升—海水侵蝕—重力崩塌C.流水侵蝕—地殼抬升—重力崩塌—海水侵蝕D.流水侵蝕—重力崩塌—海水侵蝕—地殼抬升考向預測5√命題方向明確石灰巖為淺海化學沉積形成的沉積巖,然后經過地殼抬升,海底石灰巖被抬升成陸地,再經過海水侵蝕,形成天然拱橋,橋頂經過重力崩塌,變成陡峭的崖壁。B正確。12345命題方向明確12345(2023·河北張家口月考)位于地中海東部的塞浦路斯格雷科國家公園,擁有壯觀的石灰巖海岸地貌,崖壁陡峭,且發育有天然拱橋。下圖為“格雷科國家公園石灰巖海岸典型景觀圖”。據此完成1~2題。2.圖示崖壁上部未來可能A.坡度平緩,向海延伸B.坡度平緩,間歇性后退C.坡度陡峭,向海延伸D.坡度陡峭,間歇性后退√命題方向明確12345由圖示可知,崖壁下部在海浪的侵蝕作用下,形成天然拱橋,拱橋頂部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陡峭的崖壁,因此圖示崖壁上部未來可能坡度陡峭,間歇性后退。D正確。命題方向明確1234考向2

通過“海積地貌”考查“區域認知”錫瓦什灣位于亞速海西部(下圖),大部分水體深度在0.5~1米,有沙嘴(從陸地凸入海中的狹長沙灘)與亞速海相隔。亞速海夏季盛行偏南風,冬季盛行偏北風。據此完成3~5題。3.沙嘴的物質主要來源于A.亞速海的海底

B.亞速海沿岸河流C.錫瓦什灣海底

D.亞速海沿岸沙地5√命題方向明確12345亞速海北部有多條入海河流,河流挾帶泥沙入海,經海流的影響,泥沙被海流帶至該區域沉積,形成狹長狀的沙嘴,故沙嘴的物質主要來源于亞速海沿岸河流,故選B。命題方向明確12345錫瓦什灣位于亞速海西部(下圖),大部分水體深度在0.5~1米,有沙嘴(從陸地凸入海中的狹長沙灘)與亞速海相隔。亞速海夏季盛行偏南風,冬季盛行偏北風。據此完成3~5題。4.影響沙嘴走向的因素是①海底地形②河流分布③海流流向④大陸輪廓⑤盛行風向A.①②③ B.③④⑤C.①③④ D.①③⑤√命題方向明確1234結合上題分析,海流挾帶亞速海北部河流的入海泥沙向西南方向搬運,錫瓦什灣大部分水體深度在0.5~1米,海底地平水淺,泥沙易沉積,且克里米亞半島在沙嘴附近的海岸線輪廓呈西北-東南走向,使得沙嘴也呈西北-東南走向,所以影響沙嘴走向的因素有海底地形、海流流向以及大陸輪廓,①③④正確;5命題方向明確1234河流分布影響海流挾帶泥沙的多少,從而影響沙嘴的規模,但對其走向影響不大,②錯;冬季的盛行風有利于推動海流,對沙嘴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夏季盛行偏南風,削弱南下海流勢力,有利于泥沙沉積,對沙嘴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響,但對其呈西北-東南走向的影響不大,排除⑤。故選C。5命題方向明確12345錫瓦什灣位于亞速海西部(下圖),大部分水體深度在0.5~1米,有沙嘴(從陸地凸入海中的狹長沙灘)與亞速海相隔。亞速海夏季盛行偏南風,冬季盛行偏北風。據此完成3~5題。5.沙嘴增長最快的季節及原因是A.春季,陸上風沙較大B.夏季,偏南風降低海流流速C.秋季,河流流速減小D.冬季,偏北風增大海流流速√命題方向明確12345圖中沙嘴的泥沙由海流搬運而來,其增長速度主要與海流動力有關,與陸上風沙、河流流速的關系不是很大,排除A、C;冬季盛行偏北風,增大海流流速,可能會加大沙嘴泥沙的侵蝕搬運,沙嘴增長速度不是最快,D錯;夏季盛行偏南風,偏南風降低海流流速(注意海流流向常年穩定),有利于促使泥沙在沙嘴附近沉積,沙嘴增長速度最快,故選B。命題方向明確二冰川地貌冰川作用在終年冰封的高山或兩極地區,多年的積雪經重力或壓力,沿斜坡向下滑形成冰川;冰川運動對地殼表面的改變作用,包括冰川的侵蝕、搬運和堆積冰川及其分類冰川是指極地或高山地區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緩慢運動的天然冰體按冰川的形態和規模,主要分為大陸冰川和山岳冰川安第斯山脈落基山脈南極洲格陵蘭島北冰洋沿岸島嶼阿爾卑斯山大高加索山青藏高原地區新西蘭全球主要的冰川分布示意圖大陸冰川面積大,冰層厚,主要分布在南極洲和格陵蘭島上山岳冰川是發育在高山上的冰川,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高海拔地區冰川類型冰川作用與冰川地貌冰川作用導致地表形態變

化所形成的地貌,稱為冰川地貌常見的冰川地貌主要有冰斗、

冰川槽谷(U形谷)、角峰和刃脊等冰川對地球表面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稱為冰川作用冰蝕地貌冰川有很強的侵蝕力,包括冰川刨蝕、冰楔、磨蝕和挖蝕作用冰川體有巨大的壓力對冰床和谷壁有很強的侵蝕作用冰蝕地貌-冰斗冰斗: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圍椅狀凹地,三面巖壁陡峭,底部較平緩冰川刨蝕作用使洼地加深,同時后緣陡壁受冰川刨蝕作用而后退變高,從而形成冰斗刃脊:山嶺兩側的冰斗和冰窖不斷擴大,或兩側山谷冰川的谷坡后退,相鄰冰斗之間的山脊形成刀刃狀角峰:因冰斗后壁不斷后退,使所圍山峰成為高聳尖銳的山峰冰蝕地貌-刃脊、角峰圖示-冰川侵蝕景觀圖角峰刃脊冰斗冰川磨蝕、搬運冰川運動時,凍結在冰川或冰層底部的巖石碎片,因受上面冰川的壓力,對冰川底床進行削磨和刻蝕當冰川厚達100米時,冰床上每平方米承受約90噸的壓力冰川滑動時,不僅能夠碾碎巖石,甚至可將冰床底部的巨大巖塊“連根拔起”冰川磨蝕、搬運冰川運動時,凍結在冰川或冰層底部的巖石碎片,因受上面冰川的壓力,對冰川底床進行削磨和刻蝕運動的冰川可將大小混雜的礫石“帶走”,搬運到數百乃至數千米遠的地方冰川的搬運能力驚人,隨冰川“漂移”的礫石,大的直徑可達30余米巨大的冰流貫穿山麓,會塑造出開闊的冰川谷,因其橫剖面呈U字形,又稱為U形谷其谷底寬緩、谷坡陡峻冰川消融與U形谷冰川槽谷:冰川流動時刨蝕所形成的谷地,兩壁陡立,谷底開闊,形如U字冰川消融時,將成為“江湖”的源頭,和人類文明的哺育者冰川運動及冰川地貌示意圖冰川冰磧物冰河冰川槽谷冰川前沿冰磧地貌冰川的侵運作用所產生的大量松散巖屑和從山坡崩落的碎屑會進入冰川系統,隨冰川一起運動,這些被搬運的巖屑稱為冰磧(qì)物冰磧地貌冰磧物不具有分選性,即堆積物顆粒棱角分明、大小混雜冰川堆積形成冰磧壟,冰磧堆、冰磧丘在冰川侵蝕山體的過程中大量碎屑隨冰川流動,碎屑在冰流兩側聚集形成側磧(qì)壟,在冰川末端聚集形成終磧壟冰磧壟形成冰川消融時,終磧物堵塞河道或冰川谷形成湖盆,積水成湖常見的的冰川堆積湖泊有冰斗湖、冰磧湖冰斗湖、冰磧湖形成圖示-冰磧湖景觀圖冰水堆積地貌冰融水將原來冰川搬運堆積的物質經過再搬運堆積而成冰水扇融水河流挾帶泥沙堆積,多個冰水扇連成一片形成外沖平原蛇形丘狹長、彎如蛇的高地。主要是由略具分選的冰水礫堆積而成,有一定的磨圓度,發育沖刷、填充物構造,呈交錯層理和水平層理,兩坡對稱湖冰積物堵塞,局部冰融水生成冰水堆積地貌冰水堆積地貌(2022·6月浙江選考)近年來,全球冰川消融日益嚴重。我國某中學地理研學小組成員跟隨科學家在青藏高原某地利用無人機研究冰川消融

,并拍攝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

。完成1~2題。1.下列四幅照片,屬于此次拍攝的是真題研析A.① B.② C.③ D.④命題方向明確(2022·6月浙江選考)近年來,全球冰川消融日益嚴重。我國某中學地理研學小組成員跟隨科學家在青藏高原某地利用無人機研究冰川消融

,并拍攝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

。完成1~2題。2.在用無人機研究冰川消融的過程中,可以A.利用GPS模擬冰川移動B.利用RS監測冰川面積變化C.運用GIS測定冰面溫度D.運用VR獲取冰川厚度信息命題方向明確關鍵信息點撥答案1.______

2.______BB

研學地點位于青藏高原地區,青藏高原海拔較高,

廣布。

結合景觀圖片可推測,①是

,④是

地貌,均位于我國______地區;③是

地貌,位于我國

地區;②是冰川U形谷,在我國主要分布于青藏地區,是冰川消融后的地貌。冰川新月形沙丘雅丹西北喀斯特云貴命題方向明確第1題,①是新月形沙丘,②是冰川U形谷,③是喀斯特地貌,④是雅丹地貌,選B。命題方向明確第2題,無人機可攜帶傳感器對物體電磁波的輻射、反射特性進行探測,屬于RS,可監測地物屬性的變化,選B。用GPS模擬冰川的移動,需要把GPS接收機固定在地物冰川上,通過一段時間測量來觀察冰川的移動,與無人機無關,A錯;GIS的功能是數據分析和處理,不能測量地物的具體屬性,C錯;VR是虛擬現實技術,運用計算機模擬虛擬環境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并不能通過VR獲取冰川厚度信息,D錯。命題方向明確1234考向1

通過“冰川侵蝕地貌”考查“綜合思維”(2023·山東濟寧模擬)冰川對地表具有很大的侵蝕破壞能力,冰蝕作用包括磨蝕作用和挖蝕作用。冰川移動經過地表巖石時,先對底床進行削磨和刻蝕(磨蝕);后把巖塊拔起帶走(挖蝕)。羊背石是冰川作用與其他自然因素結合塑造的一種典型冰蝕地貌。如圖為“羊背石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形成圖中羊背石的冰川的運動方向是A.向東 B.向西

C.向南 D.向北考向預測5√命題方向明確1234羊背石長軸延伸的方向和冰川運動的方向一致,縱剖面前后不對稱,迎冰坡一般較平緩和光滑,背冰坡較陡峻和粗糙。因此,形成圖中羊背石的冰川向北運動。故選D。5命題方向明確12345考向1

通過“冰川侵蝕地貌”考查“綜合思維”(2023·山東濟寧模擬)冰川對地表具有很大的侵蝕破壞能力,冰蝕作用包括磨蝕作用和挖蝕作用。冰川移動經過地表巖石時,先對底床進行削磨和刻蝕(磨蝕);后把巖塊拔起帶走(挖蝕)。羊背石是冰川作用與其他自然因素結合塑造的一種典型冰蝕地貌。如圖為“羊背石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形成圖中羊背石的冰川的運動方向是A.向東 B.向西

C.向南 D.向北√命題方向明確1234羊背石平面上呈橢圓形,剖面形態兩坡不對稱;迎冰流面以磨蝕作用為主,坡度平緩成流線型,表面留下許多擦痕刻槽、磨光面等痕跡;背冰流面則在凍融風化和冰川挖蝕作用下,形成表面坎坷不平、鋸齒狀的陡坡。移動的冰川是必要條件,松軟的凸巖易于冰川的侵蝕,較大的坡度利于阻擋冰川,加大侵蝕力度,而適宜的溫差與羊背石地貌的形成無關,故選D。5命題方向明確1234考向2

通過“冰川堆積地貌”考查“綜合思維”在冰川的末端,由冰川運動攜帶的砂石因冰川融化會在冰舌側面與前緣不斷堆積、增高,逐漸形成一條弧形壟崗狀地貌冰磧壟。如圖示意青藏高原某地區不同年代冰磧壟的分布位置(范圍)。據此完成3~5題。3.該區域地勢總體A.北高南低

B.四周高中間低C.西北高、東南低

D.東南高、西北低5√命題方向明確1234冰磧壟在冰舌側面和前緣生成,因此地勢應該較低。弧形指向東南一側,地勢應該是西北高、東南低,故選C。5命題方向明確12345在冰川的末端,由冰川運動攜帶的砂石因冰川融化會在冰舌側面與前緣不斷堆積、增高,逐漸形成一條弧形壟崗狀地貌冰磧壟。如圖示意青藏高原某地區不同年代冰磧壟的分布位置(范圍)。據此完成3~5題。4.冰磧壟的形成A.與侵蝕無關 B.位于地勢平緩處C.沉積物大小均勻 D.與山谷平行√命題方向明確12345冰磧壟是由冰川侵蝕砂石,而后攜帶砂石,最后沉積而成,A錯誤。地勢平坦有利于堆積,B正確。冰川作用分選作用差,沉積物大小不均勻,C錯誤。不一定與山谷平行,D錯誤。命題方向明確12345在冰川的末端,由冰川運動攜帶的砂石因冰川融化會在冰舌側面與前緣不斷堆積、增高,逐漸形成一條弧形壟崗狀地貌冰磧壟。如圖示意青藏高原某地區不同年代冰磧壟的分布位置(范圍)。據此完成3~5題。5.在任一高大冰磧壟的形成過程中A.氣候逐漸變暖 B.氣候逐漸變冷C.氣溫反復升降 D.氣候持續穩定√命題方向明確12345一個高大冰磧壟的形成需要經歷較長的時間,該時期內冰川在同一區域融化后冰磧物大致在同一位置堆積而成,因此其形成過程中氣候持續穩定,故選D。命題方向明確地貌形成過程><答題指導61.地質地貌形成過程思路引領2.侵蝕地貌答題思路考向關鍵詞答題思路河谷、溝谷、峽谷河床、下蝕、側蝕水在流動的過程中,對河床及兩岸的下蝕、側蝕作用形成的地貌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巖石、暖濕的氣候、溶蝕可溶性石灰巖在暖濕氣候條件下,與含有CO2的流水相遇,發生化學反應,溶蝕而形成的地貌風力侵蝕地貌吹蝕、磨蝕風挾帶的大量沙石對周圍巖石的吹蝕、磨蝕形成的地貌,如風蝕蘑菇、風蝕城堡、戈壁等3.堆積地貌答題思路考向關鍵詞答題思路河流洪(沖)積扇山口、平緩、減慢、堆積上游山區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侵蝕搬運作用強,挾帶大量泥沙;河流流出山口,地勢趨于平緩,水道變寬,水流速度減慢,河流挾帶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積下來,形成洪(沖)積扇三角洲地勢低平、大量泥沙、頂托作用、入海口河流挾帶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勢低平,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水流緩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處堆積成三角洲風力堆積地貌碎屑物質、阻擋、風速降低、堆積風挾帶的大量碎屑物質,在受到阻擋作用下,風速降低,大量物質堆積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冰川堆積地貌氣溫升高、冰川融化、冰磧地貌在氣溫升高時,冰川融化,大量物質在原地堆積而形成冰磧地貌,如東歐平原等1.(2023·河北保定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大泉河(圖1)發源于祁連山西端,流域內氣候干燥,降水有著明顯的季節性,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8月,偶有較大強度的暴雨。大泉河下游流經洪積扇地區,形成五級階地(圖2),莫高窟就開鑿在西岸第四級階地的礫石層崖壁上。莫高窟屬于石窟寺院,一般分針對訓練12為上、中、下三層,是建筑、繪畫、雕塑密切聯系,實用性和藝術性高度結合的完美建筑整體。一千多年來,由于受自然作用的不斷侵蝕破壞,使莫高窟崖壁出現多處坍塌,許多洞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1)推測莫高窟所處崖壁的形成過程。(4分)針對訓練12答案在河流東岸二、三級階地的形成階段,三危山發生了間歇性的上升;在抬升過程中,大泉河下切山前的礫石洪積扇,形成崖壁。(2)分析莫高窟選址的合理性。(4分)針對訓練12答案有可供開鑿的天然崖壁,依山面水,符合寺院便于修行的要求;可減少冬春季節的風沙侵蝕。(3)說明莫高窟不斷被破壞的自然作用。(4分)針對訓練12答案夏季出現強降雨時,地表徑流會迅速匯入大泉河形成洪流,淹沒窟前階地,對下層洞窟侵蝕嚴重;強降水也會在山頂形成匯流,向下沖蝕崖體,最終導致崖壁上層、中層洞窟的崩塌。針對訓練12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分)韓江為廣東省潮汕平原最大河流,在其接近入海口處形成多條入海水道,在水道下游,河流和海浪共同作用下形成沙垅(圖1)。沙垅內側形成封閉或半封閉的潟湖(如圖1中甲湖),最終形成沙垅—潟湖平原(圖2)。當地政府為了保障韓江三角洲地區的供水安全,在韓江入海水道上修建了水閘。(1)描述沙垅的分布特點,并指出其主要物質來源。(4分)針對訓練12答案分布特點:沙垅呈條帶狀分布,大致與海岸線平行(呈東北—西南走向)。主要物質來源:河流搬運作用帶來的泥沙。(2)試分析甲湖泊形成過程中湖水逐漸變淡的主要原因。(6分)針對訓練12答案(甲湖形成初期為咸水湖)隨著泥沙淤積,水位抬高,海水進入量逐漸減少;當地有雨水及地表徑流入湖不斷稀釋湖水;出湖徑流不斷帶走湖中鹽分。(3)從地質作用角度,簡述沙垅—潟湖平原的形成過程。(6分)針對訓練12答案韓江挾帶的泥沙離開河口后,在海浪作用下堆積到沿岸淺灘處,形成水下沙堤;當水下沙堤不斷抬升,露出水面時,在沙堤與海岸之間形成潟湖;河流輸沙加寬、加高沙堤形成沙垅,潟湖因泥沙淤積而干涸,最終形成沙垅—潟湖平原。(4)推測水閘如何保障該地區的供水安全。(4分)針對訓練12答案枯水期,水閘攔截徑流,增加河流淡水供應;水閘攔截海水,保證淡水水質安全。據研究,山東乳山市白沙口灣水深約2米,因第四紀冰期后期氣候轉暖,被黃海海水浸沒而成,并在基巖海岸發育了古海蝕崖。距今約5~1萬年前,該海灣形成了東西延伸的白沙灘沙壩,潟湖也隨之形成。在潟湖北部,白沙灘河每年攜帶泥沙輸入,但其輸沙量季節差異大。1984年,為阻擋東來的沿岸泥沙淤積堵塞潮流通道,于是順著潟湖出口修建了350米長的丁壩。下圖為“白沙口海岸地貌簡圖”。據此完成1~3題。1.推測第四紀冰期后期至今海岸線形成過程正確的是A.海平面上升—海浪侵蝕—海岸線后退—

泥沙淤積B.海浪侵蝕—泥沙淤積—海岸線后退—海

平面上升C.海平面上升—海岸線后退—泥沙淤積—海浪侵蝕D.海浪侵蝕—海岸線后退—海平面下降—泥沙淤積√123456789123456789第四紀冰期后期由于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到古海蝕崖附近,然后,東南向的盛行海浪不斷侵蝕基巖海岸,海岸線后退,泥沙淤積而形成。故選A。123456789據研究,山東乳山市白沙口灣水深約2米,因第四紀冰期后期氣候轉暖,被黃海海水浸沒而成,并在基巖海岸發育了古海蝕崖。距今約5~1萬年前,該海灣形成了東西延伸的白沙灘沙壩,潟湖也隨之形成。在潟湖北部,白沙灘河每年攜帶泥沙輸入,但其輸沙量季節差異大。1984年,為阻擋東來的沿岸泥沙淤積堵塞潮流通道,于是順著潟湖出口修建了350米長的丁壩。下圖為“白沙口海岸地貌簡圖”。據此完成1~3題。2.判斷白沙灘河輸入潟湖泥沙量最多的季節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23456789該區域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白沙灘河流量大,流速較快,從丘陵地區挾帶大量泥沙輸入潟湖。故選B。123456789據研究,山東乳山市白沙口灣水深約2米,因第四紀冰期后期氣候轉暖,被黃海海水浸沒而成,并在基巖海岸發育了古海蝕崖。距今約5~1萬年前,該海灣形成了東西延伸的白沙灘沙壩,潟湖也隨之形成。在潟湖北部,白沙灘河每年攜帶泥沙輸入,但其輸沙量季節差異大。1984年,為阻擋東來的沿岸泥沙淤積堵塞潮流通道,于是順著潟湖出口修建了350米長的丁壩。下圖為“白沙口海岸地貌簡圖”。據此完成1~3題。3.修建丁壩后對潟湖面積帶來的變化判斷正確的是A.面積變小 B.面積變大C.不確定 D.無明顯變化√123456789修建丁壩后延長了潮流通道,降低了潮流通道的進出潮流量和流速,有利于潟湖的淤積,隨著白沙灘河挾帶泥沙不斷地輸入,三角洲將不斷擴大和淤高,潟湖平原進一步發育擴大,潟湖面積逐漸變小,并逐漸走向消亡。故選A。123456789(2023·吉林長春模擬)冰川槽谷橫剖面一般呈“U”形,它常是一個地區曾發育冰川作用的關鍵指標之一,其形態的沿程變化反映了冰川侵蝕特征的沿程分異。下圖示意青藏高原某冰川不同部位槽谷橫剖面形態。據此完成4~6題。4.影響圖示冰川槽谷橫剖面形態的主要因素有①冰川動力

②基巖性質③植被覆蓋率④地殼沉降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123456789冰川槽谷是冰川侵蝕形成的,冰川動力越強、侵蝕越強烈,冰川槽谷越深,①正確;底部基巖硬度越小,越容易被侵蝕,冰川槽谷越深,②正確;冰川侵蝕強度與植被覆蓋率關聯性較小,地殼沉降對冰川侵蝕強度的影響也較小,且青藏高原整體地殼為抬升狀況,③④錯誤,故選A。123456789(2023·吉林長春模擬)冰川槽谷橫剖面一般呈“U”形,它常是一個地區曾發育冰川作用的關鍵指標之一,其形態的沿程變化反映了冰川侵蝕特征的沿程分異。下圖示意青藏高原某冰川不同部位槽谷橫剖面形態。據此完成4~6題。5.推測該冰川不同部位槽谷從上游到下游的順序依次是A.甲、丙、乙、丁

B.甲、乙、丙、丁C.乙、丙、丁、甲

D.丙、丁、甲、乙√123456789冰川槽谷的流動過程受重力作用的影響較大,依據冰川由高處向低處運動的規律可以判斷槽谷的上下游位置。由圖可知,從甲到丁,槽谷底部海拔逐漸降低,則冰川不同部位槽谷從上游到下游的順序依次為甲、乙、丙、丁,故選B。123456789(2023·吉林長春模擬)冰川槽谷橫剖面一般呈“U”形,它常是一個地區曾發育冰川作用的關鍵指標之一,其形態的沿程變化反映了冰川侵蝕特征的沿程分異。下圖示意青藏高原某冰川不同部位槽谷橫剖面形態。據此完成4~6題。6.與乙相比,丙處谷寬更大的原因最可能是A.位于主冰川和支冰川匯流處,流水堆積作用強B.位于上游,垂直高差大,冰川侵蝕作用強C.位于冰川的交匯處,流水側蝕作用強D.位于主冰川和支冰川匯流處,冰川側蝕作用強√123456789冰川槽谷為冰蝕作用形成,有冰川活動的地區,氣溫低,流水作用弱,A、C錯誤;結合上題可知,該槽谷從上游到下游的順序依次為甲、乙、丙、丁,乙位于丙上游,B錯誤;槽谷展寬程度與冰川侵蝕作用的大小有關。圖中顯示丙處槽谷寬超過了其上游的乙處,則丙處必然側蝕作用較乙處強。在主冰川和支冰川匯流處,冰層厚度增大,會導致冰川對槽谷兩側的側蝕作用加大,故推測丙處附近最可能處于支冰川匯入主冰川的位置,故選D。冰磧丘陵是指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