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初中教育集團2023年下期七年級歷史學科期中測試_第1頁
文峰初中教育集團2023年下期七年級歷史學科期中測試_第2頁
文峰初中教育集團2023年下期七年級歷史學科期中測試_第3頁
文峰初中教育集團2023年下期七年級歷史學科期中測試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峰初中教育集團2023年下期七年級歷史學科期中測試(閉卷,與道德與法治合堂分卷,90分鐘,共50分)一.選擇題(共15題,15分)1.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都是我國境內著名的原始人類。獲得他們生產生活的第一手資料,要通過()A.神話傳說 B.史書記載 C.學者推斷 D.考古發掘2.中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在北京人遺址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5個灰燼層及大量動物燒骨”,據此得出的合理結論是()A.北京人是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B.北京人使用和保存火C.北京人已具備人類的基本體質特征D.北京人審美意識增強3.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遺址發現多處稻谷、稻草的堆積層,層厚20~50厘米,最厚處超過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達12噸以上。這可用于印證河姆渡居民()A.已經從事農業生產B.初步產生物品交換C.廣泛使用青銅工具D.開始推廣牛耕技術4.《史記》是我們研究黃帝的重要資料。司馬遷著《史記》時,游歷各地,搜集民間關于黃帝的傳說,考證文獻記載,辨別文獻真偽,編成黃帝的事跡列于本紀之首。這表明()A.《史記》中關于黃帝的記述具有唯一性B.文獻記載沒有參考價值C.傳說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歷史真實D.口頭傳說不足以印證歷史5.在我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有“神農氏教民播種五谷”;“黃帝教民養蠶縲絲”。這些神話傳說反映出中華文明的核心是()A.農耕文明B.和諧平等的社會秩序C.神話傳說D.采集狩獵的游牧文明6.中華民族被稱為炎黃子孫的主要原因是()A.因為炎帝和黃帝是傳說中的英雄B.因為炎、黃兩個部落走向了聯合,形成后來華夏族的主體C.因為炎帝和黃帝通過禪讓制和平推選部落聯盟首領D.因為炎黃二帝帶領人民治理了水患,發展了農業生產7.“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边@描述了()A.禪讓制 B.分封制 C.世襲制 D.郡縣制8.“國家”這個詞是表示地緣關系的“國”與表示血緣關系的“家”的合成。夏朝體現“國”與“家”融合的制度是()A.世襲制 B.禪讓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9.有學者指出:“周王和周公建國,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長和擴大?!边@說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A.鞏固了西周統治B.確立了等級制度C.實現了富國強兵 D.促進了民族交融10.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很多種,下面的文字的造字方法是()A.象形B.指事C.會意D.形聲11.《管子》一書曾載,春秋時期,齊國人已經使用鐵制農具耕種土地;《戰國策·趙策》中也有秦國用牛耕田,用河流運糧食的記錄。這主要體現了()A.古代冶煉工藝完善 B.水利灌溉技術成熟C.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D.畜牧業的普遍發展12.許多成語典故來源于歷史,如退避三舍、臥薪嘗膽、圍魏救趙、紙上談兵等。這些成語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哪一特點()A.奴隸制開始瓦解 B.封建制度確立 C.生產力飛速發展 D.諸侯爭霸與兼并.13.風里來,雨里去,不辭辛苦,一心為民。李冰父子率蜀中父老克服重重困難,經過八年的努力修筑成一座彪炳史冊的傳世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2200多年來,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由此可知該工程()A.造福千秋B.順應自然C.功能齊全D.結構精巧14.“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薄盁o為而治”反映了哪一學派的思想主張()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儒家15.當代中國,教育公平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之一。孔子的觀點中,最有利于解決這一問題的是()A.有教無類 B.溫故知新 C.因材施教 D.仁者愛人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第16題10分,第17題12分,第18題7分,第19題6分,共35分。1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國北方和南方的農業與農耕聚落都有了很大發展。耒、耜的出現和普遍使用,糧食的儲備,使人們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發展。……內部大小血緣集體之間以及個人之間,關系平等和睦。——《簡明中國歷史讀本》(1)以下表述是從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請在對應題號后填“√”;違背了以上材料所表達的意思,請在對應題號后填“×”;是以上材料沒有涉及的,請在對應題號后填“O”。(3分)七八千年前,農耕的發展打破了聚落內部的平等和睦。()農業的進步推動了人們精神生活的發展()耒耜是當時主要的農具,大多用水牛的肩胛骨做成。()(2)結合所學列舉材料一中所指中國北方和南方原始農耕遺址各一例。(2分)材料二:在郭家莊發掘160號商代墓,出土青銅禮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紋飾和族徽文字,還有28件青銅樂器和生產工具,220件青銅兵器和900多枚銅鏃,……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較高的武將。——《新中國考古五十年》(3)根據材料二概括商代青銅器的特點。(3分)材料三:經歷十余年的孜孜以求,“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專家們在浙江良渚遺址、山西陶寺遺址、陜西石峁遺址和河南二里頭遺址等地開展大規??脊耪{查和發掘,以考古資料實證了中華大地5000年文明。悠久的文明傳承,自此不再僅僅是史書中泛黃的記憶;每一塊鑄就民族血脈的基石上,都深深鐫刻著文化自信。(4)根據材料概括考古調查和發掘的巨大作用。(2分)1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是為小康?!抖Y記·禮運》(1)結合所學指出材料一中的“天下為公”轉變為“天下為家”的史實?并指出“天下為公”和“天下為家”傳位的依據分別是什么?(3分)材料二

商代,國家的外部形式表現為方國聯盟,是一個松散的聯盟。西周,新封的諸侯多是王室至親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對地方的統治權,并通過宗法禮制,確定天子與諸侯的君臣關系,形成眾星拱月的政治格局。——《中國歷史》(2)根據材料指出從商代到西周政治格局發生了什么變化?(2分)材料三

王室分封宗親功臣的既定制度,輔之以明確天子權力和諸侯義務的周禮約束,決定了王室和諸侯之間的內在關系,使中央王國對地方諸侯的縱向聯系加強。同時,西周的諸侯國之間多有同宗共祖的宗親關系或互通婚煙的姻親關系,橫向聯系也較以前密切。——《中國歷史·先秦卷》(3)依據材料三,指出分封制調節了哪些社會關系?結合所學指出西周推行這一制度的目的。(4分)材料四

(春秋時期)一些勢力比較強大的諸侯國圖謀稱霸,相互之間開展了爭奪土地、人口和掠取各國貢物的戰爭。結果,一些中小封國被鄰近的大國吞并……春秋初年的百十來個國家,縮減為十幾個大國?!吨袊ㄊ分v義》(4)據材料四概括當時社會出現了何種現象?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這種現象帶來什么積極影響?(3分)18.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有軍功的人,各按標準升爵受賞……王族里沒有軍功的,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冊。合并小都、小鄉、小邑、小聚為縣,設置縣令、縣丞,共三十一個縣,由國君直接委派官員治理。努力從事農業生產,耕耘紡織送交糧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變法五年后,國家畜強起來。——《史記·商君列傳》材料二:戰國初期,秦國是七個諸侯國中力量最弱小的,其他諸侯國看不起秦國,出現了“諸侯鄙秦,丑莫大焉”的情況……,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钏埂吨G逐客書》(1)根據材料一概括商鞅變法的內容。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指出商鞅變法的影響。(5分)材料三:都江堰治水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觀念的具體表現,這一工程建立在對河道、水流、泥沙等深刻認識的基礎上,兩千年來,它不僅沒有對岷江河道、樞紐所在的周邊地區以及灌區內產生任何生態與環境的負面效應,反而促進了整個成都平原的生態發展,發揮出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千里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并成為秦國的重要糧倉,巴蜀之地為秦國東出統一天下源源不斷地供應糧食和財力?!羁煽伞抖冀摺烊撕弦坏牡浞丁芬韵卤硎鍪菑囊陨喜牧现械贸龅?,請在對應題號后填“√”;違背了以上材料所表達的意思,請在對應題號后填“×”。(2分)A.都江堰修筑對成都平原的生態發展產生了一定負面效應。()B.都江堰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