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臟腑(中醫學)_第1頁
第三章 臟腑(中醫學)_第2頁
第三章 臟腑(中醫學)_第3頁
第三章 臟腑(中醫學)_第4頁
第三章 臟腑(中醫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臟腑

第一節五

第二節六腑

第三節奇恒之腑

第四節臟腑之間的關系

藏象學說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又稱“臟象”,指藏于體內的內臟及其表現于外

的生理病理征象及與自然界相通應的事物和

現象。

“藏”,是藏于體內的內臟,實際上是以五臟為中

心的五個生理病理系統。

“象”,指表現于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現象。

“藏”與臟器的概念(名稱大致相同,內涵不一)

“藏”是中醫學特有的概念。它不僅是一個解剖

學概念,而更重要的是一個生理、病理學概念,

一個功能簞位的概念。

臟器是西醫學的一個形態學概念,是指機體內

外的器官而言。(內臟器官、感覺器官)就其結

構來說、是一個純形態學或實體性的結構,而其

功能是通過直接對該器官的解剖分析而獲得。

二、藏象學說的形成

1、古代解剖學的認識

2、生理病理現象的觀察“有諸內必形諸

外”“臟居于內,形見于外”

3、醫療實踐經驗的積累

4、古代哲學思想的滲透

三、臟腑的概念及其內容分類★

-----概念:內臟的總稱,包括形態、生理、功

臟能在內的一個綜合的功能單位

曲L臟:心、肝、脾、肺、腎

生理特點:化生和貯藏精氣“藏而不瀉”“滿而不實”

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生理特點:

受盛和傳化水谷“瀉而不藏”“實而不滿”

_奇恒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

生理特點:似臟非臟,似腑非腑

四、藏象學說的特點

1、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以五臟為中心的

五大系統)

2、臟腑是一個綜合性的功能單位

3、詳于臟而略于腑,詳于功能而略于解剖。

第一節五臟★★★

一、心、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臟六腑之大主

神之舍血之主脈之宗

位于胸中,兩肺之間,

橫膈之上,中有孔竅。

外有心包衛護。其形圓

而下尖,似倒垂未開的

蓮花。

心在腑合小腸在體合脈

其華在面開竅于舌

在志為喜在液為汗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

與自然界夏氣相通應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脈

(1)含義:指心具有推動血液在脈管中運行,

流注全身而發揮營養和滋潤作用的功能。

主血:一是心氣推動血液運行,以輸送營養

物質與全身臟腑形體官竅。二是心有生血的

作用“奉心化赤”。

主脈:指心氣推動和調控心臟的搏動和脈管

的舒縮,使脈道通利,血流通暢。

1、心主血脈

(2)理解

從結構上,心、血、脈共同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

系統,心起主導作用

從作用上,血液的正常運行,是心、血、脈三

者的共同作用。心氣充沛、血液充盈、脈道通利是

血液正常運行的基本條件

心主血脈的生理作用:保證血液的正常運行。

一方面維持心臟自身功能,保持正常的心力、心

律和心率;一方面將血液運行全身發揮滋養作用。

1、心主血脈

(3)生理表現

主面色紅潤光澤

心氣充沛

舌質淡紅潤澤

脈「血液充盈

功一?脈象和緩有力

脈道通利胸部舒暢

常(保持正常心力、

心率、心律)

1、心主血脈

(4)病理變化

心氣不足、心血虧虛——心悸,面白無華,舌

質淡白,脈象細弱無力

心血瘀阻,脈道不暢——心前區疼痛,面色

灰暗,唇舌青紫,脈細澀或結代

心火亢盛一面色紅赤,心煩,舌紅,脈洪數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2、心藏神(心主神明、心主神志)

(1)含義:指心具有主宰人體生命活動和主管人的精神、

意識、思維、情志活動的功能。

廣義之神: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狹義

[之神: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情志活動等。

2、心藏神

(2)理解

其生理作用,一是主宰整個人體的生命活動,保

持全身安泰(“五臟六腑之大主”);二是主管

精神活動,使保持正常。

心之藏神,一是血養神;二是以心代腦。

(3)生理表現

心藏神功能正常———是全身各方面生理活動保

持協調平衡;二是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正

常,則精神振奮,神志清晰,思維敏捷,反應靈

敏等。

2、心藏神

(4)病理變化

心神失常一或失眠多夢,或精神錯亂,或反應

遲鈍,甚或昏迷、不省人事;臟腑功能紊亂,形

體官竅功能障礙

心主血脈和心藏神的關系:1、血是神志活動的

物質基礎,神志活動必須得到心血的滋養才能正

常進行;2、神能主宰或調節血行,心主血脈功

能活動的正常進行受到心神的影響。

知識拓展

血肉之心:指實質性的心臟具有推動

血液運行的功能。

神明之心:指心具有進行意識、思維、

情志等精神活動的功能。

(二)心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1、在體合脈:結構上心脈相連,功能上心臟推動

血液在脈管中運行。心氣旺盛,脈道通暢則脈象和

緩有力。病理上心氣虛、心血不足則脈象細弱無力;

心氣不足、血脈受阻則脈細澀或脈律不齊。

其華在面:心主血脈功能正常與否可從面部色澤

反映出來。生理上心氣充沛血脈充盈則面部紅潤

光澤。病理上心氣不足或心血虧少則面白無華;

心血瘀阻則面色青紫灰滯;心陽暴脫則面色蒼白、

晦暗;心為亢盛則面色紅赤。

(二)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2、心開竅于舌

心之精氣盛衰及其功能變化可從舌的變化得以反映。

生理:一心血充足,心神正常則舌質紅潤,味覺靈敏,

舌體運動靈清,語言流利

病理:心陽不足一舌質淡面胖嫩心陰不足一舌紅瘦

癟心血不足一舌質淡白,味覺減退心血瘀阻一

舌質紫暗、瘀斑心火上炎一舌質紅,口舌生瘡

(二)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3、在志為喜喜悅情志活動與心有關

4、在液為汗心的功能與汗液的生成排泄有關

心血液津液____/本表____k汗

L津血同源」

血汗同源

I―??

5、與夏氣相通應心之陽氣在夏季最為旺盛,

生機最強夜臥早赳,無戾于白

八月市華蓋嬌臟相傅之官清虛之臟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

一,肺有分葉,左二

右三,共五葉。肺經

肺系與喉、鼻相連,

故稱喉為肺之門戶,

鼻為肺之竅

肺在腑合大腸,在體主

在毛,

開竅與鼻,在志為憂,在液為涕。在五行屬金,為

陽中之陰,與自然界秋氣相通應。

肺的生理特性:

1、肺為華蓋:肺位于胸腔,覆蓋五臟六腑之

上,位置最高,故有“華蓋”之稱。

2、肺為嬌臟:是對肺的生理病理特征的概

括。肺與外界大氣直接相通,外感六淫之邪,

易從皮毛口鼻內犯于肺致病。肺又為百脈朝匯,

他臟之邪易傳變于肺而致病。

3、主宣發與肅降:“肺氣宣發”“肺氣肅降”

肺主宣發:指肺氣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

的作用。體現于:

(1)排出體內濁氣

(2)將脾所轉輸來的津液和部分水谷精微上輸

頭面諸竅,外達于全身皮毛肌媵;

(3)宣散衛氣于皮毛肌媵,溫分肉,充皮膚,

肥媵理,司開闔;

(4)將代謝后的津液化為汗液,并控制和調節

其排泄;

(5)將會聚于肺的血液重新輸布到全身

肺主肅降:指肺氣具有向內向下清肅通降的作用。

體現于:

(1)吸入自然界的清氣;

(2)將脾轉輸至肺的津液和部分水谷精微向下向內

布散于其他臟腑以濡潤之;

(3)肅清呼吸道異物,保持呼吸通暢

(4)將臟腑代謝后產生的濁液下輸于腎或膀胱,成

為尿夜生成之源。

(5)使全身的血液會聚于肺。

(二)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氣司呼吸

(1)含義:肺主氣,指人身之氣為肺所主管。

肺司呼吸,指肺具有主管人體呼吸運動的功能。

(2)理解

肺主呼吸之氣:通過肺的呼吸作用來完成。

肺主呼吸之氣,又依賴于肺氣的宣發肅降作用。

肺主一身之氣:一身之氣都歸屬于肺,由肺所主。

主要表現在:生成宗氣;調節全身氣機。

(3)生理表現

肺主氣司呼吸功能正常,肺的宣發肅降作用

正常,則氣道通暢,呼吸均勻和調,宗氣生成

充足,臟腑組織之氣旺盛,全身氣機升降出入

運動協調通暢。

(4)病理變化

肺失宣降,呼吸障礙—咳嗽、氣喘、胸悶、

呼吸不利

宗氣生成不足——身倦乏力,少氣懶言,呼

吸無力、聲低氣弱

(二)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2、通調水道(肺主行水)

(1)含義:指肺氣的宣發肅降對體內水液的輸布

和排泄起著疏通和調節作用。

(2)理解

肺氣宣發作用一脾一肺水液、水谷精微中的輕

清部分,向上向外布散一一濡潤——汗——體外;

肺氣肅降作用一脾一肺水液、水谷精微中的較

稠厚部分,向內向下輸送——濡潤一代謝后所

產生的(濁液)——尿;

(3)生理表現

肺的宣發肅降正常,能疏通和調節水

液的輸布與排泄,經各臟腑組織利用后

產生的濁液,化為汗、尿排出,保持著

水液代謝軍衡。

(4)病理變化

肺失宣降,水道失于通調,水液輸布

排泄障礙——無汗、尿少、水腫、痰飲

(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3、宣散衛氣

(1)含義:肺通過其宣發運動,將衛氣散布于全身,

敷布于體表的作用。

(2)生理作用:

衛氣行于脈外,布散于全身,發揮其護衛肌表、溫養

臟腑肌肉、皮毛、調節控制媵理開合的作用。

(3)病理改變肺氣不宣——衛氣不達體表一惡寒無

汗氣虛失宣——怕冷、出汗、易感冒

(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4、朝百脈,主治節

(1)肺朝百脈

①含義:指全身的血液都通過經脈匯聚于肺,經過

肺的呼吸進行氣體交換,然后再通過經脈輸送到全

身的作用。

②理解:肺有助心行血的作用肺司呼吸有助血液清

濁轉化作用

③生理表現

肺朝百脈功能與肺司呼吸功能密切相關。呼吸功能

正常,才能進行氣體交換和助心行血。肺朝百脈正

常,則呼吸運動正常,血液運行調暢。

④病理變化

肺氣虛弱,血液運行及清濁轉化障礙一咳嗽、氣

喘、胸悶、心悸、唇舌青紫

4、朝百脈,主治節

(2)肺主治節

①含義:指肺具有輔助心臟起著治理和調節的功能。

②主要作用

A、治理調節呼吸之氣

B、調理全身氣機C、

治理調節血液運行D、

治理調節水液代謝

(二)肺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1、在體合皮,其華在毛皮毛,包括皮膚、汗腺、

毫毛等組織,具有防御外牙B、調節津液代謝、調

節體溫、輔助呼吸等作用

肺對皮毛的作用:肺氣宣發,輸精于皮毛,將氣(衛氣)

血津液等輸送于皮毛,以溫煦、滋養、潤澤皮毛。反之,

肺氣虛弱,輸精于皮毛功能減退,則皮毛憔悴,枯槁不澤,

衛外能力低下,出現自汗、易感冒等病變。

皮毛對肺的作用:皮毛汗孔的開合,不僅控制和排泄汗液,

也隨肺氣的宣降進行體內外氣體交換,助肺呼吸。所以犯表

常由皮毛內犯于肺,出現惡寒、發熱、無汗、鼻塞、咳喘等

病變。

(二)肺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2、肺開竅于鼻鼻為呼吸之門戶,有通氣和嗅覺功

能。肺與鼻的關系:在結構上通過氣管、喉嚨相連,

鼻為呼吸道之上竅;生理功能上肺主氣司呼吸與鼻

通氣、嗅覺功能密切相關。

肺氣充足一呼吸正常,鼻竅通利,嗅覺靈敏肺氣失

宣一鼻塞流涕,嗅覺不靈;肺熱一流黃鼻涕,嗅

覺減退或鼻翼煽動肺燥一鼻腔干燥

(二)肺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3、在志為悲(憂):兩者對人體生理活動的影響

大致相同,故悲憂同屬肺志。肺主氣,若憂愁過

度則傷肺,導致肺氣郁滯不舒的病變。

4、在液為涕:風寒犯肺則鼻流清涕;熱邪犯肺則鼻

流濁涕;肺燥則鼻干少涕。

5、與秋氣相通應:肺氣旺于秋季,其肅降、收斂

作用亦強。秋季為燥氣所主,肺為清虛之臟,

性喜濡潤。秋燥易通于肺,秋季多見于肺燥之證。

三、月卑倉縻之官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水之中州

脾位于中焦,膈之下,與胃以膜相連。脾與

胃同主消化,是人體對飲食物進行消化、吸收并

輸布其精微的主要臟器。

一般認為,藏象學說之“脾”在解剖學上相

當于現代解剖學的脾和胰,在功能上卻有著較大

的不同。

脾在腑合胃,在體主肌肉,開竅于口,其華在唇,

在志為思,在液為涎。

(一)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V1、主運化

(1)含義:脾具有把水谷化為精微,將精微物質吸收

轉輸到全身的生理功能。

(2)生理作用

①運化水谷:脾對水谷進行消化,吸收精微,轉輸心

肺,化生氣血,營養全身

主要病變

V脾失健運,消化吸收不良一食欲不振、腹脹、便

濾或腹瀉,甚至倦怠、消瘦

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V飲食物在體內的消化吸收,水谷精微的轉輸主要由

脾的運化功能來完成,水谷精微又是人體出生后生

長、發育和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須的營養物質的主要

來源,也是生成氣血的主要物質基礎。

(一)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②運化水液:脾在運化水谷基礎上,吸收其中水液,

生成津液,以濡潤各臟腑組織

V脾主運化主要是脾氣的溫煦和推動作用

主要病變脾失健運,水液停滯——痰、

飲、水腫

V“諸濕腫滿,皆屬于脾”

V脾為生痰之源

(一)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2、主升清

(1)含義:指脾吸收水谷精微,上輸心肺,化

生氣血,以營養全身的作用

(2)理解

脾氣以升為健,脾氣升清作用正常,一方面吸

收精微,上輸心肺,化生氣血充足,生命活動力

旺盛。一方面脾升清與胃降濁升降相因,協調平

衡,使人體內臟維持相對恒定位置。

2、脾主升清

(3)生理作用

脾氣健運,升清正常,吸收精微,化生氣血,

營養全身

口脾氣旺盛,則能升舉、固攝內臟

(4)主要病變

脾失健運,清氣不升——腹脹、腹瀉、神疲乏力,

頭暈目眩(脾不升清)

脾氣虛弱,升舉無力——內臟下垂、久泄、脫肛

(脾氣下陷)

(一)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3、脾主統血

(1)含義:指脾氣有統攝血液在脈中運行而不逸出

脈外的功能。

(2)理解:氣的固攝作用的體現。脾氣健運,一身之

氣充足,氣足能攝血。

(3)生理作用:脾統血主要是脾氣的固攝作用。脾

氣旺盛,能統攝血液,不致發生出血。

(4)主要病變

脾氣虛弱,不能攝血---皮下出血、便血、尿血、

崩漏(脾不統血)

三、脾的生理特性

1、脾氣主升:是指睥氣的運動特點,以上升為主,

具體表現為:

(1)升清(“清”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

(2)升舉內臟(維持內臟位置的相對穩定,防止

其下垂的作用(脾以升為健)

2、脾喜燥惡濕:脾之所以有喜燥惡濕的特性,是與

其運化水液的生理功能分不開的。脾氣虛弱——水

濕痰飲內生——“脾虛生濕”

(濕困脾運)

(二)脾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1、脾在體合肉,主四肢

(1)在體合肉:脾的運化功能與肌肉的壯實有著密切

的關系生理上:脾氣健運——肌肉豐滿、健壯結實、

運動有力病理上:脾失健運——肌肉消瘦,軟弱無

力,甚至痿廢不用

(2)脾主四肢:四肢又稱“四末”,指脾主運化,吸收

水谷精微以營養四肢的作用。

生理上:脾氣健運——四肢靈活,輕勁有力病理上:

脾失健運——四肢倦怠無力,甚至痿弱不用

2、脾開竅于口,其華在唇

脾開竅于口:指食欲、口味與脾的運化功能密切相關。

生理:脾氣健運——食欲旺盛,口味正常病理:脾失

健運-----食欲減退,口淡無味脾其華在唇:口唇的色

澤可以反映脾氣功能的盛衰。

3、在志為思:是指脾的生理功能與思慮情志有關。

4、在液為涎:涎為脾陰所化,脾氣主管。

5、與長夏之氣相通應:脾氣旺于長夏,脾的生理功

能在長夏最為旺盛;長夏之氣濕氣當令,濕邪傷人最易

犯脾。

四、月干

剛臟將軍之官罷極之本

肝的實體位居腹腔,橫膈之下,

右脅之內而稍偏左,其右葉大,

左葉小,膽附其下。

肝在體合膽,在體合筋,其華在爪,開竅于目,在志

為怒,在液為淚。肝在五行屬木,為陰中之陽,與自

然界春氣相通應。

(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

(1)含義:肝具有疏通暢達全身氣機的作用

(2)理解肝疏泄功能關系到人體全身氣機的調暢,氣

機調暢是人體臟腑組織器官功能活動的基礎。肝疏泄功

能正常,氣機調暢,各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就正常。

疏泄失常則產生臟腑氣機不調病變。

(3)生理作用及主要病變

①對氣機的影響(調暢氣機):通過疏泄功能,使

氣的運行通而不滯、散而不郁,暢通無阻

肝失疏泄不及——少腹、胸脅、兩乳脹滿、疼痛

不舒太過——頭脹頭痛,面紅目赤,胸脅乳房脹痛

或血

隨氣逆而吐血、咯血甚或猝然昏厥

(3)生理作用及主要病變

V②對情志的影響(調暢情志):氣機調暢,精神愉

快,心情開朗,不易郁怒

V肝疏泄不及——郁郁寡歡,情志壓抑,甚至沉默寡

言,時欲悲傷啼哭(因病致郁)反之,情志異常

(怒),導致氣機失常,影響肝的疏泄(因怒致

病)郁怒一肝氣郁結一肝氣犯胃(因郁致病)

V疏泄太過——性情急躁易怒、頭痛、失眠

(3)生理作用及主要病變

v③對脾胃運化功能的影響(促進消化吸收):脾胃

氣機升降協調,膽汁分泌排泄正常,則有助于飲食

物的消化吸收

V肝胃不和——院部脹痛,納呆,呃逆,曖氣,反酸

V肝脾不調——腹脹、腹痛、腹瀉、水谷不化

V肝膽疏泄失常——脅肋疼痛,口苦、厭食、黃疸

(3)生理作用及主要病變

V④促進血液津液的運行輸布:氣機調暢,血液既不

瘀滯,又不外溢,水液也輸布排泄正常。

V氣滯血瘀—胸脅疼痛或腫塊,或為;1積

V氣逆血溢一出血如吐血、咯血、月經過多、崩漏

V氣機不暢,水液輸布排泄障礙一痰飲、水腫、梅

核氣、月鼓脹等

(3)生理作用及主要病變

V⑤對男子排精、女子月經的影響(調節生殖):氣

機調暢,血行正常,能調節女子月經和男子精液排

泄,使女子月經通調,男子精液排泄通暢。

V疏泄失常——女子月經不調,男子精液排泄不暢或

妄泄

(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2、主藏血

(1)含義:肝臟具有貯藏血液、調節血量和防止出

血的功能。

(2)理解:

①涵養肝氣(肝之陰血制約肝陽肝氣)

②調節血量“人臥血歸于肝”

③濡養肝及筋目

④為經血之源“女子以血為本”

⑤防止出血

(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2、主藏血

(3)生理作用:肝藏血充足,濡養肝臟,充養目、筋

爪、胞宮等組織器官,使其維持正常生理活動;肝之陰血

制約肝氣肝陽不使其亢逆,在此基礎上防止出血。

(4)主要病變

肝血不足(藏血不足)——頭昏、目眩、筋脈拘急,

肢體麻木、婦女月經量少或閉經

肝不藏血(藏血失職)出血,如吐血、蚓血、咯

血、月經過多、崩漏

(二)肝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1、在體合筋,其華在爪肝藏血對筋、爪的滋養

作用。生理:肝血充足,滋養筋爪,則關節運動

靈活自

如,強健有力,爪甲堅韌,紅潤光澤。

病理:肝血不足,筋爪失養——肢體麻木,屈伸

不利,筋脈拘急、手足震顫,或抽筋;爪甲軟薄,

枯槁色夭,或變形、脆裂。

肝為罷極之本:肝藏血、主筋與肢體運動密切相

關。肢體關節運動,能耐受疲勞或能解除疲勞,依

賴于肝的藏血充足與調節血量功能的正常。

2、肝開竅于目

結構上肝的經脈上連目系。功能上肝的藏血和疏泄

功能與目的視覺功能密切相關

生理:肝血充足,肝氣調達,則視物清楚,辨色正

常,目運動自如

病理:肝血不足——視物模糊或夜盲肝陰不足一

兩眼干澀、視力減退肝火上炎一一目赤腫痛

3、肝在志為怒:肝的生理功能與怒的情志活動密切相

關。肝的疏泄功能能調節怒的情緒變化。

4、肝在液為淚:淚由肝精肝血所化,肝開竅于目,

淚從目出

5、肝與春氣相通應:春季為一年之始,陽氣始

生,自然界生機勃發,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而

在人體之肝則主疏泄,惡抑郁而喜條達,為“陰

中之少陽”,故肝于春氣相通應。

“夜臥早起,廣步于庭”

(三)生理特性

1、肝為剛臟:是指肝氣主升主動,具有剛強躁急的

生理特性而言。

2、肝主升發,喜條達而惡抑郁:肝氣保持升發柔

和、舒暢條達的特性,才能氣機調暢,氣血沖和,

五臟安寧,生機不息。

3、肝體陰而用陽:體陰指肝臟本身藏陰血,用陽

指肝的生理功能主疏泄,肝氣肝陽主動主升,作用

皆屬于陽。

五、腎先天之本作強之官水臟封藏之本

五臟陰陽之本、水火之臟水火之宅

腎位于腰部,脊柱兩側,

腎在腑合膀胱,在體合

骨,其華在發,開竅于

耳及二陰,在志為恐,

在液為唾。腎在五行屬

水,為陰中之陰,與自

然界冬氣相通應。

(一)腎的主要生功能

1、腎藏精

(1)含義:指腎具有貯存、封藏精氣的生理功能。

(2)理解:

①精的含義:廣義之精一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

動的精微物質狹義之精——生殖之精

②腎精的來源

先天之精:來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生殖之精)后天之

精:來源于水谷等精微物質(臟腑之精)

先天與后天的關系:相互依存,相互資生。先天

之精賴后天之精的不斷充養才能發其生理作用,

后天之精賴先天之精的活力資助,才能源源不斷

化生。二者在腎中融為一體,維持機體生命活動

和生殖能力。

③腎中精氣的不同表現形式腎精:主生長發育、

生殖等腎氣:具有蒸騰氣化作用的腎精(封藏、

固攝)腎陰:具有滋潤、濡養作用的腎精腎陽:

具有溫煦、推動作用的腎精

(3)腎中精氣的生理作用

①主生長發育:腎中精氣是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和原

動力。腎中精氣充足,則生長發育正常

②主生殖:腎中精氣產生天癸而主生殖。腎中精氣正

常,生殖功能正常天癸:腎中精氣充盈到一定程度而

產生的一種促進生殖機能成熟的精微物質。

③化生腎陰腎陽:腎陰滋潤各臟腑之陰,腎陽溫煦各

臟腑之陽。腎陰腎陽為人體陰陽之根本,調節全身陰

陽平衡

④生髓充腦化血:腎精充足,腦髓充滿,記憶力強,

思維敏捷,耳目聰明;精生髓而化血,精足血亦足

(4)主要病變

①腎中精氣不足——嬰幼兒發育不良或遲緩,成

人早衰(立行語發齒、頭項口手足肌肉)

②腎中精氣虧虛——生殖器官發育不全,性功能

減退,產生男女不育癥

③腎陰腎陽不足——腎的生理功能衰退,產生陰

虛內熱或陽虛生寒的病變;可導致其他臟腑的陰

虛或陽虛

④腎精虧損,腦髓空虛一記憶力減退,思維遲

鈍,頭昏耳鳴;精虧則血虛

2、腎主水

(1)含義:腎具有主持調節全身水液代謝平衡的功能

(2)理解:腎的氣化貫穿于整個人體水液代謝的過程之

中。依賴于腎的氣化,多臟腑發揮各自的生理功能,水液

的代謝才能保持協調平衡。腎臟本身對水液的輸布和

排作用:分清泌濁作用司開合作用:

腎陽蒸騰、腎氣固攝——清者上升、固攝體內——合

腎陽溫化、腎氣推動——濁者下降、排出體外一開

2、腎主水

(3)生理表現

腎中陽氣充足,其主水功能正常,不僅協調并發揮

各臟腑對水液代謝的作用,而且能使腎臟本身保持

正常的分清泌濁和司開合作用,保持人體水液代謝

平衡。

(4)主要病變

腎的陽氣虛弱一氣化失司,水液代謝障礙,若氣

虛不固,開多合少,則多尿、遺尿、尿失禁;若氣

化不利,合多開少,則尿少、水腫

3、腎主納氣

(1)含義:腎具有攝納肺所吸入之氣,以協助呼吸的

作用。

(2)理解:人體的呼吸運動,是由肺腎協同而完成

的腎的主納氣功能,是腎的封藏作用在呼吸運動中的

具體體現(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

(3)生現表現:腎中精氣充足,攝納有權,氣道通暢,

呼吸均勻和調。

(4)病理變化

腎中精氣虛弱,攝納無權——呼吸表淺,吸氣困難,

呼多吸少,動則氣喘

(二)腎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1、在體合骨,生髓,其華在發

骨髓、脊髓、腦髓皆由腎精所化骨骼的生長發育及功

能的發揮,需要依賴腎精與骨

髓的充養。

齒與骨同出一源,亦由腎精充養,故稱“齒為骨之余”

病理:

腎精不足,骨髓空虛一小兒骨骼生長發育不良,老

人骨質脆弱,易于折斷。

腎精不足——小兒牙齒生長遲緩,成人牙齒松動、脫

精血不足——頭發枯萎、稀疏、早脫、早白

2、腎開竅于耳及二陰

耳的聽覺功能靈敏與否,與腎精、腎氣的盛衰密切

相關。

腎精虧損,髓海空虛——聽力減退或耳鳴耳聾二

陰的排尿、生殖、排大便功能與腎有關聯。腎

氣化失常一排尿失常,如尿頻、尿失禁、遺

尿、尿少或尿閉

腎精虧損——生殖功能減退腎陰不足,腸液干

枯——大便秘結腎陽虛衰——排便艱難或大便失

禁,久泄滑脫

3、在志為恐:恐的情志活動與腎關系密切。

4、在液為唾:唾,是唾液中較稠厚的部分,由腎精

所化。潤澤口腔、融合食物,滋養腎精。

5、與冬氣相通應:冬季是一年中氣候最寒冷的季節,

一派霜雪嚴凝,冰凌凜冽之象,自然界的物類,則靜

謐閉藏以度冬時,人體中腎為水臟,有潤下之性,

藏精而為封藏之本。同氣相求,故以腎應冬。“早

臥晚起,必待陽光”

(三)腎的生理特性

腎主封藏: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水火之臟,

藏真陰而寓真陽。腎主藏精,精宜藏不宜泄。腎主命

火,火宜潛不宜露。(主裝)

第二節六腑

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多為

中空有腔的臟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是

“傳化物”,其生理特點是“瀉而不藏”,“實而

不能滿也”,即受盛和傳化水谷。因而其氣具有通

降下行的特性。

“六腑以通為用,以降為順”

七沖門:唇為飛門,齒為戶門,會厭為吸門,

胃為賁門,太倉萬百為幽門,天腸小腸會接斑為遍

11,下極為魄門——

它們是重要的出入口,猶如關隘,是飲食物在其

消化吸收和排泄過程中必須通過的七道門戶。

一、膽中精之府清凈之府中清之府

居六腑之首,又為奇恒之腑。膽位于右脅下,附

于肝之短葉間,是中空的囊狀器官。與肝互為屬絡。

生理功能:

1、貯存和排泄膽汁:膽汁來源于肝,貯藏于膽,膽

氣疏泄,注入腸中,以促進消化。

主要病變:貯藏排泄膽汁失常——脅下脹滿疼痛、

厭食、腹脹、腹瀉、或惡心、嘔吐或黃疸

2、主決斷:判斷事物,做出決定。與人的膽量、

勇怯有關

主要病變:膽氣虛怯——遇事膽小怕事,或膽怯易

驚、善恐、失眠、多夢等神志異常

一田

胃位于腹腔上部,上連食道,下通小腸;胃腔分

上(上皖,包括賁門)、中(中皖,上下院

之間)、下(下月完,包括幽門)三部。

主要生理功能:

1、主受納腐熟水谷

含義:胃氣具有接受和容納飲食水谷、并對飲食物進

行初步消化,使其形成食糜作用。

胃的生理功能

理解

“太倉”“水谷之海”:胃有受納水谷的功能

“水谷氣血之海”:胃受納水谷中的精微物質,能

化生氣血

“五臟之本”:胃受納水谷中的精微物質,又是臟

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

胃的生理功能

V生理作用

接受容納飲食物,以利于消化并初步消化飲食物

V主要病變胃不受納——納呆、厭食、脫

脹腐熟障礙——胃院脹痛、曖腐食臭腐

熟亢進一多食善饑

胃的生理功能

v2、胃主通降,以降為和:胃氣具有保持通暢下降

的特性。

V生理作用:胃保持通暢下降運動狀態,則受納、腐

熟功能正常

V主要病變:

V胃失通降——食滯胃脫,則胃脫脹痛;

V胃氣上逆——則嘔吐、曖氣;影響腸腑傳導失常,

則可出現便秘

胃氣

“人以胃氣為本”

V狹義:胃的受納和腐熟水谷的功能

V廣義:脾胃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

V“人以胃氣為本”“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1、指推動胃和胃腸道的運動以發揮受納腐熟水谷功

能的一類精微物質;

2、脾氣與胃氣的合稱;

3、指水谷之氣“谷氣”;

4、代指一身之氣或正氣

三、小腸

V主要生理功能

1、主受盛化物:接受由胃腑下傳的食糜停留進一步消

化,化為精微和糟粕

2、主泌別清濁:在消化的過程中,分為清濁兩部分

(清,水谷精微和津液;濁,物殘渣和部分水液)消

化吸收不良一腹脹、腸鳴、腹瀉或便澹

3、小腸主液:小腸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時,也吸收

了大量的水液,由脾氣轉輸全身臟腑形體官竅,即

所謂“脾主為胃行其津液。”由于小腸參與了人體

的水液代謝故有“小腸主液”之稱。

四、大腸

主要生理功能:1、主傳化糟粕:吸收多余水液,形

成糞便,在胃氣的協助下將糞便傳送至大腸末端。

故大腸有“傳導之官”之稱。大腸的傳化功能與

胃氣的通降二肺氣的肅降、脾、氣的運化、腎氣的

蒸化和固攝作用育關。傳導變化失常一大便異

常,泄瀉或便秘

2、大腸主津:大腸吸收水液,參與體內的水液代謝,

故說“大腸主津”。

五、膀胱

其主要生理功能:貯尿、排尿:腎與膀胱氣化正常,

則貯尿排尿功能正常。

主要病變:氣化失司膀胱不利一尿痛、淋澀、排尿

不暢或癮閉腎氣不固膀胱失約——遺尿、尿失禁膀

胱濕熱----尿赤、尿痛、尿頻、尿急

六、二焦

臟腑之三焦:六腑之一。位于胸腔的一個大腑,包

羅諸臟,無與匹配“大腑”“孤腑”

部位之三焦:人體胸腹腔的上中下三個區域的劃分

上焦:膈以上的胸部(心、肺),包括上肢及頭面

中焦:膈以下臍以上的下腹部(脾胃肝膽)下焦:

臍以下的下腹部(腎、膀胱、大腸、小腸)

生理功能

1、通行元氣:是諸氣上下運行之通道;

2、運行水液;是水液上下運行的通道;上、中、下

三焦部位的劃分及其生理特點:上焦如霧(心肺):

主氣的宣發和升散,即宣發衛氣,布

散水谷精微和津液以營養滋潤全身上焦主納

中焦如江(脾胃):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輸布水谷精微

和化生血液的功能中焦主化下焦如瀆(腎、膀胱,

大腸):排泄糟粕和尿液,即

小腸、大腸、腎和膀胱的功能下焦主出部位三焦包含

了上至頭下至足的整個人體,已經超出了實體六腑的概

第四節臟腑之間的關系

一、臟與臟之間的關系

五臟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和特定的病理變化,但

五臟之間又存在著密不可分的生理聯系和病理影

響。其關系不能只局限于五行的生克乘侮范圍,

更應注重五臟精氣陰陽及其生理功能之間的相互

制約、相互為用、相互資生、相互協調。

(―0心與肺

關系:心主血與肺主氣、心主行血與肺主呼吸

1、心血運載肺氣以維持肺之呼吸

2、肺氣助心行血

3、宗氣具有貫心脈和走息道司呼吸的功能,加強

了心肺之間的連結作用。

病理上:

1、心病及肺:心氣不足或心陽不振----血行不

暢影響肺的呼吸功能——心悸、胸悶疼痛、唇舌青

紫以及咳喘等心肺血瘀氣虛證

2、肺病及心:肺氣虛弱或肺失宣降——咳喘、

氣短、胸悶以及心悸、胸痛、唇舌青紫等心肺氣虛

血瘀證

(二)心與脾

關系:血液生成上相互為用,血液運行上相互協同

1、血液生成方面:心血供養以維持脾運,脾運化水

谷精微以化生氣血

2、血液運行方面:心主血推動血液運化不息,脾統

血使血液脈中運行不溢于脈外

病理:

心病及脾:心血不足不能養脾或勞神思慮過度脾失

健運——心悸、失眠、多夢以及食少、腹脹、便潰、體

倦乏力(心脾氣血兩虛證)

脾病及心:脾失健運或脾不統血導致心血不足——

食少、便濾或慢性出血及面色無華、心悸、失眠、多

夢(心脾氣血兩虛證)

(三)心與肝

關系:血液運行和精神情志

1、血液運行方面:心主血推動血液運行,肝藏血貯

藏調節血量

2、精神情志方面:心藏神主管精神情志活動,肝主

疏泄調節情志活動,維持精神活動的正常

病理:

心肝血虛證:面色無華、心悸、頭昏、目眩或婦女

月經量少、色淡

心神不安致肝失疏泄或情志所傷心神不安:心煩、

心悸、失眠、急躁易怒,或抑郁不樂

(四)心與腎

關系:心腎相交(水火既濟、精神互用和君相安位)

1、水火既濟:心位居上,心火(陽)必須下降

于腎而使腎水不寒;腎位居于下,腎水(陰)必須

上濟心陰,制約心陽,使心火不亢。心與腎之間的

這種水火升降、互濟互制,維持了兩臟之間生理功

能的協調平衡。

2、精神互用:心藏神,腎藏精。精能化氣生神,

為氣、神之源;神能控精馭氣,為精氣之主。故積

精可以全神,神清可以控精。

3、君相安位:心為君火,腎為相火。君火在上,

如日照當空,為一身之主宰;相火在下,系陽氣之根,

為神明之基礎。命火秘藏,則心陽充足;心陽充盛,

則相火亦旺。君火相火,各安其位,則心腎上下交濟。

4、精血互化:心主血,腎藏精,心腎精血之間

存在著相互資生、相互轉化的關系,為心腎相交奠定了

物質基礎。

陰陽互補:心腎之間,心之陰陽能補充腎之陰陽,腎

之陰陽能補充心之陰陽,使心腎陰陽保持著充足與協

調平衡。

病理:心腎病變可相互影響

心腎之陰不足一陰虛火旺(心腎陰虛火旺):心

悸、心煩、失眠、多夢、耳鳴、腰膝酸軟或男子夢

遺、女子夢交(心腎不交)

腎陽虛損,陽虛水泛,上凌于心:畏寒、面色胱白、

尿少、水腫、心悸(水氣凌心)

心血不足,腎精虧虛——健忘、頭昏、耳鳴、失眠、

多夢(心腎精血虧虛)

(五)肺與脾:氣的生成和水液代謝

1、氣的生成(1)宗氣的生成(2)脾主運化為氣血生

化之源,脾吸收的水谷之精氣還有賴于肺的宣發肅降

“脾為生氣之源,肺為主氣之樞”

2、水液代謝方面:脾運化水液以吸收、輸布水液,肺

通調水道以輸布排泄水液,兩臟相互協同,相互為用。

病理:肺脾氣虛證:食少、腹脹、便循、氣短、乏力、

咳喘肺脾氣虛痰濕內停:食少、倦怠、腹脹、咳喘、痰多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

(六)肺與肝:主要表現在人體氣機升降的調節方面

生理上:

肝氣疏泄,升發條達有利于肺氣肅降;肺氣充足肅降正

常又有利于肝氣升發。肝升與肺降,既相互制約

又相互為用。“龍虎回環”

病理上:

肝郁化火犯肺或肺失清肅燥熱內盛影響及肝:頭痛、

面紅、目赤、胸脅作痛、咳嗽、咳血(肝肺同病,肝

火犯肺者又稱“木火刑金”)

(七)肺與腎:表現在水液代謝、呼吸運動及陰陽

互資方面

1、水液代謝:肺主通調水道為水之上源,肺氣肅

降有助于腎主水;腎為主水之臟,腎氣推動腎陽蒸

騰,有利于肺的宣發肅降。兩臟協同相互為用保證

水液的輸布排泄正常。

2、呼吸運動:肺主氣司呼吸為氣之主,腎主納氣

維持呼吸的深度為氣之根。肺氣肅降利于腎的納氣,

腎精腎氣充足攝納有力有利于肺氣的肅降。

3、陰液互資:肺陰充足,下輸于腎以滋腎陰,腎陰

充足上滋于肺使肺陰充足。二者相互資生相互促進。

病理

水液代謝障礙:肺失宣降行水功能失常,不能下

輸到腎或腎氣化水液失司寒水上犯射肺一咳嗽不

能平臥,尿少、水腫

呼吸失常:肺氣虛宣降失司或腎氣不足攝納無權

相互影響——氣短、氣喘、呼吸表淺、呼多吸少

(腎不納氣)

肺腎陰虛:腎陰不足不能上滋肺陰或肺陰虛損累

及腎陰一骨蒸潮熱、盜汗、額紅、干咳音啞、腰

膝酸軟(肺腎陰虛)

(八)肝與脾:消化功能和血液運行

1、消化方面:肝調暢氣機,分泌膽汁,協助脾運,

脾運化正常,有利于肝之疏泄。肝脾兩臟,相互為用,

相互協調,消化功能正常。

2、血液運行方面:肝藏血貯藏血液、調節血量;脾統

血,血行脈中不外溢。肝脾兩臟,相互協調,以維持

血液的正常運行。

病理:

肝失疏泄氣郁犯脾一精神抑郁;胸悶太息、納呆、

腹脹、腹瀉(肝脾不調)或脾失健運生濕化熱郁蒸肝

膽——食欲不振、月完腹痞滿、黃疸

脾失健運血液生化無源或脾虛統血失職致肝血不足一

一食少、倦怠、頭昏或婦女月經量少、色淡

(九)肝與腎:主要表現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陰

陽互生互制三個方面

1、精血同源:肝藏血腎藏精,精血能相互滋生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