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市東洲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_第1頁
撫順市東洲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_第2頁
撫順市東洲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_第3頁
撫順市東洲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_第4頁
撫順市東洲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七年級歷史試卷(時間:70分鐘試卷滿分:70分)考生注意:請在答題卡各題目規定答題區域內作答,答在本試卷上無效。一、單項選擇試題(每題有4個備選答案,只有一個是正確的,只有一項符合題意,請將正確選項涂在答題卡上。本大題共30小題,共30分)1.黔東南某中學歷史興趣小組進行課題研究,列出的關鍵詞是“黃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請你判斷他們研究的是哪一原始人群()A.元謀人 B.河姆渡人C.半坡人 D.山頂洞人2.“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蔽闹小败庌@”指是A.黃帝B.炎帝C.秦始皇D.漢武帝3.《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其中,“選賢與能”指的是我國古代的什么制度A.分封制 B.世襲制 C.禪讓制 D.宗法制4.歸納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對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基本階段及其特征的歸納描述,不正確的是()A.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B.夏商周時期——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C.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D.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關系的發展與經濟重心南移5.下列人物中,具有“部落聯盟首領”與“奴隸制國家國王”雙重身份的是()A. B.C. D.6.東漢末年群雄并起,最終形成三國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圖符合最終局勢的是()A. B.C. D.7.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改革,二者能夠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因素是A.人民大力擁護 B.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C.得到最高統治者的支持 D.維護了統治階級的利益8.我國優秀的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取材于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的歷史,歷史上的三國鼎立局面形成于()A.公元3世紀初期 B.公元3世紀20年代C公元2世紀初期 D.公元2世紀20年代9.“封建親戚,以藩屏周”說明西周時期實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分割諸侯的兵力 B.保證國家的兵源C.鞏固周王的統治 D.保證國家財政收入10.商鞅變法內容中,對秦國封建制度確立起決定作用的是A.廢除舊貴族的特權 B.國家承認土地私有C.獎勵耕戰富國強兵 D.推行縣制治理地方11.我國古代科技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其中,既在發明過程中體現“變廢為寶”的環保理念,又對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條件的科技成就是()A.造紙術 B.印刷術 C.指南針 D.火藥12.某同學在學習漢高祖休養生息政策時筆記上由“民失作業,而大饑饉……人向食,死者過半”的記錄。這一記錄最可能是分析休養生息政策的A.背景B.內容C.影響D.啟示13.成語“草木皆兵”、“東山再起”源于A.官渡之戰 B.赤壁之戰 C.淝水之戰 D.巨鹿之戰14.歸納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歷史學習方法。以下是某同學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應填的是()A.西周、春秋 B.春秋、戰國C.西周、東周 D.東周、戰國15.下圖《魏晉時期民族流動示意圖》中歷史現象導致的結果是()A.江南經濟的發展 B.北方文化繁榮C.專制統治加強 D.國家統一完成16.依據圖示,判斷這一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征是()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C.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D.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17.考古發現是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主要證據。下面一組圖片反映的是不同時期的遺址發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夠見證我國信史(文字記載歷史)開始的文物圖片是()A. B.C. D.18.胡適說:“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學可以說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學,將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張能突出體現孔子“將人看作是平等的”是A.仁 B.“兼愛”“非攻” C.有教無類 D.“為政以德”19.學習歷史有一個基本的結論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現實的反映”?!鞍偌覡庿Q”學術局面反映的社會現實是()A.社會上有學問的人越來越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聲四起C.分封制的實行 D.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20.時序性是歷史學科的基本屬性之一。下列歷史事件按時序排列正確的是①牧野之戰②長平之戰③赤壁之戰④涿鹿之戰A.④①②③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①④③②21.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戰役,這兩次戰役的共同點是()A.都發生在我國北方 B.結果都是以少勝多C.都是曹操軍隊取得勝利 D.都是曹操軍隊人數占優勢22.三國時期,各國統治者都重視發展農業生產。下列反映魏國重視農業生產的是A.開發西南地區 B.發展海外貿易C.加強與臺灣的聯系 D.大力興修水利23.歷史上發生了許多對時代產生重大影響的戰役。下列戰役中,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的是A巨鹿之戰 B.官渡之戰 C.赤壁之戰 D.淝水之戰24.西晉與秦朝的相似之處是()A.結束分裂,實現統一,但短命 B.都大封同姓諸王導致國家衰亡C.都是篡位奪權建立的朝代 D.之后中國出現上百年的分裂25.晉武帝(司馬炎)為穩固司馬氏的統治,大封同姓諸王,后來又讓諸王據守州郡重鎮,并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這些出鎮的宗室諸王手握封國的軍政大權,勢力日益強大。晉武帝的兒子晉惠帝昏庸無能。他在位時,手握重兵的八個封王為爭奪中央政權,先后起兵,相互混戰,最終導致“八王之亂”,西晉從此衰落。從中,我們獲得的歷史啟示是()①實踐證明分封制的弊端②管好國家要有合適的制度③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影響④統治者的才能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6.“自東漢末年以來,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嘤陂L期戰亂的中原人大量遷移到他們視為畏途的南方……而這里的局勢又相對安定,往往能在較長時期內‘無風塵之警’,水利興修和農田墾辟在持續進行,位處長江下游的江南地區尤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區“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的原因有①中原人大量南遷②社會比較安定③統治者的重視④自然條件優越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7.《宋書》記載:“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辈牧戏从车默F象是()A.江南氣候條件優越 B.江南地區得到開發C.江南生產技術先進 D.江南勞動力資源豐富28.觀察下表中的信息可以得出東晉南方地區()材料文獻建安初,關中百姓流入荊州者十余萬家……元帝為晉王,課督農功……《晉書·食貨志》(東晉后期南方)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股阜,幾乎家給人足矣。《晉書·食貨志》A.成為全國經濟重心 B.農業超過北方C.出現民族交融趨勢 D.經濟得到開發29.關于東晉后期江南地區開發表現,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耕地面積不斷增加 B.糧食產量提高,農業實行多種經營C.南方手工業快速進步 D.洛陽是當時商業最為活躍的大都市30.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許多政權將南京作為都城,因此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稱。這六朝中,最后的王朝是A.陳 B.梁 C.齊 D.宋二、材料分析(40分)31.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是我國封建社會前期杰出的封建統治者。請完成下列問題人物政治措施經濟措施思想文化措施秦始皇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統一貨幣和度量衡A,統一文字漢武帝BCD,舉辦太學(1)請填出表格中相關的空。(2)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儒家思想的態度不同,但其目的是相同的。他們的目的是什么?(3)請你從秦始皇和漢武帝兩個人物中選擇一個人物進行簡要評價。32.改革創新是社會進步的永恒主題。2018年是十九大后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發展舉世矚目證明: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能推動生產力的迅猛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觀察下列春秋戰國時期的兩幅圖:春秋時期的農具和穿有鼻環的牛尊材料二:商君合并小都、小鄉、小邑、小聚為縣,設置縣令、縣丞,共三十一個縣,由國君直接委派官員治理;努力從事農業生產,耕耘紡織送交糧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變法五年后,國家富強起來?!妒酚洝ど叹袀鳌凡牧先何褐饔儽彼?,引見群臣?!墼唬骸胺蛎徽圆豁?,則禮樂不可興。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以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資治通鑒》(1)據材料一回答:代表當時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兩項重要技術(工具)分別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商君”指的是誰?根據材料二指出在“商君”變法的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權思想的措施是哪一項?(3)材料三中的“魏主”指的是誰?他為“斷諸北語,一從正音”采取了什么措施?除此以外,“魏主”還采取了哪些措施?(答出任意一點即可)(4)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改革創新作用是什么?3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江南地域遼闊,有的地區用燒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術從事農業生產。老百姓把魚和米作主食,靠打魚狩獵和采集為謀生手段。……這里也沒有非常富有的人家?!稘h書》譯文江南是全國最繁榮昌盛的地方。……土地遼闊,物產豐富,百姓勤勞,努力耕種。如果一郡大豐收,就可以解決好幾個郡的糧食?!鞣N絲織品和麻織品足夠供應天下人使用。——《宋書》譯文材料二據統計,東晉南北朝時期南渡人口不下百萬。當時北方人口700余萬,大體上每七,八人中就有一人南遷。南方人口約540萬人,南朝境內的人口中有近六分之一為北方南下流民,……——詹子慶主編《中國古代史》材料三僑流人口具有更強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