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五年級科學下冊復習資料_第1頁
浙江五年級科學下冊復習資料_第2頁
浙江五年級科學下冊復習資料_第3頁
浙江五年級科學下冊復習資料_第4頁
浙江五年級科學下冊復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五年級科學下冊復習資料PAGEPAGE1五年級《科學》下冊復習資料第一單元沉和浮一、填空1、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體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標準。2、(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不改變。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重量)和(體積)都有關。3、(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體積小)的物體容易沉。(潛水艇)應用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變自身的重量來改變沉浮。4、我們把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叫做排開的水量。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能發生改變。鋼鐵制造的船能夠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開的水量很大)。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裝載量)也隨之增大。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7、(上浮物體)和(下沉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8、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9、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時就(上浮);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時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物體就浮在水面上。10、當液體中溶解了(足夠量)的其它物質時,如鹽、糖、味精等,有可能會使馬鈴薯浮起來。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鹽)。(不同液體)對物體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11、比(同體積)的水(重)的物體,在水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水(輕)的物體,在水中(上浮);比同體積的液體(重)的物體,在液體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液體(輕)的物體,在液體中(上浮)。12、一塊木頭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頭壓入了水中,這時木頭受到的浮力是8N。13、橡皮、小石塊、木塊、泡沫、回形針等物體,在水中沉的物體有橡皮、小石塊、回形針,在水中浮的物體有木塊、泡沫。14、科學和技術緊密相連,它們為人類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5、一個物體重50g,用彈簧秤測出它受到的浮力是60g,這個物體會上浮。一個物體重100g,用彈簧秤測出它受到的浮力是80g,這個物體會下沉16、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構成它們的材料和液體的性質有關。17、液體的性質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18、測量比較液體密度的儀器叫比重計。19、科學探究要經歷觀察、發現、推測、驗證的過程。20、物體的沉浮現象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被我們認識的。二、連線淹不死人的湖改變物體的體積鋼鐵造的輪船改變物體的重量潛水艇改變液體的密度三、實驗題把兩個重量相等的馬鈴薯分別放入甲乙兩個水槽中,在甲水槽中馬鈴薯下沉,在乙水槽中馬鈴薯上浮,這可能是什么原因?答:兩個水槽中的水不一樣,一個是清水,一個是濃鹽水。你有什么辦法讓甲水槽中的馬鈴薯浮起來?答:加食鹽。你有什么辦法讓乙水槽中的馬鈴薯沉下去?答:加清水。四、簡答1、如何測量泡沫塑料塊在水中浮力的大小?答:未放入水前先測量泡沫塑料塊受到的重力,再用線拉住泡沫塑料塊,使它進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讀出彈簧測力計上拉力的數值。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塊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第二單元熱一、填空1、我們可以通過運動、多穿衣服、曬太陽、吃熱的食物等方法來保暖。加穿衣服會使人體感覺到熱,但并不是(衣服)給人體(增加了熱量)。2、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3、物體由冷變熱或由熱變冷的過程中會發生(體積)的變化,這可以通過我們的(感官)感覺到或通過(一定的裝置和實驗)被觀察到。4、許多固體、液體和氣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有些固體和液體在一定條件下是(熱縮冷脹)的,例如(銻)和(鉍)這兩種金屬就是熱縮冷脹的。5、熱是一種(能量)的形式,熱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6、熱傳遞主要通過(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三種方式來實現。7、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熱傳導)。8、(不同材料)制成的物體,(導熱性能)是不一樣的。像(金屬)這樣(導熱性能好)的物體稱為(熱的良導體);而像(塑料)、(木頭)這樣(導熱性能差)的物體稱為(熱的不良導體)。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慢),散熱(慢),可以(減慢)物體熱量的散失。熱的良導體,導熱(快),散熱(快)。16、(恒星周年視差)是歷史上證明地球公轉的關鍵性證據。公轉過程中,地軸傾斜方向保持不變,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極晝極夜現象)。17、地球在自傳的同時還繞著太陽轉動,稱為地球的公轉。18、最先證明地球在自傳的天文學家是傅科。19、最初觀察到恒星周年視差的科學家是貝塞爾。20、太陽的東升西落、地球的晝夜交替,是因為地球的自轉。古人觀測到不同季節影子有長短變化,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轉。二、填表題1、地球自轉的特點是否圍繞地軸自轉地地軸是否傾斜地地軸傾斜方向是否變化是是不變2、地球及其運動的特點地球的形狀自轉的證據自轉方向自轉周期球形傅科擺自西向東一天3、根據地球的運動完成下表。地球的運動地地球的運動主要有兩種形式自轉公轉對地球兩種運動形式的描述:(方向、方式、方向、周期、特點)繞地軸轉動方方向:自西向東周期:24小時一周地地軸傾斜繞繞太陽轉動方方向:自西向東周周期:一年地軸傾斜方向不變、角度大小不變判斷地球運動的依據傅傅科擺天體東升西落衛衛星觀測恒恒星周年視差星星座季節交替衛衛星觀測地球運動產生的自然現象晝晝夜四四季、極晝極夜三、簡答題1、人類認識地球及其運動的觀點和學說主要有哪些?答:地心說: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提出。觀點:①地球是球體;②地球處于宇宙中心靜止不動;③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繞著地球旋轉。日心說: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觀點:①地球是球形的;②地球是運動的,每24小時自轉一周;③太陽是不動的,地球圍著太陽轉。2、四季是怎樣形成的?答:地球在公轉過程中,由于地軸的傾斜,導致陽光有規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區,因此氣溫也有規律地變化,形成四季。3、為什么紐約是白天時,北京是夜晚?答:因為地球是個不透明的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陽照亮的一半是白天,背對太陽的一面就是黑夜。北京和紐約剛好各在一個半球上,而且正好相對,紐約正對太陽時,北京剛好背對太陽,所以同一時刻,紐約是白天,北京是夜晚。4、對于北極星“不動”,該怎樣解釋?答:地球是圍繞著一個假想的軸在轉動,稱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