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學課后習題答案_第1頁
微生物學課后習題答案_第2頁
微生物學課后習題答案_第3頁
微生物學課后習題答案_第4頁
微生物學課后習題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微生物學課后習題答案

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類群?

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包括①原核類的細菌'

放線菌'藍細菌'支原體'立克次氏體和衣原體;②真核類的真菌'原生動物'和顯微

藻類,以及屬于非細胞類的病毒和亞病毒.

2.人類遲至19世紀才真正認識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礙?

答:①顯微鏡的發(fā)明,②滅菌技術的運用,③純種分離技術,④培養(yǎng)技術。

3.簡述微生物生物學發(fā)展史上的5個時期的特點和代表人物.

答:史前期(約8000年前一1676),各國勞動人民,①未見細菌等微生物的個體;

②憑實踐經驗利用微生物是有益活進行釀酒、發(fā)面、制醬、娘醋、混肥、輪作、

治病等)

初創(chuàng)期(1676—1861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單式顯微鏡,觀察到細菌等微生物

的個體;②出于個人愛好對一些微生物進行形態(tài)描述;

奠基期(1861—1897年),巴斯德,①微生物學開始建立;②創(chuàng)立了一整套獨特

的微生物學基本研究方法;③開始運用“實踐——理論——實踐”的思想方法開展

研究;④建立了許多應用性分支學科;⑤進入尋找人類動物病原菌的黃金時期;

發(fā)展期(1897—1953翁,e.buchner,①對無細胞酵母菌“酒化酶”進行生化研究;

②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代謝統(tǒng)一性;③普通微生物學開始形成;④開展廣泛尋找微生物

的有益代謝產物;⑤青霉素的發(fā)現(xiàn)推動了微生物工業(yè)化培養(yǎng)技術的猛進;

成熟期(1953—至今)j.watson和f.crick,①廣泛運用分子生物學理論好現(xiàn)代研

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種生命活動規(guī)律;②以基因工程為主導,把傳統(tǒng)的

工業(yè)發(fā)酵提高到發(fā)酵工程新水平;③大量理論性、交叉性、應用性和實驗性分支

學科飛速發(fā)展;④微生物學的基礎理論和獨特實驗技術推動了生命科學個領域飛

速發(fā)展;⑤微生物基因組的研究促進了生物信息學時代的到來。

4.試述微生物與當代人類實踐的重要關系。

5”散生物對生命科學基礎理論的研究有和重大貢獻?為什么能發(fā)揮這種作用?

答:微生物由于其“五大共性”加上培養(yǎng)條件簡便,因此是生命科學工作者在研究

基礎理論問題時最樂于選用的研究對象。歷史上自然發(fā)生說的否定,糖酵解機制

的認識,基因與酶關系的發(fā)現(xiàn),突變本質的闡明,核酸是一切生物遺傳變異的物

質基礎的證實,操縱子學說的提出,遺傳密碼的揭示,基因工程的開創(chuàng),per技

術的建立,真核細胞內共生學說的提出,以及近年來生物三域理論的創(chuàng)建等,都

是因選用微生物作為研究對象而結出的碩果。為此,大量研究者還獲得了諾貝爾

獎的殊榮。微生物還是代表當代生物學最高峰的分子生物學三大來源之一。在經

典遺傳學的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先驅者們意識到微生物具仃繁殖周期短、培養(yǎng)條件

簡單、表型性狀豐富和多數(shù)是單倍體等種種特別適合作遺傳學研究對象的優(yōu)點,

紛紛選用粗糙脈泡菌,大腸桿菌,釀酒醛母和t系噬菌體作研究對象,很快揭示

了許多遺傳變異的規(guī)律,并使經典遺傳學迅速發(fā)展成為分子遺傳學。從1970年

代起,由于微生物既可以作為外源基因供體和基因載體,并可作為基因受體菌等

的優(yōu)點,加上又是基因工程操作中的各種“工具酶”的提供者,故迅速成為基因工

程中的主角。由于小體積大面積系統(tǒng)的微生物在體制和培養(yǎng)等方面的優(yōu)越性,還

促進了高等動、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和細胞培養(yǎng)技術的發(fā)展,這種“微生物化”的高等

動、植物單細胞或細胞集團,也獲得了原來僅屬于微生物所有的優(yōu)越體制,從而

可以十分方便地在試管和培養(yǎng)皿中進行研究,并能在發(fā)酵罐或其他生物反應器中

進行大規(guī)模培養(yǎng)和產生有益代謝產物。止匕外,這一趨勢還是原來局限于微生物實

驗室使用的一整套獨特的研究方法、技術,急劇向生命科學和生物工程各領域發(fā)

生橫向擴散,從而對整個生命科學的發(fā)展,作出了方法學上的貢獻。

6.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個?為什么?

答:①.體積小,面積大;②.吸收多,轉化快;③.生長旺,繁殖快;④.適應強,

易變異;⑤.分布廣,種類多。其中,體積小面積大最基本,因為一個小體積大

面積系統(tǒng),必然有一個巨大的營養(yǎng)物質吸收面、生物代謝廢物的排泄面和環(huán)境信

息的交換面,并由此而產生其余4個共性。

7.討論五大共性對人類的利弊。

答:①.“吸收多,轉化快”為高速生長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謝產物提供了充分的物

質基礎,從而使微生物能在自然界和人類實踐中更好地發(fā)揮其超小型“活的化工

廠''的作用。②.“生長旺盛,繁殖快”在發(fā)醛工業(yè)中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主要體

現(xiàn)在它的生產效率高、發(fā)酵周期短上;且若是一些危害人、畜和農作物的病原微

生物或會使物品霉腐變質的有害微生物,它們的這一特性就會給人類帶來極大的

損失或禍害。③“適應強,易變異”,有益的變異可為人類創(chuàng)造巨大的經濟和社會

效益,有害的變異使原本已得到控制的相應傳染病變得無藥可治,進而各種優(yōu)良

菌種產生性狀的退化則會使生產無法正常維持。④“分布廣,種類多”,可以到處

傳播以至達至廣無孔不入”的地步,只要條件合適,它們就可“隨遇而安”,為人類

在新世紀中進一步開發(fā)利用微生物資源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前景。

8.試述微生物的多樣性。

答:①.物種的多樣性,②.生理代謝類型的多樣性,③.代謝產物的多樣性,④遺傳

基因的多樣性,⑤生態(tài)類型的多樣性.

9.什么是微生物學?學習微生物學的任務是什么?

答:微生物學是一門在細胞、分子或群體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態(tài)構造、生理代

謝、遺傳變異、生態(tài)分布和分類進化等生命活動基本規(guī)律,并將其應用于工業(yè)發(fā)

酵、醫(yī)藥衛(wèi)生、生物工程和環(huán)境保護等實踐領域的科學,其根本任務是發(fā)掘、利

用、改善和保護有益微生物,控制、消滅或改造有害微生物,為人類社會的進步

服務。

第一章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態(tài)、構造和功能

1.試設計一張衣格,比較以下6個大類原核生物的主要特性.

答:比較如下,

特征細菌放線曲藍細菌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

直徑(i?)0.2-0.50.5-13-100.2-0.250.2-0.50.2-0.3

可見性光學d微鏡光學顯微鉞光學顯做光鏡勉強可見光學顯微鏡光鏡勉強可

鏡見

過渡性不能不能不能能不能;:

革蘭氏染色陽性或陰性陽性陰性陰性陰性陰性

細胞壁有坐韌的細?":''!-<1:痛“孽韌的缺壁有整韌的細有顰物1的細

胞壁胞壁

繁殖方式二均分裂無性地干和二均分裂二均分裂二均分裂二均分裂

曲體斷裂

培養(yǎng)方法人工培養(yǎng)人工培養(yǎng)人工培養(yǎng)人工培養(yǎng)宿主細胞宿主細胞

核酸種類DNA和RNADNA和RNADNA和RNADNA和KNADNA和RNADNA和RNA

核糖體有有有有

大分子合成有有有行進行進行

產生ATP系統(tǒng)有有有有有無

增殖過程中結構保持保持保持保持保持保持

的完整性

入侵方式多樣直接昆蟲媒介不清楚

時抗生素做感般感(行斑素除敏感敏出

外)

對干擾素某些菌般整不做整有的敏感有的敏整

2.典型細菌的大小和重量是多少?試設想幾種形象化的比喻加以說明。

答:一個典型的細菌可用E.coli作代表,它的細胞平均長度約為2um,寬度約

0.5um,形象地說,若把1500個細菌的長徑相連,僅等于一顆芝麻的長度,如果

把120個細胞橫向緊挨在一起,其總寬度才抵得上一根人發(fā)的粗細。它的重量更

是微乎其微,若以每個細胞濕重約10-2g計,則大約109個E.coli細胞才達Img

重。

3.試圖求G+和5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構造,并簡要說明其.異

答:圖示如下略)

G+細菌。G-細菌的細胞壁都含肽聚糖和磷唯酸:不同的是含量的區(qū)別:如F衣

成分內細胞壁F筮的、

G+細也G-細菌

肽聚植含依很高(50?90)含量很低(-10)

瞬壁酸含量較高(<50)無

類脂質一般無(〈2)含量較島(-20)

蛋白質無含量較高

5.什么是缺壁細菌?試列表比較4類缺制細菌的形成、特點和實際應用.

答:在自然界長期進化中和實險室菌種的自發(fā)突變中都會產生少數(shù)缺細胞壁的種類,或是用人為的方法通

過抑制新生細胞壁的合成或對現(xiàn)成細胞壁進行的解而決得人1:缺壁的細菌統(tǒng)稱為缺壁細菌.比較如下:

類型形成特點實際應

L型細菌在某些環(huán)境條件下(實驗1,沒“完整而型韌的細胞壁,細胞呈

(L-foi>ofbacteria)室或宿主體內)通過自發(fā)多形態(tài)可能與

突變而形成的遺傳性穩(wěn)2.有些能通過細菌范器.故又稱“滋針對細

定的細胞曦缺陪變異型過型細菌”胞壁的

3.對滲透敏植,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形成抗菌治

“油煎蛋”似的小菌落(直杼在0.13療有關

左右)

政生質體在人為條件卜.,川溶菌蒯

(protoplast)處理或在含百霉素的培1.對環(huán)境條件變化做感,低滲透壓、

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而抑制新生振藩、離心甚至通氣等都易引起其破

細胞壁合成的僅裂

由一層細胞膜包褰的.閱2.行的原生質體具“鞭毛,但不能運

球形、對澹透壓變化敏整動,也不被相應噬蔭體所感染,在適

的細胞,一般由革蘭氏陽宜條件(如條件培養(yǎng)基)可生長繁殖、

性細菌形成.形成菌落,形成芽泡.及恢發(fā)成“細

球狀體乂稱原生質原,是對革蘭胞壁的正常結構

(splwieroplast)氏陰性細菌處理后而獲3.比正常“細胞壁的細曲更易導入外

得的殘留部分細胞壁(外源迪性物質,是研究遺傳規(guī)律和進行

壁層)的球形體.與原生原生質體育種的良好實駿材料

質體相比,它對外界環(huán)境

具有一定的抗性,可在普

通培養(yǎng)基上生長

支原體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細胞膜中含有一般以核生物所沒有的

(■ycoplasaa)的、適應自然生活條件的舐醇.所以即使缺乏細胞壁,共細胞

無細胞噬的原核生物膜仍有較高的機械強度

6.試述染色法的機制并說明此法的重要性。

答:革蘭氏染色的機制為:通過結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細菌的細胞膜內可

形成不溶于水的結晶紫與碘的復合物。G+由于其細胞壁較厚、肽聚糖網(wǎng)層次多

和交聯(lián)致密,故遇脫色劑乙醇處理時,因失水而使網(wǎng)孔縮小,在加上它不含類脂,

故乙醇的處理不會溶出縫隙,因此能把結晶紫與碘的復合物牢牢留在壁內,使其

保持紫色。反之,G-細菌因其細胞壁薄、外膜層類脂含量高、肽聚糖層薄和交聯(lián)

度差,遇脫色劑乙醇后,以類脂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這時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網(wǎng)

不能阻擋結晶紫與碘復合物的溶出,因此細胞退成無色。這時,在經沙黃等紅色

染料復染,就使G-細菌呈紅色,而G+細菌則仍保留最初的紫色。此法證明了

G+和G-主要由于起細胞壁化學成分的差異而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而使染色反

應不同,是一種積極重要的鑒別染色法,不僅可以用與鑒別真細菌,也可鑒別古

生菌。

7.何為“拴菌試驗”?它何以能說明鞭毛的運動機制?

答:“拴菌”試驗(tethered-cellexperiment)是1974年,美國學者西佛曼(M.Silverman)

和西蒙(M.Simon)曾設計的一個實驗,做法是:設法把單毛菌鞭毛的游離端用

相應抗體牢牢“拴”在載玻片上,然后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的行為。因實驗

結果發(fā)現(xiàn),該菌是在載玻片上不斷打轉(而非伸縮揮動),故肯定了“旋轉論”是

正確的。

8.滲透調節(jié)皮層膨脹學說是如何解釋芽電耐熱機制的?

答:滲透調節(jié)皮層膨脹學說認為:芽抱的耐熱性在于芽泡衣對多價陽離子和水分

的透性很差皮層的離子強度很高,從而使皮層產生極高的滲透壓奪取芽胞核心

的水分,結果造成皮層的充分膨脹。而核心部分的細胞質卻變得高度失水,因此,

具極強的耐熱性。關鍵是芽也有生命的部位即核心部位的含水量很稀少,為

10%?25%,因而特別有利于抗熱。

9.什么上菌落?試討論細菌的細胞形態(tài)與菌落形態(tài)間的相關性。

答:菌落即單個(或聚集在「起的一團)微生物在適宜的固體培養(yǎng)基表面或內部

生長、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見的、有一定形態(tài)結構的子細胞生長群

體。因不同形態(tài)、生理類型的細菌,在其菌落形態(tài)、構造等特征上也有許多明

顯的反映,故細菌的細胞形態(tài)與菌落形態(tài)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現(xiàn)象,如,無鞭毛、

不能運動的細菌尤其是球菌通常都形成較小、較厚、邊緣圓整的半球狀菌落;長

有鞭毛、運動能力強的細菌--般形成而平坦、邊緣多缺刻、不規(guī)則的菌落;有糖

被的細菌,會長出大型、透明、蛋清狀的菌落;有芽泡的細菌往往長出外觀粗糙、

“干燥”、不透明且表面多褶的菌落等等。

10.名詞解釋:磷壁酸、LPS、假肽聚糖、PHB、伴抱晶體、基內菌絲、抱囊鏈

霉菌、橫割分裂、異形胞、

原體與始體、類支原體、竣酶體、抱囊、磁小體。

磷壁酸是G+細菌細胞壁結合在細胞壁上的一種酸性多糖,主要成分為甘油磷酸

或核糖醇磷酸。

LPS(脂多糖)是位于G-細菌細胞壁最外層的一層較厚的類脂多糖類物質,由類

脂A、核心多糖和O-特異側鏈3部分組成。

假肽聚糖是由N-乙酰葡萄胺和N-乙酰塔羅糖胺糖醛酸以P-1,3-糖背鍵交替連接

而成的,連在后一氨基糖上的肽尾由L-Glu、L-Ala和L、Lys3個L型氨基酸組

成,肽橋則由L-Glul個氨基酸組成。

PHB(聚-0-羥丁酸poly-p-hydroxybutyrate),是一種存在于許多細菌細胞質內屬

于類脂性質的碳源類貯藏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氯仿,可用尼羅藍或蘇丹黑染色,

具有貯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細胞內滲透壓等作用。

伴抱晶體是少數(shù)芽抱桿菌(如蘇云金芽泡桿菌)在形成芽泡的同時,會在芽泡旁

形成一顆菱形、方形或不規(guī)則形的堿溶性蛋白質晶體。

基內菌絲是抱子落在固體基質表面并發(fā)芽后,不斷伸長、分枝并以放射壯向基質

表面和內層擴展,形成大量色淺、較細的具有吸收營養(yǎng)和排泄代謝廢物功能的菌

絲。

電囊鏈霉菌是由氣生菌絲的泡子絲盤卷而成的范囊,它長在氣生菌絲的主絲或側

絲的頂端,內部產生多個泡囊泡子(無鞭毛)。

橫割分裂是放線菌的一種分裂的方式,有兩種途徑進行:1)細胞膜內陷,再由

外向內中間收縮,最后形成-完整的橫割膜,從而把刨子絲分割成許多分生抱子;

2)細胞壁和膜同時內陷,再逐步向內縊縮,最終將泡子絲縊裂成一串分生抱子。

異形胞是存在于絲狀生長種類中的形大、壁厚、專司固氮功能的細胞,數(shù)目少而

不定,位于細胞鏈的中間或末端。.

原體與始體:具有感染力的衣原體細胞稱為原體,呈小球狀,細胞厚壁、致密,

不能運動,不生長,抗干旱,有傳染力。原體經空氣傳播,一旦遇合適的新宿主,

就可通過吞噬作用進入細胞,在其中生長,轉化為無感染力的細胞,稱為始體。

類支原體是侵染植物的支原體,也叫植原體。

竣酶體(carboxysome)又稱竣化體,是存在也?些自養(yǎng)細胞內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內

含物其大小與噬菌體相仿,約10nm,內含1,5-二磷酸核酮糖竣化酶,在自養(yǎng)細

菌的CO2固定中起著關鍵作用。

抱囊是一些固氮菌在外界缺乏營養(yǎng)的條件下,由整個營養(yǎng)細胞外壁加厚、細胞失

水而形成的一種抗干旱但不抗熱的圓形休眠體。

磁小體(megnetosome趨磁細菌細胞中含有的大小均勻、數(shù)目不等的Fe3O4顆粒,

外有一層磷脂、蛋白或糖蛋白膜包裹。

第二章

第2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態(tài),構造和功能

1試解釋菌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

答:真菌是不含葉綠體,化能有機營養(yǎng),具有真正的細菌核,含有線粒體以池子

進行繁殖,不運動的典型的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一般泛指能發(fā)酵糖類的各種單細胞真菌。

霉菌是絲狀真菌,通常指那些菌絲體較發(fā)達又不產生大型肉質子實體結構的真

菌。蕈菌又稱傘菌,通常是指那些能形成大型肉質子實體的真菌,包括大多數(shù)

擔子菌類和極少數(shù)的子囊菌類。

2試圖示并說明真核微生物“9+2”型鞭毛的構造和生理功能。

答:中心有?對包在中央鞘中的相互平行的中央微管,其外被9個微管二聯(lián)體圍

繞一圈,整個微管由細胞質膜包裹。每條微管二聯(lián)體由A,B兩條中空的亞纖維

組成,其中A亞纖維是一完全微管,而B亞纖維則有10個亞基圍成。

3試簡介真菌所特有的幾種細胞器一膜邊體幾丁質酶體和氫化酶體。

答:膜邊體又稱須邊體或質膜外泡,為許多真菌所特有。它是一種位于菌絲細胞

四周的質膜與細胞壁間,由單層膜包裹的細胞器。膜邊體可由高爾基體或內質網(wǎng)

特定部位形成,各個膜邊體能互相結合,也可與別的細胞器或膜相結合,功能可

能與分泌水解酶或合成細胞壁有關。

幾丁質酶體又殼體,一種活躍于各種真菌菌體頂端細胞中的微小泡囊,內含幾丁

質合成酶,其功能是把其

中所含的酶源源不斷地運輸?shù)骄z尖端細胞壁表面,使該處不斷合成幾「質微纖

維,從而保證菌絲不斷向

前延伸。氫化酶體一種由單層膜包裹的球狀細胞器,內含氫化酶,氧化還遠酶,

鐵氧化蛋白和丙酮酸。通常存在于鞭毛基體附近,為其運動提供能量。氫化酶體

只存在于厭氧性的原生動物和近年來才發(fā)現(xiàn)的厭氧性真菌中,它們只存在于反芻

動物的瘤胃中。

4什么是單細胞蛋白?為什么酵母菌是一種優(yōu)良的單細胞蛋白?

答:單細胞蛋白又叫微生物蛋白、菌體蛋白。按生產原料不同,可以分為石油蛋

白、甲醇蛋白、甲烷蛋白等;按產生菌的種類不同,又可以分為細菌蛋白、真菌

蛋白等因為酵母菌的維生素、蛋白質含量高,個體般以單細胞狀態(tài)存在,能

發(fā)酵糖產生能量常生活在含糖較高,酸度較大的水生環(huán)境中。

5試圖示Sacharomycescerevisiae的生活史,并說明其各階段的特點。

答:

特點:一般情況下都以營養(yǎng)體狀態(tài)進行出芽繁殖;營養(yǎng)體既能以單倍體形式存在,

也能以二倍體形式存在;在特定的條件下進行有性生殖。

圖示

6試簡介菌絲,菌絲體,菌絲球,真酵母,假酵母,芽痕,蒂痕,真菌絲,假菌

絲等名詞

答:單條管狀細絲,為大多數(shù)真菌的結構單位。很多菌絲聚集在一起組成真菌的

營養(yǎng)體,即菌絲體。酵母菌中尚未發(fā)現(xiàn)其有性階段的被稱為假酵母,有的酵母菌

子代細胞連在一起成為鏈狀,稱為假絲酵母。

7霉菌的營養(yǎng)菌絲和氣生菌絲各有何特點?它們分別可分化出哪些特化構造。

答:當其抱子落在固體培養(yǎng)基表面并發(fā)芽后,就不斷伸長,分枝并以放射狀向

內層擴展,形成大量色淺,較細的具有吸收營養(yǎng)和排泄代謝廢物功能的基內菌絲

又稱營養(yǎng)菌絲。同時在其上又不斷向空間方向分化出顏色較深,直徑較粗的分枝

菌絲,叫氣生菌絲。氣生菌絲分化成電子絲。

8試以Neurosporacrassa為例,說明菌絲尖端細胞的分化過程及其成分變化。

答:

9試列表比較各種真菌孩子的特點。

答:

抱子名稱數(shù)量外或內生其他特點實例

外形?.????

抱囊抱子多內水生型有鞭毛根霉,毛霉

近圓形

分生抱子極多外少數(shù)為多細胞曲霉,青霉

極多樣

芽電子較多外在酵母細胞上出芽形成假絲酵母

近圓形

子囊抱子一般8內長在各種子囊內脈抱菌,紅曲

多樣

但抱子一般4外長在特有的擔子上蘑菇,香菇

近圓形

10細菌,放線菌,酵母菌和霉菌四類微生物的菌落有何不同?為什么?

答:酵母菌菌落一般較細菌菌落大且厚,表面濕潤,粘稠,易被挑起,多為乳白

色,少數(shù)呈紅色。霉菌菌落由粗而長的分枝狀菌絲組成,菌落疏松,呈絨毛狀、

絮狀或蜘蛛網(wǎng)狀,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有的沒有固定大小

放線菌菌落能產生大量分枝和氣生菌絲的菌種(如鏈霉菌)菌落質地致密,與培

養(yǎng)基結合緊密,小而不蔓延,不易挑起或挑起后不易破碎。不能產生大量菌絲

體的菌種(如諾卡氏菌)粘著力差,粉質,針挑起易粉碎。

細菌的菌落一般呈現(xiàn)濕潤,較光滑,較透明,較粘稠,易挑取,質地均勻以及菌

落正反面或邊緣與中央部位的顏色一致。

細菌屬單細胞生物,一個菌落內無數(shù)細胞并沒有形態(tài),功能上的分化,細胞間充

滿著毛細管狀態(tài)的水。多數(shù)放線菌有基內和氣生菌絲的分化,氣生菌絲成熟時又

會進一步分化成泡子絲并產生成串的干粉狀抱子,它們伸展在空間,菌絲間沒有

毛細管水積存。酵母菌的細胞比細菌的大,細胞內有許多分化的細胞器,細胞間

隙含水量相對較少,以及不能運動等特點。霉菌的細胞呈絲狀,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

生長時又有營養(yǎng)和氣生菌絲的分化,氣生菌絲間沒毛細管水。則不同。

11為什么說蕈菌也是真核微生物?

答:從進化歷史,細胞結構,早期發(fā)育特點,各種生物學特性和研究方法等方面

來考察,都可以證明它們與其他典型的微生物——顯微真菌卻完全一致。事實上,

若將其大型子實體理解為?般真菌菌落在陸生條件下的特化與高度發(fā)展形式,蕈

菌就與其他真菌無異了。

12什么叫鎖狀聯(lián)合?其生理意義如何?試圖示其過程。

答:鎖狀聯(lián)合即形成狀突起而連合兩個細胞的方式不斷使雙核細胞分裂,從而使

菌絲尖端向前延伸。

13試比較細菌,放線菌,酵母菌和霉菌細胞壁成分的異同,并討論它們的原生

質體制備方法。

答:細菌細胞壁主要成分為肽聚糖,具有固定細胞外形和保護細胞不受損傷。

細菌原生質體的制備:溶菌酶(lysozyme)、自溶酶(autolyticenzyme)

酵母菌細胞壁主要成分甘露聚糖(mannan)(外層);蛋白質(protein)(中層);

葡聚糖(glucan)(內層類脂,幾丁質)

?酵母原生質體的制備:EDTA-a-毓基乙醇蝸牛消化酶

放線菌和霉菌的細胞壁主要成分微纖維(microfibril)纖維素、幾丁質

無定形基質成分:葡聚糖、蛋白質、脫乙酰幾丁質、甘露聚糖、少量脂類無機鹽

等。

第三章

1.什么是真病毒?什么叫亞病毒?

真病毒是至少含有核酸和蛋白質兩種組份的分子病原體。

亞病毒是凡在核酸和蛋白質兩種成分中只含有其中之一病原體。

2.病毒粒有哪幾種對稱形式?每種對稱又有幾種特殊外型?

有螺旋對稱、二十面體對稱、復合對稱,每種對稱形式又有有包膜和無包膜之分。

3.什么叫烈性噬菌體?簡述其裂解性生活史。

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解5個階段,而實現(xiàn)其繁殖的噬

菌體成為烈性噬菌體。它的裂解生活史大致為:1尾絲與宿主細胞特異性吸附

2病毒核酸侵入宿主細胞內3病毒核酸和蛋白質在宿主細胞內的復制和合成4病

毒核酸和蛋白質裝配5大量子代噬菌體裂解釋放到宿主細胞外

4.什么是效價?試簡述噬菌體效價的雙層平板法。

效價表示每毫升試樣中所含有的具有侵染性的噬菌體粒子數(shù)。

雙層平板法主要步驟:預先分別配制含2%和1%瓊脂的底層培養(yǎng)基和上層培養(yǎng)

基。先用底層培養(yǎng)基在培養(yǎng)皿上澆一層平板,待凝固后,再把預先融化并冷卻到

45℃以下,加有較濃的敏感宿主和一定體積待測噬菌體樣品上層培養(yǎng)基,在試管

中搖勻后,立即倒在底層培養(yǎng)基上鋪平待凝,然后在37℃卜保溫。一般經10余

h后即可對噬菌斑計數(shù)。

5.什么是一步生長曲線?它分幾期?各期有何特點?

定量描述烈性噬菌體生長規(guī)律的實驗曲線,稱為一步生長曲線。

它包括

1潛伏期:細胞內已經開始裝配噬菌體粒子并可用電鏡觀察到

2裂解期:宿主細胞迅速裂解溶液中噬菌體粒子急劇增多。

3平穩(wěn)期:感染后的宿主細胞已全部裂解,溶液中的噬菌體效價達到最高點。

6.解釋溶源性、溶源菌、溫和噬菌體。

溫和噬菌體侵入相應宿主細胞后由于前者的基因組整合到后者的基因組上并隨

后者的復制而進行同步復制,因此溫和噬菌體的這種侵入并不引起宿主細胞裂

解,這就是溶源性。

溶源菌是一類能與溫和噬菌體長期共存,一般不會出現(xiàn)有害影響的宿主細胞。

溫和噬菌體是指不能完成復制循環(huán)具有溶源性不發(fā)生烈性裂解的噬菌體。

7.什么的病毒多角體?它有何實際應用?

多種昆蟲病毒可在宿主細胞內形成光鏡下成多角形的包含體,稱為多角體。可

以制作生物殺蟲劑

8.什么是類病毒、擬病毒和沅病毒?

類病毒是一類只含有RNA一種成分,專心寄生在活細胞內的分子病源體。

擬病毒是指一類包裹在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類病毒。

沅病毒是一類不含核酸的傳染性蛋白質分子。

第四章

1、什么叫碳源?試從元素水平、分子水平和培養(yǎng)基水平列出微生物的碳源譜。

一切能滿足微生物生長繁殖所需碳元素的營養(yǎng)物稱為碳源。碳源譜見下圖:

類型元素水平化合物水平培養(yǎng)基原料水平

有機碳CHONX復雜蛋白質、核酸等牛肉膏、蛋白月東、花生

餅粉等

CHON多數(shù)氨基酸、簡單蛋白質等一般氨基酸、明膠等

CHO糖、有機酸、醇、脂類等葡萄糖、蔗糖、各種

淀粉、糖蜜等

CH煌類天然氣、石油及其不

同僚份等

無機碳CO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COX碳酸鹽等白堊、碳酸氫

鈉、碳酸鈣等

2、什么是氮源?試從元素水平、分子水平和培養(yǎng)基水平列出微生物的氮源譜。

3、凡能提供微生物生長繁殖所需氮元素的營養(yǎng)源,稱為氮源。微生物的氮源譜

如下;

4、類型元素水平化合物水平培養(yǎng)基原料水平

5、有機氮NCHOX復雜蛋白質、核酸等牛肉膏、酵母膏、餅粕粉、蠶蛹粉等

6、NCHO尿素、一般氨基酸、簡單蛋白質等尿素、蛋白陳、明膠等

7、無機氮NH氨、鏤鹽等硫酸錢等

8、NO硝酸鹽等硝酸鉀等

9、N氮氣空氣

10、3、什么是氨基酸自養(yǎng)微生物?試舉一些代表菌,并說明其在實踐上的重

要性。

11、不需要利用氨基酸做氮源,能把尿素、錢鹽、硝酸鹽、甚至氮氣等簡單

氮源自行合成所需要的一切氨基酸,為氨基酸自養(yǎng)微生物。如根瘤固氮菌,

能直接利用空氣中的氮氣合成自身所需的氨基酸,直接或間接地為人類提供

蛋白質。

12、4、什么叫生長因子?它包括哪幾類化合物?微生物與生長因子有哪幾類

關系?舉例并加以說明。

13、生長因子是一類調節(jié)微生物正常代謝所必需,但不能用簡單的碳、氮源

自行合成的有機物。廣義的生長因子包括維生素、堿基、葉琳及其衍生物、

幽醇、胺類、C4~C6的分支或直鏈脂肪酸,有時還包括氨基酸營養(yǎng)缺陷突變

株所需要的氨基酸在內,而狹義的生長因子一般僅指維生素。生長因子與微

生物的關系有以下3類:

14、(1)生長因子自養(yǎng)型微生物,它們不需要從外界吸收任何生長因子,多

數(shù)真菌、放線菌和不少細菌,如E.coli等。

15、(2)生長因子異養(yǎng)型微生物,它們需要從外界吸收多種生長因子才能維

持正常生長,如各種乳酸菌、動物致病菌、支原體和原生動物等。

16、(3)生長因子過量合成型微生物,其代謝活動中,能合成并大量分泌某

些維生素等生長因子的微生物,如各種生產維生素的菌種。

17、5、什么叫水活度?它對微生物生命活動有何影響?對人類的生產實踐的

日常生活有何意義?

答:水活度表示在天然或人為環(huán)境中,微生物可實際利用的自由水或游離水的含

量。其定量含義為:某溶液的蒸氣壓與純水蒸氣壓之比。生長繁殖在水活度高的

微生物代謝旺盛,在水活度低的范圍內生長的微生物抗逆性強。了解各類微生物

生長的水活度,不僅有利于設計培養(yǎng)基,而口還對防止食物的霉腐具有指導意

義。

6、什么叫單功能營養(yǎng)物、雙功能營養(yǎng)物和多功能營養(yǎng)物?各舉一例說明。

只具有?種營養(yǎng)功能的營養(yǎng)物稱為單功能營養(yǎng)物,如光輻射能源;同時具有兩種

營養(yǎng)功能的稱為雙功能營養(yǎng)物,如鏤根離子;同時具有三種營養(yǎng)功能的營養(yǎng)物稱

為三功能營養(yǎng)物,如氨基酸。

7、什么叫基團位移?試述其分子機制。

指一類既需特異性載體蛋白的參與,又需耗能的一種物質運送方式。其機制分兩

步(1)HPr被PEP瀟,(2)糖經磷酸化而進入細胞內。

8、什么是選擇培養(yǎng)基?試舉一例并分析其原理。

選擇培養(yǎng)基是一類根據(jù)某微生物的特殊營養(yǎng)要求或其對某化學、物理因素的抗性

而設計的培養(yǎng)基,具有使混合菌樣中的劣勢菌變成優(yōu)勢菌的功能,廣泛用于菌種

篩選等領域。如酵母富集培養(yǎng)基中的孟加拉紅抑制細菌的生長而對酵母菌無影

響,偏酸性的環(huán)境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長。

9、什么是鑒別培養(yǎng)基?試以EMB為例,分析其鑒別作用原理。

鑒別培養(yǎng)基是一類在成分中加有能與目的菌的無色代謝產物發(fā)生顯色反應的指

示劑,從而達到只須用肉眼鑒別顏色就能方便地從近似菌落中找到目的菌菌落的

培養(yǎng)基。EMB培養(yǎng)基中的伊紅和美藍可抑制革蘭氏陽性菌和一些難養(yǎng)的革蘭氏

陰性菌。產酸菌由于產酸能力不同,菌體表面帶質子,與伊紅美藍結合從而有不

同的顏色反應,可用肉眼直接判斷。

10、培養(yǎng)基中各營養(yǎng)要素的含量間一般遵循何種順序?試言之。

在大多數(shù)化能異養(yǎng)微生物培養(yǎng)基中,除水分外,碳源含量最高,其后依次是氮源、

大量元素和生長因子,它們間大體存在著十倍序列的遞減趨勢。

11、什么叫碳氮比?試對5種分子式清楚的常用氮源按其含氮量的高低排一個順

序。

碳源與氮源含量之比即為碳氮比氨氣〉尿素〉硝酸鏤〉碳酸錢>硫酸錢

12、何謂固體培養(yǎng)基?它有何用途?試列表比較4類固體培養(yǎng)基。

固體培養(yǎng)基是一類外觀呈固體狀態(tài)的培養(yǎng)基,在科研和生產實踐上用途很廣,如

可用于菌種分離、鑒定、菌落計數(shù)、檢驗雜菌、選種、育種、菌種保藏、生物活

性物質的生物測定、獲取大量真菌胞子,以及用于微生物的固體培養(yǎng)和大規(guī)模生

產等。

名稱固化培養(yǎng)基上可逆性培養(yǎng)基天然固體培養(yǎng)基濾膜

組成特點液體培養(yǎng)基中加“血清或無機硅由天然固態(tài)基質一種整物且?guī)в?/p>

入凝固劑膠的培養(yǎng)基立接配制的培養(yǎng)無數(shù)微孔的醋酸

基纖維薄膜

用途科研及生產中培化能自養(yǎng)菌的分大量培養(yǎng)、工業(yè)水中少量菌的計

養(yǎng)做生物、分離、離純化等化生產等

鑒定等

第五章

.名詞解釋:

不產氧光合作用。

產氧光合作用:

發(fā)酵

呼吸作用

無氧呼吸

有氧呼吸

生物氧化

光合磷酸化

合成代謝

分解代謝

產能代謝

耗能代謝

環(huán)式光合磷酸化

初級代謝

初級代謝產物

次級代謝

次級代謝產物

電子傳遞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

巴斯德效應

底物水平磷酸化

五.問答題:

化能異養(yǎng)微生物進行合成代謝所需要的還原力可通過哪些代謝途徑產生?自然

界中的微生物在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中可通過哪些方式產生自身生長所需要的能

量?試述多糖的合成過程。

在TCA循環(huán)中可為合成代謝提供哪些物質?

EMP途徑能為合成代謝提供哪些物質?

HMP途徑可為合成代謝提供哪些物質?

ED途徑可為合成代謝提供哪些物質?

舉例說明微生物的幾種發(fā)酵類型。

比較呼吸作用與發(fā)酵作用的主要區(qū)別。

試述Chromatium環(huán)式光合磷酸化產能途徑。

試述E.coli細胞中由a-酮戊二酸合成谷氨酰胺的過程。

比較紅螺菌與藍細菌光合作用的異同。

合成代謝所需要的前體物有哪些?

試述分解代謝與合成代謝的關系。

試述初級代謝和次級代謝與微生物生長的關系。

試述磷脂的生物合成過程。

合成代謝所需要的小分子碳架有哪些?

微生物的次生代謝產物對人類活動有何重要意義?

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例,試述其肽聚糖合成的途徑。

試述初級代謝和次級代謝與微生物生長的關系。

試述細菌合成脂肪酸的過程。

試述磷脂的生物合成過程。

微生物的次生代謝產物對人類活動有何重要意義?

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例,試述其肽聚糖合成的途徑。

名詞解釋

在某些光合細菌(如紅螺菌中),由于沒有光反應中心II的存在,不能光解水,因而

沒有氧氣放出,故稱為不產氧光合作用。

在藍細菌中,由于有光反應中心H的存在,能光解水,并有氧氣放出,故稱產氧光合

作用。

發(fā)酵是在微生物細胞內發(fā)生的一種氧化還原反應,在反應過程中,有機物氧化放

出的電子直接交給基質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種中間產物,同時放出能量和各種不

同的代謝產物。

葡萄糖在好氧和兼性好氧微生物里通過氧化作用放出電子,該電子經電子傳遞鏈

傳給外源電子受體分子氧或其它氧化型化合物生成水或其它還原型產物,并伴隨

有能量放出的生物學過程稱為呼吸作用。

指以無機氧化物(如N03-,N02-,SO42-等)代替分子氧作為最終電子受體的氧化

作用。

指以分子氧作為最終電子受體的氧化作用。

生物體中有機物質氧化而產生大量能量的過程。

光合磷酸化是指光能轉變?yōu)榛瘜W能的過程。

由小分子物質合成復雜大分子物質并伴隨著能量消耗的過程。

營養(yǎng)物質或細胞物質降解為小分子物質并伴隨著能量產生的過程。

微生物通過呼吸或發(fā)酵作用分解基質產生能量的過程。

微生物在合成細胞大分子化合物時消耗能量ATP的過程。

在某些光合細菌里,光反應中心的葉綠素通過吸收光而逐出電子使自己處于氧化

狀態(tài),逐出的電子通過電子載體鐵氧還蛋白,泛醍,細胞色素b和細胞色素c組

成的電子傳遞鏈的傳遞,又返回葉綠素,從而使葉綠素分子又回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

電子在傳遞過程中產生ATP,由于在這種光合磷酸化里電子通過電子傳遞體的傳

遞后又回到了葉綠素分子本身,故稱環(huán)式光合磷酸化。

指能使營養(yǎng)物質轉變成機體的結構物質,或對機體具有生理活性作用的物質代謝

以及能為機體提供能量的一類代謝.稱初級代謝。

由初級代謝產生的產物稱為初級代謝產物,這類產物包括供機體進行生物合成的

各種小分子前體物,單體與多聚體物質以及在能量代謝和代謝調節(jié)中起作用的各

種物質。

某些微生物為了避免在初級代謝過程中某種中間產物積累所造成的不利作用而

產生的一類有利于生存的代謝類型。

微生物在次級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產物稱次級代謝產物。包括:抗生素,毒素,生

長剌激素,色素和維生素等。

基質被氧化時脫下的電子經電子傳遞鏈傳給電子受體過程中發(fā)生磷酸化作用生

成ATP的過程,一般常將電子傳遞磷酸化就叫做氧化磷酸化。

生物利用化合物氧化過程中所釋放的能量,進行磷酸化生成ATP的作用,稱為氧

化磷酸化。

在有氧狀態(tài)下酒精發(fā)酵和糖酵解受抑制的現(xiàn)象,因為該理論是由巴斯德提出的,

故而得名。

是指在被氧化的底物水平上發(fā)生的磷酸化作用,即底物在被氧化的過程中,形成

了某些高能磷酸化合物的中間產物,這些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磷酸根及其所聯(lián)系的

高能鍵通過酶的作用直接轉給ADP生成ATPo

五.問答題:

還原力由

EM途徑,

HMP途徑

ED途徑

TCA途徑產生

各種不同的微生物的產能方式可概括為如下幾種:

發(fā)酵產能

呼吸產能

氧化無機物產能

靠光合磷酸化產能

在多糖合成中,通常是以核甘二磷酸糖(如UDP-葡萄糖)作為起始物,

逐步加到多糖鏈的末端

使糖鏈延長

TCA循環(huán)可提供:

GTP

NADH2,NADPH2,FADH2

小分子碳架(a-酮戊二酸,乙酰CoA,琥珀酰CoA,烯醇式草酰乙酸)

EM途徑能為合成代謝提供:

ATP

NADH2小分子碳架(6-葡萄糖,磷酸二羥丙酮,3-P甘油酸,PEP,丙酮酸)

HMP途徑可為會成代謝提供:

NADPH2小分子碳架(5-P核糖,4-P赤薛糖)

可提供:

ATP

NADH2,NADPH2,

小分子碳架(6-P葡萄糖,3-P甘油酸,PEP,丙酮酸)

微生物的發(fā)醛類型主要有以卜.幾種:

1.乳酸發(fā)酵,如植物乳酸桿菌進行的酸泡菜發(fā)酵。

乙醇發(fā)酵:如酵母菌進行的酒清發(fā)酵。

丙酮丁醇發(fā)酵:如利用丙酮丁醇梭菌進行丙酮丁醇的發(fā)酵生產。

「酸發(fā)酵:如由丁酸細菌引起的丁酸發(fā)酵。

50963.呼吸作用和發(fā)酵作用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基質脫下的電子的最終受體不同,發(fā)

酵作用脫下的電子最終交給了底物分解的中間產物。

呼吸作用(無論是有氧呼吸還是無氧呼吸)從基質脫卜的電子最終交給了氧。(有氧

呼吸交給了分子氧,無氧呼吸交給了無機氧化物”?的氧)

50964.分成兩步進行。

首先由a-酮戊二酸經氨基化作用形成谷氨酸:

谷氨酸脫氫酶

a-酮戊二酸+NH3+NADPH2-----------------------谷氨酸+H2O+NADP

第二步是谷氨酸再經氨基化形成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合成酶

谷氨酸+NH3+ATP---------------------->谷氨酰胺+ADP+Pi

50965.紅螺菌進行光合作用,是走環(huán)式光合磷酸化的途徑產生ATP,沒有氧氣的放

出。

藍細菌進行光合作用是走非環(huán)式光合磷酸化的途徑,在非環(huán)式光合磷酸化途徑中,

能光解水,有氧氣放出,并有還原力產生。

50966.合成代謝所需要的前體物有:

氨基酸

核甘酸

脂肪酸

UDP-葡萄糖胺

50967.分解代謝為合成代謝提供能量,還原力和小分子碳架

介成代謝利用分解代謝提供的能量,還原力將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前體物,進而合成

大分子。

合成代謝的產物大分子化合物是分解代謝的基礎,分解代謝的產物又是合成代謝

的原料,它們在生物體內偶聯(lián)進行,相互對立而又統(tǒng)一,決定著生命的存在和發(fā)展。

50968.初級代謝是微生物細胞中的主代謝,它為微生物細胞提供結構物質,決定微

生物細胞的生存和發(fā)展.它是微生物不可缺少的代謝。

次級代謝并不影響微生物細胞的生存,它的代謝產物并不參與組成細胞的結構物

質。次生代謝產物對細胞的生存來說是可有可無的。例如,,當一個產紅色色素

的賽氏桿菌變?yōu)椴划a紅色色素的菌株后,該菌照樣進行生長繁殖。

50969.細菌合成脂肪酸經過以下的反應:

乙酰CoA、在乙酰轉酰基酶催化下,將乙酰基轉結ACP:

乙酰CoA+ACP-乙酰ACP+CoA

(2)丙二酰CoA在丙二酰轉酰基酶催化下,將丙二酰基轉給ACP:

丙二酰CoA+ACP一丙二酰ACP+CoA

(3)乙酰ACP和丙二酰ACP縮合成乙酰乙酰ACP,并放出CO2和一分子ACP:

乙酰ACP+丙二酰ACP一乙酰乙酰ACP+CO2+ACP

(4)乙酰乙酰ACP被NADPH2還原成-羥基丁酰ACP

乙酰乙酰ACP+NADPH2--羥基丁酰ACP

(5)-羥基丁酰ACP脫水生成丁烯酰ACP

(6)「烯酰ACP被NADPH22還原成丁酰ACP。

所生成的丁酰ACP再與丙二酰ACP縮合,重復上述反應,生成長鏈的脂肪酸。

50970.合成代謝所需要的小分子碳架通常有如下十二種。

1-P葡萄糖

5-P核糖

PEP3-P甘油酸

烯酸式草酰乙酸

乙酸CoA

6-P葡萄糖

4-P赤薛糖

丙酮酸

琥珀酰CoA

磷酸二羥丙酮

a-酮戊二酸

50971.人類可利用微生物有益的次生代謝產物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服務:

利用有益抗生素防治動植物病害,如用青霉素治療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用井崗

霉素防治水稻紋枯病。

利用有益的毒素,如利用蘇云金桿菌產生的伴胞晶體毒素防治鱗翅目害蟲。

利用微生物生產維生素,例如利用真菌生產維生素B2。

利用微生物生產植物生長剌激素,如鐮刀菌產生的赤霉素可促進植物生長

利用微生物生產生物色素安全無毒.如紅曲霉產生的紅色素

還可以利用霉菌生產麥角生物堿用于治療高血壓等病

50972.(1)UDP-NAG生成。

UDP-NAM生成。

上述反應在細胞質中進行。

UDP-NAM上肽鏈的合成。

首先,L-丙氨酸與UDP-NAM上的羥基以肽鍵相連。然后D-谷氨酸,L-賴氨酸,

D-丙氨酸和D-丙氨酸逐步依次連接上去,形成UDP-NAM-5肽。連接的過程中

每加一個氨基酸都需要能量,Mg2+或Mn2+等,并有特異性酶參加。肽鏈合成

在細胞質中進行。

組裝。

UDP-NAM-5肽移至膜上,并與載體脂-P結合生成載體脂-P-P-NAM-5肽,放出

UMPoUDP-NAG通過b-1,糖昔鍵與載體脂-P-P-NAM-5肽結合生成

NAG-NAM-5肽-P-P-載體脂,放出UDP。新合成的肽聚糖基本亞單位可以插入

到正在增長的細胞壁生長點組成中,釋放出磷酸和載體脂-P。

肽聚糖鏈的交聯(lián)。

主要靠肽鍵之間交聯(lián)。革蘭氏陽性菌組成甘氨酸肽間橋,陰性菌由?條肽鏈上的

第4個氨基酸的羥基與另一條肽鏈上的第3個氨基酸的自由氨基相連。

第八早

1.名詞解釋

生長:分個體生長和群體生長兩類,個體生長指微生物細胞因同化作用超過異化

作用的速度,造成原生質總量不斷增長的現(xiàn)象;群體生長是指某一微生物群體中

因個體的生長、繁殖而導致該群體的總重量、體積、個體濃度增長的現(xiàn)象。

繁殖:在各種細胞組份呈平衡增長的情況下,個體的體積或重量達到某一限度時,

通過細胞分裂,引起個體數(shù)目增加的現(xiàn)象。

菌落形成單位(cfa):用平板菌落計數(shù)法對活菌進行計數(shù)十的計數(shù)單位。對充分

分散、稀釋度合適的單細胞微生物來說,一個菌落形成單位表示樣品中有一個活

細胞,但對成團或成鏈狀或絲狀生長的微生物來說,菌落形成單位值并非?個活

細胞。

同步生長:是通過獲得同步培養(yǎng)物的丁-段。使微生物細胞群體內的各個個體都處

于同一細胞分裂周期的特殊生長狀態(tài)。

生長產量常數(shù)(Y):指處于穩(wěn)定生長期的微生物消耗單位營養(yǎng)物質所形成的菌

體質量。

恒濁器:根據(jù)培養(yǎng)器內微生物的生長密度,借光電捽制系統(tǒng)控制培養(yǎng)液流速,以

達到菌體密度高,生長速率恒定的連續(xù)培養(yǎng)器。

恒化器:通過保持有?種生長限制因子的培養(yǎng)液的流速不變,可使微生物始終處

在低于其最高生長速率的條件下進行生長繁殖的連續(xù)培養(yǎng)器。

連續(xù)發(fā)酵:當微生物以單批培養(yǎng)的方式培養(yǎng)到指數(shù)期后期時一方面以定速度連

續(xù)流入新鮮培養(yǎng)基和通入無菌空氣并立即攪拌均勻,另一方面利用溢流的方式以

同樣的流速不斷流出培養(yǎng)物的培養(yǎng)方法。

最適生長溫度:某菌分裂代時最短或生長速率最高時的培養(yǎng)溫度。

專性好氧菌:是一類必須在較高濃度分子氧(約20千帕)的條件下才能生長有

完整的呼吸鏈,以分子氧作為最終的氫受體,具有SOD和過氧化氫酶的微生物。

兼性厭氧菌:是一類主要生長在有氧條件下又可在無氧條件下的微生物,特點是

在有氧下借呼吸產能,而在無氧條件下可借發(fā)酵或無氧呼吸產能。

微好氧菌:是一類只能在較低氧分下(1—3000帕)下才能正常生長的微生物。

耐氧菌:是一類可在有氧條件下正常生長卻不需要氧而僅借發(fā)酵和底物水平磷酸

化產能的微生物。.

厭氧菌:一類對分子氧高度敏感的微生物,有氧情況下不能生存。

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活性氧的形式之一,帶負電荷,性質不穩(wěn)定,化學反應能力

強,可破壞重要生物大分子和各種膜結構,對生物體有毒害作用。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切好氧微生物和耐氧微生物含有的可使劇毒的超氧

陰離子自由基變?yōu)檫^氧化氫的酶。.

PRAS培養(yǎng)基:預還原無氧滅菌培養(yǎng)基,.一種適合培養(yǎng)嚴格厭氧菌的高度無氧、

還原性強、并經滅菌后的培養(yǎng)基。

厭氧罐:一種培養(yǎng)厭氧菌的圓柱型的密閉罐,內放杷催化劑和厭氧度指示劑,經

抽氣換氣法或內源性產氣袋充以氮氣、氫氣、二氧化碳或僅充氫氣和二氧化碳后,

利用杷催化劑在常溫下使罐內殘余的氧氣與氫氣結合成水,從而達到無氧狀態(tài)。

亨蓋特滾管技術:一種稱為滾管的試管壁上培養(yǎng)嚴格厭氧菌的裝置,包括制備高

純氮、以氮驅氧、制作滾管和無氧培養(yǎng)等技術。

厭氧手套箱:一種用于操作、培養(yǎng)和研究嚴格厭氧菌用的箱形裝置,其內充滿氮

氣、二氧化碳和氫氣氣體,有兩個塑料手套用于操作,箱內設有接種、除氧和培

養(yǎng)等設備。

搖瓶培養(yǎng):一種培養(yǎng)好氧微生物的實驗室用常規(guī)裝置。一般是把微生物接種入裝

有少量培養(yǎng)液的三角瓶中,用紗布包裹瓶口,以利通氣和嚴防雜菌進入,然后把

它放在搖床上作有節(jié)奏的振蕩,以不斷提供氧氣。

曲:是一類由縱皮等疏松的固態(tài)養(yǎng)料經接種和發(fā)酵而成的活菌制劑,有利于通氣

散熱和微生物的生長。

通風曲:是一種機械化程度和生產效率較高的現(xiàn)代大規(guī)模制曲技術。在大型水泥

曲槽上端架有曲架,其上堆一薄層曲料,下部不斷通以低溫、潮濕的新鮮空zl,

經培養(yǎng)后可制成固體曲。

巴氏消毒法:是由巴斯德發(fā)明的一種低溫濕熱滅菌法,一般在60-85℃卜處理

30min至1.5s,主要用于牛奶、果酒等液態(tài)風味食品的消毒。

間歇滅菌法:種適用于不耐熱培養(yǎng)基的滅菌方法。一般將培養(yǎng)基放在100℃蒸

煮15min,然后置37℃下過夜(誘使殘留芽抱發(fā)芽),次日再重復蒸煮、過夜,

如此重復3d即可。

加壓蒸氣滅菌法:一種利用100℃以上的高溫(而非壓力)蒸氣進行濕熱滅菌的

方法,用特制的耐壓滅菌鍋進行。廣泛應用于培養(yǎng)基和各種物件滅菌。

梅拉特反應:在高溫作用下,溶液中氨基化合物(氨基酸、肽、蛋白質等)中的

游離氨基與默基化合物(糖類)中的皴基相互反應而產生深褐色產物的復雜反

應。

石炭酸系數(shù):在一定時間內,某化學藥劑能殺死全部供試菌的最高稀釋度與達到

同效的石炭酸(苯酚)的最高稀釋度之比,稱為石炭酸系數(shù)。一般規(guī)定處理時間

為lOmin,供試菌為傷寒沙門氏菌。

抗生素:抗生素是一類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動過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謝物或

其人工衍生物,它們在很低濃度時即可抑制或干擾它種生物的生命活動,因而可

用作優(yōu)良的化學治療劑。.

抗代謝藥物:一類在化學結構上與細胞內必要代謝物的結構相似,并可競爭性地

干擾正常代謝活動的化學物質。它們具有良好的選擇毒力,故可用作化學治療

劑。

選擇毒力:選擇毒力一般指某化學治療劑對病原體的抑制或殺害力與對其宿主毒

害力之比。凡選擇毒力強的化學治療劑對病原體有高度抑殺能力而對起宿主的毒

性卻很低。

(抗生素)效價:效價表示抗生素抑菌強度的名詞,其計量一般用“單位”表示。

除青霉素外,一般每毫克抗生素純品相當于1OOO單位。

半介成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是對天然抗生素的結構進行人為改造后的抗生素,

一般具有提高療效、降低毒性、提高穩(wěn)定性或抗耐藥菌等優(yōu)點。

生物藥物素:一類具有多種生理活性的微生物次生代謝物,包括酶抑制劑,免疫

調節(jié)劑,受體拮抗劑,以及抗氧化劑等。

2.什么叫典型生長曲線?它可分幾期?劃分的依據(jù)是什么?

定量描述液體培養(yǎng)基中,微生物群體生長規(guī)律的實驗曲線,稱為生長曲線。分

為延滯期、指數(shù)期、穩(wěn)定期和衰亡期。根據(jù)它們每小時分裂次數(shù)的不同。

3.延滯期有何特點?如何縮短延滯期?

第一生長速率常數(shù)為0第二細胞形態(tài)變大或增長第三細胞內的RNA尤其是

rRNA含量增高,原生質呈嗜堿性第四合成代謝旺盛第五對外界不良條件如

NaCl溶液濃度、溫度和抗生素等理、化因素反應敏感。

第一用對數(shù)期的菌種接種第二接種量適量增大第三發(fā)酵培養(yǎng)基成分和種子培養(yǎng)

基的成分盡量接近

4.指數(shù)期有何特點?處于此期的微生物有何應用?

第一生長速率常數(shù)最大第二細胞進行平衡成長第三酶系活躍,代謝旺盛。

是用作代謝、生理等研究的良好材料,是增殖噬菌體的最適宿主,也是發(fā)酵工業(yè)

中用作種子的最佳材料。

5.穩(wěn)定期為何會到來?有何特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