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慶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_第1頁
北京市延慶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_第2頁
北京市延慶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_第3頁
北京市延慶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_第4頁
北京市延慶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延慶區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初一歷史2022.12考生須知1.本試卷共7頁,共兩部分,24道小題。滿分70分。考試時間70分鐘。2.在試卷和答題卡上準確填寫學校名稱、姓名和學號。3.試題答案一律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4.在答題卡上,選擇題用2B鉛筆作答,其它試題用黑色字跡簽字筆作答。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1.某同學在網上搜集了一組關于北京人的想象圖,這組圖片的創作依據是()A歷史照片 B.影視作品 C.考古發現 D.文獻記載2.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能過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在于()A.使用打制石器 B.原始農業產生 C.使用骨針 D.火的使用3.中華民族同根同源,被尊崇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舜 B.舜、禹 C.黃帝、禹 D.炎帝、黃帝4.《史記·周本紀》中記載:“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這說明諸侯要承擔的義務有()A.管理人民 B.進獻貢物 C.服從周王調兵 D.繳納賦稅5.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是()A.司母戊鼎 B.利簋 C.毛公鼎 D.四羊方尊6.下側是一位同學的課堂筆記,其中①處的內容應是()動蕩的春秋時期經濟發展農業、手工業、商業王室衰微周王室統治力大減,分封制逐步瓦解①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等先后稱霸A.盤庚遷殷 B.平王東遷 C.諸侯爭霸 D.戰國七雄7.春秋后期,某學派首倡“仁愛”,以“愛”釋“仁”,開創“仁愛”思想教化的先河。這一學派是()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8.以下是某本書的章節目錄(部分),這本書的書名是()第一章水利的奇跡第二章惱人的水患第三章郡守李冰第四章開鑿寶瓶口A.《都江堰》 B.《長城》 C.《靈渠》 D.《黃河》9.中國古代的皇帝是國家最高統治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總攬全國的一切軍政大權。“皇帝”這一稱謂最早出現在()A.周朝 B.秦朝 C.漢朝 D.唐朝10.《史記》記載:“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材料提及的起義()A.因秦始皇的殘暴統治而爆發 B.是西楚霸王領導的C.結束了秦朝的統治 D.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11.統一是秦漢時代的主題,思想統一也勢在必行。“思想統一”在漢代表現為()A.焚書坑儒 B.百家爭鳴 C.以法治國 D.尊崇儒術12.中國古代出現過“文景之治”“光武中興”等治世局面,他們具備的共同歷史條件是()A.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B.民族交往密切,海外貿易發達C.國家統一,社會穩定 D.君主專制加強,科舉制度完善13.以下食物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原,最初都以“胡”字命名。與這些食物能夠傳入中原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商鞅變法 B.張騫通西域C.鑒真東渡 D.鄭和下西洋14.西域都護的職責有()①管理西域的軍事②管理西域的政治③保護商旅往來④加強漢與匈奴的聯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下面漫畫形象地反映了東漢后期政治的特點是()A.皇帝聯合外戚打擊宦官 B.皇帝利用宦官打擊外戚C.皇帝制衡外戚和宦官 D.外戚宦官交替專權16.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治未病"理論,華佗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活動姿態創編出“五禽戲”。這反映出他們主張A.預防疾病,強身健體 B.診斷疾病,望聞問切C.針灸療法,辨證施治 D.藥食同源,用藥簡易17.下圖所示的示意圖中與①相關的階段特征是()A.社會大變革時期 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鞏固C.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D.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18.以下戰役中,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的是A.吳越爭霸 B.桂陵之戰 C.官渡之戰 D.赤壁之戰19.識讀歷史地圖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圖反映的歷史現象是()A.北方游牧民族的內遷 B.八王之亂 C.江南經濟的開發 D.藩鎮割據20.賈思勰《齊民要術》中提出“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這反映了農業生產要()A.占有更多的土地 B.大量種植農作物C.因地制宜,順應自然規律 D.增加勞動力第二部分本部分共4題,共40分。21.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農業生產活動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材料一原始農耕生活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時空定位距今約7000年長江流域:浙江余姚距今約6000年黃河流域:陜西西安自然環境氣候溫暖濕潤、低洼多水寒冷多風生產與生活人工栽培水稻;飼養豬、狗、水牛;使用磨制石器;建造干欄式房屋種植粟;飼養豬、狗;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建造半地穴式房屋(1)依據材料一,概括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生產生活的共同點。指出造成其差異的主要原因。材料二某同學為準備一次歷史主題展覽搜集了以下四幅圖片。(2)請為此次展覽擬定一個主題。將材料二的圖片按時間順序排列。材料三與漢魏相比東晉南朝農作物種類增多,來自北方的麥、粟等各種雜谷在南方與水稻交錯種植。北民南遷,帶來了許多先進的生產技術,南方的農業工具已有很大改進,種類也增多,例如整地有犁、耙、耪等;北民將復栽技術帶入南方,使南方逐漸脫離火耕水耨的耕作方式,并根本改變了南方水田的生產效率以及土地利用率。——摘編自羅宗真《六朝時期的江南農業經濟——兼論全國經濟重心的開始南移》(3)依據材料三,概括東晉南朝時期南方農業發展的變化。結合所學,分析變化的原因。22.政治制度是實現社會治理的手段。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農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帝堯之后于薊,帝舜之后于陳,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封弟叔鮮于管,弟叔度于蔡。——摘編自司馬遷《史記·周本紀》(1)依據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的對象。結合所學,分析分封制的作用。材料二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2)請將“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圖”中的①、②處補充完整。結合所學,說出秦為鞏固統一采取的其他措施。材料三……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上從之。——摘編自司馬光《資治通鑒》(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西漢初期中央面臨的問題。簡述漢武帝時期解決這一問題的舉措和結果。23.改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材料一商鞅變法的發起者是商鞅和秦孝公,秦國變法成功與此二人的獨特品質息息相關。在“要不要變法”的廷議上,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為主旨,說服了秦國君臣;然后以“南門徙木”一幕來取信于民。在變法法令上,他十分注意抓住秦人的特點,以“名、利”為導向,移風易俗,并以“農、戰”為主導政策,效果顯著。——摘編自張守慧《論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之成敗及其現實意義》(1)依據材料一,指出商鞅變法的發起者。結合所學,概括商鞅變法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材料二從商鞅變法到秦始皇即位的前一年,秦軍同六國作戰65次。秦軍戰績全勝不分勝負敗北58次3次4次——摘編自賈勁《秦律通論》(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括秦軍同六國作戰結果的特點并說明原因。材料三這一時期,從表象上看是一個大分裂、大動亂時期,其實深入探究起來,他應該是由分裂走向再統一的時期……關鍵就是“胡人漢化”與“漢人胡化”,各民族在融合中求同存異,為大一統帝國的重建奠定了基礎。——摘編自樊樹志《國史概要》(3)依據材料三,說出示意圖中反映的孝文帝改革的內容。結合所學,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影響。24.漢字是中華文明重要載體。材料一(1)將上述文物與其見證的歷史正確搭配。(填寫序號)()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用行政手段規范漢字書寫()漢代典章制度及社會風貌()魏晉書法藝術的全新境界材料二從后來的歷史看……而代之以全中國都能理解的統一文字。這種統一文字……證明是一種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統一的粘合劑。——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簡述統一文字的重要意義。材料三東漢蔡倫進一步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布、破布、廢漁網等做原料,制成質輕耐用的紙,這種紙就叫做“蔡侯紙”……我國造紙術傳播出去后,推動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與交流,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摘編自《中國通史》(上冊)(3)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說出“蔡侯紙”的優點。概括造紙術發明的影響。材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