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上冊全冊教案_第1頁
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上冊全冊教案_第2頁
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上冊全冊教案_第3頁
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上冊全冊教案_第4頁
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上冊全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我們都是科學家

第一課時

單元分析

本單元教學內容涉及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有:

1能從"這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

2理解科學是什么。

3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從"玩"中提出問題。

2.能夠想辦法去尋求問題的答案。

科學知識:

1知道科學探究是為了解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

2知道科學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學。

3找出與科學家發明創造的相似之處,認識科學是什么。

4知道有很多辦法能使物體(紙鸚鵡、三角形和拱形紙片、鉛筆)保持平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科學課的學習產生興趣。

2想知道,愛提問。

3體驗初步的合作與交流。

4樹立起我們也能做科學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學家。

本單元的內容:

1、科學是-一

單元教學概念圖

科學提出問題想辦法尋求問題答案

本單元試驗

科學內容實驗內容材料備注

1視覺暫留1紙條

1科學是……

2鉛筆

1"站立"實驗1一張對折的還可以自行選

2介紹科學家紙條、鉛筆、擇其它材料做

彩色筆等材料"站立"實驗

三角形、拱形

2做T立4略家硬紙片,曬衣

夾子若干,鉛

筆(削好帶尖

的)或雪糕棒、

一段金屬絲

課題:1科學是......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知道科學探究是為了解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

2知道科學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科學課的學習產生興趣。

2想知道,愛提問。

3體驗初步的合作與交流。

教學材料:一張對折的紙條、鉛筆、彩色筆等材料。

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互動性質學生'老師互動的目的二次備課

集中話題1當聽到‘科學’這個詞的時候,了解兒童對"科學"的

你想到了什么?已知出,便于后續活

動的開展。

探索和調1讓孩子們翻開教科書,看一看第與兒童自身的經驗銜

查2頁上面的插圖,幫助他們打開思接,為理解"科學是什

路。大家在一起邊看邊說,把自己么"做好鋪墊。

對科學的理解在小組內、班級內交激發學科學的興趣,培

流。養探究精神。

2問一問日常生活中有沒有科學的借助科學家的故事,認

問題,要求舉例。識科學是什么。

3"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引出

學生更多的親身經歷。

4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和科學

家的工作相似、

5動手做"暫時記憶能力"小實驗。

活動前要教給學生怎么制作活動

道具,還要講清如何操作,以便能

得到好的效果。

6讓學生讀讀故事,再按照教材上

卡通人的提示復述琴納的故事。

7引導學生感悟科學探究的全過

程,領會科學是什么

1什么是科學?知道"科學"是什么

作業

2科學探究的步驟是什么?

2做一位小科學家

教學目標:

1,找出與科學家發明創造的相似之處,認識科學是什么。

2.知道有很多辦法能使物體(紙鸚鵡、三角形和拱形紙片、鉛筆)保持平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起我們也能做科學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學家。

教學材料:三角形、拱形硬紙片,曬衣夾子若干,鉛筆(削好帶尖的)

或雪糕棒、一段金屬絲(要柔軟一點的,用手就能纏繞的)

圓規、曲別針、各種顏色的卡紙(硬紙板'剪刀。

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互動性質學生、教師互動的目的二次備課

集中話題1指導學生進行找平衡的活動。使學生經歷一次科學探究的

①分步發放器材,進行提示。過程。

②讓學生去試

③提醒學生把曲別針的位置畫下

來,可以用一個圓點符號代替曲別

探索和調1你還能想出哪些辦法使物體保進一步尋找物體平衡的方

查持平衡?(組織學生動手嘗試)法。

2引導學生回憶經歷的過程。通過收集科學家資料,進一

3組織學生交流科學家的資料。步理解科學探究。

4組織學生做“視覺暫留"實驗。體驗科學結論來之不易,體

(做之前教師講清要求。)會視覺暫留現象。

小結1你喜歡哪些科學家?樹立起我們也能做科學的信

作業2你過去做過哪些與科學家工作心,做一位小科學家。

相似的活動?

3你想做哪些和科學有關的研

究?

第二單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課題:1.尋找有生命的物體

教學目標:

.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并能對常見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

.了解更多的植物種類,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了解當地的植物資源,能意識到植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能簡單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能指認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種器官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并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2珍爰動植物的生命,不傷害它們。

3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并用一定的方式贊美自然美。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

2.能夠利用文字和圖畫描述觀察結果。

3.能夠運用語言、文字、圖表交流觀察結果。

科學知識

1.知道自然界中的物體分為有生命的和沒有生命的兩大類。

2.知道有生命的物體具有的基本特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生命世界的豐富多彩。

2.意識到要珍爰生命。

3.愿意合作與交流。

教學材料:供學生尋找的某環境(校園、田野、花園或苗圃);記錄紙。

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互動性質學生、教師互動的目的

1我們去校園尋找有生命的物體好嗎?通過尋找,積累大量感

①教師事先考察尋找地點。性認識,為生物概念的

②提醒學生注意:不要遺忘一些隱蔽的地方。形成提供依據。

③尋找前,利用幾分鐘的時間,給學生講清注意事

項。

集中話題

(4)講清如何記錄,強調可以寫,也可以畫。

⑤規定尋找時間為15分鐘左右。

⑥教師可以劃定一個活動范圍,提醒學生不要跑出

去很遠。

1組織學生交流匯報。概括出有生命物體的

探索和調2把匯報結果列在黑板上。基本特征。

查3"瀑布具有有生命物體的特征嗎?"要求學生在通過辨析,進一步明確

回答時說出理由有生命物體具有的特

征。

作業1生物具有哪些特征?進一步明確有生命物

體具有的特征。

2.植物的不同與相同

教學目標:

1知道在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實證據為基礎,證據的

收集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

2能條理清晰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并為自己的觀點辯護,闡明自己觀點的合理性。

3能把探究過程中習得的知識、過程與方法運用于新的情境中。

知識與技能:

1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并能對常見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

2了解更多的植物種類,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3了解當地的植物資源,能意識到植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4能簡單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并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2珍愛動植物的生命,不傷害它們。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對植物進行細致觀察,并用文字、圖畫描述觀察結果。

2.能夠盡可能多地找出兩株植物之間的不同和相同之處。

3.能夠自定標準給身邊的常見植物分類。

教學材料:一株常見的、易找的綠色開花植物.植物的圖片。

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互動性質學生/教師互動

的目的

集中話題1植物有哪些不同與相同?馬上來研究。

1組織學生觀察植物。描述要陳述事實,可以使用數字,

但不要有修飾語。培養觀察技能,

2問學生:"你是怎么知道的?是你看到的嗎?"認識綠色開花

3任選兩株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要求先找不同,再找相同。植物的主要器

先找出最明顯的不同與相同,再找出本質上的不同與相同。官。

要求學生邊比較,邊記錄比較的結果。了解植物的共

探索和調查3教師幫助學生歸納。同特征。

4補充一些植物的圖片,讓學生說說自己認識的植物都有哪培養學生的分

些,展學生視野。(教科書上的植物分別是:絲瓜、樺樹、椰類能力,引起學

子樹、蘋果樹、菊花、玉米、仙人掌、蒲公英、荷花,背生對植物世界

景圖是水稻。)的關注。

5按照自定的標準給植物分類提醒學生:每次的分類標準

是什么?每個標準只能分一次。

1植物都有哪些相同?能說出植物具

作業

2植物有哪些不同?有的基本特征。

3.動物的不同與相同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道常見動物的名稱。了解更多的動物種類,感受動物世界的紛繁

復雜。

.2.能用不同的標準對動物進行分類。能歸納某一類動物的共同特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并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2珍愛動植物的生命,不傷害它們。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對動物進行細致觀察,盡可能多地找出兩個動物之間的不同和相同之處。

2.能夠用文字、圖畫描述觀察結果。

3.能夠按照自定的標準給身邊的常見動物分類。

科學知識

1.知道動物的共同特征。

2.認識到動物的多樣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喜歡小動物,與動物有親近感。

2.體驗到通過細致觀察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教學材料:任選一種魚,各種動物的圖片、兩個不同類的動物。

教學步驟

互動性質學生教師互二次

教學步驟

動的目的備課

集中話題動物有哪些不同與相同?馬上來研究。

1仔細觀察一條魚和螞蟻,并把它畫下來。要求學生培養學生的

標出小動物身體上的各部分。觀察技能,了

2比較魚和螞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把比較結果記解動物的共

錄下來。同特征。

3觀察小動物喜歡吃什么。要求觀察的前一段時間培養學生的

不喂食。分類能力,認

4任選兩種有代表性的動物。要求先找不同,再找識多種多樣

相同。先找出最明顯的不同與相同,再找出本質上的動物。

探索和

的不同與相同。要求學生邊比較,邊記錄比較的結培養學生的

調查

果。描述能力,養

5補充一些動物的圖片,讓學生說說自己認識的動物成在研討中

都有哪些,展學生視野。注意傾聽的

6按照自定的標準給動物分類提醒學生:每次的分良好習慣。

類標準是什么?每個標準只能分一次。(如:天上飛

的,水里游的,陸上走的、爬的或跑的如分成"哺

乳類、兩棲類"等,要加以肯定,。)

7做"猜一猜"的游戲

通過讀科學家

的故事,了解觀

布置作業組織學生讀科學家的故事

察在科學研究

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L認識幾個大類小動物的特征,如昆蟲、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并

能根據這些特征,對常見的動物進行歸類。

.2.認識昆蟲身體的基本結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并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2珍爰動植物的生命,不傷害它們。

教學材料:課前捉來的螞蟻、各種昆蟲的圖片、兩個不同類的昆蟲。

教學步驟:

學生教師互動

教學步驟互動性質

的目的

集中話題昆蟲有哪些不同與相同?馬上來研究。

1仔細觀察幾只昆蟲,并把它畫下來。要求學生標出昆蟲身體上培養學生的觀

的各部分。察技能,了解昆

2比較幾種昆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才巴比較結果記錄下來。蟲的共同特征。

3觀察昆蟲喜歡吃什么。要求觀察的前一段時間不喂食。培養學生的分

4任選兩種有代表性的昆蟲。要求先找不同,再找相同。先找類能力,認識多

出最明顯的不同與相同,再找出本質上的不同與相同。要求學種多樣的昆蟲。

探索和

生邊比較,邊記錄比較的結果。培養學生的描

調查

5補充一些昆蟲的圖片,讓學生說說自己認識的昆蟲都有哪些,述能力,養成在

展學生視野。研討中注意傾

6按照自定的標準給昆蟲分類才是醒學生每次的分類標準是什聽的良好習慣。

么?每個標準只能分一次。(如:天上飛的,陸上走的、..等,

要加以肯定)

7做"猜一猜"的游戲

布置作業說出昆蟲有何共同特點?

3.植物.動物.人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氣、營養和生存空間。

2靠吃其他生物獲取營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并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2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并用一定的方式贊美自然美。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對植物、動物、人進行觀察,比較出它們的不同與相同。

2.能夠用語言、文字、圖表表達、交流觀察的結果。

科學知識

1,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

2.知道生命世界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懂得尊重其他物種,與之和諧相處。

2.意識到人也是動物,是自然的一部分,要做有益于生存空間的事情。

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

?能夠對植物、動物、人進行觀察,比較出它們的不同與相同。

?能夠用語言、文字、圖表表達、交流觀察的結果。

?懂得尊重其他物種,與之和諧相處。

?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

學習成果評價:

概念發展:

層次1:學生不能夠對植物、動物、人進行細致觀察。

層次2:學生能夠對植物、動物、人進行細致觀察,但不能比較出它們的不同與相同。

層次3:學生不能夠對植物、動物、人進行細致觀察,能比較出它們的不同與相同。

探究能力:

層次1:不能夠用語言、文字、圖表表達、交流觀察的結果。

層次2:能夠用語言、文字、圖表表達、交流觀察的結果,說不出知道生物的共同特

征。

層次3:能夠用語言、文字、圖表表達、交流觀察的結果,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

教學材料:一組蘿卜和兔子生長情況的圖片、視頻資料、有關黑猩猩或其他類人猿的錄像

資料、相應的放映設備。

教學步驟:

教學步互動性質學生'教師互二次

驟:動的目的備課

集中話1找出兔子和蘿卜的不同之處,看誰找得多知道生物的

題共同特征。

探索和2組織學生把比較的結果用集合圖記錄下來

調查3找其他動植物作比較,盡量找身邊熟悉的動植物。知道人也是

4人和黑猩猩之間有什么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生物,懂得人

5利用畫面上類似的動作,引發學生討論人與其它動物與其它生物

的關系。隨即進行善待動物、善待自然的教育。要和諧相處。

6引導學生把人歸為動物一類,讓學生說出人與動物的進一步理解

相同點和自身的獨特性。生物的特征。

7動物植物人之間有什么不同之處和相同之處?明確生物、植

將前面的比較結果再進一步進行比較,得出有生命物體物、動物、人

具有哪些共同特征。之間有著怎

8讓學生談談人與動物、植物應如何相處。樣的關系。

9引導學生說出圖內各部分應該填什么,填圓圈圖。(可

以先看"筆"的圓圈圖,說說幾種筆之間的關系。)

布置作動植物有什么區別?請你把它們的區別寫出來或畫出知道生物的

業來。(理由越多越好)共同特征。

1、生命離不開水

教學目標:

L知道動植物的生長、繁殖離不開水。

2.知道家庭、農業、工業、交通、娛樂等領域離不開水。?能夠用多種方法證明物體中含有

水。

3.會用涂色的方式表示水在物體中的含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想知道,愛提問。

2.愿意合作與交流。

3.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4.感受并體驗科學并不神秘,科學就在身邊。

科學知識:

1.意識到水與生物的密切關系。

過程與方法:1.能夠用多種方法證明物體中含有水。

2.會用涂色的方式表示水在物體中的含量。

科學知識:1.知道動植物的生長、繁殖離不開水。

2.知道家庭、農業、工業、交通、娛樂等領域離不開水。

教學材料:

搜集有關生命離不開水的資料,各種食物含水量的數據,分組實驗用的蔬菜、水

果等食物、菜板、紗布、榨汁機、水果刀、燒杯、記錄紙、試管、橡皮泥、植物油、

根系發達的植物、水、小尺。

教學步驟:

教學

互動性質學生/教師互動的目的

步驟

一、交流彼此的知識和經驗,

全面提升水的重要性認識。

1、教師提出討論內容:水有什

么用?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水?要求1.學生在上本課之前對水的作用已積累

說得越多越好,每組把討論的結果了一些生活經驗,但都是瑣碎的,這部分內的

及時的寫或畫在白紙上。教學目的是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用看、

集中

2、每組代表把紙張貼在黑板說、寫、畫等方法將學生頭腦中支離破碎的知

話題

上,識納入到較完整的體系中,使學生領悟"生命

并作介紹。學生評比哪一組水的作離不開水”的真正內涵。

用說得多,說得好。

3、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課前查找

的資料補充水的作用。

4、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小結:

動物、植物、人離不開水,水是生

命之源,生命離不開水。

1?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

親自動手實踐,真實地感受植物體內的水,活

動時所用的植物應選擇含水量較多的蔬菜和

水果,這樣學生容易"擠"出水來,也便于比

二、啟發學生動腦想辦法,發較。

現植物體內的含水量。2."擠"水的方法很多,教師可在課

前提供給學生"擠"水的工具,如紗布、

1、教師引導學生想出多種方法

"擠”出植物體內的水,想的辦法菜刀、切菜板、榨汁機等,由學生根據自

探索越多越好。己的需要選擇工具,但這里的安全教育非

常重要。

和2、學生討論:如何比較植物體

調查內水的含量。3.關于水量的比較,如果能將水"擠"

3、每組選擇幾種方法"擠"出在燒杯里進行比較最好,但要注意進行比

植物體內的水,并進行比較。較的植物的量大致要差不多,如果不能明

4、學生活動后的匯報:哪些植顯地將水"擠"在燒杯里的話,可以以餐

物含水較多?哪些植物含水較少?巾紙的潮濕程度來比較。

4.在教學時,教師還可啟發學生進一步

思考,還有哪些地方有水,目的讓學生明白除

了植物體內有水外,動物體內也有水,例如雞

蛋里有水,人體內也有水等。

三、在涂色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

人體及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水。

1?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涂

1、教師提問:有誰知道我們人體里

色的過程中了解人體、各種食物中含有大量的

小結含有多少水嗎?我們喝的牛奶,吃

水,了解人們在吃食物補充營養的過程中,也

的魚、雞蛋等含有多少水嗎?

補充了大量的水,在教學時,

2、學生猜測。

2.教師還可以補充一些其他食物含水量

3、學生用淡藍色的水彩筆表示

的數據,使學生了解得更深入、更多一些。

各種物體中水的含量。

3.教師應說明百分數所表達的含義。

4、你看了各種物體中水

可以用一個圓來解釋,但不能耗時太多,目

作業的含量有什么想法,或你想說些什

的只是讓學生看懂,而不是會算百分數。

么嗎?

2、觀察水

一、課程標準: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

2.知道觀察物體常用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想知道,爰提問。

2.愿意合作與交流。

3.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4.感受并體驗科學并不神秘,科學就在身邊。

過程與方法

1.會用多種感官認識水,并能夠在多種液體中快速鑒別出水。

2.能用語言、文字、圖畫等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水的發現。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過程中能夠細心觀察,尊重事實,尊重別人的意見。

教學材料:

每組一套學生實驗材料:牛奶、白醋、糖水、水裝在無色透明的容器里,準備幾

根筷子用于品嘗。形狀各異的容器、塑料袋、水。三年級工具箱里的流速板(或油氈

紙),滴管,加一點紅色顏料的水。

教學步驟:

教學步

互動性質學生/教師互動的目的

一、導入新課,交流對水的認識

1.談話: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1.在研究水之前,讓學生說

經知道了生命離不開水,它是我們的生命之說對水的已有認識可以使教師充

源。(教師適時地出示一杯水)關于水,你們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將教學活

還知道些什么?動引向對方法的探究和對情感、態

1.學生交流對水的已有認識,度、價值觀的培養;更重要的是達

集中話

教師將學生的發言記錄在黑板的左側"我知到資源的共享,引導學生與同伴分

道的水"一欄里。享他們已有的經驗。

2.引入新課,揭題:同學們知2.將學生的發言板書出來,

道這么多關于水的秘'密,說明平時大家對水既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又通過刺

都很感興趣,觀察得非常仔細。其實這普普激學生的視覺引導他們認真傾聽

通通的水還有許多的奧妙呢!下面我們就讓同伴的意見以達到交流的目的,同

我們繼續來觀察和研究水吧。時也將學生的思維留下了痕跡。

二、通過找水的過程來學習認識1?此活動的目的不光是認識水的

物體的科學方法。性質,更重要的是對觀察方法的探

1、談話:既然同學們對水都很究,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

熟悉了,那么我們就來做個游戲,請你從桌間和空間進行此項活動。交流時請

上的4杯液體中將水找出來,并且把辨認水學生先出示記錄紙,然后按記錄的

的過程、方法和理由寫下來或者用圖畫出來。過程邊演示做法邊說明這么做的

我們不光比速度,更要比哪一組的方法最科理由。這樣的交流需要小組的合

學、最合理,比哪組的發現多?所以在活動作。學生品嘗液體味道時,不要共

探索和

前請各小組先討論一下,不要到時手忙腳亂用一根筷子,這樣不衛生。在恰當

調查

的。的時機教師要強調不認識的物體

2、學生分組活動:辨認哪一杯是水。教不能隨便嘗,以防中毒。

師巡視并參與其中。2.學生容易將氣味和味道混淆,

3、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辨認水的過程、方把嗅氣味當作聞味道。老師要提醒

法和理由,并引導學生比較哪種方法較為合學生:聞的是物體的氣味,嘗的才

理和科學、哪一組記錄的好是物體的味道。強調不了解的物

體,千萬不能隨便聞,也不能隨便

■*ZSTo

布置作lo我們已經知道水容易流動,那水流動的快慢可能和什么有關呢?是什么

業樣的關系呢?

3.神奇的水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道水能夠產生毛細現象、溶解現象,會產生表面張力,了解水的其他本領。

?了解毛細現象、溶解現象、表面張力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能夠在觀察、實驗中發現水的其他性質。

?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如語言、文字、圖畫)描述水的其他性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想知道,愛提問。

2.愿意合作與交流。

3.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4.感受并體驗科學并不神秘,科學就在身邊。

科學知識: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2.了解水的毛細現象和表面張力現象。

教學材料:

燒杯、紅色的水、薄紙巾或棉布條、一元硬幣或曲別針、滴管、大的空塑料瓶、釘

子或錐子、托盤或盆、盛水的容器、小物品(最好由一種材料構成的1方糖、一兩粒高

鎰酸鉀、水、攪拌棒、玻璃棒。

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互動性質學生/教師互動的目的

上節課,我們已經知

集中話題道了水的一些本領,今天1.簡單的引入新課的學習。

我們將繼續研究水。

一、發現水的神奇之一一1.讓學生在實驗前進行預測,可以充

一往高處"爬、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還可增強學生

1、師提問:把窄紙巾觀察的目的性,使觀察的效率大大增強。學

插入紅色的水中,紙巾上生的預測各不相同,這正是教學的最佳資

會發生什么現象?(學生源。學生在探究中發現與預測的差距,就會

預測并發表。)不斷思考,久而久之,預測能力會逐漸提高,

2、分組實驗。探究的欲望更會越來越濃。

探索和

3、匯報實驗結果。2.實驗中注意捏紙巾的手盡量不要晃

調查

4、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動。還可以將薄紙巾用夾子固定在鐵絲上,

哪些類似現象?用雙手托住細鐵絲,觀察水往上"爬”的現

5.魔術表演:變色花。象。

3.變色花實驗是一項有趣的活動,有

條件的話可讓學生選做。

4.教師要指出只要是水通過材料的毛

孔或細縫隙穿行的現象都屬于毛細現象。

二、發現水的神奇之二一1.先教會學生使用滴管,并讓學生

―表面張力。練習取水和滴水。

1.談話:水還有一2.學生的猜想會是一滴、兩滴等較少

些有趣的現象,我們再來的數量,能猜滿十滴以上是需要極大勇氣

研究一下,出示一枚一元的,因為他們一致認為:水要流動。

硬幣、滴管。猜一猜:硬3.引導學生從上面、側面觀察水表面

幣面上能容納多少滴水?的形狀,最好把它畫出來。

2.學生猜測,說說4.活動注意點:

為什么這樣猜,記錄自己△杯中的水一定要滿。

的猜測結果。△曲別針要從杯子邊緣慢慢放下。

3.小組領取硬幣,驗證猜

測。

第二課時

教學

互動性質學生/教師互動的目的

步驟

集中今天我們將繼續研究水。1.簡單的引入新課。

話題

一、了解水的神奇之三——水有壓力,

探索壓力的大小與水的深度有關;流水有力1.使學生懂得水有壓力,壓力

和量。的大小與水的深度有關。

調查1.(演示實驗)提問:為什么水會2.引導學生懂得水有力量。

從小孔噴射出去?為什么下面的水

流噴得遠?

2.小組討論、匯報討論結果。

3.提問:如果用靜止的水可以嗎?

為什么說不行?

4.小組討論、匯報討論結果。

二、了解水的神奇之四——水有浮力。

1.(出示一塊泡沫)提問:如果把1.學生對水有浮力早已有所

它放到水里,它會怎樣?(浮起來)為知,此處不必深究,只需讓學生知道

什么會這樣?(水有浮力)浮力是向上的即可。

2.學生討論、回答。2.這樣不但讓學生直接感受物

3讓學生做不同物體放在水中表現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況,而且還能激發

出沉浮差異的實驗,學生進一步研究的欲望。

三、認識水的神奇之五——水溶解物質1.引出"溶解"概念。

的性質。2.學生品嘗水的味道時,不要

1.(教師把方糖放入水中)提共用一根筷子,這樣不衛生。

問:方糖發生了什么變化?(糖塊不見3.高鎰酸鉀用量一定要控制在

了)嘗一嘗水的味道呢?(變甜了)1~2粒,如果用量過多,學生不容

2.講述:同學們說的方糖在水易觀察到溶解的全過程。

中不見了,"溶化了",在科學上叫做溶4.剛開始放入高鎰酸鉀顆粒時,

解。一定不要攪拌,讓學生靜靜地觀察溶

3學生仔細觀察高鎰酸鉀在水中的解過程。

溶解過程。5可以用菠蘿晶或橘子粉等固體

4.除了這些,還有哪些物質也能飲料代替高鎰酸鉀,通過看顏色、聞

溶解在水里?氣味、嘗味道證明物質溶解在水里了。

5.學生預測后試驗驗證。6培養學生的猜想與假設能力是

培養科學素養、發展學生對科學活動

預見性的重要渠道。

四、延伸活動:提出問題,繼續探1.學生通過進行總結,可以進一

究水的秘密。步理清脈絡,對水的性質有一個比較

1、提問:通過兩節課對水的觀察和研完整的認識。實驗后讓學生談談感受

究,你們對水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大家和體會,可以使學生體驗正確認識是

還想研究水的什么問題?怎樣產生的,去感悟、理解科學是怎

2、將學生提出的問題記錄在黑板的么一回事。這是學生經歷了一次典型

"我還想研究的問題"一欄中。的認識過程之后發自內心的

小結3、請學生自由選擇1-2個自己最感受和體驗,是震撼心靈的一次認識

作業感興趣又有能力研究的問題,并討論自上的升華。

己的研究方法。2.不放過任何一個問題,不放棄

4、鼓勵學生回家后自己去探究,也任何一次激勵孩子的機會,把學生提

可以和同學、家長共同來研究。的問題寫出來是對他思考的肯定,哪

怕這個問題沒有什么價值,但至少對

這個孩子是有價值的。教師這樣做不

僅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更是呵護了

一棵科學學習園地里的幼苗。

4.地球上的水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資源十分缺乏。

2.了解水污染的現象及危害。

3.知道常用的節水措施。

科學知識:1.知道自然界水資源的分布,知道海水是咸的不能直接飲用,淡水只存

在于河流、湖泊、冰川及土壤中,淡水資源是有限的。

2.意識到水與生物的密切關系。

3.知道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情感態度價值觀:知道水創造了美麗的大自然奇觀,懂得愛護水資源,提高節水意識。

教學材料:

多媒體課件、杯子、湯匙、滴管、水、洋蔥頭實驗裝置(洋蔥頭、燒杯、洗發水、

清水)

凈化水的裝置(舊的空飲料瓶、剪刀、濾紙、泥水、木炭粉、濕沙、水槽或小盆、碗、

石塊、咸水、淡水、保鮮膜X凈化水的裝置、洋蔥頭實驗裝置。

教學步驟:

教學步

互動性質學生/教師互動的目的

1.通過研究水,你有什么收獲或啟1,通過回憶、反思,引導學生從

發?宏觀上了解水,知道水的相關知識,以

2.播放VCD,觀看地球的美景。及自己的研究體會和研究方法的獲得,

3.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并通過觀察地球上美麗的水體,豐富學

集中話

還知道哪兒有美麗的水景?講給大家聽一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

聽,好嗎?板書揭題。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喜爰之情,達到

預設的教學目標,并能從適當的情景中

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引出要研究的話

題。

一、了解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江河湖海、1.積極引導學生描繪美麗的水環

冰川和地下等許多地方。境,增強學生對水的親近之情,為后面

1.提問:地球上哪里有水?的教學活動做

2.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好情感上的鋪墊。

教師出示光盤或課件簡要小結。

二、了解地球是個水球,但可用淡水資1.學生在地圖上涂色后,教師可

源卻極少。告訴學生水覆蓋了地球上3/4的面

探索和1.講述:把書上地圖中的空白處涂上積,所以,地球又被人們稱作是一個水

調查淡藍色,它表示的是地球上的海洋面積。比球。這樣做,可以為后面的一系列數據

一比,是陸地面積大,還是海洋面積大。表達奠定基礎。

2.提問:關于地球上的水,你已經了2.為便于學生領會可用淡水資源

解了什么?的匱乏,教師可引導學生比對數據,如:

3.學生分組討論、提問。地球表面的3/4;淡水占總水量的

4.學生分組匯報已經知道的水資源情3%;地表水占淡水的0.34%。止匕

況,相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資料。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計算或自己計算

5.你從大家的匯報中發現了什一下地表淡水所占水的多少,即3%x

么?你是怎么發現的?誰還有不同的

0.34%o

發現?3.討論的目的是調動學生原有的

6.播放課件,'講解:地球表面雖然對地球上的水的認識,同時也是教師了

70%是被水覆蓋,但是它們97.5%是海水,解學生原有基礎的一個契機。

2.5%是淡水。全世界的淡水主要分布在地球4.學生可能對于"地球上所有的

南北極的冰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