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測評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60分)1.據《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傳》記載,光武時期,錫光、任延分別為交阯、九真兩郡太守,“教其耕稼,制為冠履,初設媒娉,始知姻娶,建立學校,導之禮義”。這些舉措的實施有利于()A.郡縣制度在西南地區推行B.區域文化的發展與民族交融C.儒學思想的正統地位確立D.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2.下面是元帝國構建示意圖。據圖可知,元帝國()A.實行中書省總領全國軍務的制度B.邊疆治理呈現與內地差異化特征C.蘊含了多元統一的國家治理才智D.行省制是對中心行政制度的創新3.康熙五年(1666年),朝廷令各土司子弟愿習經書者,許在旁邊府縣考試,文義通達,每縣額取兩名??滴醵?1683年)題準,云南土官族屬子弟及土人應試,附于云南等府,三年一次。這反映了清朝前期 ()A.西南地區與內地的文化差異大B.政府利用文教增加邊疆民族的國家認同C.政府實行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D.儒家文化在西南地區得到空前發展4.東漢廣陵王劉荊,其墓中出土的玻璃殘片,經檢測后與古羅馬暗藍色玻璃成分相同。這可用于說明 ()A.東漢與羅馬的經濟交往頻繁B.歷史結論必需得到考古證明C.歷史探討須要運用多種方法D.科技是歷史探討的唯一手段5.元豐三年(1080年),作為王安石變法的舉措之一,管理海外貿易的特地法規《元豐廣州市舶條法》正式頒行,促進市舶制度慢慢成熟,向規范化、法制化過渡。它的頒布()A.促進了王安石變法成功B.保證了宋朝政府財政收入C.推動了海上絲綢之路發展D.瓦解了政府重農抑商政策6.據《廣東通志》記載:“隆慶間始議抽銀……每一舶……該納銀若干……估稅完后,貿易聽其便。每年稅銀約四萬余兩備餉。”據此可推斷,明隆慶年間 ()A.海禁政策有所松弛B.廣東是海關稅收的主要來源C.僅有廣州一口通商D.政府放棄對來華貿易的管控7.16世紀,法國思想家博丹主見國家內部必需存在某種確定的、至高無上的權力,即“主權”,并指出只有當主權得到普遍承認時,一個國家才算是真正建立起來。這一主見()A.強化了確定君主制B.反映了工業資產階級的政治訴求C.體現了人民主權論D.要求突破中古時期的政治結構框架8.法蘭西斯一世(1515—1547年在位)統治法國時長期停止召開三級會議,剝奪男爵的司法審判權,取消自治城市的獨立地位,下令在國家法令中運用法文,不得運用教會慣用的拉丁文。這些舉措()A.促進了民族國家的形成發展B.確立了至高無上的專制王權C.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的興起D.消退了地方分裂割據的隱患9.1648年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時,歐洲新涌現的大國如瑞典和荷蘭共和國,得到了諸如法國和奧地利等老牌大國享受的禮遇。凡是國王,一律稱為“陛下”;凡是大使,一律稱為“閣下”。這彰顯了()A.自由民主的啟蒙觀念B.否定等級制度的思想C.歐洲國家至上的理論D.主權國家同等的理念10.1928年,美、法等國簽訂《非戰公約》,規定:締約各國在它們的相互關系中廢棄以斗爭作為實行國家政策的工具;締約國之間不用和平之外的方法解決任何國家糾紛。這些規定()A.維護了世界長期和平B.保障了全部締約國的平安C.促進了國際法的發展D.消弭了締約國之間的沖突11.有學者認為,集體平安是國際社會設想的,以集體力氣威懾或制止其內部可能出現的侵略行為,從而疼惜成員國平安的一種平安保障體系。下列史實符合這一觀點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B.德意志的統一C.北約與華約的對峙D.聯合國的成立12.1952年,中心人民政府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規定:“各民族自治區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的不行分別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區的自治機關統為中心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的一級地方政權,并受上級人民政府的領導。”這表明我國()A.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B.明確了中心和自治區的關系C.確立了民族關系基本原則D.形成了多元一體的民族格局1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少數民族存在民族種類眾多、民族支系繁雜、民族名稱混淆不清、民族分布雜亂、民族身份認知不清晰等困難狀況。針對這一狀況,中國共產黨從1950年起深化少數民族地區調查少數民族歷史文化,最終確定中國56個民族的基本格局。民族識別工作的開展()A.推動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建設B.完善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促進了少數民族教化文化發展D.適應了社會主義建設須要14.1964年,50多個少數民族中的44個民族尚未離開傳統聚居區。20世紀90年頭,有相當數量的少數民族人口流淌到東部城市。到2000年,有28個民族遍布全國全部省級行政區,少數民族在全國的分布范圍顯著擴大。這一變更主要是由于()A.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B.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化發展C.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D.三線建設改善了工業布局15.下表是1949—1956年《人民日報》中“領土、主權、完整”和“干涉內政”詞語的運用頻率。據此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關鍵詞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領土、主權、完整456321217206194132干涉內政71018158122154127A.外交政策趨于成熟B.大國外交理念形成C.國民經濟日益復原D.對外交往打破僵局16.迄今為止,中國已同各國結成各種不同層次伙伴關系近百個。不拉幫結派,不針對特定國家,大家一起共同發展、合作共贏。中國公開宣布,歡迎他國搭中國的便車,搭中國便車的國家越多越好。這表明當代中國()A.支持和維護聯合國的核心作用B.推行結伴而不結盟的外交戰略C.改革開放與外交形成良性互動D.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氣17.中美關系改善后,各國政要紛紛訪華,而中國卻鮮少回訪,留下諸多外交“欠債”。1978年,鄧小平出訪尼泊爾、緬甸等鄰國,此后中國領導人大規模出訪西方國家考察學習。這一變更()A.緩和了與周邊國家驚惶關系B.完善了全球多邊治理體系C.有利于對外開放政策的形成D.有助于第三世界和平崛起18.冷戰結束后,中國與東盟從戰略互疑發展為戰略伙伴關系,在多領域綻開合作。中國與東亞鄰國接受“多元”和“不同”,并視之為重要的地區價值和合作動力。由此可見,新時期中國()A.開創了中國外交的新局面B.主動推動周邊外交的發展C.推行“真實親誠”外交理念D.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19.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主動參與全球治理,如提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建設“一帶一路”,倡議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這些舉措()A.形成了全方位外交布局B.贏得國際社會普遍認同C.提高了國家的治理水平D.推動中國話語體系建設20.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主辦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亞太經合組織其次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見等主場外交,這些活動的特殊作用在于 ()A.致力于謀求地區性和平發展B.主動引領全球治理體系變革C.重點搞好與周邊國家的關系D.拓寬與發達國家的合作領域二、材料題(共40分)21.(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濕,廣谷大川異制……東方曰夷,被發文皮,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發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國、夷、蠻、戎、狄……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幾浴抖Y記·王制》材料二“青牛白馬”傳聞是契丹傳統的族源意識,但耶律儼所撰《皇朝實錄》稱“遼為軒轅后”,而元末史學家追溯契丹祖源時亦稱契丹“出自炎帝”。遼太宗從后晉末帝手中獲得“秦傳國璽”后,自認為“天子符瑞”盡歸于遼,入主中原、紹繼正統就是天經地義。遼人碑刻常見“南瞻部州大契丹國”“南贍部州大遼國”等佛家用語。注:在佛教地理觀念中,古代中國屬于四大部洲之南瞻(贍)部洲,遼人自稱“南瞻(贍)部州”。——摘編自高福順《遼宋夏金時期內聚性不斷增加》(1)依據材料一,分析《禮記·王制》中劃分族群的主要依據和緣由。(8分)(2)依據材料二,概括遼人族源意識的特點和影響。(6分)22.(12分)國書是國家元首代表本國政府致書于他國元首的一種文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世紀英國馬戛爾尼使團訪華,乾隆帝回復了英國國王一封國書:“咨爾國王,遠在重洋,傾心向化……朕……深為嘉許。……昨據爾使臣以爾國貿易之事稟請大臣等轉奏,皆系更張定制,不便準行……念爾國僻居荒遠,間隔重瀛(重重的海洋),于天朝體制,原未諳悉。是以命大臣等向爾使臣詳加開導,遣令回國。”——摘編自《清高宗實錄》材料二1905年光緒帝致英國國王的國書,“大清國大皇帝敬問大英國大皇帝好:中國與貴國通好有年,交誼益臻親密。夙聞貴政府文明久著、政治日新,凡所措施,悉臻美善。朕眷念時局,力圖振作……茲特派署兵部左侍郎徐世昌、鎮國公載澤、商部右丞紹英前赴貴國考求政治?!┩蠡实弁普\優待”。(1)依據材料一,指出清朝前期的外交政策,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其產生的社會因素。(6分)(2)依據材料二,指出晚清外交政策的轉變,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變更的緣由。(6分)23.(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時間、斗爭國際法歷程1618—1648年,德意志新教同盟VS天主教同盟1625年《斗爭與和平法》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1793—1815年,法國VS反法同盟1815年維也納體系1914—1918年,三國同盟VS三國協約1919年《凡爾賽條約》簽訂1920年國際聯盟成立1923年,魯爾危機1928年《非戰公約》1939—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VS法西斯同盟1945年《聯合國憲章》材料二傳統國際法將斗爭看作是推行國家政策、解決國際爭端的合法手段。進入20世紀,這種傳統觀念逐步被否定。1919年《國際聯盟盟約》提出各締約國要“擔當不從事斗爭之義務”……巴黎《非戰公約》否定了“斗爭權”的合法性,明確表達了世界各國力求避開斗爭的共同追求。其次次世界大戰后,《聯合國憲章》將“維護國際和平與平安”作為聯合國的首要宗旨……但國際法照舊不斷地受著挑戰與考驗?!幾詶詈推健?0世紀:斗爭、和平與國際法》等結合材料一國際法的發展歷程,以歷史短文的形式證明材料二中作者的觀點。(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參考答案第四單元測評1.B解析據材料可知,這些舉措有利于區域文化的發展與民族交融,故選B項;材料只涉及兩郡太守傳播漢文化,沒有涉及郡縣制度的信息,無法得出郡縣制度在西南地區推行的結論,解除A項;儒學思想正統地位的確立是在漢武帝時期,解除C項;秦朝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時期,解除D項。2.C解析據題干圖片可知,元帝國對不同地區的民族實行了不同的統治方式,這蘊含了元帝國多元統一的國家治理方略,故選C項;材料強調的是民族政策而非軍務管理機構,解除A項;元帝國對邊疆的治理體現出與內地一體化的特點,而不是“差異化”,解除B項;行省制是元帝國的地方行政制度,不是“中心行政制度”,解除D項。3.B解析據材料可知,康熙時期,政府將文化浸潤作為治理西南邊疆的一項重要民族政策,通過宣揚儒家文教來增加西南邊疆民族對清王朝的認同,故選B項;材料未體現西南地區與內地文化差異大,解除A項;“因地制宜”與康熙在西南地區推廣與內地一樣的儒學相悖,解除C項;“空前發展”夸大化且不符合史實,解除D項。4.C解析據材料可知,考古發覺的殘片結合科學的檢測,能夠更好地對古羅馬和漢朝的溝通進行探討,故選C項;僅僅通過東漢墓中發覺的玻璃殘片與古羅馬暗藍色玻璃成分相同,不能說明經濟交往的頻繁,解除A項;歷史結論必需得到考古證明的說法太確定,不符合歷史探討的方法,解除B項;科技是歷史探討的唯一手段的說法錯誤,解除D項。5.C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宋朝政府頒布管理海外貿易的法規,這促進了海上絲綢之路旺盛,故選C項;王安石變法最終以失敗結束,解除A項;“保證了”說法確定,解除B項;北宋時期重農抑商政策相對松弛,但并沒有廢除,解除D項。6.A解析據材料可知,隆慶年間對海外貿易的管理有所松弛,海禁政策松動,故選A項;材料未涉及廣東與其他地區海關稅收的比較,解除B項;清朝乾隆時期起先僅設廣州一口通商,解除C項;材料說明隆慶年間海外貿易船舶需交稅銀,D項表述不符合史實,解除。7.D解析據材料可知,博丹希望加強世俗王權,推翻教會對國家的限制,樹立國家主權的權威,打破中古時期以來王權與教權相結合的二元制政治框架,故選D項;材料說明博丹始終以民族國家為基本立足點,即使是王權強化也必需聽從于民族國家發展的須要,解除A項;工業革命起先于18世紀,與材料時間不符,解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王權的權威,與人民主權相沖突,解除C項。8.A解析據材料可知,這有利于促進以國王為象征的法蘭西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故選A項;材料強調民族國家的形成,B項與材料主旨不符,解除;法國資產階級革命興起于18世紀后期,解除C項;“消退”說法過于夸大,解除D項。9.D解析據材料可知,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確立了國際關系中的主權與獨立原則,彰顯了主權國家同等的理念,故選D項;自由民主觀念與材料無關,解除A項;當時歐洲大部分國家還是封建國家,等級制度照舊存在,解除B項;歐洲國家至上與材料內容不符,瑞典、荷蘭、法國等都是歐洲國家,解除C項。10.C解析據材料可知,《非戰公約》強調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有利于促進國際法的發展,故選C項;其次次世界大戰爆發,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活動違反了《非戰公約》的規定,解除A項;《非戰公約》并沒有對侵略者以及違反條約者規定必要的懲處措施,因而在實踐上沒有起到有效的作用,解除B項;簽署《非戰公約》的國家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和戰敗國,這些國家之間的沖突始終存在,解除D項。11.D解析據所學可知,聯合國的成立是為了以集體力氣威懾或制止其內部可能出現的侵略行為,以疼惜成員國的平安,故選D項;第一次世界大戰與集體平安的設想無關,而是帝國主義國家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解除A項;德意志的統一,是一國的內政問題,與各國集體平安無關,解除B項;北約與華約對峙的實質是以美蘇為首的兩大政治軍事集團的對立,并非出于維護集體平安的設想,解除C項。12.B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中心政府對民族自治區擁有確定領導權,故選B項;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于1949年建立,與材料時間不符,解除A項;材料僅涉及各民族自治區與中心人民政府的關系,沒有明確各民族間的相處原則,解除C項;材料沒有明確各民族區域的具體關聯,解除D項。13.A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中國共產黨的民族識別工作有利于加強各民族團結,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故選A項;中共十八大以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得到完善,解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教化文化,解除C項;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解除D項。14.B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發展,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得到不斷開發,少數民族人口流淌加快,民族交往溝通交融日益加強,故選B項;材料強調少數民族人口的流淌,與民族區域自治無關,解除A項;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解除C項;三線建設是以加強國防為中心的戰略大后方建設,確定程度上改善了工業布局,但與少數民族人口流淌沒有干脆的關系,解除D項。15.A解析據所學可知,自1953年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之后,我國實現了從重意識形態的革命型外交到重國家利益的務實性外交的轉變,這體現出外交政策趨于成熟,故選A項;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起先形成,并成為外交實踐的指導原則,解除B項;依據所學可知,到1952年底,國民經濟復原的任務完成,解除C項;20世紀70年頭我國外交僵局被打破,解除D項。16.B解析材料內容體現了中國結伴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B項正確;材料內容沒有強調聯合國的作用,解除A項;材料內容沒有強調改革開放與外交的關系,解除C項;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當今中國的外交政策,不是中國在外交方面的作用,解除D項。17.C解析據材料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決策,明顯,我國領導人在此之前大規模出訪西方國家,有利于對外開放政策的形成,故選C項;領導人大規模出訪西方國家與緩和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不大,解除A項;材料與全球多邊治理體系不相干,解除B項;材料未涉及全部第三世界國家,解除D項。18.B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中國鞏固發展與周邊國家的外交關系,推動了周邊外交的發展,故選B項;20世紀70年頭,中國外交打開新的局面,與材料時間不符,解除A項;2013年,習近平首次提出“真實親誠”理念,加強與非洲國家之間的團結合作,解除C項;材料只涉及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外交關系,并不是“全方位的外交布局”,解除D項。19.D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中國遵循和平發展理念,主動參與國際事務,主動推動建設相互敬重、公允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有助于營造有利的外部環境,加快建設中國話語體系,故選D項;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化綻開,解除A項;“贏得國際社會普遍認同”表述過于確定,解除B項;國家的治理水平是對國內而言,不屬于外交領域,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普通邏輯推理能力測試方法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計算機一級Msoffice突破困境試題及答案
- 計算機一級Msoffice必考試題及答案一覽
- 現代漢語的記憶法試題及答案
- 文學創新與傳統的試題及答案
- 網絡管理員考試知識傳播試題及答案
- 圖形互動體驗Photoshop試題及答案
- 大數據處理能力考核試題及答案
- 網絡流量監控的實施步驟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計算機一級MSPowerPoint故事化演示試題及答案
- 第2課 抗美援朝 課件(共13張)
- 材料力學第4版單輝祖習題答案
- 婦科經帶胎產雜99方方歌講解學習
- 工藝變更通知單
- 一年級音樂教案 這是什么 (市一等獎)
- 首末件檢查記錄表
- 20XX-煙草車輛運輸方案計劃
-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競賽試卷
- 晶體幾何基礎
- 腹腔穿刺術考核評分表
- 控制電纜敷設、接線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