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三輪復習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講義_第1頁
高考歷史三輪復習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講義_第2頁
高考歷史三輪復習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講義_第3頁
高考歷史三輪復習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講義_第4頁
高考歷史三輪復習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1、中國共產黨誕生、國民革命、國共十年對峙;2、民族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3、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一、民眾的覺醒——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背景條件政治上北洋軍閥的專制統治,導致階級沖突激化。(根本緣由)經濟上辛亥革命后,民族資本主義快速發展,工人階級隊伍得到壯大思想上新文化運動沉重打擊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國際上帝國主義(日美)加緊侵華,民族危機加深;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為中國革命指明白方向;導火線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過程結果①1919年5月4日,北京高校等十幾所學校學生游行示威,高喊“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等口號。②學生的愛國行動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鎮壓,這也使得從北京起先的學生愛國運動快速向全國發展。③北京學生被捕消息傳上海,愛國運動發展到一個新階段。上海出現大規模的工人罷工和商人罷市,標記著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④北京政府釋放了被捕學生,參與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也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特點革命性近代史上最早由學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群眾性學生、工人、商人多個階層參與,聯合斗爭自發性學生、工人、商人多個階層自發參與,民族意識起先覺醒愛國性維護中國主權,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徹底性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性性質愛國革命運動針對巴黎和會外交失敗具有宏大的反帝愛國性質社會革命運動挽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合民族力氣的社會革命思想啟蒙運動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學問的思想啟蒙意義馬克思主義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中共誕生打算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打算,為新的革命力氣、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建了條件。新民主主義革命革命力氣、指導思想、群眾基礎方面促進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具有里程碑意義。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及早期的斗爭實踐(1921~1923年)一大條件經濟階級: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工人階級隊伍壯大并登上政治舞臺思想基礎: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組織基礎: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國際條件:共產國際的幫助概況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后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召開就標記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主要內容①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②明確了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③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陳獨秀任書記。意義①是開天辟地的大事,給災難深生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②使中國革命有了堅毅的領導力氣;③使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的凝合力氣,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的發展前景。影響(使中國革命的面貌面貌一新)新的政黨—工人階級政黨;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新的奮斗目標—共產主義;新的力氣源泉—工人群眾二大條件對于中國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的正確分析時間地點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實行主要內容最高綱領: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最低綱領(民主革命綱領):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意義制定了中國近代以來第一個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方向。工人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主動投身工人運動,推動了一系列罷工運動的綻開。在大力開展工人運動的同時,中國共產黨相識到必需建立革命統一戰線中共三大背景1922-1923年工人運動的失敗使中共相識到僅依靠工人階級同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作斗爭是難以取得成功的,必需建立統一戰線,聯合一切可能聯合的力氣。時間地點1923年6月在廣州召開。主要內容通過了關于國共合作問題的決議,探討同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問題意義所確定的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策略,促成了第一次國共合作,使共產黨活動的政治舞臺快速擴大;加速了中國革命的步伐,為國民革命做了打算。三、推翻北洋軍閥:國民大革命(1924~1927年)興起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背景中國共產黨相識到要戰勝強大的敵人必需建立革命統一戰線。1923年中共三大通過國共合作的決議。國民黨是比較革命的政黨,孫中山情愿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共產國際的幫助實現標記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提出了新三民主義的主見,通過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合作基礎新三民主義合作方式黨內合作意義以國共合作為特征的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加速了中國革命的進程,以“打倒列強,除軍閥”為目標的國民革命席卷全國高潮北伐斗爭條件政治基礎: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軍事基礎:1924年建立黃埔軍校,整編國民革命軍政權基礎:1925年廣州國民政府成立,統一了廣東革命依據地目的打倒帝國主義,推翻軍閥統治,統一中國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派勢力過程①1926年殲滅吳、孫主力,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②1927年國民政府由廣州遷往武漢結果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推動了工農運動的高漲;但由于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國共合作裂開,國民革命失敗失敗標記①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標記著國民革命的局部失敗。

②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標記著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裂開,國民革命全面失敗失敗緣由客觀方面:帝國主義干涉破壞;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主觀方面:陳獨秀右傾錯誤,放棄革命領導權,尤其是武裝力氣的領導權;中國共產黨處于幼年時期,缺乏閱歷;共產國際作出一些不切實際的指導教訓必需堅持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必需駕馭革命武裝,進行武裝斗爭特點革命任務反帝反封建群眾基礎以兩黨合作為核心,形成四個階級聯合的統一戰線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和新三民主義兩大革命指導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義占主導地位革命軍隊組建正規的新式革命軍隊,并進行了規??涨暗谋狈ザ窢幰饬x反帝反封建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促進新民主主義進程國民革命宣揚了中國共產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群眾中的影響,有利于南方紅色革命綻開中國共產黨起先駕馭一部分革命武裝廣袤群眾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禮四、革命新道路(井崗山道路)——革命新局面(北上戰略轉移)背景南京國民政府統治政治上“寧漢合流”,標記著國民黨一黨專制統治的確立;接著北伐,面對“濟南慘案”繞道開進;張學良東北易幟,形式上統一全國;經濟上官僚資本憑借國家權力,快速聚斂起巨額財寶,四大銀行成為他們巧取豪奪的重要工具,阻礙著民族工業的發展;民族工業的發展快速(緣由:①形式上完成了全國的統一;②國民政府提出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等促進;③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蓬勃發展,廣袤群眾發起抵制洋貨、提倡國貨的行動;④1935年,國民政府實施的“幣制改革”對于穩定和刺激。影響:為抗戰成功供應物質保障)軍事上建立浩大軍隊鎮壓人民和殲滅異己力氣;外交上英美等列強在華仍擁有大量政治、經濟等特權;改訂新約運動,收回一些利權。它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較為重要的外交事務革命新道路內涵工農武裝割據,以農村包圍城市,最終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理論基礎“工農武裝割據”理論(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把土地革命、武裝斗爭、依據地建設三者結合起來)土地革命主要內容: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緣由根本緣由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極不平衡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群眾基礎國民革命在廣袤人民群眾中有深刻的影響,全國農村人口占大多數,易于組織發動;力氣對比農村中敵人統治力氣薄弱,城市中敵人的力氣相對強大;主觀條件有相當力氣的正式紅軍存在和黨的正確領導形成過程南昌起義武裝抗拒國民黨起先,標記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建立人民軍隊的起先。初步相識到武裝革命重要性,但尚未相識到就地建立依據地八七會議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抗拒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相識到武裝工農、建立軍隊的重要性,但尚未相識到武裝割據的重要性秋收起義秋收起義受挫,毛澤東確定向敵人統治力氣薄弱的農村。由城市中心起先轉向農村井崗山革命依據地毛澤東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依據地,起先工農武裝割據系統總結毛澤東從井崗山依據地的建設中進行總結形成了工農武裝割據理論建立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心政府建立。是中國共產黨人創建人民革命政權的珍貴探究和嘗試影響重心轉移實現了中國革命由城市轉向農村的歷史性轉變;革命力氣使革命依據地廣泛的建立起來,紅軍力氣不斷發展壯大;革命道路使中共找到了正確的民主革命道路,促進了民主革命進程和成功;思想理論形成工農武裝割據理論,毛澤東思想產生的標記,也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詳細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革命新局面萬里長征緣由根本緣由:共產國際的指導脫離中國革命實際,中共中心犯了“左”傾錯誤;干脆緣由:第五次反“圍剿”失利過程1934年10月,長征經過了11個省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1935年10月,中心紅軍到達陜北吳起鎮,與陜北紅軍會師。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地區會師,標記著經軍長征成功結束遵義會議1935年1月,內容:會議改組中心領導機構,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會后不久,政治局常委確定由張聞天負總責,并成立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的3人小組負責全軍的軍事行動意義: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在中心的領導,起先確立以毛澤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