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房南側道路-景觀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1頁
安置房南側道路-景觀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2頁
安置房南側道路-景觀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3頁
安置房南側道路-景觀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置房南側道路景觀施工圖設計說明JG-01第1頁共4頁景觀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工程概況及設計范圍項目位于,安置房(在建)南側,計劃于2023年9月開工,2024年3月竣工,該項目作為高鐵三期安置房配套路,高鐵片區南側連接通道,為片區土地出讓開發提供基礎支撐,解決區域內交通出行問題。擬建道路起點(西側)與規劃站東大道相交,擬建道路終點(東側)與現狀敬老院路相交,為東西向城市支路,設計總長305.512米,實施長度283.9米,紅線寬度18m。配套市政道路建設內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等,燃氣、給水、電力預留管位。本冊為景觀工程。采用的規范、規程和工程驗收標2.1設計依據(1)業主與我公司的簽訂的設計委托合同;(2)業主提供的其它相關技術資料;(3)前期設計資料及批復;2.2采用的規范、規程及相關標準采用基礎資料及主要規范《公園設計規范》GB51192-2016;《園林綠化木本苗》(CJ/T24-2018);3)《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CJJ75-1997);4)《城市綠地設計規范》GB50420-2007(2016年版);5)《\o"城鄉建設用地豎向規劃規范[附條文說明]CJJ83-2016"城鄉建設用地豎向規劃規范》CJJ83-2016;6)《城市園林綠化技術操作規程》(四川省地方標準)DB51/50016-1998;7)《成都市城市道路綠化建設導則》8)《成都市公園城市街道一體化設計導則》(公示版)9)《園林綠化工程項目規范》GB55014-202110)現狀地形圖及相關資料。2.3設計要點包括紅線范圍內的行道樹與綠化帶設計。總體思路:一個核心目標、五大理念轉變,六個總體要求和六類街道場景營造一個核心目標:核心目標:建設以人為本、安全、美麗、活力、綠色、共享的公園城市街道場景五大理念轉變:從道路紅線設計,向街道一體化設計轉變從道路工程設計,向街道景觀設計轉變從車行為主,向公交和慢行為主轉變從道路設計,向街區場景營造轉變從重視地上空間設計,向地上地下空間并重轉變2.4六個總體要求:共性要求:慢行優先的安全街道;界面優美的美麗街道;特色鮮明的人文街道;多元復合的活力街道;低碳健康的綠色街道;集約高效的智慧街道;街道將回歸市民的慢行空間、活動空間、交往空間和休閑空間;街道一體化全面建設將有力促進綠道與街道空間相融合,街道將成為承載公園城市美麗宜居生活場景的重要載體。通過構建“城市——社區——街道”規劃建設管理的三級體系,加快推進公園城市理念在各個層面的落地落實。2.5六類街道場景營造:生活型街道;商業型街道;景觀型街道;產業型街道;交通型街道;特定類型街道街道綠化:應當通過豐富街道綠化層次,增花添彩,使街道成為公園城市亮麗的風景線;城市特色:通過強化街道慢行空間與綠道的銜接,使天府綠道與街道相互融合,構建“街道+綠道”的慢行系統;通過街道一體化設計,讓街道成為市民們美好生活場景的發生地景觀設計3.1設計原則1)生態優先的規劃原則充分運用生態優先的城市道路綠地規劃理念,利用植物的生態特性,發揮吸收有害氣體、滯塵、隔離噪音、減弱車行眩光等作用,同時也能改善周邊環境小氣候,減弱大量車流帶來的城市“熱島效應”.2)適地適樹、因地制宜原則在植物選擇上,根據使用樹種的生態學特性和項目所在區域的氣候、土壤等立地條件相適用,以利于樹種的成活、成林,形成穩定的生態系統,達到高產、高效益。在本項目中,選擇成都本地的鄉土樹種,包括香樟、麥冬等,做到在保證景觀美化效益的同時,保證其良好的生長狀態。3)公園城市原則在對綠地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考慮其在整個城市生態系統中的整體性作用,將城鄉綠地系統和公園體系、生態格局和風貌作為城鄉發展建設的基礎性、前置性配置要素,把“市民--公園--城市”三者關系的優化和諧作為創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4)街道一體化設計原則開展街道一體化設計是公園城市理念在街道層面的具體落實,從交通方式、設計理念、街道綠化、城市特色等方面對街道的設計進行綜合統籌,遵循安全有序、統籌集約、功能合理、生態節能、因地制宜原則,合理協調不同時期建設內容。5)可持續發展原則在注重景觀和功能的同時,注重提高綠化率,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的有機統,最大限度地發揮場地的潛能,實現與當地生態環境的完美結合,充分考慮場地的地質、地形、隔熱、水文和風模式的情況,在施工過程中盡可能地減少多生態環境的破壞。3.2設計目標從實際出發,充分結合區域特色,通過豐富的植物配置和簡約大氣的鋪裝設計,達到美化街打造全域慢道、提升區域品質的目標。結合不同功能需求,保障綠色交通空間與相關設施需求性系統,結合城市道路設計規范的要求,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建設以人為本、安全美麗、活力、綠色、共享的公園城市街道場景。3.3總體設計l)周邊用地分析高鐵三期安置房南側道路位于成都市邛崍縣,整個片區內住宅用地較多,人流量較大,步行、騎行等慢行交通方式多。以《成都市公園城市街道一體化設計導則》為指引,在街道分類中屬于生活型街道與景觀型街道的復合功能類型。2)斷面設計在紅線范圍內,5.5米的非機動車道與1.5米的道路綠化帶。在設計中,保障步行空間的寬敞、連續和舒適,符合由道路紅線設計向街道一體化設計轉變的理念。3)綠化設計1.5米的側分綠化帶隔離非機動車道與機動車道,相較于傳統的單個樹池設計,增加綠化率,保障了步行與騎行的安全性,體現慢性優先的設計理念;同時,利用道路轉角處的開放空間,設置街頭綠地,布置各類休閑設施,從人的需求出發,營造人性化街道場景。3.4行道樹設計l)設計原則(1)在物種的選擇上主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冠幅冠大蔭濃、綠化、美化、調節溫濕度、主干挺直、樹體潔凈、落葉整齊,無飛絮、毒毛、臭味,能夠適應城市道路的環境條件;耐修剪,易復壯等條件。(2)行道樹、骨干樹種的選擇以本土樹種為主,從當地自然植被中選擇優良的樹種,不但能更好的適應本地的氣候與環境,也能更好的體現當地特色。2)行道樹設計本次設計將行道樹與綠化集中布置在緊鄰機非混行車道的1.5米寬條形綠化帶,最大程度上增加城市綠化率,保障行人與非機動車的出行安全通暢。在行道樹的選擇上應選擇分支點較高的大喬木,除了美化環境以外,還能為行人遮蔭,這在南方地區尤為重要。樹冠整潔、分枝點高,保證人騎車和走路安全,并能形成獨特的街景。藍花楹藍花楹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樹種,樹形雄偉壯觀,四季常綠,樹冠開展,枝葉繁茂,濃蔭覆地,枝葉秀麗而有香氣,是作為行道樹、庭蔭樹、風景林、防風林和隔音林帶的優良樹種。香樟對氯氣、二氧化碳、氟等有毒氣體的抗性較強,枝葉破裂散發香氣,對蚊、蟲有一定的驅除作用,生長季節病蟲害少,是重要的環保樹種。3.5室外家具路燈、垃圾桶均屬于功能性的小品,適宜使用簡潔大方的家具外形造型體現設計道路的大氣和諧。1)垃圾箱垃圾桶選用規則依照《成都市果屑箱實施標準圖集與技術指引》2022.04版,根據本項目的特點選用Ⅱ型果屑箱,垃圾桶沿周邊道路按城市道路標準設置垃圾箱。廣場及人流較為集中的場所須設置較多垃圾箱。沿道路可每60米設一個垃圾箱。2)燈具燈具的選擇,應盡量選用節能與環保型燈具,注意燈具的造型及美觀,把握正確的安裝尺度,以達到所要求的照度水平。施工注意事項4.1綠化帶完成面高度按鋪裝下5cm控制。綠化帶需要外購種植土(腐殖土)。灌木部分培土深度60cm,喬木培土深度120cm,草皮培土深度30cm。4.2“臺灣二號”播種方式為籽播,需鋪5cm河砂(河沙與基肥配比7:3)找平,充分攪挫混合。4.3綠植養護期不低于1年、4.4園林綠化工程項目基址內原土壤和塑造地形的外來土壤填充物不應含有對環境、人和動植物安全有害的污染物和放射性物質。4.5土壤有害重金屬含量不應影響植物正常生長。土壤質量不良時,應進行土壤改良或更換種植土。4.6園林綠化工程種植土和肥料不得污染水源。4.7植物選擇應適地適樹,應優先選用鄉土植物和引種馴化后在當地適生的植物,并應結合場地環境保護自然生態資源。3.3.2植物種植應遵循自然規律和生物特性,不應反季節種植和過度密植。4.8兒童活動場地內和周邊環境不應配置有毒、有刺等易對兒童造成傷害的植物。4.9樹木根頸中心至構筑物和市政設施外緣的最小水平距離應符合表4.1的規定。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