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1832年議會改革 課時練習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一輪復習_第1頁
英國1832年議會改革 課時練習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一輪復習_第2頁
英國1832年議會改革 課時練習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一輪復習_第3頁
英國1832年議會改革 課時練習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一輪復習_第4頁
英國1832年議會改革 課時練習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高考歷史一輪課時練習:英國1832年議會改革一、單選題1.1835年,輝格黨政府在下院提出了改革提案,但遭到了上院中占據優勢的托利黨貴族反對,因為當時絕大多數市政公司都為保守黨貴族所控制,經過激烈的辯論和斗爭,一項被稱為“偉大轉折點之一”的《市政改革法》終于通過,從而邁出了該國對市政機構長期改造的第一步。該法案發生在(

)A.美國 B.英國 C.德國 D.法國2.1832年,英國進行議會改革,將56個衰敗選區廢除,30個較小的選區減少一個席位,同時,在倫敦和其他新興城市,新設了40多個新選區。最終,總人數超過1000萬的郡選區選出了189名議員,而人口不足600萬的城鎮選區產生了364名議員。這反映了議會改革(

)A.削弱了貴族階層的政治勢力 B.彰顯了民主化進程中的艱難C.推動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 D.維護了資產階級的政治利益3.1835年英國通過的《自治體法案》使用“男性”(male)一詞而不是“人”(person)來代替“公民”一詞,再一次在法律術語上進一步明確了婦女被排除在政治權利之外。這一法案()A.推動了英國的政治民主化進程 B.適應了新興工業資產階級的需求C.導致國內各階級矛盾異常尖銳 D.有利于激發婦女爭取權利的意識4.1833年英國議會設工廠監察員、礦地督察員,防止工人特別是女工、童工超時或在危險的環境下工作;1867年又頒布法案,要求50人以上的工廠不得使用童工;1874年和1878年又出臺了兩個工廠法案改善工廠條件,降低工作時間。這說明(

)A.英國福利制度完善 B.工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C.英國議會性質轉變 D.經濟發展倒逼社會改革5.英國1832年改革“使得代表權的基礎從世襲特權向人口和財富因素轉移”,“下院的自信也得到了增強”,特別是在濟貧等方面實施了一些之前竭力回避的改革。由此可知,此次改革(

)A.贏得了民眾的普遍支持 B.導致傳統貴族政治的終結C.催生了英國的濟貧體系 D.利于自由主義政策的推行6.1832年,英國開始進行議會改革。這次改革堅持兩個原則:一是向“衰敗選區”開刀;二是規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達10鎊者、租地經營達50鎊者才有選舉權。材料表明英國(

)A.民主權利下移至普通民眾 B.封建貴族勢力退出歷史舞臺C.土地所有者主導政治選舉 D.工業資產階級謀求政治權利7.有學者指出,由于1832年的改革,(英國)全國選民人數從1831年的488萬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萬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約2%增加到3.3%。這一變化(

)A.體現了兩黨制的相互制衡 B.消除了英國選舉制度的弊端C.推動了責任內閣制的發展 D.擴大了代議制民主的基礎8.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后,選民人數增加,增加的選民大多數為中等階級,而且對議會席位重新進行了分配,削弱了貴族在議會的影響力。這反映了英國(

)A.公民平等享有選舉權 B.權力結構發生變動C.議會成為了權力中心 D.共和政體由此確立9.《西方政治制度史》中記載:“1830年,法國爆發了推翻復辟王朝的七月革命,整個歐洲的民主運動出現了高潮,這就進一步推動了英國選舉改革運動的發展,議會中的改革派和保守派經過反復的斗爭和較量之后……在1832年6月4日通過了議會改革法案。”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反映的本質問題是(

)A.生產關系調整勢在必行 B.階級斗爭推動歷史進步C.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D.社會意識影響社會存在10.英國1832年議會改革重新分配了議會席位。人口減少的衰敗選區(主要是農村)席位減少,而新興工業城鎮則增加了席位;同時,也降低了對議員的財產、土地和身份等的要求,擁有選舉權的人口從3%提升到16%。由此可推知此次議會改革(

)A.使英國議會確立了主導權 B.使英國工人階級得以參加政權C.有利于推行自由貿易政策 D.促使英國貴族退出了政治舞臺11.19世紀英國經歷了三次議會改革(1832年,1867年,1884—1885年),這三次議會改革(

)A.體現了英國選舉資格逐漸擴大 B.推動英國君主立憲制最終確立C.反映了工業資產階級逐漸掌權 D.說明清教思想對英國影響深遠12.“50年前我們不需要議會代表,現在我們需要了。因為我們現在為整個世界生產,假如我們沒有自己的議員來促進和擴大我們的貿易,我國商業的偉大紀元就結束了”材料中的言論(

)A.推動1832年議會改革 B.反映出無產階級增加權力的需要C.引發了英國憲章運動 D.反映了貴族對議會改革后的不滿13.19世紀的三次議會改革是英國民主政治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使工業資產階級獲得選舉權,1867年改革使小資產階級和上層工人獲得選舉權,1884年改革賦予農業工人選舉權。這三次議會改革(

)A.最終實現了公民的普選權 B.使英國國王的權力完全喪失C.與經濟基礎的發展演變相適應 D.鞏固了議會的權力中心地位14.1831年,英國《人民之聲報》發布工人階級政治綱領,指出“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工人們是中間和上層階級的支持者”。1834年,英國“全國各業統一工會”宣布“要建立一種新的秩序,只有社會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階層,才能管理國家事務”。這一變化反映了(

)A.工人階級思想覺悟提高 B.工人階級建立政權的偉大嘗試C.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成熟 D.工人階級率先推動社會的變革15.工業革命后,貴族、大地主的地位與經濟實力大為下降,但他們仍把持政治權力,造成權力分配與社會力量對比高度脫節的狀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英國在政治上(

)A.發動光榮革命,與新貴族階層妥協 B.頒布《權利法案》,保證議會立法財政權C.建立責任內閣,限制國王的行政權 D.改革議會制度保障工業資產階級權利二、材料分析題1.[妥協的政治智慧]材料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對于“國王”,是廢?是立?英國人有過多次不同的選擇……第一次,他們選擇了——處死國王;第二次,他們選擇了——請來國王;第三次,他們選擇了——“進口”國王。——摘編自查爾斯《克倫威爾傳》等材料二:1832年的議會改革,降低了選民和候選人的財產資格限制,取消了一些衰敗選區,給予新興的工業城鎮代表名額。之所以如此改革,是因為英國的資產階級是由封建貴族轉化而來的,本身與封建貴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種狀況最終造成了英國資產階級的妥協心態。這種心態,是當時革命隊伍中相當多的人所共有的,即無論如何,英國不能沒有國王;而以國會為代表的革命力量無論如何不能成為國王的階下囚。在這兩難之間,他們選擇了妥協,采取保留國王,創立了一種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度。——摘自《英國政治發展道路及其現實啟示》(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英國人三次選擇對應的歷史史實。(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1832年議會改革的背景及英國妥協政治的啟示。2.英國是現代政治制度的發源地,制度創新推動國家發展。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光榮革命后英國實行的是君主立憲制度,這在當時的世界是最為開放的政治制度,其他國家不可望其項背。但國家政權掌握在貴族手中,在選舉上存在著議席分配不合理、選舉權狹小及選舉手段腐敗現象,而工業革命孕育的兩個新的階級(工廠主階級和工人階級)卻完全沒有政治權利,這不能適應變化的社會現實,因而被當時的人稱為“舊制度”。——錢乘旦主編《世界現代化歷程·總論卷》材料二

1832年6月7日,經過18個月的激烈斗爭,改革法案由國王簽署,正式生效,第一次議會改革成功了。從內容上看,第一次議會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變動。然而,有第一次改革就會有第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的最大意義就在于:它表明制度變革是可以進行的,而且不可阻擋,適時的變革最為明智;改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人民持久的斗爭,統治者適時的讓步。從改革的最終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階級,但其他階級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歷史進程中反而有所得。——摘編自錢乘旦、許潔明《英國通史》完成下列要求(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中“當時的人”所稱為的“舊制度”存在的問題,并概括這一時期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英國1832年議會改革成功的成效。3.閱讀材料,結合所學回答問題。材料一

19世紀英國思想家約翰·密爾在其《代議制政府》(1861年著)一書中認為,美國憲法規定四年一度由全體人民選舉總統,當國家的最高職位要由每數年一度的普選來決定時,兩次選舉之間的整個時間將消耗在競選運動當中。材料二

王覺非《英國近代史》(摘編)通過1832年議會改革,資產階級取得了選舉權,但政權仍在貴族手中,資產階級仍處于從屬地位。工人階級在爭取改革的斗爭中出力最大,結果卻一無所獲。1832年改革是一次和平的改革運動,打開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門,但民主的道路并沒有走完,它還要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努力,才能最終完成。王斯德《工業文明的興衰》:“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社會兩大對立陣營——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在1832年改革中曾積極支持過資產階級的工人階級開始意識到,要想真正改善自己的地位,只有走聯合起來進行斗爭的道路。”(1)閱讀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1787年憲法的不足。(2)閱讀材料二,為什么王覺非認為1832年議會改革后英國“民主的道路并沒有走完”?(3)綜合上述材料、問題作答及當今現實,簡談你對西方民主制度某一方面的認識。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88年光榮革命以后,國家的政權都掌握在土地貴族的手中,他們壟斷了國家的立法、行政、司法、軍事和地方管理等許多方面的權力,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軍隊,幾乎所有的職位都由他們把持。——摘編自宋嚴萍《英國工業資產階級與英國的民主化進程》材料二隨著機器工業的不斷發展,資本主義進入到發展的成熟期,工業資產階級隊伍急劇擴大,日漸成為資產階級內部的領導力量。由于這時資本已取代土地逐漸成為衡量社會財富和地位的尺度,有相當多的地主調整了投資方向;他們投向工商業的資本超過了投向土地的資本,這樣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產業資產階級化了,因此工業資產階級力量隨之壯大;地主的勢力卻在逐漸縮小。地主階級的人數不僅在相對意義上,而且在絕對意義上減少了。所以,盡管在1832年以前,英國工業資產階級并沒有取得政治權力,甚至連選舉權也沒有,但到了19世紀中期,過渡時期的地主政治就在英國壽終正寢了。——摘編自李自更《論英國資產階級化地主政治的終結》(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7、18世紀英國土地貴族對英國歷史的貢獻。(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英國工業資產階級終結地主政治的背景及措施。5.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1830年輝格黨的格雷上臺組閣。1831年格雷向國會下院提出了國會選舉制度改革的方案,議會改革方案僅以一票優勢通過下院審議。1831年4月—6月,格雷內閣提請國王解散下院重新選舉。議會改革方案在輝格黨占絕對優勢的新議會下院順利通過。1831年10月,以土地貴族與國教神職人員為主的上院以41票多數否決方案。1831年12月,下院再次通過議會改革方案,并提交上院。1832年5月,上院企圖以新議案否定改革方案,引發格雷內閣集體辭職。國王威廉四世被迫召回格雷內閣,并要求上院作出妥協。1832年6月,議會改革方案終獲上院表決通過。材料二

1832年6月,英國第一次議會改革的主要內容是:調整選區和重新分配各選區議員名額,將一部分“衰敗選區”的議席,轉讓給新興的工業城市。1867年7月,議會下院通過第二次議會改革法案。該法案廢除了上次改革保留的“衰敗選區”的議會席位,將其分配給新興城市,空出的52個議席分給曼徹斯特、伯明翰等大城市分別增加1個議席,倫敦增加4個議席,另有9個中等城市各獲得1個議席……1884年,自由黨為了在農村爭奪選票,緩和農村居民要求政治權利的斗爭,進行了第三次國會選舉改革,頒布了“人民代表法”。該法案規定除地主及租地人外,農村每年繳房租10英鎊以上者均有選舉權。——摘編自《英國議會制度及其改革》(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英國議會改革的特點。(2)依據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綜合分析英國議會改革為什么能和平漸進地完成?答案:一、1.B【詳解】結合所學可知,1835年英國頒布《城市自治機關法》,規定城市議會的成員由該城所有繳納地方稅、并有3年居住資格的成年男性投票選舉產生。這一市政改革法,摒棄了議會選舉中的財產資格條件,以納稅人資格來確定投票權利,打擊了貴族勢力,邁出了該國對市政機構長期改造的第一步。故該法案發生在英國,B項正確;A、C、D不符合題意,排除A、C、D項。故選B項。2.B【詳解】第一次工業革命后,英國的工業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要求更多的席位,為此英國進行了議會改革,改革廢除了衰敗選區的席位,增加了新興城市的席位,但最后總人數超過1000萬的郡選區選出了189名議員,而人口不足600萬的城鎮選區產生了364名議員,說明議會改革后席位仍然存在不公平問題,彰顯了民主化進程的艱難,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重新劃分選區,不能體現削弱貴族階層的政治勢力,排除A項;1832年議會改革時,英國工業革命已經完成,排除C項;材料主要在強調1832年議會改革存在不合理之處,不能體現維護了資產階級的政治利益,排除D項。故選B項。3.D【詳解】根據“1835年英國通過的《自治體法案》使用‘男性’(male)一詞而不是‘人’(person)來代替‘公民’一詞,再一次在法律術語上進一步明確了婦女被排除在政治權利之外。”可知,法案明確將婦女排除在政治權利之外,這種做法不可避免地容易激發起婦女要求被納入政治體制的要求。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次議會改革的法案對于婦女政治參與意識的覺醒無疑具有刺激作用,D項正確;1832年議會改革的確推動了英國的政治民主化進程,但是題干強調的是英國議會對婦女的歧視態度,排除A項;1832年議會改革適應了新興工業資產階級的需求,排除B項;議會這一歧視性做法,更多的是激發婦女的不滿,“各階級”說法有誤,排除C項。故選D項。4.D【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英國議會設置專門官員和頒布法案保護工人和未成年人的利益,加強對社會經濟和生活的干預,說明經濟發展推動社會改革,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英國的福利制度,排除A項;工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英國的議會性質未發生改變,排除C項。故選D項。5.D【詳解】根據材料可知,1832年議會改革使工業資產階級代表開始進入議會,改革后的議會通過了一些有利于民眾的法案,這些都有利于自由主義政策的推行,D項正確;A項錯在普遍支持,排除;1832年議會改革并未終結貴族政治,排除B項;材料與催生英國濟貧體系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6.D【詳解】據題意可知,英國的1832年議會改革對選舉規則進行了調整,減少衰敗選區的名額,規定選舉權的財產標準,這些規定都是為了給日益強大的工業資產階級增加選舉權,從而謀求政治權利,D項正確;選舉權的獲得有了財產限制,這就使的民主權利不一定下移到普通民眾,排除A項;封建貴族“退出歷史舞臺”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相關信息,無法體現土地所有者主導選舉,排除C項。故選D項。7.D【詳解】根據材料“1832年的改革,(英國)全國選民人數從1831年的488萬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萬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約2%增加到3.3%。”可知,1832年議會改革后,英國選民人數比以前有了明顯增加,說明工業革命推動了英國民主政治的發展,擴大了代議制民主的基礎,D項正確;兩黨制的相互制衡,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消除了英國選舉制度的弊端,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項;推動了責任內閣制的發展,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C項。故選D項。8.B【詳解】根據“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后,選民人數增加,增加的選民大多數為中等階級,而且對議會席位重新進行了分配,削弱了貴族在議會的影響力。”可得出議會改革后,工業資產階級得以進入到議會,貴族勢力消弱,從而改變了英國的權力結構,B項正確;此時還沒有實現普選,平等的說法錯誤,排除A項;議會成為了權力中心是在光榮革命后,排除C項;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排除D項。故選B項。9.C【詳解】本題考查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從材料可以看出,法國七月革命和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都發生在19世紀30年代,當時英法都正在進行工業革命。在工業革命過程中,工業資產階級增加了實力,希望在政治上獲取更多的政治權力。因此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這是反映了這一要求,體現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C項正確;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不屬于生產關系的范疇,排除A項;B項沒有反映本質問題,排除B項;材料中體現的是政治改革,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而不是社會意識的范疇,排除D項。故選C項。10.C【詳解】1832年議會改革取消衰敗選區,增加新興工業城鎮的席位,有利于工業工業資產階級參政,而降低議員的財產、身份限制,有助于擴大選舉的范圍,有助于更多的工業資產階級進入議會,而工業資產階級增強在議會中的影響力,有助于推動自由貿易政策,C項正確;議會確立主導權在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之后就確立了,A項正確;當時的無產階級生活水平較低,尚未獲得參政權,排除B項;議會改革是增加了工業資產階級在議會的影響力,但是并不意味著貴族退出政治舞臺,排除D項。故選C項。11.A【詳解】根據材料“19世紀英國經歷了三次議會改革”可知,1832年議會改革,是19世紀英國議會選舉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它是英國新興工業資產階級進行的爭取同土地貴族重新分配政治統治權及擴大選舉權的改良運動;1867年議會改革,是英國工業資產階級反對貴族寡頭統治,爭取擴大資產階級民主的政治改良運動;1884——1885年議會改革,是英國資產階級為鞏固資產議會民主而進行的政治改良運動;綜上可以看出,三次議會改革都體現了英國選舉資格的不斷擴大,A項正確;英國君主立憲制最終確立,是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排除B項;工業資產階級逐漸掌權,在三次改革中沒有具體體現,排除C項;清教思想對英國影響深遠,與三次改革聯系不大,排除D項。故選A項。12.A【詳解】根據材料“50年前我們不需要議會代表,現在我們需要了”“假如我們沒有自己的議員來促進和擴大我們的貿易,我國商業的偉大紀元就結束了”可知,工業資產階級要求取得更多的政治權利,以維護其自身利益,因此推動了1832年議會改革,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無產階級的要求,排除B項;憲章運動是1836-1848年英國工人們為得到自己應有的權利而掀起的工人運動,不符合材料,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貴族對議會改革后的不滿,排除D項。故選A項。13.C【詳解】由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在英國的三次議會改革中,獲得選舉權的階級、階層越來越多,這與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演變的狀況是相適應的,C項正確;三次議會改革并未涉及實現公民普選權的問題,根據所學知識,英國直到1969年才最終實現公民的普選權,時間不符合,排除A項;國王的權力只是越來越受到限制,“使英國國王的權力完全喪失”的表述過于絕對,屬于錯誤選項,排除B項;英國三次議會改革賦予不同階級以選舉權,這與議會權力中心地位鞏固與否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4.A【詳解】據材料“英國《人民之聲報》發布工人階級政綱,指出‘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工人們是中間和上層階級的支持者’;1834年,英國‘全國各業統一工會’宣布‘要建立一種新的秩序,只有社會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階層,才能管理國家事務’”可知英國工人階級主體意識的自我覺醒,思想覺悟得到提高,A項正確;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一次偉大嘗試是巴黎公社,排除B項;馬克思主義誕生于1848年,排除C項;通過材料無法看出工人階級率先推動社會的變革,排除D項。故選A項。15.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貴族把持著政權,工業革命后,工業資產階級產生要求參與政治,由此產生了1832年議會改革,D項正確;光榮革命與材料所述無關,排除A項;《權利法案》頒布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政體確立,此時貴族把握政權,排除B項;責任內閣制的形成,分割了國王的行政權,與材料所述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二、1.(1)事件:第一次是1649年處死國王查理一世;第二次是1660年查理二世復辟;第三次1688年光榮革命。(2)背景:工業革命開展,工業資產階級的力量壯大;原有的議會選舉議席分配不合理。啟示:政治制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