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地史學-古植物學(Paleobotany)_第1頁
古生物地史學-古植物學(Paleobotany)_第2頁
古生物地史學-古植物學(Paleobotany)_第3頁
古生物地史學-古植物學(Paleobotany)_第4頁
古生物地史學-古植物學(Paleobotany)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植物學(Paleobotany)古植物學1概述2低等植物3高等植物4植物界的演化階段2024/6/21古植物學2第一節概述1古植物學:是研究地史時期植物界的科學植物界與動物界最根本的區別是自養、光合作用2研究意義:生命起源--最早出現的生命屬于植物界地層劃分--尤其對元古宙地層和各時代非海相地層最為重要古環境--古植物是劃分、恢復地史時期古大陸、古氣候和植物地理分區的主要標志礦產方面--古植物本身參與成礦如石油、油頁巖、煤等,各種藻類亦可以形成礁、藻煤、硅藻土等。2024/6/21古植物學3第二節低等植物

1特征(1)單細胞或多細胞(2)無根、莖、葉的分化,為簡單的絲狀體或片狀體(3)生活于水中或陰濕環境中

2分類:可分為兩大類—菌類、藻類(1)菌類---無葉綠素、無細胞核,寄生、腐生,異養型(最早化石產于南非無花果樹組)(2)藻類--有葉綠素,自養型。分多個門類2024/6/214第二節低等植物

低等植物----地衣2024/6/21古植物學5第二節低等植物

輪藻植物:

是多細胞水生植物,有類似根莖葉的分化。其化石主要是繁殖細胞。2024/6/21古植物學6第二節低等植物

輪藻:化石個體一般在0.2-3.5mm之間。其上環繞有5-20條長管狀細胞。外形:有卵形、橢圓形、球形等。2024/6/21古植物學7第二節低等植物

輪藻:化石個體一般在0.2-3.5mm之間。其上環繞有5-20條長管狀細胞。外形:有卵、橢圓、球等。2024/6/21古植物學8第二節低等植物

疊層石生物與無機作用成因的碳酸鹽巖建造層狀、深-淺色(有機與無機)層相間(春天、冬天生長富有機質-色深暗,夏天無機質多-色淺亮)由藍綠藻和綠藻與沉積物組成互層有地層意義,也有指相意義。

2024/6/21古植物學9第二節低等植物

2024/6/21古植物學10疊層石生物與無機作用成因的碳酸鹽巖建造層狀、深-淺色(有機與無機)層相間(春天、冬天生長富有機質-色深暗,夏天無機質多-色淺亮)由藍綠藻和綠藻與沉積物組成互層有地層意義,也有指相意義。

第二節低等植物

2024/6/21古植物學11疊層石生物與無機作用成因的碳酸鹽巖建造層狀、深-淺色(有機與無機)層相間(春天、冬天生長富有機質-色深暗,夏天無機質多-色淺亮)由藍綠藻和綠藻與沉積物組成互層有地層意義,也有指相意義。

第二節低等植物

3低等植物的研究意義(地質學方面)(1)地層劃分與對比(元古宙地層)(2)生命起源(3)生物找礦,如前寒武紀鐵細菌(Fe)、硫細菌早古生代藻類形成石煤細菌與藻類形成石油、油頁巖、天然氣2024/6/21古植物學12第三節高等植物

一般有根、莖、葉的分化主要為維管植物,適于陸地生活有發育良好的繁殖器官

1根功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支持、固著植物體形態:與環境密切相關:

旱生植物:根系扎入深層或膨大?

潮濕區植物:根系較淺、水平伸展?2024/6/21古植物學13氣候?2024/6/21古植物學14第三節高等植物

2莖功能:輸送水分、無機鹽和有機養料,支持樹冠、分枝并形成大量葉,以制造食物。分類:質地--木本、草本木本植物

——質地堅硬,莖可次生加粗

喬木——高大并有顯著主干的稱為喬木,壽命長

灌木——無或主干不明顯的稱為灌木

藤本——攀援的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莖一般不能次生增粗,不管一年生或多年生,其地面部分在生長季節之末死亡。莖的習性:直立莖、匍匐莖、攀援莖、纏繞莖2024/6/21古植物學15第三節高等植物

莖的分枝方式:二歧式、單軸式

(1)二歧式:由頂端分生組織均等或不等二歧式分叉形成。等二歧式:由頂端分生組織均等二歧式分叉形成。不等二歧式:由頂端分生組織不等二歧式分叉形成(2)單軸式(側出式):有明顯的側枝和主枝。2024/6/21古植物學16第三節高等植物

3葉功能:營養器官,起光合作用、制造養料。組成:葉柄:葉片與莖的連接部分。沒有葉柄的稱為無柄葉。

葉片:葉的片狀部分,一般垂直陽光伸展。托葉:葉柄基部的小葉片。托葉葉脈葉片葉柄2024/6/21古植物學173葉——類型類型:單葉、復葉單葉:葉柄上只有一枚葉片的稱單葉復葉(羽狀復葉、單身復葉、掌狀復葉)2024/6/21古植物學182024/6/21192024/6/21古植物學193葉——類型類型:單葉、復葉單葉:葉柄上只有一枚葉片的稱單葉復葉(羽狀復葉、單身復葉、掌狀復葉)2024/6/21古植物學20

3葉——葉序葉序:葉在枝上排列的方式,可分為互生、對生、輪生、螺旋生。其排列的規律是使相鄰葉之間互不遮蓋,使葉以較大面積接受陽光。2024/6/21古植物學21

3葉——形狀葉的形狀:線形、披針形、卵形、橢圓形、心形、腎形、舌形、扇形、楔形、鐮刀形、匙形2024/6/21223葉——頂端、基部形態葉的頂端:急尖、漸尖、鈍圓、凹缺、小尖頭、截形葉的基部:楔形、心形、偏斜、截形、下延、圓形2024/6/21古植物學233、葉——邊緣形態葉的邊緣:全緣、波狀、鋸齒狀、淺裂直至全裂

完整、鋸齒、波狀直至全裂等2024/6/21古植物學24

3、葉——葉脈、脈序葉脈:葉片上的維管組織脈序:葉脈在葉片中的排列方式葉脈類型:1單脈、2扇狀脈、3放射脈、4平行脈、5弧形脈、6羽狀脈、7簡單網脈、8復雜網脈、9掌狀脈2024/6/21古植物學254、繁殖器官原始類群:為孢子囊,載孢子囊的葉稱為孢子葉。分為同孢(大小一致的孢子)和異孢。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都是異孢,雄性的孢子囊稱為花粉囊,雌性生殖器官叫胚珠,受精后發育成種子。

5、高等植物的分類:據根、莖、葉及生殖器官特點蕨類植物:原蕨植物門、石松植物門、節蕨植物門、真蕨植物門裸子植物:種子蕨植物門、蘇鐵植物門、銀杏植物門、松柏植物門被子植物:被子植物門其它還有苔蘚植物門、前裸子植物門、買麻藤植物門等第四節蕨類植物

共同特征1有喬木、灌木、草本等,只能適應潮濕氣候,是植物從水生到陸生的先鋒。2除裸蕨外都有根莖葉的分化,具小型葉和大型葉。3具有維管束,但輸導組織比較原始。繁殖器官:孢子體占優勢,同胞或異孢。5分類:主要有4個門:原蕨植物門石松植物門節蕨植物門真蕨植物門2024/6/21古植物學27第四節蕨類植物

1原蕨植物門(裸蕨植物)最早的陸生維管植物矮小,無明顯的根、莖、葉的分化莖二歧式分枝,無葉,可具假根,莖上具有小刺孢子囊著生于枝頂端S3-D3,D1-2較發育2024/6/21古植物學28第四節蕨類植物

2024/6/21古植物學302石松植物門(Lycophyta)有根莖葉的分化莖二歧式分枝單葉、小而密布于枝上,呈螺旋生。單脈D1-Rec,C極盛、造煤,P后開始衰退,Rec.僅剩少量草本常見化石是葉座

第四節蕨類植物

2石松植物門(Lycophyta)有根莖葉的分化莖二歧式分枝單葉、小而密布于枝上,呈螺旋生。單脈D1-Rec,C極盛、造煤,P后開始衰退,Rec.僅剩少量草本常見化石是葉座

2024/6/21古植物學31第四節蕨類植物

石松植物門(Lycophyta)葉座:是葉的基部膨大,脫落后在莖枝表面上留下的印痕葉痕:葉基部脫落后留下的痕跡。通常位于葉座上部,呈菱形或心形,微凸、低錐形隆起束痕:葉痕中央葉脈附著的點痕側痕:維管束痕中兩側的兩個小點痕,為通氣道痕。中脊:葉痕的上、下方中央的縱向隆脊。葉舌穴:葉痕上方中脊上葉舌附著處。2024/6/21古植物學32鱗木植物2024/6/21342024/6/21古植物學34

葉座化石第四節蕨類植物

2024/6/21古植物學353節蕨植物門(Arthrophyta)莖單軸式分枝莖分為節和節間,節間上有縱脊和縱溝,枝和葉自節部長出。單葉、輪生化石保存形式:莖及髓模化石、葉D1-Rec.,C-P全盛,Mz后只有草本,Rec.只有木賊(Equisetum)一屬第四節蕨類植物

2024/6/21古植物學36木賊(Equisetum)植物3節蕨植物門(Arthrophyta)莖單軸式分枝莖分為節和節間,節間上有縱脊和縱溝,枝和葉自節部長出。單葉、輪生化石保存形式:莖及髓模化石、葉D1-Rec.,C-P全盛,Mz后只有草本,Rec.只有木賊(Equisetum)一屬第四節蕨類植物

2024/6/21古植物學373節蕨植物門(Arthrophyta)莖單軸式分枝莖分為節和節間,節間上有縱脊和縱溝,枝和葉自節部長出。單葉、輪生化石保存形式:莖及髓模化石、葉D1-Rec.,C-P全盛,Mz后只有草本,Rec.只有木賊(Equisetum)一屬第四節蕨類植物

2024/6/21古植物學383節蕨植物門(Arthrophyta)莖單軸式分枝莖分為節和節間,節間上有縱脊和縱溝,枝和葉自節部長出。單葉、輪生化石保存形式:莖及髓模化石、葉D1-Rec.,C-P全盛,Mz后只有草本,Rec.只有木賊(Equisetum)一屬第四節蕨類植物

2024/6/21古植物學393節蕨植物門(Arthrophyta)莖單軸式分枝莖分為節和節間,節間上有縱脊和縱溝,枝和葉自節部長出。單葉、輪生化石保存形式:莖及髓模化石、葉D1-Rec.,C-P全盛,Mz后只有草本,Rec.只有木賊(Equisetum)一屬現

賊2024/6/21古植物學40第四節蕨類植物

4真蕨植物門(Pteridophyta)草本為主,莖不發育大型羽狀復葉(蕨葉)葉脈多樣,主要為扇狀脈和羽狀脈,也有網狀脈D2-Rec.,C最盛、造煤,現代主要生活于熱帶、亞熱帶潮濕地區化石:蕨葉(類型多)。2024/6/21古植物學41第四節蕨類植物

2024/6/21古植物學424真蕨植物門(Pteridophyta)草本為主,莖不發育大型羽狀復葉(蕨葉)葉脈多樣,主要為扇狀脈和羽狀脈,也有網狀脈D2-Rec.,C最盛、造煤,現代主要生活于熱帶、亞熱帶潮濕地區化石:蕨葉(類型多)。第四節蕨類植物

4真蕨植物:葉片由于經過幾次羽狀分裂后蕨葉通常較大,在化石中往往保存不完整,只是其一部分,所以描述時就從最后分裂的羽片往回數,再加“末”字來表示小羽片:長在末次羽軸上的羽狀裂片

末次羽片:最后一次羽狀分裂形成的羽片。由小羽片和末次羽軸組成2024/6/21古植物學432024/6/21古植物學44真蕨類葉的結構第四節蕨類植物

4真蕨植物門(Pteridophyta)化石:蕨葉(類型多)2024/6/21古植物學45第五節裸子植物

1多年生木本、喬木或灌木,少數為木質藤本。多為常綠植物,無草本和水生類型2以種子繁殖,是最早的種子植物,但具有一定的原始性:胚珠裸露,無子房保護。成熟后表現為種子裸露,無果實保護無真正的花。3生態:真正脫離了潮濕環境,能適應干旱氣候(1)大型葉:有兩類種子蕨——類似于真蕨,生活在潮濕地帶,為多次羽狀復葉蘇鐵類——葉厚,革質。是熱帶、亞熱帶干旱區的常綠植物。(2)小型葉:如松柏類,常綠植物,葉小型。廣泛分布于溫帶和寒帶,能適應寒冷的環境。古植物學46裸子植物的分類

2024/6/21古植物學47第五節裸子植物

1、種子蕨植物門(Pteridospermophyta)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植物體不大,小喬木、灌木或藤本大型羽狀復葉(蕨葉)D3-K2,C-P2最盛,P3衰減,中生代僅有少量代表種子蕨植物常見的是葉化石,但與真蕨植物的葉化石不易區分,故常采用形態分類。形態屬(種):根據化石的外部形態特征所建立的屬(種)名,而不考慮化石本身的親緣關系2024/6/21古植物學48第五節裸子植物

1、種子蕨植物門(Pteridospermophyta)2024/6/21古植物學49第五節裸子植物

2、蘇鐵植物門(Cycadophyta)粗矮的常綠木本植物,莖通常不分叉多為單羽狀復葉,少數單葉。平行脈或放射脈,少數網狀脈或單脈C-Rec.,T3-K1繁盛,新生代后僅存當代蘇鐵類。2024/6/21古植物學50第五節裸子植物

2024/6/21古植物學51第五節裸子植物

2024/6/21古植物學52尼爾桑Nilssonia2、蘇鐵植物門(Cycadophyta)粗矮的常綠木本植物,莖通常不分叉多為單羽狀復葉,少數單葉。平行脈或放射脈,少數網狀脈或單脈C-Rec.,T3-K1繁盛,新生代后僅存當代蘇鐵類。第五節裸子植物

3、銀杏植物門(Ginkgophyta)高大喬木,單軸式分枝,葉螺旋式生長。單葉,具長柄,扇形、腎形或寬楔形,葉緣淺裂或全裂。P-Rec.,J-K1全盛,K2突然衰退,現代僅存一屬,即銀杏(Ginkgobilob)2024/6/21古植物學53似銀杏Ginkgoites第五節裸子植物

3、銀杏植物門(Ginkgophyta)高大喬木,單軸式分枝,葉螺旋式著生。單葉,具長柄,扇形、腎形或寬楔形,葉緣淺裂或全裂。P-Rec.,J-K1全盛,K2突然衰退,現代僅存一屬,即銀杏(Ginkgobilob)2024/6/21古植物學54銀杏Ginkgo2024/6/21古植物學55現生銀杏植物2024/6/21古植物學56銀杏植物化石代表第五節裸子植物

4、松柏植物門(Coniferophyta)多分枝的喬木或灌木,單軸式分枝單葉,螺旋式生長排列包括科達綱和松柏綱科達綱:D3-T,C2-P1繁盛松柏綱:C2-Rec.,Mz全面繁盛,現存松柏綱植物廣布于不同緯度和不同海拔高度的平原及山區,常形成大片針葉林。2024/6/21古植物學57第五節裸子植物

2024/6/21古植物學58第五節裸子植物

科達Cordaites2024/6/21古植物學594、松柏植物門(Coniferophyta)多分枝的喬木或灌木,單軸式分枝單葉,螺旋式生長排列包括科達綱和松柏綱科達綱:D3-T,C2-P1繁盛松柏綱:C2-Rec.,Mz全面繁盛,現存松柏綱植物廣布于不同緯度和不同海拔高度的平原及山區,常形成大片針葉林。第五節裸子植物

2024/6/21古植物學60第六節被子植物--顯花植物被子意為胚珠包在由心皮(封閉的大孢子葉)形成的子房內內,成熟的種子不裸露生殖器官就是花,故亦稱有花植物主要為被子植物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喬木、灌木、藤本、草木陸生、水生、寄生單葉、復葉主脈:羽狀或弧形,細脈結成網狀K1-Rec,新生代后取代了裸子植物,取得統治地位。根據胚內的子葉數目分為兩個綱:雙子葉綱(Dicotyledonea);單子葉綱(Monocotyledonea)2024/6/21古植物學61第六節被子植物--顯花植物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喬木、灌木、藤本、草木陸生、水生、寄生單葉、復葉主脈羽狀或弧形,細脈結網2024/6/21古植物學62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