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考察報告模板_第1頁
云南考察報告模板_第2頁
云南考察報告模板_第3頁
云南考察報告模板_第4頁
云南考察報告模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動畫設計(本科)1202班云南地區專業考察本土元素在動畫制作中的運用姓名:金子杰時間:2015.5.10指導教師:馮鑒湖南涉外經濟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本土元素在動畫制作中的運用姓名:金子杰班級:動畫1202學號:142150206考核成績:摘要:少數名族的名族風情、宗教信仰、建筑裝飾、以及地域特點,少數名族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古城的建筑風格及合理布置,本土文化元素在動畫設計中的運用。了解異域文化及中國傳統精髓。關鍵詞:民居建筑、文化、特點、民俗目錄引言…………(4)一、動畫片中的中國云南傳統元素構成…………………(4)(一)云南傳統思想化………(4)(二)云南傳統藝術風格……………………(5)(三)云南傳統民族樂………(7)二、中國云南傳統元素在動畫影片中的具體運用……(7)(一)故事材…………………(7)(二)藝術格…………………(8)(三)民族樂…………………(9)(四)物件細節………………(9)三、創造有“云南特色”的動畫是中國動畫發展的突破……(9)四、結語……………………(10)參考文獻……………………(10)致謝…………(11)引言五千年文明的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融合著一個民族傳統的審美與智慧。少數名族的名族風情、宗教信仰、建筑裝飾、以及地域特點,少數名族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古城的建筑風格及合理布置,本土文化元素在動畫設計中的運用是中國動畫創作者應該對現在動畫的突破。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滋潤之下,設計出有特色、有內涵的現代感、藝術性強的動畫作品。本土元素在動畫制作中的運用我國的動漫發展歷史源遠流長,1926年萬氏兄弟創作的動畫片《大鬧畫室》,揭開了中國動畫史的首頁。他們可謂是中國動畫片的鼻祖。我國的動畫是建立在我國悠久的民族傳統文化之上的,不論是故事還是造型都具有濃厚的民族傳統文化元素。中國的歷史與文化生動而絢麗,悠長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題材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一、

動畫片中的中國傳統元素構成

中國的傳統文化種類繁多,內容豐富,是中華文化五千年的歷史沉淀,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精華,也傳承了華夏民族特有的藝術精神。中國動畫藝術的發展,也始終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不論是故事內容還是繪畫風格,中國傳統文化對動畫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中國動畫風格眾彩紛呈,從動畫產生之初,就蘊含著特有的民族風格特征,例如水墨國畫、皮影、剪紙、京戲、瓷器青銅器、敦煌壁畫、太極八卦等等,其絢麗多姿的形式和表現內容為中國動畫乃至世界動畫的創作提供了生動的素材。說起云南民族傳統手工藝品,大多數人都認同云南民族崇尚傳統,民族認同感很強,集體無意識的傳承使很多民間手工藝品,時至今日還保持著很多原?始風貌,延續著千百年手工藝品制作和手工技藝傳承的古老方式,頑強地保留著云南獨有的地域性特征,“活化石”般地展示了一部手工藝的萌芽發展史。至今,仍然有很多各民族的傳統手工藝師傅,孤獨而榮耀地支撐著那曾經?輝煌燦爛的歷史。瓦貓是精神家園的守護神中國傳統文化歷經時間的沉淀,綿延不斷,生生不息,積累了大量豐富多彩的藝術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法。如:新石器時代質樸厚重的彩陶、商周時代神秘雄渾的青銅器紋飾、戰國時期靈巧多變的器皿,以及意境深遠的國畫筆墨、復雜多變的裝飾圖案、造型生動的民間剪紙、色彩絢爛的木版年畫等等,都充分體現了或簡約或精致,或恢弘或靈巧,或粗放或工整,或質樸或奢華,或娟秀或熱烈等多種手法。許多傳統元素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變遷,科技和工藝的不斷進步,經久不衰,從而形成了中國特有的傳統元素。這些傳統元素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精華,也傳承了華夏民族特有的藝術精神。(一)

云南傳統思想化

中國古老的歷史文明孕育了豐富燦爛的文化,儒家、道家等多家學派思想的浸淫,使得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具有獨特的東方魅力。

云南是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被譽為少數民族之鄉。有26個世居民族,由于它獨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以及歷史悠久的文化背景,創造了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的云南少數民族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各民族、各地區的具體條件不同,所以,文化的發生或早或遲,發展或快或慢,各有所長又各有所缺。但都獨立創造了自己賴以生存的特色文化,并歸屬于中華大文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二)云南傳統藝術風格

1、魅力獨特的建水紫陶

周杰倫在歌里唱:“你隱藏在窯燒里千年的秘密,極細膩,猶如繡花針落地。”聽著歌曲,我腦中閃現出建水紫陶的雅致身影。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的碗窯村是個窯火燒出來的村落。沒人知道這里燒窯的歷史應該追溯到何時,只知道一代又一代的碗窯村人用窯火把自己的家園紅紅火火地建設起來了。這里有年代悠久的古窯和滿地瓷礫,撐起一段水火剝蝕的歷史。四周沒有車馬的喧囂,市井的嗡嚶,只有凄凄蟬鳴,時斷時續地從古陶碎片的縫隙間溢出。2、絢麗多彩的石林刺繡

石林彝族自治縣阿著底村是傳說中阿詩瑪的故鄉,她的動人故事仍在繼續,她的刺繡手藝代代流傳。這源于彝族撒尼人傳統刺繡是其民族民間藝術中最具特色、最主要的傳統文化之一。它具有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域風格和民族特點,至今基本還保留著撒尼人傳統的圖案、色彩及制作工藝。同時,撒尼人傳統刺繡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欣賞價值、收藏價值。2008年,它被正式列為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

3、傳奇世界的鶴慶銀器

新華石寨子銀器的加工制作在明朝洪武年間得到了推進發展。據史志記載,洪武初年,有一中原?漢族洪姓參將率軍在石寨子屯戍,“屯軍中有善冶煉和以銅?、銀加工器具者,村民又習之,諸技藝均能,世代傳襲”。匠人們在傳承祖輩手工藝的同時,不斷吸收周邊民族文化,使之融入銀器的加工制作當中。銀都水鄉新華村至今仍保留著傳統的銀器加工方式,純手工打制出的產品精美絕倫,在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唯一性,新華村匠人中也涌現出了寸發標、母炳林、董?中豪等民族民間手工藝大師,新華村也因此成為舉世聞名的銀都,被譽為“世界上最后一個原?始手工藝傳承故園”。

4、色彩艷麗的彝族刺繡

彝族的刺繡工藝手法甚多,不受經緯限制,表現力強,適宜于繡花草紋樣,多見于壩區的彝族衣飾。刺繡手法變化較多,有墊繡、引繡。以及纏針、亂針、長短針等。飾品精美細致,質地較松軟。可以說,刺繡是彝族富有特色的手工工藝,一般多用于男女上衣、婦女頭帕、女裙、男褲、荷包、煙包等。刺繡手法較多,有墊繡,引繡,以及纏針、亂針、長短針等,多以挑、壓、鑲等工藝結合,根據圖案色彩的需要,以紅、白、青、綠、藍、黃等線交替使用,圖案紋,飾有較為形象的動物、植物、山水、天象和抽象的各種幾何形圖紋。

彝族服飾的做花極講究布局技巧,飾位的選擇,一般是按耐用和美觀兩個標準去決定裝飾部位的。屬于前一標準的:如衣領、袖口、衣角,鞋舌等;屬于后一標準的,如上衣的胸襟、褲筒的中段、圍腰頭、鞋面等。前者多用補花、鎖花,著意加固使之耐磨;后者多用挑花、刺繡,以示美觀。其次是分割裝飾面,較大的裝飾面均分成若干局部,如百褶裙,因裙長曳地,穿著時呈現許多直線的褶痕,故常在膝蓋以下飾以橫向的飾帶,造成縱機警相對比的效果及局部的完整耐看。最后是組合設計即骨法,指單獨的紋樣和連續紋樣的組合方法。5、周城蠟染

扎染是周城白族人民明末清初以來的民間傳統工藝,扎染工藝品集文化、藝術為一體。扎染布由手工針縫線扎,反復冷染浸制而成,顯色青里帶翠,凝重素雅。用扎染布制作的工藝品既充滿濃濃的民族風味,也很具現代韻味。扎染是用線或繩子以各種方式綁扎布料或衣片,放入染液中,綁扎處因染料無法滲入而形成自然特殊圖案的一種印花方法,是中國一種古老的紡織品染色工藝。大理叫它為疙瘩花布、疙瘩花。其加工過程是將織物折疊捆扎,或縫絞包綁,然后浸入色漿進行染色,染色是用板藍根及其它天然植物,故對人體皮膚無任何傷害。扎染中各種捆扎技法的使用與多種染色技術結合,染成的圖案紋樣多變。扎染在中國約有1500年的歷史。現存最早的實物是東晉年代的絞纈印花絹。唐代扎染發展到鼎盛時期,貴族穿絞纈的服飾成為時尚。北宋時期因扎染制作復雜,耗費大量人工,朝廷曾一度明令禁止,從而導致扎染工藝衰落,以致消失。但西南邊陲的少數民族仍保留這一古老的技藝。除中國外,印度、日本、柬埔寨、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也有扎染手工藝。5、巧奪天工的劍川木雕走進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甸南鎮獅河村,空氣中彌漫的木材氣味和此起彼伏的鋸木聲無不顯示這里與“木雕之鄉”劍川的血緣關系。獅河村是劍川縣涌現出來的木雕木器“專業村”的典型代表。全村600多戶人家,就有400多戶從事木雕的生產和加工。農忙時節,村里的人下田耕作,農閑時,各家各戶的院子里就會響起叮叮當當的斧鑿聲。在獅河任意推開一戶村民家的院門,眼睛所能觸及的地方都是木頭:堆疊成山的木料,被切割成各種形狀的初坯,以及雕上花鳥的格子門。從村里的小賣部到音像店,隨處可見正在雕刻的身影。人們在這里干的都是些手藝活,在這里每個人都可以稱之為“藝術家”。那些雕刻在門窗椽垣上的龍鳳花鳥滲透出手工藝者對于木雕在思想上和行為上的唯一性,而正是這種唯一也使得這些村落更為簡單和直接。劍川白族傳統木雕久負盛名,在滇西北一帶乃至更廣泛的區域,舉凡公園廟宇、賓館酒店、農家院落,都可以看到劍川木雕登堂入室,為其增輝生色。那些風格獨特的門窗家具,常以其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精巧細微的雕工而讓人贊嘆不已。自公元十世紀起,劍川木雕便在吸收了多民族的雕刻技藝后,漸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并開始將其發揚光大,四海聞名。劍川木雕主要用于建筑物裝飾,以浮雕為多,發展至今,涌現出很多藝術價值很高的木雕工藝品,尤其是硬木雕花鑲嵌大理石家具,造型以龍、鳳、獅、孔雀、梅花等傳統圖案為主,用優質硬木精心雕琢,制成桌、椅、茶幾等,再鑲嵌上蒼山特產的彩花大理石,造型古樸大方,典雅溫馨,暢銷海內外。(三)云南傳統民族樂云南民族音樂共包括民歌、民族器樂、民間歌舞音樂、說唱音樂和戲曲音樂5大類。其中,除漢、白、傣、壯等民族、白、傣、壯等民族有說唱藝術和戲曲藝術外,在各族人民文化生活中,民間歌唱、民間器樂演奏和民間歌舞活動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別對于一些山區民族來說,民間音樂和民間歌舞活動幾乎概括了們傳統文化生活的全部內。由于各族文化發展的極不平衡,彼此的音樂文化水平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有的民族或地區,幾乎還處在音樂的童年時期。以民歌為例,有的民族品種單一,其旋律、音調還近似于勞動的呼號、語言音調的夸張;而有的民族,則不僅體裁、形式多樣,且有的已發展為大型聲樂套曲,如紅河地區的彝族民歌“四大腔”即是一例。其中如景頗、納西、僳僳、彝、佤、壯、傣、瑤等民族則已擁有多聲部的演唱形式。再以器樂為例,許多民間樂器,至今仍保持著十分粗糙簡樸的形態,如基諾族獵獲歸來所演奏的竹筒,流傳于個別彝族地區的阿烏、土洞蕭(近似古老的塤類樂器)等即是;而有的民族則已發展為頗具規模的民間樂隊,并擁有成套的演奏曲目。因此有人認為,云南民族音樂可以視為人類音樂文化發展史的一個縮影。中國的傳統民族音樂是我國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載體,更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文化瑰寶。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文明進程中,創造了數量眾多的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形成了擁有豐富內容和深刻內涵的民族音樂體系,在世界音樂之林中占有重要地位。縱觀我國經典的動畫片,正是有了濃郁民族風格的配樂,無論是民間音樂還是戲曲音樂的運用,都使動畫形象有了生動的靈魂,所以才能成功塑造出眾多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二、中國云南傳統元素在動畫影片中的具體運用

(一)故事題材

中國歷史悠久,種類豐富的傳統故事是動畫題材取之不盡的源泉,不論是幾千年歷史進程中流傳下來的古老的神話傳說,還是多姿多彩妙趣橫生的民間故事,或者是耳熟能詳的戲曲名段,抑或是經典的寓言成語典故都可以成為中國動畫的表現題材。1、

古典小說

中國的我國的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以及我國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大鬧天宮》就取材于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還有許多日本動畫也取材于《西游記》,如同名動畫《西游記》、《七龍珠》、《最游記》等等。我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動畫片《哪咤鬧海》則是根據古典小說《封神演義》部分章節改編而成。還有根據明代小說《平妖傳》改編而成的動畫影片《天書奇譚》。徐克導演的動畫片《小倩》和木偶動畫《嶗山道士》都是取材于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此外還有許多取材于《三國志》、、《隋唐演義》、《水滸傳》等經典名著的動畫系列片。如我國動畫片《秦時明月》、日本動畫片《鋼鐵三國志》等。2、

民間故事

中國民間故事翰如煙海、包羅萬象,其中許多機智幽默、富于哲理的故事非常適合動畫的二度創作,于是我們便見到了許多以民間故事為基礎改編的優秀作品,如根據神話傳說改編的《小卓瑪歷險記》、《女媧補天》、《九色鹿》、《人參果》、《葫蘆兄弟》以及根據民間傳說“沉香救母”改編的《寶蓮燈》等。還有根據少數民族的民間傳說改編而成的動畫影片《蝴蝶泉》(白族)、《善良的夏吾冬》(維吾爾族)等。此外還有美國迪斯尼根據中國古老的民間傳說“木蘭從軍”的故事改編而成的動畫片《花木蘭》,還有日本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白蛇傳》也是取材于中國古老的民間傳說。

3、

寓言成語典故

成語典故是中國人民幾千年積累下來的智慧結晶,字字珠璣、蘊含哲理。有根據成語“臨陣磨槍”發展而來的《驕傲的將軍》,“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有來源于諺語“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動畫片《三個和尚》,有根據寓言故事改編的《鷸蚌相爭》等等。

(二)藝術風格

我們常說“文如其人”,指的是作品的風格就是創作者的風格。風格即流派,中國動畫在多年的發展的探索中,借鑒自身悠久歷史的繪畫、雕塑、建筑、服飾,乃至戲曲、民樂、剪紙、皮影、年畫等藝術資源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1、設計造型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動畫造型設計中的應用,不僅表現在對傳統造型形式的引用和提煉,還包括對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領悟和傳承。在動畫作品中,用現代的審美觀念對傳統造型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提煉、改造和運用,使動畫造型富有民族個性和時代特色,這樣可以提升作品的藝術品質和感染力。(1)形象設計。云南各民族的服裝服飾猶如百花齊放,千姿百態,各具風采。有的色彩穩重,樸實大方。有的挑花繡朵,色彩鮮艷。有的飾物精致,璀璨奪目。傣族婦女為適應亞熱帶氣候,身著色彩清新明麗的緊身上衣和統裙,顯得十發輕盈飄灑。白族婦女在秀麗的蒼山洱海陶冶下,把蒼山雪峰、洱海碧波、含苞欲放的紅山茶統統"取"來,化為自己的服裝,潔白的上衣紅坎肩、色彩對比和諧的長褲,襯托出她們的健美、俏麗。中國風格的動畫造型很多數受到中國繪畫和戲曲的影響,例如《大鬧天宮》中的人物造型就參照戲曲臉譜和民間版畫的形象特征,片中玉皇大帝形象就是取自民間天神、財神、灶王、天官等形象加以變化而來。巴黎《世界報》介紹說“《大鬧天宮》不但具有一般美國迪士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藝術又是迪士尼式的美術片所做不到,即它完美地表達了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還有動畫片《南郭先生》,是參考借鑒了漢代的造型風格,格調古雅,使人耳目一新。還有中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采用豫北剪紙的造型風格,以紅黃等暖色調為基調,鮮艷明亮。在設計造型上融入傳統戲劇特點,突顯民族特色。(2)動作設計。云南各少數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傳統,云南民族舞蹈是云南民族傳統文化的縮影和結晶。云南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造就了少數民族特有的舞蹈形式。每逢節日或結婚生子時,各少數民族都有自娛性的舞蹈表演,這些舞蹈多表達舞者此刻的情感。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如果沒有民族歌舞,云南民族文化就失去了外在的表現形式,如果沒有豐富的云南民族文化,當然也不可能產生豐富多彩的云南民族歌舞。對于動畫造型來說,動作的設計也極為重要。如《驕傲的將軍》里將軍得勝歸來時,文武百官恭立迎候。將軍昂首挺胸,踱著方步,伴著京劇鑼鼓的節奏,一步一頓地邁向慶功宴會的情景,仿佛是京戲里的大將出場,韻味十足。如傣族舞蹈,傣族姑娘溫婉而雅、小巧玲瓏、動作靈巧,因為長期生活在小橋流水人家的環境中,傣族姑娘的柔情好似潺潺的溪水,她們小小的步子是因為道路崎嶇不平必須慢慢地前行,肩上的扁擔輕巧便利,否則傣族姑娘是扛不動的。從民族舞蹈上這幾個簡單動作來看,一支舞蹈的完成是需要情感、肢體、地域特點、民俗民風等多個因素組合而成的,不僅僅是簡單地完成動作,還需要用真實的情感去舞蹈。又如《天書奇譚》中的人物動作也是參考了京劇表演中的程式動作,很好地運用了戲劇舞臺表演的流暢性與特色民族音樂的完美搭配。

2、

色彩運用

(1)色彩觀念。色彩對于塑造角色個性心理、渲染神韻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的國家對于色彩有著不同的審美心理和用色習慣。我國的傳統色彩體系,深受“五行”觀念的影響,各有與之相應的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