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0講“順乎世界之潮流”考試說明考查角度備考指導1.“師夷長技”的主張:林則徐與魏源的主張;中體西用。(2015·江蘇單科,T7)對中體西用思想的評價1.從內容上看,維新思想是考查的重點,但考查的角度不斷變換,多角度,多層次。2.在今后的備考中,應注意“西學東漸”和中西文化沖突與整合;注意本講知識與中國同一時期政治史、經濟史的橫向聯系。3.從熱點角度看,西學東漸部分,應注意一些思想家的周年紀念。(2014·江蘇單科,T22)中體西用思想的內容及評價2.維新思想:嚴復、康有為和梁啟超的維新思想;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的歷史作用。考點一地主階級向西方學習1.背景(1)清朝國勢漸衰,社會矛盾尖銳。(2)讀書人與統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中不能自拔。2.概況(1)林則徐:組織編輯《四洲志》、《華事夷言》等書籍,被譽為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編成《海國圖志》一書,闡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邁出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3.影響(1)啟發人們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學習西方國家的先進技術,以探求強國御侮之策。(2)促進了洋務運動的興起。19世紀60年代,洋務派在“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思維導圖】地主階級三個派別對西學的態度及目的考法中體西用的內涵及評價『典例』(2015·江蘇單科,7)1876年,郭嵩燾出使海外期間常寫信給李鴻章,報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學生不限于機械一門,學政治、經濟的都有,勸其擴大留學范圍。他的這些言論引起了士大夫們的謾罵,有人說他是“漢奸”。結果,出使不到兩年他就回國了。這說明()A.李鴻章的洋務思想日趨保守B.郭嵩燾對西方體制過于推崇C.郭嵩燾的主張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對外政策發生了變化解析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而郭嵩燾“勸其擴大留學范圍。他的這些言論引起了士大夫們的謾罵”,的確超越了“1876年”的主流思想,故C項正確。雖然郭“常寫信給李鴻章”,但材料并未涉及李鴻章的洋務思想,故A項錯誤;“勸其擴大留學范圍”,報告日本“不限于機械一門,學政治、經濟的都有”,并不等于推崇西方體制,故B項錯誤;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一位駐外使節的人事調整并不能說明“清廷的對外政策發生了變化”,故D項錯誤。答案C【方法突破】★明考點“中體西用”思想★抓關鍵根據“他的這些言論引起了士大夫們的謾罵,有人說他是‘漢奸’”可知“中體西用”思想受到抵制。★定方法說明類選擇題:首先要準確提煉題干材料和選項的語意側重點,把握其滲透出來的情感、態度;其次要仔細區分選項之間的差別;最后要把各選項變成問題逐一“拷問”題干材料,找到語意上與題干材料最為接近的一項。【史論鏈接】多元史觀評價“中體西用”(1)從階級斗爭史觀(革命史觀)看,洋務派出于地主階級的本能,其目的在于維護封建的君主專制制度和綱常名教。(2)從現代化史觀看,它打出的“自強”和“求富”旗號,沖擊了“重農抑商”的陳腐觀念,對中國的工業、國防和軍隊、教育和外交現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3)從整體史觀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對相對落后國家和地區舊制度、舊思想的沖擊,是西方工業文明在世界范圍內擴展的具體表現。(4)從文明史觀看,“中體西用”思想反映了封建傳統文化與西方文明的沖突,反映了當時中國人對西方文明既欣賞又排拒的矛盾心態,但它畢竟承認了中學之不足,西學之所長,客觀上使中國人的價值觀由“傳統人”開始向“現代人”轉變。考點二維新思想1.背景eq\b\lc\{(\a\vs4\al\co1((1)洋務運動的開展和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2)早期維新思想的影響。))2.概況代表地位主要思想康有為維新變法第一人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義提出變法要求梁啟超維新思想主要宣傳者①指出變法是歷史發展的必然;②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③指出變法之本在育人才,廢科舉,變官制譚嗣同維新派中的激進派①對君主專制政體和綱常名教大膽批判。②譴責專制君主是“大盜”嚴復理論宣傳貢獻巨大翻譯《天演論》,宣傳進化論思想3.作用eq\b\lc\{(\a\vs4\al\co1((1)直接動員和指導了維新變法運動。,(2)是愛國的、進步的,具有啟蒙作用。,(3)客觀上有利于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知識拓展】19世紀末維新思想盛行的原因(1)政治上:中日甲午戰爭后,中國出現嚴重的民族危機。(必修1)(2)經濟上: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必修2)(3)思想上:早期維新思想的出現;西學的進一步傳播。(必修3)考法1維新思想的內容及特點[史料研讀]史料一臣竊聞東西各國,皆以立憲開國會之故。國會者,君與民共議一國之政法也。蓋自三權鼎立之說出,以國會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總之……人主尊為神圣,不受責任,而政府代之,東西各國皆行此政體,故人君與千百萬國民,合為一體,國安得不強?……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鼎立之制,則中國之治強,可計日待也。——康有為《請定立憲開國會折》史料二為了在王權承認的“合法性”范圍內偷運西學之果,康有為在變法的整個過程中不得不始終小心翼翼地從“奉天承運”“圣人之作”的傳統象征系統內拾取古已有之的變化之道。……盡管康有為之變法理論似乎處處引經據典,旁征博引,無敢逾越古典圣賢所訂準繩,但言行舉止中卻不時透露出叛逆色彩。——許紀霖、陳達凱主編《中國現代化史》史料三布衣改制,事大駭人,故不如與之先王,既不驚人,自可避禍。——康有為《孔子改制考》1.史料一中“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鼎立之制”說明康有為主張向西方學習,變革政治制度。2.史料二中“偷運西學之果”指宣揚維新變法、仿西方改制。“無敢逾越古典圣賢所訂準繩”說明康有為沒有擺脫封建思想的束縛。3.史料三信息“既不驚人,自可避禍”反映了當時封建頑固勢力強大,借助“先王”是為了減少改革的阻力。1.根據史料一,概括康有為的政治設想是什么?提示:開國會,制定憲法,實行三權分立、君主立憲。2.康有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體”中偷運西學的“移花接木”方法,給皇帝講“必當變法”的道理。根據材料,并結合史料二說明維新思想的突出特點是什么?提示:把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同傳統儒家思想相結合。[史論歸納]康有為維新思想的特點及成因(1)特點:把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學說與傳統儒家思想相結合;利用孔子的學說來論證資產階級維新變法理論的合理性。(2)成因:①客觀原因:當時中國資本主義發展薄弱,資產階級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頑固勢力十分強大。在這種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傳資產階級主張,否定封建倫理道德,阻力很大,必然會失敗。②主觀原因:康有為作為民族資產階級上層的代表,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有著密切聯系,其思想認識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結合”。考法2維新思想的影響『典例』(2016·江蘇單科,8)1897年10月,嚴復等人在天津創辦《國聞報》,一方面選擇百余種外國報刊作為稿件來源,另一方面還派員到各地采訪,國內偏重于北方各省,國外則設訪員于倫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紐約、華盛頓等處。這表明()A.國內無報刊供其選稿B.維新派要讓讀者了解國內外大事C.清政府允許自由辦報D.維新思想的傳播僅限于北方各省解析《國聞報》是維新派創辦的報刊,A項說法過于絕對;由“選擇百余種外國報刊”“國內偏重于北方各省,國外則設訪員于倫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紐約、華盛頓等處”可知,維新派想讓讀者了解國內外大事,故答案為B項;清政府不可能允許自由辦報,排除C項;由“偏重于北方各省”可知D項錯誤。答案B【方法突破】★明考點康梁維新思想★抓關鍵根據“選擇百余種外國報刊”“國內偏重于北方各省,國外則設訪員于倫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紐約、華盛頓等處”可知維新派辦報的目的。★定方法推理型選擇題:考查功能強大,以推理能力的考查為主。同時,由于該題型題干部分往往采用材料呈現的方式以及考生必須補充相關知識才能有效推理。解題時候要注意材料信息的提取和對知識的整合。【史論鏈接】維新思想的評價(1)進步性:康、梁維新變法思想的進步性在于變法圖存和發展資本主義的主張深刻地觸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獨立富強的社會主題,反映了正在發展中的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當時一些愛國者的心聲,極大地沖擊了傳統的封建思想,動搖了封建頑固勢力的理論基礎,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有力地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開展,為戊戌變法奠定了思想基礎。(2)局限性:康有為的維新思想要反對封建制度,但又從維護封建制度的傳統思想中找依據,沒有完全拋棄傳統的儒家理論,體現了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而這必然導致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隨堂·演練預測考點一“師夷長技”的主張1.(2018·蘇北四市模擬)陳登原在《中國文化史》中說:由鴉片戰爭,以至于庚子事變之六十年間,國人之對外態度:首為昧外,次為畏外,繼為媚外。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是()A.主動放棄閉關鎖國政策B.理性認識西方先進文明C.西學東漸導致認識誤區D.民族屈辱造成心理落差解析根據所學,閉關鎖國政策是在西方不斷入侵下,被動放棄,故A項錯誤;根據材料“首為昧外,次為畏外,繼為媚外”,都不是對待西方文明的正確心態,帶有很大的感性色彩,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首為昧外,次為畏外,繼為媚外”,都是在西方重重侵略之下,國人的心理變化,并非主要由西學東漸引發,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昧外……畏外……媚外”,反映了國人由貴華賤夷,到自愧不如的心理變化,故D項正確。答案D2.(2018·南通模擬)1839年,林則徐組織編譯了《滑達爾各國律例》,并運用其條款“各國有禁止外國貨物不準進口的道理(權利)”來證明禁煙的合法性,從而要求外商出具保證書。這說明林則徐()A.強調建立近代外交制度B.運用西方法律維護國家利益C.主張采用西方政治體制D.系統實踐“師夷長技以自強”解析林則徐組織編譯了《滑達爾各國律例》,并運用其條款開展禁煙運動。說明林則徐注重學習西方法律維護國家利益,故選B。“近代外交體制的建立”從時間上不符合,故排除A項。C項“主張采用西方的政治體制”與這一時期中國的史實不符。“師夷長技以自強”指的是洋務運動,D項不正確。答案選B。答案B3.(2018·揚州模擬)1861年馮桂芬在《校邠廬抗議》中提出“以中國之倫理綱常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的主張。1894年鄭觀應在《盛世危言》中指出:“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無論竭蹶步趨,常不相及,就令鐵艦成行,鐵路四達,果足恃歟!”下列對兩人觀點的比較不正確的是()A.兩者都認同向西方學習B.前者沒有進步意義,后者進步意義顯著C.兩者都與洋務運動有關D.后者突破前者局限,探索近代化的新路解析據材料“以中國之倫理綱常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和“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無論竭蹶步趨,常不相及,就令鐵艦成行,鐵路四達,果足恃歟!”可知兩者都認同向西方學習,故A項正確,不合題意;兩者都認同向西方學習,洋務思潮和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思想都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故B項錯誤,符合題意;前者是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后者是對洋務運動的批評,故C項正確,不合題意;后者認識到了洋務運動的局限性,看到了洋務運動只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早期維新派提出了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故D項正確,不合題意。答案B考點二維新思想4.(2018·南通、揚州、泰州三市調研)“中國倡民權者以先生為首,然其實施政策,以為中國積數千年之習慣,其民智未開,驟予以權,固自不易。……蓋獨有所見,非徒感今上之恩而已。”這里的“先生”是()A.林則徐 B.康有為C.孫中山 D.陳獨秀解析林則徐與材料中“中國倡民權者以先生為首”不符,故A項錯誤;康有為宣傳維新思想與材料中“中國倡民權者以先生為首”“驟予以權,固自不易”相符,故B項正確;孫中山主張革命與材料中“非徒感今上之恩”不符,故C項錯誤;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統治,1915年,陳獨秀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與材料中“感今上之恩”不符,故D項錯誤。答案B5.(2017·揚州中學考前質檢)學者馬勇認為:“甲午戰后,朝野上下很快重建了維新共識,著力克服先前三十多年洋務新政埋頭經濟不問政治的偏向,開始有限度地進行政治改革,地方自治、民間經濟、政府管控之外的社會逐漸發育和成熟,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階級即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就在政府和外國資本的夾縫中艱難成長。”由此可知這一時期()A.“中體西用”成為維新共識B.近代民族工業開始創建C.社會團體徹底擺脫政府管控D.君主立憲進入改革議程解析材料中這一時期維新共識是“開始有限度地進行政治改革”,而“中體西用”反對政治改革,故A項錯誤;近代民族工業開始創建于甲午戰前的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不符合時間限制,故B項錯誤;材料“有限度地進行政治改革”體現出社會團體仍然處在政府管控下,故C項錯誤;材料“有限度地進行政治改革”指保留君主制,君主立憲制進入改革議程,故D項正確。答案D6.(2017·揚州調研測試)梁啟超在給嚴復的信中自述:“實則啟超生平最惡人引中國古事以證西政,謂彼之所長,皆我所有。此實吾國虛驕之積習,初不欲蹈之,然在報中為中等人說法,又往往自不免。”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包括()①傳統的觀念根深蒂固②為宣傳新思想而采取的策略③西政與古事本質上一致④國人對西方缺乏深入了解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材料中“謂彼之所長,皆我所有。此實吾國虛驕之積習”表明①正確;梁啟超和嚴復都是近代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依據材料中“在報中為中等人說法,又往往自不免”的信息可知②正確;“引中國古事以證西政”其實是不理解西政的近代民主本質,故③錯誤;注意“此實吾國虛驕之積習,初不欲蹈之,然在報中為中等人說法,又往往自不免”,正是針對國人對西方缺乏深入了解的策略,故④正確,選擇B項符合題意。答案B7.(2018·南通、揚州、泰州三市模擬)伴隨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逐漸形成,中國文化艱難地邁上了近代化的征程,近代中國人思想不斷解放。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維新派把儒家經典《易經》中的變易思想和從西方傳來的進化論結合起來,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進化學說,以此作為變法的理論依據。維新派利用西學來解釋中國的傳統文化,如康有為在解釋孟子“民貴君輕”時認為君權不是神授的,而是民眾賦予的,君主是民眾的一員,是民眾的仆人。——摘編自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材料二面對辛亥革命后政局的動蕩不安、思想的異常混亂,陳獨秀率先喊出了民主與科學,以喚醒民眾覺悟,自覺自動地爭取民主。當把這種本來建立在個體主義基礎上的西方文化介紹輸入以抨擊傳統打倒孔子時,反孔批儒的戰士卻又仍然在自覺不自覺地承續著積極入世以天下為己任的儒學傳統。——摘編自李澤厚《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請回答:(1)據材料一,概括維新思想的理論來源;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康有為所主張的政治體制。(2)解讀上述材料,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中國近代前期思想解放的其他相關史實,加以論述。(要求:寫出觀點;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280字左右)答案(1)理論來源:傳統儒家思想;西方進化論;西方啟蒙思想。政治體制:君主立憲制。(2)略課后·鞏固檢測(時間:45分鐘分值:100分)一、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5分,共75分)考向一林則徐與魏源的主張1.著名歷史學家蔣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則徐僅僅只是舊時代的精英”,“是中國舊文化最好的產品”。此觀點意在說明()A.林則徐仍然是“閉關鎖國”政策的代表B.林則徐的思想主張著眼點是維護舊秩序C.林則徐是主張向西方全面學習的思想家D.林則徐是晚清資產階級思想家中的精英解析林則徐主張“開眼看世界”,故A項錯誤;林則徐是清政府抗英的官吏,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維護清政府的統治,他的思想著眼點是維護舊秩序,故B項正確;林則徐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而不是全面學習,故C項錯誤;林則徐代表的是開明地主,而不是資產階級,故D項錯誤。答案B2.(2017·無錫質檢)蕭功秦教授指出:“中國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覺醒,并不是人權自由的啟蒙意識,而是這種為民族生存而激發的以務實地擺脫危機為目標的避害趨利的意識。”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覺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君民共治”意識B.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C.早期維新派“君主立憲”主張D.辛亥革命時期的民主共和思想解析由材料“為民族生存而激發”“擺脫危機為目標”得知,該“覺醒”指的是近代以來的救國意識,故A項錯誤;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是針對鴉片戰爭期間英國對中國的侵略提出的救國主張,故B項正確;早期維新派出現于19世紀60年代以后,時間上較魏源要晚,故C項錯誤;辛亥革命時期的民主共和思想,強調“自由”“民權”,與材料“不是人權自由的啟蒙意識”不符,故D項錯誤。答案B3.(2017·鹽城期中)魏源在《海國圖志》中總結鴉片戰爭的教訓時說:“以無律無謀之兵,即盡得夷炮夷艘,遽可大洋角逐乎?不知自反,而惟歸咎于船炮之不若,是疾誤庸醫不咎方,而咎藥材之無力也。”由此可知,魏源認識到()A.中國需要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B.軍事武器落后是導致中國失敗主要原因C.戰爭失敗的根源在于制度層面D.軍隊腐敗和指揮失誤是戰爭失敗的主因解析材料中魏源認識到,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的原因是“無律無謀之兵”,沒有涉及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反映出清政府軍事武器的落后,故B項錯誤;材料也沒有反映出清政府制度層面的落后,故C項錯誤;戰爭失敗的主因是“無律無謀之兵”,即軍隊腐敗和指揮失誤,故D項正確。答案D考向二中體西用4.(2018·蘇州模擬)有史家評論道:“須知那個時候的中國,要在充斥封建主義舊文化的天地里容納若干資本主義的新文化,除了‘中體西用’還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來。”此觀點強調了“中體西用”()A.是理想的救國方案 B.容納資本主義的新文化C.符合了當時的國情 D.充斥封建主義的舊文化解析材料中“除了‘中體西用’還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來”說明它適合當時的中國,故C項正確。答案C5.(2018·徐州質檢)奕力倡洋務,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稱為“鬼子六”;洋務派官員丁日昌被稱為“丁鬼奴”;郭嵩燾在一片冷嘲熱諷中出任第一任駐英公使。這反映了()A.洋務運動與傳統的觀念發生沖突B.崇洋媚外行為遭到社會鄙視C.洋務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強侵略激起國人抵制解析從題干分析,奕、丁日昌、郭嵩燾都屬于洋務派的代表,奕、丁日昌被起崇洋媚外的綽號,郭嵩燾任第一任駐英公使遭到冷嘲熱諷,本質上反映了洋務運動遭到傳統思想觀念的反對,故選A項。崇洋媚外行為遭到社會鄙視只是表象,B項錯誤;C項題干未體現,錯誤;D項與題干無關,排除。答案A考向三維新思想6.(2018·徐州質檢)“不識國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勢,不知政治之本原……而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論應當是()A.頑固派對洋務派的批評B.洋務派對頑固派的批評C.洋務派對維新派的批評D.維新派對洋務派的批評答案D7.(2018·南通、揚州、泰州三市模擬)《孔子改制考》出版后,曾經支持變法的管學大臣孫家鼐馬上上折彈劾,連對維新不遺余力的湖南巡撫陳寶箴也大力抨擊,至于守舊者則攻擊康氏離經叛道并找到了最好的口實。這反映出()A.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已經動搖B.維新陣營內部因是否立憲發生分歧C.維新變法遭到清朝官員普遍反對D.康有為減少變法阻力的策略存在問題解析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與材料中“《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符,故A項錯誤;維新陣營內部,與材料中“至于守舊者則攻擊康氏”不符,故B項錯誤;材料中有“管學大臣孫家鼐馬上上折彈劾,……湖南巡撫陳寶箴也大力抨擊”兩位官員,但沒有涉及“官員普遍反對”,故C項錯誤;康有為寫《孔子改制考》是為了減少變法阻力,反倒引起了“曾經支持變法的管學大臣孫家鼐馬上上折彈劾,連對維新不遺余力的湖南巡撫陳寶箴也大力抨擊”,故D項正確。答案D8.(2017·南京期初摸底)“為了在王權承認的‘合法性’范圍內偷運西學之果,康有為在變法的整個過程中不得不始終小心翼翼地從‘奉天承運’‘圣人之作’的傳統象征系統內拾取古已有之的變化之道。……盡管康有為之變法理論似乎處處引經據典,旁征博引,無敢逾越古典圣賢所訂準繩,但言行舉止中卻不時透露出叛逆色彩。”由此可見,康有為的主要意圖是()A.主張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制度B.假托先賢外衣,鏟除封建統治基礎C.抨擊頑固勢力,采用西方先進技術D.借助儒家思想,推行資產階級改革解析康有為從“傳統象征系統內拾取古已有之的變化之道”,即借助儒家思想宣傳變法的合理性,A項沒有體現托古改制的意圖,故A項錯誤;康有為的主要意圖是逐漸實行君主立憲制度,并非鏟除封建統治基礎,故B項錯誤;康有為的主要意圖是制度變革,而非采用西方先進技術,故C項錯誤;D項體現出康有為托古改制的主要意圖,故D項正確。答案D9.梁啟超曾致書康有為:“弟子以為欲救今日之中國,莫急于以新學說變其思想(歐洲之興全在于此),然初時不可不有所破壞。孔子之不適于新世界者多矣,而更提倡保之,是北行南轅也。”這說明梁啟超主張()A.提倡儒學,中西結合B.引進西學,變法圖強C.批判西學,古為今用D.效仿歐洲,自強求富解析“孔子之不適于新世界者多矣,而更提倡保之,是北行南轅也”說明梁啟超反對提倡儒學,故A項錯誤;材料中“以新學說變其思想”說明梁啟超主張利用西學變法圖強,故B項正確;“批判西學,古為今用”與材料信息相反,故C項錯誤;材料主張是政治變革,不是經濟變革,故D項錯誤。答案B10.梁啟超在《湖南事務學堂課藝批》中寫道:“議院制雖創設于泰西,實吾五經諸子傳紀,隨舉一義,多有其義者。”梁啟超寫此話的目的是()A.為了在中國實行議院制而尋找圣賢遺訓B.駁斥議院制最早設立于西方國家的說法C.說明五經中已有關于議院制的完整理論D.闡明儒家經典中含有資產階級民主思想解析本題考查維新思想。結合材料“議院制雖創設于泰西,實吾五經諸子傳紀,隨舉一義,多有其義者”,判斷梁啟超從儒家經典中尋找歷史淵源,是為了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宣傳變法思想,A項正確。其他三項是對材料的曲解。答案A11.(2017·宿遷模擬)“秦以來之為君,正所謂大盜竊國者耳。國誰竊,轉相竊之于民而已。”這一言論可能出自()A.梁啟超的《變法通議》 B.康有為的《孔子改制考》C.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 D.嚴復的《辟韓》解析“秦以來之為君,正所謂大盜竊國者耳。國誰竊,轉相竊之于民而已”出自嚴復的《辟韓》,故D項正確。答案D12.(2017·啟東質檢)近代某學者指出:“天行者倡其化物之機,設為已然之境,物各爭存,宜者自立。且由是而立者強,強者昌;不立者弱,弱乃滅亡。”下列屬于該學者思想的是()A.“欲自強,必先致富”B.“中體西用”C.“世道必進,后勝于今”D.“科學與人權并重”解析作者強調世間萬物都應順應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否則將被淘汰。聯系所學知識可知,這是維新思想家嚴復的《天演論》所宣傳的進化論思想。C項說的是社會是朝前發展的,后代必然會超過當今,故正確。A、B兩項是洋務派的觀點,D項是新文化運動中資產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的觀點。因此,C項與題意相符。答案C13.(2018·揚州調研)嚴復曾說:“其曰政本而藝末也,愈所謂點到錯亂者矣。且其所謂藝者,非指科學乎?名、數、質、力四者皆科學也,其通理公例,經緯萬端,而西政之善,即本斯而起。”從中可看出嚴復()A.率先打出民主科學的大旗B.主張變革政治制度優于科學研究C.注意到科學和工業文明之間的內在聯系D.認為制度的發達必須由科學技術的發展來實現解析率先打出民主科學大旗的是陳獨秀,故A項錯誤;材料“其曰政本而藝末也,愈所謂點到錯亂者矣”表明政治是根本,技術是末節說法錯誤,故B項錯誤;材料“且其所謂藝者,非指科學乎?名、數、質、力四者皆科學也,其通理公例,經緯萬端,而西政之善,即本斯而起”的意思是誰說那些藝不是科學啊,都是科學,而且這些科學還有很重要的作用,西方政治都是從此而起的。表明科學與政治之間的關系,也就是注意到科學和工業文明之間的內在聯系,故C項正確;材料“而西政之善,即本斯而起”表明西方政治由科學而起,故D項錯誤。答案C14.(2018·常州模擬)有人把近代以來中國思想受外來思想影響的過程分為五個時期,其中一個時期是“西方文化主導時期”。這個時期應該是()A.1840~1860年 B.1860~1894年C.1895~1920年 D.1921~1927年解析1840~1860年向西方學習的思想只有“師夷長技”的主張,不是“西方文化主導時期”,故A項錯誤;1860~1894年向西方學習的思想只有洋務思想、早期的維新思想,不符合題干的意思,故B項錯誤;1895~1920年向西方學習的思想有維新思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汽車維修保養服務合同
- 設施畜牧養殖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刮板輸送機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同步微電機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年加氣混凝土砌塊項目發展計劃
- 色譜聯用儀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中國石油集團長城鉆探工程公司高校畢業生招聘筆試真題2024
- 2024年邵陽市北塔區中小學教師考試真題
- 2024年洛陽博物館人才引進考試真題
- 2024年濟南水務集團招聘考試真題
- 三甲醫院臨床試驗機構-01 V05機構辦公室質量控制SOP
- 血液透析危重患者搶救制度
- 【基于單片機的智能送餐配送車設計與實現(論文)11000字】
- 人民防空工程標識設置標準(試行)
- 四旋翼無人機飛行姿態的幾種改進控制算法研究的任務書
- 《機械制圖(多學時)》中職全套教學課件
- 駱駝祥子考點單選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散步》示范課教學課件
- 《智慧旅游認知與實踐》課件-第九章 智慧旅行社
- 傳承勞動精神彰顯青春風采發言稿
- 智能物流無人機配送行業發展建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