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第八章 西北地區作業設計_第1頁
初中地理第八章 西北地區作業設計_第2頁
初中地理第八章 西北地區作業設計_第3頁
初中地理第八章 西北地區作業設計_第4頁
初中地理第八章 西北地區作業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北地區單元作業設計

一、單元信息

學科年級學期教材版本單元名稱

基本信息

地理八年級第二學期人教版第八章西北地區

單元□自然單元口1星組單元

組織方式

序號課時名稱對應教材內容

1自然特征與農業“西北地區”第一節

2干旱的寶地一一塔里木盆地“西北地區”第二節

課時信息

二、單元分析

(-)課標要求

根據《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1年版)》的要求本章內容屬于“地域差異”中“

認識區域”部分,屬于“中國地理”的范疇,課標具體要求見表1。

表1“中國地理”內容標準和活動建議

標準活動建議

>在地圖上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開展地理知識競賽活動。例如,圍

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地理單元的范圍,比較繞“秦嶺一淮河”一線南北兩側的

它們的自然地理差異。地理差異,進行專題知識競賽。

>用事例說明四大地理單元自然地理環境開展學習交流、撰寫小論文等活動。例

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如選擇一個教科書沒有介紹過的區

>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某區域人口、域,收集、整理資料,歸納該區域

城市的分布特點地理特征,以適當方式(如墻報、

>舉例說出區際聯系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意圖片展等)予以展示,并回答同學

義。的質疑;圍繞某區域自然資源開發

>0以某區域為例,說明我國西部大開發的

利用、自然災害防治、節能減排、

地理條件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低碳生活等主題、自擬題目、撰寫小

論文。

(-)教盼析

1.知識框架

13

內蒙古牧區

畜牧業以賀蘭山為界

新疆牧區

河西走廊

牧區和灌溉農業區

新疆山麓

灌溉農業---------

----------彳寧夏平原

河套平原

地理臺

高原

自然特征與農業地形------

-----盆地

草原和荒漠

膨響因素

自然特征:干旱河流

植被

弓I水工程一坎兒井

新疆南部,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

位置與面積

極端干旱,海陸位置和地形

沙漠和戈壁廣布

氣候特點及原因

綠洲開發與城市、人口、交通線的分布

干旱的寶地一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的分布和開發

原因

西氣東輸工程概括

油氣資源的開發

意義

生態環境斷

2.內在邏輯

區域地理是義務教育地理課程中的主要內容,區域有大有小,尺度是區域的重要特征,在

“認識區域”中分為“認識世界”和“認識中國”,“認識中國”部分包括認識中國全貌、認

識中國分區和認識家鄉三部分,八年級下冊第八章西北地區為中尺度的“認識中國分區”內容

,只有理解“大區域”自然環境背景,才能進一步理解“小區域”開發和利用特點,所以教

材在“西北地區”中,也是按照區域尺度由大到小的思想編排教學內容,先整體再到局

部。“自然特征與農業”是西北地區的概述,主要講述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以

及自然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為“干旱的寶地一塔里木盆地”做知識鋪墊,本單元

突出強調了“干旱”和“寶地”兩個方面。這兩部分內容彼此之間具有關聯性,并以遞進

的形式呈現,自始至終貫穿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㈢學I哥淅

八年級的學生在“認識區域”中已經學習了“認識世界”的全部內容和“認識中國

”的認識中國全貌部分,從前面章節中的學習中已經具備一定的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

13

和分析能力,并能夠運用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來認識“西北地區”。在技能上,學生

也具備了一定的讀圖、繪圖、析圖、用圖的方法。在學習內容上貼近學生生活,難度

依據課標,制定的本單元作業目標如下:

1.通過運用西北地區地形圖,找出西北地區與北方地區、青藏地區的界限,找出

西北地區的范圍,并說出西北地區的主要地形組成。

2.要求學生掌握西北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一干旱,了解西北地區干旱的表現、形

成原因及變化規律。

3.要求學生了解西北地區受干旱氣候的影響,農牧業生產和生活的特色。

4.要求學生能夠根據地圖歸納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鎮的分布特點。

5.要求學生能夠說出西氣東輸工程隊我國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意義。

6.要求學生能夠以塔里木盆地為例,說明我國開發塔里木盆地的有利條件及在開發

過程中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

本單元選取的主題是“西北地區”,屬于中國區域地理,以《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

(2021年版)》“西北地區”相關課標為基礎,結合其他部分課標要求。本單元作業主要

由課時作業和單元質量檢測構成,課時作業主要設置為“基礎達標”、單元質量檢測作

業設置為“能力整合、開放探究”兩部分,“基礎達標”旨在構建單元知識結構,疏通

知識障礙,把握地理基礎知識內在的聯系。單元質量檢測旨在考查基礎知識和讀圖、填

圖、分析問題的能力,力求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等地理核心素養

13

作業內容

自然特征與農業基礎達標

作業分類干旱的寶地一塔里木盆地能力整合

開放探究

書面作業、開放性作業

題型

填空題、綜合題、判讀題、撰寫小論文等

時間每課時30分鐘以內

五、課時作業

<基礎達標)

第一課時自然特征與農業

—?作業內容

(-).草原和荒漠

1.位置:西北地區主要位于我國地勢的第級階梯,大體位于以西,長城

和昆侖山一阿爾金山以北。

2.地形:以和為主,東部主要是,西部和

相間分布。

3.氣候:西北地區距海遙遠,并且被山嶺重重阻隔,濕潤氣流難以到達,因此這里的降水比

較,是我國干旱面積最的地區。

4.河流:河流較,且多為河流,是我國河的主要分布區。

5.植被:西北地區荒漠和草原廣布,其中東部高原以為主,向西逐漸過度為荒漠草

原和,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分布。

(二)、牧區和灌溉農業區。

6.牧區:西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基地,賀蘭山以東地區分布有草原、錫

林郭勒草原等大型優質草場;以西地區分布有草場。

7.灌溉農業區:西北地區主要引用黃河水、和地下水等水源發展農業,主要農業區

有甘肅、新疆高山山麓的綠洲、平原、內蒙古河套平原。

二,時間要求:8分鐘

三.評價設計

評價指標水平

優秀良好合格

答題正確率

能夠閉卷答題

能在規定的時間內答題

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

自然特征與農業部分的“基礎達標”要求學生能夠比較完整地把握西北地區的地理位置、地

形、氣候、河流、植被等自然環境特點以及自然環境要素之間的關系和主要農業類型及其分布特

點。通過對基礎知識的梳理,形成對西北地區對整體認識,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13

第二課時干旱的寶地一-塔里木盆地

—.作業內容

(一).沙漠和戈壁廣布

1.位置: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國_____部,和之間,是我國面積最

大的盆地。

2.氣候:塔里木盆地遠離,周圍又有高大的山脈環抱,來自海洋的氣流不易

到達,氣候干旱,降水稀少,成為我國極端的地區。在盆地中心的沙

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

3.人口、城市分布:在塔里木盆地邊緣的和沿岸,分布著星星點點

的綠洲。它們的水源主要來自和-當地人們就生活在這些綠洲

中。

(二)?油氣資源的開發。

1.豐富的油氣資源:塔里木盆地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是我國最大的內陸含油

氣盆地。

2.西氣東輸的意義:油氣資源的開發不僅不僅為新疆帶來了的機遇,發揮

了西部地區的優勢,而且也緩解了東部地區的的局面,優化了

東部地區的能源結構。

時間要求:6分鐘

三.評價設計

評價指標水平

優秀良好合格

答題正確率

能夠閉卷答題

能在規定的時間內答題

四.作業分析及設計意圖

因為塔里木盆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對氣候產生決定性影響,所以理解了位置和地形特

點,就能理解塔里木盆地為什么極端干旱,同時地形和氣候又決定了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油

氣資源的開發”目的是要求學生知道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分布狀況,了解西氣東輸的意義,包

括對東部和西部的意義。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相互聯系,不可分割,只有充分發揮東西部不同

區位優勢,取長補短,優勢互補,才能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本題旨在培養學生的全局觀和整

體思想。

六、單元質量檢測

(一)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

第一課時自然特征與農業

能力整合

去年暑假小王同學完成了一次“絲路之旅”。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3

1.小王從蘭州乘坐火車到新疆,圖中鐵路在我國的(區域名稱),該區域西部地形

特點:,這條鐵路干線的名稱是,烏魯木齊是(簡稱)省會城市。

2.河西走廊綠洲片片,其水源主要來自高山和地下水;天山草場牛羊成群,這里農業發

展以業為主。

3.小王到新疆品嘗了當地的瓜果如(填一個),這里瓜果特別甜的原因是。

4.他參觀了古老的飲水工程,還游覽了許多被風沙掩埋的古城遺址,不禁思考為防

止綠洲退化成荒漠,人們應當采取的保護措施是:(至少達2點)

二,時間要求:5分鐘

三.評價設計

評價指標水平

優秀良好合格

字跡工整

按要求答題

答題正確率

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

通過考查西北地區的鐵路線、城鎮、農業及環境保護等內容,并引入生活中的場景,聯系學

過的知識,從而達到學以致用,融匯貫通,同時強調環境保護重要性,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開放探究

—.作業內容

探究一:西北地區植被和飼養的牲畜存在差異的原因。

探究方法:閱讀下面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并聯系西北地區自然環境特征進行分析。

13

西北地區從東向西的變化示意圖

西北地區深居內陸,并有山嶺阻隔,輸送到這里的海洋水汽很少。其農田、村莊、城市的

分布多呈帶狀或點狀,主要集中在黃河沿岸平原、沙漠邊緣的綠洲,以及鐵路沿線的工礦區。

探究結論:

1.從藁向西植被變化規律是,飼養的牲畜也由

變化為;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是O

2.牧區傳統的民居是,它們一般由做成,便于拆卸、搬運和安裝。

3.氣候干旱、降水稀少是西北地區發展經濟的制約因素,請你結合材料分析農田、村莊、城市

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為什么?

4.請聯系實際談談如何解決西北地區生產和生活用水問題?(撰寫小論文,不少于300字)

二,時間要求:25分鐘

三.評價設計

評價指標水平

優秀良好合格

字跡工整

按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答題

能從生活和生產的實際出發提出節約并合理用水措施

第二節干旱的寶地一塔里木盆地

能力整合

—.作業內容

圖1為“中國略圖”,圖2為“中國沿85°E地形剖面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3

46°N

34°N

圖1

1.圖1中的85°E經線穿越我國省級行政區有和,圖2中甲、乙分別是、

和(地形區)

2.圖2中的綠洲農業主要分布在①②③④中的________處,在這里發展綠洲農業的有利條件

自然條件如:(至少答兩點)。

3.2了發展農業.當地人們修建了一項偉大的工程,因W其g有地方文化特色,充

分體現當地人的智慧,很多遺址被保護成了資源,實現了新的價值。

--時間要求:5分鐘

二.評價設計

評價指標水平

優秀良好合格

答題正確率

規范答題

字跡工整

三.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

通過經緯網進行定位,考查地形、農業等相關知識。綠洲的分布離不開水源,水源主

要來自于高山的冰雪融水,山麓地帶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所以綠洲的分布應該選擇③,

綠洲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如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等方面。坎

兒井是新疆最具地方特色的人文地理景觀之一,是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當地人們智慧的結晶

,本題旨在提升學生區域認知能力。

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

從東向西植被的變化規和飼養的牲畜變化,通過讀圖就能找到答案,但牧區傳統的居民特

點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常識;農田、村莊、城市分布與水源分布相一致,因此這里主要考查西

北地區降水分布特點對植被、種植業、畜牧業及聚落分布的影響;對于如何解決西北地區生產

和生活用水問題,是考查學生對“資源短缺”這一類問題的答題思路一開源和節流,同時通過

撰寫小論文提高學生綜合思維能力。

開放探究

—.作業內容

讀新疆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3

蒙古

哈薩克斯坦、〃爾,

、/準啜爾盆地?.

茶於黎營-4C脈

I、/方爾L4脈

為小山

吐魯番盆地

W;除應不孤出不:,??甘甜省

青海省

西藏自治區

山脈HH?I-I?國界=—鐵路

1、新疆地區自然環境的典型特征是O

2、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新疆有獨的區位優勢和向西開放的重要窗口作用,

主要體現在地理位置上與、南亞、西亞地區接壤或鄰近。

3、我國從哈薩克斯坦進口的油氣資源,采用的運輸方式主要是,是我國西部

大開發中一項重要工程:,其對我國西部地區發展有什么意義:(

答兩點)

4、2013年,新疆天山成功申請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天山將更加吸引世界的目光,對

天山的開發利用請你談幾點建議,并講述其理由(撰寫小論文,不少于300字)。

二.時間要求:25分鐘

三.評價設計

評價指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